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6张PPT)
《天净沙·秋思》
作者简介
马致远,字千里,晚号东篱,元代著名戏曲家、杂剧家,被后人誉为"马神仙",还有"曲状元"之称,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作品《天净沙·秋思》被称为秋思之祖。他在年轻时写诗曾献上龙楼,热衷过进取功名,但未能实现。
创作背景
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 未能得志。 他几乎一生都过着 漂泊无定 的生活。他也因之而郁郁不得志, 困窘潦倒一生 。于是在羁旅途中,写下了这首《天净沙·秋思》。
自学指导
学习《天净沙·秋思》
1.听录音,朗读诗歌,掌握字词,注意语调语气。
(提示:读准字音,注意字形)
枯藤 昏
2.品读诗歌, 把握诗歌大意和主题。
(认真阅读P16的内容,包括诗歌赏析、注释)
( 提示: 天净沙 是 曲牌名 , 秋思 是 题目 。此曲是元代 小令 中的名篇 )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自学检测
1.听录音,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注意语调语气。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⑴昏鸦:黄昏时归巢的乌鸦。昏:黄昏,傍晚。
⑵人家:农家。此句写出了诗人对温馨的家庭的渴望。
⑶西风:寒冷、萧瑟的秋风。
⑷断肠人:形容伤心悲痛到极点的人,此指漂泊天涯、极度悲伤、流落他乡的游子,因为思乡而愁肠寸断。
⑸天涯:远离家乡的地方。
注释
译文
枯萎的藤蔓,垂老的古树,黄昏时的乌鸦,扑打着翅膀,落在光秃秃的枝桠上。纤巧别致的小桥,潺潺的流水,低矮破旧的几间茅屋,愈发显得安谧而温馨。荒凉的古道上,一匹消瘦憔悴的马载着同样疲惫憔悴的异乡游子,在异乡的寒冷、萧瑟的秋风里踌躇而行。
夕阳渐渐落山了,但是在外的游子,何处是归宿?家乡在何方?念及此,天涯漂泊的游子怎能不愁肠寸断!
赏析
一、以景托情,寓情于景,描绘凄凉悲苦的意境
二、用极其简练的白描手法,勾勒游子深秋远行图。
三、采用“悲秋”这一审美情感体验方式,抒发羁旅游子的悲苦情怀。
如:“枯藤老树昏鸦”与“小桥流水人家”,将哀物与喜物放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比,反衬“天涯”人的思想愁绪。
2.根据诗歌内容和主题,完成下面的理解性默写。
(1)词人通过对比,衬托出游子在客途中的孤苦寂寞的心情的诗句是:
□□□□□□, □□□□□□。
(2)诗中抒发诗人思乡之情的诗句是:
□□□□,□□□□□□。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教师点拨
分析“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夕阳西下”点明时间,“断肠人在天涯”交代人物心情,直抒胸臆,抒发天涯游子孤苦寂寞,思念家乡的亲人。
课堂小结(1分钟)
一、易默写错的字词
枯 藤 、昏 鸦 、天 涯 、 瘦
二、 易考 理解性默写的句子
夕阳 / 西下,断肠人 / 在 / 天涯。
当堂训练
1.背诵诗歌,完成下列填空。
(1)□□□□□□,小桥流水人家,
(2)小桥流水人家, □□□□□□。
(3)夕阳西下,□□□□□□
枯藤老树昏鸦,
古道西风瘦马。
断肠人在天涯。
3.(选做题)默写
2.根据课文填空。
(1)《天净沙·秋思》表明游子漂泊在外思乡悲情,点明主旨的诗句是:□□□□, □□□□□□。
(2)《天净沙·秋思》中以乐景衬哀情的诗句是: □□□□□□ , □□□□□□。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