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单元测试 (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单元测试 (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0.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7-29 06:35: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单元测试 (word版含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2分)
1.放映电影、幻灯机的银幕常用粗糙的白布做成,其优点在于:可利用   (选填“漫反射”、“镜面反射”)使剧场中各处的观众均能看到画面。李华在湖边观鱼(如图所示),这条鱼的实际位置在   点处,但李华所看见的鱼却是在   点处。(选填“A”或“B”)。所以, 有经验的渔民知道,用鱼叉叉鱼时要朝着所看到的“鱼” 更   (选填“深”或“浅”)一些的位置叉去,才能叉到鱼。
2.小明同学漫步在风光旖旎的雾江平湖畔,同时看到了水中的矫健鹰和欢快鱼群,她看到水中的雄鹰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水中的鱼群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
3.探究平面成像的特点的实验需要的器材;两支相同的蜡烛、一块   、支架、一张纸、一个光屏、   及火柴.实验情况如图所示,放在“烛焰”上的手指   被烧痛(选填“会”或“不会”).
4.小王同学在小河边看见一些有趣的光现象,清澈的水底看起来比实际的浅是   现象,水中映着柳树的倒影是   现象;人在沙滩拖着影子是   现象。(选填“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光的色散”)。
5.小明去“宋城”旅游时,进入一个迷宫,里面由一面面平面镜组成,当他向平面镜走近时,他的像   (选填“靠近”或“远离”)小明,若小明与像的距离为2米,则小明此时站在平面镜前   米处,这时平面镜中的像高度为1.7米,则实际小明的高度   1.7米(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6.在“制作小孔成像观察仪”活动中,需要把制作好的圆筒插入易拉罐中,如图所示,圆筒的   (填“A”或““B”)端是用半透明薄纸制成的光屏.用制成的小孔成像观察仪观察静物时,移动圆筒位置,增大光屏与小孔之间距离,则光屏上像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7.要使反射光线垂直于入射光线,入射角的大小为   ;沙漠上空出现海市蜃楼是属于光的   (选填“反射”或“折射”)现象.
8.紫外线是德国物理学家里特在1801年发现的.紫外线能杀死   ,能使荧光物质   ,适当的紫外线照射有助于人体合成   ,太阳光是天然   的最重要来源.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4分,其中19题20题为双选题)
9.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如光学游戏形成的“手影”;剧院放出“电影”;湖岸在水中“倒影”;春游时留下美好记忆的照片“摄影”.下列列出“影”与物理知识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A.手影﹣﹣光的直线传播 B.摄影﹣﹣光的反射
C.电影﹣﹣凸透镜成像 D.倒影﹣﹣平面镜成像
10.如图所示,一位同学站立在水平地面,其前方竖直放置着一平面镜,同学和平面镜之间的距离为 。则(  )
A.将平面镜向上移动,该同学的像向上移动
B.该同学远离平面镜时,镜中的像变小
C.平面镜绕底部逆时针转至虚线位置的过程中,像远离自己
D.同学水平右行 ,同时平面镜水平右移 ,像的位置不变
11.如图所示为“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较亮的环境中进行
B.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无论怎样改变玻璃板的位置.发现蜡烛B始终能与蜡烛A 的像重合
C.移去蜡烛 B,并在原蜡烛B的位置放一光屏,直接观察光屏,发现光屏上能得到蜡烛 A的像
D.如果将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錯烛A的像的大小不变
12.下列是小丽同学列举的一些光学知识实例,其中应用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
A.民用鱼叉叉前方水中的鱼时,将鱼叉对准稍低于看到的鱼的位置;
B.木工为了检查木的椤看上去是否直,用一只眼睛沿着椤的方向看过去;
C.央求边的树木和房屋等在水中的倒影;
D.黑板不能磨得太光滑。
13.关于平面镜成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 B.平面镜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
C.物体越面镜,像越大 D.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
14.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光的直线传播规律解释的是()
A.雨后天空出现彩虹
B.射击时的瞄准要领是'三点一线'
C.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D.人不能看见不透明物体后面的东西
15.关于平面镜成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远离平面镜,像也远离平面镜,像变小
B.物体远离平面镜,像也远离平面镜,像的大小不变
C.物体面镜,像的位置不变,像的大小不变
D.物体面镜,像面镜,像变大
16.太阳、月亮、烛焰,其中是光源的是(  )
A.只有太阳、月亮 B.只有太阳
C.只有太阳、烛焰 D.三个都是
17.对下列光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海市蜃楼”现象,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的缘故
B.用遥控器控制空调,是由于遥控器可发出不同的紫外线
C.同学们能从不同位置看到黑板上的粉笔字,是由于光发生了漫反射
D.潜水员在水中看到岸上的人变矮了,是由于人反射的光线斜射入水中发生了折射
18.如图所示,有一束光线斜射入盛水的杯中,在杯底形成光斑.如果逐渐往杯中加水,杯底的光斑将(  )
A.向右移动 B.向左移动 C.保持不动 D.无法判断
19.如图,下列光现象的成因与日食相同的是(  )
A. 墙上手影
B. 水中折笔
C. 小孔成像
D. 雨后彩虹
20.中华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有关理解正确的是(  )
A.诗句“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中“青山相对出”是以河岸为参照物
B.诗句“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中“鱼惊”是因为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中传播
C.诗句“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中“水浅”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
D.诗句“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描绘的是光的色散现象
三、画图题(每题2分,共4分)
21.如图所示,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到玻璃砖上,请画出完整的折射光路的大致方向。
22.如图所示,A、B是镜前一点光源S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M反射后的两条反射光线,请在图中标出点光源S和像点S’的位置,并完成反射光路图。
四、实验探究题(共20分)
23.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装置图:
(1)实验器材:带底座的玻璃板、自纸、笔、光屏各一个,两支外形相同的蜡烛A和B,还缺少的器材是   ,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   .
(2)在竖直的玻璃板放点燃的蜡A,未点燃的站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   (选填“前”或“后”)观察,直至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   (选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
(3)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无法呈现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   像.
(4)当蜡烛A像玻璃板靠近,蜡烛A的像大小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5)蜡烛A和B可以放在刻度尺上通过前后移动来观察像的大小情况,实验中使用刻度尺,其主要目的是_______.
A.观察能否成像 B.观察像的大小
C.比较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 D.观察像的虚实
(6)实验中,仔细观察像的位置,会看到平面镜中有两个像,请你分析产生两个像的原因:  .
24.如图是小勇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在实验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  ;
(2)实验时,玻璃板要与纸面放置   ;(选填“一定垂直”、“一定不垂直”)
(3)在实验过程中,点燃蜡烛A,将另一支   (选填“点燃”、“不点燃”)的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来回移动,直到看上去跟前面蜡烛A的像重合;
(4)选取两段外形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的   关系;
(5)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到玻璃板的   关系;
(6)拿走蜡烛B,将这块白板移动到蜡烛A像的位置时,发现白板上   (选填“能”、“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填“实”或“虚”)像.
25.如图是小芳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装置.
(1)在实验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M,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小明拿另一支大小相同的蜡烛N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它跟蜡烛M的像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3)实验时,小芳同学应在     (填“M”或“N”)侧观察蜡烛M经玻璃板所成的像.
(4)细心的小芳透过玻璃观察蜡烛M的像时,看到在像的后面还有一个较模糊、与像有部分重叠的像,出现两个像的原因是   
(5)经过三次实验,记录的像A′、B′、C′与物A、B、C对应的位置如图乙所示.为了得到更多的实验结论,接下来小明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答案
1.漫反射;A;B;深
2.反射;折射
3.玻璃板;刻度尺;不会
4.光的折射;光的反射;光的直线传播
5.靠近;1;等于
6.A;变大
7.45°;折射
8.微生物;发光;维生素D;紫外线
9.B10.D11.D12.A13.C14.A15.B16.C17.C18.A19.A,C20.B,D
21.如图所示:
22.解:如图所示:
23.(1)刻度尺;位置 (2)前;等效替代法 (3)虚 (4)不变 (5)C
(6)玻璃板有两个反射面,因为玻璃的两个表面同时发生反射,两个反射面各成一个像,所以成两个像
24.(1)确定像的位置 (2)一定垂直 (3)不点燃 (4)大小 (5)距离 (6)不能;虚
25.(1)确定像的位置 (2)像和物大小相等 (3)M
(4)玻璃板比较厚,蜡烛经过两个反射面都会形成像
(5)连接对应的像点和物点,判断连线是否和镜面垂直;测出像点和物点到玻璃板的距离进行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