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1 4.1 被动运输(共4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1 4.1 被动运输(共4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7-28 21:13: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1张PPT)
4.1
4.1 被动运输
1.渗透作用发生的原理
2.探究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3.被动运输的方式
4.载体蛋白与通道蛋白的区别
ONE
背景导入
你吃过“火山飞雪”和
“盐渍乳黄瓜色拉配油醋汁及蒜醋汁”吗?
过一段时间,盘中往往会出现一些液体。
用糖拌西红柿,则细胞外的糖分多,液体的浓度大于细胞内部浓度,则西红柿细胞就会失水。盐渍是一样的道理。
ONE
背景导入
半透膜:是可以让小分子物质通过而大分子物质不能通过的一类薄膜的总称,例如:玻璃纸等。
ONE
背景导入
2、如果用一层纱布代替玻璃纸,漏斗管内的液面还会升高吗?
纱布孔隙大,蔗糖可自由通过,液面不会升高。
3、如果烧杯中不是清水,而是同样浓度的蔗糖溶液,结果会怎样?
半透膜两侧溶液的浓度相等时,单位时间进入长颈漏斗的水分子与渗出的水分子相等,因此液面不会上升。
1. 装置的漏斗管内液面为什么会升高?
单位时间内透过玻璃纸进入长颈漏斗的水分子数量 从长颈漏斗渗出的水分子数量。
多于
TWO
渗透现象
渗透作用:水分子(或其他溶剂)通过 ,从 向 的溶液扩散的现象。
半透膜
浓度低
浓度高
烧杯内盛清水,
漏斗内盛蔗糖溶液
漏斗口密封半透膜
漏斗口密封纱布
漏斗液面上升
漏斗液面不上升
A组
B组
结论一:渗透作用的发生需要半透膜
漏斗口密封半透膜
烧杯内盛清水,
漏斗内盛蔗糖溶液
漏斗内和烧杯内盛
相同浓度的蔗糖溶液
漏斗液面上升
漏斗液面不上升
A组
B组
结论二:渗透作用的发生需要半透膜两边的溶液浓度差
原理
TWO
渗透现象
1、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
有半透膜
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存在浓度差
“水往低(相对含量)处流”
①液面变化:高浓度侧上升,低浓度侧下降;
②浓度差与液面变化的关系:
浓度差越大,平衡时液面差越大
浓度差越大,渗透速率越快,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越短
③平衡时状态:高浓度侧的浓度下降,但仍然大于低浓度侧浓度;水分子进出速率相等(动态平衡)
判断:达到平衡状态时半透膜两侧的溶液浓度相同
判断:达到平衡状态时半透膜两侧的水分子不进不出
2、规律:
×
×
TWO
渗透现象
如果烧杯中是蔗糖溶液,漏斗中是清水,结果又会怎样呢?
漏斗中的水位下降
清水
蔗糖溶液
THREE
水分子的运输
(一)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0.9%NaCl
红细胞
清水
9%NaCl
1.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等有机物能够透过细胞膜吗?
2.红细胞处于低浓度溶液时,一定会吸水而涨破吗?
3.红细胞吸水或失水的多少取决于什么条件?
4.红细胞的细胞膜是不是相当于半透膜?
外界溶液:
不能
细胞质与外界溶液的浓度差
一个动物细胞就是一个渗透系统

不一定,只有持续吸水才会涨破
(二)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用盐腌萝卜时会有水渗出,同时萝卜的体积会减少 
生活中观察到的现象:
(失水)
(吸水)
对农作物施肥过多,会造成“烧苗”现象
置于空气中刚刚萎蔫的白菜叶片置于清水中又变得硬挺
一、 发现现象/提出问题
干涩的感觉
有水分渗出
施肥过多导致“烧苗”
THREE
水分子的运输
包水饺把白菜做馅时,放一些盐,过一会儿发现什么现象?
连续磕带盐的瓜子时,你的口腔和唇的黏膜有什么感觉呢?
(失水)
1、植物细胞的失水和吸水需要的条件与动物细胞相同吗?
2、植物细胞是不是一个渗透系统?哪些结构相当于半透膜?
相同,半透膜和浓度差
是;(原生质层)
原生质层: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这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THREE
水分子的运输
细胞壁
细胞膜
液泡膜
细胞质
原生质层
细胞液
原生质体:除去细胞壁的被细胞膜包围的“裸露细胞”
二、做出假设
(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成熟的植物细胞由于液泡占据细胞的大部分空间,因此植物细胞内的液体环境主要指的是液泡内的细胞液。
① 选材
植物的根尖分生区细胞
以下几种细胞,你会选择哪种细胞作为本实验的材料,并说明理由。
植物筛管细胞
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

三、设计实验
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质量分数为0.3g/mL的蔗糖溶液、清水、刀片、镊子、显微镜等。
THREE
水分子的运输
有中央大液泡
大液泡为紫色
② 实验步骤:
制片-观察-滴蔗糖溶液-观察-滴清水-观察
中央液泡大小 原生质层的位置 细胞大小
观察
制作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临时装片
低倍镜下观察(紫色的中央液泡,原生质层紧贴细胞壁)
滴加蔗糖溶液
低倍镜下观察液泡大小和原生质层位置
滴加清水
低倍镜下观察液泡大小和原生质层位置
THREE
水分子的运输
四、结果预期
由于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水分子可以自由通过,而蔗糖分子则不能通过,因此在蔗糖溶液中,植物细胞的中央液泡会_____,细胞_______;在清水中植物细胞的液泡又会______,细胞_____。
皱缩
皱缩
膨胀
膨胀
五、进行实验
(按预定方案进行实验)
THREE
水分子的运输
六、整理分析实验现象
中央液泡大小 原生质层的位置 细胞大小
第一次观察 /
较大
原生质层紧贴细胞壁
中央液泡大小 原生质层的位置 细胞大小
0.3g/mL 蔗糖溶液
逐渐变小
原生质层脱离细胞壁
基本不变
中央液泡大小 原生质层的位置 细胞大小
清水
逐渐恢复原来大小
原生质层恢复原来位置
基本不变
外界溶液浓度
细胞液的浓度
细胞渗透吸水
质壁分离复原
质壁分离
细胞渗透失水
细胞液的浓度
外界溶液浓度
THREE
水分子的运输
七、得出结论
中央液泡大小 原生质层的位置 细胞大小
第一次观察 较大 原生质层紧贴细胞壁 /
0.3g/mL蔗糖溶液
逐渐变小
原生质层脱离细胞壁
基本不变
清水
逐渐恢复原来大小
原生质层恢复原来位置
基本不变
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有大液泡的植物细胞是通过渗透作用吸水和失水的。
实验结论:
THREE
水分子的运输
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及复原现象
原因:
原理:当外界溶液的浓度>细胞液浓度时,
细胞 水分,发生 现象;
当外界溶液的浓度<细胞液浓度时,
细胞 水分,发生 现象;
内因:
外因:细胞内外存在浓度差
失去
吸收
质壁分离
质壁分离复原
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
八、实验总结,形成实验报告
质指的是原生质层
壁指的是细胞壁


THREE
水分子的运输
不同,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因此不会有质壁分离现象。
植物细胞由于有细胞壁的保护和限制,不会因为持续吸水而涨破。
1、把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放到清水里,结果是否相同,请说明理由。
八、联系实际,进一步探究思考
(植物细胞会过多吸水涨破吗?)
2、如果把0.3 g/ml的蔗糖溶液换成0.5 g/ml的蔗糖溶液,实验结果会有什么不同?
高浓度的蔗糖溶液导致植物细胞严重失水而死亡,能发生质壁分离,不可能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THREE
水分子的运输
拓展:未形成液泡植物细胞主要的吸水方式:吸胀吸水;
液泡形成后,主要靠渗透作用吸水。
风干种子的吸水就是靠吸胀作用
八、联系实际,进一步探究思考
3、你认为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条件有哪些?
(1)活细胞;
(2)有大的液泡;
(3)细胞壁的伸缩性比原生质层小;
(4)外界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的。
4、食醋中的醋酸分子是活细胞不会选择的小分子物质,蔗糖是活细胞不会选择的大分子物质,为什么用醋酸和蔗糖可以腌制糖醋蒜?
醋酸能将细胞杀死,细胞死了,原生质层就无法执行“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成了全透性的,因此醋酸和蔗糖进入了细胞
THREE
水分子的运输
凉拌黄瓜、糖拌番茄会出水
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吗?
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以及质壁分离的复原实验
将植物细胞浸润在较高浓度的蔗糖溶液中,观察其大小变化;再将其浸润在清水中,观察其大小变化
观察中央液泡的大小、原生质层的位置、细胞的大小
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植物细胞会由于过多吸水而涨破吗?
如果将植物细胞放在很高浓度的溶液中处理,还能在清水中复原吗?
THREE
水分子的运输
科学探究过程
FOUR
渗透作用在生活中的运用
注意控制单一变量
观察细胞质壁分离的情况,即可测定该细胞的浓度范围。
只有活的,成熟植物细胞才能发生质壁分离
(1)判断成熟植物细胞的死活
(2)测定植物细胞的细胞液浓度范围
待测细胞+一系列浓度梯度的外界溶液
(3)判断不同植物细胞的细胞液浓度
不同细胞+同一外界溶液
质壁分离所需时间越短,浓度差越大,细胞液浓度越小
FOUR
渗透作用在生活中的运用
<施肥要适度>
①成熟植物细胞 + 不同种类溶液 →质壁分离
→溶质不能通过半透膜的溶液(如蔗糖溶液)
②成熟植物细胞 + 不同种类溶液→质壁分离后又自动复原
→ 溶质能通过半透膜的溶液(如KNO3、尿素、甘油、乙二醇等)
(4)鉴别不同种类的溶液(如KNO3和蔗糖溶液)
(5)比较原生质层与细胞壁伸缩性大小
(7)生活中杀菌、防腐、腌制食品
<过高浓度杀死细胞>
(6)农业生产中的水肥管理
FIVE
物质跨膜运输的其他实例
初始浓度
0 Mg2+ Ca2+ SiO44+ 离子
培养液中的离子浓度
实例一
番茄
水稻
区别:培养液溶度与细胞内的浓度
区别:离子浓度与 离子数量
看曲线先看横纵坐标,再看曲线形态
1.水稻里的Ca2+、Mg2+ 浓度如何变化了?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变化
水稻吸收SiO44+离子和水分较多,吸收Ca2+、Mg2+较少,结果导致水稻培养液中Ca2+、Mg2+浓度升高

2、不同作物对无机盐离子的吸收有差异吗?
区别:培养液溶度与细胞内的浓度
看曲线先看横纵坐标,再看曲线形态
1.不同植物对同一无机盐离子吸收量不同
2.同一植物对不同的无机盐离子吸收量不同
具选择性
细胞膜上运输离子的载体的种类和数量不同
结论:
细胞对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的原因:
区别:离子浓度与 离子数量
FIVE
物质跨膜运输的其他实例
初始浓度
0 Mg2+ Ca2+ SiO44+ 离子
培养液中的离子浓度
实例一
番茄
水稻
8/9
实例二
20 —25倍
人体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具有很强的摄取碘的能力
250mg/L
血液中碘的浓度
I-
水的跨膜运输是顺相对含量梯度的,其他物质的跨膜运输也是这样的吗?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物质的跨膜运输并不都是和水一样顺相对含量梯度的运输,
也可以逆相对含量梯度运输,取决于细胞生活的需要。
结论:
FIVE
物质跨膜运输的其他实例
物质跨膜运输具有选择性是普遍存在的
细胞对于物质的输出和输入有选择性
结论:
FIVE
物质跨膜运输的其他实例
综上所述:
物质跨膜运输并不都是顺相对含量梯度的,
而且细胞对物质的输入和输出具有选择性
所以,细胞膜及其他生物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
拓展: 选择透过性——细胞膜的功能特点,
与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种类和数量有关
选择透过性的表现
1.水分子自由通过
2.需要的离子和小分子也可通过
3.不需要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
选择透过性与细胞的生命活动密切相关,是活细胞的一个重要特征
FIVE
物质跨膜运输的其他实例
区分:溶液浓度与质量浓度
质量浓度:溶质的质量占全部溶液质量的百分率表示,用符号%表示。例 如,25%的葡萄糖注射液就是指100g注射液中含葡萄糖25克。
质量百分浓度(%)=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
溶液浓度【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中溶质B的物质的量除以混合物的体积,简称浓度,用符号c(B)表示,即:
式中,Cb代表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n代表溶质的物质的量,V代表溶液的体积
如10%葡萄糖溶液和10%蔗糖溶液,质量浓度相同,但10%葡萄糖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大。
溶液浓度指的是质量浓度吗?
SIX
随堂练习
SIX
随堂练习
1、关于选择透过性膜与半透膜的关系,正确的说法是( )
A.具有半透性就必须具有选择透过性
B.具有选择透过性就必须具有半透性
C.活的生物膜才具有选择透过性
D.只有活的生物膜才具有半透性
BC
选择透过性膜一定具有半透性,
半透膜不一定具有选择透过性
半透膜与选择透过性膜有什么区别?
半透膜 选择透过性膜
概念
物质透过的原理
特点
① 允许小分子物质通过
② 不具生物活性
半透膜上孔径大小控制物质出入
根据生命活动的需要,决定物质分子是否通过的生物膜
① 具选择透过性
② 具生物活性
生物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不同
允许一部分物质通过,不允许另一部分物质通过的多孔性膜
SIX
随堂练习
2. 用蔗糖淹渍萝卜条,能使萝卜条变甜,这是因为( )
A.蔗糖分子通过渗透作用进入细胞
B.蔗糖分子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
C.蔗糖分子进入细胞间隙
D.细胞脱水死亡,膜失去了选择透过性

3.将一块新鲜马铃薯切成5块,放在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中,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结果是
蔗糖浓度g/ml 0.05 0.10 0.15 0.20 0.25
质壁分离情况 不发生 不发生 刚发生 发生 发生
则马铃薯的细胞液浓度大约为 ( )g/ml
A.0.05—0.10 B.0.10-0.15
C.0.15-0.20 D.0.20-0.25
SIX
随堂练习

4. a、b、c表示某植物体的三个相邻的细胞,它们的细胞
液浓度为 a>b>c,它们之间的水分渗透方向应该是( )

5.将盛有一定浓度蔗糖溶液的透析袋口扎紧后浸于蒸馏水中,下图表示透析袋中蔗糖溶液浓度与时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

SIX
随堂练习
SEVEN
课堂总结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渗透作用
概念:
条件
方向
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透过半透膜由低浓度溶液向高浓度溶液扩散。
溶液:低浓度溶液→高浓度溶液。
水:顺相对含量梯度
有半透膜
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存在浓度差
水的运输
外界溶液浓度 细胞质浓度,细胞吸水膨胀。
外界溶液浓度 细胞质浓度,细胞失水皱缩。
外界溶液浓度 细胞质浓度,水进出处动态平衡。
原理:
渗透作用
现象
吸失水的量取决于:
细胞膜内外的浓度差



动物细胞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细胞失水。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细胞吸水。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水进出处动态平衡。
原理:
渗透作用
现象
植物细胞
发生质壁分离
质壁分离复原
→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细胞质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其他实例
碘:
运输方向是逆相对含量梯度。
同一植物、不同植物对离子的吸收有差异。
Ca2+和Mg2+的吸收
细胞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不同。
生物膜
选择透过性膜
原因
功能特点:
与半透膜的区别
半透膜允许小分子通过;不具生物活性
生物膜具有生物活性和选择透过性
SEVEN
课堂总结
物质以扩散方式进出细胞,不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这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称为被动运输。
被动运输又分为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
(1)特点:①不消耗能量;②顺浓度梯度运输。
(2)运输动力:来自细胞内外物质的浓度差。
(3)种类: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
SIX
被动运输
自由扩散:
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出细胞
从 浓度到 浓度,
载体蛋白,
能量(ATP) 。
特点:


不需要
不消耗
举例:
①小分子物质:如氧气、二氧化碳、氮气、水、尿素
②脂溶性物质:如乙醇,甘油,苯、脂肪酸、胆固醇
3.水溶性物质:尿素
比喻:球往低处滚
SIX
被动运输
SIX
被动运输
扩散速率 (V)
细胞内外浓度差
扩散速率 (V)
O2浓度 / 氧分压
O
O
自由扩散(简单扩散)
协助扩散:
进出细胞的物质借助转运蛋白协助的扩散
从 浓度到 浓度,
转运蛋白,
能量(ATP) 。
特点:


需要
不消耗
举例: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钠离子进入神经细胞;
钾离子出去神经细胞;
比喻:卡车载货下坡
SIX
被动运输
协助扩散(易化扩散)
转运蛋白
载体蛋白
通道蛋白
只容许与自身结合部位相适应的分子或离子通过,而且每次转运时都会发生自身构象的改变。如运输糖、氨基酸、核苷酸等水溶性物质的载体蛋白,有专一性和饱和性。
只容许与自身通道的直径和形状相适配、大小和电荷相适宜的离子通过。分子或离子通过通道蛋白时,不需要与通道蛋白结合。如水通道、钾离子通道,有专一性和快速性。
SIX
被动运输
SIX
被动运输
扩散速率 (V)
细胞内外浓度差
扩散速率 (V)
O2浓度/氧分压
O
P
O
Q
协助扩散(易化扩散)
P点后,运输速率受载体蛋白数量限制
1.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的动力是什么?
2.自由扩散与协助扩散有什么异同?
浓度差;
同:
异:
都是顺浓度梯度进行
后者需要蛋白质的协助才能实现。
因为都是顺物质的浓度梯度进行的,不需要细胞消耗能量所以被统称为被动运输。
物质跨膜运输都是顺浓度梯度吗?
都不需要。因为二者都是顺物质浓度梯度跨膜运输。
1.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需要消耗能量吗 为什么?
2
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方式
SIX
被动运输
载体蛋白 通道蛋白
构像和移动
运输的物质
运输方式
能量
举例
会改变,会移动
不改变,不移动
能与自身部位结合
与通道直径和形状相配
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
协助扩散
不消耗或消耗
不消耗
葡萄糖载体蛋白
水通道蛋白
SIX
被动运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