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湘
夫
人
屈原
学习
目标
1.知人论世,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2.学习以景观情、寓情于景的手法以及“比兴”手法的运用
3.体会原始初民崇拜自然神灵的意识形态和
“神人恋爱”的构想。借神为对象,寄托人间
纯朴真挚的爱情;反映楚国人民与自然界的和谐。
第壹章
屈原及其作品
屈原、楚辞体、《楚辞》
屈原
屈原(约前340-约前278),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战国末期楚国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丹阳(今湖北秭归)人。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
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及顷襄王的放逐。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异常,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二)作品:《离骚》《天问》《九歌》《九章》《招魂》。其中,《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
(三)评价:杰出的政治家、爱国诗人。
寻背景
屈原曾两次被放逐,在第二次被放逐的20年间,他最终修订完成了长期以来收集并整理的民间乐歌《九歌》。《九歌》是一组想象力十分丰富、文辞非常优美的抒情诗歌,带有浓厚的楚国民间文学色彩,反映了当地巫风盛行的情况。《湘夫人》就是《九歌》中的一篇。
楚辞体
1.楚辞
战国时期屈原在楚歌的基础上创制的一种新诗体。因《离骚》是楚辞中最伟大的作品,所以楚辞也称为“骚体”。特点是:①篇幅较长;②句式参差灵活;③多用“兮”字。
《楚辞》
2.《楚辞》
西汉末年,刘向搜集屈原、宋玉以及汉代仿效屈原辞赋的作家的作品共十六篇编辑而成。其中屈原的作品最多,价值最高。《楚辞》是我国继《诗经》之后的又一部诗歌总集,是我国浪漫主义诗歌创作的源头。《楚辞》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我国诗歌史上常以“风”“骚”并称,“风”是指《诗经》,“骚”指《楚辞》。
《湘夫人》故事发生的自然景观背景就是八百里烟波浩淼的洞庭湖。自古以来,洞庭湖的“洞庭”就是“神仙洞府”之意,洞庭湖的最大特点就是湖外有湖湖中有山,景色极其优美。
洞庭湖中有君山,又叫洞庭山。山上有二妃墓和湘妃寺,这都和《九歌》中的湘君、湘夫人神话传说有关。
根据《山海经》、《尚书》的记载,传说尧考察他的接班人舜,用了二十年的时间,还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舜。舜外出巡行生了重病,娥皇、女英千里迢迢去看望他,当她俩赶到洞庭湖君山的时候,传来消息说舜已经崩于苍梧,娥皇、女英悲痛哭泣,她们哭泣的泪痕就化成了现在的斑竹,之后投江而死。
第贰章
理解文意
标注读音、概览译文
标注读音
北渚(zhǔ) 目眇眇(miǎo) 罾(zēnɡ)
庑门(wǔ) 芳椒(jiāo) 薜荔(bì)
擗(pǐ) 褋(dié) 搴(qiān)
袅(niǎo) 澧水(lǐ) 白芷(zhǐ)
修葺(qì) 荪草(sūn) 兰橑(lǎo)
帷帐(wéi) 衣袂(mèi) 水裔(yì)
九嶷(yí) 汀洲(tīnɡ)
概览译文
第叁章
解析诗文,探究主旨
1.“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一句描写了怎样的意境?并分析此句所渲染的环境气氛对于全诗所起的作用。
提示:(1)写景如画,作者通过可见之水波、木叶,写出不可见之袅袅秋风,写风而有画意。凄清杳茫的秋景,构成了一个优美而惆怅的意境。(2)湘君面对这烟波浩渺的洞庭湖,心事茫然,愁绪四溢。强烈的失望带来了对自然景观的一种感情化的描写,这就叫情景交融。这凄凉、冷落的景色正衬托出人物的惆怅、幽怨之情,这种环境气氛贯穿全诗,为全诗定下了感情基调。
2.“鸟何萃兮中,罾何为兮木上?”“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写出了人物怎样的心情?
(1)运用了赋的铺陈手法。描写了室内外建造的精美、造型的独特、原料的香美、装饰的考究等,表现了湘君对湘夫人的执着、深挚的爱情,共同过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写得越铺张,越细致,就越能表现湘君对湘夫人的如海深情。 (2)运用了用香草、香木比兴的手法。明写美物、美事,暗写美的人、美的心。其作用是美化环境,渲染气氛,活现出一个一切都无限美好,处处喜气洋溢的氛围,使整个画面呈现为人间看不到的绚丽多彩的奇幻境界。
3.在第三段,详细描绘了怎样的内容,这表现了湘君怎样的心情?
诗中详细描绘了湘君为见湘夫人,采来用各种香草装饰爱巢的过程。这表现了湘君对湘夫人执著、深挚的爱情,有着共同营造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歌唱极尽铺张,再现了湘君对湘夫人的如花清洁的深情。
4.有人说,屈原在《湘夫人》中所表现的男女水神欢聚难期、思而不见的爱情悲剧,实际上是他自己不为楚王所知的身世悲剧的曲折反映。你同意这一说法吗?试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欣赏方法,阐述你的理由。
提示:同意。屈原是伟大的爱国者,他有崇高的理想。为实现理想,他苦苦追求,尽管饱受打击,还是坚持不懈,九死而未悔。他的忧愤深广,富有悲剧精神。这一切,都体现在《湘夫人》中。这首诗写到湘君为追求理想和爱情,是多么执著,多么痴情,一再遭到挫折却决不退缩。但在失望远于希望的情况下,又透露出来不可抑制的哀怨、惆怅、焦虑之情。这一切,正折射出屈原的身世悲剧。
主旨微探
本诗以男女水神等候对方为线索,表现了他们因思不见而在不断的彷徨迷惘中产生的深长的幽思之情,歌颂了爱情坚贞不渝的主题,反映了当时人民的真实感情和美好愿望,也渗透了诗人屈原执着追求理想的情愫。
谢
谢
您
的
观
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