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7张PPT)
法兰西共和国
英
国
法 国
波 兰
意大利
南斯拉夫
罗马尼亚
瑞 士
匈牙利
捷克斯洛伐克
德 国
面对法西斯的扩张,英法等国持何种态度?
法
西
斯
的
扩
张
法兰西共和国
20世纪30年代,英、法面临德、意、日的挑战。为了保护自己的既得利益,英、法采取了一种以牲其他国家利益为代价,与对手妥协的政策,这一政策被称为:
绥靖政策的推行,使法西斯国家得寸进尺,侵略野心日益膨胀。世界濒临战争的边缘——
绥
靖
政
策
20世纪三四十年代,
人类社会遭遇了一场空前的浩劫:
德国、意大利、日本三个法西斯国家挑起的战争,是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世界范围的战争。
前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人口卷入这场战争,作战区域面积2200万平方千米。据不完全统计,军民伤亡9000余万人,5万多亿美元付诸东流。
战争范围遍及亚洲、欧洲、非洲和大洋洲。然而,战争的结局却出乎侵略者的意料,不是法西斯侵略者的胜利,而是人民的胜利。
1945年5月8日德国正式签署投降书
第二次世界大战——20世纪最惨痛的那场悲剧已经过去,但是往事并不如烟。因为在这如烟的往事中间,蕴含着人类的盲动、人类的利己主义,以及面临那人类公害所显示出的漠然。也正是在这曾经的恐怖面前,唤起了人类新的理性。世界和平是不可分割的,大国应该承担起大国的责任。
第15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
(1939——1945年)
课程标准:
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联合国家宣言》和雅尔塔会议等国际会议,理解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艰巨性和胜利的原因。
1919
《凡尔赛条约》
1933
1935
1931
《九国公约》
1936
1937
根据大事年表及所学知识,概况二战爆发的原因。
1922
1929
1939
经济危机爆发
九一八事变
希特勒任德国总理
广田弘毅组阁
七七事变
《慕尼黑协定
德国吞并奥地利
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
第一次世界大战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经济大危机
美国:罗斯福新政
德意日法西斯国家侵略扩张
知识梳理
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又不平衡
第二次世界大战
1914-1918年
1924-1929年
1929-1933年
探究: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1:德国随着其经济军事实力的迅速增长,强烈要求从英法美战胜国手中夺取殖民地和市场,争夺欧洲和世界霸权。
材料2:纳粹党巧妙利用德国人民痛恨《凡尔赛和约》,煽动复仇主义情绪和种族狂热,鼓吹日耳曼人必须以战争“获取生存空间”,要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
材料3:经济危机激化了社会阶级矛盾,法西斯势力趁势发展壮大对内独裁统治对外侵略扩张。
材料4:绥靖政策是法西斯国家得寸进尺侵略野心日益膨胀。
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不平衡加剧
历史原因: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埋下了新大战的隐患
直接原因:1929——1933年经济危机导致德日法法西斯政权上台。
重要原因:英法等国推行绥靖政策,也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国家联盟主旨:促进国际合作,维护和平与安全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国联提出谴责,但没有实际的制裁。
1936年,希特勒开进莱茵不设防区,国联无任何行动。
1937年,国联无法阻止日本大举进攻中国。
1938年,德国吞并奥地利,国联未制裁。
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经济政治不平衡加剧
历史原因:德意日三国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不满,埋下了新大战的隐患。
现实原因:1929-1933年经济危机,导致德日法西斯政权建立
德意日法西斯国家疯狂对外扩张,结成轴心国集团(法西斯同盟)
英,法等国推行绥靖政策,美国中立,苏联自保,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国际联盟没有起到维护世界和平的作用。
早期反法西斯国家,各自为战,缺乏联合。
局部战争
全面爆发
战争扩大
全球规模
联合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进程:
1939年9月德国突袭波兰,英法被迫宣战
1941年6月德国突袭苏联,
苏德战争爆发
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
太平洋战争爆发
1942.1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发表
1940年进攻丹麦,英法等,
意大利对法国宣战
1937年,七七事变,日本全面侵华
1931年,九一八事变,
揭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序幕
东方主战场
欧洲战场
欧洲西线战场,
北非战场
欧洲东线战场,
苏德战场
太平洋战场
法兰西共和国
转折
军事上配合
协调盟国行动(政治上协商)
欧洲战争结束(军事配合)
二战结束 。
1942-1943年斯大林格勒战役
1944.6诺曼底登陆
1945.2亚尔塔会议,
1945.7波茨坦会议
1945、5、8柏林战役、德国投降
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欧洲东西战场
亚洲战场(中国战场)
1945.9.2日本签署投降书
欧洲东线战场、
苏德战场
主要战场:随着战争的推进,形成了欧洲西线、北非、欧洲东线及太平洋等主要战场。
1931年日本占领了中国东北三省,然后又于1937年发动大规模的侵华战争,开辟二战的东方主战场;
1935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
1938年德国吞并了奥地利;
1939年春,德国又吞并了捷克斯洛伐克。
二战与一战不同,是逐步打起来的:
1.在亚洲:
2.在北非:
3.在欧洲:
一、二战的爆发及 主要战场
希特勒耀武扬威地进入了他的出生地
德国通过电话就接管了奥地利
捷 克 斯 洛 伐 克
波 兰
1938年9月英、法、德、意通过慕尼黑协定强行把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
第二年控制了捷克斯洛伐克全境。
慕尼黑阴谋----
祭坛上的牺牲品
1939年9月,德军突袭波兰,英法被迫宣战,标志着二战全面爆发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
到1939年时,我们当然有力量摧毁波兰一国。但无论在1938年还是1939年,实际上我们从来无力抗拒这些国家的合力夹击。我们在1939年之所以没有被击败,那只是因为当我们进攻波兰时,在西部与德军23个师对峙的将近110个师的英法军队完全没有动作之故。
——摘自德军将领约德尔在纽约保军事法庭的供词。
闪电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纳粹德国使用的一种战术,它充分利用飞机。坦克和机械化部队的快捷优势,以突然袭击的方式制敌,用机械化部队来快速切割敌军主力来达到预期效果。
敦刻尔克
1940年4、5月
丹 麦
丹 麦
丹 麦
挪威
丹 麦
卢森堡
卢森堡
卢森堡
卢森堡
卢森堡
卢森堡
卢森堡
荷兰
比利时
马奇诺防线
敦刻尔克撤退
二战初期,德国的闪击战,攻势凌厉,
27天内征服了波兰;
4小时征服丹麦;
23天内征服挪威;
5天内征服荷兰;
18天内征服比利时;
39天内征服号称“欧洲最强陆军”的法国。
战争初期法西斯德国在欧洲西线战场屡屡得手
不到一个月,欧洲最大的国家之一就已完全地从地图上消失。
根据所学,概括法西斯德国在欧洲西线战场屡屡得手的原因:
战争双方:
法西斯国家 德意日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实力强大
反法西斯国家 各自为战,缺乏联合。
外部助力:英法等大国推行绥靖政策
国际联盟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1940年7—10月,德军实施“海狮计划”,集结各种作战飞机2500余架,投弹量6万吨,对英国发动了猛烈的空袭和潜艇战,企图迫使英国屈服。
遭空袭的伦敦街道
1939年8月23日,希特勒吸取德国在一战中两线作战失败的教训,同苏联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有效期10年。
1940年7-10月,德军对英国发动了猛烈的空袭和潜艇战,企图迫使英国屈服,但没有达到目的。
不列颠之战
我要向下院说:“我没什么可以奉献,有的只是热血、辛劳、眼泪和汗水。”
我们将战斗到底……我们决不投降。
我们的目的是什么?我可以用一个词来答复:胜利——不惜一切代价去争取胜利,无论多么恐怖也要争取胜利;无论道路多么遥远和艰难,也要去争取胜利;因为没有胜利,就不能生存
——1940年5月丘吉尔在英国下院的演说
英国的对德政策此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原因?
变化:英国由以前的妥协退让的绥靖政策变为坚决抵抗
原因:英国本身的利益收到严重的威胁,丘吉尔上台,法国败降
1941年6月22日凌晨4时,德国集结了550多万大军,几千辆坦克和几千架飞机,在约1500千米的战线上,向苏联发动了突然进攻,苏德战争爆发,标志着世界大战欧洲战场开始扩大化。
德军分三路进攻苏联,过攻特点:一是突然性。二是疯狂性。进攻的兵力共190个师550万人,坦克4300多辆,飞机近5 000架。从北起摩尔曼斯克,南至克里米亚的范围内发动全线进攻。规模之大,空前未有。三是野蛮性。
莫斯科
斯大林格勒
列宁格勒
黑 海
苏 联
波
兰
罗马尼亚
保加尼亚
芬 兰
1941年10月莫斯科保卫战开始
1941年6月德国突袭苏联,苏德战争爆发,二战规模扩大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莫斯科保卫战
红军,海军和苏联全体公民
必须保卫每一寸苏维埃土地,
战斗到最后的一滴血,来保卫城镇和村庄。
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莫斯科外围德军步兵每师减员达三分之一
苏军著名将领朱可夫
1941年12月7日晨(夏威夷时间),日本未经宣战,偷袭美军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当日,日本在2个小时内出动350余架飞机突然袭击夏威夷珍珠港的美军基地,炸沉炸伤美军舰艇40余艘,炸毁飞机200多架,毙伤美军4000多人,美军主力战舰“亚利桑那”号被击沉,舰上1177名将士全部殉难。
1941年12,7,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达到最大规模
(英国首相)丘吉尔得知珍珠港事件后当夜提前就寝,美美地睡了一觉, 这也许是对德宣战以来的最安稳的一觉。
(法国将军)戴高尔知道此事后高兴地说:“现在,战争肯定无疑地打赢了。日本人将被碾成粉末。”
(日本海军上将)上本五十六面对络绎不绝前来祝贺的官兵们,他不无忧虑地重复着他增说国多次的那句话“我们不过唤醒了一个沉睡的巨人。
日本偷袭珍珠港的原因:
(1)日本军国主义发展的需要:日本既定国策的重要步骤:占领中国,征服东亚,建立“大东亚共荣圈”
(2)日美争夺亚太地区的矛盾激化,
(3)战争经济的需要:
美英等国对日本的贸易禁运激化了矛盾
(4)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不满。
(5)德国初步胜利的刺激了日本的野心(外部)
根据课本68页第二段和相关史实,并结合所学,概括日本偷袭珍珠港对日带来本,对美国,对中国,对世界带来的影响:
对日本:掌握了西太平洋制海权,战术上取得胜利但也为失败埋下祸根。
对美国:太平洋舰队遭受重创,极大地激发··,促使美国··
对中国:间接地帮助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促使美国对日全面开战,从而使日本在太平洋战争中失去了大量兵力资源和财政资源。
对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促进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1.原因:
2.标志:
3.地点:
4.形成组织:
5.意义:
法西斯大肆侵略,激起世界人民的广泛愤怒,为对付共同敌人,走向联合。
1942年1月1日,签订《联合国家宣言》。
美国华盛顿
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逐渐扭转战争的形势,鼓舞了各国人民的斗志,增强了世界反法西斯力量,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的进程。
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及战争形势的转折
1.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国际反法西斯联盟
政府各自保证对与各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附从者使用权用其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经济的,决不单独同敌人停战议和。 —《联合国家宣言》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两大集团:轴心国和反法西斯联盟
二战性质:世界人民正义的反法西斯战争。
1942年7月,德国集中150万人的兵力,进攻斯大林格勒,一昼夜出动2000架飞机狂炸,满城大火,将斯大林格勒大片土地变成废墟和烧成断垣残壁。
斯大林格勒战役
斯大林格勒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周年)
德国从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是欧洲战场的转折点,也是二战的转折点。极大了提高了苏联的国际威望,鼓舞了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
绝不后退一步,谁若是将这片神圣的领土让给敌人,那便是莫大的耻辱._斯大林向苏军下达死命令。
7.诺曼底登陆:
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德国陷入夹击中,加速了其败亡。
1944年6月6日,美、英和加拿大等国盟军5个步兵师、3个空降师在法国诺曼底沿海登陆。为此次登陆盟军集结兵力达287.6万人,6500艘战斗舰艇和运输船只,11000架作战飞机及2700架运输机。这是世界战争史上规模最大的两栖登陆战。
三大转折战役——太平洋战场:中途岛海战
1942年,美国的情报人员破译了日军的电报密码,预先做好伏击,轰炸日本的飞机。战斗持续了一天,四艘航空舰被击沉,300多架飞机被炸,日本也不能发动大规模进攻,太平洋战场也发生转折。
名称 时间 参加国 内容
开罗会议
德黑兰会议
雅尔塔会议
波茨坦会议
1943年
11月
通过开罗宣言,规定日本所侵占的中国领土,包括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必须归还中国
1945年
2月
1945年
7月
苏美英
中美英
苏美英
会议决定彻底消灭德国法西斯主义,战后德国由美,英,苏等国实行分区占领,决定战后成立联合国,苏联承诺在欧洲战事结束3个月内,参加对日本作战。
发表《波茨坦会议》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重申《开罗宣言》的条件必须实施。
8.二战后期的重要会议(P70页),加速了二战的结束。
1943年
11月
苏美英
讨论美英开辟西欧第二战场,东西方配合对德作战问题...
雅尔塔会议影响:(1)协调了盟国形动,加速了二战的结束。
(2)奠定了二战后国际格局——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的基础。
(3)带来明显的大国强权政治色彩,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
会议期间,美苏就苏联参加对日作战问题进行磋商,苏联提出了包括中国承认外蒙古独立、苏联租用中国旅顺港为军事基地等条件,美国背着中国政府同意了苏联的条件,使中国主权收到严重伤害。美苏的秘密协定具有大国强权政治色彩。
体现了大国强权意志,出卖了弱小国利益,根据雅尔塔会议,“二战”后美苏重新瓜分世界,逐渐形成美苏争霸新格局,即雅尔塔体系。
雅尔塔会议协调了苏联与美英之间的关系,取得了相互谅解,加强了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团结,有利于动员盟国全部力量,最终打败德日法法西斯
相同点:
都带来大国强权政治的色彩,
都有处置德国问题的内容
都决定建立国家组织,
都损害了中国的利益
都和战后的新的国家秩序的形成有关。
巴黎和会“三巨头”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1945年5月8日,德国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欧洲战事结束。
1945年春,苏军与英,美军队分别从东西两面进入德国本土作战。攻克纳粹德国的权力中心柏林,无疑是反法西斯战争中无可替代的荣誉和功勋,日后也会给你占领的国家带来巨大的政治利益。
德军元帅凯特尔在投降书上签字
朱可夫元帅在德国投降书上签字
二战结束
a.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中国和亚洲其他国家人民对日本侵略者展开猛烈反攻。
b. 8月上旬,美国在日本投下两枚原子弹。
c.苏联也出兵中国东北和朝鲜,参加对日作战。
广岛横尸遍野
中国战场
苏联出兵
原子弹打击
小男孩
原子弹在长崎爆炸
苏联红军解放大连,受到民众热烈欢迎。
①加速日本投降因素:
雅尔塔会议承诺
二战结束
8月15日,日本法西斯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
1945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
裕仁天皇投降诏书
9月2日,日本投降的签字仪式在停泊于东京湾的美国战舰“密苏里”号上举行。9时4分,日本外相重光葵代表天皇和日本政府,参谋总长梅津美治郎代表日本帝国大本营依次在投降书上签字。
补:世界人民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战
结
束
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特点?
特点:规模大,历时长,参与人口众多,伤亡大,涉及范围广,战争异常残酷。
据统计,世界人口的80%被卷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交战双方的总兵力高达1.1亿。据估计,死亡人数约6000万,中国军民伤亡达3500万人。这次战争的直接军费消耗有1.1万亿美元,占所有参战国当时国民总收入的大半。此外,还有4万多亿美元的物质财富被毁坏,人类多年积累的财富毁于一旦。
根据1988年成立的专门委员会所作出的最新和最准确的统计:
苏联在四年多的战争期间共死亡2700万人,其中军人为870万
中国在八年抗战中,死伤约3500万人
波兰死亡人数达600余万,占当时全国总人口的22%。
南斯拉夫死亡人数为170余万,每9人中便有1人身亡。
美、英、法三国死亡的人数分别为40.5万、37.5万和60余万。
①(规模)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战争,世界上大部分地区和人口卷入其中。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材料:
反法西斯战争沉重地打击了国际帝国主义,横行时的 德、日、意三个帝国主义国家被彻底打败。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编》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彻底粉碎了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通过战争称霸世界的野心,和平进步思想深入人心,对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材料:二战前的世界,基本上是殖民帝国主义的天下,占世界人口少 数的欧美列强,但却对占世界人口多数的亚、非、拉地区实行残酷的殖民统治。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全世界几乎所有的殖民地附属国人民都加入了反法西斯斗争的行列,他们在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为战争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自己的觉悟....二战后殖民主义者所面临的却是经过反法西斯战争考验和武装的、具有强烈的民族点识和一定物质基础及人民基础的民族解放运动。
一以上摘自牛力、邱桂金《略论二战对战后世界的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彻底结束了列强通过争夺殖民地瓜分世界的历史,战后亚非拉地区民族解放运动高涨,促进了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打破了三百年来国际政治、经济、军事以欧洲为中心的格局..美国则凭借在战争中急剧膨胀起来的经济、军事实力,爬上了资本主义世界霸主的地位。它野心勃勃,狂安地宣布要控制全世界。————方连庆等《国际关系史(现代卷)》
材料:苏联是经历了战火的考验而成长起来的另一个大国。在战争中,苏联不仅建立了一支世界上最强大的陆军,而且由于它违反法西斯 战争所作出的卓越贡献,大大地提高了它在国际社会中的威信与地位。
————张建华主编《世界现代史1900-2000》
材料:中国、朝鲜、越南等亚洲国家,南斯拉夫、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匈牙利、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等东欧国家,在共产党等进步政党的领导下摆脱了帝国主义的统治和羁绊,建立了人民政权,走上了建设独立自主的国家道路。————金永华编著《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削弱了除美国以外其华帝国主义国家的实力;苏联国家地位空前提高,促进了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社会主义力量不断壮火
材料:
为了战胜对手,东西方各国的军事科学技术及与军事有关的科学技术在战时得到了令人惊叹的发展,出现了一系列现代化的先进武器,如原子弹、喷气战斗机、雷达、V1.V2. 飞弹(导弹的雏形)、新型的潜艇、航空母舰、坦克等。随着战争的结束,战时蓬勃.发展起来的先进的军事科技和军事工业大批转入民用,原子能工业、航天工业、电子工业等一系列新兴工业应运而生,从而在东西方一系列国家中出现了一个比历史上工业革命远为广泛深刻的科技革命,极大地提高了人类的生产力水平。——金永华编著《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第三次科技革命奠定了基础,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战争,给世界各国人民带来巨大灾难
2、深刻影响了战后世界的发展(世界格局、资、社、亚非拉、国际组织、科技)
(1)世界格局:推动了战后国际新秩序的建立(美苏两极格局) 16课
(2)改变了资本主义国家力量对比(西欧在世界的主导地位彻底丧失,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 (17课)
(3)促进国际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一国到多国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4)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彻底结束了列强通过争夺殖民地瓜分世界的历史,促进了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5)促成了联合国的诞生,彻底粉碎了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通过战争称霸世界的野心,对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6.客观上推动了科技进步。(22课 第三次科技革命)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中国是抗击日本侵略的主战场。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在八年抗战中,死伤人数达3500万,占二次大战参战国死亡总人数的百分之四十二。其中,死亡人数达2100万,仅南京大屠杀就死亡_30万人以上。按一九三七年的比价计算,日本侵略者给中国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1000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000亿美元。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和重要的历史贡献。
苏联共死伤2700万,波兰死亡600万,占当时全国总人口的22%。世界反法西斯的胜利是以千百万人的生命赢得的,值得全世界人民永远铭记。法西斯国家也付出沉重代价:德国死亡650万,德国在欧洲的仆从国死亡160万日本250万丧生。
中国在二战中地位和作用:
地位: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中国的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用:中国的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牵制了大部分日军,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中国的影响
材料三:罗斯福曾对他的儿子说:“假如没有中国.......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一直冲向中东和德国配合起来,举行一个大规模的夹攻,在近东会师,把俄国完全隔离起来,并吞并埃及,切断通过地中海的一切交通线。”
2)对中国的影响
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巨大贡献和巨大牺牲,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战后台湾回归祖国,结束了日本长达50年的殖民统治。
中国国际地位大大提高,成为联合国的创始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发动二战的罪魁祸首:德意日侵略集团是发动二战的罪魁祸首。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最早打破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国家,成为法西斯全球扩张的开端。)
据第二次世界大战进程分析其特点:规模大、时间长、极具艰巨性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呈现的趋势: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不断联合取得胜利的过程(法西斯势力由侵略扩张走向灭亡的过程)
据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分析其性质和胜利的原因
1937.7
七七事变(东方主战场)
1942.1
1944
1941.12
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
1945.2
1945,5
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原因。(根据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分析。
1939.9
1941.6
1945,9
德国突袭苏联(扩大)
日本偷袭珍珠港(最大规模)
联合国家宣言(联合)
雅尔塔会议(协调盟军行动)
德国投降(欧战战事结束)
日本投降签字(二战结束
斯大林格勒战役(转折)
诺曼底登陆(开辟第二战场)
1942
1.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和人民进行的是正义战争,正义必胜。
是反侵略、捍卫民族独立和民主自由战争。
2.反法西斯国家实现了全面合作和战略协同。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是根本保证。
军事上协同作战(如诺曼底登陆,美向日本广岛投原子弹,苏出兵中国东北)
政治上相互协商(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成立,雅尔塔会议等国家会议的召开。
经济上相互支援。
3,、反法西斯同盟的力量大大超过了法西斯的力量。
4,苏联军民的抵抗和中国人民的抗战为二战胜利做出了 重大贡献。(英国放弃绥靖政策,美国参战,放弃中立政策,
苏联军民英勇抵抗,削弱了德国法西斯势力。
中国的坚持抗战,牵制,消灭了大量的日军,
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原因
法西斯:
1.军事力量强大:战争初期德日法西斯的疯狂侵略扩张,增强了实力,助长了侵略野心。
2.相互勾结:德意日法西斯同盟(轴心国集团)的建立
3.准备充分:德意日等国利用人们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强烈不满,进行民族主义、复仇主义的蛊惑宣传
4.战术先进(闪击战)
英法:战争初期英法等国推行绥靖政策。
反法西斯:准备不足,早期缺乏联合,各自为战。
反法西斯联盟成立太晚;第二战场没有及时开辟
探究“第二次世界大战为什么极具艰巨性”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 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
根本原因
相同点 交战双方
发动者
参与者
影响
当堂背诵:
都由德国挑起
(1)都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
(2)都改变了世界格局
(3)都诞生社会主义国家
(4)都打击了帝国主义,推动了社会 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5)都形成了新的国际秩序,(6)都在战后建立国际组织
(7)客观上都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
都有两大对立的军事集团
都是帝国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德国都是战败国,
英法都是战胜国,战后力量削弱,意大利参战,
美国都是大发战争财,中后期加入,战后实力大增,
日本一胜一败,中国都参战,都是战胜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 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
具体原因
不同点 交战双方
两大集团
主要战场
对德国的处理
中国参与两次世界大战结果
社会主义国家
战后体系
国家组织
当堂背诵:
战前:三国同盟,三国协约
国际联盟
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
见笔记
一战后产生了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见笔记
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
战前:轴心国集团
战中:世界反法西斯联盟
联合国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
二战后诞生了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
一战后受宰割,没有国家地位
中国国际地位有所提高,二战后期出席了一系列会议,中国是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二战后,收回台湾
称为战败国,战后被宰割
称为战败国,战后被分区占领
欧洲
欧洲,亚洲,非洲,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互相配合的表现和史实。1942年《联合国家宣言》签订,国家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形成。
政治上:——相互协商
(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
军事上:——相互配合
(诺曼底登陆,攻克柏林,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美国投放两颗原子弹)
经济上:——相互援助(美苏对华援助)
如何有效的避免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帝国主义国家经济政治不平衡加剧
德意日三国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不满,埋下了新大战的隐患。
1929-1933年经济危机,导致德日法西斯政权建立
德意日法西斯国家疯狂对外扩张,结成轴心国集团(法西斯同盟)
英,法等国推行绥靖政策,美国中立,苏联自保,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国际联盟没有起到维护世界和平的作用。
早期反法西斯国家,缺乏联合,各自为战。
建立公平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
各国应加强团结与合作
充分发挥联合国的作用
世界大国应担负起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任
警惕军国主义、法西斯主义等极端思想和势力,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军事结盟
实行有效的经济政策,规避危机
建立公平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
实行有效的经济政策,规避危机,
警惕军国主义,法西斯主义等极端思想和势力,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军事结盟,
世界大国应担负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任,
充分发挥联合国的作用,
各国应加强团结与合作。
如何有效的避免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战争结果
结束标志
战役格局
转折战役
战争性质
交战双方
起止时间
爆发标志
直接原因
根本原因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两次大战之比较表
轴心国战败
同盟国战败
日本签署投降书
德国投降签字
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斯大林格勒战役(等)
凡尔登战役
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
帝国主义的战争
轴心国——反法西斯联盟
同盟国——协约国
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
1914年7月28日--1918年11月11日
德国闪击波兰,英法对德宣战
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经济大危机,法西斯国家侵略扩张
“萨拉热窝事件”(1914年6月28日)
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第二次世界大战
1.根本原因:
2.经过
5.影响:
1939.9,德国闪击波兰,英法对德宣战
(1)全面爆发:
(2)规模扩大:
(4)转折:
(5)结束:
1941.6 ,德国突袭苏联
1941.12,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对日宣战
1943,斯大林格勒战役
1945.9.2 ,日本正式签订投降书
帝国主义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带来了,,拯救了,,恢复了,,推动了,,。
3.性质:
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
6.启迪:
珍爱和平,远离战争;
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在平等的基础上可以合作
(3)进一步扩大:
4.胜利的根本原因:
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课堂小结
为了和平,我们要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偏见和歧视、仇恨和战争,只会带来灾难和痛苦。相互尊重、平等相处、和平发展、共同繁荣,才是人间正道。
战争是一面镜子,能够让人更好认识和平的珍贵。今天,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时代主题,但世界仍很不太平,战争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依然悬在人类头上。我们要以史为鉴,坚定维护和平的决心。 ——习近平在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活动的讲话
今天威胁世界和平的因素有哪些?
恐怖主义
霸权主义
叙利亚难民
恐怖袭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