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枫树上的喜鹊
设计依据与构思
《枫树上的喜鹊》是一篇想象丰富,充满童趣的散文,课文描述了“我”喜欢站在枫树下看枫树上的喜鹊窝,喜欢看喜鹊阿姨教喜鹊弟弟学本领,我听到了喜鹊阿姨和喜鹊弟弟的对话,并由此联想到了他们对话的内容,“我”为懂得他们的语言感到无比高兴。
课文想象丰富,结合单元训练重点“运用学到的词语把想象的内容写下来”,教学在夯实基础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借助场景,由易到难,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真正实现语言的学习是为语言的运用服务的。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散文。讲述了“我”喜欢站在渡口旁的枫树下,看喜鹊阿姨教喜鹊弟弟学习、做游戏,“我”为懂得他们的语言交流而感到高兴。课文共13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部分:第1-4自然段直接讲述“我”喜欢树上的喜鹊,喜欢他们的窝,喜欢站在树下看鸟窝,喜欢称呼大喜鹊为喜鹊阿姨,称呼小喜鹊为喜鹊弟弟。第5-12自然段讲述了“我”一有空就来看望喜鹊一家,听喜鹊阿姨教喜鹊弟弟唱歌、游戏、学拼音……第13自然段,直接表达出“我”内心的高兴。
课文想象丰富,充满童趣,多次运用反复的手法,强调“我”对喜鹊的喜爱。课文运用比喻、排比、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了“我”对喜鹊一家的喜爱之情和对大自然的由衷热爱。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渡、荫”等9个生字,会写“伞、姨”等8个生字,积累本课出现的新词。
2.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我”喜欢的是什么。
▍教学重、难点
认识“渡、荫”等生字,会写“伞、姨”等生字,默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我”喜欢的是什么;想象画面,能根据自己想到的写下来。
▍流程一:图片导入
出示喜鹊的图片,介绍人们对喜鹊的喜爱。
▍流程二:揭示课题
1.直接导入,板书课题。
2.引读课题:枫树上的什么,哪里的喜鹊?
▍流程三:初读课文,了解“四个喜欢”
1.自由大声地读课文,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争取把字音读准确,句子
读通顺。思考: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2读课文第一到第四自然段,思考:课文反复说“我喜欢”,(板书:喜欢)
“我”喜欢的是什么?用圆圈圈下来,同桌说一说。
3.指名交流“我”喜欢什么。(板贴:枫树、喜鹊的窝、喜鹊阿姨、喜鹊弟弟)
连起来说一说。出示句式:
“我”喜欢( )、( )、( )和( )。
▍流程四:品读课文,学习“四个喜欢”
1.交流一:喜欢枫树。
过渡:我们村的渡口旁有一棵枫树,我很喜欢它。(课件出示第一段)
(1)看枫树。
①教师引导:“我”看到了什么?(板书:看)
②指名学生说说。(枫树)追问:我看到的枫树就在一渡口旁。
③教学“渡”。(出示生字卡:渡)学生多种形式记“渡”。渡和水有关,
(出示渡口图)过河的地方就是渡口,过河的船就是一渡船。撑着渡船从河的一
边到另一边就是—渡河或摆渡。
④指导学生带着喜欢读好第一句。
(2)想枫树。
①读后交流:这是一棵怎么样的树?
出示“伞”字:读一读伞字。瞧,这上面的撤捺就像是伞的伞面,点撇横是伞骨,竖就像伞的伞柄。
太阳伞:课文中说枫树是把太阳伞呢,为什么这么说呢?引导学生体会枫树的作用:遮蔽阳光、带来清凉。
遮蔽:“遮蔽”这个词特别有意思,“蔽”是草字头加个敝,原指用草遮掩,
看蔽是遮的意思,“遮”也是“蔽”的意思,这是一个由意思相近的字组成的词;
思考这太阳伞似的枫树遮住了什么。
②想象。学生闭眼想象:炎炎夏日,太阳像个火球似的烤着大地,你正在渡口
旁等渡船,这时你的头顶出现了一棵很大又很高的枫树,这棵枫树就像是大阳伞似的打开着一此刻,你有什么感受?
枫树长得很大很高,它的绿荫遮住了太阳。启发想象,指导朗读。你站在树下觉得很舒服,请读出舒服的感觉。你躺在树下感到一凉快,请读出凉快的感觉。
③师生合作朗读:教师读“我”看到的句子,学生读“我”想到的句子。
2.交流二:喜欢喜鹊的窝。
(1)看喜鹊的窝。
过渡:“我”看到枫树,“我”还看到了枫树上有一个喜鹊的窝。(课件
出示,放大喜鹊的窝)说说看着喜鹊窝,“我”想到了什么。
(2)想喜鹊的窝。
①学生观察鸟窝的样子,展开想象,学着作者写枫树的样子,用上“好像”,
抓住喜鹊窝的颜色、样子,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一听。
(课件出示:“枫树上有一个喜鹊的窝,我喜欢极了。它好像 。
②巡视四人小组。
③小组汇报、交流。(教师追评,随机板书)
3.交流三:喜欢“喜鹊阿姨、喜鹊弟弟”。
(1)过渡。“我”还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读读课文第二到第四自然段,
“我”看到什么?用横线画一画。“我”想到什么?用波浪线画一画。画好的可以先和同桌交流一下。
(2)看、想“喜鹊阿姨”。
①引导:“我”还看到了喜鹊窝里的谁?(喜鹊阿姨)
②思考:喜鹊为什么能称呼为“喜鹊阿姨”。
看图:我把喜鹊称呼为一喜鹊阿姨。
质疑:把喜鹊称呼为喜鹊阿姨合适吗?(预设:因为“我”想像童话故事一
样称呼她,童话的一个特点就是把动物当人来写,童话里的喜鹊可以是一喜鹊阿
姨)(指导朗读,读出“我”的喜欢)
小结:把喜鹊想象成喜鹊阿姨,亲切的称呼写出了“我”喜欢。(板书:称呼)
(3)想“喜鹊阿姨”和“我”说话。
①启发想象:看着喜鹊,听着鸟语,“我”仿佛觉得她在和“我”说话。
早晨,我撑着渡船去砍柴,喜鹊阿姨会说
中午,我砍柴回来,坐在树下休息,喜鹊阿姨会说一
傍晚,夕阳西下,喜鹊阿姨又会说—
这就是常常跟我说话。(课件点红“常常”)
(4)反馈“我”喜欢喜鹊弟弟的原因。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句子。
抓住“发现”体会“我”当时突然看到喜鹊弟弟时的心情。(相机出示词卡:
真是喜欢极了。板贴)
说一说:你想对喜鹊弟弟说什么?
指导朗读。
▍流程五:复述课文,小诗复习
1.复述课文
2.小诗复习。
出示诗歌,学生配乐齐读。
我喜欢渡口旁的枫树,
太阳伞似的枫树,遮蔽阳光,带来绿荫;
我喜欢枫树上的鸟窝,
鸟窝里住着我的喜鹊阿姨和喜鹊弟弟;
我喜欢极了我的喜鹊阿姨,
我觉得她常常和我说话;
我真是喜欢极了,我的喜鹊弟弟,
愿你们快快长大,和我一起玩要!
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生字,朗读了课文,下节课我们继续探索彩色的梦境。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我”喜欢的是什么。
2.根据课文情景,想象画面,能根据自己想到的写下来。
▍教学重、难点
默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我”喜欢的是什么;想象画面,能根据自己想到的写下来。
一、学习第五至十二自然段,感受“喜欢”之乐
1.整体感知。
(1)学生默读课文。
提问:“我”是如此地喜欢喜鹊,从那天起,“我”一有空,便来到渡口边,站在枫树下看,看到了什么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第五至十二自然段,看看这部分写了哪些有趣的场景。
(2)学生交流。
预设:教唱歌、教做游戏、教学拼音字母、看日出。
仿照文中的句式,用“一会儿……一会儿……”说说喜鹊阿姨还会教些什么。
(3)识记生字“拼、母”。
①出示词语“拼音字母”,学生认读。
②出示“母”字的演变过程,提问: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母亲”是女性,最初的“女”字的字形像一位跪坐着的女子。女子成为母亲,加了两点,好像母亲跪坐着给孩子喂奶的样子。
③教师范写,提示:竖折的折段向右出头;横折钩要写得略微向里折,一横要写长。
2.学习第六至八自然段。
(1)出示句子:
(2)创设情境,引导想象。
预设:
你是一只刚出生的小喜鹊,我来教…,你跟着学…
你是一只有点淘气的小喜鹊我来教…,你跟着学…
你是一只特别乖的小喜鹊,我来教…,你跟着学…
(3)关注标点,体会情感。
①提问:仔细看看喜鹊阿姨教的句子,你有什么发现?(有三个感叹号)作者想象她在教拼音,你觉得可以怎么读?
评价:瞧,这个喜鹊阿姨教得多认真呀。
②提问:你从省略号里又能读出什么?
③指导朗读:喜鹊弟弟学习拼音字母,他们的声音是多么稚嫩,又学得多么用心。边读边想象,把自己看到喜鹊弟弟学习的感受读出来。
3.学习第九至十二自然段。
①创设情境:今天早上,“我”又来到了渡口边,“我”看到太阳以渡口对岸的山冈上升起来了,喜鹊阿姨正带着喜鹊弟弟看日出呢。
出示画面,在画面相应的位置出示词语“山冈”
(2)指导朗读第九至十二自然段。
①读喜鹊阿姨的话,出示句子,
指名读句子。
接读句子:我懂得,她问话的意思是,“看!那是什么?”
指导朗读:第一句“鹊!”后面是感叹号,可重读;“鹊鹊鹊?后面是问号,读最后一个“鹊”字时,语调可稍稍往上场。读的时候,要和“看!那是什么?”的语气一致。
②读喜鹊弟弟的话。出示句子:“鹊!鹊鹊!鹊鹊鹊!”
指名读句子。
指导学生接读句子:我懂得,喜鹊弟弟很快给出了答案:“妈妈,那是太阳!太阳升上来了!”
指导朗读:根据提示语“快乐”和三个感叹号,语速可适当加快,音量渐渐升高,读出喜鹊弟弟的兴奋与快乐。引导学生想象读:喜鹊弟弟一下子就给出了答案,多么欢喜,多么自豪呀!大家一起读。
4.全班朗读第五至十二自然段,感受作者通过喜鹊叫声而产生的独特想象。
二、展开想象,进人“喜欢”之境
1.想象写话。
(1)出示插图,创设情境:每天,喜鹊阿姨和喜鹊弟弟一起学拼音,一起看日出,可快乐呢!每天,“我”站在枫树下,听懂了他们的对话,可开心呢!
(2)出示课后第二题的句子,学生想象写话。
①同桌先试着说一说。
②指名说,学生共同点评,感受每个同学不同的想象。
③把想到的内容写下来。
2.小结:在枫树下,“我”望着喜鹊的窝,就这样听着喜鹊阿姨问,听着喜鹊弟弟答,“我”真是无比快乐。所以作者在课文的结尾写道“我真高兴啊!”
总结:课后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把作者高兴的心情读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