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方案】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四 创新演练大冲关阶段质量检测(30份)

文档属性

名称 【创新方案】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四 创新演练大冲关阶段质量检测(30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3-08-28 20:46:44

文档简介


(时间:25分钟 满分: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总有一些史实历经时间的考验,具有永恒的意义,并成为指引历史发展方向的标志。以下最能够体现上述含义的是(  )
A.秦统一六国
B.将军蒙恬率军北击匈奴
C.秦朝修筑长城
D.秦朝在“西南夷”部分地区任命官吏
解析:秦统一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的局面,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具有深远的意义,故A项最符合题意。21世纪教育网
答案:A
2.关于秦朝设郡的数目,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如王国维《秦郡考》考证共有48郡,谭其骧《秦郡新考》推定为46郡。某学者在考证秦朝设郡的具体数目时,收集到以下几个方面的资料,其中最可信的应是(  )
A.《史记》的记载 B.史家的研究论文
C.秦简的记载 D.民间的传说
解析:秦简的记载属于实物史料,未经人为加工取舍属于第一手的原始资料,可信度最高。
答案:C
3.对秦朝短命而亡的主要原因,下列所做的分析中最为准确的是(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废先王之道,燔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B.“四维(礼义廉耻)不张,……故万民离叛”
C.“所有殄天而降辱者,(亡于)六王之后也”[来源:21世纪教育网]
D.“内兴功作,外攘狄夷,以泰半之赋,发闾左之戍”
解析:秦短命而亡的主要原因是秦朝的暴政,激化了阶级矛盾,引发农民起义。四个选项中只有D项反映出这一原因。
答案:D
4.关于“陛下”的称谓,蔡邕《独断》卷上:“谓之陛下者,群臣与天子言,不敢指斥天子,故呼应陛下者而告之,因卑达尊之意。”原为对君王的尊称,但秦以后,“陛下”一词只能专称皇帝。这体现了皇帝制度的哪一特点(  )
A.皇位世袭 B.皇帝独尊
C.君权神授 D.家天下
解析:关键句“但秦以后,‘陛下’一词只能专称皇帝”,体现了皇帝制度中的皇帝地位独尊,但并不能体现皇位世袭、君权神授、家天下的特点,故选B。
答案:B
5.由秦代开始形成的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  )
①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
②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
③对此后两千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21世纪教育网
④适应当时历史发展的需要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由秦代开始形成的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适应了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废除了原来的分封制,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有利于国家的统一,为以后社会所沿用。
答案:D
6.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对中国和世界的历史均产生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下列对秦始皇的评价正确的是(  )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
①统一全国符合人民的愿望,有利于历史的发展 ②对人民的残暴统治,是秦亡的原因之一 ③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础, 对我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④功大于过21世纪教育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④ D.①②③④
解析: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一定要结合该人物所处的历史时期和主要活动来进行,虽然秦始皇的暴政给百姓带来沉重的灾难和负担,但他开创的中央集权制度和建立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故①②③④均正确。
答案:D
二、非选择题(第7题12分,第8题8分,共20分)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韩欲疲秦人,使无东伐,乃使水工郑国为间于秦(劝秦开凿水渠)。中作而觉,秦人欲杀之。郑国曰:“臣为韩延命数年,然渠成,亦秦万世之利也。”(秦王嬴政)乃使卒为之。21世纪教育网
——《资治通鉴》卷六
材料二 (韩人计谋被发觉后),秦宗室大臣皆言秦王曰:“诸侯人来事秦者,大抵为其主游间于秦耳,请一切逐客。”李斯(楚人入秦,时为客卿)议亦在逐中。斯乃上书曰:“……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秦王乃除逐客之令。
——《史记》卷八七
请回答:
(1)材料所反映的事件中,秦王分别作出了什么决策?秦王的决策导致了什么结果?(8分)
(2)如果你是客卿,你会留在秦国为秦王嬴政效力吗?(4分)
解析:第(1)问注意根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进行判断;其结果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2)问可以选取任一种观点结合材料相关内容展开论述。
答案:(1)坚持完成郑国渠的开凿;废止“逐客”令。开凿郑国渠使大量田地得到灌溉;废止逐客令,留住和吸引了大批人才;秦国日益强大,最终灭掉六国。
(2)留:秦王能够接受和采纳正确的建议,体现了他英明果断,重视人才,在这样的环境里,客卿能发挥自己的才干,也能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不留:秦王一度采纳逐客建议,郑国也险些丧命,也反映出秦王性格多疑和残暴,呆在秦国就很危险,不如离开秦国另寻实现抱负的地方。
8.阅读下列材料:
秦统治者不断地扩大自己的属地,征服周围一个又一个国家。当时的人恐惧地称秦为“野兽”,把秦无情的扩张比做“蚕食”。到公元前221年,秦统治者成为全中国的主人,他采用了始皇帝的称号。始皇帝就是“第一个皇帝”。他的继承人将为“第二个皇帝”,这样一代一代传下去,“至千万世,传之无穷”。
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就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他还在中央建立起一套严密的权力体系。此外,新皇帝还通过统一度量衡和货币来实行经济集中化。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21世纪教育网
(1)秦朝并没有如新皇帝预想的那样,“一代一代传下去,‘至千万世,传之无穷’”,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2)请根据以上材料列举新皇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6分)
解析:第(1)问考查秦二世而亡的主要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第(2)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建立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实行郡县制等。[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答案:(1)秦朝的暴政是其灭亡的主要原因。
(2)建立皇帝制度;建立三公九卿制,三公互不相属,互相牵制,军国大权操纵在皇帝一人之手;在全国范围内推广郡县制。

(时间:25分钟 满分: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康熙帝剪除鳌拜集团和平定三藩之乱,从根本上说是因为这两种势力都(  )
A.拥有较大的势力       B.严重威胁皇权
C.有称帝的野心 D.不服从皇帝命令21世纪教育网
解析:鳌拜集团和三藩之乱从根本上说都影响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而该制度的核心就是皇权的至高无上,因此也就威胁到了皇权。
答案:B
2.清朝统一台湾时“国家初设郡县,管辖不过百余里,距今未四十年,而开垦游移之众,延袤二千里,糖谷之利甲天下”。(《台湾府志》)以上材料说明(  )
①台湾府的设置促进了台湾经济的发展 ②大陆移民是清朝开发台湾的重要力量 ③当时台湾主要出产糖类和粮食 ④国家统一是台湾发展繁荣的保证21世纪教育网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本题要求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①②③④四项在材料中都能得到体现。
答案:A
3.对康熙帝与蒙古贵族噶尔丹的战争,我们持肯定态度,主要是因为(  )21世纪教育网
A.是掌握中央政权的民族与周边少数民族的战争21世纪教育网
B.有利于维护内地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安定
C.是反对少数民族进攻的自卫战争
D.有利于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解析:康熙帝对蒙古贵族噶尔丹的战争,反对分裂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因此值得肯定。
答案:D
4.(2012·浙江高考)康熙南巡时亲赴曲阜,在隆重盛大的祭孔典礼后,听孔子后裔孔尚任讲儒家经典,嗣后又破格授予其国子监博士。这些举动表明康熙(  )
①崇尚儒家文化 ②着力提升满族文化 ③延揽汉族文士 ④努力缓和民族矛盾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解析:解答本题要阅读题干,依据康熙帝的作为进行思考。结合祭孔、听学、授官可知①③④正确,材料不能体现“提升满族文化”的内容,故B项符合题意。
答案:B
5.中俄《尼布楚条约》中说, “凡岭南一带土地及流入黑龙江大小诸川,应归中国管辖;其岭北一带土地及川流,应归俄国管辖”。对条约中的“中国”,理解正确的是(  )
①这里的“中国”指中原地区 ②清朝第一次使用了“中国”国号 ③清政府对外不再使用“大清”的朝号 ④表明清朝行使和维护的是中国的主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清朝使用“中国”这一国号表明,是行使和维护国家主权,①表述错误;清朝对外主要使用“大清”的朝号,③不正确。21世纪教育网
答案:C
6.下列对于康熙帝历史功过的认识,正确的是(  )21世纪教育网
①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②打击分裂割据势力,维护统一 ③康熙帝没有敏锐地洞察到西方社会的巨变
④基本奠定了中国的版图
A.①②③ B.①②④21世纪教育网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评价历史人物,既要看到他对历史发展所作的贡献,也要认识其局限性。①②④属于康熙帝的历史贡献,③是其不足。
答案:C
二、非选择题(第7题10分,第8题10分,共20分)
7.(2012·福建高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雍正五年(1727)台湾知府沈起元条陈台湾事宜称:“漳泉内地无籍之民,无田可耕,无工可佣,无食可觅。一到台地,上之可以致富,下之可以温饱。”……据统计,台湾归统时约有人口20万左右,到嘉庆中期,总人口已达200万之众。
——陈锋等《中国经济通史》21世纪教育网
材料二 1684年,清政府设立台湾府,下辖台湾、凤山、诸罗三县。……从康熙到嘉庆年间,先后担任府儒学教授的36人、训导23人,台湾县儒学教谕36人、训导25人,凤山县儒学教谕34人、训导11人,全部都是福建人。
——陈孔立《台湾历史纲要》
(1)材料一中的“台湾归统”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出现的?指出材料二所述康熙帝在台湾设一府三县的政治意图。(6分)
(2)据上述材料,评述康熙帝统一台湾对加强闽台经济、文化联系的积极作用。(4分)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将材料信息与所学知识进行准确联系。第(1)问的第一小问从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两个方面分析;第二小问注意统治者不论采取何种措施,其最终目的和意图都是为了加强和巩固自身统治。第(2)问注意回答的角度是从经济和文化两个方面,涉及福建和台湾加强经济文化联系的积极作用。
答案:(1)背景:镇压地方分裂割据势力,统一已成历史趋势;殖民势力的入侵,威胁清王朝的统治。意图:加强对台湾的管辖。
(2)作用:经济上,大量移民进入台湾,缓解了福建沿海人口和生活压力,促进了台湾经济开发;文化上,输送福建教育人才,促进了台湾文化教育发展。
8.阅读下列材料:21世纪教育网
材料一 康熙不论对传统文化还是对西学,不论对中国人还是对外国传教士,都没有偏见。他的这种对待各种文化、不同种族的平等心态,来自于其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和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
——阎崇年《正说清朝十二帝》
材料二 康熙对孔孟程朱那一套的迷恋与提倡几乎超过任何汉人皇帝,实在基于对儒家消极方面的偏爱,并由此造成了清代窒息改革的沉闷政治局面……汤若望、南怀仁的天文历算虽然精确,却只用来为宫廷迷信服务;白晋、雷孝思、杜德美等人花费三十多年测绘出了《皇舆全览图》,全国印刷业、测绘业却未趁此而改进;南怀仁造出的西洋火炮虽受到康熙帝的夸奖,却既未推广,也未引起
对军火工业的重视;科学著作翻译过来了,而府州县学仍在以八股取士。21世纪教育网
——郭长庚《应当重新评价康熙帝》
请回答:
(1)材料一、材料二在康熙对待东西方文化的态度上有着截然不同的评价,根据材料概括指出这种不同。(6分)
(2)有人认为是阎崇年过人的学问“成就”了康熙过人的业绩,你认为正确的人物评价方法有哪些?(4分)
解析:第(1)问,据材料一中的“都没有偏见”“他的这种对待各种文化、不同种族的平等心态”归纳其观点;材料二则据“迷恋与提倡几乎超过任何汉人皇帝”“只用来为宫廷迷信服务”“南怀仁造出的西洋火炮虽受到康熙帝的夸奖,却既未推广,也未引起对军火工业的重视”等归纳其观点。第(2)问,考查历史方法,即评价历史人物应遵循的原则。
答案: (1)材料一认为康熙帝具有民主、平等的精神和科学的态度。
材料二认为康熙帝未能顺应世界潮流,使中国失去了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最佳时机。
(2)要把历史人物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一分为二地客观分析评价;要看到主流,看历史人物是否有利于历史进步、有利于人民、顺应历史潮流等。

(时间:25分钟 满分: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唐太宗对大臣们说:“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守富贵。”由此可见,唐太宗“励精图治”的本质是(  )
A.稳定社会秩序     B.维护地主阶级长久的利益
C.缓和阶级矛盾 D.完善各项政策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
解析:本题考查唐太宗统治的本质,注意其代表的阶级利益和统治目的,唐太宗是封建帝王,代表的是地主阶级的利益,故B项符合题意。
答案:B
2.北方民族尊唐太宗为“天可汗”的直接原因是(  )
A.与吐蕃建立和亲关系
B.在西突厥故地设北庭都护府
C.妥善安置东突厥降众
D.册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21世纪教育网
解析:北方民族为东突厥,A、B两项可直接排除,D项为唐玄宗的功绩。
答案:C
3.晚年的唐太宗曾自我评价道:“济育苍生,其益多;平定寰宇,其功大;益多损少,人不怨。”唐太宗的主要功绩有(  )
①重用人才,善于纳谏 ②文德治国,完善科举  ③不夺农时,轻徭薄赋 ④崇尚佛教,特封班禅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解答本题可用排除法,册封班禅是在清朝,所以排除含有④的选项即可。
答案:A
4.唐太宗曾经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为此他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延续均田制和租庸调法,轻徭薄赋
B.广招贤才,知人善任
C.让庶族地主获得晋身仕途之道
D.实行各民族和睦的政策
解析:材料体现了唐太宗“存百姓”的思想,认为国家欲长治久安必须存百姓。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延续均田制和租庸调法,轻徭薄赋,与民休息。
答案:A
5.唐朝时期中国以博大的胸怀拥抱世界,实行开明、兼容的文化政策。下列不能反映这一文化政策的是(  )
解析:唐朝身穿丝绸的妇女反映的是唐朝时期中国贵族妇女的社会生活状况,并不能反映唐朝兼容并包的文化政策。
答案:D
6.魏征曾写诗言道“人生感意气,功名谁复论”,表达他深感皇帝与他意气相投,因此为国家做事并不计较功名的情志。“魏征”这两个字总是使我们想起唐太宗的(  )
A.勇猛强悍、机敏智慧 B.轻徭薄赋、去奢省费
C.知人善任、兼听纳谏 D.兼容并蓄、博大开放
解析:魏征是唐太宗时期有名的谏臣,敢于直言;唐太宗知人善任、兼听纳谏,君臣相得。
答案:C
二、非选择题(第7题12分,第8题8分,共20分)
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儒家传统思想坚守“夷夏之变”“夷夏之防”,如孔子曾说“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孟子也说“只见以夏变夷,未见以夷变夏”。而唐太宗却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21世纪教育网
——据有关材料整理21世纪教育网
材料二 唐兴,初未暇于四夷,自太宗平突厥,西北诸蕃及蛮夷稍稍内属,即其部落列置州县。其大者为都督府,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虽贡赋版籍,多不上户部,然声教所暨,皆边州都督、都护所领,著于令式……大凡府州八百五十六,号为羁縻云。
——欧阳修《新唐书》21世纪教育网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太宗对传统民族思想的突破及其成因?(6分)
(2)依据上述材料概括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对其进行简要评价。(6分)
解析:第(1)问中,要注意关键信息“朕独爱之如一”,据此回答其思想突破;原因要从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和唐太宗个人因素两方面回答。第(2)问中,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的主要特点结合材料归纳即可。我们的评价应该以肯定为主,如利于民族团结,利于形成中华文明的多元化局面等。21世纪教育网
答案:(1)突破:儒家传统的民族思想坚持贵华夏而贱夷狄,唐太宗则认为华夏与夷狄平等。原因:吸取了隋朝兴亡的历史教训,避免重蹈覆辙;唐太宗雄才大略,对统治政策进行调整;政治清明、经济文化繁荣、兼容并蓄、昂扬开放的盛唐气象;民族融合的发展。
(2)特点:坚持民族平等;武力与怀柔并用;重用少数民族首领;实行羁縻政策,有利于加强民族团结,实现边疆地区的稳定和加快开发;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形成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格局。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
贞观六年,太宗谓侍臣曰:“隋主残暴,身死匹夫之手。……炀帝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亡灭。”21世纪教育网[来源:21世纪教育网]
——《贞观政要》
材料二 (贞观)五年七月戊申,初令天下决死刑必三覆奏,在京诸司五覆奏,其日尚食进蔬食,内教坊及太常不举乐。
史臣曰:用人如贞观之初,纳谏比魏徵之日。……贞观之风,到今歌咏。
——《旧唐书·太宗本纪》21世纪教育网
材料三 贞观十一年,上作飞山宫。……贞观二十二年,上营玉华宫,……备设太子宫、百司,苞山络野,所费以巨亿计。
——《资治通鉴》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归纳“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4分)
(2)材料三与材料一相比,唐太宗的行为发生了什么变化?(1分)
(3)依据上述材料中唐太宗的言行,对其作简要评价。(3分)
解析:第(1)问原因根据材料概括提炼,材料一中主要是存百姓的思想、吸取隋亡的教训等。材料二主要是慎用刑法;善于用人、纳谏。第(2)问根据材料提供信息,对比材料一容易判断。第(3)问综合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答案:(1)原因:存百姓,与民休息的民本思想;吸取隋亡的教训;慎用刑法;善于用人、纳谏。
(2)变化:大兴土木,耗费巨资。
(3)评价:有利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出现“贞观之治”;具有自我反省的良好品质;作为封建君主不可避免出现了骄奢的行为。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秦孝公保崤函之固,以广雍州之地,东并河西,北收上郡,国富兵强,长雄诸侯,周室归籍,四方来贺,为战国霸君,秦遂以强,六世而并诸侯,亦皆商君之谋也。”西汉刘向的论述说明(  )
A.秦始皇对完成统一起作用不大
B.商鞅变法是吞并六国的重要因素21世纪教育网
C.秦国吞并六国有着优越的条件
D.秦孝公时已具备完成统一的条件
解析:材料信息表明,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变法,秦国日益强大,最终完成国家统一。故B项最符合材料的意思。
答案:B
2.嬴政时“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这突出体现了秦朝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
A.权力高度集中     B.浓厚的部族色彩
C.秦始皇非常勤政 D.严格的等级制
解析:由“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充分说明了国家的权力高度集中在皇帝手上,这也是君主专制制度的一个重要特点。
答案:A
3.“焚书坑儒”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秦始皇个性暴虐
B.秦始皇视传统文化为统治障碍
C.秦朝统治严酷残暴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
D.君主专制扩展到思想文化领域
解析:秦朝加强君主专制,在思想方面的措施是加强思想控制,焚书坑儒就是表现之一。
答案:D
4.一位西方学者评论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系和教育。”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政治转向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  )
A.从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B.从井田制向小农经济转变
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
D.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
解析:从题干中“以个人亲信为基础”“不考虑世系和教育”可知,秦始皇建立的君主专制制度打破以门第出身为基础的贵族政治,转而建立了以皇帝为核心的官僚集团政治。
答案:A21世纪教育网
5.唐太宗统治时期,对调整生产关系起到非常大作用的措施是(  )
A. 三省六部制 B. 科举考试制度
C. 修改颁布《唐律》 D. 均田制和租庸调制
解析:从生产关系的三个要素看,均田制的实行体现了生产资料的归属,租庸调制体现了产品的如何分配,故D项符合题意。21世纪教育网
答案:D
6.《唐摭言》载,唐太宗见新科进士自端门鱼贯而出,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这说明唐太宗重视进士科是为了(  )
A.欺骗读书人 B.选拔武林英雄
C.为国家笼络人才 D.只选用庶族地主
解析:从材料看,科举考试为国家选拔了大量人才,有利于巩固唐王朝统治。
答案:C
7.唐太宗一反前代“贵中华,贱夷狄”的做法,而抚九族以仁,这一政策说明当时(  )
A.统治者放弃了对边疆用兵
B.统治者的民族政策比较开明
C.各族之间关系一直非常和睦
D.统治者通过册封各族首领以巩固边防
解析:唐太宗放弃了传统的“贵中华,贱夷狄”的思想,采取民族平等的政策,体现了唐朝统治者开明的民族政策。
答案:B
8.康熙初年面临的形势包括(  )
① 建立新王朝政权 ② 对边疆地区未有效控制
③ 沙俄势力威胁边防安全 ④ 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康熙帝继位的时候,清朝已经建立了在全国的统治,故①错误;康熙帝继位时,以三藩为代表的地方势力依然强大,故④错误。
答案:B
9.以下关于秦始皇、唐太宗、康熙帝的共同点叙述正确的是(  )
A.都是一个朝代的第二代皇帝
B.都为中华民族的大一统做出杰出的贡献
C.都修建了庞大的历史工程,比如长城、大运河、避暑山庄
D.在位时,与周边民族的关系都非常融洽
解析:三位帝王的共同贡献是都为缔造统一多民族国家做出了贡献,A、C、D三项都只符合其中的一个或两个帝王。
答案:B
10.康熙帝两次组织雅克萨自卫反击战,其意义主要是(  )
A.捍卫了边疆,维护了领土主权的完整
B.抗击沙俄,显示国威
C.以战胜为条件求得和平
D.解决了中俄东段边界问题[来源:21世纪教育网]
解析:康熙帝两次组织雅克萨自卫反击战,其意义主要是捍卫了边疆,维护了领土主权的完整。B、C、D三项评价都不全面。
答案:A
二、非选择题(第11题12分,第12题12分,第13题14分,第14题12分,共50分)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始皇作为历史上统一中国的第一人,他的千秋功过历代都有评说。当时有人称赞说:“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不及。”晋朝有人指责他“无道”“视杀人如狗彘”。
(1)从秦朝人对秦始皇的称赞中,你能得到哪些重要的历史信息?(4分)
(2)你怎样看待晋朝之人对秦始皇的评价?我们应该怎样评价秦始皇?(8分)
解析:第(1)问强调的是秦始皇的功绩,从材料中归纳要点作答即可。第(2)问,晋朝之人仅仅是从一个方面评价,并没有认识到其功绩;我们要全面地评价秦始皇,采用一分为二的观点。
答案:(1)表面信息:秦始皇统一了中国,推行了郡县制,颁布了统一的秦律,为中国历史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2)其评价有偏颇之处。只看到了秦始皇的暴政,而没有看到秦始皇的功绩。一方面,他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创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并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另一方面,他推行暴政,导致了阶级矛盾的迅速激化,加速了秦朝的灭亡。
1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贞观四年(630年),太宗谓公卿曰:“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守富贵。天非不高,地非不厚,朕常兢兢业业以畏天地。卿等若能小心奉法,常如朕畏天地,非但百姓安宁,自身常得欢乐。古人云:‘贤者多财损其志,愚者多财生其过。’此言可为深戒。若徇私贪浊,非止坏公法,损百姓,纵事未发闻,中心岂不常惧!恐惧既多,亦有因而致死。大丈夫岂得苟贪财物,以害及身命,使子孙每怀愧耻耶?卿等宜深思此言。”
——《贞观政要》卷6《贪鄙》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
材料二 上(唐太宗)作《帝范》十二篇,以赐太子……且曰:“修身治国,备在其中,一旦不讳(死),更无所言矣。”又曰:“汝当更求古之哲王以为师;如吾,不足法也。夫取法于上,仅得其中;取法于中,不免为下。吾居位已来, 不善多矣;锦绣珠玉,不绝于前;宫室台榭,屡有兴做;犬马鹰隼,无远不致;行游四方,供顿烦劳;此皆吾之深过,勿以为是而法之。顾我弘济苍生,其益多;肇造区夏,其功大;益多损少,故人不怨;功大过微,故业不堕。然比之尽美尽善,固多愧矣。汝无我之功勤,而承我之富贵;竭力为善,则国家仅安;骄惰奢纵,则一身不保。且成迟败速者,国也;失易得难者,位也。可不惜哉!可不慎哉!”
——《资治通鉴》卷198贞观二十二年
结合两则材料,评价唐太宗的言行。(12分)
解析:结合材料中,唐太宗的言论主旨、主要作为,分析其影响和结果,并做出恰如其分的评判,主要涉及治国思想和理念,对大臣和太子的告诫,自我反思等几个方面。注意材料中的关键语句,如“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守富贵”“更求古之哲王以为师”“此皆吾之深过,勿以为是而法之”等,注意归纳总结。
答案:作为封建君主,能注意吸取前代灭亡的教训,对大臣这样的告诫,有利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这是贞观之治局面出现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作为一代君主,不可避免地要出现骄惰奢纵的行为,但其晚年能认识到这一点,并告诫太子不要重蹈自己的覆辙,也是难能可贵的。21世纪教育网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九月,郑氏集团派人到福建(同清廷)议和,请求“照……高丽外国之例,称臣奉供”。康熙帝表示“台湾不可与……高丽外国比”,拒绝郑氏的请求。
——《台湾外纪》
材料二 (清朝康熙二十二年,即1683年)十二月初一日,施琅往福建省……会议台湾去留。众以留恐无益,弃虞有害,各议不一。施琅遂决议主留。题疏曰:“台湾地方,北连吴会,南接粤桥,延袤数千,山川峻峭,港道迂回,乃江、浙、闽、粤四省之左护……臣奉征讨,亲历其地,备见野沃土膏……一切日用之需,无所不有……此地原为红毛(荷兰殖民者)聚处,无时不在涎贪,亦乘势以图……断乎不可弃……”圣祖览琅疏,下部议。议曰:“台湾古为盛天府、万年州、三兴州。今改为台湾府,辖三县。”……遂收入版图,设置学官教化,永为海外文物富饶之邦矣。
——江日升《台湾外纪》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康熙帝为什么认为台湾不可与高丽相比?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4分)[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材料二所说的台湾“弃留”之争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根据材料分析,施琅在“台湾弃留”问题上的观点是什么?其理由有哪些?(6分)
(3)对“台湾弃留”问题,“清圣祖”作出了什么决策?这一决策有何影响?(4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康熙帝的台湾政策。第(1)问注意与台湾是内政关系,与高丽是对外关系;第(2)问根据材料直接概括提炼;第(3)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答案:(1)因为台湾是中国的领土,与台湾的关系属于中国的内政,而与高丽的关系属于外交关系。
(2)在清军进入台湾后。观点:留。理由:台湾地理位置重要;战略地位突出;台湾物产丰富;荷兰对台湾仍有侵略野心。
(3)设立台湾府。加强对台湾地区的管辖,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促进了台湾的发展,巩固了中国的海防。
14.在中国历史上,涌现出一大批著名政治家,其中秦始皇、唐太宗、康熙帝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们以卓越的领袖才能和超人的胆略智慧,创造出不同的业绩,分别对中国历史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下列不同评价是对这三位政治家的浓缩概括。
A.知人善用,开明开放
B.巩固统一,维护主权
C.创立新制,缔造统一
请在下面表格中的人物后面写出与他们相符的代号,并说明相应的理由。(12分)
古代政治家
评价序号
选择该序号的理由
(1) ________
(2) ________
(3) ________
解析:本题涉及对秦始皇、唐太宗和康熙帝三位皇帝的评价问题,可结合三位帝王的主要活动来进行说明;秦始皇最主要的功绩在于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领域确立起一整套先进的制度和规范,奠定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本格局;唐太宗的主要功绩在于开明的政治和一系列制度造就出兼容并蓄、博大开放、昂扬进取的时代风貌;康熙帝的主要政绩在于他在位期间,中国形成了一个疆域辽阔、民族众多、相当强大的统一国家,开创了所谓的“康乾盛世”的繁荣景象。
答案:(1)C 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或创立了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统一了货币、文字、度量衡、车轨;兼并六国,建立大一统的封建王朝。
(2)A 选贤任能;虚怀纳谏;对少数民族采取了开明的民族政策;对外采取积极友好、兼收并蓄的开放政策。
(3)B 平定了三藩之乱和噶尔丹叛乱,收复台湾,设置台湾府,巩固和维护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抗击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确定了中俄的东段边界,维护了国家的领土主权。

(时间:25分钟 满分: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1640年英国议会提出限制王权的要求,这种要求的实质是(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资产阶级维护自身的利益
B.资产阶级要掌握国家政权
C.人民群众要削弱国王权力
D.资产阶级要发展资本主义
解析:注意时间信息“1640年”。此时英国议会为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所控制,限制王权的根本目的在于结束封建专制,掌握国家政权。
答案:B21世纪教育网
2.克伦威尔的铁骑军在与国王军队作战过程中不断取得胜利,下列对战争胜利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
①克伦威尔具有非凡的军事才能 ②自耕农和城市平民反对专制王权,维护自己利益,立场坚定 ③很多士兵笃信天主教,仇视国王 ④军队纪律严明,训练有素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克伦威尔的骑兵以苏格兰东部笃信清教、忠于议会而仇视封建秩序的自耕农和城市平民为主,故③中“笃信天主教”错误,答案为D项。
答案:D
3.英国内战中,初次显示了克伦威尔卓越的统帅才能,取得重大胜利的战役是(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纳西比战役 B.马斯顿荒原战役
C.萨拉托加大捷 D.约克镇战役[来源:21世纪教育网]
解析:本题考查基础知识。马斯顿荒原战役是克伦威尔指挥的第一次重大战役,取得了重大胜利,并且为克伦威尔的军队赢得“铁骑军”称号。
答案:B
4.克伦威尔在其施政纲领中说:护国主为终身职务,与国会共同掌握立法权,与国务会议共同行使行政权……议会的议案必须经过护国主的批准才能生效。这表明(  )
①克伦威尔已蜕变为封建君主 ②护国主实际操纵了立法权和行政权 ③克伦威尔严格遵守了共和国原则
④克伦威尔以此建立了个人的独裁统治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通过材料可知身为护国主的克伦威尔可以同时拥有立法、行政大权,“议会的议案必须经过护国主的批准才能生效”。以上表明,克伦威尔已集国家大权于一身,成为一个独裁者,但英国保持了共和政体。所以②④正确。
答案:B[21世纪教育网
5.17世纪英国革命期间产生了一个意外的局面,革命因反抗一个人的专制开始,却造成了另一个人的独裁。这里的“一个人”和“另一个人”分别是指(  )
A.詹姆士一世、克伦威尔 B.查理一世、克伦威尔
C.查理一世、詹姆士一世 D.查理二世、詹姆士二世
解析: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克伦威尔率领议会军,推翻了查理一世的专制统治,建立共和国。随后克伦威尔就任“护国主”,建立了军事独裁。
答案:B
6.有关护国主政体性质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封建君主专制政体
B.君主立宪政体
C.资产阶级共和国政体
D.资产阶级性质的军事独裁政权
解析:本题考查克伦威尔护国主政体的性质。从克伦威尔统治时期的内外措施看,他维护了英国的海外利益,有利于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代表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但是他又多次解散议会,建立起军事独裁政权。据此分析,D项符合护国主政体的性质。21世纪教育网
答案:D[来源:21世纪教育网]
二、非选择题(第7题10分,第8题10分,共20分)
7.阅读下列材料:21世纪教育网
材料一 王权像是一株根枝蔓延的大树,如果只砍树梢,而任凭其他的分枝和树根不动,它还会再生而恢复新的力量。……当这种王权由一个名叫查理者掌握时,各界人民异口同声怨其压迫。……于是,你们这些缙绅,在你们集议于国会时,号召穷苦老百姓来援助你们。暴政的树梢砍掉了,寄生在一个人身上的王权推倒了。但是,天啊!压迫的大树依然存在,自由的阳光依然照不到穷苦老百姓的身上。
——《世界通史资料选辑》
材料二 几乎所有的历史学家无不认为,克伦威尔在对英国历史作出的最显著的贡献中,首先是,在经过近乎十年的内战之后,他在英格兰、苏格兰和爱尔兰奠定了一个和平时期。……也许可以这样说,谁都比不上像他那样取得如此丰富的成就。他死后不久,就引起了一场大混乱。可是在克伦威尔护国政体统治下,却使英国人比较地享有繁荣,并能在国内过和平生活。
——[英]莫里斯·阿什利《论奥利弗·克伦威尔》
材料三 如果说在危急的关头,克伦威尔的宝剑曾拯救了议会事业的话,那么毕竟他在历史面前是一个以独裁和军事统治者的面貌而出现的,他作为士兵和政治活动家的全部品质,却是和英国人民的天性永不协调的。
——丘吉尔《英国民族的历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克伦威尔领导军队在推翻王权过程中的著名战役。(2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克伦威尔为“英国人比较地享有繁荣”而对外采取的军事、经济措施。(4分)
(3)材料一和材料三对克伦威尔政治活动的评价有哪些共同之处?(4分)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克伦威尔的事迹及评价。第(1)(2)问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依据材料中的提示,综合所学知识回答。第(3)问考查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注意材料关键词如材料一中“暴政的树梢被砍掉了”“压迫的大树依然存在”;材料三中“拯救了议会事业”“以独裁和军事统治者的面貌而出现”。
答案:(1)原因:斯图亚特王朝(查理一世)的暴政(实行封建专制)。
战役:马斯顿荒原战役、纳西比战役。21世纪教育网
(2)军事:征服爱尔兰和苏格兰;进行英荷战争。
经济:颁布《航海条例》;迫使一些国家签订商约,扩大航海和商业利益。
(3)肯定了他在推翻封建王权中的作用;否定了他的独裁专制。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审判查理一世开始了。独立派内部出现犹豫和动摇,但克伦威尔顺应士兵和广大民众的要求,把国王当作暴君、叛徒、杀人犯和国家公敌。……最后他不顾法官们的暧昧态度,并排除来自法国、西班牙等国封建势力的干预,亲自起草对国王执行死刑的命令。21世纪教育网
——米·阿·巴尔格《克伦威尔及其时代》
材料二 连年征战的巨大军费开支造成了国库空虚,国内民不聊生。保王党公开地仇视一种宗教狂热者的统治。国内宗教问题冲突不断发生。一切都仿佛在倒退,人们呼吁着和平。克伦威尔对人民安抚的政策又被议会推翻,各项改革政策,议会也不过问。军官们强迫议会改革,甚至不惜发动武装政变。议会看到了危机,却内部纷争,意见不一,少数激进的议员策划企图“保存他们自己永久性权力的计划”方案,并要解除克伦威尔军事统帅的职务。克伦威尔开始策划“取而代之”。
——查尔斯·弗思《克伦威尔传》
材料三 克伦威尔如何图谋去保持他自己为英国三岛的专制统治者。有三种环境能贡献他的力量:(一)他是一个军队所爱戴的领袖,这个军队具有它的严格纪律,并惧怕他的严酷残忍。(二)在他的法律与命令的严密实施之下,工商业达到国内的繁荣。(三)他的外交处置,满足了英国的爱国热心,并富裕了英国的国库。有利的各通商条约,与荷兰人和法国人订立了。在反抗西班牙的战争中,军队夺取了敦刻尔克;海军——此时确已变得极强——沉没了一支西班牙的军舰,从西班牙方面抢得了牙买加,并装载大量的西班牙银子回来了。
——卡尔顿·海斯《近世欧洲政治社会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克伦威尔的主张是什么?这一主张对英国革命有什么影响?(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克伦威尔开始策划“取而代之”的主要原因。(2分)
(3)依据材料三,说明克伦威尔独裁统治对英国的历史作用。(2分)
(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处时代,你如何认识克伦威尔独裁与资产阶级民主之间的关系? (2分)
解析:本题考查克伦威尔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相关知识。第(1)问从材料一中归纳克伦威尔的观点:处死查理一世;影响应该从旧制度的推翻、新制度的建立角度分析。第(2)问材料中体现出主要是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和社会矛盾的激化两方面的因素。第(3)问主要应从促进经济发展、增强海上军事力量的角度分析其作用。第(4)问注意答题的角度是放在特定的背景下分析两者的关系。
答案:(1)主张:坚决要求处死查理一世。
影响:处死查理一世(推翻君主专制)推进了英国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2)原因:国内外的严峻形势(国内严重危机)。克伦威尔及其领导的军队与议会矛盾尖锐。
(3)作用:稳定政局,促进资本主义发展;巩固英国的海上权威与商业利益。
(4)认识:在特定的条件下,个人独裁和资产阶级民主制是相容的。

(时间:25分钟 满分: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美国总统华盛顿在其著名的告别演说中,一再告诫“那些领导政府的人们,要谨慎行事,把自己限制在各自的宪法范围内,避免在行使权力时一个部门侵犯其他部门的权力”。华盛顿在此非常强调的是(  )
A.中央集权原则      B.自由平等原则
C.分权制衡原则 D.司法独立原则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
解析:从材料中“要把自己限制在各自的宪法范围内,避免在行使权力时一个部门侵犯其他部门的权力”可看出,华盛顿强调的是权力的相互制约与平衡。
答案:C
2.1787年宪法使独立后的美国从邦联制发展为联邦制共和政体,其主要作用是(  )
①结束了松散状态,维护了国家统一 ②满足了人民群众对权益的要求 ③确立了美国的责任内阁制 ④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美国1787年宪法的作用。宪法并未完全满足人民群众对权益的要求,它确立的是总统制而非责任内阁制,故②③两项与史实不符。
答案:A
3.美国1787年宪法的制定者之一麦迪逊曾说:“在设计一个由人来统治的政府时,最大的困难在于:你必须首先使政府有能力控制被统治者;其次要强制政府控制自己。”为了“强制政府控制自己”,美国宪法规定实行(  )
A.联邦制原则 B.天赋人权原则
C.人民主权原则 D.三权分立原则
解析:美国宪法规定美国实行三权分立原则,立法、行政和司法分属不同的部门,三者各有分工又相互牵制,通过分权与制衡达到“强制政府控制自己”的目的。21世纪教育网
答案:D
4.华盛顿总统在第一届任期内努力改善同英国的关系的主要目的是(  )
A.在北美大陆扩张领土 B.保证国家和平
C.推进西进运动 D.防止君主上台
解析:注意结合当时美国刚独立后的国际形势,美国政权还不稳固,故需要改善同英国关系以保证国家和平。
答案:B
5.右图反映的重大事件的法律依据是(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独立宣言》
B.《邦联条例》
C.1787年宪法
D.《权利法案》
解析:1787年,美国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根据宪法,华盛顿被推选为第一任总统。
答案:C
6.华盛顿对美国民主建设作出的贡献主要有(  )[21世纪教育网]
①领导制定了联邦宪法 ②成功当选第一任总统 ③创立了总统否决权制度 ④为总统连任不得超过两届创立了范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民主是一种政治思想和政治体制,与担任总统没有直接的关系。将含有②的选项排除,即可得出正确的答案。
答案:C
二、非选择题(第7题8分,第8题12分,共20分)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今天的美国国会大厦里,悬挂着一张巨幅油画,画面上历史伟人济济一堂,那是美国人民的开国大典(注:时间是1783年)。油画下面有个小小的说明,上面记载了华盛顿和议长的简短讲话。华盛顿说:“现在,我已经完成了赋予我的使命,我将退出这个伟大的舞台。……在它(大陆会议)的命令之下,我奋战已久。我谨在此交出委任并辞去我的公职。”议长答道:“……你将带着同胞们的祝福退出这个伟大的舞台。但是,你的道德力量……将激励子孙后代。”
——林达夫妇《总统是靠不住的》
材料二 在我们这样辽阔的国度里,要想有效地管理大家的共同利益,一个活力充沛的、并且能充分保障自由的政府是必不可少的。在这样一个权力得到适当分配和调节的政府里,自由本身将会从中找到它最可靠的保护者。……我怀着欢欣的期待心情,指望在我切盼实现的退休之后,能与同胞们愉快地分享自由政府治下完善法律的温暖……
——华盛顿《告别词》(1796年9月)
材料三 “乃孙黄放弃责任,一让总统,一让留守,博功成身退之虚名,致令政变频乖,扰攘至今,而不能底定,不得谓非一大恨事也。”(但孙中山)“欲挽官僚窃权怙势之积习,准身作则,专为公家谋幸福,不为一己便私图。……手段虽劣,其胸襟气概,固自高出寻常万万也”。
——谭人凤《石叟牌词》(写于“二次革命”失败后)[来源: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公职”是指什么?促使华盛顿辞去这一“公职”的主要因素是什么?(2分)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是如何做到“权力得到适当分配和调节的”?(2分)
(3)据材料二、三,说明华盛顿和孙中山的辞职对本国历史产生的影响或结果。(4分)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时间是1783年”这一信息回答;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中议长回答的“但是,你的道德力量”一句回答。第(2)问,材料二的时间是1796年,此时美国已经颁布了《1787年宪法》,其中规定了美国国家权力的分配和国体政体。第(3)问根据材料三中“致令政变频乖,扰攘至今”和“准身作则,专为公家谋幸福”归纳孙中山的辞职产生的正反两方面影响。
答案:(1)公职:大陆军总司令。因素:个人的道德力量。
(2)国家权力实行三权分立,实行联邦制。
(3)华盛顿:保障了美国民主制度的健康发展。21世纪教育网
孙中山:改变了打天下就要坐天下(或窃权怙势)的传统恶习;在客观上也导致军阀割据、政局动荡。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来源:21世纪教育网]
鸦片战争前后,美国传教士来华时,正是华盛顿形象在美国被神化阶段,有关华盛顿的信息在中国传播开来。粗略分析一下,至少有以下几个不同的华盛顿形象:
一是开国总统,国父形象。
二是领导人民打败英国殖民主义者,实现民族独立的民族英雄形象。
三是能征善战的军事统帅形象,所谓“起事勇于胜广,割据雄于曹、刘”,“提三尺剑”,开万里疆。
四是打了天下但不占天下,不做皇帝的尧舜形象。
五是具有坚定的民主思想,开创世界民主道路的民主形象。21世纪教育网
六是严格遵从已有民主制度,遵守宪法的守法形象。
七是敢于认错,不讲谎话,见义勇为,孝顺母亲,诚实、行善、孝顺形象。
八是也有缺点错误,也有七情六欲,也会发脾气的凡人形象。
九是善于积累财富的大庄园主形象。
(1)你认为清末民初,深入人心的是哪一个华盛顿呢?说明你的理由。(6分)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华盛顿的历史功绩。(6分)
解析:本题考查华盛顿的历史功绩及其评价。第(1)问根据中国清末民初的国情判定应该选哪种形象,然后从华盛顿的贡献与中国当时的国情相比较来得出理由。第(2)问是对华盛顿历史功绩的归结,根据材料反映出的形象,归结出华盛顿的功绩即可。
答案:(1)实现民族独立的英雄,开创世界民主道路的先驱。理由:清末民初,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兴起,反抗帝国主义侵略、推翻封建专制统治是中国革命的两大任务,因此领导北美人民取得独立战争的胜利,并建立民主共和国的华盛顿自然最符合当时人们心目中的英雄形象。
(2)华盛顿领导了北美独立战争,赢得了美国的独立。胜利后任制宪会议主席,制定1787年宪法,之后当选为美国首任总统,为美国建国、国家民主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是伟大的政治家,美国的开国元勋。

(时间:25分钟 满分: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潘恩在《常识》一书中呼吁:“所有正确的或合理的事情都为分离作辩护,被杀死的人的鲜血和造成的啜泣在喊着:现在是分手的时候了。……在这个时候,人们即使竭尽智慧,要不谈独立而保证这个大陆苟安一年,也是办不到的。和解在现今是个荒谬的梦想。”该材料体现的主张是(  )
A.北美应摆脱英国而独立21世纪教育网
B.为英国殖民统治辩护
C.主张北美继续留在英国
D.主张与英国殖民当局和解
解析:从材料信息“现在是分手的时候了”“和解在现今是个荒谬的梦想”,可以看出潘恩主张北美脱离英国而独立。
答案:A21世纪教育网
2.有人说:“这位先生(指华盛顿)作为军官以他的技能和经验,他的足以自食其力的财富,出类拔萃的才能和众口交誉的极好声望,将比联邦中的任何其他人更能博得全美国的支持……”以上材料反映出华盛顿出任大陆军总司令源于他(  )
①有作战经验和领导艺术 ②有较多的财富 ③有杰出的才能 ④作战勇敢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仔细阅读材料,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华盛顿作战勇敢的信息,故排除含④的选项。
答案:B
3.北美大陆军建立时,士兵衣衫褴褛,装备很差;各部分军队各自为战,指挥难以统一。经过华盛顿一段时间的整顿,大陆军的面貌大有改观。这表明华盛顿(  )
①具有卓越的军事才能 ②具有非凡的组织才能 ③堪当民族重任 ④具有高贵的品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对军队的训练靠的主要是军事技术和组织才能,而与其具有高贵的品质关系并无必然联系,故可排除含④的选项。
答案:A
4.把萨拉托加大捷作为北美独立战争的转折点,主要是因为在这场战役之后(  )
①大陆军扭转了在战场上的劣势 ②使美国赢得了国际上的援助 ③英国完全陷于孤立 ④美国的独立战争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广泛同情和支持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④项中“广泛同情和支持”不符合历史事实,在萨拉托加战役后,只有欧洲的某些国家参加了美国对英国的作战,并不“广泛”;英国也没有完全陷于孤立,③项表述不准确。
答案:B
5.美国独立战争中给美国人民以援助的国家是(  )
A.法国、荷兰 B.荷兰、葡萄牙
C.西班牙、俄国 D.西班牙、葡萄牙
解析:在美国独立战争期间,因法国、荷兰与英国在争夺世界霸权问题上矛盾重重,故此两国借援助美国来打击英国。
答案:A
6.通过对美国独立战争的研究,你认为美国胜利的原因有(  )
①战争的正义性 ②北美军民英勇作战 ③华盛顿等人的卓越军事指挥才能 ④法国等国家的援助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来源:21世纪教育网]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以上四项均是美国独立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故A项正确。
答案:A
二、非选择题(第7题9分,第8题11分,共20分)
7.阅读下列材料:21世纪教育网
材料一 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中。自以为是其他一切的主人的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隶。这种变化是怎样形成的?我不清楚。是什么才使这种变化成为合法的?我自信能够解答这个问题。
如果我仅仅考虑强力以及由强力所得出的效果,我就要说:“当人民被迫服从而服从时,他们做得对;但是一旦人民可以打破自己身上的桎梏而打破它时,他们就做得更对。因为人民正是根据别人剥夺他们的自由时所根据的那种同样的权利,来恢复自己的自由的,所以人民有理由重新获得自由;否则别人当初夺去他们的自由就是毫无理由的了。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利。然而这项权利决不是出于自然,而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
——卢梭《社会契约论》
材料二 在自然法则下面,一切人生来都是自由的,每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对自己的身体有支配的权利。
——杰斐逊
请回答:[来源:21世纪教育网]
(1)材料一的核心思想是什么?(4分)21世纪教育网
(2)材料二的核心观点是什么?(1分)
(3)以上主张对北美独立战争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来源:21世纪教育网]
解析:本题以启蒙思想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启蒙思想的传播对北美独立战争产生的影响。解答的关键是要熟记启蒙思想家的主张,尤其是对其作概念化的归纳,然后在所给材料中寻找作印证分析的信息即可。
答案:(1)摆脱枷锁,按社会契约建立合理的社会秩序,是人民的自由和权利。
(2)观点:天赋人权。
(3)为北美殖民地脱离英国而独立提供了思想基础,推动了北美独立运动的发展。
8.阅读下列材料:21世纪教育网
材料一 1774年4月华盛顿说:“我想我可以宣布一个事实,单独或集体地争取独立,这并不是这个大陆上的哪个政府或任何人的愿望或兴趣所在。”
——《华盛顿传》
材料二 1776年2月华盛顿又说:“我们已决心与如此不公正不通人道的国家一刀两断,我们采取这一必然会促使我们幸福的步骤,是完全应该的。”
——《华盛顿传》
材料三 (按:美国独立战争后,农民的债务增加。终于导致了1786年谢司领导的农民起义,在起义被镇压后)华盛顿说:“天呀,人的行为为什么竟然这样反复无常,出尔反尔!前些日子为了建立我们今天的制度,为了建立自己选择和创立的制度,我们还在流血牺牲,可是现在我们又拔出刀来,想要推翻这些制度,这件事真难以理解……如无道理,就要马上动用政府的力量,给他们点颜色看看。”21世纪教育网[来源:21世纪教育网]
——《世界近代政治思想史》
请回答:
(1)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华盛顿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
(2)华盛顿对“以前共同奋斗,而今又反对”的这种制度认识上的缺陷在哪里?这两次斗争分别是什么性质的矛盾?(6分)
(3)材料三华盛顿的立场是什么?从他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上看,其阶级实质是什么?(3分)
解析:本题以美国独立战争前后华盛顿的主要言论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提取材料有效信息,透过现象分析问题本质的能力。第(1)问提炼材料中信息“单独或集体地争取独立……不是……愿望或兴趣所在”及“决心……一刀两断”可知其态度变化;第(2)问要回归到历史本原去分析,即两次斗争的根本原因和目的;第(3)问从华盛顿解决问题的方法、手段及目的三个方面分析均可得出华盛顿的阶级立场及实质。
答案:(1)由不主张独立到主张脱离英国独立。
(2)由于资产阶级的局限性,华盛顿没有认清人民斗争的实质是反对资产阶级的统治。独立战争是北美人民反对英国资产阶级的殖民统治,属于民族矛盾;而独立后的农民起义则是北美人民反对北美资产阶级的统治,属于阶级矛盾。
(3)站在资产阶级和种植园主的立场上。其阶级实质是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镇压人民的革命运动,维护其统治。

(时间:25分钟 满分: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一位意大利爱国者在1814年写道:“我这样说是痛苦的。因为没有人比我更能意识到我们应该向拿破仑表示感激,没有人比我更懂得湿润意大利土壤并使之恢复生气的每一滴慷慨的法国人鲜血的价值。但是,我必须说这样一句真实的话,看到法国人离开是一种巨大的、说不出的欢乐。”这段话反映(  )
①拿破仑的对外战争客观上具有进步作用 ②拿破仑的对外战争同时具有侵略性一面 ③拿破仑的对外战争促进了意大利民族意识的觉醒 ④拿破仑的对外战争防止了波旁王朝的复辟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21世纪教育网
解析:“拿破仑的对外战争防止了波旁王朝的复辟”在材料中无信息体现,排除含有④的选项。
答案:B
2.拿破仑帝国与反法同盟的战争,以拿破仑帝国的失败而告终,它反映的根本问题是
(  )
A.在欧洲,资本主义还不具备战胜封建主义的力量
B.拿破仑的对外战争严重损害了资产阶级的利益而失去了国内支持
C.拿破仑的对外战争激起了被占领区人民的民族复仇情绪
D.这是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对落后的法国的胜利
解析:欧洲反法同盟的参加国主要是封建国家,拿破仑与欧洲反法同盟的战争实质上是资本主义制度与封建制度的斗争。拿破仑的失败说明在欧洲,资本主义还不具备战胜封建主义的力量。21世纪教育网
答案:A
3.1804年,拿破仑加冕,当时他说:“我只能做一个加冕的华盛顿。”下面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
A.肯定了罗马教皇的地位
B.维护了法国资产阶级利益
C.恢复了法国的封建君主制度21世纪教育网
D.表明了与华盛顿一样都是共和主义者
解析:法兰西第一帝国在性质上是资产阶级军事专政,他体现了资产阶级的利益与要求,故B项符合题意;在加冕仪式上拿破仑对教皇只是利用,故A项错误;资产阶级军事专政不是封建君主制度,既然加冕称帝就说明他不是共和主义者,据此可排除C、D两项。
答案:B
4.拿破仑曾说:“我真正的光荣并非打了40多次胜仗,滑铁卢之战抹去了关于一切的记忆。但是有一样东西是不会被人忘记的,那就是我的《民法典》。”你认为他这样说是因为(  )
A.40多次胜仗,徒有虚名,微不足道
B.滑铁卢之战,使拿破仑前功尽弃
C.《民法典》代表法国人民的利益,受到社会各阶层的拥护
D.《民法典》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来源:21世纪教育网]
解析:《民法典》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对法国和世界历史产生重大影响,因此拿破仑引以为豪。
答案:D
5.“拿破仑所‘冒犯’的人民,先是因‘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而觉醒并充满热情,然后又在其导师背叛自己的原则时转而反对其导师。”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①拿破仑在被征服地区传播了法国大革命的理想 ②拿破仑对被征服地区进行了压迫 ③拿破仑遭到了被征服地区人民的反抗 ④拿破仑称帝,违反了“自由、平等、博爱”的原则,遭到了法国人民的普遍反对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拿破仑对外战争的影响,与拿破仑称帝并无关系,因此排除含④的选项。
答案:B[来源:21世纪教育网]
6.克伦威尔、华盛顿、拿破仑作为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代表,有着诸多相同之处(  )
①非凡的军事指挥才能 ②走上独裁道路 ③主持政局时制定行之有效的内外措施 ④反对封建专制制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本题可用排除法,华盛顿没有搞独裁统治,排除含②的选项即可。
答案:C
二、非选择题(第7题12分,第8题8分,共20分)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长时期以来,军队和绝大部分公民把意大利战争和埃及战争的英雄人物第一执政当作偶像来崇拜,都齐声祝愿他能有一个同他的名望和同法国的伟大相符的称号。……大家也知道是他决定着一切国家大事,他的同僚们实际上不过是他的下级。因此,大家感到他有一个国家最高元首的称号是顺理成章的,因为他实际上已扮演了这样的角色。……要说是皇帝篡夺了金銮宝座,那么我们可以说,他身边的同谋比善于导演喜悲剧的所有暴君都多。因为四分之三的法国人都参与了他的阴谋。
——[法]康斯坦《回忆拿破仑》
材料二 在拿破仑统治时期,法国资本主义经济有了显著的发展,开始更多地采用了机器生产。到1812年,国内已有200多家机械纺纱厂。1811年,工业生产总额比l789年提高50%。在农村由于消除了封建关系,农业发展也很快。实行了轮耕制,采用了新品种,扩大耕地面积。……畜牧业尤其是牧羊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同时,城市的资本又纷纷向农业渗透,加速了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展。
——王铭《法国大革命与拿破仑帝国》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拿破仑为什么能够成为皇帝?(3分)
(2)结合材料二,你如何看待拿破仑帝的统治和法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9分)
解析:本题是对拿破仑相关知识的考查。第(1)问结合拿破仑生活的时代背景和活动思考原因;第(2)问从拿破仑活动看待拿破仑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作用。
答案:(1)拿破仑通过长期征战建立起了崇高的威望,而且又是第一执政,只有他有可能成为皇帝;法国各阶层对拿破仑的支持;国外大量反法势力的存在,法国时刻处于封建复辟的威胁之中。
(2)资本主义在当时代表着进步,拿破仑帝国的建立,进一步稳定了法国的资本主义秩序;法国在拿破仑统治下,虽然实行的是帝制,但却实行了很多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经济政策,资本主义经济有了很大的进步;资本主义的发展体现了拿破仑帝国与大革命之前的封建王朝是完全不同的,大革命以来取得的许多成果在这一时期保存了下来。
8.在一次问题探究课上,老师从一本外文图书中选取了一组历史人物(17~18世纪)进行调查,要求每个学生选出对人类民主政治贡献最大的一位人物,结果下列三位人物被讨论、评价的次数最多。请完成:
(1)请依次指出图中三位历史人物的姓名以及国别。(3分)[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在早期的资产阶级民主化进程中,你认为这三位历史人物谁的贡献最大?为什么?(5分)
解析:第(1)问为基础知识,根据教材知识回答即可。第(2)问可以任选一个人物作答,注意论证时史实要充分。21世纪教育网
答案:(1)英国——克伦威尔;美国——华盛顿;法国——拿破仑。21世纪教育网
(2)(本题三种选择不固定,只要列出人物的活动,并说明贡献,言之有理即可)克伦威尔:指挥议会军在马斯顿荒原、纳西比等地打败王军,结束内战,处死查理一世,参与成立共和国,克伦威尔独裁统治时期,以武力维护了资产阶级利益。
华盛顿:领导人民推翻了英国殖民统治,赢得了民族独立,建立了近代美洲第一个独立国家;颁布《独立宣言》和美国1787年宪法,确立共和政体,完成了广泛的政治和社会经济改革,建立相对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制度,为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对法国大革命等产生了积极的影响。21世纪教育网[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拿破仑:稳定了法国政治秩序,建立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成立法兰西第一帝国,颁布《民法典》,进行对外战争等,《民法典》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法律规范。

(时间:25分钟 满分: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法军总司令杜戈米埃将军曾在报告中写道:“我实在无法用语言来描绘波拿巴的伟大功绩……这位非常优秀的军官的才能是无法描述完全的,请你们奖励并提升这位年轻人,如果不嘉奖他,他靠自己也会飞黄腾达的。”这位年轻人指的是谁?他在什么事件中展现了他的才能(  )
A.拿破仑 土伦战役
B.拿破仑 平定保王党叛乱
C.路易·波拿巴 土伦战役
D.路易·波拿巴 平定保王党叛乱
解析:本题考查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中“法军总司令”“波拿巴”等信息,可知这是对拿破仑的评价。1793年,土伦之战中拿破仑崭露头角。[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答案:A21世纪教育网
2.英国多次参加反法同盟的主要原因是(  )
A.与法国争夺欧洲霸权    B.维护欧洲封建制度
C.阻止法国革命的蔓延 D.帮助波旁王朝复辟
解析:据所学可知当时英国已完成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结合当时的形势,法国是英国争夺欧洲霸权的最大对手,故此A项符合题意。
答案:A21世纪教育网
3.十九世纪初,拿破仑领导法国打败普鲁士,有许多日耳曼人称赞他是“半个神、世界的灵魂”,也替法国祝福。同时也有日耳曼学生组织“少年同志会”,提倡智育、体育,为祖国服务。这两种情形的彼此关系是(  )21世纪教育网
A.不冲突,都具有保守思想,维持传统
B.不冲突,都具有自由思想,倾向改革
C.冲突,是民族主义与自由主义对立
D.冲突,是个人自由与国家自由对立
解析:针对拿破仑领导法国打败普鲁士,“称赞他是半个神、世界的灵魂,也替法国祝福”是因为拿破仑宣传了法国大革命的精神,打击了封建制度。“提倡智育、体育,为祖国服务”是站在本国、本民族的立场上希望国家摆脱落后局面。他们都倾向进步,只是角度有所不同。所以应排除A、C、D三项。
答案:B
4.下列说法与《民法典》相符合的是(  )
①是由拿破仑在1804年颁布的,是他对资产阶级的一大贡献 ②用法律条文巩固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所取得的成果 ③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经典 ④传到美洲、亚洲和非洲等地区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
解析:《民法典》是拿破仑一生最得意的政治成果,四个选项的评价都正确。
答案:C
5.恩格斯在《法国状况》中说:“他把他的法典带到被征服的国家里,这个法典比历来的法典都优越得多。”文中“法典”根本的贡献在于(  )
A.体现了在法律上公民平等的原则21世纪教育网
B.保证农民在革命期间取得的小块土地21世纪教育网
C.鼓励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
D.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以法律的形式巩固下来
解析:首先判断此法典为《民法典》,这部法典捍卫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故此D项最符合题意。21世纪教育网
答案:D
6.作为一位伟人,拿破仑不仅在战场上取得了辉煌的战绩,在政治上也有许多建树,包括(  )
①实行宗教宽容,缓和宗教矛盾 ②颁布法典,巩固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 ③依法保障公民的民事权利 ④实行恐怖政策,稳定社会秩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在法国大革命期间,雅各宾派为了抗击国内外敌人的进攻,实施恐怖政策。拿破仑政权面临的重要任务是清除恐怖,恢复资本主义的正常秩序。因此,④的叙述是不正确的。
答案:A
二、非选择题(第7题10分,第8题10分,共20分)
7.阅读下列材料:21世纪教育网
材料一 胸怀智勇者,无所畏恐,轻捷地步向通往王座之路,明知险阻重重偏向上攀登;皇冠千斤重,他不予掂量,坚定又镇静,兴冲冲向头部压去,怡然自得,视之如桂冠……
——歌德《论拿破仑》
材料二 欧洲则普遍认为,由人民自己治理国家,最终只会导致无政府主义和天下大乱。但不管怎样,华盛顿并没有顺应当时的潮流,为世上多添一项王冠。然而世界却将因多了一位总统,而使王冠从此暗淡无光甚至难以戴稳。
——陈森《华盛顿——美国的开国元勋》
请回答:
(1)你认为拿破仑称帝就意味着法国恢复了大革命前的封建专制吗?为什么?(6分)
(2)如何理解材料二中的“世界却将因多了一位总统,而使王冠从此暗淡无光甚至难以戴稳”?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特定历史时期影响政治体制选择的因素。(4分)21世纪教育网
解析:第(1)问考查拿破仑的相关事迹,根据拿破仑时期的历史贡献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中“华盛顿并没有顺应当时的潮流”一句回答;第二小问,从政治、经济、时代背景等方面回答。
答案:(1)没有。拿破仑政权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权,它的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的一系列政策巩固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特别是《民法典》的颁布,以法律的形式维护了资产阶级利益,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2)美国建立了共和制政体(民主制度),冲击了欧洲乃至世界的君主制度。个人品质、具体国情、时代形势、历史传统等。
8.拿破仑对内实施了种种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政策,并以《民法典》确立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拿破仑在其所有征服地区贯彻法国革命的一些基本原则。他废除封建制度和农奴制,承认所有公民的平等,实施其著名的法典。这些改革意味着进步,或至少意味着维新。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这是一位同亚历山大及恺撒一样的天才人物,长于指挥军队……竟还有立法家所具有的才能……几年之后,这位伟人,聪明的人物疯狂了……使得一百万人的生命毁灭在战场上,激起了整个欧洲来反对法国……二十年胜利果实被剥夺一空。
——梯也尔《执政府和帝国的历史》21世纪教育网
材料三 在皇帝的庇护下,新贵名流才得以保住政权,增殖其财富并扩大其势力。
——乔治·勒费费尔《拿破仑时代》
请回答:
(1)斯塔夫里阿诺斯如何评价拿破仑的对外战争?(2分)
(2)以史实说明拿破仑“有立法家所具有的才能”。(2分)
(3)梯也尔所言“二十年胜利果实被剥夺一空”是否符合历史?为什么?(3分)
(4)材料三中的“新贵名流”是指什么?在“皇帝的庇护下”“增殖其财富并扩大其势力”说明了什么?(3分)
解析:首先注意审题弄清问题中的中心词或限定的范围、要求等等。第(1)问根据材料概括,注意不要照抄原文;第(2)问要求以史实来说明限定于“立法”方面的才能;第(3)问先要作出判断,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判断的理由;第(4)问弄清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新贵名流”的内涵,并对“在皇帝的庇护下”“增强其财富并扩大其势力”反映的历史现象作出正确的阐释。
答案:(1)给封建势力以沉重打击,传播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有利于欧洲的进步。
(2)拿破仑执政期间颁布了《民法典》,从而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
(3)不符合。法国大革命的成果并没有因为拿破仑帝国的覆灭而消失;相反,法国大革命开创的资产阶级时代继续发展,成为历史潮流。
(4)“ 新贵名流”是指资产阶级。说明在拿破仑帝国时期,法国资本主义工商业得到较大发展,资产阶级的力量显著增强。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1626年,克伦威尔如愿以偿,成了一名议员,并从一开始就坚决违抗国王的旨意,在英国议会中因为税收权问题和查理一世展开了激烈的斗争,从历史发展趋势来看,该斗争的实质是(  )
A.议会和国王的权力之争
B.新兴资产阶级、新贵族与封建势力的斗争
C.维护英国传统体制之争
D.议会与国王的经济利益之争
解析: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要求限制王权,实际是反对封建专制,以掌握政权,故B项反映了斗争的实质。
答案:B
2.克伦威尔说过:“我宁愿要一个懂得自己的战斗目标、热爱所认识的东西的布衣粗服,而不要你们称为‘绅士’而别无优点的将领。”材料反映克伦威尔选拔军官的标准是
(  )
A.出身于下层的普通百姓
B.出身于乡绅
C.虽出身卑微但有才干有奋斗目标
D.能听从克伦威尔的指挥
解析:从材料信息“懂得……战斗目标”“布衣粗服”看,克伦威尔选拔将领的标准是要有奋斗目标,而不是出身。
答案:C
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形成克伦威尔军事独裁的主要原因是(  )
A.共和派力量分散而受到削弱21世纪教育网
B.受专制主义的影响
C.巩固新政权的需要
D.克伦威尔个人威信较高
解析: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欧洲的封建势力仍然强大,从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即可证明这一点。故在这种背景下克伦威尔军事独裁对巩固资产阶级革命成果、维护资产阶级利益是十分必要的。
答案:C
4.美国独立战争期间,弗吉尼亚的怀斯说:“我们以什么身份进行交涉?……如果我们向法国宫廷提供贸易,当我们承认是(英国)居民时,他们会款待我们比款待……利物浦更好吗?”怀斯的观点实际上是(  )
A.只有宣布独立才能赢得法国援助
B.应该禁止与英国贸易
C.应该联合法国反对英国
D.应该与英国展开贸易竞争
解析:仔细阅读材料,怀斯提出了“以什么身份进行交涉”这个问题,实际上是强调了“独立”的必要性,即怀斯认为只有宣布独立才能得到法国的援助。
答案:A
5.华盛顿在1787年给友人的一封信中谈到:“新英格兰出现的骚乱,我们商业上的不景气以及笼罩全国各地的那种普遍的低迷消沉情绪,在很大程度上归咎于最高权力机构的无权。”华盛顿这段话表明美国建国之初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  )
A.加强中央集权与维护共和的矛盾21世纪教育网
B.大州与小州之间的矛盾
C.解决州权问题
D.南北生产方式的差异
解析:材料中反映的是:独立战争后,美国建立的松散邦联,导致了“最高权力机构的无权”。这种政体经济上不能实行统一的保护关税政策,政治上不能形成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来稳定统治秩序,保护国家的利益与主权。所以选A。
答案:A
6.华盛顿曾形容美国政府是“一个半死不活的、一瘸一拐的政府”。华盛顿所说的“政府” 是(  )
A.独立战争爆发前的殖民机构[来源: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
B.制定联邦宪法前的邦联中央
C.联邦宪法实施后的联邦政府
D.美国内战时南北对峙的政府
解析:美国独立后,建立了十三个州的松散的联合,即邦联,导致中央政府软弱无力,无力应对各种复杂局面。
答案:B
7.华盛顿在告别辞中提出“避开与任何外国永久结盟是我们的一项颠扑不破的政策”,这成为美国长时期内遵循的那一项外交政策(  )
A.孤立主义        B.大棒政策
C.金元外交 D.门户开放
解析:从材料中“避开与任何外国永久结盟”,可以看出这是对孤立主义外交政策的描述。
答案:A
8.下列有关拿破仑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具有卓越的军事才能
B.建立了封建独裁帝国21世纪教育网
C.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
D.颁布了影响深远的《民法典》
解析:拿破仑建立的法兰西第一帝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而不是封建帝国,故B项表述错误,符合题意。
答案:B
9.将拿破仑的军事才能发挥到极致的战役是(  )
A.拿破仑远征埃及 B.奥斯特里茨战役
C.莱比锡大会战 D.滑铁卢战役
解析:奥斯特里茨战役是军事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是拿破仑创造的最辉煌的军事奇迹。
答案:B
10.1815年2月,拿破仑从流放地秘密返回法国,轻而易举地夺得了法国政权,重登皇帝宝座,主要是因为(  )
①拿破仑受到了法国农民的热烈支持 ②法国人对复辟王朝的政策充满了不满的情绪 ③拿破仑拥有强大的武装 ④拿破仑得到了外国势力的支持
A.①②③ B.②③④21世纪教育网
C.①② D.③④
解析:拿破仑返回巴黎前已被流放,他失去了原有的武装,③叙述明显错误;拿破仑此时并未得到外国势力的支持,故排除④。
答案:C
二、非选择题(第11题12分,第12题13分,第13题15分,第14题10分,共50分)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782年,华盛顿一位过去的部下刘易斯·尼古拉上校,给他写了一封长达7页的信,列举了当时美国社会存在的种种弊端,将原因归咎于共和制度,然后劝华盛顿担任“国王”。他回信道“……我很难设想我有什么行为竟会鼓励你写这样的一封信,在我看来,这封信包含可能降临到我国头上的最大危害。如果我还有一点自知之明的话,可以说你不可能找到一个比我更讨厌你的计划的人了。”
材料二 列宁说:“无可争辩的历史经验证明,在革命运动史上,个人独裁成为革命阶级专政的表现者、代表者和执行者,是屡见不鲜的事。个人独裁与资产阶级民主制,毫无疑义是彼此相容的。”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华盛顿对尼古拉上校劝他担任国王的态度说明了什么?(2分)
(2)拿破仑是材料二中列宁所说的典型代表。作为法国革命阶级专政的表现者、代表者和执行者,他是怎样建立个人独裁的?他采取的哪些措施和行动体现了个人独裁与资产阶级民主制的相融性? (6分)
(3)就华盛顿和拿破仑对个人独裁表现出的不同态度,谈谈你的认识?(4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材料进行分析、比较的能力。第(1)问首先要弄清华盛顿的“态度”是反对做国王,在此基础上可看出他非常看重国家和民族利益;第(2)问要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建立独裁统治的过程,然后分析拿破仑的内外政策,了解他的政权的性质,最终得出他的个人独裁是维护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因此与资产阶级民主制具有相融性;第(3)问结合两国的不同国情及时势分析。
答案:(1)以国家和民族利益为重,不慕权势,坚决捍卫民主制度。
(2)雾月政变夺权;加冕称帝,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对内:采取了政治、经济、法制和文化教育等一系列措施巩固了革命成果,维护了资产阶级的利益,促进资本主义发展。对外:对外战争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大革命的成果。
(3)独裁与否取决于各自的国情和不同的时势。其结果都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成果,维护了资产阶级的利益。
1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之后进行独裁乃至复辟统治都是正常的,是革命成果稳定时期,是英国的阶级构成及各方面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马克思总结说:“任何国家,只有经过残酷的斗争和共和国的政府形式才能从君主专制过渡到君主立宪。”21世纪教育网
材料二 他(克伦威尔)在许多方面是“一个优秀人物,甚至是一个卓越的天才”,然而他却是“靠了欺骗和暴行才使他成为国家第一把手的”。他是一个“勇敢的坏人”。因为他既有那么多的受到咒骂、应入地狱的罪恶,又有些引起若干人长期怀念的美德。
材料三 比尔德认为,华盛顿并不是个不讲个人及本阶级经济利益的人,开国元勋们提出的五项经济利益,华盛顿就拥有四项。还有人认为华盛顿加入革命后,始终属于右翼;他还是受种植园奴隶主和资产阶级欢迎的人,在任八年,其政策和言行都以种植园奴隶主和大资产阶级利益为依归,他本人也成了美国最大的富豪之一。
——均摘自《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教师教学用书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促成克伦威尔建立独裁统治的因素。(2分)
(2)为什么说克伦威尔“在许多方面是一个优秀人物”?(4分)
(3)概括材料三观点?其依据是什么?(6分)
(4)综上所述,你认为应该如何正确评价历史人物?(1分)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克伦威尔、华盛顿的功绩和评价。第(1)问直接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对这些信息进行整合后回答;第(2)问实际考查克伦威尔的历史贡献,综合回答即可;第(3)问直接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回答;第(4)问对人物的评价要本着全面、客观、一分为二的原则。21世纪教育网
答案:(1)因素:英国的阶级构成及各方面因素相互作用;稳定革命成果的需要。
(2)领导资产阶级革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维护资产阶级利益,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3)华盛顿是个讲个人经济利益和阶级利益的人,(华盛顿是种植园主和资产阶级利益的代表)有一定道理。依据:开国元勋们提出的五项经济利益,华盛顿就拥有四项;华盛顿加入革命后,始终属于右翼;受种植园奴隶主和资产阶级欢迎;其政策和言行都以种植园奴隶主和大资产阶级利益为依归;成为美国最大的富豪之一。
(4)评价历史人物必须放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全面、客观、一分为二的原则。
13.法国大革命开始至法兰西第一帝国覆亡的二十余年中法兰西不曾间断战争。先有普奥联军的武装干涉,继而是欧洲反法联盟的进攻。拿破仑帝国时期又频繁对外战争直到莱比锡之战,法兰西第一帝国开始走向瓦解。
请回答:
(1)英国参加和组织反法联盟是为了什么?(1分)
(2)你怎样看待和评价拿破仑对外战争的性质?莱比锡之战为什么被称为“民族之战”?(8分)[来源:21世纪教育网]
(3)拿破仑对外战争对法国有何影响?(7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拿破仑对外战争的目的、性质演变及其影响。拿破仑的对外战争既有进步性又有侵略性还有争霸性,失分的误区容易出现在拿破仑对外战争的争霸性方面,同时还应运用一分为二的辨证观点来分析拿破仑对外战争产生的积极、消极影响。[21世纪教育网
答案:(1)同法国争夺市场和霸权。
(2)拿破仑对外战争早期具有进步性(捍卫法国大革命的成果,抗击反法联盟对法国的进攻);后期具有侵略性(奴役了欧洲许多民族的国家和人民);与英、俄战争则具有争霸性(对欧洲大陆霸权的争夺,对世界市场的争夺)。莱比锡之战是被奴役的欧洲各国反对拿破仑帝国统治的民族解放战争。
(3)防止波旁王朝的复辟,捍卫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加速了资本主义的前进步伐;战争使帝国的经济和财富陷入困境;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和痛苦。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拿破仑1812年征俄失败后)国内群众……厌倦征服……在国外,各族人民辗转呻吟于军事枷锁之下,屈辱顺从的王朝企图奋起反抗,人人心怀不满。
——米涅《法国革命史》
材料二 他的天才是一种破坏的天才,更非其他。然而,破坏的天才是否定性的东西……拿破仑正是以这种天才的力量,把他所接触到的东西都毁掉了,败坏了。
——《关于拿破仑一世的未发表的手稿》
材料三 拿破仑的霸权完全是以武力为基础的。当战争把他所有的军队吞噬之后……拿破仑的帝国崩溃了。
——据瑟诺博斯《法国史》
请回答:
(1)上述材料从哪几个方面指出拿破仑失败的原因? (6分)
(2)材料中对拿破仑失败原因的说法哪些是不对的,为什么? (4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拿破仑公正的客观的认识。第(1)问先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然后对这些信息进行整合分析回答。第(2)问先依据所学知识,对照材料中的观点,找出不对的地方,然后回答原因。
答案:(1)败因:在国内,长期征战,人民厌战;在国外,被占领国的人民和王朝起来反抗;在军事上,拿破仑的军队垮台;个人因素上,拿破仑是破坏一切的天才。
(2)材料二用“破坏的天才”来全盘否定拿破仑,忽略了他的贡献,是不对的。材料三只强调拿破仑个人迷信武力,不从本质上看问题,也是错误的。

(时间:25分钟 满分: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孔子认为,要使社会君臣有别、长幼有序,就必须(  )
A.用“礼”来规范所有人的行为
B.关心和爱护老百姓的生活
C.用“仁”的思想来缓和社会矛盾
D.把“亲亲”的爱升华为人间普遍的爱21世纪教育网
解析:孔子主张用周礼来维护“君臣有别、长幼有序”的等级秩序,故A项正确。
答案:A[来源: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
2.下列有关孔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孔子整理的“六经”及其著作《论语》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
B. 儒家思想经历代损益逐渐渗透到社会秩序和个人行为规范之中21世纪教育网
C. 孔子创办的教育奠定了中国古代教育的基础
D. 孔子的思想及其学说对亚洲乃至整个世界都产生了影响
解析:《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并非孔子著作。
答案:A
3.日本学者儿岛献吉朗在其著作《诸子百家考》中说道:“孔子之道,远传于四域之外,东经朝鲜,波及日本,南则风靡于安南。……孔子之道,又流行于欧美。”上述材料主要说明(  )
A.孔子是世界文化名人
B.儒家文化为世界各国所接受
C.孔子的思想产生了世界性影响[来源:21世纪教育网]
D.儒家文化成为世界各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21世纪教育网
解析:注意理解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孔子之道,远传于……风靡于……流行于……”主要说明孔子思想的世界性影响。
答案:C21世纪教育网
4.右图是戴帝王的孔子像,这说明(  )
A.孔子曾经做过鲁国国君
B.孔子与帝王平起平坐
C.孔子的地位无比尊崇
D.孔子拥有帝王的权力
解析:A、B、D三项不符合孔子生平史实,戴帝王冠只能说明孔子地位尊崇,但并无帝王之实。
答案:C
5.下列是几位参观完孔子家庙的游客在孔子像前回顾孔子学说言论的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  )
A.孔子主张以德治国,以礼治国,二者有一即可
B.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说明他不爱财
C.孔子主张有教无类,他收学生冉雍就是明证
D.孔子的教育思想彻底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的局面
解析:孔子主张以德治国,以礼辅之,故A项错误; 孔子主张要通过正当的途径获得“富”“贵”,并非绝弃“富”“贵”,故B项错误;D项的错误在于绝对化。21世纪教育网
答案:C
6.古代儒家思想包含了大量社会和谐的内容,儒家强调天人和谐、人我和谐、君民和谐以及身心和谐。下列思想体现“人我和谐”的是(  )
A.天人合一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民贵君轻
D.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解析:“天人合一”体现天人和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体现人我和谐;“民贵君轻”体现君民和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体现身心和谐。
答案:B
二、非选择题(第7题9分,第8题11分,共20分)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孔子曾说,三代皆敬事鬼神。夏道尊命,事鬼敬神而远之,……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周人尊礼尚施,事鬼敬神而远之。而其弟子问鬼神事时,孔子答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材料二 中国古代人文主义认为:在人与人之间应该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互相关心,互相爱护。……认为一个没有秩序的社会是危险的,会给社会成员带来灾难,提出了一系列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礼法模式。……提出要使“义”成为第一追求,认为它是人的根本价值所在。……人在社会中离不开交往,而人们之间的交往需要一个基本的准则,应该真诚待人,不虚伪欺诈。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孔子的认识与夏商时期人们的认识相比有何变化?从孔子所处的社会阶段来分析,这一时期出现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古代人文主义的主要观点。(3分)
(3)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中国古代人文主义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积极作用。(2分)
解析:本题考查中外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第(1)问先从材料中提取人们的认识变化,然后从生产力的角度回答变化的“根本原因”;第(2)问直接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回答;第(3)问注意从“积极”方面回答。
答案:(1)变化:由事鬼神到重视人,人的地位不断提高。原因:春秋时期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改造自然能力的提高。
(2)主张和谐、倡导仁爱;提倡礼治(礼法模式也可);重视道义、倡导诚信。
(3)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形成良好的道德规范。
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曰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21世纪教育网
材料二 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材料三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材料四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以上材料均出自《论语》
请回答: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和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4分)21世纪教育网
(2)材料一、二中所说的“礼”指什么?为实现“礼”,孔子提出的主张是什么?哪则材料符合此主张?(5分)
(3)材料四体现了孔子的什么教育理念?(2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孔子的政治主张和教育思想,解题关键在于读懂材料的核心思想。第(1)问要结合所学知识作答;第(2)问实际考查孔子“礼”的思想,注意关键信息“君君、臣臣、 父父、子子”,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第(3)问要结合当前教育的理念进行分析,注意理解“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答案:(1)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礼”。其主要内容:“仁者爱人”“克己复礼”。
(2)孔子追求的“礼”,是西周时的等级名分制度。为实现“礼”,孔子提出“正名”的主张。材料三符合此主张。
(3)启发式教学。

(时间:25分钟 满分: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柏拉图学园的门上写着一行字:“不懂几何学者不许入内。”这说明(  )
A.学园主要是研究数学的学校
B.柏拉图办学重视自然科学知识
C.几何学在当时已被人们普遍接受
D.柏拉图主张运用自然科学治国
解析:柏拉图学园不仅仅教授政治活动的本领,还十分重视自然科学知识,学园门上的话就是证明。
答案:B21世纪教育网
2.柏拉图经常称亚里士多德是小马驹(小马驹吃足了奶就会踢它的母亲),其意思是指亚里士多德(  )
A.敢于挑战权威     B.不赞成柏拉图的主张
C.忘恩负义 D.求知欲强
解析:亚里士多德因为敢于挑战权威,坚持真理,因而得到了这个称号。
答案:A
3.柏拉图“理想国”是奴隶主的理想;资产阶级把永保资本主义制度作为他们的理想;无产阶级则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这说明(  )
A.在阶级社会,理想具有阶级性
B.他们的理想都是幻想
C.每一时代的人们都有美好的愿望[来源:21世纪教育网]
D.理想是虚无飘渺的东西
解析:本题的关键词是“奴隶主”“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因此可说明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理想,即理想具有阶级性。
答案:A
4.亚里士多德曾说过:“勇敢是怯懦和鲁莽的中道,一个人过度好胜就变成了鲁莽,过度恐惧而畏缩不前就变成了怯懦。”有类似思想的中国古代思想家是(  )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庄子
解析:材料体现出亚里士多德的中庸思想,亚里士多德与孔子思想的相同点之一是都提倡“中庸”之道。21世纪教育网
答案:B
5.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曾在阿卡德米建立学园,英语“科学院”或“研究院”(academy)一词就来自古希腊语阿卡德米,这突出地说明(  )
A.英语中的许多词来自希腊语
B.柏拉图学园对后世影响深远21世纪教育网
C.“科学院”和“研究院”的本意相同
D.古希腊语的许多词语在逐渐消失21世纪教育网
解析:阿卡德米学园的建立是柏拉图生命中的转折点,也是欧洲科学史上值得纪念的事件,后世西方国家的学术研究院一直沿袭它的名称,这充分说明柏拉图学园对后世影响深远。
答案:B
6.亚里士多德认为“人在本性上是城邦的动物”,他所说的“人”是指(  )21世纪教育网
A.男性公民 B.妇女儿童
C.广大奴隶 D.外邦移民
解析:亚里士多德所说的“人”是指有公民身份的人,奴隶和外邦移民不享有公民身份,他把妇女和儿童也排除在外,因此,只有男性公民符合题意。
答案:A
二、非选择题(第7题9分,第8题11分,共20分)21世纪教育网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科伦理学》中讨论普遍的“善”时说:“最好先讨论普遍的善,看看争论到底在哪里。尽管这种讨论有点使人为难,因为‘理念’的学说是我们尊敬的人提出来的。不过作为一个哲学家,较好的选择应该是维护真理而牺牲个人的友情,二者都是我们所珍爱的,但人的责任却要我们更尊重真理。”
材料二 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年)在他的哲学名著《形而上学》中认为自然界是客观的、真实的存在,人们的认识来自对客观世界的感觉,没有感觉就没有认知。他在《政治学》一书中又批评理想国家的设想,认为这种设想不符合社会实际。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亚里士多德所说的“尊敬的人”指的是谁?(1分)
(2)根据材料二,亚里士多德更尊重真理体现在哪些地方? (6分)
(3)从材料一和材料二来看,亚里士多德对其“尊敬的人”是什么态度?体现了什么精神? (2分)
解析:亚里士多德是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他的思想对人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题主要考查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第(1)问 “尊敬的人”,从材料中不难看出是柏拉图;第(2)问可从教材中概括归纳出来;第(3)问要联系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
答案:(1)柏拉图。
(2)亚里士多德认为自然界是真实的,没有感觉就没有认知,批驳了柏拉图理念先于物质的唯心论。他还认为柏拉图关于理想国的设想不符合实际。21世纪教育网
(3)态度:尊敬但不盲从。体现了他追求真理的精神。
8.孔子和亚里士多德是2 000多年前东西方的两位哲人,他们对世界的看法有许多相似之处。他们的思想对后世都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巧言令色,鲜矣仁。
礼之用,和为贵。[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恭而无礼则劳。勇而无礼则乱。慎而无礼则葸(xǐ畏惧)。直而无礼则绞。
——摘自《论语》
材料二 1988年,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集会发表宣言称:“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顾2 540年前,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1)结合材料一分析,全世界的科学巨匠为什么会发出“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顾2 540年前,去吸取孔子的智慧”的呼吁? (7分)
(2)根据所学知识举例说明孔子和亚里士多德两人在思想或文化方面的相同之处。(4分)
解析:本题考查东西方先哲的思想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解答时要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注意史论结合。21世纪教育网
答案:(1)孔子倡导 “仁”的观念、“中庸”之道、重德教化等人文关怀思想;而近现代文明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问题与弊端,如技术进步与战争灾难、经济发展与道德沦丧等问题;说明人类文明和科学的发展需要人文精神、人文关怀和道德约束。
(2)相同点:思想方面:两人均强调“中庸”反对极端;文化方面:都兴办私学,重视教育。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他的《全球通史》中提出:“……促成中国文明的内聚性的最重要因素,也许是通称为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和文学、思想方面的文化遗产。”我们现在要了解儒家思想的精髓,首先要参阅(  )
A.《春秋》         B.《尚书》
C.《论语》 D.《道德经》
解析:孔子的言论,由其弟子整理编成《论语》一书,集中了孔子的主要思想,成为后世儒家学派的经典。
答案:C
2.关于孔子“仁”的思想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以“仁”来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稳定社会秩序
②反对统治者的苛政和任意刑杀,为政以德,爱惜民力
③实现仁的途径是“忠恕”之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④“修身、齐家”是仁的起点,“治国、平天下”是仁的终点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
解析: “仁”的思想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孔子希望借此提高个人的修养,以此来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达到社会的稳定和谐。
答案:C
3.下图分别是“仁”字小饰品和北京街头的“仁”字广告牌,这些都表明(  )
A.商家均以仁爱作为打造品牌的工具
B.孔子思想已成为当今社会的行为准则
C.国人对社会和谐发展的真诚祈愿[来源:21世纪教育网]
D.只要弘扬传统道德就能实现社会公平
解析:本题要求阅读图片材料并认识其反映的含义。材料中的“仁”反映的是儒学的“仁爱”思想,在现代社会对“仁爱”思想的宣传反映出人们对建立和谐社会的希望。
答案:C
4.孔子看到鲁国季氏用了天子的乐舞,便愤然谴责道:“是可忍,孰不可忍!”材料反映了孔子的思想主张是(  )
A.仁者爱人        B.忠恕之道
C.克己复礼 D.中庸之道
解析:诸侯用天子的乐舞,不符合周礼,因此孔子对这一现象表示了强烈的愤慨,体现了孔子“克己复礼”的主张。
答案:C
5.下列关于儒家思想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A.它始终代表着中国的先进思想文化
B.其思想核心是仁,其中包含了民本思想
C.从西汉开始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
D.对我们今天建立和谐社会仍有一定积极作用
解析:任何一种思想都有其时代局限,孔子的思想也是如此,它不可能始终代表着中国的先进思想文化。
答案:A
6.孔子的思想体系博大精深,但他当年周游列国十四年,积极推行其政治方案,却一直被各国统治者拒绝,其原因包括(  )
①春秋时期分裂割据,缺乏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权
②各诸侯国热衷于兼并战争和改革古制,以图自强
③孔子“仁”和“礼”的思想不符合统治者的需要
④维护奴隶主阶级统治的目的不符合历史发展趋势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春秋时期,奴隶制度瓦解,诸侯争霸,在这一背景下,孔子力图维护原有的礼制,要求行仁政,不符合各诸侯国国君的需要,也违背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故此上述四项全部正确。
答案:D
7.古希腊哲学思想活跃的因素有(  )
①发达的小农经济 ②古希腊社会经济发达 ③古希腊社会政治制度的先进 ④古希腊先哲们勇于探索,善于思辩,注重传承和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本题可用排除法。小农经济是中国古代经济的特点,古希腊地形崎岖,土地贫瘠,多优良港湾,因此商业贸易非常发达,排除含有①的选项即可。
答案:B
8.柏拉图主张让国家政权掌握在少数明智、富有才干、具有道德的人手中,这实际上是(  )
A.对雅典的民主制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B.雅典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失败的必然结果
C.坚定地支持雅典的民主制
D.为自己进入仕途制造舆论
解析:柏拉图所生活的雅典实行民主制,而他的主张由少数人掌握政权与雅典当时的制度相背,故此表现出柏拉图对雅典民主政治有自己不同的看法。
答案:A
9.柏拉图认为国家的统治者应该由所谓的“哲学家王”来担任,主要是因为“哲学家王”(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①最富有智慧 ②最富有财富 ③最具正义感 ④最富有理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柏拉图主张废除统治者的私有财产,使权力和财产分离,以此来抑制统治者以权谋私,②错误,由此可以排除含②的选项。
答案:C
10.亚里士多德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主要原因在于他(  )
①对当时所能涉及的学科都作过研究 ②确定了哲学的研究对象 ③对知识进行归类,划分为不同的学科 ④提出的所有观点至今仍被尊崇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21世纪教育网
解析:亚里士多德的一些观点已经被近现代科学所推翻,因此④错误,排除含④的选项即可。
答案:A
二、非选择题(第11题12分,第12题10分,第13题12分,第14题16分,共50分)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何可求,从吾所好。”
“饭蔬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为仁(旧贵族)不富矣,为富(新地主和商人)不仁矣。”
材料二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下,孰敢不正?”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摘自《论语·颜渊》
材料三 吾将以教主尊孔子。……而教主不足以尽孔子。教主感化力所及,限于其信徒……举中国人,虽未尝读孔子之书者,而皆在孔子范围中也……吾将以教育家尊孔子。……而教育家不足以尽孔子。教育家之主义及方法,只能适用于一时代、一社会,而孔子之教育,则措四海而皆准,俟百世而不惑也……吾将以政治家尊孔子。……而政治家不足以尽孔子。食政治家之赐者,不过一国……不过百年,而孔子之因时的政治,可以善当时之中国,可以善2000年迄今之中国。
——摘自梁启超《世界伟人》
请回答:[来源:21世纪教育网]
(1)依据材料一归纳孔子的经济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孔子上述主张产生的经济背景。(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孔子的思想主张。(2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孔子的认识。(6分)
解析:第(1)问表面考查孔子经济主张,即“富”要符合经济秩序与道德规范,实际还是落在道德问题上。第(2)问根据材料可直接概括出“仁”“礼”“为政以德”等。第(3)问注意结合材料回答。21世纪教育网
答案:(1)孔子不反对求富,但是认为求富应该符合奴隶制的经济秩序和道德规范(或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背景是奴隶制经济逐渐衰落,封建经济兴起。21世纪教育网
(2)孔子提倡“仁”和“礼”,主张“贵贱有序”“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3)思想家:创立儒学,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渗透到社会秩序和个人行为规范之中。教育家:奠定了中国古代的教育传统,教育思想影响深远。政治家:孔子的政治主张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传统政治的理论基础,对后世中国及世界影响深远;但他主张维护西周的等级制度,具有一定的保守性。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三段论
大前提:所有动物都会死;
小前提:所有人都是动物;21世纪教育网
结论:所有人都会死
亚里士多德的科学分类
一、理论的科学(数学、自然科学、后被称为形而上学的第一哲学);
二、实践的科学(伦理学、政治学、经济学、战略学、修辞学);
三、创造的科学,即诗学
——摘编自罗素《西方哲学史》
材料二 “政体”这个名词的意义相当于“公务团体”,而公务团体即是每一城邦“最高治权的执行者”,最高治权的执行者可以是一人,也可以是少数人,又可以是多数人。……政体(政府)以一人为统治者,凡能照顾全邦人民利益的,通常就称为“王制(君主政体)”。凡是政体以少数人,虽不止一人而又不是多数人,为统治者,则称“贵族(贤能)政体”。……以群众为统治者而能够照顾到全邦人民公益的,人们称它为“共和政体”。……僭主政体以一人为治,凡所设施也以他个人的利益为依托;寡头(少数)政体以富户的利益为依托;平民政体则以穷人的利益为依托。三者都不考虑城邦全体公民的利益。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亚里士多德在科学领域取得的成就。(4分)
(2)据材料二,概括亚里士多德对“政体”的分类情况,说明他分类执行的标准。判断古希腊著名城邦国家雅典践行的是哪一种政体?(6分)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可直接概括为逻辑学和科学的分类。第(2)问第一小问可直接从材料二概括、提炼。第二小问分类标准跟执政者人数和代表的阶级利益有关。第三小问可联想到民主制。
答案:(1)提出逻辑学上的“三段论”,首次对科学进行分类。
(2)分类:君主政体、贵族政体、共和政体、僭主政体、寡头政体、平民政体。标准:执政者的人数;维护的利益群体。共和政体(或民主政体)。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子曰:“导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摘自《论语》
材料二 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在谈及孔子思想时叹言道:“欧洲的王族同商人发现东方,只晓得求财富,而哲学家则在那里发现了一个新的精神的与物质的世界。”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思想主张。(6分)
(2)在你看来,伏尔泰为什么会对孔子的学说如此感叹,并称之为“新的精神”世界?(6分)
解析:第(1)问材料一主要涉及孔子在为政、哲学思想、个人修养方面的一些具体主张,根据材料内容,并联系所学知识加以概括。第(2)问要注意结合欧洲启蒙思想来考虑。
答案:(1)在政治上:主张施行德政,即要减轻剥削,爱护百姓。
在哲学思想上:提出“中庸”,反对极端,应“恰到好处”。
在个人修养上:强调个人内心的品德修养,诚信坦荡,坚守原则。
(2)孔子主张“仁者爱人”,提倡“为政以德”,对伏尔泰等启蒙思想家的政治理论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更与他所提出的开明君主专制思想有很大的一致性。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也。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民有耻且格。21世纪教育网
——《论语》
材料二 城邦的公民显然彼此是兄弟,但他们的构成和能力各不相同。因此他们在城邦中的职责和地位也不同。神用金子创造了具有统治能力的统治者,用银子创造了武士即统治者的辅助者,用铜和铁创造了农夫和匠人。
——柏拉图《国家篇》
材料三 假如公正是少数人的意愿,就会出现暴君。假如公正是以数目取胜的多数人的意愿,他们就会行施不公,没收少数富人的财产……人们应该选取中庸,既不过度,也无不及。
——《亚里士多德全集》
请回答:
(1)依据材料概括孔子、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政治思想。 (6分)[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三人思想差异的原因。 (4分)
(3)为了传播他们的思想,他们采取的共同方式是什么?请结合史实加以说明?(4分)
(4)我们对他们的思想应该如何评价?(2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基础知识的把握、综合比较历史人物的能力。解题的关键在于掌握古代中西方思想家孔子、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基本思想主张,熟记其主要思想及实践活动。
答案:(1)孔子:以德治国,以礼来规范人的行为。柏拉图:国家按能力的不同进行分工,各司其职。亚里斯多得:公正是在多数人和少数人的意愿之间实现中庸。
(2)社会环境;经济发展状况;个人的学识和经历。
(3)兴办学校,传播思想。孔子兴办私学;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创办自己的学园讲学。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4)是一定的历史的产物,有其合理的成分,对后世产生重大影响。

(时间:25分钟 满分: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早在中学时代,马克思就确立了为人类谋幸福的崇高理想,他作为革命家的生涯开始于(  )
A.和恩格斯共同起草《共产宣言》
B.为《莱茵报》撰稿并进而担任主编
C.马克思、恩格斯创办《新莱茵报》
D.与工人团体正义者同盟者建立联系
解析:马克思担任《莱茵报》主编后,充分利用这个阵地,发表了许多矛头指向反动政治制度的文章,开始走上革命道路。
答案:B
2.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友谊被称为“人类最伟大的友谊。”其伟大之处主要在于(  )
A.在理论领域有广泛的一致性,都致力于为人类最伟大的事业而奋斗
B.为了共同的伟大理想和事业亲密合作,不惜牺牲个人利益
C.恩格斯在各方面全力支持马克思的理论研究工作
D.两人合作完成了《共产党宣言》等多部伟大著作
解析: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伟大友谊,主要体现在为了共同的伟大理想和事业亲密合作,不惜牺牲个人利益。这种友谊是伟大而永恒的。
答案:B
3.有人说恩格斯确立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的过程本身就体现了唯物主义观点,最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
A.恩格斯深入英国工厂,重视实践对理论的基础作用
B.恩格斯在批判唯心主义观点的过程中逐步树立唯物主义世界观
C.恩格斯掌握十多种外语
D.恩格斯提出的两大阶级对立的观点符合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解析:唯物主义观点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恩格斯通过调查研究,使自己的理论建立在工人的劳动实践上,正是符合了这一观点。[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答案:A
4.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理论来源包括(  )
①德意志的古典哲学 ②法国的启蒙学说 ③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 ④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借鉴德意志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这三大理论成果的基础上创立了马克思主义。
答案:C
5.“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共产党宣言》中这段话的核心思想应是(  )
A.夺取国家政权 B.夺取生产资料
C.无产阶级掌权 D.发展社会生产力
解析:材料集中体现了无产阶级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在经济领域的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本题的解答体现了这一理论。
答案:D
6.《共产党宣言》发表之初供不应求,后来又被译成各国文字流行欧洲是由于(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它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著作
B.它反映了工人生活的痛苦21世纪教育网
C.它适应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需要
D.内容的先进性和新颖性
解析:《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为各国无产阶级反抗资产阶级的斗争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指明了正确的方向,迎合了广大无产阶级的需要,所以供不应求。
答案:C
二、非选择题(第7题12分,第8题8分,共20分)
7.阅读下列材料:
恩格斯曾谦虚地说,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贡献都是马克思作出的,他自己至多算得上个“第二提琴手”。实际上,他是马克思从事革命活动的一个出色的合作者,没有恩格斯的支持和帮助,马克思的伟大事业将不可想象。
请回答:
(1)恩格斯与马克思曾经进行了哪些合作?(6分)[来源:21世纪教育网][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如何理解恩格斯自称的“第二提琴手”?这反映了他怎样的胸怀?(6分)21世纪教育网
解析:本题重在考查恩格斯对科学社会主义事业的贡献和他的虚怀若谷、甘愿自我牺牲的精神。第(1)问注意从理论研究和革命实践方面总结;第(2)问要理解和学习恩格斯的自我牺牲和谦虚精神。
答案: (1)与马克思合写《德意志意识形态》,提出科学的世界观;与马克思合作发表《共产党宣言》,创立了马克思主义;一起创办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改造正义者同盟,参加1848年革命。[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恩格斯称自己是“第二提琴手”,说明他是马克思革命活动的出色合作者,甘愿贡献,把成就归与马克思,体现了其崇高的人格魅力。[来源:21世纪教育网]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42年,恩格斯前往曼彻斯特,在父亲与人合股的公司工作。曼彻斯特是英国的纺织业中心,震动欧洲的宪章运动也在那里展开。他决定走进英国的深处,好好研究英国的社会情况。在深入研究中,恩格斯深切体会到机器大工业所带来的社会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以及生产关系和其他社会关系的相应变革,从而逐步树立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材料二 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有过这样的描述:“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人,他们彼此是这样地不同,就好像他们是属于不同的种族一样。在欧洲大陆上,到现在为止我们还只认得这两种人中的一种,即资产阶级。可是对英国的未来更加重要得多的,恰好是另一种人。”
请回答:21世纪教育网
(1)马克思主义诞生的经济根源是什么?(2分)
(2)材料二中恩格斯所说的“另一种人”指什么人?恩格斯是如何认识其历史地位的?(6分)
解析:本题利用文字资料考查恩格斯对历史唯物主义思想的贡献,帮助学生理解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内容。第(1)问要结合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理解“经济根源”;第(2)问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的重要内容。21世纪教育网
答案:(1)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机器大生产的飞速发展。
(2)“另一种人”指无产阶级(工人阶级)。工人阶级身受资本家的剥削和压迫,经济上贫困,政治上无权,但他们是未来社会革命的决定性力量。

(时间:25分钟 满分: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邓小平留法回国时,中国面临的主要形势是(  )
A.处于国民革命和北伐战争的高潮时期
B.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
C.中共已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21世纪教育网
D.处于国共对峙时期
解析:1926年邓小平从法国经苏联回到祖国,此时正处于北伐战争时期,故A项正确。
答案:A
2.邓小平参与建立的革命根据地是(  )
A.中央革命根据地     B.湘赣革命根据地
C.闽西革命根据地 D.左右江革命根据地
解析:邓小平领导百色起义成功后,与张云逸、李明瑞等一起创建了左右江革命根据地,故D项正确。
答案:D
3.刘伯承、邓小平指挥的军队最早打出“刘邓大军”的威名是通过(  )
A.1938年,刘伯承、邓小平率军粉碎了日军对晋东南根据地的“九路围攻”
B.全面内战爆发后,刘邓所部在陇海铁路两侧连战连捷
C.刘邓率军突破国民党重兵的围追堵截,千里跃进大别山
D.刘邓率中原野战军和陈毅、粟裕率领的华东野战军取得淮海大战的胜利。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由题干“刘邓大军的威名”可以判断出是在全面内战爆发后,刘邓指挥所部连战连捷,打出了“刘邓大军”的威名。故B项符合题意。
答案:B
4.图中的照片拍摄于1948年11月,当时以邓小平为书记的总前委正在指挥(  )
A.百团大战 B.辽沈战役
C.平津战役 D.淮海战役
解析:1948年11月,以邓小平为书记的淮海战役总前委运筹帷幄,正在指挥淮海战役。
答案:D
5.邓小平在解放西藏的过程中的主要活动不包括(  )
A.完成进军西藏计划
B.提出“政治重于军事,补给重于战斗”等方针
C.提交关于与西藏地方政府谈判的十大政策
D.亲自率队与西藏地方政府谈判
解析:邓小平并未亲自参与同西藏地方政府的谈判,故D项不属于邓小平的活动。
答案:D[来源:21世纪教育网][来源:21世纪教育网]
6.1956年,邓小平在中共八大上作了《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他论述了中国共产党在执政条件下加强自身建设的任务,特别强调(  )
A.要学会搞经济建设 B.要按经济规律办事[来源:21世纪教育网][来源:21世纪教育网]
C.要反对个人崇拜 D.要反对官僚主义
解析:邓小平在报告中,特别强调了反对个人崇拜和个人神化的问题,对执政党的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答案:C
二、非选择题(第7题10分,第8题10分,共20分)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一天(1933年),邓小平被叫到一间屋子里,有人挥舞拳头,拍打桌子,大声地对他喊叫:“你的三次书面检查,全是在为你自己歌功颂德,错误一点都没有承认,现令你向党写第四份申明书,假如继续抵赖下去必须考虑你的党籍。”邓小平坚定地表示,“我要说的都说了,每句话我都是经过认真考虑的,全是真话实话,我可以用党性来保证负责,现在没有什么要说的了。”
材料二 邓小平表示,“勇往直前,不要后方,不向后看,千里跃进大别山”。部队到达汝河北岸时,后面追敌迫近,情况十分危急,他亲临前线,向全体将士发出命令:“现在除了坚决打过去,没有别的出路,即使前面横着刀山火海,我们也要坚决打过去。”
请回答: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问题?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6分)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事件?反映了邓小平的什么精神?(4分)21世纪教育网
解析:第(1)问紧扣材料中的信息如“1933年”“向党写第四份申明书……”分析。第(2)问依据材料中的“挺进大别山”分析。
答案:(1)1933年,邓小平遭到党内“左”倾领导者的批判和打击。原因:“左”倾错误统治党中央;邓小平拥护毛泽东的正确路线。
(2)1947年6月,邓小平和刘伯承率晋冀鲁豫野战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向国民党发动战略反攻的序幕。反映了邓小平以身作则、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1世纪教育网
材料二 1961年初,邓小平同周恩来、陈云等一起制定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力图改变由于“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给国民经济发展造成的不利局面。这期间,不但大刀阔斧地停建很多工业项目,减少盲目投资,而且在农村也改变所有制关系,实行人民公社、生产大队和生产小队三级集体所有制,同时允许农民保留自留地,对于此后一些地方出现的包产、分田到户的现象,邓小平给予了肯定。他形象地比喻说,白猫、黑猫,只要捉住老鼠都是好猫。邓小平的这些思想与晚年毛泽东“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思想发生了激烈的冲突。21世纪教育网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邓小平论述了什么问题?(2分)21世纪教育网
(2)据材料二,归纳邓小平的经济活动。(4分)
(3)通过上述材料,你如何认识邓小平?(4分)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对教材知识的归纳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注意结合邓小平的政治、经济活动去分析。最后一问谈认识时不要脱离材料的主题。
答案:(1)论述了中国共产党在执政条件下加强自身建设的任务,特别是谈到了反对个人崇拜和个人神化的问题。21世纪教育网
(2)与中共中央其他领导人一起制定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为恢复和调整国民经济作出了努力;大刀阔斧地停建很多工业项目,减少盲目投资;在农村变革生产关系,同时允许农民保留自留地;支持包产到户的做法。
(3)邓小平认识到加强执政党建设的重要性;邓小平在经济建设上具有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思想作风。

(时间:25分钟 满分: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19世纪90年代,俄国工人运动发展的突出特点是(  )
A.工人阶级开始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
B.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俄国传播
C.开始了无产阶级政党的建党准备工作
D.布尔什维克党建立
解析:1893年,列宁开始为建立无产阶级政党进行思想和组织准备工作,成立了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第一次在俄国实现了社会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故C项符合当时的特点。21世纪教育网
答案:C
2.有人说:“布尔什维克党的产生,标志着与西欧社会民主党根本不同的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出现。”这种“新型”是指(  )
A.以实现无产阶级专政为目标21世纪教育网
B.以暴力革命为斗争手段
C.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
D.有列宁为首的坚强领导
解析: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二大,明确提出实行无产阶级专政的革命纲领,从而与西欧社会民主党区别开来。
答案:A[来源:21世纪教育网]
3.列宁指出:“无产阶级自发斗争如果没有坚强的革命政党的领导,便不成为无产阶级的真正阶级斗争。”对这句话最准确的理解是(  )
A.无产阶级要想取胜必须有革命家的领导
B.无产阶级的自发斗争必须有革命团体的领导才能走上正确的道路
C.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是无产阶级进行真正阶级斗争的重要前提21世纪教育网
D.无产阶级必须在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下,才能进行自发斗争
解析:本题提供的关键信息是“坚强革命政党的领导”和“真正阶级斗争”,它说明了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的重要性,故此C项符合题意。
答案:C
4.列宁指出:俄国革命的国际环境、军事形势、无产阶级政党在苏维埃中获得多数,再加上农民起义和人民转而信任布尔什维克党,这一切把武装起义提到日程上来了。“把武装起义提到日程上来了”的“国际环境”主要是指(  )
A.俄国军队前线出击失败
B.国际工人运动风起云涌
C.资本主义爆发经济危机
D.帝国主义国家忙于“一战”21世纪教育网
解析:本题考查俄国十月革命的背景,材料中说明了革命的国际国内的背景。从国际背景看十月革命前夕的1917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激战正酣,英、法、德等帝国主义国家已经筋疲力尽,美国也卷入了大战,因此要结合这一大背景分析。
答案:D
5.俄国工人雅可夫认识到当前俄国革命的任务是要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是在经历了哪个事件后(  )21世纪教育网
A.二月革命 B.《四月提纲》演说
C.七月事件 D.彼得格勒起义
解析:“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是《四月提纲》的内容,它为俄国工人阶级指明了革命的方向。
答案:B
6.美国记者约翰·里德是十月革命的亲历者,他在《震撼世界的十天》中写到:布尔什维克党代表了工人、士兵和农民那种纯真而简单的愿望,并且据此来制定他们当前的纲领。根据所学知识判断,材料中的“愿望”应该是(  )
A.实现共产主义 B.推翻沙皇专制
C.建立苏维埃共和国 D.获得“面包”与“和平”
解析:从当时的状况来看,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政府,新成立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仍然参加帝国主义战争,使得俄国经济崩溃;人们厌恶战争,要求和平,要求最基本的稳定生活。
答案:D
二、非选择题(第7题10分,第8题10分,共20分)
7.阅读下列材料:
马克思和恩格斯曾经作出这样的论断:社会主义革命必须是发生在资本主义经济高度发展的地区,而且是所有或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革命。21世纪教育网
列宁认为,由于资本的国际联合已经破裂,以及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在整个帝国主义链条中出现了薄弱环节,社会主义革命就可能首先在这里取得突破,因此,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革命胜利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俄国当时就是帝国主义的薄弱环节,在俄国进行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完全可能取得成功。21世纪教育网
列宁指出:“马克思和恩格斯多次说过,我们的学说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我想我们应当首先和特别注意这一点。”[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岳麓版)《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请回答:
(1)俄国并不具备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说的两个条件,但十月革命仍然取得了辉煌的胜利。那为什么还说十月革命是马克思主义的胜利呢?(6分)
(2)列宁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给我们以什么启示?(4分)
解析:第(1)问实际考查列宁主义与马克思之间的关系,即列宁继承与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而不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否定;第(2)问主要考查如何正确的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
答案: (1)十月革命的胜利是列宁主义的胜利。20世纪初,列宁根据帝国主义时代形势的发展,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可以首先在帝国主义薄弱环节取得胜利的理论,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承与发展。因此,十月革命的胜利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胜利。
(2)任何理论都是一定时代的产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中,我们不能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要把马克思主义与建设中国社会主义的实践结合起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2007年11月7日,近万名俄罗斯共产党员及支持者手擎着红旗和绘有镰刀斧头的党旗,举着“你好,社会主义革命”的标语牌,在莫斯科市中心的马克思广场集会,纪念俄国十月革命90周年。
材料二 
请回答:
(1)俄国为什么会在1917年发生社会主义革命?(4分)
(2)你能说出图中被高举的画像中的两位人物是谁吗?集会为什么高举他们的画像?(2分)
(3)十月革命为什么值得纪念?(4分)
解析:本题考查十月革命的背景和历史意义。题目比较简单,主要结合课本知识回答即可。第(1)问要从经济、政治、领导力量、正确的策略等方面分析;第(2)问要结合两人的功绩分析。第(3)问要从对俄国和世界的意义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答案:(1)俄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经济发展缓慢,社会矛盾尖锐;一战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矛盾,俄国成了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建立了革命政权和武装;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进行战争,激起人民的不满;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提出了明确的纲领,并发动了武装起义,十月革命爆发。
(2)马克思与列宁。马克思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者,列宁是十月革命的领导人。21世纪教育网
(3)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将社会主义理论变为现实,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也为俄国的社会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时间:25分钟 满分: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19世纪中期以后,促使马克思、恩格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进行不断探索和完善的客观因素是(  )
A.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水平不断提高
B.各种社会主义流派的激烈竞争
C.最初提出的基本原理有错误
D.资本主义发展不断走向成熟
解析: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灵魂,资本主义发展不断走向成熟,是马克思、恩格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进行不断探索和完善的客观条件。
答案:D
2.第一国际的成立推动社会主义运动进入新阶段。这里的“新”表现在(  )
①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②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来源:21世纪教育网]
③工人运动逐渐走向国际联合
④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紧密结合[来源:21世纪教育网][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题中①②出现在19世纪三四十年代,发生在第一国际成立以前,故不符合题意。排除有①②的选项,答案为D。
答案:D
3.近年来,德国国内《资本论》的销量大幅上升,年轻一代的学者对于《资本论》的兴趣浓厚。德国财政部长认为“从总体上来说,马克思主义的一些观点是正确的”。这主要是由于(  )
A.《共产党宣言》发表160周年
B.对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指导
C.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刻剖析
D.对俄国十月革命的精确预言
解析:马克思的《资本论》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科学而深刻的剖析,这使得逐渐陷入经济危机的人们希望从《资本论》中寻求破解资本主义社会问题的答案。
答案:C
4.下列哪一项不是第一国际成立的历史条件(  )
A.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
B.第一次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爆发21世纪教育网
C.共产主义者同盟的推动
D.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组织准备工作
解析:共产主义者同盟在第一国际成立之前就已解散,故此它不是第一国际成立的历史条件。
答案:C
5.在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说:“自从我们失掉了马克思之后,我必须代替他。”为此,恩格斯(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①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指导国际工人运动 ②推动建立第二国际 ③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纲领 ④整理完成《资本论》第二、三卷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21世纪教育网
解析: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纲领即《共产党宣言》,故排除含③的选项。21世纪教育网
答案:D
6.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参与的历史事件有(  )
①写作《德意志意识形态》 ②写作《共产党宣言》 ③参加1848年革命 ④《资本论》第一卷的发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马克思、恩格斯作为科学共产主义的创始人,他们在漫长的奋斗历程中,亲密合作,①②③都是他们共同合作完成的,④是马克思单独完成的。
答案:A
二、非选择题(第7题8分,第8题12分,共20分)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茂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
——选自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材料二 现在,越来越多的德国人也准备开始了解这位一百多年前的伟大思想家。影响力逐步扩大的德国左翼党领袖拉方丹自然是马克思的坚定信徒。因为金融危机而焦头烂额的德国现任财长施泰因布吕克,现在也开始阅读《资本论》。如今已经数个月没有睡个安稳觉的施泰因布吕克,甚至成了马克思的粉丝。施泰因布吕克在接受德国《明镜周刊》杂志采访时说:“通常情况下,大家都承认马克思理论的相当一部分是不错的。” 《汉堡晚报》则评论说: “现在马克思的魅力正在飞速增加。”
——摘自《广州日报》
请回答:
(1)概括指出材料一中认为马克思发现了哪些“规律”?(3分)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马克思主义理论。(5分)
解析:第(1)问需要根据材料内容来概括马克思的主要理论贡献;第(2)问属于开放性题目,要做到紧扣材料言之有理。
答案:(1)历史唯物主义;物质资料的生产是社会发展的基础(或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剩余价值规律。
(2)马克思的理论是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坚持马克思主义,并与具体国情相结合;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8.阅读材料:21世纪教育网
考茨基说:“恩格斯的逝世使我们感到的悲痛,远远超过了马克思的逝世,因为我们觉得,恩格斯逝世后,马克思才完全逝世了”,“恩格斯在世时,他的精神生活与马克思的精神生活是休戚相关的,马克思还活在我们中间,我们还深受他俩的影响。而现在,他俩都离开我们了。”
请回答:
(1)为什么说“恩格斯逝世后,马克思才完全逝世了”?(6分)
(2)恩格斯对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有哪些?(6分)
解析:第(1)问实际考查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的主要活动,结合教材知识归纳即可。第(2)问结合所学知识可从理论和实践等方面进行总结。21世纪教育网
答案:(1)在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作为国际工人运动的领袖,继续指导国际工人运动,帮助各国工人政党,并推动成立了第二国际;同时在理论研究上全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2)与马克思合作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参加1848年欧洲革命,改组正义者同盟,发表《共产党宣言》,领导第一国际等。甘做“第二提琴手”,从工作生活上帮助马克思从事革命活动。马克思逝世后,独立领导国际工人运动,并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时间:25分钟 满分: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毛泽东去安源》是著名的红色经典油画(如图)。毛泽东当年去安源主要是为了(  )
A.创建党的早期组织
B.发动工人运动
C.培养农民骨干
D.开展土地革命
解析:1921年后毛泽东先后七次到安源,发动和领导了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
答案:B
2.毛泽东的诗词是记载中国革命伟大历程的史诗,他的“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泛指江西)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泛指湖南)直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描述的是(  )
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井冈山的斗争 D.红军长征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
解析:从词中的“匡庐”“潇湘”“秋收”“暴动”等关键词不难判断,毛泽东的这首《西江月》描述的是秋收起义。
答案:B
3.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根本依据是(  )
A.毛泽东总结井冈山斗争的经验教训
B.国民革命在群众中产生的广泛影响
C.中国近代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21世纪教育网
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正式红军的存在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理解能力。“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提出,从根本上讲是由国情决定的,而当时的国情突出地表现为“中国近代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答案:C
4.下列著作属于毛泽东的是(  )
①《井冈山的斗争》  ②《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来源:21世纪教育网]
③《新民主主义论》  ④《资本论》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④ D.②④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资本论》是马克思的著作,由此可排除带④的选项。
答案:A
5.2009年,红岩革命纪念馆展出了一本泛黄的手抄本(右图)。当时“参政员毛泽东在渝市”参与讨论的主要问题是(  )
A.促进国共联合抗战
B.实行土地改革
C.建立何种政治体制
D.开展经济建设
解析:从图片的信息“民国三十四年”可推知是公元1945年,地点是“渝市”即重庆,不难理解是国共重庆谈判,然后分析四个备选项可知C项符合题意。
答案:C
6.1949年4月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在给杜鲁门的信中说:“中国内战不祥的结局超出美国政府控制的能力,这是不幸的事,却也是无可避免的。”最能验证这段话的史实是
(  )
A.解放军的战略反攻取得重大战果
B.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
C.三大战役中辽沈战役最先获胜
D.国民党的反动统治被推翻
解析: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国民党的反动统治被推翻”是解放战争的最后结果,所以最能验证艾奇逊的话。
答案:D
二、非选择题(第7题12分,第8题8分,共20分)21世纪教育网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回顾我们党的历史,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什么时候我们坚持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原则,我们的革命就一帆风顺;反之,什么时候我们违背了这一原则,形而上学地、僵化地、保守地、片面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我们的革命就会遭到严重的挫败。[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材料二 20世纪的20、30年代,中国共产党内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曾使中国革命几乎陷于绝境。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同这种错误倾向作斗争并深刻总结这方面的历史经验的过程中,毛泽东初步阐述了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的思想,对于中国共产党人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指导中国革命的重大理论成果是什么?这一成果是在怎样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6分)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的哪些重要论著或理论初步阐述了“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的思想?(3分)[来源:21世纪教育网]
(3)结合以上材料,你对这一理论成果的形成有什么认识?(3分)21世纪教育网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毛泽东思想的有关内容。第(1)问,主要考查毛泽东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第(2)问,考查毛泽东思想在20、30年代的发展及具体理论;第(3)问,可以回答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和意义,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1)成果:毛泽东思想。条件:中国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继续指导中国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十月革命的影响和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的积极探索。
(2)《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等。
(3)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在同错误思潮的斗争中形成和发展的;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
8.阅读下列材料:
他从中国的一个偏僻山村走出,他沿着凹凸崎岖的坡途,带领着人民向共和国走来。
——《中国出了个毛泽东》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指出毛泽东使中国社会产生怎样的历史性转变?(4分)
(2)毛泽东思想的核心是什么?在当今社会还有现实意义吗?(4分)
解析:本题考查毛泽东思想的灵魂:实事求是。第(1)问注意题目要求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回答问题;第(2)问说明实事求是思想在今天的意义。
答案:(1)找到一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建立新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2)实事求是。在当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实事求是仍将是党一切工作的指导思想。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美国历史学家写道:“想象一下,哥伦比亚某可卡因(毒品)集团成功发动一起对美国的军事袭击,迫使美国允许可卡因(毒品)合法化,还须向哥伦比亚支付巨额战争赔款——这幅场景当然荒谬绝伦,但类似的事件在19世纪中期的中国确曾发生过。”“类似的事件”是指 (  )
A.鸦片战争        B.中法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解析:一要注意时间:19世纪中期;二要注意“毒品”这一提示信息。A项发生于1840~1842年,B项发生于1883~1885年,C项发生于1894~1895年,D项发生于1900~1901年。
答案:A
2.中国近代史上,我国领土完整遭到破坏最严重的时期是 (  )
A.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 B.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C.甲午中日战争时期 D.八国联军侵华时期
解析: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与英、法、美、俄四国签订不平等条约,割占了我国大片领土,特别是俄国割占了我国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答案:B
3.唐德刚认为我国的社会政治制度在某次战争前千年不变,战后十年一变。这次战争有可能是 (  )21世纪教育网
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解析:A仅符合前一个条件千年不变,但后一个条件不符;C仅符合后一个条件;而D两个条件都不具备。只有甲午中日战争前中国是封建制度千年不变,战后十年后发生辛亥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答案:B
4.《上海法租界史》中记载:“是年(1865年)上海租界人口从1863~1864年的33万锐减至137000余人,实际数字可能更低。……整个住宅区都变得空荡荡了;隔一个晚上,地皮就不值钱了;从1864年到1865年,房租降低了百分之五十。”出现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最有可能是 (  )
A.洋务运动的兴起 B.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
C.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法国在普法战争中战败[来源:21世纪教育网]
解析:19世纪60年代初,太平军进攻上海,引起上海许多市民的恐慌,纷纷躲到租界内“避难”(寻求外国的庇护),造成租界人口迅速增加和房租的上涨。到了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上海社会秩序恢复了“稳定”,原来在租界“避难”的人纷纷离开,因此出现了材料中的现象。
答案:B
5.史学家认为:“魏源的思想虽不够充分,但却十分可贵,朝这个方向走下去,一定能上道。”据这种观点判断,太平天国运动朝“这个方向走下去”的表现是 (  )21世纪教育网
A.制定《天朝田亩制度》 B.提出《资政新篇》
C.创立拜上帝教 D.永安封王建制
解析:从材料中“十分可贵”“能上道”等信息,可知“这个方向”是正确的方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源的主要思想是“师夷长技”,所以“这个方向”即学习西方。结合“太平天国运动”这一信息,只有B项具有学习西方的特征。
答案:B
6.20世纪初期,一位在中国的美国旅客给家人的信中说:“您不用担心我,我们受到的保护很好,叛乱者肯定会胜利,大家都这样认为,因为所有的士兵都正在变成叛乱者。我很幸运能目睹一场真正的战争。”信中“真正的战争”是指 (  )
A.太平天国运动 B.黄花岗起义[来源:21世纪教育网]
C.武昌起义 D.秋收起义21世纪教育网
解析:根据时间“20世纪初期”排除A;武昌起义符合材料中“所有的士兵都正在变成叛乱者”的条件,因为武昌起义的参加者为湖北新军,故C正确;而黄花岗起义的参加者主要是革命党,秋收起义的参加者主要为农民,排除B、D。故答案选C。
答案:C
7.民国二年,某地农村百姓家的春联是:“君恩深似海,臣节重如山”。该春联反映的历史本质是 (  )
A.清末“新政”注意改善民生,农民很怀念清王朝
B.信息闭塞,中华民国成立的消息未达到农村
C.辛亥革命反封建不彻底,封建思想依然存在
D.袁世凯称帝,资产阶级反对,农民却拥护
解析:从材料中的“君恩”“臣节”等信息可判断出农村的封建思想很严重,这说明辛亥革命反封建并不彻底,故C项符合题意。
答案:C
8.中国近代史上,上海许多商家曾把招牌中的“满”字改成了“新”字,如“满汉首饰”“满汉茶食”等改成了“新汉首饰”“新汉茶食”。这主要是缘于 (  )21世纪教育网
A.维新变法的兴起 B.辛亥革命的进行
C.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D.五四运动的爆发
解析: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等革命派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口号,推翻了清朝的统治,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故出现了上述现象。但需要指出的是,辛亥革命反对的是满洲贵族的统治,并不是针对所有的满洲人。
答案:B
9.1930年6月,李立三在《新的革命高潮前面的诸问题》中写道:“乡村是统治阶级的四肢,城市才是他们的头脑与心腹,单只斩断了他的四肢,而没有斩断他的头脑,炸裂他的心腹,还不能制他的最后的死命。”这表明 (  )
A.中共还没有找到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B.他认清了当时中国的国情
C.他认识到农民阶级力量的伟大
D.他反对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解析:根据材料可理解到李立三(我党早期的领导人)主张革命在城市进行,因为城市是统治阶级的头脑与心腹,而乡村只是四肢,在乡村进行革命起不到作用。反映了他主张城市中心论,在城市进行革命暴动,而反对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本题选D项。其他各项说法错误。
答案:D
10.右图是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的剧照。剧中有这样一个场景:为鼓舞溃兵伤兵的士气,军方播报了关于不久前一个战役的一段报道:“……倭军之三十三师团使用迂回穿插之战术,以两个联队兵力攻占拼墙河(河流名)南北,而我远征之军以寡击众,披肝沥胆,做浴血之战,解救同盟之英吉利军七千余众,夺回中外记者教士五百余众……”上述材料说明了 (  )
A.中国远征军解放了缅甸
B.英军在缅甸部依靠中国远征军救助
C.日军在缅甸遭到毁灭性打击
D.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互相支援和配合
解析:从材料内容“解救同盟之英吉利军七千余众”说明了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互相支援和配合。
答案:D
11.有组镜头:1945年8月,毛泽东与蒋介石都穿着中山装参加重庆谈判新闻发布会。毛泽东说:“国共两党继承的是中山先生民主革命的衣钵,同宗同源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孙中山设计的,定名中山装
B.体现了中西合璧的特点
C.二人都穿着中山装,说明二人参加重庆谈判的目的相同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
D.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取得的成果是抗日战争的胜利
解析:重庆谈判时,蒋介石是“假和平、真内战”,中共则是真正的和平建国主张。从两人的阶级立场可知目的是不同的,C项符合题目要求。
答案:C
12.从毛泽东的职务变化可以读出中国革命的曲折光辉历程。按其先后顺序,排在第二位的是 (  )
A.作为中央特派委员领导秋收起义
B.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主席
C.被迫辞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理部长职务
D.被撤去军事指挥权的职责
解析:被迫辞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理部长职务是在大革命时期(1924~1927),排在第一位。作为中央特派委员领导秋收起义是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1927年,排在第二位。被撤去军事指挥权的职责是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1933年,排在第三位。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主席是在1949年,排在第四位。所以正确答案为A。
答案:A
二、非选择题(13题20分,14题20分,共40分)
13.学习历史不仅要掌握史实,更要学会解释史实。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1世纪教育网
材料一 民国初年,全国报纸总数高达500余家,不少报纸以“民主”“民权”“民国”“国民”命名;全国报纸发行总数达4200万份,“读报者虽限于少数人,但报纸发表之意见,有公众的或私人议论,几乎下等之苦力,亦受其宣传”。21世纪教育网
材料二 民国三年,戴季陶遇见一个老农,因戴氏身着日本服装,老农遂问其国籍。戴称“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作惊状,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当戴氏告诉老农“你也是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惶然,连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
(1)依据材料一,你将如何评价辛亥革命?(6分)
(2)依据材料二,你将如何评价辛亥革命?(6分)
(3)综合两则材料,你又将如何评价辛亥革命?为什么?(6分)
(4)你认为在解释历史时应该注意什么?(2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辛亥革命的评价。第(1)、(2)问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观点的能力;第(3)问考查学生全面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前三问评价时注意一定要结合材料,不可空发议论。第(4)问考查学生对史料运用的把握。
答案:(1)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大大提高了国民参政、议政意识等等。
(2)辛亥革命传播民主思想的范围十分有限,没有改变当时中国,尤其是农村的现状等等。
(3)从横向讲,辛亥革命对城市和乡村的影响是不平衡的(材料一中的报纸主要在城市发行,材料二中的老农生活在农村);从纵向看,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有个过程,辛亥革命只是个开端。
(4)证据要全面;孤证不立;不要武断下结论。
14.诗歌是鲜活的历史,它向我们讲述了历史的沧桑和社会的变迁。阅读下列诗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邱逢甲《春愁》
材料二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毛泽东《西江月·井冈山》(1928年秋)
材料三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材料一中“四百万人同一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945年台湾在割占50年后回归祖国,主要原因又有哪些?1949年以后,台湾又与祖国大陆处于分离状态,其众所周知的原因是什么?(8分)
(2)材料二中“黄洋界上炮声隆”,从而创出了一条中国革命武装斗争的新路,这条新路指的是什么?此前中国革命武装斗争的道路是什么?这种转变说明了什么?(6分)
(3)材料三中“百万雄师过大江”指的是什么时期的哪次战役?诗中“天翻地覆”主要指的是什么?(6分)
解析:第(1)问应围绕日本割占台湾、抗日战争胜利收复台湾和国民党败退到台湾作答;第(2)问要求从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方面分析;第(3)问要求回答渡江战役和南京的解放。
答案:(1)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与澎湖列岛。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国共两党内战,国民党政权败退台湾。
(2)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井冈山道路)。夺取“中心城市”。道路选择要符合国情,要实事求是。
(3)解放战争时期的渡江战役。南京解放,国民党政权在中国大陆的统治结束。

(时间:25分钟 满分: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30分)[21世纪教育网]
1.下图是毛泽东首次访苏期间参加斯大林七十大寿的场面。毛泽东这次访苏的最大成果是(  )
A.与苏联建立外交关系
B.加强了中苏经济合作
C.促成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
D.促成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与中国建交
解析:在毛泽东访苏之前,中国就与苏联及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建交,故A、D两项错误。B项与C项相比,属于次要成果。故正确答案为C项。
答案:C
2.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中国派兵参战主要是因为(  )21世纪教育网
A.美军侵入中国领空轰炸东北地区
B.向世界表明新中国敢于迎战强大的美国
C.朝鲜的存亡与中国的安危密切相关
D.向全世界表明中国人民从不也永不害怕侵略
解析:美国侵略朝鲜并对中国东北地区进行轰炸,严重威胁了中国的安全,故此中国才抗美援朝,保家卫国;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相对于C项来说是次要原因。
答案:C
3.“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壶茶碗,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毛泽东主席的这番话主要反映了(  )
A.新中国成立初期,现代工业的基础非常薄弱
B.强调新中国建设的困难性
C.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痛斥
D.体现了毛泽东要改变中国落后的决心
解析:毛泽东主席的这段话主要强调的是新中国建立后我国现代工业的基础十分薄弱,但并非强调困难性,至于是否有能力改变和怎样改变,材料都看不出来,更看不出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态度。
答案:A
4.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思想得到进一步发展。下列对《论十大关系》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它是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的一次正确探索
B.它解决了在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理论问题
C.它成为顺利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战略方针
D.它使中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
解析:《论十大关系》辩证的论述了社会主义建设中需要注意处理好的十大关系,探讨了怎样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问题,是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一次正确探索。
答案:A
5.毛泽东提出要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主要是为了(  )
A.开展整风运动,克服官僚主义
B.维护社会的团结稳定
C.团结一切力量建设社会主义
D.巩固三大改造的成果
解析: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毛泽东提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时间和背景。时间是1957年春,背景是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国内的敌我矛盾已经基本解决,建设社会主义是当前的首要任务,而人民内部矛盾突出地反映在各个方面。为了团结一切力量建设社会主义,必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答案:C
6.有人说:“当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候,当我们提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时候,毛泽东思想已经失去了它的时代意义。”那么,对毛泽东思想时代意义的理解应该是(  )
①从它所要解决的问题来看,有些具体问题时过境迁,但却依然是现实实践所面临的重大问题,如反腐败问题等
②从它的具体论述来看,有很多原则仍然具有借鉴意义
③从它的内在精神来看,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④毛泽东晚年犯了很大的错误,所以毛泽东思想已经没有现实意义了
A.①②③ B.②③④21世纪教育网
C.①④ D.①③④
解析: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它对我们当前的社会主义建设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④说法不正确,排除包含④的选项。
答案:A21世纪教育网
二、非选择题(第7题12分,第8题8分,共20分)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孙中山在《三民主义·民生主义·第一讲》中指出,民生即 “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人类求解决生存问题,才是社会进化的定律,才是历史的重心”。 “社会中的各种变革都是果,民生问题才是因”。21世纪教育网
材料二 我们比苏联和一些东欧国家作得好些。我们的民生日用商品比较丰富,物价和货币是稳定的。……我们对农民的政策不是苏联的政策,而是兼顾国家和农民的利益。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21世纪教育网
请回答:
(1)为解决民生问题,孙中山先后提出了哪些思想主张?其主张在当时为什么未能真正付诸实施?(6分)
(2)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高度重视民生问题,并提出要吸取苏联的教训。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毛泽东否定了苏联的哪些做法?(6分)21世纪教育网
解析:本题从民生问题出发,考查了近代不同的阶级和派别解决民生问题的措施和对民生问题的基本认识。第(1)问直接按教材知识回答即可,注意分析原因时要结合资产阶级的局限性从社会条件来分析;第(2)问注意结合苏联的斯大林模式和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来分析。
答案:(1)主张: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原因: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使民主革命的任务没有完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未能改变。
(2) 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轻工业和农业;消费品供不应求影响人民生活;为给工业化积累资金,牺牲农民利益,农民积极性受挫。
8.阅读下列材料:
毛泽东同志最伟大的历史功绩,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领导我们党和人民,找到了一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接着,他又从中国实际出发,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
请回答:
(1)材料中的“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指什么?(4分)
(2)列举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完善的四个阶段,并说出每个阶段的一篇著作的名称。(4分)
解析:第(1)问结合建国前后的中国国情进行分析;第(2)问考查基础知识,需要准确把握毛泽东思想的四个发展阶段和每个阶段的著作。[21世纪教育网]
答案:(1)革命实际指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建设实际指中国已经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需要完成向社会主义过渡,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2)思想发端(从中国共产党创建到国共合作的大革命时期),《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初步形成(土地革命初期),《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走向成熟(从遵义会议到抗日战争时期),《新民主主义论》;发展和丰富(解放战争时期到建国后),《论十大关系》。

(时间:25分钟 满分: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列宁在领导俄国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其表现之一是(  )
A.探索出了一条在落后国家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
B.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
C.指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的推动作用
D.提出了完整的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即理论上的创新。B项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创立的; C项在《共产党宣言》中已明确提出;D项无论是马克思还是列宁均未提出完整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A项正确,列宁领导布尔什维克党在经济不很发达的俄国发动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答案:A
2.列宁在评价苏俄实施的一项政策时说:“它不是而且也不能是一项适应无产阶级经济任务的政策。它是一种临时的办法。”列宁所评价的政策是(  )
A.对企业实行工人监督 B.没收地主土地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新经济政策[来源:21世纪教育网]
解析: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苏维埃政权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为集中力量保卫祖国而实行的一项临时措施。该政策在战胜国内外敌人的进攻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它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答案:C
3.列宁曾这样说道:“如果我们建立了充分经济核算的托拉斯和企业,但又不会用精打细算的商人的方法充分地保证我们的利益,那我们还是道道地地的大傻瓜。”列宁的意图是(  )
①要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②要借用商品货币关系来发展生产 ③共产党人也要学会经商 ④要推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④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列宁主张以商品经济的方式发展经济,这是新经济政策的内容,由此可以排除含有①的选项,从而排除A、B、D三项。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
答案:C
4.1921年春天,农民暴动几乎遍及苏俄全国,许多农民公开喊出了打倒苏维埃政权的口号,这主要是因为他们不满(  )
A.推行强制劳动 B.取消商品贸易
C.实行企业国有 D.实行余粮征集制
解析:农民的不满是由于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政府继续实行余粮征集制,严重触犯了他们的利益。
答案:D
5.1921年列宁指导实行的新经济政策(  )
①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发展 ②是苏维埃政权经济政策的倒退  ③是利用市场和价值规律发展经济的一种尝试 ④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重要步骤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①③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④
解析:本题不是简单的再现,而是考查对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功能、意义、历史联系的正确认识。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很多是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对的,所以不是发展关系,故①项错误。新经济政策是历史的进步而不是倒退,故②项错误。21世纪教育网
答案:C21世纪教育网
6.1921年时,美国人哈默来到莫斯科,列宁对他说:“你们可以在这儿找到原料和销售机器的市场,以后还可以在这里推销工业产品。而我们需要你们的技术和方法。”此时所处的历史时期应是(  )
A.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
B.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时期
C.苏联实施“一五”计划时期
D.苏联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时期
解析:本题可以根据时间来判断。1921年实行新经济政策,材料反映了允许外国资本从事商业、贸易等经济活动,是新经济政策的内容之一,也说明当时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
答案:B
二、非选择题(第7题12分,第8题8分,共20分)
7.阅读下列材料:21世纪教育网
材料一 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21世纪教育网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材料二 现在必须弄清一个不容置疑的问题,这就是马克思主义者必须考虑生动的实际生活,必须考虑现实的确切事实,而不应当抱住昨天的理论不放。因为这种理论和任何理论一样,至多只能指出基本的、一般的东西,只能大体上概括实际生活中的复杂情况。
——列宁《论策略书》
材料三 德国电视2台最近在黄金时段播出了一部名为《马克思和阶级斗争》的10集纪录片。……学者认为,马克思“以人为本”的理念,对社会不公正问题的深入分析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目前,……很多城市里还有马克思阅读小组,“马克思”似乎回归德国人的生活了。
——2011年2月23日中国广播网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出自哪一部文献?有何历史意义?(2分)21世纪教育网
(2)概括材料二中列宁的观点,举例说明列宁在革命生涯中是如何践行这一观点的。(4分)
(3)马克思是世界公认的伟大思想家,请综合上述材料说明理由。(6分)
解析:第(1)问据材料不难回答。第(2)问据材料“必须考虑生动的实际生活,必须考虑现实的确切事实”很容易答出理论必须与实际相结合,举例根据十月革命的史实回答。 第(3)问综合材料说明,从材料一可以得出马克思创立了伟大的理论;从材料二可以发现马克思的理论指导了各国的革命;从材料三可以发现马克思的思想对今天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答案:(1)《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2)观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必须与实际相结合。列宁结合俄国社会实际,提出“一国胜利论”,指导十月革命取得胜利。
(3)马克思创立了科学的思想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推动了社会变革和社会进步;马克思主义是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对当代社会仍有现实指导意义;马克思主义在当今世界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21世纪教育网
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证明我们犯了错误。
——《列宁选集》
材料二  “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市场,实际上就等于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三 在某种意义上,有人说,他挽救了市场经济。就是说,市场经济不是没有毛病,出了一些毛病,在30年代的时候,他引进了一些新政,然后使市场经济又回到了一个比较健康发展的轨道。……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市场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干预这只“看得见的手”联合起来,共同影响经济,市场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得以发挥。
——《大国崛起》解说词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说明“现实生活证明我们犯了错误”指的是什么?列宁的初衷与现实发生矛盾的根源是什么?(4分)
(2)材料二中所说的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得益于什么政策?为什么说它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突破?(2分)[来源:21世纪教育网]
(3)材料三中的“他”是指谁?他所开创的市场经济新模式与以往相比,最大的特点是什么?(2分)
解析:本题考查列宁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等经济体制的调整,注意相互对比,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作答。
答案:(1)错误: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或希望通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
根源:生产关系的调整超越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苏俄是一个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国家。)
(2)新经济政策。利用商品、货币、市场来建设社会主义。
(3)罗斯福。国家干预经济(或市场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发挥)。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共产党宣言》之所以成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诞生的标志,主要是因为它(  )
A.是革命导师马克思和恩格斯起草的
B.是第一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纲领
C.第一次肯定了阶级斗争的重要作用
D.第一次较为完整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解析:《共产党宣言》作为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的纲领,第一次比较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科学的论证了实现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性,所以将《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作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
答案:D
2.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最根本历史条件是(  )
A.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B.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积累
C.工人运动的广泛兴起
D.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
解析:解答的关键是正确把握“最根本历史条件”的含义,应依据马克思主义诞生的社会背景,分析影响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最主要的历史因素。D项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理论基础之一;B项是思想条件,不是根本历史条件,排除;C项是以A项为条件的。因此,A项是最根本的历史条件。
答案:A[来源:21世纪教育网]
3.下列关于马克思主义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
A.它是一种新的社会主义理论,吸取了前人的智慧结晶
B.它对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C.它是唯一科学、完善的社会主义理论
D.随着社会的发展,马克思主义也需要发展和完善21世纪教育网
解析: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和革命实践的不断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也是需要不断完善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答案:C
4.(2012·大纲全国高考)1917年4月,列宁根据当时俄国政局的特点,不赞成立即推翻临时政府,主张首先争取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然后再把小资产阶级政党排除出苏维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列宁提出这一主张的重要依据是(  )
A.存在着两个政权并存局面
B.世界大战尚未结束
C.红军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
D.尼古拉二世已经宣布退位
解析:由题干中“根据当时俄国政局的特点”可知,1917年4月处于二月革命后七月事件之前,此时俄国两个政权并存——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兵代表苏维埃,而且国内环境处于相对的和平时期,因此列宁提出和平过渡,答案为A。
答案:A
5.俄国十月革命与二月革命相比较,其中最主要的不同之处在于(  )
A.布尔什维克党起重要领导作用
B.工人阶级建立了苏维埃政权
C.目的是推翻资产阶级统治
D.以暴力革命为主
解析:A、B、D三项均属于十月革命和二月革命的相同点,而推翻资产阶级统治是十月革命的特点,二月革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答案:C
6.毛泽东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要历史地位。以下对毛泽东著作的贡献的对应连线,不正确的是(  )
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提出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理论
B.《新民主主义论》——描绘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蓝图及前景
C.《论人民民主专政》——丰富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的理论
解析: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理论,建立在大革命失败后对革命道路探索的基础之上。经过在中心城市的武装起义和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实践,毛泽东创造性地为中国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提出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理论。《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发表在大革命时期,A项明显与史实不符,符合题意。
答案:A
7.毛泽东自己说:“《毛选》哪是我一个人的著作啊,里边这些东西是群众教给我们的,是付出了流血牺牲代价的。”该话说明了(  )
A.《毛选》不是毛泽东一人的著作
B.毛泽东思想不是毛泽东个人思想
C.毛泽东思想是从群众斗争实践中得来的
D.毛泽东具有非常谦虚的优秀品质
解析:材料信息“是群众教给我们的”“付出了流血牺牲代价的”形象的说明了,毛泽东思想是从群众斗争实践中得来的,是对革命斗争实践的总结和升华。
答案:C21世纪教育网
8.中共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是对十一届三中全会思想路线的肯定和发展。这里的“发展”主要体现(  )
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
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
C.分“三步走”实现现代化的战略
D.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21世纪教育网
解析:党的十三大制定了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等。对照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可知,其中的“发展”是增加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而D项是十四大的内容。
答案:B
9.下图是1984年新中国成立35周年国庆节那天的游行队伍里的一个场景。人群中打出的“小平您好”的横幅,实质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对领导人的个人崇拜
B.希望“文革”早日结束
C.对社会主义改造的拥护
D.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拥护和信心
解析:1984年,“文革”已经结束,早已打破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因此可排除A、B两项。C项社会主义改造发生在1953——1956年,不符合题干的时间要求。
答案:D
10.1985年邓小平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其本质含义是(  )21世纪教育网
A.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B.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C.改变陈旧落后的思想观念
D.改革不适应经济发展的管理体制
解析:改革的本质就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从这个角度讲,改革是第二次革命。
答案:A
二、非选择题(第11题10分,第12题10分,第13题16分,第14题14分,共50分)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这一变革将把世界上那种旧的、不合适的,以及散播无知、贫穷、个人竞争、内讧和民族战争的丑恶制度连根铲除并彻底消灭。将以合乎理性的社会制度来代替它……创立这一制度可以用说服的办法,使政府相信建立这一制度的原则完全是真理。
——欧文《人类思想和实践中的革命或走向理性社会》
材料二 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请回答:
(1)第一段材料中所说的“丑恶制度”指的是什么?你认为作者的愿望能够实现吗?(4分)
(2)第二段材料中所说的“目的”指什么?你怎么认识材料中提到的观点?(6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空想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对比。第(1)问需要联系上下文的意思作出判断。第(2)问可结合教材中关于《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进行回答。
答案:(1)资本主义制度。作者的愿望不能够实现。
(2)建立无产阶级政权;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建设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马克思、恩格斯以战斗的姿态向资本主义宣战。
12.社会主义是一种美好的理想,又是一种人类的重要实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欧洲无产阶级可以说,它的科学是由两位学者和战士创造的,他们的关系超过了古人关于人类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
——列宁
材料二 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
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的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两位学者和战士”指的是谁?他们所创立的科学理论是什么?(4分)
(2)材料二出自哪一部历史文献?请概括材料二的中心内容。(4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上述理论在哪些国家得以成功实践。(2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第(1)问实际考查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它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第(2)问仔细研读材料可判断是《共产党宣言》,中心内容可从材料中提炼出来。第(3)问从图片中可以得出正确结论。
答案:(1)马克思和恩格斯。马克思主义(或科学社会主义)。
(2)《共产党宣言》。中心内容:进行无产阶级革命,建立无产阶级政权,发展社会生产力。
(3)俄国(或苏俄);中国。21世纪教育网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政治经济的根本危机,在全国任何一处都是同样继续尖锐化,没有丝毫的差别,因此在中心城市爆发的伟大的工人斗争,必然形成全国革命高潮……争取一省与几省首先胜利。无产阶级的伟大斗争是决定胜负的力量,没有工人阶级的罢工高潮,没有中心城市的武装暴动,决不能有一省与几省的胜利。
——1930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决议
材料二 经过了一次大革命的政治经济不平衡的半殖民地的大国,强大的敌人,弱小的红军,土地革命——这是中国革命战争四个主要的特点。这些特点,规定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指导路线及其许多战略战术的原则。第一个特点和第四个特点,规定了中国红军的可能发展和可能战胜敌人。第二个特点和第三个特点,规定了中国红军的不可能很快发展和不可能很快战胜敌人,即是规定了战争的持久,而且如果弄得不好的话,还可能失败。
——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请回答:
(1)材料一认为“全国革命高潮”必然形成的依据是什么?这种观点是否正确?试结合材料二有关内容加以说明。(4分)
(2)材料一认为中国革命应走什么道路?其依据是什么?是否正确?结合材料二有关内容加以说明。(6分)
(3)材料一、二各代表了怎样的革命道路?其思想根源是什么?(6分)
解析:该题主要涉及“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形成的历史背景。对各问作答时,应注意结合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力量和反革命力量的变化以及中国各阶级的特点进行分析。
答案:(1)中国政治经济危机全面尖锐化。不正确。国民大革命失败,敌人力量相当强大,尤其在城市。
(2)以城市暴动为中心的道路。无产阶级斗争是决定胜负的力量。不正确。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在城市敌强我弱,必须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
(3)以城市为中心发动武装暴动的道路和“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根源:前者是主观主义,后者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列宁说:“我们在夺取政权时便知道,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具体改造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现存方法……我不知道哪位社会主义者处理过这类问题……我们必须根据实践作出判断。”
——《苏联的共产主义》
材料二 斯大林认为社会主义只能实行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只能允许两种公有制形式的存在和发展;社会主义所有制越大越公就越优越;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化道路就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工业化道路,加强党的领导就是一切权力越来越集中于党;社会主义越发展阶级斗争越尖锐。
——《世界历史》杂志
材料三 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许多年也未完全弄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后来苏联僵化了……什么叫社会主义,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并不是完全清醒的,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21世纪教育网
——《邓小平文选》
请回答:
(1)列宁的话表明了什么?为此列宁进行了哪些探索?成效怎样?(8分)
(2)从材料二归纳斯大林认为的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4分)[来源:21世纪教育网]
(3)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建设观有什么突出特点?这种观点与上述两则材料有何联系?(2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准确阅读理解处理材料、提取历史有效信息的能力、历史知识的迁移能力和分析比较的能力。第(1)问的第一小问可从材料中提炼得出;第二小问可根据教材内容组织答案。第(2)问要求根据材料组织答案,可从材料提供的信息用简练语句组织答案。第(3)问实际考查学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前两问的基础上组织答案即可。
答案:(1)列宁的话表明,苏联是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
探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21世纪教育网
效果: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新经济政策取得了成功,使苏联被战争破坏的经济得以恢复。
(2)特点:单一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优先发展重工业;充满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权力高度集中。
(3)特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的关键是发展生产力。
联系:吸取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正反两方面的教训。

(时间:25分钟 满分: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李时珍选择从医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当时社会上重视医学,医生地位高
B.不愿参加科举考试
C.受家庭环境影响和个人志向影响
D.为求生计被迫从医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能力。A、D两项不符合史实,说法是错误的,B项也是由C项决定的。21世纪教育网
答案: C
2.下列属于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客观条件的是(  )21世纪教育网
A.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
B.执着坚定的信念
C.勇于探索和创新的献身精神
D.个人的兴趣和爱好21世纪教育网
解析:注意关键词“客观条件”。B、C、D三项属于主观条件。
答案:A
3.京张铁路修筑时,詹天佑面临着哪些困难(  )
①清廷拨款有限,资金不足 ②时间紧迫 ③沿线重峦叠嶂,修路工具简陋 ④外国人的嘲笑[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解析:京张铁路的修建困难重重,题中所述四项都包括在内。应正确认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近代化的困境,充分肯定詹天佑为近代化所做的巨大贡献。
答案:B
4.小明在学习了《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一课后,概括了詹天佑身上所折射的人文精神,其中不正确的是(  )
A.爱国主义精神
B.不畏艰难、勇于创新的精神
C.深明大义、疾恶如仇的精神
D.深入实践、严谨细致的科学精神
解析:从詹天佑的经历看,A、B、D三项都有所体现,只有C项没有体现。
答案:C
5.李四光为现代化建设做出的最大贡献是(  )
A.为地质力学奠基
B.创立科化石鉴定的10条标准
C.据地质力学理论找到了一系列大油田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
D.对地震的生成和预测作了大量研究
解析:本题考查地质力学的实际应用,根据地质力学理论,我国找到了一系列大油田,甩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
答案:C
6.李四光是我国杰出的科学家,下列评述不正确的是(  )
A.李四光是我国地质力学的创建者
B.李四光是新中国地质事业的开拓者
C.李四光是我国科学工作者的榜样
D.李四光是我国唯一的诺贝尔奖获得者
解析:本题考查基础知识。根据所学知识,李四光没有获得过诺贝尔奖,D项错误,符合题意。21世纪教育网
答案:D
二、非选择题(第7题10分,第8题10分,共20分)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与李时珍同时代的明代著名文学家王世贞如是评论李时珍:“予窥其人,悴然貌也,矍然身也,津津然谈议也。真北斗以南一人!”
材料二 下面李时珍的雕像,塑造了他荷锄采药的形象:21世纪教育网
材料三 观赏下列《本草纲目》的部分插图:
(1)李时珍所处的时代,知识分子通过科举考试求取功名是深得社会认可的道路。李时珍不走这条道路,主要原因有哪些?(2分)
(2)结合李时珍先后在楚王府和太医院供职,很快便托病辞职的经历,评价李时珍的人生态度和学术态度。(2分)
(3)结合材料二分析,李时珍为什么能够写成《本草纲目》一书?(2分)
(4)材料三中的图片反映出《本草纲目》在内容上的两个突出特点,请你指出并评价这样做的意义。(4分)
解析:本题考查从多角度评价分析李时珍为编写《本草纲目》所做的努力。(1)( 2)两问主要考查李时珍放弃科举,专心医药学和悬壶济世,不贪恋富贵荣华,不放弃医学研究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由此得到深刻启发;第(3)问考查李时珍为编写《本草纲目》不畏艰辛,实地考察的科学精神;第(4)问插图是表层信息,插图内容反映出药物分类的深层信息。
答案: (1)出身医生世家,从小对医学兴趣浓厚,立志成为良医;科举失败,反思自己。
(2)人生态度:淡泊名利。学术态度:热爱医学,全身心地投入到医学研究中去。
(3)潜心医学研究,博览群书;走遍大江南北,调查研究,仔细观察;亲自栽培、炮制、尝服药物,摸清药性;良好的文学素养;等等。
(4)一是运用了先进的药物分类法,这种分类思想是现代生物分类学的重要源泉之一;二是图文并茂,《本草纲目》附有1 000多幅药图,形象地表现了各种药物的复杂形态,既便于人们学习和辨认,又防止了混用和误用。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很幸运被任命担任现在的工作。中国已渐觉醒,而且急需铁路,现在全国各地都在征聘中国工程师。中国要用自己的资金来建设自己的路,由于我成了中国第一流的工程师,因此全体中国人和外国人都密切注视着我的工作。如果我失败,不仅是我个人的不幸,因为中国工程师不会再被人们所信赖,在我受命担任此工作前,甚至出任之后,许多外国人公开宣称,中国工程师决不可能担当如此艰巨的重任……”
——詹天佑给美国老师的信
材料二 “技术第一要求精密,不能有一点含糊和轻率。‘大概’、‘差不多’这一类的说法,不应该出于工程人员之口”。
“我国地大物博,而于一路之工必须借重外人,我以为耻!”
——詹天佑
(1)材料一中“如此艰巨的重任”指什么?外国人为什么认为“中国工程师决不可能担当如此艰巨的重任”?(5分)21世纪教育网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詹天佑对中国铁路事业所作的贡献。我们可以从詹天佑身上学到哪些精神? (5分)[21世纪教育网]
解析:第(1)问要注意詹天佑是京张铁路的总工程师。外国人认为詹天佑不能担当重任是从中国的国情、修铁路地段的地理环境等方面分析得出的。第(2)问要灵活运用课本知识解答成就,结合具体史实能够分析出詹天佑的精神。
答案:(1)担任京张铁路总工程师。原因:中国科技发展落后,没有自行修筑铁路的经验,沿线重峦叠嶂,修路工具简陋,拨款有限,时间紧迫。
(2)贡献:主持中国自行设计、施工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应学习他热爱祖国、以振兴中华为己任,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但又不迷信洋人,以及刻苦钻研、为国争光的精神。

(时间:25分钟 满分: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法国数学家和天文学家拉普拉斯曾经这样说过:“不会产生两个牛顿,因为要发现的世界只有一个。”牛顿所发现的“世界”是指(  )
A.微积分 B.反射望远镜
C.光的色散原理 D.三大运动定律
解析:牛顿的三大运动定律揭示了物体的运动规律,把经典力学确立为完整而严密的体系,把天体力学和地面上的物体力学统一起来,实现了物理学史上的第一次大综合。
答案:D
2.西方历史学家指出:“当人们谈及最近几代人中被传入日本等东方国家的西方文明时,我们不是指希腊罗马哲学和人文主义思想,也不是指日本的基督教化,而是指在17世纪后半叶开始改变西方面貌的科学、思维模式和文明的所有工具。”这里的“开始改变西方面貌的科学、思维模式和文明的所有工具”是指(  )
A.牛顿创立经典力学 B.瓦特改良蒸汽机21世纪教育网
C.达尔文生物进化论 D.爱因斯坦相对论
解析:解答本题注意时间限定:17世纪,而B、C、D三项则发生在18世纪到20世纪之间,不属于该时间范围。21世纪教育网
答案:A
3.晚年的牛顿迷恋和钻研宗教与神秘思想,他认为“上帝统治万物,我们是他的仆人而敬畏他、崇拜他”。这说明(  )
A.牛顿毕生致力于自然科学的研究
B.牛顿晚年否定了自己所发展的科学21世纪教育网
C.牛顿受时代的限制也有其局限性
D.牛顿真实的目的是用科学战胜神学
解析:在牛顿生活的那个时代,中世纪神学的巨大阴影还未消退。晚年的牛顿认为“上帝”是一个永恒、无限、绝对完美的主宰者,正是这种时代局限性的体现。
答案:C
4.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提出,是物理学思想的重大革命。因为它(  )
A.揭示了时间、空间并非绝对不变的属性
B.借鉴了法国科学家拉瓦锡的学说
C.否定了牛顿力学的原理
D.修正了能量、质量互相转化的理论
解析:拉瓦锡的学说涉及化学领域,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提出发展了牛顿力学原理,能量、质量互相转化的理论是相对论的内容。
答案:A
5.爱因斯坦创立的相对论与牛顿力学的关系,比较准确的说法是(  )
A.前者否定了后者 B.前者概括了后者
C.前者发展了后者 D.前者推翻了后者
解析:相对论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而非经典力学;爱因斯坦发展了经典力学,并把它概括在相对论力学之中。
答案:B
6.下列科技成果中,最能体现爱因斯坦理论贡献的是(  )
解析:根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原理,认为质量和能量之间有密切的关系,并推导出著名的质能关系式E=mc2,即物体的能量等于其质量与光速平方的乘积。这一质量转化原理揭示了原子内部蕴藏巨大能量的秘密,为原子能的利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答案:C[来源:21世纪教育网]
二、非选择题(第7题8分,第8题12分,共20分)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牛顿时代,牛顿的道路是一位具有最高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的人所能发现的惟一道路;牛顿所创造的概念,至今仍然指导着我们的物理学思想。
——爱因斯坦
材料二 作为科学家,他的理论非常深奥,一般人无法领悟。作为思想家,他的见解相当深邃,普通人难以理解。可是,这样一位科学精英和思想精英,为什么会走进大众的生活,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并受到全世界男女老少的尊敬和爱戴昵?……爱因斯坦是一位有社会责任感和科学良心的世界公民。
——《爱因斯坦与大科学的诞生》
(1)材料一中“牛顿创造的概念”、材料二中爱因斯坦的“理论非常深奥”分别指的是什么?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4分)
(2)1952年11月8日,以色列总理本·古里安提名爱因斯坦为总统候选人。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爱因斯坦被提名为以色列总统候选人的原因。(4分)
解析:第(1)问,“牛顿所创造的概念,至今仍然指导着我们的物理学思想”是指经典力学;爱因斯坦“他的理论非常深奥,一般人无法领悟”是指相对论、光子理论;牛顿的理论属于经典物理学,爱因斯坦的理论属于现代物理学。第(2)问,由材料信息“作为科学家”“作为思想家”“一位有社会责任感和科学良心的世界公民”可以的得出答案。
答案: (1)牛顿:经典力学;爱因斯坦:相对论、光子理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对牛顿经典力学的继承与发展。
(2)爱因斯坦在科学上做出了杰出贡献;具有强烈的正义感、社会责任感和科学良心;是犹太人中的杰出人物。
8.伟大的历史人物往往以其超凡的人格魅力、与时俱进的理论认识和社会实践活动引领时代的前进。阅读材料:
材料一 2005年4月20日北京青年报《环球光速昨晚耀长城》:为纪念划时代物理学大师逝世50周年,全球举行“物理照耀世界”光束传递活动。他说过这样的名言:“一个人对社会的价值首先取决于他的感情、思想和行动对增进人类利益有多大作用。”20世纪最后一期的《时代周刊》也将其评选为“世纪人物”,称他为“天才、政治难民、人道主义者、原子和宇宙谜的开启者”“以其伟大的思想和无与伦比的形象独占鳌头”。
材料二 1939年8月2日,爱因斯坦出于对人类命运的极大关注,写信给罗斯福总统,建议美国务必抢在法西斯德国之前制造出原子弹;后来,当原子弹真的从潘多拉魔盒里跳出来后,爱因斯坦陷入了巨大的后悔与痛苦之中,自认一生最大的错误就是建议研制原子弹。并曾说过:“我并不认为自己是释放原子能之父,我是以一种很间接的方式参与其中的。事实上我没有预见到原子能会在我这个时代释放出来,我只是在理论上认为它是可能的……” “由于我不能预知原子能在今后的益处,我只好说目前它是个威胁。但也许这样也好,它可迫使人类在国际事务中采用秩序,倘若没有这种恐惧的压力,这种秩序决不会出现。”
——《爱因斯坦晚年文集》
请回答:21世纪教育网
(1)依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阐述这位伟大人物对人类的贡献。(4分)[来源: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
(2)结合爱因斯坦的观点,谈谈你对原子能的认识?依据材料归纳爱因斯坦的人格魅力。(8分)21世纪教育网
解析:第(1)问,回顾所学相关知识作答,围绕相对论、光的量子学说的成就和影响展开论述。第(2)问,观点要从材料中提取,注意从正反两方面进行总结。认识应该针
对爱因斯坦的观点来反思;人格魅力可以从爱因斯坦对人类生命关注的高度进行总结、从爱因斯坦个人的生活、名利观等方面进行总结。
答案:(1)他创立的相对论为科学的发展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根据相对论得出的质量能量公式为原子弹的研制提供了理论依据;他提出的光量子假说推动了量子力学的发展,奠定了现代物理学的理论基础;他在宇宙学、统一场论等领域的成果是人类自然科学史上的一次革命。
(2)爱因斯坦的观点:21世纪教育网
①原子能用于战争给人类的生存造成威胁;
②原子弹的威胁使人类在国际事务中更加注重秩序,不轻易发动战争。
认识:
①原子能的和平利用,为人类提供了新的能源;
②大国间的核军备竞赛对世界和平造成威胁;
③核能的放射性污染会严重破坏环境,对人类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造成重大危害。
人格魅力:乐于奉献的精神,淡泊名利,生活节俭;关心人类,对社会有崇高责任感;热爱和平,厌恶战争等。21世纪教育网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目的是为了(  )
A.帮助父亲更好地行医
B.名扬天下
C.纠正过去医书的错误
D.入朝为官
解析:李时珍在行医的过程中,发现我国古代医书中有很多错误,危及人的健康,为此他花费几乎一生写作《本草纲目》,以指正前人的错误,造福人类。
答案:C
2.在京张铁路的修建过程中,为了确保行车安全,詹天佑设计出了(  )
A.“之”字形线路      B.“井”字形线路
C.“十”字形线路 D.“八”字形线路
解析:在京张铁路的修建过程中,詹天佑设计了“之”字形线路,延长了坡面,减少坡度,将隧道缩短了1 091米。21世纪教育网
答案:A
3.下列关于詹天佑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京张铁路的总设计师 ②曾经留学美国 ③曾经参加保路运动,组织保路同志会 ④曾经试制成功中国第一艘铁壳轮船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詹天佑并未参与到组织保路同志会中,也没参与试制中国第一艘铁壳轮船。
答案:A
4.根据李四光的地质力学理论,我国发现了大庆油田。这一事实说明(  )
A.地质力学理论属于意识范畴,它的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21世纪教育网
B.只要实践有理论指导,就能成功
C.只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按客观规律办事就能成功
D.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与归纳能力,难度不大。地质力学是科学的理论,发现大油田是实践活动,D项说法正确。
答案:D
5.下列对牛顿力学体系的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
①其内容包括物体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②是对自然规律的第一次理论性的概括和总结
③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
④是物理学绝对权威的理论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来源:21世纪教育网]
解析:解答本题可用排除法。④的说法明显错误,人类历史的发展,就是在不断的对前人的超越的过程中实现的,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就打破了牛顿的绝对时空观。排除含有④的选项。21世纪教育网
答案:A
6.勤奋和善于钻研是牛顿的性格,有人对他在大学时代取得的某项成就时说,“即使牛顿没有别的成就,仅这个也足以使他在科学史上留下不朽之名”。该人所评价的牛顿的成就是(  )
A.提出二项式定理 B.制成反射望远镜[来源:21世纪教育网]
C.发现天体运行规律 D.提出万有引力定律
解析:注意题干的时间限制“大学时代”,牛顿发现数学上的二项式定理,是在大学时代。
答案:A
7.1999年12月,美国《时代》周刊关注一位“世纪人物”。《时代》周刊称他为“天才、政治难民、人道主义者、原子和宇宙迷的开启者”,“以其最伟大的思想和无与伦比的形象独占鳌头”。这个“世纪人物”是(  )
A.瓦特 B.爱迪生
C.居里夫人 D.爱因斯坦
解析:注意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原子和宇宙迷的开启者”,这个人就是爱因斯坦。
答案:D
8.哥白尼《天体运行论》发表后第100年牛顿出生,那一年伽利略刚刚去世。这似乎预示着牛顿所从事的研究将开始孕育一个“全新的文明”。所谓“全新的文明”可以指
(  )
A.农业社会 B.工业社会
C.后工业社会 D.信息社会
解析: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为工业革命的出现提供了理论依据,工业革命标志着工业文明时代的到来,故B项正确。A、C、D三项在时间上不吻合。
答案:B
9.爱因斯坦说自己是站在牛顿的肩上取得了科学成就。下列关于牛顿经典力学与爱因斯坦相对论关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21世纪教育网
A.牛顿力学是相对论在低速状态下的一个特例
B.相对论出现后,牛顿力学体系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
C.相对论否定了牛顿力学体系的绝对时空观
D.相对论继承和发展了牛顿力学体系21世纪教育网
解析:爱因斯坦相对论是对牛顿力学体系的继承和发展,牛顿力学体系是相对论在低速状态下的一个特例,因此不能说牛顿力学体系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故B项错误。[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答案:B
10.普朗克对爱因斯坦最初的科学研究给予了很大帮助,因此爱因斯坦对普朗克非常尊敬。纳粹横行期间,普朗克对纳粹暴行保持沉默。对此,爱因斯坦表示永不原谅,从此再未与普朗克进行联系。这最能说明爱因斯坦(  )
A.科学成就远超普朗克 B.对和平与正义的追求
C.战争造成的历史误会 D.狭隘的民族主义观点
解析:爱因斯坦从此再未与普朗克进行联系,从所给材料来看,是因为普朗克对纳粹暴行保持沉默,而爱因斯坦则是二战时期反对纳粹暴行的著名人士,二人的政治观点不同,与A、C、D三项没有关系。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第11题12分,第12题12分,第13题12分,第14题14分,共50分)
11.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李时珍24岁正式随父行医,一面学医,一面研究医药书。他发现历代的医药书中,有不少缺点和错误,决心重新整理补充,编写一部比较完善的药物书。……他深入民间向农民、渔民、樵夫、药农、猎人请教;他先后到过湖北武当山、江西庐山、江苏茅山以及安徽、河南、湖北等地采集药物标本,品尝草药,辨别药性。经过27年的艰苦劳动,终于在他61岁时写成了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
材料二 《本草纲目》共有52卷,载有药物1 892种,其中载有新药374种,收集医方11 096个,书中还绘制了1 111幅精美的插图,是我国医药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它的成就,首先在药物分类上改变了原有上、中、下三品分类法,采取了“析族区类,振纲分目”的科学分类。……《本草纲目》共分为16部62类。这种分类法,已经过渡到按自然演化的系统来进行了。……《本草纲目》不仅在药物学方面有巨大成就,在化学、地质、天文等方面,都有突出贡献。……李时珍还指出,月球和地球一样,都是具有山河的天体,“窃谓月乃阴魂,其中婆娑者,山河之影尔”。
——摘自中国传统文化总网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李时珍为什么要写《本草纲目》?又是怎样写成《本草纲目》的?(8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本草纲目》的特点。(4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准确阅读理解处理材料、提取有效观点的能力。解答问题可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结合基础知识,用自己的简练语言归纳组织答案。
答案:(1)历代药物学著作存在不少缺陷,为了纠正以往医药书籍中的错误,为医生治病用药提供可靠的依据与指导。李时珍刻苦钻研,实地考察、亲身验证,经过27年的努力完成此巨著。
(2)药物内容丰富,数量多;图文并茂;药物分类先进,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的纲目体系;涉猎多种学科。
1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詹天佑)在致诺索布夫人的信中也写道:“全体中国人和外国人都在密切注视着我的工作,如果我失败了,那就不仅是我个人的不幸。因若如此,中国工程师将失掉大众的信任。”……近年在八达岭长城脚下建造了詹天佑纪念馆,以纪念他在中国铁路建设事业中的不朽功绩。
——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 爱因斯坦在悼念居里夫人时所说: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即使是后者,它们取决于品格的程度,也远超过人们认为的那样。
——《爱因斯坦与大科学的诞生》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中“我的工作”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詹天佑是在什么背景下完成这一“工作”的?有何意义?(8分)
(2)你认为作为科学家的詹天佑和爱因斯坦在人文情怀方面有何不同?(4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詹天佑和爱因斯坦的主要贡献,这是课本的基础知识,难度不大。解题时要注意结合材料中所述两人生活的时代背景、个人性格和品质来归纳其人文情怀的不同。
答案:(1)设计、建成京张铁路。中国技术力量薄弱,列强认为中国人没有能力完成如此艰巨的工程;面临国际社会的压力。自行设计建成中国第一条铁路,极大地提高了民族自信心。21世纪教育网
(2)詹天佑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爱因斯坦具有强烈的正义感和责任感。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上中学时牛顿就喜欢做实验并记笔记。他将日常生活中发生的许多现象记录下来,还对所学过的知识进行分类整理。因生活所迫,他曾一度辍学在家,即便如此,他仍在从事科学研究。有一天,外面狂风大作,下起大雨。牛顿只披了一件斗篷跑到院子里,在雨中跳来跳去地做风力实验,再把实验数据记录下来,以供研究。
材料二 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远些,那是因为站在巨人肩上的缘故。
我不知道在别人看来,我是什么样的人;但在我自己看来,我不过就像是一个在海滨玩耍的小孩,为不时发现比寻常更为光滑的一块卵石或比寻常更为美丽的一片贝壳而沾沾自喜,而对于展现在我面前浩瀚的真理的海洋,我还没有发现呢。
——牛顿
请回答:
(1)你怎样看待牛顿的学习方法?(6分)
(2)牛顿以怎样的态度看待他取得的成就?在他身上我们能够学到科学家的哪些优秀品质?(6分)[来源:21世纪教育网]
解析:第(1)问,解题关键在于牛顿的学习方法是科学的。牛顿通过做实验、记笔记,积累知识;对知识进行分类整理。第(2)问,解题关键是认真体会牛顿的名言。
答案:(1)牛顿的学习方法是科学的。通过做实验、记笔记,积累数据,并能够把知识进行分类整理。这样的学习方法与当时的“归纳—演绎”科学研究方法是一致的。(2)牛顿对待自己取得的成绩是很谦虚的。我们可以从科学家身上学到虚怀若谷的谦虚态度和严谨的科学研究态度,还有勤奋的探索精神等。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早在1922年,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布莱克威尔德在《中国和西伯利亚的石油资源》一文中,就指出了“中国贫油论”。多少年来,在国际上“权威”们的论断认为:“世界已知油田,大都在海相地层中,而中国大部分是陆相地层,因此,不可能储藏有工业开采价值的石油。”
材料二 1954年,李四光应邀到石油管理总局作了题为“从大陆构造看我国石油勘探的远景”的报告,明确指出:“可以这样考虑:从东北平原起,通过渤海湾,到华北平原,再往南到两湖地区,可以做工作,先从新华夏系的旁边摸起,同时在覆盖地区着手摸底,物探、钻探都可以用上,看来是有意义的。”
请回答:
(1)材料一、二的观点有何不同?(4分)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李四光对我国石油探测的贡献。(6分)
(3)综合上述材料,你得到什么认识? (4分)
解析:此类比较式材料题,有些答案可以从材料中直接获得,例如本题中的第(1)问;有些答案可结合课本知识回答,例如本题中的第(2)问,这些主要也是考查基础知识,难度并不大;而有些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如本题中的第(3)问,要求在平时学习中就要培养自己的分析、理解和概括能力,并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
答案:(1)材料一认为中国没有石油;材料二认为中国能够探测到石油。
(2)李四光从运动的观点出发,探索地质现象的本质、地壳结构及构造规律,建立了独创的地质力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我国的石油探测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3)在科学研究上,不要迷信“权威”,而应根据客观实际作出自己的判断。

(时间:25分钟 满分: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右图是20世纪初某革命组织制发的党员执照,该组织(  )21世纪教育网
①成立于日本东京 ②是中国最早提出“驱除鞑虏”的革命组织 ③是中国资产阶级的第一个革命团体 ④是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21世纪教育网
解析:从图中的党员的“宗旨”可以判断这是同盟会的党员执照。最早提出“驱除鞑虏”和中国资产阶级的第一个革命团体均是兴中会,将含②③的选项排除。21世纪教育网
答案:C
2.列宁在辛亥革命后指出,孙中山的思想首先是同“防止资本主义的愿望结合在一起的”。列宁具体指的是孙中山的(  )
A.民族主义思想 B.民权主义思想
C.民生主义思想 D.国民革命思想
解析:“防止资本主义的愿望”是指孙中山想在政权建立后,企图解决其它国家建立资本主义制度后出现的贫富分化的弊端。这就是他所设计的资本主义经济纲领,也就是民生主义。
答案:C21世纪教育网
3.孙中山的民族主义主张在今天仍具现实意义的是(  )
①“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②“(中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③ “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
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孙中山民族主义的“驱除鞑虏”是指推翻满清,“异种残之”与目前现实不符,排除③④。21世纪教育网
答案:A
4.孙中山分析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时说道:“曾几何时,己为情势所迫,不得已而与反革命的专制阶级谋妥协。此种妥协,实间接与帝国主义相调和。遂为革命第一次失败之根源。”对此分析错误的是(  )
A.孙中山认识到中外反动势力相互勾结,是革命失败的重要原因
B.孙中山为探索革命道路孜孜以求,体现出他是真正的爱国民主革命家
C.“此种妥协”并非孙中山个人的悲剧,而是他所代表的民族资产阶级的局限性所决定的
D.说明孙中山已经找到了正确的民主革命胜利之道路
解析:题干材料中孙中山主要分析了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并未指出取得民主革命胜利的道路,故D项表述错误,符合题意。
答案:D21世纪教育网
5.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巨变,同时打开了中国近代化的闸门。这主要是指
(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推翻了专制制度,打击了帝国主义
B.瓦解了自然经济,发展了资本主义经济21世纪教育网
C.推翻了君主专制,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D.结束了封建制度,传播了民主政治
解析:政治的近代化应是指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经济的近代化应是指资本主义的发展。
答案:C
6.对于民生问题,今天仍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发意义的是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思想。下列各项最能反映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提出的民生主义思想的是(  )
①平均地权 ②核定地价 ③反帝 ④节制资本
A.①③ B.①②
C.①④ D.②③
解析:①②项是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思想;③项是孙中山新三民主义的民族主义思想,不符合题意,应排除;④项是孙中山新三民主义的民生主义思想,并不是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提出的民生主义思想,故可排除。
答案:B
二、非选择题(第7题10分,第8题10分,共20分)
7.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
——孙中山《上李鸿章书》1894年6月
材料二 革命为唯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立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孙中山《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厘
街戏院的演说》1903年12月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上书李鸿章的目的。(4分)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孙中山改造中国的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简要分析原因。(6分)
解析:本题考查孙中山思想的转变。第(1)问要求从材料中寻找答案,注意关键信息如“富强之大经”等,直接归纳材料要点即可。第(2)问,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对比两则材料的变化,如材料一“维新”与材料二中的“革命为唯一法门”等加以简单概括即可,注意答案要全面。
答案:(1)目的:促使清政府变法维新,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或达到国家富强的目的)。
(2)方式:从改良到革命。原因:上书李鸿章受挫,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的一败再败,充分暴露了清政府的腐朽与没落,由此,孙中山对清政府彻底失望。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族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孙中山《民报·发刊词》
材料二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孙中山选集》
请回答:
(1)结合上述材料,概括孙中山的革命主张。(4分)[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结合材料一说明,孙中山为什么要以此为借鉴,提出“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他想以此来解决中国社会的什么问题?(6分)[来源:21世纪教育网]
解析:本题考查孙中山的革命理想。第(1)问考查孙中山的基本革命主张,可结合材料概括;第(2)问要注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不愿少数富人专制”等,综合整理答案。
答案:(1)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发展社会经济,实行土地国有,解决民生问题。
(2)这是孙中山鉴于欧美资本主义制度的种种弊端导致即将到来的社会革命而提出的。他想以此解决中国未来资本主义社会将会出现的严重的贫富不均和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矛盾对立的问题。

(时间:25分钟 满分: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他反对任何形式的暴力,他的身体虽然是柔弱的,但他的学说和精神感召力却比100艘英国军舰更有力量。”材料中的“他”应当是指(  )
A.克伦威尔       B.孙中山
C.甘地 D.林则徐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中“反对任何形式的暴力”“英国军舰”可判断出“他”指的是甘地。[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答案:C
2.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也包含了经济方面的斗争,他提倡的经济自主运动的主要内容是(  )
A.抵制英货 B.开展家庭纺织运动
C.进行抗税斗争 D.自制食盐
解析:甘地提倡手纺车运动,作为反抗英国的重要手段,这场运动带有经济自主运动的性质。
答案:B
3.对甘地提出的“非暴力不合作计划”的全部内涵最确切的理解应该是(  )21世纪教育网
A.以非暴力的手段反抗英国殖民统治
B.以和平的手段抗议压迫
C.取得印度的自治只能采取和平合法的手段[来源:21世纪教育网]
D.采取和平合法的手段使印度获得独立21世纪教育网
解析: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是甘地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斗争形式,主张用和平、合法的手段来争取印度的独立,故此D项理解最为全面。A、C、D三项说法太片面。[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答案:D
4.使甘地首次提出同英国政府不合作的事件是(  )
A.阿姆利则惨案 B.“食盐进军”
C.1922年甘地入狱 D.甘地当选为国大党主席
解析:阿姆利则惨案发生后,面对这种惨无人道的暴行,甘地首次提出和英国政府不合作。
答案:A
5.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期间发生暴力事件时,国大党即宣布停止运动,本质上反映出
(  )
A.民族资产阶级的动摇性和妥协性
B.对人民力量的保护
C.害怕引发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D.害怕危及民族资产阶级的领导地位
解析: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严格限制在非暴力的范围内,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动摇性和妥协性,束缚了群众斗争的手脚。21世纪教育网
答案:A
6.对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评价正确的是(  )
①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 ②增强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尊心,促进了人民的团结 ③为印度独立奠定了基础
④“非暴力”的局限影响了民族运动的进一步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解析:四个选项从正反两方面对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作出了正确评价,故全部正确。[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答案:D[来源:21世纪教育网]
二、非选择题(第7题11分,第8题9分,共20分)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甘地认为,非暴力抵抗是印度争取摆脱英国殖民桎梏的惟一正确方法;同时,他认为非暴力抵抗并不意味着对外国统治和其他恶意的屈服。他写道:“我深信假如只有在怯懦和暴力两者之间加以选择时,我将劝人选择暴力……我宁愿要印度采用暴力来保护自己的荣誉,而不愿印度卑躬屈节、含垢忍辱地听任人家侮辱,失去自己的荣誉。可是我认为非暴力比暴力高明很多。”“因此我并不是因为印度衰弱才号召印度实行非暴力主义,而正是因为认识到了印度的力量,我才号召印度实行非暴力主义。”
——王春良《世界现代史诸问题》
材料二 1920年8月1日,为了抗议英国对印度的高压政策,甘地第一次发动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不合作”的纲领包括:受封者退回爵位封号,抵制立法机构选举,抵制在政府机关和法院工作;拒绝在英国学校读书;提倡手纺车运动以抵制英国货物泛滥。在运动后期,提出拒绝纳税的要求。12月,在国大党年会上通过了以自治为目标的不合作纲领。
——齐世荣、吴于廑主编《世界史》
材料三 贾·尼赫鲁记述道:“乔里乔拉事件后,我们的运动突然停止,我想国大党的著名领袖差不多全都表示愤慨,只有甘地例外。……年轻人当然更加激动。难道我们必须使三亿多印度人受了关于非暴力行动的理论和实践的训练后才能前进吗?既然如此,我们当中的多少人敢说,我们在警察极度挑衅下还能十分斯斯文文吗? 即令我们办得到,但是那些打进我们运动中来的暗探和内奸采取暴力行动或煽动别人从事暴力活动,我们对这种人有什么办法呢?如果这是非暴力运动的惟一条件,那么非暴力的抵抗方法必然失败。”
——王春良《世界现代史诸问题》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甘地选择非暴力主义的理由是什么?(不得摘抄材料原文)(6分)
(2)据材料二,“不合作”的范围涉及哪些具体的社会部门或领域?据材料三,概括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中出现了哪些问题。(不得摘抄材料原文)(5分)
解析:第(1)问注意从材料一中归纳核心思想作答,注意抓住有效信息。甘地认为非暴力抵抗并不是怯懦的表现,而是适合印度国情的惟一方式。第(2)问根据材料分析归纳即可,材料三反映出国大党内部有一些人对非暴力不合作策略的不满,本质上显示出该策略已不适合运动发展的需要。
答案:(1)非暴力比暴力高明得多;认识到了印度的力量,但印度经济发展落后,与英国相比,经济军事力量悬殊;非暴力道路适合印度国情。21世纪教育网
(2)立法、行政、司法、教育、手工业、税务等。国大党内部意见出现严重分歧,非暴力抵抗方法已不适应运动的发展和斗争的需要。21世纪教育网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1982年第55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影片《甘地传》获得八项大奖,上台领奖的人强调说:真正应该获奖的是甘地本人。
材料二 孙中山病逝后,有人发表《东西两国父》一文,倡言孙中山和华盛顿同为革命领袖,孙中山的精神、毅力、功绩,较之华盛顿有过之而无不及,理所当然应尊为“国父”。
(1)材料一说“真正应该获奖的是甘地本人。”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你的理解。(3分)
(2)孙中山、华盛顿并称为“东西两国父”的共同原因是什么?(2分)
(3)分析中国、印度两国运动的结果,从中得到什么认识?(4分)
解析:本题考查了中、印、美三个国家“国父”级的代表人物。回答问题的关键在于深刻理解他们怎样促进了各自国家民族的独立和自主,理解他们所代表的阶级,分析他们成功、失败的原因。
答案:(1)甘地是印度的民族英雄。组织“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反抗英国的殖民统治,把一生献给了印度的民族解放事业。
(2)共同原因:都领导了资产阶级革命;都缔造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3)沉重打击了反动势力,推动了本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因为阶级和时代的局限,都没有能够实现斗争的最终目标。

(时间:25分钟 满分: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30分)21世纪教育网
1.民国建立之初,名士王湘绮撰对联一副:“民犹是也,国犹是也,何分南北;总而言之,统而言之,不是东西。”联中嵌入“民”、“国”、“总”、“统”四字,并在联尾点出自己的看法。此联讽刺的是(  )
A.孙中山       B.袁世凯
C.段祺瑞 D.黎元洪
解析:注意对联中每句短语的第一个字与联尾合起来,就是“民国总统不是东西”,讽刺的是当时的临时大总统袁世凯。
答案:B
2.宋教仁说:“盖责任内阁之要义,即总统不负责任,而内阁代总统负责任是也。”宋教仁主张建立责任内阁的目的是(  )
A.限制袁世凯的权力 B.总统不承担责任
C.实行政党轮流执政 D.反对复辟帝制
解析: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推行独裁统治,因此宋教仁主张建立责任内阁来限制他的权力。
答案:A
3.朱德在一首诗中写道:“辛亥革命已十年,清朝余孽继当权。列强勾结诸军阀,掠夺人民更不堪。”这段材料从本质上说明了(  )
A.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在中国行不通[21世纪教育网]
B.民族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C.不推翻列强就不能从根本上消除中国动乱的根源[来源:21世纪教育网]
D.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并未根本改变[来源:21世纪教育网]
解析:从诗中看,在中国当权的仍是封建势力,帝国主义与封建军阀相勾结,欺压中国人民,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没有解决,社会性质依然没有改变。
答案:D
4.孙中山的思想从“三民主义”发展到“新三民主义”客观上反映了(  )21世纪教育网
①帝国主义对华侵略的加强
②民族资产阶级继续保持了其革命性的一面
③中国各革命阶级开始了联合斗争
④新民主主义革命由此开始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本题可用排除法。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1919年的五四运动,排除含④的选项。
答案:B
5.1924年召开的国民党“一大”,“无论是对孙中山本人还是中国国民党而言,都是其革命目标的一个重大转折”。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这次会议召开于1924年初的广州
B.参加这次会议的既有国民党员也有共产党员21世纪教育网
C.这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三民主义思想的终结
D.这次会议的召开是国共第一次合作形成的标志
解析:国民党“一大”标志着新三民主义的产生,但新三民主义并不是对旧三民主义的完全否定,而是对旧三民主义的继承和发展,故C项表述错误,符合题意。
答案:C21世纪教育网
6.第一次国共合作得以实现的根本原因是(  )
A.孙中山实现了自己一生的伟大转变
B.共产国际的积极推动
C.国民党改组需要新鲜血液
D.反帝反封建革命任务的需要
解析:国共合作的基础是双方都主张进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这是双方合作的政治基础,故D项是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的根本原因 。
答案:D
二、非选择题(第7题10分,第8题10分,共20分)
7.阅读下列材料:
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后,孙中山写了《民权初步》,摘录如下:
集会者,实为民权发达之第一步。然中国人受集会之厉禁,合群之天性殆失,是以集会之原则、集会之条理、集会之习惯、集会之经验,皆阙然无有。以一盘散沙之民众,忽而登彼于民国主人之位,宜乎其手足无措,不知所从,所谓集会则乌合而已。
会长为全体之公仆,非为一部分或一人而服务,是故彼虽为一会之长,而非一会之主人翁也。彼以事体之秩序,而纠率会众,使一切皆循公正平等而行。彼维持秩序及额数,如遇秩序紊乱之时,当立呼“秩序!”
会员之义务,在能以竭助会长维持秩序。而维持之道,则当从自己始。如在会场,须戒出声,戒旁语,戒走动,并戒一切之能扰乱会场而阻人言听者。
大多数者,即过半数也;较多数者,即半数以下之最多数也。……一切社会之职员选举,最少须有一票过半乃能当选,庶几合大多数之常例。
非待所有会员轮流讲毕之后,一人不能讲二回。一人所讲,不能过五分钟之久。……如有言过其时者,主座当起立敲案或摇铃,且曰:“言者之时间已过”,以止之。
请回答:
(1)孙中山认为开会应该在哪些方面遵循规则? (2分)(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不能摘抄原文) 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
(2)根据上述材料,孙中山是怎样理解民主的内涵的? (2分)
(3)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理解孙中山为何认为国民学会开会是实施民权的第一步? (6分)
解析:本题所用材料新颖,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考查孙中山的民主思想。因为本题采用了大量的材料,设置了一个全然不同于课本的新知识平台,因此,回答第(1)(2)问时就要仔细阅读材料,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然后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归纳作答。第(3)问要结合中国的历史传统,孙中山所设想的民主形式,实现民主的途径等来回答。
答案: (1)会长的职责;会员的义务;表决规则;发言规则。
(2)遵循规则;少数服从多数;尊重他人的言论自由。
(3)中国人长期受专制制度的压抑,丧失了合群的天性;代议制民主制下,召开会议是实现民主的主要形式;只有通过有效的会议组织和秩序,才能真正实现民主与民权,发挥民主制度的优势。
8.宪政建设是政治文明的重要体现和保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40年代林则徐主编的《四洲志》和魏源的《海国图志》最早着墨于西方的议会制度。其中对美国国会的介绍最为详细。与议会思想率先传入形成反差的是,宪法思想的传入却略晚。国人对宪政思想的理解首先从议会制度起步,而不识宪法,大概是因为议院为具象,较易认识,而宪法抽象,较难认识;更因为宪法较之议会对君权具有一种根本大法的约束,更强调“主权在民”、“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宪法至上”、“制宪”、“违宪”等内容的法律化、制度化、神圣化,在专制政体板结的时代很难传播。据考,在1895年之前,还绝少有人提出宪法问题。
——摘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1911 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这种政体悲惨的结束了,即悲惨的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
——N.佩弗《远东》
材料三
(1)据材料一,指出近代中国人对宪法了解相对落后的原因。(2分)[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如何理解辛亥革命后“中国建立起美国政体的仿制品”,“这种政体悲惨地结束了,即悲惨地失败了”。(4分)
(3)图1中1912年成立的临时参议院为推动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颁布了什么文件? 结合图1、图2说明,当时中国国内政治斗争的焦点是什么?(4分)
解析:第(1)问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提炼能力,从宪法内容的抽象以及对君主权力的束缚两个角度分析;第(2)问从颁布《临时约法》到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入手分析说明;第(3)问考查从图片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依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答案:(1)宪法较抽象;宪法约束君权。
(2)因为依据《临时约法》,中国确立了美国式的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政体。但袁世凯篡权后,中国进入了北洋军阀的专制独裁统治时期,民主共和徒有其表。
(3)举措:制定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焦点:民主共和与专制独裁的斗争。

(时间:25分钟 满分: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凯末尔被称为“伊斯坦布尔的救星”是因为他(  )
A.通过改革,使伊斯坦布尔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B.在独立运动中赶走了德国侵略者
C.在达达尼尔海峡战役中取得大捷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
D.通过《洛桑和约》收回了伊斯坦布尔
解析:凯末尔因为指挥取得达达尼尔海峡战役胜利,而被称为“伊斯坦布尔的救星”。
答案:C
2.一战后的民族解放运动取得一定成就,其中完全赢得独立的国家是(  )
A.中国          B.印度
C.土耳其 D.埃及
解析:一战后的民族解放运动只有土耳其革命取得最终胜利,获得了民族独立。
答案:C
3.观察下图,图中会议的召开标志着(  )
A.土耳其民族危机的彻底解除
B.土耳其成为现代民主国家
C.凯末尔同苏丹政府彻底决裂
D.协约国的武装干涉被粉碎
解析:1920年召开的大国民议会,选举凯末尔为大国民议会主席兼国民军总司令,组建了以他为首的国民议会政府,标志着凯末尔党人同苏丹政府的彻底决裂。
答案:C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
4.下列关于凯末尔革命说法正确的是(  )
A.主要是反对英国殖民统治
B.在打败协约国干涉的基础上获得独立
C.无产阶级领导
D.采取暴力与非暴力结合等灵活多变的手段
解析:凯末尔革命主要是反对协约国的斗争,故A项错误;这次革命是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故C项错误;革命采取的是暴力斗争手段,故D项错误。只有B项说法符合凯末尔革命的特点。
答案:B
5.凯末尔倡导服饰改革主要是为了(  )
A.促进民族工业的发展 B.显示民族文化的特色
C.改变社会生活的风尚 D.打击旧的腐朽势力
解析:凯末尔改革在社会生活方面推行全盘西化,主要是为了改变旧的社会生活风尚,以此推动土耳其的现代化进程。
答案:C21世纪教育网
6.高二某班历史探究课上,同学们对20世纪20年代开始的凯末尔政府的改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议论纷纷。其中正确的是(  )
①促使土耳其走上民族国家复兴和现代化道路 ②代表土耳其民族资产阶级利益 ③国家主义经济体制完全符合土耳其国情 ④中心内容是反帝反封建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①②④
解析:土耳其实行的国家主义经济体制长期忽视农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暴露出一定的局限性;凯末尔改革的目的是将土耳其社会从封建和宗教的束缚下解放出来,走具有西方色彩的现代化道路;中心内容并非反帝反封建,排除③④即可。
答案:C21世纪教育网
二、非选择题(第7题10分,第8题10分,共20分)
7.阅读下列材料:
9·11事件,再次凸显阿拉伯国家和穆斯林社会的问题——所有阿拉伯国家都没有一个实行民主制度;全球的穆斯林国家,除了土耳其和孟加拉国,都没有真正的民主选举。在美国领导军事反击之后,全部阿拉伯国家以及主要穆斯林社会,都不同程度地出现反美游行示威。为什么主流社会是穆斯林人的土耳其会成了穆斯林社会的“例外”?最关键的因素是这个国家实行了西方式的民主制度,从宗教国家变成了世俗社会。土耳其自1923年建立共和国以来,就实行了“共和”制度,走亲西方的、世俗的、市场经济的民主道路。土耳其是目前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中唯一的穆斯林国家,并且不像波兰、捷克、匈牙利那样近年才加入,而是在50多年前北约刚建立时就加入,成为西方自由世界的盟国,并在美军领导的韩战中,派出了除美国之外最多的军队。21世纪教育网
请回答:
(1)在土耳其的独特历史发展道路上,凯末尔有何重要贡献?(6分)
(2)谈谈土耳其的世俗化改革中存在的问题。(4分)
解析:本题密切联系当今现实问题,即穆斯林世界和西方世界的关系问题,历史折射现实,土耳其之所以与其他阿拉伯国家有如此差别,与当年的凯末尔改革有内在的密切联系。回顾凯末尔革命和改革的有关内容归纳第(1)问的答案;并客观分析土耳其改革存在的问题得出第(2)问答案。21世纪教育网
答案: (1)进行彻底的改革,改变穆斯林国家政教合一的治理国家方式,实行共和制,摧毁了君主制度;与前政权相比,它较多地体现了民族的、人民的意志和利益;凯末尔坚定的意志、不断的实践、开放的精神是土耳其走向现代化的重要因素。
(2)土耳其走向现代化的改革中过度削弱了传统文化,随着社会的开放与发展,对传统文化的缅怀以及对改革的反思逐渐兴起。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参议院和众议院的同胞们:本月(指1789年2月)14日收到根据两院指示送达给我的通知。阅悉之余,深感惶恐。我一生饱经忧患,惟过去所经历的任何焦虑均不如今日之甚。一方面,因祖国的召唤,要我再度出山,对祖国的号令,我不能不肃然景从。……另一方面,祖国委任我以重任,其艰巨与繁剧,即使国内最有才智和最有阅历的人士,已将自感难以胜任,何况我资质鲁钝,又从未担任过政府行政职务,更感德薄能鲜,难当重任。……我对祖国的热爱激励我以满怀愉悦的心情展望未来……
——乔治·华盛顿《华盛顿选集》
材料二 “军事胜利对真正的解放来说是不够的,在民族的政治、社会生活中,在民族的思想教育中,我们的指南将是科学和技术,能否成为现代文明的国家,是生死存亡的问题。”“我的微小的躯体总有一天要埋于地下,但土耳其共和国却要永远屹立于世。”
——凯末尔
(1)材料一中,美国委以华盛顿哪一重任?为什么华盛顿自感难以胜任?(6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了使土耳其成为现代文明国家,凯末尔采取了哪些教育改革措施?综合上述材料,华盛顿和凯末尔留给我们怎样的精神财富?(4分)[来源:21世纪教育网]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从材料一中的时间“1789年2月”可推断,华盛顿被委以总统的职务;第二小问可结合美国当时的形势分析。第(2)问中凯末尔的教育措施结合教材内容归纳即可;第二小问从材料一中“我资质鲁钝”“我
对祖国的热爱”、材料二中“ 我的微小的躯体” “土耳其共和国却要永远屹立于世”等信息,可以看出二人谦虚、爱国的精神。
答案:(1)职务:总统。[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原因:外部列强威胁;内部财政困难,民生凋敝;反抗斗争频繁;邦联政府软弱无力;新政府的建设无先例可循。
(2)措施:与宗教和传统文化课程决裂;推行义务教育;教育世俗化,字母拉丁化。精神:爱国;谦虚。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这是因为(  )
①它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
②它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 ③它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口号 ④它是同盟会的政治纲领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解析:三民主义并未提出明确的反帝要求,故③项说法错误。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是指它包含的内容,这与它是同盟会的纲领无关,故④项说法错误。
答案:A
2.之所以说辛亥革命失败了,最主要的依据是(  )
A.资产阶级不敢依靠和发动群众
B.资产阶级不愿同帝国主义完全决裂
C.袁世凯篡夺了革命果实
D.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发生质的改变
解析: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革命,其任务就是要完成反帝反封建的目标。辛亥革命后,中国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说明它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21世纪教育网
答案:D
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其实质意义在于
(  )
A.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B.明确了人民的权利
C.提高了人民的政治地位
D.直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解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没有规定中华民国在经济方面的措施,它不能直接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排除D项。这一材料中引用的《临时约法》的规定,并没有体现出人民享有的具体权利,B项也可排除;题干这一规定,提高了人民的政治地位,体现了民主的特点,从政治的角度来讲,具有反对封建专制的伟大意义,所以,本题正确答案应为A项,C项没有指出实质意义。
答案:A
4.孙中山曾题一挽联,“作民权保障,谁非后死者?为宪法流血,公真第一个!”此挽联是为了悼念(  )
A.陆皓东 B.秋瑾
C.宋教仁 D.黄兴
解析:解答本题,要注意题干中的“作民权保障”和“为宪法流血”,结合辛亥革命后革命党人斗争的史实,宋教仁最符合上述两个条件。
答案:C
5.甘地认为:真理是神,非暴力则是追求真理,即非暴力是认识神、认识真理的手段,是强者的武器。这种抽象而富有神秘色彩的学说在当时争取民族解放的运动中所起的积极作用是(  )
A.有利于非暴力思想的宣传21世纪教育网
B.为谴责殖民压迫提供了理论武器
C.有利于发动群众进行斗争[来源:21世纪教育网]
D.有利于防止工农运动的深入发展
解析:甘地提出非暴力思想时,印度面临的主要任务是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赢得民族独立,但印度五花八门的宗教与迷信不利于印度各族、各阶层人民的团结,甘地的这种思想有利于将印度人民团结在“真理”这一统一的“神”之下。[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答案:C
6.莫罕达斯·卡拉姆昌德·甘地,也称作“圣雄甘地”,是印度民族主义运动和国大党的领袖。既是印度的国父,也是印度最伟大的政治领袖。他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
A.反对英国的殖民统治 B.提高民族自尊心
C.扩大国大党的势力 D.取得印度的独立
解析:准确理解根本目的是解答的关键,A、B、C三个选项都是为D选项即“取得印度的独立”这一最终的奋斗目标服务的。
答案:D
7.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对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主要贡献是(  )
A.揭开了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序幕
B.给英国经济造成了一定打击
C.增强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D.彻底完成了印度的独立大业
解析:从英国殖民者侵略印度开始,印度人民就展开了反抗,因此可将A项排除。B项是针对英国而不是针对印度而言的,因此也可以排除。单靠非暴力的抵抗,是无法实现彻底独立的,因此D项的叙述也是错误的。
答案:C
8.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作为战败国的土耳其被迫接受了屈辱的停战协定与和平条约,面临着深刻的民族危机,主要表现在(  )
A.资源被掠夺 B.人民被欺压
C.领土被肢解 D.君主被废弃
解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土耳其被迫与协约国签订了《色佛尔条约》,根据这一条约,土耳其的领土被协约国瓜分。
答案:C
9.土耳其在建立共和国后实行的重要措施是(  )
A.签订《洛桑条约》
B.击败希腊武装
C.组建国民议会政府
D.发展资本主义民族经济
解析:土耳其共和国成立于1923年,A、B、C三项都发生在民族独立斗争的进程中,故均可排除。
答案:D
10.凯末尔要求内阁部长们的妻子学习跳舞,说明了(  )
A.生活的现代化 B.生活的腐化
C.对外开放的需要 D.妇女地位低下21世纪教育网
解析:学习跳舞是妇女社会地位提高的表现,说明土耳其人民社会生活走向了世俗化和现代化,故A项符合题意。
答案:A
二、非选择题(第11题14分,第12题12分,第13题12分,第14题12分,共50分)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不是惧怕未来,而是相信未来,奋不顾身地为未来而斗争。
——列宁
材料二 他一生历史具在,站出世间来就是革命,失败了还是革命;中华民国成立之后,也没有满足过,没有安逸过,仍然继续着向近乎完全的革命工作。
——鲁迅
材料三 先生不仅唤醒了中国人民,也向全人类指明了一条自由之路,我们在印度把他看做如同我们的国父圣雄甘地一般。
——贾卡尔(印度国大党领袖)
(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是如何“奋不顾身地为未来而斗争”的。(8分)
(2)孙中山和甘地同被誉为“国父”,指出二者领导民族解放运动的不同方式和结果。(6分)
解析:本题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第(1)问,主要考查孙中山的主要历史功绩和奋斗历程;第(2)问比较孙中山与甘地作为中印两国民主革命的领袖,在斗争方式与结果方面的差异,结合所学知识,加以总结。
答案:(1)创立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提出三民主义、领导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积极捍卫民主共和、促成国共合作等。21世纪教育网
(2)方式:孙中山采取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暴力革命)的方式;甘地采取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方式。结果: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甘地自行停止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没有完成既定目标。
1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当英国尊贵的先生们不剥夺美洲的自由就不满足的时候,看来有必要采取某种措施,避开这一打击,并维持我们祖先给我们的自由……我认为,我们每个人都应毫不犹豫地拿起武器;但是拿起武器应该是最后迫不得已的手段。
——华盛顿[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材料二 当世界横遭暴力蹂躏之时,甘地建议人们走另一条道路,即非暴力主义。他宣传非暴力学说,终于发动了印度人民大众,奋起将英国驱赶出印度半岛。 由于他的努力,精神运动取代了武装暴动,祈祷取代了枪炮,沉默取代了恐怖分子的炸弹的爆炸声。……他招贤纳士,既不求助于权势,也不乞灵于钱财的诱惑力, 而是以下述教诲号召他们:“愿意追随我的人们,你们必须准备以地作床,身穿粗布,黎明即起,节制食欲,清理厕所。”他建议同伙们身穿用手纺制的土布衣服,作为这支大军的军服。……非暴力不仅用来反对暴政,也被用来反对宗教、民族间的武装冲突。
——《圣雄甘地》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华盛顿和甘地的共同目的。(2分)21世纪教育网
(2)华盛顿和甘地的斗争方式有何不同? 扼要分析形成这种不同的思想根源。(6分)
(3)据材料二,指出甘地的思想所产生的积极作用。其思想对处理当今的国际关系有何借鉴意义? (4分)
解析:第(1)问,要注意这两人的共同斗争经历,可以看出,他们反对的都是英国的殖民统治,以争取民族的独立。第(2)问,二人的斗争方式,可联系所学知识相关内容来概括,并分析二人的思想来源。第(3)问,和平方式有其积极的一面,特别在当今社会,对处理国际关系方面,可给世界以有益的借鉴。
答案:(1)推翻英国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
(2)华盛顿:武装斗争;甘地:非暴力。
原因:华盛顿深受欧洲启蒙思想影响;甘地深受印度宗教思想影响。
(3)发动了印度民众,为实现民族独立创造了条件。
应以和平方式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主要途径,以暴制暴只会加剧冲突。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甘地认为“坚持真理”是强者的武器,它强调爱与真理的统一,即:在坚持真理的同时,宁愿牺牲自己也不向敌人施加暴力。
材料二 15岁时,甘地偷了哥哥的一小块金子,由于不敢当面认错,他写了悔过信给父亲。原以为会受到重罚,没想到父亲竞原谅了他,甘地感动得哭了。他认为,父亲信任与慈爱的力量远远胜过责打。甘地在英国留学和南非工作期间,他阅读了许多书籍。《圣经》中关于不要与恶人作对的教训,给甘地以深刻的印象。甘地对俄国作家托尔斯泰等人著作中,以宗教之爱改革社会、实现人人平等的思想极为认同,认为任何政治斗争都要以“仁爱”精神为主旨。
材料三 (1919年)甘地决定……采取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方式,来反对罗拉特法案,为此,他……一方面号召印度人民在一九一九年四月六日举行总罢业和绝食,……另一方面,不准人民群众以暴力手段反对英国殖民统治。这充分暴露了印度资产阶级的两面性。
——世界现代史编写组《世界现代史》
(上册)(1983年版)
材料四 (1919年)哈里发运动的领袖们接受了甘地主义的原则,……甘地在团结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争取印度民族独立的斗争中起了很大作用。他这时事实上是把哈里发运动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汇流成为统一的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斗争。
——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上卷》(1994年版)
(1)材料一体现了甘地的什么思想?(1分)21世纪教育网
(2)依据材料二,指出甘地这一思想形成的主要因素。(2分)
(3)材料三、四是如何评价甘地在1919年印度民族独立运动中的作用的?这两种评价有何差异?(6分)
(4)这种评价的差异可能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3分)
解析:第(1)问,材料“爱与真理的统一”可以得出体现的是甘地的非暴力思想。第(2)问,材料二第一层体现受家庭影响;第二层体现受宗教影响。第(3)问要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作答。第(4)问,可以从时代、史观、史料等方面思考。
答案:(1)非暴力思想。
(2)家庭的影响、西方宗教的影响。
(3)评价:材料三认为甘地在运动中的作用“充分暴露了印度资产阶级的两面性”;材料四认为甘地对“争取印度民族独立的斗争起了很大作用”。差异:材料三对甘地的作用偏向于否定;材料四充分肯定了甘地的作用。
(4)可能的原因:①作者受到时代的局限:前者写于1983年,当时“文革”的“左”倾错误影响尚未完全消除;后者完成于1994年,经历了思想解放运动,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已较为客观、公正。②作者的史观不同:前者是以阶级斗争史观为指导思想,采用的是阶级分析法,更关注甘地的阶级局限性;后者开始以文明史观为指导思想,将甘地放在印度的文明演进史中加以考察,因而给予较21世纪教育网
为肯定的评价。③作者掌握与依据的史料不同:因为史料不同,所以得出的结论也就有差异。(评分说明:三种可能的原因中只要写出任意一种即可;也可以有其他的观点,关键在于言之有理)。
14.伟大的政治家,往往以其超凡的人格魅力和与时俱进的社会实践活动引领时代的前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俄国虽迟我革命,而已成功;我虽早六年革命,而仍失败。”
——孙中山《国民党改组问题》1924年1月
材料二 凯末尔陵墓位于安卡拉最高点的马尔泰佩山,以表示土耳其人民对凯末尔的敬仰和爱戴,也象征着逝世后的“国父”凯末尔仍然时刻关注着人民的一举一动。寝陵在广场的左侧,凯末尔就安息在这里。塔上镌刻着凯末尔的语录:“土耳其迄今为止的全部历史证明土耳其一直是追求自由与独立的国家”。“独立堡塔”上镌刻的是凯末尔的名言:“生存意味着抗争与战斗,只有在斗争中成功,生存才成为可能”。
材料三 美国Google公司在其网站上发布了一段恶搞印度圣雄甘地暴力行为的视频,引发了印度大规模示威游行。印度政府表示强烈抗议。
(1)材料中“早六年革命”指哪次革命?在这“十三年”中孙中山进行了哪些重大斗争活动?(2分)
(2)凯末尔为什么能够得到土耳其人民的敬仰和爱戴?(4分)
(3)请你分析为什么这段恶搞视频会引发印度强烈的反感?在真实的甘地的身上体现了哪些感人的品质? (6分)
解析:本题考查亚洲觉醒时期的三位资产阶级革命家。第(1)问,俄国革命应该是1917年的十月革命,据此判断“早六年革命”应为辛亥革命;第(2)问,结合凯末尔的两大贡献分析:建立共和国,促进现代化;第(3)问,结合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基本特点和甘地在印度的历史地位来分析。
答案:(1)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
(2)凯末尔领导土耳其革命,使土耳其实现了民族独立;并进行了资产阶级改革,走上了民族独立的现代化道路。
(3)原因:甘地被称为印度国父,受到印度人民的尊敬;恶搞内容严重与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精神相违背。品质:大公无私(全心全意为人民谋解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意志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