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这样考--第1节 物质的变化 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考试这样考--第1节 物质的变化 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07-28 22:40: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节 物质的变化
考试这样考
题型一 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角度1:辨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化学变化的结果是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把反应物看成是“旧物质”,下面对“新物质”和“旧物质”的理解,正确的是(  )
A.“新物质”是指世界上没有的物质
B.“新物质”不会再变成其他物质
C.“新物质”就是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的物质不同的物质
D.“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颜色、状态等方面有所不同的物质
角度2:由具体的物质变化判断
2.陶瓷是中华民族在人类科技史上的伟大发明。下列陶瓷制作工艺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混合 B.成型 C.晾干 D.烧结
角度3:由流程图中的具体操作判断
3.自来水厂净化水的过程可表示为:取水→沉降→过滤→吸附→杀菌消毒→配水。下列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取水 B.过滤 C.吸附 D.杀菌消毒
角度4:寻找化学变化的证据
4.某同学用干冷的烧杯罩在点燃着的蜡烛火焰上方,如图所示。下列能作为蜡烛燃烧发生了
化学变化的证据是( )
A.出现“蜡烛油” B.蜡烛变软
C.闻到了蜡烛油的气味 D.烧杯内壁出现水珠
题型二 解释物质变化的微观模型
角度1:由微观模型判断物质的变化
5.从微观的角度来认识物质的构成和物质的变化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某密闭容器中
物质变化过程中的微观示意图如图:
(1)上述变化Ⅰ、Ⅱ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从微观角度解释判断依据   。
(2)依据此图,从微观角度揭示了化学反应的实质是   。
角度2:微观角度解释物质的变化
6.从微观角度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木炭燃烧:原子重新组合成分子,有新的元素生成
B.液氧转化为氧气:分子总数增加
C.食物腐败:分子发生变化
D.光合作用:分子分成原子,有新的原子生成
题型三 判断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角度1:由物质的用途判断物质的性质
7.下列物质的用途跟其化学性质相关的是(  )
A.氧气用于助燃 B.活性炭用水的净化 C.稀有气体用来制作电光源 D.铜用作电线
角度2:由物质的变化推断物质的性质
8.如图是探究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图1中观察到下层的蜡烛火焰先熄灭,上层的蜡烛火焰
后熄灭;图2中向盛有CO2的软塑料瓶中加入约1/3的水,立即拧紧瓶盖,振荡,观察到
软塑料瓶变瘪了。由实验可说明CO2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
A.密度比空气大 B.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C.能溶于水 D.能用于灭火
角度3:由文本信息判断物质的性质
9.下表是市场上销售的一种加碘食盐包装袋上的部分文字说明:
(1)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加碘食盐通常的颜色和状态分别为
  、  。这是它的  (填“物理”
或“化学”)性质。
(2)由食用方法和贮藏指南可推测加碘食盐在受热时  (填
“易”或“不易”)分解,这是它的  (填“物理”
或“化学”)性质。
题型四 学科综合
10.某公司通过提取玉米中的某种营养成分,加工成可以承受
110℃高温的“玉米杯”。玉米杯在自然环境中降解 的产
物只有水和二氧化碳,既安全又环保。玉米杯加工流程如
图所示。
(1)从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上分析,玉米的果实属
于 。
(2)图中营养成分A遇碘液会变蓝色,则A是 。
(3)如图物质循环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发酵 B.降解 C.加工成型
题型五 拓展创新
11.许多物质燃烧都伴随发光放热的现象.王刚同学认为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都是化学变
化,王刚小组的同学对此展开了探究:
【提出问题】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吗?
【猜想与假设】 一、都是化学变化;二、 。
【收集证据】同学们设计了下列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1)将干冷的烧杯罩在蜡烛燃烧火焰上,观察到:①烧杯内壁出现了物质;②手摸烧杯
壁有 感觉;③蜡烛火焰逐渐变小至熄灭。
(2)将烧杯迅速倒置,向其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到石灰水发生了变化。
蜡烛燃烧产生了新物质。蜡烛燃烧为 变化。
(3)观察白炽灯(灯丝为钨丝):
通电前 通电中 通电后
灯丝为银白色固体 发出白光,手摸灯泡感觉 灯丝为银白色固体
通电前后,钨丝本身没有发生变化,灯泡通电发光、放热属于 变化。
【获得结论】猜想 (填“一”或“二”)正确。
能力提升训练
1.(2022 丽水)丽水市拥有众多地方特产,如龙泉青瓷、遂昌竹炭、青田石雕、景宁山哈酒等。下列地方特产的制作过程中,主要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煅烧青瓷 B.烧制竹炭 C.打磨石雕 D.酿制啤酒
2.下列四个实验中,物质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其中有一个变化与另三个变化有着本质的区别,该变化是(  )
A.用燃烧磷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B.探究人呼的气体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
C.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氧气瓶中
D.用干净的沙和石棉等装在剪去底部倒置的矿泉瓶中制的简易净水器来净化水
3.如图为自来水生产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清水池中的水是溶液 B.过滤池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
C.消毒用的液氯是化合物 D.供水系统流出的水是纯净物
4.下列各组粒子中,都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
A.CO2、 H2O B.H2、O C.Cu、N D.Ne、H
5.用来判断石灰石与稀硫酸反应是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
A.固体逐渐减少 B.有气泡产生
C.生成了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D.所得液体的颜色发生了变化
6.2017 年哈佛大学科学家在《科学》杂质上发布了获取金属氢的相关报告。将微小的固态
氢置于 488 万个标准大气压下,氢气分子破裂为氢原子,由氢原子直接构成金属氢。金
属氢具有金属的性质,储藏着巨大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属氢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B.金属氢与氢气的化学性质相同
C.制造金属氢的过程只发生了物理变化 D.构成固态氢和金属氢的微粒相同
7.银是一种银白色金属,密度较大,具有良好的导电性,长期放置会被氧化而发黑。其中属
于银的化学性质的是( )
A.银白色 B.密度较大 C.导电性良好 D.能被氧化
8.下列变化中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分子本身发生变化 B.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C.有气体生成 D.有新物质生成
9.用下列序号填空:属于是物理变化的有 ,是化学变化的有 ,是物理性质的
有 ,是化学性质的有 。
①剩饭变馊 ②铁会生锈 ③铁的熔点为1535℃ ④氧气能使木条燃烧更旺
⑤酒精挥发 ⑥氧气降温能变成液态氧 ⑦蜡烛照明 ⑧冰融化成水
10.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图,请回答:
(1)变化I表示的是______变化。(已知:●代表氧原子,○代表硫原子)
(2)图1中显示的是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
(3)下列关于变化Ⅱ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填写序号)。
A.分子的数目增多了 B.分子变小了
C.分子间的距离变小了 D.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4)从原子、分子的角度分析,在化学反应过程中,______可分,而______不能再分。
11.我国晋代炼丹家、医学家葛洪所著《抱朴子》一书中记载有“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
成丹砂”。这句话所指的是:①红色的硫化汞(即丹砂,化学式为HgS)在空气中灼烧有
汞生成;②汞和硫在一起研磨生成黑色硫化汞;③黑色硫化汞隔绝空气加热变成红色硫
化汞晶体。
(1)在上述三点含义中,描述的 (填“有”或“无”)物理变化,若有的话,请
写出哪些?并说明理由。 (填序号 ),理由是 。
(2)在上述三点含义中,描述的 (填“有”或“无”)化学变化,若有的话,请
写出哪些? (填序号 ),并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参考答案
考试这样考
1.C 2.D 3.D 4.D 5.(1)II III 分子种类不变 (2)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
6.C 7.A 8.B 9.(1)白色 固体 物理 (2)易 化学 10.器官 淀粉 C
11. 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 发烫 化学 物理 二
能力提升训练
1.C 2.D 3.A 4.A 5.C 6.A 7.D 8.C 9..⑤⑧ ①⑦ ③⑥ ②④
10.(1)化学 (2)混合物 (3)C (4)分子 原子
11.(1)有;③;因为③没有新物质生成,只是颜色发生改变;
(2)①②描述的是化学变化 Hg+S=== HgS HgS ==== Hg+S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