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次北固山下》课件(共16张PPT)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次北固山下》课件(共16张PPT)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7-28 19:49: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6张PPT)
《次北固山下》
学习目标
2.把握诗歌大意和主题,能理解性默写相关诗句。(中考考点)
1.熟练背诵并默写古诗《次北固山下》
作者简介
王湾(生卒年不详),号为德,唐代诗人,洛阳(今河南洛阳)人。玄宗先天年间(约712年)进士及第,授荥阳县主簿。后由荥阳主簿受荐编书,参与集部的编撰辑集工作,书成之后,因功授任洛阳尉。王湾"词翰早著",现存诗10首,其中最出名的是《次北固山下》。
创作背景
作家家住洛阳,旅于江南,在这座山下停泊,被这里 开阔秀丽的景色 所吸引,写下这首诗。
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这首诗就是写 乡愁 的。
此诗以准确精练的语言,描写了冬末春初时作者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壮丽之景,抒发了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全诗用笔自然,写景鲜明,情感真切,情景交融,风格壮美,极富韵致,历来广为传诵。
自学指导
学习《次北固山下》
1.听录音,朗读诗歌,掌握字词,注意语调语气。
(提示:读准字音,注意字形)
青 潮 帆 悬 雁
2.品读诗歌, 把握诗歌大意和主题。
(认真阅读P15的内容,包括诗歌赏析、注释)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 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自学检测
1.根据节奏朗读
王湾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五言律诗
重要注释
(1)次:旅途中暂时停宿,这里是停泊的意思。
(2)客路:行客前进的路。
(3)海日:海上的旭日。生:升起。残夜:夜将尽之时。
(4)入:到。
(5)归雁:北归的大雁。大雁每年秋天飞往南方,春天飞往北方。古代有用大雁传递书信的传说。
旅途在青山外船儿泛着湛蓝的江水向前。
潮水涨平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
残夜还未消退之时新的太阳已从海上升起旧年尚未过去江上已流露春意。
寄去的家书不知何时到达希望北归的大雁捎到洛阳去。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
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译文:
首联:“客路”,指作者要去的路。“青山”点题中“北固山”。与末联的“乡书”、“归雁”,遥相照应。
赏析
颔联:“以小景传大景之神”,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风平浪静等等的大景也表现出来了。
赏析
颈联: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表示时序的交替,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尾联:诗人放舟于绿水之上,继续向青山之外的客路驶去。这时,一群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诗人想起“雁足传书”的故事,还是托雁捎个信吧。遥应首联,全篇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客路青山外 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 悬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当残夜还未消尽,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现出春天的消息。
时许交替中的景物 暗示时光流逝 ,蕴含自然理趣,既 写景 又点明 时令 ,还蕴含一种生活哲理,说明了 新生事物必然代替旧事物, 给人以 乐观向上 的鼓舞力量。
教师点拨
如何理解“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当堂训练
1.背诵诗歌,完成下列填空。
(1)潮平两岸阔,□□□□□。
(2)□□□□□,江春入旧年。
(3)乡书何处达?□□□□□。
(4)客路青山外,□□□□□。
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
归雁洛阳边。
行舟绿水前
3.(选做题)默写《次北固山下》
(1)《次北固山下》诗中通过“□□□□□,
□□□□□”把江水浩渺平阔,清风和顺、波平浪静的景色表现的淋漓尽致。
(2)《次北固山下》诗人触景生情、思念家乡的诗句是:
□□□□□,□□□□□。
(3)颔联是:□□□□□,□□□□□。
(4) 《次北固山下》诗中起到点题作用的是:
□□□□□,□□□□□。
2.根据课文填空。
风正一帆悬。
潮平两岸阔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板书设计:
次北固山下
首联 点题
颔联 船上所见(平、阔、正、悬)
颈联 写景 点明时令
表明新旧更替的哲理
尾联 雁足传书
淡淡的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