鲁科版七年级上册 第一节 食物的营养成分 教学设计 (word 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鲁科版七年级上册 第一节 食物的营养成分 教学设计 (word 表格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7-28 19:52: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节 食物的营养成分》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说出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知道主要营养物质的作用和营养物质的食物来源。
2.了解无机盐和维生素的来源和缺乏症。
(二)能力目标
1.通过组织学生自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探究能力。
2.通过归纳总结,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判断等思维能力。
3.通过多媒体的辅助,训练学生细致观察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关注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认同人类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生物圈中其他生物的观点。
二、重点难点
1.营养物质的类别,探究的一般过程,学生对探究数据的处理。
2.探究活动的组织,如何减少实验的误差是该节的难点。
三、教学方法
(一)学情分析
1.学生对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2.七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思维敏捷,对身边的事物好奇心强,在课堂上,他们好表现,富有集体荣誉感,不喜欢老师的空洞说教,拒绝老师将思想强加给他们,有一定的自学能力。
(二)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提问法、实验法相结合。
(三)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益智游戏相结合。
四、学法
(一)学习方法
1.分组讨论法。
2.归纳总结法。
3.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
4.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游戏巩固。
(二)能力培养
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对比观察能力、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程序
(一)课前准备
教师:
1.学生分成4~5人一个小组,选出组长,并进行分工,分别负责操作、记录、处理数据发言。
2.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的各种材料用具。
3.设计导学案。
4.做多媒体课件。
学生:
1.学生自制一日食谱,并调查人们都吃哪些食物。
2.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不模仿教材中现成的装置,怎样利用废弃物制作实验装置,各小组带上自制的装置。(其中锥形瓶、温度计、试管夹、铁勺由教师提供)。
3.预习无机盐、维生素相关知识,上网查相关资料丰富以上知识。并结合知识自编自演与之相关的病人,课堂上表演。
4.课前预习,做导学案。
课时分配:2课时。
(二)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2.合作探究
3.小结
4.巩固练习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第二章 人体的营养第一节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糖类、脂肪、蛋白质的作用、来源。糖类、脂肪、蛋白质都是组成细胞的主要物质,并且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来源广泛。 探究: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 得出结论 表达交流 水无机盐与维生素种类缺乏时病症相应食物治疗膳食纤维 小结,谈收获 练习巩固 认真听题,积极思维并举手回答。结合自己制定的一日食谱,查阅教科书第38-39页“常见食物成分表”,并填写在教科书上。讨论:①食物中含有哪些营养物质呢?②不同食物所含营养物质的种类和数量是否相同?比较、归纳得出结论。③讨论细胞的生活离不开物质和能量。那么,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与体细胞所含物质有什么联系?在老师的启发下讨论得出答案。在教师指导下看书自学与同学交流。举出含糖类较多的食物,写在图iv-17的旁边,举出含脂肪较多的食物,写在图4-18的旁边,再举出含蛋白质较多的食物写在图iv-19的旁边。结合实例归纳出糖类、脂肪、蛋白质的作用。 看教材第20页中的插图,学生互相交流,各小组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并确定问题。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明确在探究食物中的能量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提出的问题不同作出的假设也就不同,实验的方法步骤也会有区别。各小组根据自己小组提出的问题充分讨论后作出假设。根据小组确定的探究课题,制定探究计划,并对制定的计划进行讨论完善后,各小组用自制的装置和教师提供的材料器具。按照课前的分工进行操作。对实验数据进行记录和分析得出结论:食物中含有能量,不同的食物含的能量不同。小组代表发言,小组间进行交流。如:误差大的进行反思。认真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同时产生强烈的探求欲望。积极、涌跃通过“医生看病”的活动,轻松、愉快学习掌握相关知识。学生根据活动情况将相关知识填入p23表1及p24表2。积极发言,谈自己收获及感想。 学生自行完成练习,可小组讨论。 设疑、提问、引入新课。巡视,指导学生查阅表格。观察大多数学生完成后,引导学生对这些食物的营养成分进行比较,并引导学生讨论,适时给予鼓励性评价。细胞的生活离不开物质和能量,那么,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与人体细胞所含物质有什么联系?创设情景,指导学生看书。巡视检查大多数学生完成后,组织小组讨论交流,给予鼓励性评价。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巡回指导。教师到各个小组进行个性化指导。为学生提供实验材料和用具,指导完善探究方案。提示学生注意减少实验的误差和注意安全。巡视并对探究过程予以适当的点拨指导。 引导学生从各组的报告中发现问题,吸取经验。指导学生分析误差的原因。创设疑问,引入教学,激发学生兴趣。组织、引导学生诊断、讨论。及时表扬,鼓励学生,维持其学习积极性。小结有关内容。巡视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