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作文讲评之漫画作文 课件(共5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作文讲评之漫画作文 课件(共5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7-28 22:11: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3张PPT)
(这幅漫画讽刺
赞扬了 )
某些官吏贪污受贿的丑恶行径
执法部门的雷厉风行
作文讲评之
漫画作文
导入语

近年来,漫画类作文成为高考命题组老师眼中的宠儿,简单的几笔勾勒,就能够反映出很多社会现实,同时,漫画的留白及潜台词,也能够给学生充分的发挥空间。
这类作文,看似好写,但一个审题不慎,便会酿成离题万里的悲剧,而且,在写作过程中也要注意字字扣题,把漫画背后隐藏的问题要写出来。所以,漫画类作文审题是关键,立意是主旨,掌握好这两点,才能写出优秀的高分文章来。
22.观察下面这组漫画,按要求作文(60分)
请在仔细观察上面这组漫画的基础上,理解漫画的寓意,结合现实生活,写一篇作文。
要求:自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明确。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1.学习漫画作文的审题立意。
2.掌握漫画作文的结构。
3.使学生从漫画中学习到生活的哲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联系自身实际,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漫画的特点
夸张
讽刺性
反映现实
看漫画 有重点
一看漫画的标题
二看漫画中的构成要素
三看漫画的文字符号
四看漫画的夸张之处
一联系:联系社会现实
漫画就是用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来反映现实生活或时事的特殊艺术形式。它如同一面哈哈镜,用特有的夸张手法达到表现幽默而深刻的主题思想的艺术效果。所以对于漫画作文的审题立意,其关键是读懂漫画。那么如何读懂漫画,把握住漫画作文的审题立意呢?
同学们在审读漫画作文材料时,一定要注意以下两点:
1.观察漫画时,抓住细节,把握好漫画作者的意图,忌节外生枝,捕风捉影。
2.不能停留在画面本身,而应以此展开,联系社会生活实际,上升到理性的思考,揭示出人生、社会的规则或哲理。
看(看懂)
1.漫画的形象(人、物)是什么,形象处于什么状态(静止、运动);
2.漫画的细节:漫画中形象的特殊性(一般表现为夸张的动作、表情、语言),漫画人物的语言,漫画的题目。
3.漫画的布局:按照上下左右的顺序理清漫画所有的内容,理清是单幅漫画还是连环漫画,若是多幅漫画则要注意相互间的关系;
“漫画是简笔而注重意义的一种绘画。”
——丰子恺
细心审阅画面,尤其是标题文字和形象特征
感知高考
2019年全国三卷
2010年全国卷
1、不忘本分、本能、本色、本真,
坚守职责
2、有责任心,专指本职工作
3、要居安思危,有忧患意识
4、反对不劳而获、坐享其成
5、做人要勤劳,自食其力,守住底线
漫画的分类
单一类漫画
写出下面漫画的寓意:
由画面到生活:
猫、盘子里的鱼、偷粮食的老鼠
鱼是放在盘子里的,可见不是抓来的,而是送来的
猫的眼睛特点
猫的职责是抓老鼠,但因为一盘鱼摆在面前,就对偷了粮食逃跑的老鼠视而不见,只盯住了鱼。
抓老鼠喻职责,
鱼比喻利益、诱惑甚至贿赂
理关系:
找对象:
抓细节:
寓意
表意
作者感情倾向:
否定
品文字:
重视
当有人把能满足自己私欲的利益送到自己眼前时(受贿),就放弃了自己应有的职责。职责和私欲孰重孰轻?作者告诉我们:不能为一己私欲放弃自己的本职。
职责大于私欲
正面立意:
立意:
4.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一、找对象:
二、抓细节:
三、理关系:
一辆车,一排玩手机的学生
1.每个学生都沉迷于玩手机
2.司机说了一句话:“一定要看好孩子, 因为他们根本不看你。
孩子们在过马路的时候
沉迷于手机,严重影响了交
通安全。
四、作者的态度:
反对学生沉迷手机
立意角度:
(1)谈孩子们对电子设备依恋的危害。(切题及合乎题意)
(2)泛论电子产品的危害或教育子女遵守交通规则。(基本合乎题意)
小结 漫画材料立意的方法
1、看画面
找对象、定主体
理关系、找联系
抓细节(夸张处)、辨特征
二、寓意
由画面到生活(引发):对接本体
标题
画中字
2、品文字
一、表意
作者的感情倾向:批评、讽刺、赞扬
另外,组合类漫画除了了以上步骤,还要注意图片之间的联系:因果?对比?并列?情节发展?综合每一幅图画选准角度。
牛刀小试
看了以上图画,你有什么感受或启发?假如你向《长沙晚报》投稿,发表一下你对以上现象的感受或认识,你会怎么写?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由画面到生活:
三代人 三个圈(铁圈、呼啦圈、朋友圈)
理关系:
找对象:
抓细节:
寓意
表意
作者感情倾向:
①否定“我的童年
三代人的表情,爸爸和爷爷玩得兴高采烈,而我身背一个大“书包”,戴着高度近视眼镜,耷拉着脑袋
爷爷爸爸充满活力的童年来衬托我略显沉闷、缺少活力的童年
我们需要一个什么样的童年?我们的童年需要一种什么样的交往方式?
②辩证看待
假如你向《长沙晚报》投稿,发表一下你对以上现象的感受或认识,你会怎么写?
我们需要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童年
找回“逝去”的童趣
如何理性看待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科技的发展,让童年不再封闭,但也有负面影响;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生活方式;
工具的变化也代表着时代的变革。
×


×
评一评
①放下沉重的书包,远离虚拟“朋友圈”,回归现实生活,找回“逝去”的童趣。(否定)
②时代在变化,生活在改善,但童年的乐趣是不变的,我们需要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童年。(否定)
③通讯科技的发展,让童年不再封闭,孩子之间的交往变得便捷丰富,但警惕这一些给孩子带来的负面影响。(辩证)
④风物长宜放眼量。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生活方式,好好去适应,用心去寻找属于这一代人的快乐和精彩。(辩证)
⑤三代人的生活,从有形的圈子到无形的圈子,从自然随性的生活到与科技紧紧相连的生活,昭示着时代的变迁。(辩证)
参考立意
引:引出漫画,简单描绘
描绘画面,整体感受如何。
析:分析内蕴,做出评价
抓住漫画的关键信息分析,展开合理想象,得出中心思想。并进行一定程度的阐述分析。
联:联系现实,拓展延伸
联系社会生活,联系国家历史等等,对这幅画所揭示的寓意进行拓展。可以谈类似的现象,可以谈相反的现象。
结:收束全文,强调中心
强调观点,启发思考,提出建设性意见,总结全文。
(后有例文)
漫画类作文构思
1、找对象:树、鸟、人
2、看文字:“一只站在树上的鸟儿,从来不害怕树枝断裂,因为它相信的不是树枝,而是翅膀。”
3:理关系:鸟和人是对比关系:鸟不害怕树枝断裂,是因为它有翅膀,无需依赖外物;而人却惧怕树枝断裂,是因为他依赖着树枝。
4、作者感情倾向:
赞鸟否人。
5、由画面到人:鸟象征着自己有能力的人,画面中的人象征着没有能力只能依靠外物的人,而树枝象征着依靠物。
立意:只有锤炼强大的自身,才能不依赖于外物。
离题偏题,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写自信。
为什么不惧?是因为有翅膀,有硬实力,而不是因为相信自己。
2.写独立。
因为鸟儿此时也停留在树枝上,并不是翱翔于空中。
3.写善假于物。
是否选择利用这棵大树并不是重点。
4、标题是“打铁还需自身硬”,“求人不如求己”,
道理倒是没错,但总少了点美感。
优秀标题
以己之力,傲立枝头
凭己之翅,方能无惧断枝
人生没有可以托付的树枝
只有丰满自己的羽翼才能腾飞
以强大的自己面对危险的世界
求诸佛不如求诸己
善假于物不如恃才傲物
有底蕴,才有底气
若有劲翼,何惧断枝
看着这张鸟儿站在树枝上的漫画,不禁回想起幼时那个爱在树上上蹿下跳的我。爬树的时候小心翼翼,生怕枝干不结实。这时,总羡慕那些鸟儿,无论多细的枝桠,都有勇气站上去。长大了之后才懂得,不是鸟儿胆子大,因为它有翅膀保护。(引)
现在想想,人生在世,也在不断努力奋斗,丰盈自己的羽翼,使自己足够强大。世上有能力的人们何尝不是这样的鸟儿,无论环境的变迁,仍不会陷入被动,任人宰割。(析)
个人如此,企业亦然。我国出色的民营企业华为就是一个“不惧断枝”的典型代表。某世界强国,忌惮华为强大的科技实力,不顾道义伦理和贸易准则将华为纳入所谓“实体”名单,企图断销送往华为的芯片。关键时刻,华为拿出海思的“备胎芯计划”,一时间震惊世界,挽救了即将断裂的产业链。一计不成,议员佩洛西又在慕尼黑会议上公开“呼吁”资本国家不用华为来暂缓华为5G对美经济带来的冲击。即使在蓬佩奥威胁之际,大洋彼岸的英政府依旧使用了华为的技术。英国总统约翰逊的一句话让人印象深刻:“如果你抵制它,请说出更好的代替方案。”(联)
这足以彰显华为5G的实力。即使失去了美国的市场和科技,华为依旧能凸显生命力;虽然被人折断了休憩的树枝,但他们依旧能自信飞行。因为多年前任正非便知道,美国不会成为我们一直停靠的大树,而企业的科技实力才是支持华为飞向更广阔的天地。(联)
我们的祖国也在迅速腾飞。在历史的沉淀下,中国逐渐成为一个有底气的大国,仿若一只长有垂天之翼的鹏鸟。
在新冠病毒蔓延的两个月来,国家经历了罕见的混乱,部分西方国家借机落井下石,隔着大洋将别人的苦难看作一场笑话。美国、澳大利亚禁止国人入内,印度封锁口罩出口。在这样的压力下,我们的国家却展现出不可思议的社会凝聚力:各行各业共抗疫情,全民上下共克难关。为何在万千艰难中国家依旧稳步运转,百姓依然活得心安?只因大国愈渐崛起,有实力就有底气。即使有人打压,抽走我们的依赖源,我们也已不再害怕。(联)
回忆起二十年前,我国加入WTO,从此加入了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当时又有多少西方国家是想借此机会,用资本市场打压社会经济,来抑制我们的发展?当时的他们也许万万没想到,即使制造飓风,无枝依靠,雏鹰也没有放弃飞翔。中国在世界经济的全球化的背景下不断发展,可他从不依赖世界经济体。在零八年经济大危机爆发之际,几乎所有的资本主义国家再次陷入财政漩涡,只有中国政府在第一时间向企业拔出数百亿解救危机,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经济危机对我国造成的负面影响。在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环境下,我们也积极进取,争当世界经济中的弄潮儿。但即使缺少支持,我们也并不害怕,我们相信国家的实力仍可支撑起浩浩青天。(联)
停在树枝上的鸟儿不怕枝断,只因它相信的不是树枝而是翅膀,我们每一片羽翼的展开都将成为时代发展的动力。华为不畏美国的刁难,只因掌握了最先进的技术;国家不惧市场经济的冲击,只因已有了强大的综合国力。若有强劲的双翼,树枝的存在与否已不再是限制我们的关键因素。即使树枝折断,我们依旧灿烂而顽强。(结)
下雨没带伞,带伞不下雨。就像人生。(小林2012年漫画)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作文解析
漫画寓意:
下雨象征着人生道路中会遇到的风雨,即困难;
伞象征着我们为迎接困难所做的准备。
下雨没带伞,意味着没有准备却突如其来的困境。
带伞没下雨,意味着努力之后却徒劳无功的结局。
这就像人生,因为人生也有很多这样的时刻:
人生无常,几多风雨,我们难免毫无准备而措手不及。
人生艰难,几多不易,我们的心血随时可能付诸东流。
抓细节:
雨中人物的状态
联系生活:
如何对待人生中的意外
如何对待做好准备却没意外
看文字:
下雨没带伞,带伞没下雨,就像人生
下雨没带伞,意味着没有准备却突如其来的困境。对此,我们可以淡然处之,享受风雨,也可以想办法与意外抗争,让自己免受风雨的侵袭。
带伞没下雨,意味着努力之后却徒劳无功的结局。对此,我们可以坦然接受,承认失败,也可以继续养精蓄锐,不因此就丢弃我们手中的伞。
这都是我们面对人生种种无奈的比较好的态度。
在理解这一切的基础上,莫忘记还有一句话,“这就像人生”。也就是说,不能只象征性地谈雨伞和下雨,而是要落实到人生的细节中去,写出来的文字要有生活画面。
参考立意
“我平时很少迟到,没迟到时,无人抓,一迟到就被老师抓个正着”;我们考试前复习的知识点,一个也没考,而考到的全是没复习到的;常常我们努力工作时老板看不到,稍微懈怠会儿又恰好被逮个正着。“不违规时,没交警,今天多载一个人就被交警抓了”;有的领导也说:“平时我公正廉洁,没人来考察,如今刚动了点小心思,就来了检查人员,太不走运了。”不错,生活不乏这样的囧事。未来未知,我们不能彷徨,而应继续前行,努力不一定会有收获,不努力却一定没有机会。明天是否会下雨,没有人会告诉你。但把握当下,继续前行,始终是我们现在最该做出的选择。
出现问题:审题太过粗略,太过片面,材料中提供了三句话,有些同学只看到一句,或者只看到两句,就是不能把材料中的三句话都写清楚。
1、只扣住“下雨没带伞”这一句来写,却没有提到“努力却徒劳无功的态度”
2、“人生”不是重点,重要的是“对待人生”的态度
1、仅扣“下雨没带伞”一句
2、把“下雨”与“伞”的象征意点出来更好
人生之常是无常
漫画中的人奔波在外,忽然下起瓢泼大雨,而他没带伞,只得戴上帽子,但他并没有奔跑,更没有惊慌失措,好像已经习以为常,任凭淅淅沥沥的雨洒在身上。(引)
“ 下雨没带伞,带伞不下雨”,就像人生。如果说不定的雨意味着可能遇见的意外,那伞就是我们提前的准备了。雨不知何时会下,伞也不知何时要带。人生变幻多端,难以预测,或许我们无法时刻做好准备,但当它发生时,无论是否带伞,我们都应该大胆面对。同样,提前带伞,却不下雨,虽说是做了“无用功”,但未雨绸缪,就算虚惊一场,也是值得。“说是人生无常,却也是人生之常。”生活中,有些人有些事,上一秒恒定如常,下一秒变化无常。面对无常,我们不该执着于圆满。酒饮微醺,花看半开,就是面对无常最好的姿态。(析)
优秀开头
我以晴朗看无常 胸怀底气自不惧
一个西装革履的人被雨淋得全身湿透,耸拉着头走着,这是小林老师笔下的一幅漫画所描绘的场景。在踽踽独行之时,天公突然“作美”,被淋成落汤鸡是你我都经历过的事情。我们也不禁感慨:“这就像人生。”(引)
下雨没带伞,是人生中突如其来的困境;带伞没下雨,是徒劳无功的瓶颈。而未来又会有怎样的命运颠簸?我们不得而知。在人生中,所遇的无常事居多,起起伏伏,跌跌撞撞,我们正是这样一路走来。换一个角度来看,人生无常,却也是人生之常。我们可能曾在挫折面前一蹶不振,但逆风中仍然要保持着一颗前行的心;我们或许在奋斗中收获甚少,但依旧要相信时刻准备着总会迎来曙光,这才是我们对待人生的态度。(析)
小结 漫画材料立意的方法
1、看画面
找对象、定主体
理关系、找联系
抓细节(夸张处)、辨特征
二、寓意
由画面到生活(引发):对接本体
标题
画中字
2、品文字
一、表意
作者的感情倾向:批评、讽刺、赞扬
另外,组合类漫画除了以上步骤,还要注意图片之间的联系:因果?对比?并列?情节发展?综合每一幅图画选准角度。
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屈原是谁?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1.立意限制。这是一道漫画作文,漫画是考生构思立意的基础。屈原是世界级历史文化名人,然而对于“屈原是谁”这个问题,画面中四个年轻人给出的答案竟匪夷所思。漫画揭示了年轻一代对历史文化名人和传统文化知之甚少的现状,他们不知自己传统文化知识贫乏竟还洋洋自得,实在令人痛心。考生审题立意必须以漫画寓意为基础,脱离这一寓意的写作即为跑题。
2.思维限制。漫画中年轻人不知道“屈原是谁”,折射的是当下的一种现象,考生须立足这一基础,由表及里,由浅入深,透过现象探究本质,思考“传统文化”传承中出现如此尴尬的现状的原因,探究“年轻人”传统文化知识过度贫乏的原因。不能仅仅抓住画面内容中的“屈原是谁”不放,写作时忌表面化和浅显化。
3.社会背景限制。对于“屈原是谁”这个问题,四个年轻人的回答具有很强的时代特征,暗示考生审题立意时要有当下意识,要立足于今天这样一个时代,不可脱离当前时代来谈“传统文化”的传承。
切题立意:
1.增强文化认同,弘扬民族文化。
2.树立文化自信,传播传统文化。
3.弘扬传统文化,我们责无旁贷。
4.向年轻一代传播传统文化刻不容缓。
5.学校、家庭、社会应携起手来,营造传承传统文化的良性环境
偏题立意:
1.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因为立场不同或角度不同而有不同的看法,且都有一定的合理性,而漫画中的四个年轻人却是胡乱猜测,错误荒诞)
2.要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是建立在一定的知识储备和认知思辨上的,此立意脱离漫画寓意)
3.年轻人应该如何实现自身发展。(题目太大,没有扣“传统文化”的主题)
正视尴尬析原因,加强传播齐努力
吃着粽子长大的年轻人竟然会误认为屈原是歌手、厨子、医生、运动员。这尴尬的一幕无异于“法国人不知道拿破仑,美国人不知道华盛顿”。漫画内容虽然夸张,但折射出的问题不容忽视:年轻人传统文化知识贫乏的现状堪忧。
是什么导致了这尴尬的现状?
是传统文化的日渐式微。传统文化虽然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但因其年度久远而和现代生活有了一定的隔阂。在当前的年轻人中,不知道寒食节、上元节的大有人在,不知道“天干、地支”的大有人在,说不全12属相的大有人在。甚至有人在清明节放假时还会给亲友发“节日快乐”的祝福短信。年轻人传统文化知识如此贫乏,如果任其发展下去,“数典忘祖”之历史闹剧将会重演。
是外来文化的强势冲击。现在年轻人中有很多“漫威”迷,前一段《复仇者联盟4:终局之战》午夜首映,“漫威粉”竟不顾第二天的上学和上班,抢票抢到使售票系统瘫痪。随着前几年日韩影视剧在中国的大量上映,日韩音乐、日韩服饰在中国也开始大肆流行,90后中哈韩哈日现象严重,有的年轻人头发染得五颜六色,衣着怪异。在外来文化的强势冲击下,年轻人容易丧失自我,人生观和世界观错位,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变得淡漠。
是重理轻文带来的危害。在学理科将来好就业的实用主义影响下,我国高校里的理科大军对人文类课程极不重视,长此以往必然导致学生的畸形发展、人文知识营养不良的状况。人的发展需要人文精神的关怀,这就要求我们应以学生终生发展为本,培养出既具有缜密严谨、求异创新的科学素养,又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正确的价值观念、积极的人生态度、良好的文化气质等人文素养的人才。
基于此,对年轻人乃至全社会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刻不容缓。
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国家正有所作为,“经典咏流传”“诗词大会”等文化类节目的强势上映,增加“清明节”和“端午节”两个假日,不提倡过“圣诞节”等西方节日。学校正有所作为,“京剧进校园”的大范围推进,校园“经典诵读”的持续开展,“我们的节日”等的文化宣传。个人也可以有所作为,冯骥才老师多年来对民俗的研究和宣传,樊锦诗开发的“数字敦煌”宣传平台,“京剧偶像”王佩瑜传播京剧文化的积极行动。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传统文化无处不在,传播方式更是多样,相信只要用心,你我也能成为传播传统文化的达人。我们更要坚信,到那时“屈原是谁”的尴尬闹剧将在中华大地永远绝迹。
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字。
限制性:
1.立意限制。本次作文是漫画类材料作文,漫画正中有位母亲模样的女子,脸上带着甜蜜的笑容,正在给怀中标有“分”的娃娃喂奶,尽管那个娃娃喂得胖胖大大,饱得口角流奶,其他象征“德”“体”“美”“劳”的娃娃,瘦瘦小小,饿得哇哇大哭,涕泗交流,却不被理会。这个“母亲,可以指家长,也可以指考生,也可以指教育部门,也可以指社会。题目要求考生对这一现象、这一现象的后果等问题进行思考。任何脱离教育中片面强调分数这一思考基点的构思和写作都是跑题。
2.价值判断限制。漫画作者的感情倾向非常明显,是对教育中“分数至上”现象的批评。培养德智体美劳均衡发展、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的人是教育的目标,一味追求高分,“高分薄德”“高分弱体”“高分轻美”“高分恶劳”的教育都是畸形的教育,只会造就畸形的人。认为“高分万能,毋论其它”的教育思想与教育方式,与国家的教育目的、漫画作者和出题人的意图都是相悖的。任何片面强调分数高于一切的写作都是跑题。
3.内容和思维限制。“结合材料内容和寓意”作文,材料中有几组对比:“分数至上”的现实状况和其它“四育萎缩”现实状况的对比,人们对待“分数”的态度和对其它“四育”的态度的对比;学生因“得分”发生的变化和其它“四育”缺乏产生的自身变化的对比。漫画往往有寓言性质,考生构思时要立足于漫画强调的“片面追求高分”,“只”追求分数,追求高分走极端,而导致出现了种种社会问题,并据此提出解决方法。写作不得脱离漫画内容及寓意范围作文。
开放性:
一是社会角度。应该摒弃“万般皆下品,唯有分数高”的论调。应该思考在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营造学生个性发展的氛围,促进学生多元发展,多途径成才。
二是从教育主管部门角度。制定合理的多元化的考评监督机制,不搞一刀切,不按考试分数排名站队,鼓励学校办出特色。
三是从学校的角度。学校站在对学生负责、对教育负责的角度,合理设置课程,让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四是从家庭的角度。作为家长,理性教育孩子、引导孩子全面发展,成为社会有用之人。
五是从学生自身角度。应该在全面发展中,找到自己的个性和优势,不能用单一的分数来阻碍了自己的发展。这些都为考生构思写作提供了一定的开放性。
【参考立意】
正确立意
1.只有高分,输掉未来。
2.莫让“高分”遮望眼。
3.不唯分数论英雄。
4.分数与素质齐升。
5.不要在高分中迷失自我。
6.失衡的教育,残缺的人生。
7.教育不能舍本逐末。
8.是爱还是碍?
9.不能以“分”概全。
10.“分数至上”论当休矣。
不唯分数论英雄
有了分数就有一切,高分为王,一直大行其道。有幅漫画生动形象地揭示了教育中的“偏科”现象,画中的母亲,只关注代表智商的分数,不顾德、体、美、劳的发展。
但我要说,分数不是万能的,它不是衡量人才的唯一标准。
反观当下,人们已经把分数推崇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在求学求职的道路上,没有分数简直寸步难行。想上重点高中,需要高分;想上重点大学,需要高分;想找好工作,需要高分……但是,“分数至上”的片面思维带来的祸患还少吗?那些高学历低素质的现象不值得我们深思吗?
唯有分数高,未必真英雄,未必是社会需要的真正的人才。曾是韩国某大学的博士、高铁霸座男孙赫,再一次令公众质疑高分与高素质之间的关系;近年中小学生近视率居高不下,且有低龄化倾向的统计数据和前几年数起校园体育猝死案,又上演了重分数轻体育的悲剧。盛行的“娘炮”之风和女大学生求职前的争相整容促使我们探讨什么是真正的美、怎样认识美、怎样创造美;“鸡蛋没缝怎么剥”的少年大学生,早已作为高分低能的代表,成为人们的笑柄;24岁留日男生汪佳晶,不肯承担打工劳动之苦,因一次次向母亲索要高额费用被拒,竟向母亲举起了屠刀。这些人,大多数都曾拥有过令人炫目的高分,但是他们是人才吗?一桩桩戳心的事实一次次告诉我们,不要仅凭分数论优劣,不唯分数论英雄,分数不是衡量人才的唯一标准。
美国一所中学的校长,一位德国纳粹集中营的幸存者,曾泣血告诫老师们:“你们的努力决不应当被用于创造学识渊博的怪物,多才多艺的变态狂,受过高等教育的屠夫。”
其实,分数不高的人未必不是人才。成功属于那些全面发展有目标的人,属于一直前行,坚持不懈的人。“京派作家”沈从文,小学毕业,却成为诗体小说的里程碑式的人物。小学都没毕业的郑渊洁,写出了大量脍炙人口的童话作品,成为广受少年儿童喜爱的“童话大王”。阿里巴巴的创始人马云,据说高考考了两次才考上一所师范学院,他的分数并不高,但丝毫不影响他的成功;“快递小哥”雷海为,没有高深的教育背景,却在诗词大会上击败一流大学众多的才子,成为年度冠军。他们学历不高,分数不出众,但谁又能否认他们的优秀呢?
其实,一般情况下,高分数和高素质并不矛盾,二者并不冲突,分数高素质高的人比比皆是。且不说“两弹元勋”邓稼先、钱学森,天眼之父南仁东,地球物理学家黄大年等人的高分高素养的事迹。就当下来说,年轻的一代大学村官秦玥飞,从基层做起,谱写当代青年勇于担当的时代新篇章。北大才女宋玺,热爱歌唱,热爱运动,大三结束时,投身军营,奏响了新时代大学生参军报效祖国的最强音。
分数里有着素养,素养里也包含着分数。不唯分数论英雄,并不是我们不重视高分,而是要既要重视学生的分数,又要重视学生的德、体、美、劳均衡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有个性、有素养全面发展的人。

1.学习漫画作文的审题立意。
2.掌握漫画作文的结构。
3.使学生从漫画中学习到生活的哲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联系自身实际,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漫画内容包括手持录取通知书的学生、旁边有拿着鸡蛋的妈妈、蹲下帮忙系鞋带的爸爸、整理床铺的爷爷奶奶,墙上挂了一张告示,告示上写着“怎样系鞋带 剥鸡蛋 叠被子 泡方便面”,大家看到告示都感到震惊,以致冒汗不止,漫画的标题为“学前班”。从漫画内容来看,场景应该是高三学生刚进入大学宿舍。漫画讽刺了一些家长只关心孩子升学,不注重劳动教育引导,缺乏对孩子基本生活习惯和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一些中学生只懂得知识学习,而连一些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都没有,漫画的寓意是要重视孩子的劳动教育、生活教育和独立自主教育。考生应围绕漫画寓意来写作,不能脱离漫画内容,同时要联系自身实际。
用自己的语言对材料进行描述或概述
(力求简明、清楚)
紧承叙述,引出观点、话题
(力求自然、准确)



联系实际,摆事实,讲道理
(力求深度、力度)

综合上文,再申主旨
( 力求完整、有力)
如何安排作文的结构?
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