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2年中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
七下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B卷
中考真题凝聚全国各地历史精英智慧,准确把握大纲要求,紧跟时代步伐,展示各地中考文化。本专辑按照单元精选2022年全国各地中考真题,助力同步教学,欢迎下载。
一、选择题
1.(2022常德中考4.)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写道:“宋王室的一个历世相传的家训,厥为优待士大夫,永远让文人压在武人的头上。”这反映了宋朝的治国策略是( D )
A 强干弱枝 B. 分解相权 C. 民贵君轻 D. 重文轻武
2.(2022自贡中考3.)宋太祖赵匡胤打破传统中国作风,以务实态度从事各项政治改革,如收权、分权、重文轻武等防“弊”之政。他这样做的主要目的为( B )
A.促进阶层流动 B.强化中央集权 C.推动教育发展 D.加强思想控制
3.(2022德阳中考2.)宋太祖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后又在州级机构中另设一官职,与州长官同签文书,以分散长官权力。当时另设的官职是( D )
A. 转运使 B. 刺史 C. 按察使 D. 通判
4.(2022临沂中考5.)宋代大幅度增加了科举取士的名额,确立了三年一次的考试制度。明代统治者对科举高度重视,科举方法之严密也超过了以往历代。这种情况告诉我们( C )
A. 考试选拔官吏办法发生了根本变化 B. 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
C. 科举制度在宋代和明代都进行了改革 D. 元朝近百年间一直没有实行科举考试
5.(2022聊城中考6.)下列古钱币的形制与铸币文字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这最适合用来研究,中国古代( A )
A. 民族交融加强 B. 冶铁技术的进步 C. 抑商政策的演变 D. 征税方式的变化
6.(2022桂林中考2.)图中文字为契丹大字。它由几个音符叠成契丹语的一个音级,在形体上仿汉字合成一个方块字。这说明契丹族和中原民族之间存在( B )
A. 政治对立 B. 文化交流 C. 经济往来 D. 军事冲突
7.(2022台州中考2.)了解历史时序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如图中①对应的朝代是( B )
A. 唐朝 B. 南宋 C. 明朝 D. 清朝
8.(2022自贡中考4.)据《宋史·孝宗本纪》记载,孝宗为岳飞平反,追谥号为岳武穆、岳太师等,并按照最高开国将帅的规格进行改葬,还建立了岳庙。世人将此举称为“平反昭雪”,以表达对岳飞的追思。下列表述与此相关的是( A )
A.率军抗金,精忠报国 B.组织抗元,宁死不屈
C.收复台湾,维护主权 D.斥逐沙俄,捍卫统一
9.(2021菏泽市5.)“通过各种渠道进人南宋的契丹人,其杜会习俗不断发生变化。通过族际婚姻,契丹人的姓氏名字发生变迁,甚至服饰、饮食、节日等生活习俗也逐渐失去其民族特征。”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
A. 民族交融 B. 政府引导 C. 社会繁荣开放 D. 经济重心南移
10.(2022成都中考6.)从秦朝的“半两钱”到汉朝的“五铢钱”,再到宋朝的“交子”,货币发生了由笨重到轻便的变化。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B )
A. 都市生活的繁华 B. 商业贸易的发展 C. 造纸技术的成熟 D. 冶铸工艺的进步
11.(2022北京中考7.)下侧是《唐宋发行铜币数目统计表》和《北宋纸币铜版拓片》。材料体现出宋代( C )
A. 商业活动时间、空间不再受限 B. 外贸所得在财政中占重要地位
C. 商业贸易繁荣的程度超过唐代 D. 都市出现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
12.(2022桂林中考3.)据记载,桂林在“南宋绍兴年间,每年上交给政府的军装布多达一万七千八百多匹。”这一记载有助于我们了解宋代桂林的( A )
A. 纺织业 B. 造船业 C. 冶铁业 D. 制瓷业
13.(2022泰安中考2.)唐代天宝年间统计的全国户数,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户数占45.5%,以北占到54.5%;《太平寰宇记》所载北宋初期全国户数,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户数已占59.1%,以北则为40.9%。与唐代天宝年间相比,北宋初期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户数增长幅度较大,这一变化可以推断( D )
A. 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 B. 我国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出现
C. 北宋完成了对全国的统一 D. 北民南迁进一步促进了南方发展
14.(2022东营中考6)人口增减是衡量古代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下面“汉唐宋三朝南北方人口对比统计表”中的数据变化,反映出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趋势是(D)
朝代(时间) 南方 北方
人口(万户) 占全国户数比例(%) 人口(万户) 占全国户数比例(%)
西汉2年 262 21.2 974 78.8
唐朝742年 405 45.2 495 54.4
南宋1187年 1238 64.6 679 35.4
A.江南经济开发 B.北方经济崩溃 C.南北经济平衡 D.经济中心南移
15.(2022泰州中考6.)宋代经济较前代发达,农业发展,手工业兴盛,商业繁荣。下列描述不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D )
A. 城市经商时间不再受到限制 B. 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城成为丰饶粮仓
C. 广州、泉州造船业世界领先 D. 河北定窑发展成为我国著名的瓷都
16.(2022襄阳中考4.)百度关键词“少数民族贵族建立的统一王朝”“我国历史上版图最大的朝代”,搜索出的结果是( C )
A. 唐朝 B. 宋朝 C. 元朝 D. 清朝
17.(2022河池中考5.)自古以来,西藏与中原王朝有着密切的联系,共同为中华文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元朝时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元朝统辖西藏的机构是( C )
A. 安西都护府 B. 澎湖巡检司 C. 宣政院 D. 伊犁将军
18.(2022成都中考8.)元朝在河南、陕西、四川等地设置了10个行省,并将大都附近地区划归中书省直辖;在西藏地区设置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统辖,掌管西藏军民各项事务;在西域地区设置北庭都元帅府等管理军政事务。这表明元朝( D )
A. 民族关系平等团结 B. 专制主义达到顶峰 C. 边疆地区实行自治 D. 地方治理因地制宜
19.(2022云南省中考6.)元朝为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辖采取的措施是( A )
A. 设置宣政院 B. 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C. 设置西域都护府 D. 册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
20.(2022凉山中考3.)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元朝时,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了行政机构,负 责管辖澎湖和琉球。这个行政机构是( D )
A. 台湾府 B. 宣政院 C. 宣慰使司都元帅府 D. 澎湖巡检司
21.(2022盘锦中考4.)下图是某位同学绘制的历史示意图,★代表的朝代是( B )
A. 唐朝 B. 元朝 C. 明朝 D. 清朝
22.(2022泰州中考7.)1333年,元朝开科取士,在所取进士百人中,有蒙古、回回、畏兀儿等民族50名,有58%的人的母亲为汉人,已婚者中有近70%的人娶汉人为妻。这说明了元朝( D)
A. 奉行民族歧视政策 B. 已经完全实现汉化
C. 科举考试更加公平 D. 民族交融趋势加强
23.(2022长沙中考3.)它是中国历史上版图最大的时期,对边疆地区实施了长时间和比较稳定的统治:它对边疆的管理更多地呈现出与内地一体化的趋向。材料描述的是( D )
A. 汉朝 B. 隋朝 C. 唐朝 D. 元朝
24.(2022邵阳中考5.)下图呈现了中国古代中央政府对某一地区加强联系与管辖的历史脉络。该地区是( C )
A. 台湾 B. 云南 C. 西藏 D. 新疆
25.(2022宜昌中考8.)元朝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为对辽阔疆域进行有效的治理,元朝设立( D )
A. 分封制 B. 郡县制 C. 科举制 D. 行省制
26.(2022桂林中考4.)在元朝,它把音乐、歌舞、动作、念白融合在一起,发展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这种艺术是( C )
A. 诗 B. 词 C. 杂剧 D. 小说
27.(2022昆明中考5.)南宋都城临安(今浙江杭州)城内大小店铺比比皆是,大街上的买卖昼夜不绝,交易频繁且数量巨大,“动以万数”。这反映了南宋时期( D )
A. 晋商、徽商活动较频繁 B. 海外贸易领先世界
C. 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D. 都市商业贸易繁荣
28.(2022广元中考5.)两宋时期出现“苏湖熟,天下足”“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虚空之屋”的景象。由材料可以解读出( A )
①宋代经济繁荣 ②江浙一带的粮食产量高 ③宋代出现了早市、夜市 ④商帮出现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9.(2022盘锦中考3.)《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都城开封店铺林立,“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材料反映了宋代( D )
A. 农业的发展 B. 手工业的兴盛 C. 文化的昌盛 D. 商业贸易的繁荣
30.(2022江西中考5.)假如你是《清明上河图》所描绘场景中的一位市民,你向能做的事情是( A )
A. 欣赏蹴鞠表演 B. 观看京剧演出 C. 购买《红楼梦》 D. 品尝烤红薯
31.(2022苏州中考3.)下图是某学术论文中的插图(局部).该论文讨论的题目是( B )
A. 布局严整对称的唐长安城 B. 宋代常州城市形态与科举
C. 南宋临安与经济重心南移 D. 元大都与明清北京规划
32.(2022聊城中考7.)《元史·地理志》载:“元有天下,薄海内外,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元朝政府这样做的初衷是( D )
A. 便利赋税征收 B. 改善民族关系 C. 促进物资交流 D. 加强各地联系
33.(2022成都中考7.) 《马可·波罗行纪》中记载了中国古代独创的造船技术——水密(意为“不透水”)隔仓,中国古代文献也提及过此技术。然而,长期以来该技术却未见于实物。直到1974年,在福建泉州出土了有13个水密隔舱的南宋木船,中国古人这一造船技术上的创新才得以实证。这说明( B )
A. 中国古代文献的记载均真实可信 B. 文物考古是实证历史的有力手段
C. 中国古代的造船技术开始于南宋 D. 泉州是宋朝唯一的海外贸易港口
34.(2022北京中考9.) 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对世界文明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下表①处应为( B )
科技成就 传播及影响
造纸术 8世纪传播到阿拉伯地区,新型纸张取代了羊皮纸和纸草纸
① 14世纪初传到欧洲,对其作战方式产生巨大影响,推动了社会变革
《本草纲目》 17世纪被翻译为拉丁文等文字,促进了欧洲植物学的发展
A. 《齐民要术》 B. 火药 C. 活字印刷术 D. 《农政全书》
35.(2022泰州中考5.)唐宋之前,中国图书只有手抄本,同一种图书的复本相当少,但唐宋以后市面上的图书数量逐渐增多,图书出版业慢慢兴盛起来。引起这一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B )
A. 造纸术的推广 B. 印刷术的革新 C. 对外往来密切 D. 文化交流频繁
36.(2022连云港中考11.)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写道:“用胶泥制坯,一坯刻一字,成为字印……将字印排列镶嵌于铁板之上……然后以一平板覆压字面,使其平整,即可印刷。”这段材料描述的是( B )
A.拓印刻石术 B.活字印刷术 C.雕版印刷术 D.双色套印法
37.(2022长沙中考12.)他改进的造纸术不仅促进了中国文化的发展与传播,也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是( B )
A. 屈原 B. 蔡伦 C. 王船山 D. 魏源
38.(2022怀化中考23.) 蔡伦,湖南耒阳人,东汉前期的宦官,负责监造各种器物,被汉安帝封为龙亭侯。他在中国历史上的最大功绩是( A )
A. 改进造纸术 B. 发明活字印刷术 C. 发明指南针 D. 发明火药
二.材料题
1.(2022临沂中考26.)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何题。
材料一唐朝时,世界上有70多个国家或地区与中国有往来。那时候,外国人除了与中国贸易,还学习中国的科技文化,引进中国的政治经济制度。繁盛的唐朝在世界上声望很高,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
——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2019年12月)
材料二至德元年(756年)有三支西城唐军被调回内地,参加了收复长安的战争,以后在此基础上组成了战斗力很强的镇西北庭行营。到了乾元元年(758年)秋天,吐火罗叶护与西城九国首领来朝,请求“助国讨贼”,肃宗派他们赴朔方行营效力。
——摘编自《新唐书》
材料三为了维护统一,消除不听命的节度使,唐朝中央政府又不得不依靠其他节度使,造成国家分裂的局面。总之,各个藩镇在名义上属于中夹管辖,但实际上他们并不听从中央,皆各行其是。唐朝最终被朱梁政权取代。
——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221年12月)
(1)上述三则材料反映了哪些主要史实?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唐朝社会发展历程的特征。
(2)材料二所反映的历史时期(八世纪中期),世界局势正在发生着重大变化。当时世界上哪一个国家的疆域最大?它把中国的哪些重大科技成就传入了欧洲?
(3)综上所述,你能从中得到哪些有益的历史启示?
【答案】(1)史实:唐朝对外交往频繁;安史之乱;藩镇割据;唐朝被朱梁政权取代。特征:唐朝前期呈现出繁盛景象,安史之乱后由盛转衰、逐渐灭亡。
(2)阿拉伯帝国。造纸术、指南针、火药。
(3)要具有忧患意识,学会居安思危;要勤政爱民,反对腐败;要注意化解各种社会矛盾,避免发生战乱;要重视科技发展,保持世界领先地位;要务力维护国家的统一;要善于学习,加强交流;必须与时俱进,创新发展。
2.(2022营口中考2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凝结着丰富的历史智慧。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进行探究性学习。
【礼德文化 育人铸魂】
材料一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孔子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
(1)根据材料一,这两则名言体现的是哪个学派的思想?请结合所学知识,在材料一中任选一位人物简述他的思想主张。
【科技创新 共同发展】
材料二
(2)请根据材料二,回答下列问题。
推动欧洲社会变革的发明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利于文化传播与发展的发明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促进世界远洋航海技术发展的发明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医学瑰宝 健康固本】
材料三 华佗对他的学生吴普说:“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谷气得销,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终不朽也。”他模仿动物的活动姿态,创编了一套体操。吴普长期坚持,“年九十余,耳目聪明,齿牙完坚”。
——摘自统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3)中医总结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健康养生的理念和实践经验。请根据材料三,写出华佗为帮助人们强身健体而创编的的体操名称。
(4)丰厚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请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应该如何保护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答案】(1)儒家(儒家学派);孔子:仁(仁者爱人;以德治国;反对苛政;有教无类;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提出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或孟子:实行仁政(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贵君轻;反对一切非正义战争;得民心者得天下)(选择材料中一位思想家,答出他的任意一点主张,意思相近即可得分)
(2) ①. 火药(火器;火药武器;图四);(答出一点即可得分); ②. 造纸术(图一)或印刷术(活字印刷术;图二) ③. 指南针(罗盘;图三)
(3)五禽戏 (4)保护、传承并弘扬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学习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传承中创新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挖掘传统文化中的精髓;面向未来,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3.(2022苏州中考28.)中华文化在与外来文化的交流中不断发展、升华。中华文化的传播.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万历年间.徐光启与利玛窦.在北京合作翻译了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崇祯二年(1629年)朝廷任命徐光启督修历法。他聘请耶穌会士龙华民、汤若望等参加.最终以《崇祯历书》为总题目.编译了46种、137卷巨著.详细介绍了欧洲先进的天文学知识。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材料二
长安旅舍与于慎微长官接邻
崔致远
上国羁栖久,多惭万里人。
那堪颜氏巷,得接孟家邻。
守道惟稽古.交情岂惮贫。
他乡少知己.莫厌访君频。
注:崔致远是9世纪朝鲜人.旅居中国16年。
(1)读材料一.敦煌莫高窟造像体现了中华文化与哪一宗教文化的融合?徐光启等人主要学习了西方哪些学科门类的先进知识?
(2)读材料二,崔致远的作品主要体现出中华传统文化哪一思想的影响?中国宋代哪位发明家的成就为古腾堡的发明奠定了基础?
(3)综合上述材料.对于历史上的中外文化交流,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答案】(1)宗教文化:佛教文化。学科门类:数学(几何);天文学(历法)。
(2)思想:儒家思想。发明家:毕界。
(3)启示:中华文化兼收并蓄,具有包容性;中华文化在与外来文化的交流中不断发展、升华;中华文化的传播,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
4.(2022龙东中考26.)科技立则民族立,科技强则国家强,科技创新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要战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美国的一位电气时代最伟大的发明家,一生拥有1000多项发明专利权。他发明了耐用的白炽电灯泡、碱性蓄电池等……
——选自统编历史教科书九年级下册
材料三:早在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就发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号召。我国航天技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起来。
——选自统编历史教科书八年级下册
(1)图一是我国北宋时期的匠人,他的哪项发明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2)图二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发明的交通工具,请写出它的名称。
(3)图三是乘坐神州十三号飞船升入太空的三位航天员,其中有一位黑龙江人是我国“太空漫步”的第一人。请写出他的名字。
(4)材料二中的这位发明家是谁?
(5)结合材料三,写出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名称。
(6)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科技的认识。
【答案】(1)毕昇 (2)汽车
(3)翟志刚 (4)爱迪生
(5)东方红一号 (6)科技促进社会进步,推动社会发展等
5.(2022梧州中考1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实力强盛的诸侯国为称霸中原而开始兴建运河。魏国开凿的鸿沟演变为隋唐宋大运河最重要的河段——通济渠。……有的河段与京杭大运河的江南段基本一致。隋唐宋时期,以隋朝通济渠和永济渠为标志,形成横贯东西、纵贯南北的全国水陆干道构架……全线贯通于13世纪的京杭大运河对泗水、汶水、卫河和黄河的沟通,……显示出中国运河工程技术在17世纪前领先世界的水平。
——摘编自谭徐明等《京杭大运河遗产的特性与核心构成》
材料二 元朝建立以前,蒙古国就开始设置驿站。元朝建立以后,为加强同各地的联系,元世祖又将驿站制度推行到国力所及的一切地区。当时,以大都为中心,修建了四通八达的驿道,东连高丽,东北至辽阳行省的奴儿干,北达岭北行省的吉利吉思,西通伊利汗国和钦察汗国,西南抵达乌思藏,南接安南、缅甸国。驿站的普遍设置……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
——摘编自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春秋战国时期兴建运河与隋朝开凿大运河目的的变化。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朝大运河与元朝驿站在作用方面的异同点。
【答案】(1)春秋战国:为称霸中原;隋朝:为加强南北交通。
(2)相同点:都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不同的,驿站的范围更广,同时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促进了陆路交通网的修建。
6.(2022白银中考12 .)中华民族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是世界上伟大的民族。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真正爱好和平的民族。在中国古代的诸子百家中主张“兼爱”“非攻”的思想学派是哪家
(2)四大发明是中国古代先民为世界留下的一串光耀的足迹。请选择其中一项发明,说出它们对世界历史发展的贡献。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华文明的认识。
【答案】(1)墨家。 (2)指南针传入欧洲后,促进了远洋航行,使世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说其他三大发明也可)
(3)中华民族是和平友善的民族;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为世界历史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7.(2022包头中考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吐蕃传来的马球运动在盛唐时期非常流行,帝王将相、文人雅士,甚至宫廷妇女都参与其中。唐与吐蕃、突厥首领会盟时组织马球比赛。日本遣唐使把马球的玩法带回了日本。马球运动这项强健体魄、开放心胸的运动,是当时社会和平、富足的体现,是“盛唐气象”的一个缩影。
——摘编自吴建华《从马球文化看唐代文化的包容性和盛唐的自信》
材料二 宋代城市文化生活丰富,蹴鞠是市民阶层喜闻乐见的娱乐活动。图5铜镜的背面呈现了一对青年男女在花园里踢球,有人为他们助兴的情景。
——摘编自统编教材七年级下册 《中国历史》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三 1981年,中国女排在世界杯比赛中首次夺冠给国人带来的激情,与改革开放初期中国人奋起直追的心情完全契合。国人喊出了“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口号。《人民日报》写道:“用中国女排这种拼搏精神去搞现代化建设,何愁现代化不能实现?”
——摘编自汪大昭《学习女排,振兴中华》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马球运动流行所展现的“盛唐气象”。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宋代蹴鞠流行的阶层,并简析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女排夺冠的时代价值。
【答案】(1)盛唐气象:政治的稳定:经济的繁荣;民族交往、交融的加强;社会风气的开放包容(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刚健豪迈的尚武风气);对外政策的兼容并包。
(2)阶层:市民阶层。原因:宋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城市商业贸易繁荣;同时,城市规模扩大,市民阶层逐渐壮大和富裕起来:市民追求更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蹴鞠在市民中流行开来。
(3)价值:激发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增强民族凝聚力、民族自信心;增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精神动力:激励人民投身到现代化建设中去;适应了时代的要求。
8.(2022扬州中考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宋杂剧为元朝戏剧的发展打下了基础。由于元统治者不重用汉人知识分子,一些不得意的文人、落魄之士,用他们的智慧创造了中国文学史上又一辉煌的篇章——元曲。戏剧的产生必须在社会经济充分发展的城市中,有充足的市民人数和文娱活动的需要,才有可能形成集中的观众群体和以演剧为生的艺人群体。 ——摘编自吴刚《中国古代的城市生活》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杂剧的表演特征并列举一个代表作家及其作品。
(2)据材料二,概括元朝戏剧繁荣的历史条件。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社会发展与文化繁荣的相互关系。
【答案】(1)音乐、歌舞、动作等结合;《窦娥冤》。
(2)宋杂剧为元朝戏剧的发展打下了基础,元统治者不重用汉人知识分子,一些不得意的文人、落魄之士,用他们的智慧创造了中国文学史上又一辉煌的篇章——元曲、社会经济充分发展的城市、有充足的市民人数和文娱活动的需要。
(3)社会发展与文化繁荣互相促进。
9.(2022牡丹江、鸡西中考27.)中国历史的主流是统一,统一是历史大势,也是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据此回答问题:
(1)元朝结束了唐以后370多年的分裂局面,重新实现了统一,成为我国古代版图最辽阔的朝代。元朝设置的正式管辖台湾和西藏两地的机构分别是什么?
(2)清朝前期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巩固发展的重要时期。当时清政府是怎样加强对台湾地区的管辖的?
(3)依据“一国两制”的方针,1997年香港回归,1999年澳门回归。这一方针最重要的前提是什么?
(4)请谈谈你对祖国统一大业问题的看法。
【答案】(1)澎湖巡检司和宣政院。
(2)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3)坚持一个中国。
(4)统一是中华民族发展的主流,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要趋势,统一反映了我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
10.(2022十堰中考13.)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历史任务,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就祖国统一问题进行探究。
【增设机构巩固边疆】
(1) 元朝和清朝对边疆进行了有效治理。元朝由中央哪一机构直接统辖西藏?清朝设置哪一机构加强了对新疆的管辖?
【国共合作台湾回归】
(2) 近代史上,台湾曾离开祖国半个世纪。国共合作取得哪一战争的胜利使台湾回到祖国怀抱?哪一事件是该战争的起点?列举一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取得胜利的战役。
【制度创新促进统一】
(3) 180年前,英国通过哪一条约割占了香港岛?谁提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为解决香港、澳门问题提供了制度保障?简析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意义。
【立足现实展望未来】
材料一: 2021年1至11月,两岸贸易总额2982.8亿美元,同比增长27.3%。……自台进口2275.1亿美元,同比增长26.2%。大陆新设台资企业5923个、同比增长34.7%。
——国台办发言人马晓光答记者问材料二:西方反华势力“以台制华”与民进党当局和岛内“台独”势力“倚美谋独”一拍即合,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小动作不断。
——人民网
(4) 材料一体现了当前实现祖国统一的哪一有利因素?
(5) 从国家统一的角度出发,请你对材料二中西方反华势力和“台独”势力的言行进行驳斥。
【答案】【小题1】宣政院;伊犁将军。
【小题2】抗日战争;九一八事变;平型关大捷等。
【小题3】《南京条约》;邓小平;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小题4】两岸经贸往来密切。
【小题5】分裂祖国,搞独立不得人心,坚决维护国家统一,反对任何分裂祖国的行径;“台独”分子和国际反华势力违背了广大人民的心愿,违背了历史发展潮流,他们的倒行逆施必将遭致失败。
11.(2022沈阳中考16.)观看下面两幅图片并阅读相关文字介绍,回答问题。
图一:汉初,诸侯王拥兵自重,对中央造成严重威胁。汉武帝继位后,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政治上,颁布“推恩令”,成功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分设刺史,负责对辖区内进行巡视监察。经济上,改革币制,将铸币权收归中央:实行盐铁官营,收回齐国等诸侯国的私铸权,由政府垄断盐、铁的生产和销售。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尊崇儒术。这些措施,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图二:北宋建立后,有针对性地采取了一系列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为分散机构权力,在中央、枢密院专掌军政,三司专掌财政,与宰相分权,并增设参知政事为相。枢密院与禁军管理机构“三衙”分权,前者有调兵权,后者有统兵权、在地方、包括转运司在内,先后设立了平行的四个路级机构,从不同方面对各州进行监控和节制。州级增设通判,与知州共同签署文书,彼此制约。通过上述措施,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1)上述两幅图片中的文物属于史料类别中的哪一类?
A.第一手资料 B.第二手资料
(2)根据以上图片及文字介绍,你能获取哪些有关政策(措施)方面的历史信息?
信息点一: 信息点二: 信息点三:
(3)根据以上图文内容,你能得出什么历史结论?
【答案】(1)A
(2)强化中央集权的朝代名称;强化中央集权的相关具体措施或内容;强化中央集权的影响等
(3)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主要趋势
12.(2022陕西中考16.)概括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给北宋统治者的教训。宋太祖是如何控制军事权的?北宋与辽、西夏订立和约,对社会经济和民众生活有什么影响?
【答案】教训:藩镇割据(节度使权力过大),威胁中央;武将专权(武将跋扈)的积弊。
措施: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
影响:北宋与辽、西夏之间保持和平稳定的局面;促进了我国偏远地区的开发;有利于经济的交流和发展;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北宋民众负担;使边境民众生活环境相对安定;促进了民族交融。
13.(2022北京中考24.) 北京农业的起源、发展与现代化
材料一 北京地区农业考古成果(部分)
① ② ③
新石器时代石磨盘和石磨棒(用于加工谷物),平谷上宅遗址出土。此处还发现了半地穴式房屋遗址 东汉陶仓(粮仓模型),昌平半截塔村汉墓出土 春秋晚期至战国中期铁镰(用于收割农作物),延庆胡家营遗址出土
(1)将材料一中的考古成果按所属的历史时期排序。(写序号)任选一项成果,说明该时期北京地区的生产状况。(示例除外)
示例:②;说明东汉时期重视粮食储存,折射出当时北京地区农业生产有较大发展。
材料二 金朝将东北地区的女真人、契丹人迁到中都周边地区,与当地百姓杂处,学习农耕,渐趋融合。中都城区及近郊居民达到80万,粮食需求量很大。金政府规定垦荒可以减免租税,还组织修建一系列水利工程,中都地区荒地被大量开发,产量更高的水稻得到进一步推广。
——摘编自曹子西《北京通史·第四卷》
(2)依据材料二,概括金朝北京地区农业发展的表现。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农业发展的影响。
材料三 1950年以后,京郊农民获得了土地。1952年粮食总产7.33亿千克,比1949年增长75.84%。1978年以后,农民有了生产经营自主权,自负盈亏,生产积极性提高。1984年粮食总产量达到21.8亿千克,比1978年增长17.2%。
近年来,北京农业出现新的变化。2014年以来,北京举办了世界马铃薯大会、世界月季洲际大会等国际农业会展活动。2017年休闲农业与民俗旅游接待游客4337.4万人次,比2014年增长13.4%。2018年全市“三品一标”(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覆盖率达71.8%,比2014年提高34.4个百分点。大兴西瓜、怀柔板栗、京西稻等优质农产品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
——资料源自北京市统计局官网等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从农业政策角度分别指出1949-1952年、1978年以后北京地区农业发展的原因。概括近年来北京地区农业的发展趋势。
【答案】(1)排序:①③②;例如③;说明该时期北京地区铁农具、牛耕出现,促进农业上的深耕细作,折射出当时北京地区农业生产力水平有较大提高。
(2)表现:学习农耕;垦荒可以减免租税,修建水利工程;荒地被大量开发,水稻进一步推广。影响:有利于北京地区成为当时的经济中心,进一步促进北京的发展,这为北京后来成为金朝的首都奠定了基础。
(3)原因:土地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趋势:会展农业的发展;休闲农业与民俗旅游相结合,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等。
14.(2022广东中考31 .)劳动者、生产工具、生产技术作为生产力要素,对经济发展作用巨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西汉-清)人口分布变化
时间断面 西汉(2年) 西晋(280年) 唐代(742年) 北宋(1102年) 南宋(1208年) 明代(1460年) 清代(1820年)
南方地区人口占比 24.04% 48.11% 44.24% 63.42% 53.98% 58.33% 65.97%
(注:“南方地区”是指淮河—秦岭—西藏自治区北界一线南侧地区。)
——摘编自龚胜生等《两千年来中国经济重心变迁的量化分析》
材料二 宋代南方生产工具与生产技术改进情况(部分)
项目 材料出处
项目一:生产工具 宋代两浙路使用的曲辕犁非常先进,而且有的还加装了钢刃农具“銐刀”,谓之“开荒銐刀”,用来垦辟荒田。铁搭,是另一种重要农具,“南方农家或乏牛犁,举此斫地,以代耕垦”。 摘编自漆侠《中国经济通史·宋代经济卷》
项目二:水利技术 宋人在江南,沿海筑海塘,丘陵修中小型水库蓄水,围湖围海,大规模开辟“水利田”。在两浙及江东地区,高地采用设置堰闸等方法引水,低田则采取浚治河渠等手段解决其积水等问题。 摘编自方健《宋代江南经济史研究之一:农业篇》
项目三:种植技术 唐以前,江南实行土地轮耕。约唐中期开始,水稻插秧技术推广,土地实现连作。宋代实行稻麦复种技术,即水稻收获后复种冬小麦,农作物实现了一年两熟。 摘编自韩茂莉《论北方移民所携农业技术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人口分布变化的总体趋势。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个项目,说明其如何促进宋代南方农业发展。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进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其他因素。
【答案】(1)人口不断南移。
(2)曲辕犁传入南方,适于精耕细作,铁搭用于翻土,大大提高了耕作的效率和质量,垦田面积扩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兴修水利,对于江南地区水稻种植面积的扩大、稳定和高产,对于排灌农业的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使江南成为水利设施最完善,使之成为宋代著名的粮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两宋,复种技术在江南得到推广,复种是农业史上的重大改变,使耕地的利用率提高,大大增加了粮食产量。
(3)北人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技术、生产工具;江南地区的战争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南方优越的自然条件;南方统治者大多重视发展经济。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2年中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
七下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B卷
中考真题凝聚全国各地历史精英智慧,准确把握大纲要求,紧跟时代步伐,展示各地中考文化。本专辑按照单元精选2022年全国各地中考真题,助力同步教学,欢迎下载。
一、选择题
1.(2022常德中考4.)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写道:“宋王室的一个历世相传的家训,厥为优待士大夫,永远让文人压在武人的头上。”这反映了宋朝的治国策略是( )
A 强干弱枝 B. 分解相权 C. 民贵君轻 D. 重文轻武
2.(2022自贡中考3.)宋太祖赵匡胤打破传统中国作风,以务实态度从事各项政治改革,如收权、分权、重文轻武等防“弊”之政。他这样做的主要目的为( )
A.促进阶层流动 B.强化中央集权 C.推动教育发展 D.加强思想控制
3.(2022德阳中考2.)宋太祖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后又在州级机构中另设一官职,与州长官同签文书,以分散长官权力。当时另设的官职是( )
A. 转运使 B. 刺史 C. 按察使 D. 通判
4.(2022临沂中考5.)宋代大幅度增加了科举取士的名额,确立了三年一次的考试制度。明代统治者对科举高度重视,科举方法之严密也超过了以往历代。这种情况告诉我们( )
A. 考试选拔官吏办法发生了根本变化 B. 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
C. 科举制度在宋代和明代都进行了改革 D. 元朝近百年间一直没有实行科举考试
5.(2022聊城中考6.)下列古钱币的形制与铸币文字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这最适合用来研究,中国古代( )
A. 民族交融加强 B. 冶铁技术的进步 C. 抑商政策的演变 D. 征税方式的变化
6.(2022桂林中考2.)图中文字为契丹大字。它由几个音符叠成契丹语的一个音级,在形体上仿汉字合成一个方块字。这说明契丹族和中原民族之间存在( )
A. 政治对立 B. 文化交流 C. 经济往来 D. 军事冲突
7.(2022台州中考2.)了解历史时序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如图中①对应的朝代是( )
A. 唐朝 B. 南宋 C. 明朝 D. 清朝
8.(2022自贡中考4.)据《宋史·孝宗本纪》记载,孝宗为岳飞平反,追谥号为岳武穆、岳太师等,并按照最高开国将帅的规格进行改葬,还建立了岳庙。世人将此举称为“平反昭雪”,以表达对岳飞的追思。下列表述与此相关的是( )
A.率军抗金,精忠报国 B.组织抗元,宁死不屈
C.收复台湾,维护主权 D.斥逐沙俄,捍卫统一
9.(2021菏泽市5.)“通过各种渠道进人南宋的契丹人,其杜会习俗不断发生变化。通过族际婚姻,契丹人的姓氏名字发生变迁,甚至服饰、饮食、节日等生活习俗也逐渐失去其民族特征。”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民族交融 B. 政府引导 C. 社会繁荣开放 D. 经济重心南移
10.(2022成都中考6.)从秦朝的“半两钱”到汉朝的“五铢钱”,再到宋朝的“交子”,货币发生了由笨重到轻便的变化。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都市生活的繁华 B. 商业贸易的发展 C. 造纸技术的成熟 D. 冶铸工艺的进步
11.(2022北京中考7.)下侧是《唐宋发行铜币数目统计表》和《北宋纸币铜版拓片》。材料体现出宋代( )
A. 商业活动时间、空间不再受限 B. 外贸所得在财政中占重要地位
C. 商业贸易繁荣的程度超过唐代 D. 都市出现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
12.(2022桂林中考3.)据记载,桂林在“南宋绍兴年间,每年上交给政府的军装布多达一万七千八百多匹。”这一记载有助于我们了解宋代桂林的( )
A. 纺织业 B. 造船业 C. 冶铁业 D. 制瓷业
13.(2022泰安中考2.)唐代天宝年间统计的全国户数,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户数占45.5%,以北占到54.5%;《太平寰宇记》所载北宋初期全国户数,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户数已占59.1%,以北则为40.9%。与唐代天宝年间相比,北宋初期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户数增长幅度较大,这一变化可以推断( )
A. 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 B. 我国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出现
C. 北宋完成了对全国的统一 D. 北民南迁进一步促进了南方发展
14.(2022东营中考6)人口增减是衡量古代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下面“汉唐宋三朝南北方人口对比统计表”中的数据变化,反映出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趋势是()
朝代(时间) 南方 北方
人口(万户) 占全国户数比例(%) 人口(万户) 占全国户数比例(%)
西汉2年 262 21.2 974 78.8
唐朝742年 405 45.2 495 54.4
南宋1187年 1238 64.6 679 35.4
A.江南经济开发 B.北方经济崩溃 C.南北经济平衡 D.经济中心南移
15.(2022泰州中考6.)宋代经济较前代发达,农业发展,手工业兴盛,商业繁荣。下列描述不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A. 城市经商时间不再受到限制 B. 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城成为丰饶粮仓
C. 广州、泉州造船业世界领先 D. 河北定窑发展成为我国著名的瓷都
16.(2022襄阳中考4.)百度关键词“少数民族贵族建立的统一王朝”“我国历史上版图最大的朝代”,搜索出的结果是( )
A. 唐朝 B. 宋朝 C. 元朝 D. 清朝
17.(2022河池中考5.)自古以来,西藏与中原王朝有着密切的联系,共同为中华文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元朝时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元朝统辖西藏的机构是( )
A. 安西都护府 B. 澎湖巡检司 C. 宣政院 D. 伊犁将军
18.(2022成都中考8.)元朝在河南、陕西、四川等地设置了10个行省,并将大都附近地区划归中书省直辖;在西藏地区设置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统辖,掌管西藏军民各项事务;在西域地区设置北庭都元帅府等管理军政事务。这表明元朝( )
A. 民族关系平等团结 B. 专制主义达到顶峰 C. 边疆地区实行自治 D. 地方治理因地制宜
19.(2022云南省中考6.)元朝为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辖采取的措施是( )
A. 设置宣政院 B. 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C. 设置西域都护府 D. 册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
20.(2022凉山中考3.)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元朝时,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了行政机构,负 责管辖澎湖和琉球。这个行政机构是( )
A. 台湾府 B. 宣政院 C. 宣慰使司都元帅府 D. 澎湖巡检司
21.(2022盘锦中考4.)下图是某位同学绘制的历史示意图,★代表的朝代是( )
A. 唐朝 B. 元朝 C. 明朝 D. 清朝
22.(2022泰州中考7.)1333年,元朝开科取士,在所取进士百人中,有蒙古、回回、畏兀儿等民族50名,有58%的人的母亲为汉人,已婚者中有近70%的人娶汉人为妻。这说明了元朝( )
A. 奉行民族歧视政策 B. 已经完全实现汉化
C. 科举考试更加公平 D. 民族交融趋势加强
23.(2022长沙中考3.)它是中国历史上版图最大的时期,对边疆地区实施了长时间和比较稳定的统治:它对边疆的管理更多地呈现出与内地一体化的趋向。材料描述的是( )
A. 汉朝 B. 隋朝 C. 唐朝 D. 元朝
24.(2022邵阳中考5.)下图呈现了中国古代中央政府对某一地区加强联系与管辖的历史脉络。该地区是( )
A. 台湾 B. 云南 C. 西藏 D. 新疆
25.(2022宜昌中考8.)元朝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为对辽阔疆域进行有效的治理,元朝设立( )
A. 分封制 B. 郡县制 C. 科举制 D. 行省制
26.(2022桂林中考4.)在元朝,它把音乐、歌舞、动作、念白融合在一起,发展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这种艺术是( )
A. 诗 B. 词 C. 杂剧 D. 小说
27.(2022昆明中考5.)南宋都城临安(今浙江杭州)城内大小店铺比比皆是,大街上的买卖昼夜不绝,交易频繁且数量巨大,“动以万数”。这反映了南宋时期( )
A. 晋商、徽商活动较频繁 B. 海外贸易领先世界
C. 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D. 都市商业贸易繁荣
28.(2022广元中考5.)两宋时期出现“苏湖熟,天下足”“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虚空之屋”的景象。由材料可以解读出( )
①宋代经济繁荣 ②江浙一带的粮食产量高 ③宋代出现了早市、夜市 ④商帮出现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9.(2022盘锦中考3.)《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都城开封店铺林立,“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材料反映了宋代( )
A. 农业的发展 B. 手工业的兴盛 C. 文化的昌盛 D. 商业贸易的繁荣
30.(2022江西中考5.)假如你是《清明上河图》所描绘场景中的一位市民,你向能做的事情是( )
A. 欣赏蹴鞠表演 B. 观看京剧演出 C. 购买《红楼梦》 D. 品尝烤红薯
31.(2022苏州中考3.)下图是某学术论文中的插图(局部).该论文讨论的题目是( )
A. 布局严整对称的唐长安城 B. 宋代常州城市形态与科举
C. 南宋临安与经济重心南移 D. 元大都与明清北京规划
32.(2022聊城中考7.)《元史·地理志》载:“元有天下,薄海内外,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元朝政府这样做的初衷是( )
A. 便利赋税征收 B. 改善民族关系 C. 促进物资交流 D. 加强各地联系
33.(2022成都中考7.) 《马可·波罗行纪》中记载了中国古代独创的造船技术——水密(意为“不透水”)隔仓,中国古代文献也提及过此技术。然而,长期以来该技术却未见于实物。直到1974年,在福建泉州出土了有13个水密隔舱的南宋木船,中国古人这一造船技术上的创新才得以实证。这说明( )
A. 中国古代文献的记载均真实可信 B. 文物考古是实证历史的有力手段
C. 中国古代的造船技术开始于南宋 D. 泉州是宋朝唯一的海外贸易港口
34.(2022北京中考9.) 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对世界文明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下表①处应为( )
科技成就 传播及影响
造纸术 8世纪传播到阿拉伯地区,新型纸张取代了羊皮纸和纸草纸
① 14世纪初传到欧洲,对其作战方式产生巨大影响,推动了社会变革
《本草纲目》 17世纪被翻译为拉丁文等文字,促进了欧洲植物学的发展
A. 《齐民要术》 B. 火药 C. 活字印刷术 D. 《农政全书》
35.(2022泰州中考5.)唐宋之前,中国图书只有手抄本,同一种图书的复本相当少,但唐宋以后市面上的图书数量逐渐增多,图书出版业慢慢兴盛起来。引起这一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造纸术的推广 B. 印刷术的革新 C. 对外往来密切 D. 文化交流频繁
36.(2022连云港中考11.)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写道:“用胶泥制坯,一坯刻一字,成为字印……将字印排列镶嵌于铁板之上……然后以一平板覆压字面,使其平整,即可印刷。”这段材料描述的是( )
A.拓印刻石术 B.活字印刷术 C.雕版印刷术 D.双色套印法
37.(2022长沙中考12.)他改进的造纸术不仅促进了中国文化的发展与传播,也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是( )
A. 屈原 B. 蔡伦 C. 王船山 D. 魏源
38.(2022怀化中考23.) 蔡伦,湖南耒阳人,东汉前期的宦官,负责监造各种器物,被汉安帝封为龙亭侯。他在中国历史上的最大功绩是( )
A. 改进造纸术 B. 发明活字印刷术 C. 发明指南针 D. 发明火药
二.材料题
1.(2022临沂中考26.)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何题。
材料一唐朝时,世界上有70多个国家或地区与中国有往来。那时候,外国人除了与中国贸易,还学习中国的科技文化,引进中国的政治经济制度。繁盛的唐朝在世界上声望很高,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
——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2019年12月)
材料二至德元年(756年)有三支西城唐军被调回内地,参加了收复长安的战争,以后在此基础上组成了战斗力很强的镇西北庭行营。到了乾元元年(758年)秋天,吐火罗叶护与西城九国首领来朝,请求“助国讨贼”,肃宗派他们赴朔方行营效力。
——摘编自《新唐书》
材料三为了维护统一,消除不听命的节度使,唐朝中央政府又不得不依靠其他节度使,造成国家分裂的局面。总之,各个藩镇在名义上属于中夹管辖,但实际上他们并不听从中央,皆各行其是。唐朝最终被朱梁政权取代。
——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221年12月)
(1)上述三则材料反映了哪些主要史实?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唐朝社会发展历程的特征。
(2)材料二所反映的历史时期(八世纪中期),世界局势正在发生着重大变化。当时世界上哪一个国家的疆域最大?它把中国的哪些重大科技成就传入了欧洲?
(3)综上所述,你能从中得到哪些有益的历史启示?
2.(2022营口中考2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凝结着丰富的历史智慧。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进行探究性学习。
【礼德文化 育人铸魂】
材料一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孔子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
(1)根据材料一,这两则名言体现的是哪个学派的思想?请结合所学知识,在材料一中任选一位人物简述他的思想主张。
【科技创新 共同发展】
材料二
(2)请根据材料二,回答下列问题。
推动欧洲社会变革的发明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利于文化传播与发展的发明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促进世界远洋航海技术发展的发明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医学瑰宝 健康固本】
材料三 华佗对他的学生吴普说:“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谷气得销,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终不朽也。”他模仿动物的活动姿态,创编了一套体操。吴普长期坚持,“年九十余,耳目聪明,齿牙完坚”。
——摘自统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3)中医总结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健康养生的理念和实践经验。请根据材料三,写出华佗为帮助人们强身健体而创编的的体操名称。
(4)丰厚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请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应该如何保护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3.(2022苏州中考28.)中华文化在与外来文化的交流中不断发展、升华。中华文化的传播.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万历年间.徐光启与利玛窦.在北京合作翻译了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崇祯二年(1629年)朝廷任命徐光启督修历法。他聘请耶穌会士龙华民、汤若望等参加.最终以《崇祯历书》为总题目.编译了46种、137卷巨著.详细介绍了欧洲先进的天文学知识。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材料二
长安旅舍与于慎微长官接邻
崔致远
上国羁栖久,多惭万里人。
那堪颜氏巷,得接孟家邻。
守道惟稽古.交情岂惮贫。
他乡少知己.莫厌访君频。
注:崔致远是9世纪朝鲜人.旅居中国16年。
(1)读材料一.敦煌莫高窟造像体现了中华文化与哪一宗教文化的融合?徐光启等人主要学习了西方哪些学科门类的先进知识?
(2)读材料二,崔致远的作品主要体现出中华传统文化哪一思想的影响?中国宋代哪位发明家的成就为古腾堡的发明奠定了基础?
(3)综合上述材料.对于历史上的中外文化交流,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4.(2022龙东中考26.)科技立则民族立,科技强则国家强,科技创新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要战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美国的一位电气时代最伟大的发明家,一生拥有1000多项发明专利权。他发明了耐用的白炽电灯泡、碱性蓄电池等……
——选自统编历史教科书九年级下册
材料三:早在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就发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号召。我国航天技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起来。
——选自统编历史教科书八年级下册
(1)图一是我国北宋时期的匠人,他的哪项发明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2)图二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发明的交通工具,请写出它的名称。
(3)图三是乘坐神州十三号飞船升入太空的三位航天员,其中有一位黑龙江人是我国“太空漫步”的第一人。请写出他的名字。
(4)材料二中的这位发明家是谁?
(5)结合材料三,写出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名称。
(6)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科技的认识。
5.(2022梧州中考1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实力强盛的诸侯国为称霸中原而开始兴建运河。魏国开凿的鸿沟演变为隋唐宋大运河最重要的河段——通济渠。……有的河段与京杭大运河的江南段基本一致。隋唐宋时期,以隋朝通济渠和永济渠为标志,形成横贯东西、纵贯南北的全国水陆干道构架……全线贯通于13世纪的京杭大运河对泗水、汶水、卫河和黄河的沟通,……显示出中国运河工程技术在17世纪前领先世界的水平。
——摘编自谭徐明等《京杭大运河遗产的特性与核心构成》
材料二 元朝建立以前,蒙古国就开始设置驿站。元朝建立以后,为加强同各地的联系,元世祖又将驿站制度推行到国力所及的一切地区。当时,以大都为中心,修建了四通八达的驿道,东连高丽,东北至辽阳行省的奴儿干,北达岭北行省的吉利吉思,西通伊利汗国和钦察汗国,西南抵达乌思藏,南接安南、缅甸国。驿站的普遍设置……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
——摘编自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春秋战国时期兴建运河与隋朝开凿大运河目的的变化。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朝大运河与元朝驿站在作用方面的异同点。
6.(2022白银中考12 .)中华民族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是世界上伟大的民族。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真正爱好和平的民族。在中国古代的诸子百家中主张“兼爱”“非攻”的思想学派是哪家
(2)四大发明是中国古代先民为世界留下的一串光耀的足迹。请选择其中一项发明,说出它们对世界历史发展的贡献。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华文明的认识。
7.(2022包头中考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吐蕃传来的马球运动在盛唐时期非常流行,帝王将相、文人雅士,甚至宫廷妇女都参与其中。唐与吐蕃、突厥首领会盟时组织马球比赛。日本遣唐使把马球的玩法带回了日本。马球运动这项强健体魄、开放心胸的运动,是当时社会和平、富足的体现,是“盛唐气象”的一个缩影。
——摘编自吴建华《从马球文化看唐代文化的包容性和盛唐的自信》
材料二 宋代城市文化生活丰富,蹴鞠是市民阶层喜闻乐见的娱乐活动。图5铜镜的背面呈现了一对青年男女在花园里踢球,有人为他们助兴的情景。
——摘编自统编教材七年级下册 《中国历史》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三 1981年,中国女排在世界杯比赛中首次夺冠给国人带来的激情,与改革开放初期中国人奋起直追的心情完全契合。国人喊出了“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口号。《人民日报》写道:“用中国女排这种拼搏精神去搞现代化建设,何愁现代化不能实现?”
——摘编自汪大昭《学习女排,振兴中华》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马球运动流行所展现的“盛唐气象”。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宋代蹴鞠流行的阶层,并简析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女排夺冠的时代价值。
8.(2022扬州中考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宋杂剧为元朝戏剧的发展打下了基础。由于元统治者不重用汉人知识分子,一些不得意的文人、落魄之士,用他们的智慧创造了中国文学史上又一辉煌的篇章——元曲。戏剧的产生必须在社会经济充分发展的城市中,有充足的市民人数和文娱活动的需要,才有可能形成集中的观众群体和以演剧为生的艺人群体。 ——摘编自吴刚《中国古代的城市生活》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杂剧的表演特征并列举一个代表作家及其作品。
(2)据材料二,概括元朝戏剧繁荣的历史条件。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社会发展与文化繁荣的相互关系。
9.(2022牡丹江、鸡西中考27.)中国历史的主流是统一,统一是历史大势,也是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据此回答问题:
(1)元朝结束了唐以后370多年的分裂局面,重新实现了统一,成为我国古代版图最辽阔的朝代。元朝设置的正式管辖台湾和西藏两地的机构分别是什么?
(2)清朝前期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巩固发展的重要时期。当时清政府是怎样加强对台湾地区的管辖的?
(3)依据“一国两制”的方针,1997年香港回归,1999年澳门回归。这一方针最重要的前提是什么?
(4)请谈谈你对祖国统一大业问题的看法。
10.(2022十堰中考13.)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历史任务,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就祖国统一问题进行探究。
【增设机构巩固边疆】
(1) 元朝和清朝对边疆进行了有效治理。元朝由中央哪一机构直接统辖西藏?清朝设置哪一机构加强了对新疆的管辖?
【国共合作台湾回归】
(2) 近代史上,台湾曾离开祖国半个世纪。国共合作取得哪一战争的胜利使台湾回到祖国怀抱?哪一事件是该战争的起点?列举一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取得胜利的战役。
【制度创新促进统一】
(3) 180年前,英国通过哪一条约割占了香港岛?谁提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为解决香港、澳门问题提供了制度保障?简析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意义。
【立足现实展望未来】
材料一: 2021年1至11月,两岸贸易总额2982.8亿美元,同比增长27.3%。……自台进口2275.1亿美元,同比增长26.2%。大陆新设台资企业5923个、同比增长34.7%。
——国台办发言人马晓光答记者问材料二:西方反华势力“以台制华”与民进党当局和岛内“台独”势力“倚美谋独”一拍即合,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小动作不断。
——人民网
(4) 材料一体现了当前实现祖国统一的哪一有利因素?
(5) 从国家统一的角度出发,请你对材料二中西方反华势力和“台独”势力的言行进行驳斥。
11.(2022沈阳中考16.)观看下面两幅图片并阅读相关文字介绍,回答问题。
图一:汉初,诸侯王拥兵自重,对中央造成严重威胁。汉武帝继位后,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政治上,颁布“推恩令”,成功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分设刺史,负责对辖区内进行巡视监察。经济上,改革币制,将铸币权收归中央:实行盐铁官营,收回齐国等诸侯国的私铸权,由政府垄断盐、铁的生产和销售。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尊崇儒术。这些措施,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图二:北宋建立后,有针对性地采取了一系列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为分散机构权力,在中央、枢密院专掌军政,三司专掌财政,与宰相分权,并增设参知政事为相。枢密院与禁军管理机构“三衙”分权,前者有调兵权,后者有统兵权、在地方、包括转运司在内,先后设立了平行的四个路级机构,从不同方面对各州进行监控和节制。州级增设通判,与知州共同签署文书,彼此制约。通过上述措施,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1)上述两幅图片中的文物属于史料类别中的哪一类?
A.第一手资料 B.第二手资料
(2)根据以上图片及文字介绍,你能获取哪些有关政策(措施)方面的历史信息?
信息点一: 信息点二: 信息点三:
(3)根据以上图文内容,你能得出什么历史结论?
12.(2022陕西中考16.)概括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给北宋统治者的教训。宋太祖是如何控制军事权的?北宋与辽、西夏订立和约,对社会经济和民众生活有什么影响?
13.(2022北京中考24.) 北京农业的起源、发展与现代化
材料一 北京地区农业考古成果(部分)
① ② ③
新石器时代石磨盘和石磨棒(用于加工谷物),平谷上宅遗址出土。此处还发现了半地穴式房屋遗址 东汉陶仓(粮仓模型),昌平半截塔村汉墓出土 春秋晚期至战国中期铁镰(用于收割农作物),延庆胡家营遗址出土
(1)将材料一中的考古成果按所属的历史时期排序。(写序号)任选一项成果,说明该时期北京地区的生产状况。(示例除外)
示例:②;说明东汉时期重视粮食储存,折射出当时北京地区农业生产有较大发展。
材料二 金朝将东北地区的女真人、契丹人迁到中都周边地区,与当地百姓杂处,学习农耕,渐趋融合。中都城区及近郊居民达到80万,粮食需求量很大。金政府规定垦荒可以减免租税,还组织修建一系列水利工程,中都地区荒地被大量开发,产量更高的水稻得到进一步推广。
——摘编自曹子西《北京通史·第四卷》
(2)依据材料二,概括金朝北京地区农业发展的表现。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农业发展的影响。
材料三 1950年以后,京郊农民获得了土地。1952年粮食总产7.33亿千克,比1949年增长75.84%。1978年以后,农民有了生产经营自主权,自负盈亏,生产积极性提高。1984年粮食总产量达到21.8亿千克,比1978年增长17.2%。
近年来,北京农业出现新的变化。2014年以来,北京举办了世界马铃薯大会、世界月季洲际大会等国际农业会展活动。2017年休闲农业与民俗旅游接待游客4337.4万人次,比2014年增长13.4%。2018年全市“三品一标”(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覆盖率达71.8%,比2014年提高34.4个百分点。大兴西瓜、怀柔板栗、京西稻等优质农产品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
——资料源自北京市统计局官网等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从农业政策角度分别指出1949-1952年、1978年以后北京地区农业发展的原因。概括近年来北京地区农业的发展趋势。
14.(2022广东中考31 .)劳动者、生产工具、生产技术作为生产力要素,对经济发展作用巨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西汉-清)人口分布变化
时间断面 西汉(2年) 西晋(280年) 唐代(742年) 北宋(1102年) 南宋(1208年) 明代(1460年) 清代(1820年)
南方地区人口占比 24.04% 48.11% 44.24% 63.42% 53.98% 58.33% 65.97%
(注:“南方地区”是指淮河—秦岭—西藏自治区北界一线南侧地区。)
——摘编自龚胜生等《两千年来中国经济重心变迁的量化分析》
材料二 宋代南方生产工具与生产技术改进情况(部分)
项目 材料出处
项目一:生产工具 宋代两浙路使用的曲辕犁非常先进,而且有的还加装了钢刃农具“銐刀”,谓之“开荒銐刀”,用来垦辟荒田。铁搭,是另一种重要农具,“南方农家或乏牛犁,举此斫地,以代耕垦”。 摘编自漆侠《中国经济通史·宋代经济卷》
项目二:水利技术 宋人在江南,沿海筑海塘,丘陵修中小型水库蓄水,围湖围海,大规模开辟“水利田”。在两浙及江东地区,高地采用设置堰闸等方法引水,低田则采取浚治河渠等手段解决其积水等问题。 摘编自方健《宋代江南经济史研究之一:农业篇》
项目三:种植技术 唐以前,江南实行土地轮耕。约唐中期开始,水稻插秧技术推广,土地实现连作。宋代实行稻麦复种技术,即水稻收获后复种冬小麦,农作物实现了一年两熟。 摘编自韩茂莉《论北方移民所携农业技术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人口分布变化的总体趋势。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个项目,说明其如何促进宋代南方农业发展。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进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其他因素。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