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反对党八股(节选)
预习检测
朗读课文,读准下列汉字的读音,在课文中做下标注。
精粹( ) 瘪三( ) 窒息( )
恐吓( ) 裹脚( ) 卑劣( )
靶子( ) 蹩脚( ) 檄文( )
面目可憎( ) 无的放矢( )
cuì biē zhì
hè guǒ bēi
bǎ bié xí
zēng shǐ
作者介绍
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诗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
家、政治家和思想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时代》杂志也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作品有《毛泽东诗词(中日对照)》等。
写作背景
遵义会议以来,中国共产党的总路线是正确的,工作上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王明的错误路线没有从思想上彻底肃清,同时,新党员大多出身于农民和小资产阶级,把非无产阶级思想带进党内来。党内非无产阶级思想的存在,干扰了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贯彻。
写作背景
为了总结历史经验,肃清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恶劣影响,提高全党的马列主义水平,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党中央抓住抗日战争相持阶段这个极好的时机,开展了全党的整风运动。
整风运动的主要内容是: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
关于本文
《反对党八股》是毛泽东同志一九四二年二月八日在延安干部会上的讲演,是继《改造我们的学习》和《整顿党的作风》之后,又一篇重要的整风文献。
重点谈的是关于改进“文风”的问题。
本文节选的是《反对党八股》中9─18 节
资料链接
八股文
“八股”,即八股文,也称“八比”,原为明清时代科举制度规定的一种应试文体。它要求应考人读一定的书,学一定的注疏(主要是朱熹的注),按规定规格写文章,连字数都有限制,考生只能按照题目的字数敷衍成文。每篇文章都由破题、承题、起讲、起股、中股、后股、来股八部分构成,其中四股各要求有两股文字相对偶。这种八股文,无论内容还是形式都是僵化的,束缚着人们的思想。
那么,“党八股”又有什么特点呢?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第三部分(10)解决问题:抛弃党八股,树立马克思列宁主义文风的重大意义。
课文共10段,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提出问题,指出党八股有八大罪状,提示下文论述的范围和目的。
第二部分(2-9)分析问题:列举党八股的八大罪状,指出危害、反动实质、克服办法。
诱思导学
朗读课文,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思考:作者列举了哪八条罪状?
有哪些是表现、危害?
克服的办法是什么?
速读课文,用不同颜色的笔勾划出党八股的各条罪状表现、危害、根源及克服办法。
新知讲解
一、空话连篇,言之无物。
二、装腔作势,借以吓人。
三、无的放矢,不看对象。
四、语言无味,像个瘪三。
五、甲乙丙丁,开中药铺。
六、不负责任,到处害人。
八、传播出去,祸国殃民。
七、流毒全党,妨害革命。
表现
根源
危害
新知讲解
毛泽东同志善于将破除谬误与论述真理,极为灵活地错综地交织在一起,拥护什么,反对什么;提倡什么,批判什么,是非曲直,毫不含糊,旗帜十分鲜明。
在批判每一条罪状时,一般按照提出问题(摆情况),分析问题(讲危害, 挖根源),解决问题(提出改正办法)这样的层次结构进行论证的。
本文说理的最大特点──破中有立
第一部分是怎样提出文章的中心论题的?
首句“现在来分析一下党八股的坏处在什么地方”,开门见山地提出了文章的中心论题,统领后文的论证,后句说要“以毒攻毒”,把党八股的坏处“叫做八大罪状”,体现着憎恶党八股的感情,表明了文章的论证架构。
新知讲解
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分析第一条罪状——空话连篇,言之无物
我们有些同志喜欢写长文章,但是没有什么内容,真是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
为什么一定要写得那么长,又那么空空洞洞呢?只有一个解释,就是下决心不要群众看。
把那些又长又臭的懒婆娘的裹脚,赶快扔到垃圾桶里去。
“我们应该研究一下,文章怎样写得短些,写得精粹些”。
“长而空”、“短而空”都不好──就篇幅而言;
“精粹”即精炼纯粹──就内容而言。
(1)“群众见了就摇头”──不能有效地宣传群众;
(2)“只好去欺负幼稚的人,在他们中间散布坏影响,造成坏习惯”——危害群众。
危害:
解决问题:
新知讲解
对比论证:斯大林的演说与“我们的老爷”写的长文章正反对照。
事例论证:斯大林发表的演说。
引用论证:俗语,“看菜吃饭,量体裁衣”“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
比喻论证:“懒婆娘的脚,又臭又长”。
论证方法:
新知讲解
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分析第二条罪状——装腔作势,借以吓人
有些党八股,不只是空话连篇,而且是装样子故意吓人,这里面包含着很坏的毒素。
不但是幼稚,简直是无赖。
“残酷斗争”“无情打击”
无产阶级不需要这类手段。
危 害:
解决问题:
分析第二条罪状——装腔作势,借以吓人
这种装腔作势的东西不能反映真理,而是妨害真理的。
对敌人是毫无用处,对同志只有伤害。
共产党人不靠吓人吃饭,而是靠马克思列宁主义真理吃饭,靠实事求是吃饭,靠科学吃饭。
任何机关做决定,发指示,人和同志写文章,做演说,一概要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要靠有用。
新知讲解
引用论证:鲁迅的“辱骂和恐吓决不是战斗”。
《苏联共产党(布)历史简要读本》
请大家以上面的论证思路为例,自己整理后面的六条罪状内容,明确作者论证方向以及论证方法,体会作者严谨的论证结构以及简洁、准确又生动的语言。
论证方法:
问题一:
课文第四段作者用到了举例论证,其中列举标语中“工”“人”两个字的写法问题,如果把它换成具体的文章事例,来证明“无的放矢,不看对象”,可以不可以?
首先要明确,换成具体的文章事例不好。
(1)文章事例长,势必会影响本文的整体结构。
(2)抗战时期非常紧张和繁忙,最好用简短的语言或例子。
(3)针对性强。简单的字写那么复杂,显然没有注意对象问题。这个事例简洁、易懂、典型性强。
问题:课文第五段谈的是什么问题?
课文第五段谈的是语言问题,缺少文采,不生动活泼,不够丰富,像个“瘪三”。
作者号召我们向人民群众学习,向外国、古人语言学习,学习的侧重点又有所不同。
向人民群众学习:生动活泼、丰富,表现实际生活。
向外国语言学习:吸收需要的成分。不硬搬或滥用,吸收好的、适用的、进步的、新鲜的东西。
向古人语言学习:有生气的东西要充分合理地运用,好的有用的要
继承,坚决反对去用已经死了的词汇和典故。
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非下苦功夫不可。
只要他不是哑巴,他就总有几句好要讲的。所以我们的同志都非学习语言不可。
《拿来主义》发表于1934年6月4日,鲁迅批判的是当时国民党的卖国主义政策和一些人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态度,阐明了应该批判继承和借鉴文化遗产及外来文化的论点。
《反对党八股》毛泽东同志1942年2月8日在延安干部会上的讲演,是一篇重要的整风文献。批判的是教条主义、主观主义、宗派主义的危害,提出,要使革命精神获得发展,必须抛弃党八股,采取生动活泼新鲜有力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文风。
请结合《拿来主义》分析作者的写作目的。
本文与《拿来主义》在提出观点的方式上是否相同?
教条主义
主观主义
宗派主义
先破
后立
马克思列宁主义
问题三:
课文结尾段说“必须抛弃党八股”,为什么不说“反对党八股”?
“反对”是一种观点和态度,“抛弃”则是具体的做法,包含了“反对”的态度,与之彻底决裂,比“反对”更深一层。到了文章论述的最后阶段,起到了强化论点,深化主旨的作用。也只有抛弃掉有害的党八股,才能“采取生动活泼新鲜有力的马克思列宁主义”。
作者的这一做法又和鲁迅《拿来主义》中对于文化遗产中“姨太太”(纯粹的糟粕)的态度不谋而合,“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即坚决摒弃和毁灭,不然,真的会流毒全党,贻害文化。
党八股的根源是什么?作者是如何挖掘其本质特征的?
根源是“不负责任” ,结果是“到处害人”“流毒全党,妨害革命”“传播出去,祸国殃民”。
作者在批判第六条罪状时,用洗脸照镜子打比方,引得全场大笑。借以批判“下笔千言,离题万里”,“仿佛像个才子,实则到处害人的同志。这种责任心薄弱的坏习惯,必须改正才好” 。这部分说理既严肃又恳切,说得形象、活泼、有趣。
课堂总结
1. 语言生动形象、简洁明了。采用了大量的谚语,例如“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成语,例如“装腔作势”“无的放矢” ;文言词语,例如“得胜回朝”“下笔千言;方言词语,例如“瘪三”“蹩脚”。这些词语的恰当运用和巧妙安排,使得语言既通俗易懂,又生动有趣。
本文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请大家再读课文,总结归纳。
课堂总结
2.论证方法多变,形式生动多样。从全文看,采用的是分项列举的论证方法,使人一目了然,得其要领。从各自然段看,有例证法、引证法、类比法,还间或使用喻证法、设问法。
课堂总结
3.观点鲜明,态度明朗、语言泼辣。如作者把空话连篇,言之无物的文章喻为“懒婆娘的裹脚布,又长又臭”;把“语言无味”则直斥为“面目可憎,像个瘪三”等。作者则予以辛辣的嘲风,“我们的老爷”“仿佛像个才子”。一针见血,指陈利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