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上册4《古诗三首》 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三年级语文上册4《古诗三首》 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7-29 06:35: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4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
一、填空题
1.看拼音,读句子,写字词。
在hán shuānɡ( )很重的早晨,jūn( )王派liú( )家父子沿着jú( )花cán( )败的xié( )径,给山里人sònɡ( )去刚摘的chénɡ( )子。
2.区别字组词。
导( ) 倍( ) 逢( ) 遍( )
异( ) 陪( ) 缝( ) 篇( )
3.把下面词语补充完整。
漫( )卷( ) 万( )千( ) 桃( )柳( )
风( )浪( ) ( )山( )水 ( )隐( )现
4.初知内容 (读课文填空)
《山行》写了山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赞颂了秋色的美丽,表达了作者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赠刘景文》抒发了作者的广阔胸襟和________________。
《夜书所见》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5.解释下列词语。
①红于:________。 ②寒山:________。 ③石径:________。
④斜:________。 ⑤挑:________。 ⑥篱落:________。
二、诗词曲鉴赏
课内古诗阅读
山行
,自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
6.请把古诗补充完整。
7.我会选。
(1)这首诗的作者是( )代的( )
A.宋 B.唐 C.杜甫 D.杜牧
(2)这首诗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 )
A.春 B.夏 C.秋 D.冬
我是从诗中“_________________”句看出来的。
8.下列诗句描写的季节与这首诗描写的季节相同的是( )
A.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B.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C.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D.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阅读,完成下列各题。
赠刘景文
擎雨盖, 犹有傲霜枝。
, 橘 。
9.补全诗句。
10.《赠刘景文》描写的是________季的景色,作者抓住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景物来描写这个季节。
11.这首诗写到的颜色有______、______;这个季节还有什么颜色,请写出相关诗句: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夜深篱落一灯明。
12.默写古诗。
萧萧梧叶送寒声,________。________,夜深篱落一灯明。
13.“萧萧”是指________;“促织”是指________。
14.这首诗描述了诗人________(时间)的所见所闻,表达了诗人________的情感。
三、现代文阅读
乡间绿阴
乡间,是树的天地。公路两旁,是高大的梧桐树。梧桐树枝连着枝,叶盖着叶,像绿色的长廊。小河两岸是成行(háng xíng)的垂柳。柳条儿细细的,柳叶儿绿绿的。山坡上松树和柏树高大挺拔,枝繁叶茂。农家小院的前后种植着果树,有桃树,有梨树,有杏树……春(未 末)夏初,各种果树舒枝展叶,郁郁葱葱,一(座座 坐坐)农家小院就掩映在浓浓的树阴之中。
15.把文中括号里正确的字或拼音用“ ”画出来。
16.这篇短文是围绕“_______”这句话来写。文中的省略号(……) 表示_______多。
17.根据短文连线。
山坡上 果树
公路两旁 垂柳
小河两岸 梧桐树
农家小院 松树和柏树
18.用“ ”画出文中的比喻句。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 寒霜 君 刘 菊 残 斜 送 橙
2. 开导 加倍 相逢 几遍 异乡 陪同 缝隙 篇幅
3. 天 地 紫 红 红 绿 平 静 青 绿 若 若
4. 人家 白云 红叶 奋发向上 对友人的勉励和支持 客居他乡的孤寂无奈
5. 比……更红,本文指霜叶红于二月花 深秋季节的山 石子的小路 为倾斜的意思 挑弄、引动 篱笆
6.远上寒山石径斜
霜叶红于二月花
7. B D C 霜叶红于二月花
8.D
9.荷尽已无 菊残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 绿时
10. 冬 荷花 菊花 橙 橘
11. 黄色 绿色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12.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13. 风声; 蟋蟀
14. 秋夜(夜晚); 思乡
15.成行(háng xíng) 春(未末)夏初 一(座座 坐坐)农家小院
16. 乡间,是树的天地 果树多
17.山坡上松树和柏树
公路两旁梧桐树
小河两岸垂柳
农家小院果树
18.梧桐树枝连着枝,叶盖着叶,像绿色的长廊。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