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课时提能演练(八)
(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共11小题,每小题5分,共55分)
1.下列关于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
A.ATP分子中的“A”指腺嘌呤 B.ATP分子中含有两个高能磷酸键
C.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都能产生ATP D.ATP转化为ADP时要消耗水
2.(易错题)当你品尝各种美味佳肴时,你可能不得不感谢腺嘌呤核苷三磷酸(ATP)这种化学物质。新的研究显示,ATP这种传统上与细胞能量供应相关的物质在把食物的味道信息传递给大脑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据以上信息我们不能推出的结论是( )
A.ATP与能量供应相关
B.作为信息分子的ATP不能提供能量
C.ATP也可作为信息传递分子
D.神经细胞膜外表面可能有ATP的受体
3.下列哪些生理活动不会导致细胞内ADP含量增加( )
A.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
B.甲状腺细胞吸收碘
C.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甘油
D.K+和Na+进出红细胞
4.ATP是生物细胞内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真核细胞中有ATP的分解,但是不能合成ATP的部位是( )
A.线粒体 B.叶绿体基粒 C.叶绿体基质 D.细胞质基质
5.(预测题)某同学在研究化合物P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时,得到如图所示的实验结果。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一定范围内,底物浓度影响着酶促反应速率
B.曲线①作为对照实验
C.若反应温度持续升高,则A点持续上移
D.P对酶的活性有抑制作用
6.(2011·新课标全国卷)甲、乙两种酶用同一种蛋白酶处理,酶活性与处理时间的关系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甲酶能够抗该种蛋白酶降解
B.甲酶不可能是具有催化功能的RNA
C.乙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
D.乙酶活性的改变是因为其分子结构的改变
7.在一块含有淀粉的琼脂块的四个圆点位置,分别用不同的方法处理,如图所示。将上述实验装置放入37℃恒温箱中,保温处理24小时后,用碘液滴在琼脂块上,可见其上面呈蓝色的斑块个数是(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8.(易错题)下列有关酶与ATP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蓝藻和绿藻都能进行光合作用,形成ATP,但形成的场所不同
B.酶之所以能加快化学反应的速率是因为它们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C.若选择淀粉和淀粉酶探究酶的最适温度,检测时应选择斐林试剂
D.若人体静脉滴注ATP注射液来治疗心肌炎,则ATP到达心肌细胞内要穿越3层细胞膜
9.(预测题)下列是有关某种淀粉酶的实验,处理方式及结果如下表和图所示。根据结果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试管编号
Ⅰ
Ⅱ
Ⅲ
pH
8
8
7
温度
60℃
40℃
40℃
淀粉酶
1 mL
1 mL
1 mL
淀粉
1 mL
1 mL
1 mL
A.物质甲是淀粉酶抑制剂
B.此种淀粉酶较适合在40℃的环境中起作用
C.此种淀粉酶在中性环境中的作用速率比碱性环境中的快
D.此种淀粉酶在作用35分钟后便会失去活性
10.(2012·盐城模拟)如图为ATP的结构和ATP与ADP相互转化的关系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多选)( )
A.图1中的A代表的是腺嘌呤核苷,b、c为高能磷酸键
B.ATP生成ADP时图1中的c键断裂并释放能量
C.ATP与ADP相互转化过程中物质是可逆的,能量也可逆
D.酶1、酶2具有催化活性,不受其他因素的影响
11.人体细胞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每天需要水解200 mol~300 mol ATP,但人体细胞中ATP的总量只有约0.1 mol。下列有关ATP的叙述错误的是(多选)( )
A.ATP和ADP的相互转化保证了机体对能量的需求
B.ATP由3个磷酸基团和1个腺嘌呤构成
C.图中两次合成ATP,前者能量来源于光能且在人体细胞中不会发生
D.图中两次ATP的水解产生的能量都可用于各项生命活动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45分)
12.(10分)(2011·全国卷)某同学从温度为55 ℃~65 ℃的泉水中筛选出能合成脂肪酶的细菌,并从该细菌中提取了脂肪酶。回答问题:
(1)测定脂肪酶活性时,应选择___________作为该酶作用的物质,反应液中应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溶液以维持其酸碱度稳定。
(2)要鉴定该酶的化学本质,可将该酶液与双缩脲试剂混合,若反应液呈紫色,则该酶的化学本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该细菌的生活环境,简要写出测定该酶催化作用最适温度的实验思路。
13.(15分)(2012·聊城模拟)如图所示中的A、B、C三图依次表示酶的浓度一定时,反应速度和反应物浓度、温度、pH的关系。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A中,反应物达到某一浓度时,反应速度不再上升,其原因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B中,a点所对应的温度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B中,a点到b点曲线急剧下降,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装有B图所示酶的甲、乙两试管分别放入12℃和75℃水浴锅中,20分钟后取出与分别放在相应温度下的反应物混合均匀后再转入37℃的水浴锅中保温,两试管内反应分别为: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图C表示了__________催化反应的速率变化曲线。
A.唾液淀粉酶 B.胃蛋白酶
C.胰蛋白酶 D.植物淀粉酶
14.(20分)学校生物实验室有一批存量淀粉酶制剂,因保留时间较长,估计已失去活性。某班生物兴趣小组承担了鉴定任务,请你帮助完成实验设计,并解答有关问题。
(一)实验目的:探究这批存量淀粉酶制剂的活性。
(二)实验原理:淀粉是非还原性糖,在淀粉酶作用下能水解成还原性糖。还原性糖能与斐林试剂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砖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通过比较该存量淀粉酶制剂和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可以鉴定出这批存量淀粉酶制剂的活性。
(三)实验材料和用具:①存量淀粉酶制剂,②大小烧杯若干,③试管若干,
④淀粉糊,⑤斐林试剂(甲液:0.1 g/mL的NaOH溶液,乙液:0.05 g/mL的CuSO4溶液),⑥碘液,⑦量筒,⑧酒精灯等。
(四)实验步骤:
(1)取唾液:将口漱净,含一块脱脂棉,片刻后取出,将唾液挤入小烧杯中;
(2)取两个烧杯,分别编号为A、B。分别加入适量的淀粉糊。再往A烧杯中加入适量唾液。B烧杯中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适当时间后,取两支试管分别编号为A1、A2,各加入A烧杯中的溶液2 mL。另取两支试管分别编号为B1、B2,各加入B烧杯中的溶液2 mL。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若试管A1中溶液为褐色,试管A2中出现砖红色沉淀,试管B1、B2中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及相应的实验结论(用表格形式表达):
B1
B2
结论
第一种可能
第二种可能
第三种可能
(六)实验指导老师在阅读了同学们的实验报告后,认为存量酶制剂失活的推断可以成立,存量酶制剂有活性的推断存在瑕疵,你认为老师的理由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1.【解析】选A。ATP分子中的A指腺嘌呤核苷,ATP中含有两个高能磷酸键,三个磷酸基团。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都能产生ATP。ATP转化成ADP是ATP的水解。
2.【解析】选B。由“ATP这种传统上与细胞能量供应相关的物质在把食物的味道信息传递给大脑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这句话可推断出ATP既是能源物质也可作为信息传递分子,并且在神经细胞膜外表面可能有ATP的受体。
【误区警示】只注意了题干中的“信息传递”而忽略了“传统上与细胞能量供应相关的物质”,错选A。
3.【解析】选C。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甲状腺细胞吸收碘及K+和
Na+进出红细胞都是主动运输的方式,消耗ATP,使ADP含量增加。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甘油是简单扩散的方式,既不消耗能量也不需要载体蛋白协助,因不消耗ATP,故不会使ADP含量增加。
4.【解析】选C。ATP的合成来源于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细胞呼吸,因此在真核细胞中,其合成部位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
5.【解析】选C。由图知,在一定范围内,随底物浓度增加,酶促反应速率增加,A对;图中①与②的区别为②加了化合物P,所以①可作为对照实验,B对;若反应温度持续升高,超过了最适温度,酶活性下降甚至失活,A点不可能持续上移,C错;①②对比可看出加入化合物P后,酶促反应速率下降,所以,P对酶的活性有抑制作用,D对。
6.【解析】选B。通过曲线可以看出甲酶活性没有变化,因此蛋白酶不能水解甲酶;由于甲酶不能被蛋白酶水解,因此甲酶不是蛋白质,可能是RNA;乙酶能被蛋白酶水解,因此乙酶是蛋白质;乙酶的活性降低,是因为蛋白酶分解破坏了乙酶的分子结构。
7.【解析】选C。唾液煮沸或与酸混合,唾液淀粉酶均失去活性,淀粉不水解;酶具有特异性,蔗糖酶不催化淀粉水解,所以圆点1、2、3遇碘液均变蓝。圆点4中淀粉会被水解,遇碘液不变蓝。
8.【解析】选C。蓝藻和绿藻都能进行光合作用,形成ATP,但蓝藻没有叶绿体,因此二者ATP形成的场所不同。探究酶的最适温度,不应选择斐林试剂来进行检测,因为实验中温度是自变量,但斐林试剂使用时需要加热。医药商店出售的ATP注射液可治心肌炎,ATP静脉注射直接注入毛细血管,ATP进入组织细胞,需要通过毛细血管壁和心肌细胞的细胞膜,而毛细血管壁是由单层细胞构成的,故一共要穿越3层细胞膜。
【误区警示】在探究淀粉酶的最适温度的实验时,忽略了实验中温度是自变量和斐林试剂使用时需要加热,检测实验结果时,会改变实验的自变量。
9.【解题指南】
1.考查实质:本题考查温度、pH对酶活性的影响曲线。
2.解题关键:(1)分析表格,找出三试管的不同,得出温度、pH对酶活性的影响。
(2)图中淀粉含量下降快慢表明了酶活性的大小。
【解析】选B。加入物质甲后,试管Ⅱ、Ⅲ内淀粉含量下降,表明淀粉酶被激活,而不是被抑制,A错误。试管Ⅱ比试管Ⅲ内淀粉含量减少快,表明酶在碱性环境中比中性环境中活性大,C错误。35分钟后,淀粉含量不再减少,反应达到平衡点或底物完全反应。
10.【解析】选C、D。A代表腺嘌呤核苷,b、c为高能磷酸键,A对;ATP中c处高能磷酸键易断裂释放能量,B对;ATP与ADP相互转化时物质可循环利用,能量不可逆,ATP水解能量用于各项生命活动,ADP合成ATP需要的能量来自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C错;酶1、酶2受温度及pH等的影响,D错。
11.【解题指南】
1.考查实质:本题考查ATP的产生途径及用途。
2.解题关键:图中有两次ATP的合成及水解。第一次,ATP合成的能量来源于光能;ATP水解释放的能量用于有机物的合成。第二次,ATP合成时能量来源于有机物的分解,ATP水解释放的能量用于各项生命活动。
【解析】选B、D。ATP中远离腺嘌呤核苷的高能磷酸键容易断裂也容易形成,即ATP与ADP二者可以相互转化,这可以保障生物体对能量的需求;ATP即腺嘌呤核苷三磷酸,由3个磷酸基团和1个腺嘌呤核苷组成;图中第一次ATP合成与水解过程中,ATP合成时能量来源于光能,用于无机物合成为有机物,属于光合作用过程;第二次ATP合成与水解过程中,能量来源于有机物分解时发生的放能反应,ATP水解释放的能量用于各项生命活动,会发生化学能向机械能、电能、渗透能、光能等各种形式能量的转化。
12.【解析】本题考查酶的相关知识及实验设计思路。
(1)利用酶的特异性,测定脂肪酶活性应选择脂肪作为该酶作用的物质,反应液中应加入缓冲溶液以维持其酸碱度稳定。
(2)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紫色,因此若反应液呈紫色,则说明该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
(3)明确要求写出的是“实验思路”而不是实验步骤。由于实验目的是测定酶催化作用的最适温度,因此要设置温度梯度。
答案:(1)脂肪 缓冲 (2)蛋白质
(3)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包括55 ℃~65 ℃)设置温度梯度,分别测量酶活性,若在所测数据内出现峰值 ,则峰值所对应的温度即为该酶催化作用的最适温度。否则,应扩大温度范围,继续实验,直到出现峰值。
13.【解析】本题要根据曲线对酶的性质作出判断,考查图文转化能力。
(1)由于酶的浓度是一定的,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因此在A图中,当反应物在低浓度范围内增加时,反应速度迅速上升。当反应达到一定程度时,随着反应物浓度的增加,反应速度几乎不再增加。因为酶虽然具有高效性,但它的催化能力也是有一定限度的。当所有的酶都发挥了最高效能后,反应物浓度再增加,反应速度也不再增加,这是受酶浓度的影响。
(2)温度影响酶的催化效率:在一定范围内,酶的催化效率与温度呈正相关,超过这个温度(最适温度)呈负相关。B图中,a点酶的催化效率最高,因此,它所对应的温度就是酶反应的最适温度。
(3)从a点到b点曲线急剧下降,这是因为温度升高,酶的活性下降。
(4)由于甲试管的温度较低,抑制了酶的活性,反应速度很慢,当转入37℃(酶反应的最适温度)的水浴锅中保温后,其反应速度会迅速加快。乙试管在75℃高温下,酶变性失活,当转入37℃的水浴锅中保温时,酶的活性不能再恢复,仍无催化反应。
(5)酸碱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同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基本一样,见图C。不同的酶其催化作用的最适pH是不同的,如胃蛋白酶是1.5;唾液淀粉酶是7左右,而胰蛋白酶是8~9。
答案:(1)受反应液中酶浓度的限制
(2)酶反应的最适温度
(3)温度升高使酶活性下降
(4)反应速度加快 无催化反应
(5)C
14.【解析】本题考查对照实验的相关知识。关键在于对照实验建立过程中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利用题目提供的信息理解实验原理以及实验的检测手段。在淀粉酶的作用下,非还原性糖淀粉分解成还原性糖,淀粉可以用碘液检测,还原性糖可以用斐林试剂检测。检测到还原性糖存在,说明反应发生了,即酶有活性;检测到淀粉存在,说明反应未发生或反应不完全,分别对应于酶完全失活或保留部分活性。
答案:(四)(2)等量的存量淀粉酶制剂
(4)向试管A1、B1中加入等量碘液,向试管A2、B2中加入等量新制的斐林试剂
(5)将试管A2、B2隔水加热,观察各试管中颜色变化
(五)
B1
B2
结论
第一种可能
蓝色
无砖红色沉淀
该存量淀粉酶制剂完全失活
第二种可能
蓝色
有砖红色沉淀
该存量淀粉酶制剂保留部分活性
第三种可能
褐色
有砖红色沉淀
该存量淀粉酶制剂活性正常
(六)没有考虑到存量淀粉酶制剂与唾液淀粉酶的浓度可能存在差异;没有考虑到存量淀粉酶制剂与唾液淀粉酶在催化效率之间可能存在差异(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课时提能演练(九)
(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共11小题,每小题5分,共55分)
1.(2012·菏泽模拟)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下列关于叶绿体和光合作用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蓝藻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B.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含有进行光合作用所需的色素
C.光照下叶绿体中的ATP主要是由光合作用合成的糖经有氧呼吸产生的
D.光合作用产生的ATP和细胞呼吸产生的ATP的去向是一样的
2.光合作用的产物中,氧气、葡萄糖中的碳、葡萄糖中的氢、葡萄糖中的氧依次来自于( )
①二氧化碳 ②气孔直接吸收
③水的光解 ④叶绿素的分解
A.①②④③ B.③①②④
C.③①③① D.①③①③
3.(2011·海南高考)红枫是一种木本观赏植物,在生长季节叶片呈红色,下列关于该植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红枫叶片不含叶绿素
B.红枫叶片呈红色是因为吸收了红光
C.红枫叶片能吸收光能进行光合作用
D.液泡中色素吸收的光能用于光合作用
4.(2011·新课标全国卷)番茄幼苗在缺镁的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与对照组相比,其叶片光合作用强度下降,原因是( )
A.光反应强度升高,暗反应强度降低
B.光反应强度降低,暗反应强度降低
C.光反应强度不变,暗反应强度降低
D.光反应强度降低,暗反应强度不变
5.(预测题)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是植物体最重要的生命活动。如图为其简单过程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代表光合作用的是③②,代表细胞呼吸的是①④
B.图中X和Y可代表同一种物质
C.图中②③过程发生在叶绿体内,①④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内
D.植物细胞内都能发生①②③④过程
6.(2012·启东模拟)在棉花叶肉细胞的线粒体基质、细胞质基质、叶绿体基质中可以产生的代谢产物分别是( )
A.二氧化碳、丙酮酸、葡萄糖
B.丙酮酸、葡萄糖、二氧化碳
C.丙酮酸、二氧化碳、葡萄糖
D.葡萄糖、丙酮酸、二氧化碳
7.(易错题)大棚中种植的植物,其光合作用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在曲线图中有M、N、O、P、Q五个点,对它们的含义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M点时,植物叶肉细胞内合成ATP的场所只有线粒体
②若适当降低大棚温度,则N点将会向右移动
③O点时,限制植物体的光合作用强度的主要因素是二氧化碳浓度和光照强度
④P点时,若想提高作物产量可以适当补充光照,绿光灯效果最好
⑤Q点光照强度时,适当使用二氧化碳发生器可以提高作物产量
A.一项 B.两项 C.三项 D.四项
8.(2011·浙江高考)下列有关叶绿体及光合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破坏叶绿体外膜后,O2不能产生
B.植物生长过程中,叶绿体内各种色素的比例保持不变
C.与夏季相比,植物在冬季光合速率低的主要原因是光照时间缩短
D.离体的叶绿体基质中添加ATP、[H]和CO2后,可完成暗反应
9.(2012·杭州模拟)取某种植物生长状态一致的新鲜叶片,用打孔器打出若干圆片,圆片平均分成甲、乙、丙三组,每组各置于一个密闭装置内,并分别给予a、b、c三种不同强度的光照,其他条件一致。照光相同时间后,测得各装置内氧气的增加量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装置内增加的氧气来自于水
B.光照强度为a时,光合作用停止
C.丙组装置内的CO2含量照光后比照光前低
D.该图反映了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
10.(预测题)某校生物兴趣小组以玉米为实验材料,研究不同条件下光合作用速率和细胞呼吸速率,绘制了如图所示的四幅图,图中a点可以表示光合作用速率与细胞呼吸速率相等的是(多选)( )
11.(预测题)如图表示叶片光合作用速率与叶肉细胞间隙中CO2浓度的关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多选)( )
A.BC段斜率与叶绿体内固定CO2酶活性呈正相关
B.温室效应能有助于提高植物光合速率
C.当CO2浓度低于b时植物不进行光合作用
D.当CO2浓度高于s时Pm值主要受光反应速率的限制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共45分)
12.(20分)Ⅰ.如图表示一个水稻叶肉细胞内发生的部分代谢简图。图中①~⑤表示反应过程,A~L表示细胞代谢过程中的相关物质,a、b、c表示细胞的相关结构。请据图作答:
(1)图中,反应过程①所需要的外界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反应过程②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过程⑤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构a发生的能量转换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上述①~⑤中,不能产生ATP的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写序号)
(4)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共同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写序号)
Ⅱ.如图是在一定的CO2浓度和温度条件下,某阳生植物和阴生植物叶片光合作用合成量(用CO2的吸收量表示)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图。请据图回答:
(1)曲线B所表示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植物光合作用合成量与光照强度的关系。
(2)叶面积为25 cm2的阳生植物叶片在光照强度为Y时每小时的光合作用合成量为_____________mg。
(3)将该阳生植物叶片先在光照强度为X的条件下放置若干时间,然后放于暗处(光照强度Q时)12 h,要使此时叶的干物质量与照射前一样,则需光照_______h。
(4)在同等条件下,阳生植物细胞呼吸的强度比阴生植物___________________。
13.(25分)(探究创新题)光合作用是自然界中最基本的物质和能量代谢。根据光合作用相关实验和细胞代谢方面的知识回答下图有关问题:
(1)若将甲装置用来探究CO2是否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则还应该再增加一个装置,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要探究CO2浓度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应采取的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用来探究元素X是否为植物的必需矿质元素,则还应该再增加一个装置,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将甲装置中的1%NaHCO3溶液换成等量的1%NaOH溶液,则在开始的短暂时间内,植物的叶绿体中C3与C5相对含量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乙装置可用来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根据该图的材料及设置,可以确定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关变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两种)
(4)采用“半叶法”对菠菜叶片的光合作用强度进行测定(图丙)的大致过程是,将对称叶片的一部分(U)遮光,另一部分(V)不遮光,并设法使两部分之间的物质不发生转移。用适宜强度的光照射6 h后,在U和V的对应部位截取等面积的叶片,烘干称重,分别记为MU和MV。若M=MV-MU,则M表示V中被截取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图丁是恩格尔曼实验装置改装示意图,光线先通过三棱镜再通过叶绿体色素提取液后照射到玻片上的水绵,一段时间后,水绵周围好氧细菌分布无显著变化,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恩格尔曼实验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1.【解析】选B。蓝藻是原核生物,能进行光合作用但无叶绿体;光照下叶绿体中的ATP主要是由光反应产生的;光合作用产生的ATP用于暗反应,细胞呼吸产生的ATP则用于各项耗能的生命活动。
2.【解析】选C。光合作用中H2O的光解产生O2和[H],[H]用于C3的还原合成(CH2O),CO2的固定是将空气中的CO2转化为C3,然后合成(CH2O)。
3.【解析】选C。A项,红枫叶片含有叶绿素,只是液泡中的红色素遮盖了叶绿素的颜色,呈现了红色;B项,红枫叶片呈红色是由于反射了红光,不是吸收了红光;C项,在红枫叶片中含有光合色素,能吸收光能,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D项,液泡中的色素不能吸收光能。
4.【解题指南】
1.考查实质:本题考查无机盐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2.解题关键:Mg是叶绿素合成的重要原料,缺Mg叶绿素合成不足,影响光反应。
【解析】选B。缺镁叶绿素合成不足,影响了光反应的进行,因此光反应强度降低;由于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减少,影响了暗反应的进行,因此暗反应强度也降低。
5.【解析】选A。③过程产生的X物质为三碳化合物,③过程发生在叶绿体基质,②过程也发生在叶绿体基质,糖经①过程变为Y物质,Y为丙酮酸,①为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的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④为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基质。③②为光合作用,①④为细胞呼吸,A对;X、Y不是同一种物质,B错;①过程不发生在线粒体,C错;无叶绿体的植物细胞内不能发生③②过程,D错。
6.【解析】选A。线粒体基质发生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产生二氧化碳、[H]和少量能量;细胞质基质发生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H]和少量能量;叶绿体基质发生暗反应,产生有机物,主要是糖类。
7.【解析】选A。M点时,植物叶肉细胞内合成ATP的场所有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因为N点是光合作用速率等于细胞呼吸速率的点,温度降低,细胞呼吸减弱,若适当降低大棚温度,则N点将会向左移动;O点时,限制植物体的光合作用强度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P点时,若想提高作物产量可以适当补充光照,白光灯效果最好;由于Q点时,二氧化碳浓度是限制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因此适当使用二氧化碳发生器可以提高作物产量。
【误区警示】易错选C。错选原因是忽略M点时,植物叶肉细胞内合成ATP的场所还有细胞质基质;由于不理解N点含义,而认为若适当降低大棚温度,则N点将会向右移动。
8.【解析】选D。产生O2的部位是叶绿体类囊体膜,不是外膜;不同季节各色素的比例不同,秋季叶绿素少而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多;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因素有光照强度、CO2浓度、温度等,与夏季相比,冬季温度低是光合速率低的主要原因;暗反应不仅需要CO2,还需要光反应提供ATP、[H],只要离体的叶绿体基质中添加ATP、[H]和CO2,就可以完成暗反应。
9.【解题指南】1.知识储备
(1)光合作用过程中的物质转化过程;
(2)光照强度与光合作用的关系。
2.解题关键:密闭装置内,当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时,氧气增加量为0。
【解析】选B。装置内增加的氧气来自于光反应阶段水的裂解,A正确。光照强度为a时,氧气增加量为0,此时仍然进行光合作用,但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氧气的消耗等于产生,故B错误。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故丙组装置内的CO2含量照光后比照光前低。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光照增强,光合作用强度越来越大,D正确。
10.【解题指南】
1.考查实质:本题考查光照强度、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更主要的是考查图像分析能力。
2.解题关键:
(1)图A中,黑暗条件下,二氧化碳的释放量代表细胞呼吸强度;光照下,二氧化碳的吸收量代表表观光合速率。
(2)图B中,温室内二氧化碳浓度增加,表示细胞呼吸强度大于光合作用强度;反之,表示光合作用强度大于细胞呼吸强度。
【解析】选B、C、D。光照下二氧化碳吸收量代表表观光合速率,黑暗下二氧化碳释放量代表细胞呼吸速率,真正光合速率=表观光合速率+细胞呼吸速率,故图A中的a点不能表示光合作用速率=细胞呼吸速率。B、C、D都可表示。
11.【解析】选A、B、D。BC段表明随着细胞间隙CO2浓度不断增大,净光合速率也不断增加,A正确;温室效应能使大气中的CO2浓度增加,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因此温室效应能提高植物光合作用速率,B正确;一定范围内,CO2浓度低于b时植物仍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只是光合作用速率低于细胞呼吸速率,C错误;当CO2浓度高于s时限制光合作用速率的因素不再是CO2浓度,而主要是光照强度,D正确。
12.【解题指南】
1.考查实质:本题考查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关系。
2.解题关键:
(1)明确图中①②③④⑤分别代表光反应、暗反应、细胞呼吸第一阶段、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
(2)注意“叶面积为25 cm2”和“光合作用合成量”。即计算时需注意面积转化及合成量表示的是真正光合作用。
【解析】Ⅰ.(1)光合作用需要光;暗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内膜。
(2)光合作用中能量转换过程为光能→ATP中活跃的化学能→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3)光反应阶段利用光能合成ATP,暗反应阶段消耗ATP;有氧呼吸三个阶段都产生ATP。
(4)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第一阶段相同。
Ⅱ.(1)图中a、b为光的补偿点,一般阴生植物光的补偿点小于阳生植物,故曲线B表示阴生植物,曲线A表示阳生植物。
(2)光照强度为Y时,25 cm2的阳生植物叶片的光合作用合成量=呼吸作用量+净光合作用量=1/4(12+4)=4(mg)。
(3)暗处12 h细胞呼吸消耗总量为12×4=48(mg)。要使叶的干物质量与照射前一样,需使净光合作用量等于暗处放置时的消耗量,所以光照时间=48÷8=6(小时)。
(4)曲线A、B与纵轴相交的点表示细胞呼吸强度,交点越向下,细胞呼吸越强。
答案:Ⅰ.(1)光 叶绿体基质 线粒体内膜
(2)光能→ATP中活跃的化学能→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3)② (4)③
Ⅱ.(1)阴生 (2)4 (3)6 (4)强
13.【解析】(1)在设置对照实验时,要探究的因素一般为自变量,其他因素必须保持一致。在探究CO2是否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时CO2就是自变量,因此根据题目可知增加的一组实验装置中应该没有CO2。若要探究CO2浓度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则CO2浓度为自变量,应该至少再设置两组不同CO2浓度的该装置;若探究元素X是否为必需矿质元素可以采用水培法,增加的装置中应将水槽中的完全培养液替换成等量的只缺少元素X的完全培养液,其他条件同甲装置。
(2)若将NaHCO3溶液替换为NaOH溶液,则短时间内,CO2减少使CO2的固定减弱,C3合成减少而消耗仍在继续,所以C3的含量降低,C5的含量升高。
(3)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光照强度,因变量是反映光合作用强度的指标——叶片上浮速率。而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其他因素都是无关变量。
(4)由题干知,MU和MV分别代表6h后所截取部分的烘干质量,而且两部分的最初质量(m)和呼吸量相等,即MU=m-呼吸消耗,MV=6 h内光合作用总量-呼吸消耗+m,因此M=MV-MU中的M表示V中被截取部分6 h内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总量。
(5)光线先通过三棱镜再通过叶绿体色素提取液后照射到玻片上的水绵,由于色素吸收了红光和蓝紫光,水绵不同部分的光合作用变化不大,因此一段时间后,水绵周围好氧细菌分布无显著变化;恩格尔曼实验的结论是氧气是叶绿体释放出来的,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答案:(1)将NaHCO3溶液换成等量的1%NaOH溶液,其他条件同该装置
至少再设置两组NaHCO3溶液浓度不同的该装置,其他条件同该装置 将水槽中的完全培养液替换成等量的只缺少元素X的完全培养液,其他条件同该装置
(2)C3的含量下降,C5的含量上升
(3)光照强度(台灯与烧杯的距离) 温度、清水的量、CO2的含量等
(4)6 h内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总量
(5)色素提取液吸收了红光和蓝紫光,水绵不同部分的光合作用变化不大
氧气是叶绿体释放出来的,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课时提能演练(十)
(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2·菏泽模拟)在呼吸作用过程中,若有CO2放出,则可以判断此过程( )
A.一定是有氧呼吸
B.一定不是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
C.一定不是产生酒精的无氧呼吸
D.一定是无氧呼吸
2.下列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呼吸必须在酶的催化下进行
B.人体肌肉组织细胞可以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C.酵母菌在进行细胞呼吸时一定释放CO2
D.叶肉细胞在光照下进行光合作用,不进行细胞呼吸
3.(预测题)甲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乙酵母菌进行发酵,若它们消耗了等量的葡萄糖,则它们放出的二氧化碳和吸入的氧气的体积之比是( )
A.1∶2 B.1∶1
C.2∶3 D.4∶3
4.(2012·济宁模拟)如图为某同学构建的在晴朗白天植物的有氧呼吸过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催化2→3的酶存在于线粒体内膜上
B.产生的8主要用于合成ATP
C.6部分来自叶绿体
D.3全部释放到大气中
5.(预测题)如图表示某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呼吸时O2的吸收量和CO2的释放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其中线段XY=YZ,则在氧浓度为a时( )
A.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消耗的有机物多
B.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释放的能量多
C.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多
D.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释放的能量相等
6.(易错题)某兴趣小组在室温下进行了酵母菌无氧呼吸的探究实验(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滴管中冒出气泡是反应产生CO2的结果
B.试管中加水的主要目的是制造无氧环境
C.若试管中的水换成冷水,气泡释放速率下降
D.被分解的葡萄糖中的能量一部分转移至ATP,其余的存留在酒精中
7.在a、b、c、d条件下,测得某植物种子萌发时CO2和O2体积变化的相对值如下表。若底物是葡萄糖,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CO2释放量
O2吸收量
a
10
0
b
8
3
c
6
4
d
7
7
A.a条件下,呼吸产物除CO2外还有酒精和乳酸
B.b条件下,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比无氧呼吸多
C.c条件下,无氧呼吸最弱
D.d条件下,产生的CO2全部来自线粒体
8.(预测题)如图表示人体内氧元素随化合物代谢转移过程,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
A.①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中,水中的H只来自于—NH2
B.在缺氧的情况下,③过程中不会发生脱氢反应
C.M物质是丙酮酸,④过程不会发生在线粒体中
D.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②③过程发生于线粒体中
9.(2012·泰州模拟)呼吸熵(RQ=放出的CO2量/吸收的O2量)可作为描述细胞呼吸过程中氧气供应状态的一种指标。某小组以苹果细胞为材料,研究其氧化分解葡萄糖过程中氧分压与呼吸熵的关系,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呼吸熵越大,细胞有氧呼吸越强,无氧呼吸越弱
B.b点有氧呼吸强度比a点时大
C.为延长苹果的保存时间,最好将氧分压调至c点
D.c点以后细胞呼吸强度不随氧分压变化而变化
10.(易错题)下列关于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无氧和零下低温环境有利于水果的保鲜
B.CO2固定的过程发生在叶绿体中,C6H12O6分解成CO2的过程发生在线粒体中
C.光合作用过程中光能转变为化学能,细胞呼吸过程中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和ATP中的化学能
D.夏季连续阴天,大棚中白天适当提高温度,夜晚适当降低温度,可提高作物产量
11.酵母菌在代谢中产生CO2的部位可能是(多选)( )
A.细胞质基质 B.线粒体内膜
C.线粒体基质 D.细胞液
12.下列各项应用中,主要是利用细胞呼吸原理的是(多选)( )
A.手指受伤时,选择透气的消毒纱布包扎
B.稻田定期排水
C.利用葡萄、粮食和酵母菌制酒
D.光下适当增加作物环境中二氧化碳的浓度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52分)
13.(12分)如图表示植物细胞内的代谢过程,据图分析回答:
(1)在反应①②③④中,必须在细胞器中进行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粮食储藏过程中,有时会发生粮堆湿度增大现象,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反应①②③④中,必须在有氧条件下进行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反应①②③④中,可在人体细胞中进行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图乙中化学反应T表示的生理反应可对应图甲的_______________生理过程。
(6)图乙中高能化合物Y表示的物质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22分)(预测题)将酵母菌研磨、离心分离后,得到上清液(含细胞质基质)和沉淀物(含细胞器),把等量的上清液、沉淀物和未离心处理的匀浆分别放入甲、乙、丙三支试管中,如图所示。
(1)分别进行以下实验(填写供选答案的字母):
供选答案:
A.H2O+CO2 B.酒精+CO2 C.丙酮酸 D.无反应
实 验
终产物
实验一:向三支试管中分别滴加等量(1 mol)的葡萄糖溶液
甲
乙
丙
实验二:向三支试管中分别滴加等量(2 mol)的丙酮酸
甲
乙
丙
实验三: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重复实验一
甲
乙
丙
(2)实验四:向三支试管中分别滴加等量的荧光素(萤火虫尾部提取的可以发光的物质)。重复实验一和实验三,从理论上讲,发光最强的是实验_____________中的_________________试管。
15.(18分)(探究创新题)如图为酵母菌无氧呼吸实验装置图,请据图回答:
(1)本实验主要验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盛有清水的试管在此发酵实验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容器中溶液A一般是指_______________,发酵实验过程中,盛清水试管和盛溶液A试管的现象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随着时间推移,盛清水的试管现象最终消失,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此时测定烧瓶中溶液的成分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要用煮沸又冷却的葡萄糖溶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如用乳酸菌代替酵母菌,溶液A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说明理由(用有关化学反应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1.【解析】选B。在呼吸作用过程中,若有CO2放出,则可能是有氧呼吸,也可能是产生酒精的无氧呼吸,但一定不是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
2.【解析】选D。细胞呼吸是活细胞进行的一项生命活动,需要在酶的催化作用下进行;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产物均有CO2;叶肉细胞在光照下既进行光合作用,也进行细胞呼吸。
3.【解析】选D。根据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反应式可知,甲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时,放出的二氧化碳和吸入的氧气的体积之比相等,而乙酵母菌只放出二氧化碳,不消耗氧气,所以两组相加后作比值即得出答案。二氧化碳∶氧气=(6+2)∶(6+0)=4∶3。
4.【解题指南】
1.知识储备:(1)明确有氧呼吸的原料和产物。
(2)掌握有氧呼吸各阶段的场所。
2.解题关键:
判断有氧呼吸产物3、7、8的名称,由此推出5→7为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2→3为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
【解析】选C。从图中判断1~8依次是葡萄糖、丙酮酸、CO2、H2O、[H]、O2、H2O和能量。丙酮酸产生CO2是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有氧呼吸产生的能量约40%储存在ATP中,其余的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在晴朗的白天,植物光合作用很强,不仅充分利用了线粒体产生的CO2,还要从外界吸收CO2,同时其产生的O2除了供线粒体利用外,还有剩余,释放到大气中。
5.【解析】选B。据图分析:在氧浓度为a时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XY=YZ,说明有氧呼吸吸收的O2(也反映此时的有氧呼吸释放的CO2的量)等于无氧呼吸释放的CO2的量,据此不难得出A、C、D项是错误的。
【方法技巧】根据数值巧判断细胞呼吸类型
(1)不消 无CO2产生:细胞只进行产乳酸的无氧呼吸;
耗O2 有CO2产生:细胞只进行产酒精的无氧呼吸。
O2消耗量=CO2产生量: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
(2)消耗O2, O2消耗量>CO2产生量:细胞进行有氧呼吸,分解的底物不
产生CO2 只是糖类,可能有脂肪;
O2消耗量<CO2产生量:细胞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3)若有H2O产生,一定是有氧呼吸。
6.【解析】选D。酵母菌无氧呼吸的产物是酒精和CO2,所以滴管中冒出气泡是反应产生CO2的结果。试管中加水的目的是作为反应的介质和隔绝空气,最主要的目的是制造无氧环境。若试管中的水换成冷水,温度下降,酶活性降低,反应速率下降,气泡减少。被分解的葡萄糖中的能量主要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一部分转移至ATP,其余的存留在酒精中。
7.【解题指南】
掌握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反应式,然后根据CO2的释放量和氧气的吸收量来判断种子进行细胞呼吸的类型。
【解析】选D。a条件下,不吸收O2,但产生CO2,故只进行无氧呼吸,种子进行无氧呼吸的产物是酒精和CO2。b条件下,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有氧呼吸吸收3体积的O2,同时产生3体积的CO2,消耗葡萄糖的相对量为0.5,无氧呼吸产生5体积的CO2,消耗葡萄糖的相对量为2.5。c条件下,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d条件下,只进行有氧呼吸,产生的CO2全部来自于线粒体,此时不进行无氧呼吸,故此时无氧呼吸最弱。
【方法技巧】在以C6H12O6为细胞呼吸底物的情况下,据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判断细胞呼吸类型:
(1)不消耗O2,但产生CO2进行产生酒精的无氧呼吸。
(2)CO2释放量=O2消耗量只进行有氧呼吸。
(3)CO2释放量>O2消耗量,细胞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此种情况下,可据以下关系判断哪种呼吸方式占优势:
①若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速率相等。
②若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速率大于有氧呼吸。
③若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速率大于无氧呼吸。
8.【解析】选C。①为氨基酸发生脱水缩合反应形成蛋白质,发生在核糖体中,水中的氢来自氨基和羧基,A错;缺氧,人体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N为葡萄糖,M为丙酮酸,③过程为葡萄糖分解产生丙酮酸(M)和[H]以及少量能量,B错;④为无氧呼吸第二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C对;氧气充足,发生有氧呼吸,③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D错。
9.【解析】选B。只进行有氧呼吸时,呼吸熵为1,若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呼吸熵大于1,且无氧呼吸比重越大,呼吸熵越大。b点有氧呼吸强度大于a点。c点时,只进行有氧呼吸,有机物消耗量多,不利于水果保存。c点以后呼吸熵恒为1,并不表明呼吸强度不再变化。
10.【解析】选C。无氧条件下,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而且零下低温会冻伤植物组织,不利于保鲜,A错误。C6H12O6分解成CO2的第一个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B错误。夏季连续阴天,因缺少阳光,光合作用减弱,为降低呼吸消耗,即使白天也不能提高温度,D错误。
11.【解析】选A、C。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均可以产生CO2,有氧呼吸是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第二阶段反应时产生的,无氧呼吸则是在细胞质基质中产生的。
12.【解析】选A、B、C。手指受伤时,选择透气的消毒纱布包扎,以免厌氧细菌大量繁殖。稻田定期排水则是为了使根部有充足的氧气进行细胞呼吸。利用葡萄、粮食和酵母菌制酒则利用了酵母菌的无氧呼吸产生酒精的原理。光下适当增加作物环境中二氧化碳的浓度是为了提高光合作用强度。
13.【解析】(1)(3)图中①、②为有氧呼吸过程,①、③和①、④为无氧呼吸过程,无氧呼吸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只有有氧呼吸的②阶段发生在细胞器(线粒体)中,只有②阶段中产生H2O的过程需O2的参与。
(2)粮食储藏过程中,粮食进行有氧呼吸产生H2O并放出热能,导致粮堆湿度增大、温度升高。
(4)人体细胞主要进行有氧呼吸,即将丙酮酸转入线粒体,最终彻底分解为CO2、H2O,并释放大量能量;若在缺氧条件下,如剧烈运动的肌细胞可生成乳酸。
(5)图乙中化学反应S表示的生理反应是光合作用,化学反应T表示的生理反应是细胞呼吸,产生ATP的过程为①②。
(6)高能化合物Y表示的是ATP,其结构简式是A-P~P~P。
答案:(1)② (2)有氧呼吸产生水
(3)② (4)①②④ (5)①②
(6)A-P~P~P
14.【解题指南】
1.知识储备:
(1)酵母菌是兼性厌氧生物,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完整的无氧呼吸,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中完成有氧呼吸。
(2)线粒体不能直接利用葡萄糖,直接利用的物质是丙酮酸。
2.解题关键:甲只含细胞质基质,其中的酶可催化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及无氧呼吸;乙只含细胞器,其中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的场所;丙含有酵母菌细胞的各部分,存在催化两种细胞呼吸方式的酶。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细胞呼吸的过程,也考查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联系和区别。
(1)实验一:葡萄糖在甲中产生丙酮酸,因有氧存在,发酵作用受到抑制,丙酮酸在细胞质基质中无法按无氧呼吸的过程转化为酒精和二氧化碳;乙中由于没有使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的酶,因而不能进入线粒体完成反应;丙中含有催化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各种酶且氧气充足,因而丙中的葡萄糖最终被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
实验二:甲中因有氧存在,加入的丙酮酸氧化作用受到抑制;乙中丙酮酸进入线粒体彻底氧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丙中的过程同实验一。
实验三: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甲经氧化作用产生酒精、CO2;乙不能进行细胞呼吸;丙进行无氧呼吸。
(2)荧光素发光是将化学能转变成光能,需消耗ATP。有机物分解放出的能量越多发光越强,而有氧呼吸释放的能量远多于无氧呼吸释放的能量。
答案:(1)C D A D A A B D B
(2)一 丙
15.【解析】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首先要除去O2,可通过加热煮沸;酶需要适宜的温度,温度太高酶会失活,因而要冷却;为避免盛溶液A的试管中的O2进入圆底烧瓶,特设盛清水的试管过滤;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CO2,气体CO2一般用澄清的石灰水来检测,当CO2经过盛清水的试管时,会有气泡冒出;当烧瓶内葡萄糖逐渐耗尽时,盛清水的试管内有气泡冒出的现象则会消失;若用乳酸菌代替酵母菌,则溶液A无混浊现象,原因是乳酸菌进行无氧呼吸只产生乳酸,不产生CO2。
答案:(1)酵母菌无氧呼吸可产生CO2
(2)进一步过滤氧气,防止溶液A的试管中的氧气进入圆底烧瓶抑制酵母菌发酵
(3)澄清石灰水 有气泡冒出 溶液变混浊
(4)葡萄糖逐渐耗尽 酒精溶液
(5)煮沸的目的是为了排尽圆底烧瓶中原有的空气,为酵母菌发酵营造无氧环境;冷却是为了避免酵母菌酶在高温下失活,为酵母菌提供发挥最高活性而需要的适宜温度
(6)无混浊现象 C6H12O6 2C3H6O3+少量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