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课堂训练
选择题
1. 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次起义爆发并得到各地农民纷纷响应的原因是( )
①秦朝的徭役繁重 ②秦朝的赋税很重
③秦朝统一了度量衡 ④秦朝的刑罚残酷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 “书籍被烧毁,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末年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 百家争鸣 B. 焚书坑儒
C. 诸侯争霸 D. 兼并战争
3. 我国古代历史上发生的第一次农民大起义是( )
A. “国人暴动” B. 大泽乡起义
C. 刘邦、项羽起义 D. 黄巾起义
4. 如下图,下列关于大泽乡起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起义的领导人是陈胜、吴广
B. 起义爆发的时间是公元前209年
C. 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D. 起义推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
5.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西楚霸王项羽虽然在争夺天下的战斗中失败,但他的英雄气概至今仍然令人敬佩不已。他曾亲率大军以少胜多,消灭秦军主力。这场战役发生在( )
A. 大泽乡 B. 陈县
C. 咸阳 D. 巨鹿
6. 秦末农民起义中出现多支起义军,最后推翻秦朝统治的是( )
A. 陈胜、吴广领导的起义军
B. 刘邦、项羽领导的起义军
C. 刘邦领导的起义军
D. 项羽领导的起义军
7. 唐朝诗人王珪诗句:“汉祖起丰沛,乘运以跃鳞。手奋三尺剑,西灭无道秦。”诗句中的“汉祖”是指( )
A. 陈胜 B. 吴广
C. 项羽 D. 刘
8. 秦朝的灭亡和楚汉之争中项羽的失败最能说明( )
A. 刑罚不能太严酷
B. 强者定能胜弱者
C. 为人处事不能骄傲
D.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9. 云梦秦简是研究秦朝政治、法律、经济、文化等方面真实情况的重要史料,其中记载:死刑名称有“定杀”“生埋”“磔”“弃市”“戮”等。这些记载可以佐证( )
A. 秦朝统治非常残暴
B. 秦朝赋税徭役繁重
C. 秦朝法律体系健全
D. 秦朝开创死刑先例
10.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西汉贾谊《过秦论》)秦朝由不可一世到土崩瓦解,留给后人无尽的思考。秦朝迅速灭亡的原因不包括( )
A. 推行郡县制 B. 繁重的徭役
C. 沉重的赋税 D. 严酷的刑罚
1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秦朝刑罚严酷,一人犯罪,家族和邻里都要受到牵连
B. 秦末农民战争的决定性战役是巨鹿之战
C. 秦朝在公元前207年被项羽所灭
D. 陈胜、吴广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
12. 下面是某同学的课堂笔记。通过笔记内容可以确定,他学习的主题是( )
(1)交战双方:项羽领导的农民军和秦军主力
(2)特点:以少胜多
(3)结果:秦军大败
(4)成语:破釜沉舟
A. 长平之战 B. 牧野之战
C. 巨鹿之战 D. 城濮之战
13. 刘邦和项羽进行了长达四年的“楚汉之争”,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战争的目的是争夺帝位
B. 项羽势力弱小却依赖武力
C. 刘邦注重收揽民心善于用人
D. 项羽在垓下兵败后自刎而亡
14.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发动了起义。对这次起义认识正确的是( )
A.建立“张楚”政权
B.这次起义直接导致秦朝的灭亡
C.起义前准备充分
D.在巨鹿之战中消灭秦军的主力
15.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次起义爆发并得到各地农民纷纷响应的原因是( )
①秦朝的徭役繁重 ②秦朝的赋税很重 ③秦朝统一度量衡 ④秦朝的刑罚残酷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 D.②④
16. 下列对楚汉之争的性质叙述最恰当的是( )
A.农民反抗封建压迫的斗争
B.诸侯争霸战争
C.刘邦反抗项羽的正义战争
D.刘邦、项羽争夺帝位的战争
17.下列对秦朝短期而亡的主要原因的分析,最准确的是( )
A.不讲礼义廉耻,所以人民叛离
B.暴虐措施使人民不堪忍受
C.因为秦统一了六国货币、度量衡等
D.焚书坑儒
二、非选择题
18. 秦朝的快速灭亡,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远去的硝烟,还有深深的思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至于始皇,遂并天下,内兴功作,外攘夷狄,收泰半之赋,发闾左之戍。男子力耕不足粮饷,女子纺绩不足衣服。
材料二 秦朝的死刑种类多,共有10多种,如腰斩、车裂等,还有族诛、连坐等。人民动不动就要受到刑法的处置。
材料三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材料四 如图
材料一、二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
材料三与哪一历史事件相关?写出这一事件发生的地点。
(3)材料一、二与材料三之间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4)材料四中的“楚汉”分别指的是以哪两位历史人物为主的政权?他们为推翻秦朝的统治各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5)从秦朝的快速灭亡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19.某校七年级历史学习兴趣小组正开展以“秦帝国的兴亡史”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秦之兴】
材料一 当时的诸侯国有十几个,其中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的势力较强,史称“战国七雄”。
(1)材料一中的哪个国家后来实力大增?它实力增强主要与哪次变法有关?
(2)下表列出了秦朝巩固统一的一系列措施,请你将其补充完整。
措施
经济 统一________,统一________
文化 统一________
交通 统一________和________的宽窄,开凿________
军事 北击匈奴,修筑________
【秦之衰】
材料二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 《史记·陈涉世家》
(3)材料二是哪一事件的直接原因?这一事件有何重要意义?
【秦之亡】
材料三 秦王足己而不问,遂过而不变。二世受之,因而不改,暴虐以重祸。子婴孤立无亲,危弱无辅。三主之惑,终身不悟,亡不亦宜乎?
——贾谊 《过秦论》
(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从秦朝的兴亡史里,你得到了什么启发?
2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朝农民每年要将收获的三分之二以上交给国家,长年在外服役的有两三百万人。那时候,所有壮年男子都去打仗或服劳役,妇女也被迫转运军粮。
材料二 秦朝时死刑种类多,共有十多种,还有“族坐”和“连坐”等。人民动不动就要受到刑罚的处治。
材料三 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1)材料一、二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
(2)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请写出该事件发生的时间、历史地位。
(3)材料一、二和材料三有何联系?请详细说明。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朝时有人称赞秦始皇说:“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而晋朝有人指责他“无道”“视杀人如狗彘”。
(1)材料中的秦朝人、晋朝人分别是怎样评价秦始皇的?
(2)你认为评价历史人物的正确方法是什么?
答案
1-5BBBDD 6-10CDDAA 11-15CCBAB 16-17DB
18、(1)秦朝的赋税沉重,徭役繁重,刑罚残酷。
(2)陈胜、吴广起义(或大泽乡起义)。大泽乡。
(3)因果关系。
秦朝的暴政激起了人们的强烈不满与反抗,陈胜等人才领导了秦末农民大起义。
(4)“楚”:项羽;通过巨鹿之战歼灭了秦军的主力。
“汉”:刘邦;攻占咸阳,使秦朝灭亡。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统治者要实行仁政。
(1)秦国。商鞅变法。
(2)
措施
经济 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
文化 统一文字
交通 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开凿灵渠
军事 北击匈奴,修筑长城
(3)大泽乡起义。
起义所表现出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言之有理即可)
秦的暴政。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等。
20.(1)反映了秦朝赋税沉重,徭役、兵役繁重,刑罚残酷的社会现象。
(2)陈胜、吴广起义。公元前209年;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3)因果关系。正是因为秦的统治残暴,激起了人民的反抗,所以陈胜、吴广号召大家举行起义,推翻秦朝。
21、(1)秦朝人肯定秦始皇统一中国和巩固统一的历史功绩;晋朝人指责秦始皇的暴政。
(2)应该全面、辩证地评价历史人物,并将历史人物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