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同步课件含视频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同步课件含视频素材)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5.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7-29 15:59: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人民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 | 上册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与文明的起源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课标要求
立足时空观念,利用地图了解通过了解河姆渡、半坡、良渚、陶寺等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知道原始农业的兴起及其重要意义。初步学习对具体历史资料进行归纳、概括、分析、比较,得出历史结论的历史思维方法。
通过通过了解河姆渡、半坡、良渚、陶寺等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知道中国的原始农耕生活。
立足唯物史观,需要在课堂中展示考古发现的图片、文字或者视频资料、灵活多样地组织材料进教学,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重视学生实证意识的培养。同时,还配有《我国原始农耕时代主要遗址图》强化学生历史的时空概念。培养学生历史学科素养。
学习目标
学法指导
学习目标
教学目标
自主学习:导学提纲
1.原始农业的产生的时间、地区、培育的品种、表现及意义;
2.读《中国原始农耕时代重要遗址图》, 标出河姆渡、半坡、陶寺、良渚等遗址的位置。分析中国原始农耕时代重要遗址的分布特点
3.列表河姆渡人和半坡人(时间、流域、工具、房屋、手工业)情况。
4.比较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认识中国南北原始农耕文化的异同。

互动探究(一):原始农业的发展
材料;距今 10000 年至 2000 年的 8000 年中,人类的人 口数从 532 万直线上升到 13300 万,与 旧石器时代 100 万年中的人 口增长数相比,约增长 25 倍。——(美)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你认为这期间世界增长的原因。
距今 10000 年前由于原始农业的出现,生产力进一步发展,所以世界人口有了比较明显的增长。
1.农作物种植
中国原始农耕时代重要遗址图
它们的人工栽培,
是我们的祖先为人类
文明作出的重要贡献
目前,世界上最早的栽培稻、粟和黍均发现于中国
玉蟾岩遗址出土的稻谷
贾湖遗址出土的碳化稻粒、刻符龟甲和骨笛
江西仙人洞遗址出土的陶罐
距今10000多年陶器
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稻作和粟作农业分别在我国南北方逐渐推广。
我国原始农业主要遗址及稻作、粟作农业区分布
粟作区
稻作区
1.农作物种植
黍(shǔ )
粟(sù )
1.农作物种植
原始农业的兴起过程:
水稻:在中国南方的一些早期遗址中,发现了最早的人工栽培稻
粟:黄河流域是栽培粟的最早起源地,目前发现最早的栽培粟类遗存约在公元前7000年至公元前5000年
时间
兴起地区
发展变化
距今10000年左右
中国黄河、长江和淮河等流域
由最初的“刀耕火种”,发展到用耒耜等翻土工具进行耕种
刀耕火种
农业的发展
耒耜工具
材料: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治理, 制耒耜,教民农作,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故谓之神农也。—东汉,班固《白虎通》 卷一
关键词一“耒耜”是何物?
2、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
意义:
标志:
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现,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互动探究(二):河姆渡人的生活
看视频,填表格:
河姆渡人的生活 时 间
生活地点
房屋建筑
粮食作物
生产工具
家畜饲养
生活用具
距今约7000年
长江中下游浙江余姚
干栏式建筑
木结构水井
骨耜
水稻
陶器、玉器、乐器
象牙雕刻、漆器
猪、狗、水牛
填一填
房屋建筑
(1)观察图片,回答问题:河姆渡居民的房屋样式有何特点及意义?他们为何要这样建造房屋?
房屋特点
干栏式建筑(河姆渡遗址的建筑是以大小木桩为基础,上面用木板等拼接成屋。)
建筑意义
是中国最早的木构建筑,对中国古典建筑产生了重要影响。
建造原因
既可防蛇虫猛兽之害,又可避潮湿,下面还可养殖家禽家畜。
木结构水井
河姆渡人的木结构水井复原图
在河姆渡遗址,考古学者还发现了木结构水井,这是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木结构水井。
农作物--水稻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
生产工具--骨耜
骨耜是河姆渡遗址中最具典型性的一种农具。在先后两期考古发掘中共出土170余件。骨耜大都取材于大、中型哺乳动物的肩胛骨,少数也选用胯骨,器形基本保持原骨的自然形状,上端厚而窄,下端刃部薄而宽。
——黄渭金《河姆渡文化骨耜新探
骨耜(sì)
石锛( bēn )
磨制石器
家畜饲养
狗骨
猪下颌骨
圣水牛头骨
猪纹陶钵
在河姆渡遗址中,出土了众多的动物骨骼,其中有不少猪、水牛、狗的骨骼和头骨,据有关专家研究,认为这是人工饲养的家畜。——龚若栋《河姆渡文化》
生活用品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
双鸟朝阳象牙蝶形器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猪纹陶钵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玉器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哨
漆器
陶猪
从这些图片中,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
会制作玉器,还会运用雕刻艺术;懂得使用天然漆。

互动探究(三):半坡居民的生活
半坡居民的生活 时间
生活地点
房屋建筑
粮食作物
生产工具
家畜饲养
生活用品
看视频,填表格:
距今约6000年
黄河流域 陕西西安
半地穴式建筑
石斧、弓箭、石器、骨器、鱼钩(叉)

猪、狗
陶器、装饰品、乐器、骨针、骨锥、纺纶
填一填
房屋建筑
半坡原始居民房屋复原图
半坡居民的房屋为什么要这样设计?
黄河流域气候比较寒冷,风沙大。
这样的设计可以防风保暖。
农作物--粟(sù)
生产工具
半坡遗址出土的骨铲
半坡遗址出土的鱼钩
磨制石器
新石器时代
半坡遗址出土的石锥、石锛
生活用品
半坡遗址出土的陶器
陶埙(乐器) 装饰品 纺纶 骨锥
河姆渡人 半坡居民
时 间
地 点
房屋建筑
粮食作物
生产工具
家畜饲养
生活用品
距今约7000年
长江中下游;浙江余姚
干栏式建筑;木结构水井
骨耜
水稻
猪、狗、水牛
陶器、玉器、乐器
象牙雕刻、漆器
距今约6000年
黄河流域;陕西西安
半地穴式建筑
石斧、弓箭、石器、骨器、鱼钩(叉)

猪、狗
陶器、装饰品、乐器、骨针、骨锥、纺纶
比一比
回顾知识,完成表格。
想一想:河姆渡人与半坡人在生活上有什么不同?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半坡居民与河姆渡人的不同之处在于:
处于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一个在长江流域,一个在黄河流域;两者的房屋建筑样式不同,河姆渡人住的是干栏式房屋,半坡居民住的是半地穴式房屋;种植的主要作物不同,一个是水稻,一个是粟;河姆渡人会挖井,半坡人会使用弓箭;他们制造的陶器艺术风格也不同。
造成差异的原因是二者所处自然环境不同。就地取材可使用的工具受限,以及环境及其气候、温度、水等各种外界条件的影响,而且二者所处的时代也不完全相同。
大汶口遗址出土的白陶鬶和山东龙山文化遗址出土的黑陶高柄杯
良渚遗址出土的玉琮cóng、玉璧和玉钺yuè
山西襄汾陶寺遗址,一处龙山时代的大型都邑类遗址,面积约300万平方米。
什么是龙山时代?什么是都邑类遗址?
距今4600~4000年前是传说中的尧舜时期。此时,冶金术已较为成熟,文字也创制成功,精美的玉器成为沟通天地人的神器,黄河、长江中下游已是城堡林立,文明与野蛮正在交织对抗。这就是夏商周文明历史之前的“龙山时代”,因发现于山东章丘龙山镇的史前文化遗址而得名,它在中华文明史中占据了600年之久。
而早期都邑的出现,正是王权创立的物化形式。陶寺遗址考古又有新发现,其宫城内大型夯土建筑基址的发掘取得重要收获。发掘进一步确认了宫城内面积近8000平方米的最大宫殿建筑的存在,这是迄今史前时期最大的夯土建筑基址。
材料一 山东大汶口文化,是新石器时代后期父系氏族社会的典型文化形态。距今5千年前后,大汶口原始居民会制作黑陶和白陶。大汶口晚期的墓葬,有的随葬品很多且精美,有的墓室一无所有。
材料研读
下列材料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状况?
材料二 良渚遗址位于浙江杭州余杭区,距今5300—4300年,由宫殿区、内城和外城组成。祭坛上权贵的墓地里,随葬品丰富且有制作精美的玉器。普通墓葬的随葬品很少。
表明新石器晚期已经出现了贫富分化的现象,私有制产生,社会阶级分化已相当明显。
课堂小结
第2课
原始农耕
生活
原始农业的发展
河姆渡人的生活
半坡居民的生活
时间:距今约7000年
地域:长江流域(浙江余姚)房屋:干栏式建筑
粮食:水稻
时间:距今约6000年
地域:黄河流域(陕西半坡)房屋: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粮食:粟
1.(2022年重庆B卷)实物史料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证据。下图所示实物遗存可以证明当时已经出现
A.原始农业 B.青铜铸造
C.纺织业 D.冶铁业
课堂训练
2.(2022年湖北宜昌)下图是中国某原始农耕遗址里干栏式建筑的复原图。该建筑是用木桩插于地下,上面用木板等拼接而成的,它应当属于
A.河姆渡遗址 B.陶寺遗址C.大汶口遗址 D.半坡遗址
3.(2022年甘肃平凉)考古花狂发现,陕酉省西安市东郊淄桥区的半坡遗址有密集的房屋,贮藏用的粮穴和饲养牲畜的圈栏。据此推断,半坡人的生产生活方式是A. 集体群居 B. 采集渔猎
C. 农耕定居 D. 铁型牛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