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陋 室 铭
唐·刘禹锡
山不在高, 。
水不在深, 。
, 。
,草色入帘青。
,往来无白丁。
,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 。
, 。
?
陋室铭
课文默写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铭
课文默写
本文选自《全唐文》,作者刘禹锡,唐代文学家,在诗坛上很有成就,因与王树文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后被贬安徽和州。和州知县见他被贬而来,便多方刁难,半年时间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成了一间陋室。在此背景下刘禹锡愤然提笔写了《陋室铭》一文,以铭其志。
创作背景
铭:多刻写于器物之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文体介绍
安徽和县 陋室
文人书斋名趣
我国历代文人雅士都很讲究书斋的命名,或以言志,或以自勉,或以寄情,或以明愿。
诸葛亮——茅庐
王 维——竹里馆
陆 游——老学庵
归有光——项脊轩
张 溥——七焚斋
纪 昀——阅微草堂
蒲松龄——聊斋
梁启超——饮冰室
梁实秋——雅斋
课文朗读
1、铭是韵文,韵脚要读得清晰响亮。
2、开头四句读后稍作停顿,再缓缓读出“斯是陋室”二句。
3、“苔痕”二句写环境,要读得有点美感。
4、“南阳”二句读后,要作一顿,然后用肯定的语气读最后两句。
和州知县得知刘禹锡写了《陋室铭》,气得七窍生烟,于是怒气冲冲前来兴师问罪。刘禹锡远远看见知县而来,便故意大声读起了《陋室铭》……
此时你就是刘禹锡,请对着和州知县大声朗读《陋室铭》。
课文朗读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铭
课文停顿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
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重点字词
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论语·子罕》)
孔子想要搬到九夷去居住,有人说:“那里太简陋,怎么能住呢?”孔子说:“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山不在于高,有仙人就出名了;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灵验了。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也就不感到简陋了)。苔藓痕迹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竹帘里。谈笑的都是是渊博的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耳鼓,也没有官府的公文来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课文翻译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
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在于
动词,出名
灵验,神奇
此,这
只
香气,此指品德高尚
动词,长到,蔓延
没有学问的人
弹奏
不加装饰的琴
原借代乐器此处为奏乐的声音
官府公文
使……劳累
身体
助词,宾语前置标志,不译
表判断
就
映入
博学的人
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扰乱
重点字词
山不在于高,有仙人就出名了;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灵验了。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也就不感到简陋了)。苔藓痕迹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竹帘里。谈笑的都是是渊博的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耳鼓,也没有官府的公文来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课文翻译
1、揭示文章主旨的句子是: 。
2、通过对“陋室”的描写,表明自己的生活情趣和高尚情操,这种写法叫什么?
3、作者从哪几方面写“陋” 室不“陋”?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托物言志
居室环境(室中景)
交往之人(室中人)
日常生活(室中事)
课文研读
重点字词
4、作者是如何表现陋室不陋的?
交往之人——不俗
居室环境——清幽
日常生活——高雅
5、全文的点睛之笔是哪一句?
孔子云:何陋之有?
6、作者颂自己的陋室,为什么又写诸葛庐、子云亭?
用诸葛庐和子云亭与陋室类比,以古代名贤自况,表明陋室的主人也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在更高境界上颂扬并有力地证明了陋室不陋。
7、文章最后引用孔子的话作用何在?
画龙点睛,总结全文,与篇首的“惟吾德馨”相呼应,有力表现甘居陋室,不以为陋的品质。
仿照《陋室铭》的文体,练习写一篇《 铭》的文章,可写文言文,也可用现代文。
课后练习
学生铭
天赋不高,有志则行。
成绩不佳,发奋则灵。
斯是求学,唯苦唯勤。
读书破万卷,求知凭悟性。
谈笑添学问,思辨助长进。
可以明事理,冶性情。
无世俗之乱耳,有墨香之赏心。
学海巧为舟,书山行捷径。
吾辈云:“何乐而不为?”
中心论点:
表现手法:
修辞手法:
特殊句式:
词类活用:
课堂小结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托物言志、类比
对偶、互文、反问、引用
倒装
名、灵、乱、劳
有仙则名
有龙则灵
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
词类活用
名词作动词,变得出名
形容词作动词,变得灵异
使动用法,使……乱
使动用法,使……劳累
何陋之有?
特殊句式
倒装句
齐诵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