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唱歌课《冬天的故事》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冬天的故事》是小学音乐课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节唱歌课,四三拍,结构规整、四个乐句,四三拍的歌曲在一年级出现过三首,学生对四三拍的掌握还不够稳定。四分休止符的加入表现了冬爷爷欲言又止,怕打扰儿童的梦,共有六个音组成,易于学唱,可加入简单的二声部体验合唱。
二、教学目标
1.以声势律动切入四三拍,通过读由易到难的四三拍节奏,情境创设解决歌曲中前两小节的四分休止符声断气连,以及前三乐句完整的节奏,稳定三拍子的演唱。
2.通过图谱划分乐句,旋律消失递减法,让学声能把这首歌的旋律感记忆在心里。
3.通过情景创设,一字多音的练习,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通过木琴的伴奏,初步体验而声部合唱。
4.能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享受冬天带给我们的快乐,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
能唱准四分休止符,稳定四三拍,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
2.难点:二声部合唱
四、教学准备
电子琴、木琴、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声势律动导入
1.学生随着音乐与老师一起做四三拍的声势律动,复习回忆四三拍的强弱规律,并顺势引入四三拍节奏。
2.通过观察、聆听、思考,读由易到难的四三拍节奏,X X X到 XX X X到 XX X 0,再到歌曲第一乐句完整的节奏。
【设计意图:本环节,学生在一年级已经掌握四三拍,但还不稳定,通过律动,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并能复习回忆四三拍强弱规律,带着强弱读节奏,通过观察、聆听、思考,一步步解决歌曲第一乐句的节奏。】
(二)导入课题,聆听感受
1.创设情境,雪花是冬天送给我们的一份礼物,让学生热爱自热,并顺势引出课题《冬天的故事》。
2.安静聆听,感受歌曲。
3.通过图谱划分乐句,同时感受歌曲旋律走向,进而找到四个乐句是由哪几个音符组成。
【设计意图:本环节,让孩子能更直观的感受乐句的划分、旋律走向;本首歌曲的低音比较多,先让孩子有初步的了解,为唱谱打好基础。】
(三)演唱歌谱
1.初步跟琴完整演唱歌谱。
2.单独解决第二乐句和第四乐句,低音比较多;一三乐句相对二四乐句音高更高,一高一低,就好像两个人在对话。并提醒第四小节完整三拍的演唱。
3.消失最简单的第四小节让学生完整演唱,鼓励后,再消失第二小节,学生完整演唱。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分析乐句音高,旋律递减的方法,让学生把这首歌曲的旋律记忆在心里。】
(四)加入歌词演唱
1.轻声演唱,熟悉歌词和旋律。
2.情境创设,冬爷爷是一位温柔慈祥的老人,休止符表现了他的欲言又止,怕打扰小主人的梦,引导孩子带有休止符的地方力度稍弱,自然的演唱歌曲。
3.讲解一字多音,用手划弧线的方法解决一字三音流畅、连贯的演唱,以及弱拍上的一字多音演唱。
4.用自然的声音,随音乐演唱两段歌词。
【设计意图:本环节,在扎实掌握歌谱的基础上,歌词演唱比较容易,只需要解决一字多音的演唱,通过情景创设引导孩子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
(五)二声部合唱
1.从小雪花的歌声入手,加入科尔文手势以及旋律线条学习低声部旋律。
2.加入木琴为低声部伴奏演唱练习。
3.找一位同学用木琴来演奏前两小节,老师演奏后两小节进行配合,学生随木琴演唱。
4.加入歌词随木琴演唱。
5.聆听小雪花的歌声加入在歌曲的第几乐句。前两乐句齐唱,后两乐句合唱。
6.初步感受体验合唱,首先与音乐进行合唱,再分为两组,分别练习高声部旋律与低声部旋律,高声部跟琴,低声部跟木琴,生生合唱。
7.随音乐完整演唱。
【设计意图:本环节,学生在还不懂合唱高声部低声部时,从小雪花的歌声入手,用科尔文手势稳定音高来学唱;木琴的加入能很好的解决二声部合唱问题,一个声部听电子琴,一个声部听木琴;学生用木琴演奏简单的前两小节,与老师配合,体验实践的快乐。】
(五)谈收获
从学生的角度谈收获,教师再次提炼本节课的知识,整体总结。并以冬天是美丽的季节,可以打雪仗、堆雪人,带给我们快乐,以此加深德育目标的渗化。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引导学生从复习的知识、学会的新内容等方面交流自己的收获,帮助学生构建本节课的知识体系,感受合唱的快乐,并能热爱大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