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第9课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第9课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7-28 18:22: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说课
一、说教材
本单元围绕学习生活选取课文,各篇课文均与“学习”这一主题有所关联。《草园到三味书屋》讲述了鲁迅少年时在私塾里随寿镜吾先生学习的故事。《再塑生命的人》记叙了身体严重残疾的海伦凯勒,在老师的帮助下怎样一点点地开辟通往世界的道路《〈论语〉十二章》是文言文,出自《论语》这部最重要的儒家典籍,这里所选的十二章,大部分讲述关于学习和做人的道理。
本文作为这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起着引导学生理解观察,描写景物的方法,激发学生观察反映身边景物的兴趣的作用,是一篇回忆童年往事的叙事散文,通过对百草园自由快乐生活和三味书屋学习生活的记叙,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追求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私熟教育的若干侧面。
二、说学情
学习生活是学生特别熟悉、感到亲近的内容。即便是他人的学习经历,也可以带来共鸣。
本单元的这几篇课文均为经典之作,涉及范围甚广,古今中外、文言白话,可谓内容丰富,题材多样,写法各异,共同点在于所写主题均与学习相关,这里将其编排学习单元里,以便学生们从中获得不同的关于学习的经验和体会。同时,考虑到课文难易程度的不同,安排《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论语〉十二章》作为教读课文,《再塑生命的人》为自读课文。读课文需要教师精讲,自读课文则可以安排学生根据课文的阅读提示和旁批进行探究式的自主阅读。
三、说目标
1 . 学习默读,养成一气呵成读完全文的习惯,整体感知文章的基本内容。要纠正学生出声、动唇、动指等不良习惯,保证阅读速度,通过抓住标题、开头、结尾和关键点,迅速理解文章大意。
精读“百草园”段落,品味准确、传神的语言描写,学习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精读“三味书屋”部分,理解“先生”这个人物形象,学习通过外貌、语言、动作描写人物的写法。本课的语言十分传神,很值得细细品味。要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视学情适当引导学生注意作者描写的手法,品味炼字与句法的精妙,但切忌讲得太抽象或太琐碎。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和学习生活的乐趣。
本课的学习生活与今天有一些距离。可以从比较入手,让同学们看看与自己的生活、学习有哪些共同和不同之处,从而激发兴趣,深化理解。
四、说学法 :默读法、批注法
五、说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介绍鲁迅,着重领悟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的鲁迅的意义,他的一生是伟大的,而他的童年又是美好的、无可复制的。今天我们将深入文本,品味大师魅力。
【简要概括,复习旧知识,精要提示,导入新课】
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的要求:①默读时,动眼不动嘴,不回读。
②每分钟500字。
③默读的类型:梳理文意型、思考型、重点突破型。
④运用的方法:析题意、释提示、看注释、圈点勾画、批注赏析、概
括中心。
一气读完全文,以保证阅读感知的完整性和一定的阅读速度。还要学会在默读中把握基本内容,了解文章大意。标题、开头、结尾及文段中的关键语句,都是阅读时需要重点关注的。
学生默读,批注赏析
带问题寻思:①体会标题的“神来之意”
②文章结尾的 “东西”指什么?蕴含怎样的意味?
③想一想,两部分是怎样连接起来的?
【默读时本单元的重点学习方法,要保证阅读感知的完整性和一定的阅读速度,需要抓关键句,来把握基本内容,文章结构,了解文章大意,为下文细读做准备】
趣味阅读,深入理解
1、“思考型默读”,旁批思考的结果:童年的鲁迅在百草园有哪些有趣的活动?这些
活动中体现出孩童的那些天性?
活动:玩虫子、拔何首乌,听美女蛇的故事、大雪天捕鸟
孩童天性:热爱自然(百草园生动地动植物的描写)
探索、冒险的勇气(翻开断砖、手按斑蝥),
渴望神秘又陷入恐惧(不敢看墙上又很想得到飞蜈蚣),
认真尝试、虚心求教的朴实和单纯(用闰土的父亲传授的
方法捕鸟并垂询捕鸟少的原因)。
【这个部分落实了本堂课的重点:精读“百草园”段落,品味准确、传神的语言描写,学习抓住特点描写景物,提高学生的鉴赏和写作能力】
大声朗读第二段,请你就其中的一点特色具体说明。
示例 既抓住事物的特点,又符合儿童的心理。石井栏之所以“光滑”,是因为井经过了常年累月的使用;之所以知道它“光滑”,是因为童年的鲁迅多次好奇地摸过它。说黄蜂“肥胖”,不仅是它的体态较别的昆虫肥大,而且体现了儿童特别的感觉。叫天子忽然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也不单写出这种鸟儿的机灵轻捷,还表现出儿童的羡意。至于写油蛉“低唱”、蟋蟀“弹琴”,更是儿童特有的感受。
【学以致用,遵循由简到难有样可依的原则,从孩子们的兴趣和需要出发,挖掘他们言语表达的潜能。】
如何理解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它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插叙,既丰富了百草园的趣事,增添了百草园的神秘色彩,又真实地写出了儿童的心理:百草园在童年的“我”的心目中具有奇特的色彩,让“我”产生了“做人之险”。
【学生对话交流,教师点评总结。鲁迅借助这个故事饶有兴趣地从另一侧面丰富了作品的内容,使得百草园更加充满神秘色彩。更重要是的是它反映了儿童的心理,满足了潜存于他们心灵深处的好奇。可以想象得出,孩子们对美女蛇的故事是又喜欢又害怕的。在技巧上看,这一插话是转描写为叙事,别开生面地为作品拓展了新的天地,百草园一渗入人情,就更具魅力了,这实是一记妙着。】
你如何看待三味书屋的生活?用一个词概括并谈谈你的依据。
快乐。 作者选取行礼拜师、问"怪哉"虫、大声读书三个片段来写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幼年学习生活的若千侧面,充满着快乐的气氛。首先是先生表面严厉实则和蔼。"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先生的宽容、淳朴、亲切跃然纸上。而且"先生最初这几天对我很严厉,后来却好起来了",这里的"好起来'是一个孩子真切的感受,启蒙教师的关爱使他产生了学习的兴趣。其次,从学生的角度来说,三味书屋的读书过程也充满了各种情趣∶他们敬慕先生的渊博,喜欢提问,愿意了解新知;他们也会一有机会就跑出去玩,寻找读书之外的乐趣;他们还会趁先生读书入神,在座位上做各种游戏、画画儿等。好一个充满了既有学习氛围又充满了童趣的三味书屋。鲁迅回忆起这段学习经历时,充满内心的欢乐溢于纸上,让读者也忍不住为之欣然微笑。
【 很开放很主观的问题,力图通过学生与老师之间、学生与文本之间自由轻松愉快的对话,达到对文章主题的个性理解。】
批注赏析,解读先生
请你在课文中画出描写先生的语句,并在课本空白处简单批注欣赏,后谈谈你对先生的看法。
例 ① 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投入、认真)
②“不知道!”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 (正派、受儒家正统思想的束缚,而制约了孩子的求知欲和天性)
③ 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矩,但 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宽容、淳朴、亲切)
2、学生交流批注体验
3、教师适时讲解: 鲁迅对先生的情感是复杂的。这位先生推崇的是以科举为目的的封建教育,因此,他拒绝回答小鲁迅有关“怪哉”的提问,教授知识的方式也较为死板,这无疑会让鲁迅觉得遗憾;但是先生的方正、质朴、博学却是鲁迅敬佩的,还有先生在学生行礼时的和蔼答礼,读书时好玩的样子,以及有戒尺却不常用的慈善,都让鲁迅很是喜欢,并终生怀念。
【考验的学生的筛选、组织能力,苦乐相伴,有助于学生客观的认识,培养积极健康的人格】。
寻找文中的两个鲁迅
学生再次思考:你能找到执笔写作的“大鲁迅”藏在哪里吗?再次默读文章,找到表现成年的“我”心理的句子。
梳理,圈划,交流
学生举例:
他自然吓得要死,而那老和尚却道无妨,给他一个小盒子,说只要放在枕边,便可高枕而卧。他虽然照样办,却总是睡不着,——当然睡不着的。到半夜,果然来了,沙沙沙!门外象是风雨声。他正抖作一团时,却听得豁的一声,一道金光从枕边飞出,外面便什么声音也没有了,那金光也就飞回来,敛在盒子里。后来呢?后来,老和尚说,这是飞蜈蚣,它能吸蛇的脑髓,美女蛇就被它治死了。
教师明确:
双重视角的交织——回忆性散文的特点:既有天真烂漫的童年视角,又有凌厉超拔的中年视角。两种视角在文中互为补充,交相辉映,共同形成了这部散文集理性而又充满温情的艺术风格。
【寻找回忆性散文中的两个视角,理解鲁迅对天真快乐地童年生活地深情怀念,感受鲁迅散文集理性而又充满温情的艺术风格,激发学生对名著阅读的兴趣。】
再现情境,游历百草园(三味书屋)
情境:① 如果鲁迅请你去他的百草园做客,你会选择什么时候去 请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的理由。
② 假如你有机会去课文中的"三味书屋"求学,你愿意去吗 请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的依据。
【示例一】① 我会选择冬天去捕鸟。因为雪天天地一白.只有鸟在欢跳, 这情景我没见过。而捕鸟的过程也特别有意思,要等待时机, 要动作准确,都很好玩。
【示例二】② 我愿意去。文中提到先生在读书的时候,总是将头"拗过去,拗过去",我从未见过一位老师读书如此投入,很有趣;而且先生"有一条 戒尺,但是不常用",先生并不那样严厉。
【再次总结课文,学以致用】
(七)小结课堂:
每个人的童年,都是一片宽阔的原野。在这上面,你可以培植世界上所有的花鸟虫鱼,可以放飞心灵上所有的梦想希望,可以播洒一生的幸福,可以荡漾一生的笑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儿时生活的一段美好回忆。这段生活经历对鲁迅先生的人生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希望同学们也能像鲁迅先生一样,永远保持儿童纯真活泼的天性和求知进取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