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江采芙蓉》课件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八单元(共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涉江采芙蓉》课件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八单元(共2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7-29 15:02: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共305篇。
《诗》《诗三百》,汉代被奉为儒家经典,名《诗经》。四书五经。
奠定了中国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与《楚辞》一起建构了中国文学的两大源头。
  
《诗经》“六义”
按其表现内容分:
风—民间歌谣,地方民乐。
雅—宫廷乐曲,贵族之歌。
颂—宗庙祭祀,祖先之曲。
按表现手法来分:
赋—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比—以彼物比此物也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
——【明】朱熹
姝 ( ) :美丽。 俟:( )等待。
踟蹰( ):亦作”踟躇”,心里迟疑,要
走不走的样子。     
娈( ):美好。 贻( ):赠送
彤 ( ):红色的。 怿( ):喜爱。
归荑( ):赠送茅草芽。
洵( ):诚然,实在。
炜( ):鲜明有光的样子。
字音字义:
姝 (shū ) :美丽。 俟:(sì )等待。
踟蹰( chí chú ):亦作”踟躇”,心里迟疑,要
走不走的样子。     
娈(luán ):美好。 贻(yí):赠送
彤 ( tóng ):红色的。 怿(yì):喜爱。
归荑(kuì tí ):赠送茅草芽。
洵(xún ):诚然,实在。
炜(wěi):鲜明有光的样子。
静女其姝、彤管有炜:“其”和“有”是形容词词头,无意义。
通假字:
见(通“ ”)、爱(通“ ”)
说(通“ ”)、女(通“ ”)
归(通“ ”) 、匪(通“ ”)
通假字:
见(通“现”)、爱(通“薆”)
说(通“悦”)、女(通“汝”)
归(通“馈”) 、匪(通“非”)
涉江采芙蓉
《古诗十九首》
荷之意象
荷花,又称莲花,古人也名之为藕花、芙蓉、芙蕖、菡萏[hàn dàn]、净友、芰荷等。
以荷入文者,有周敦颐《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此以荷花喻君子圣洁之风范,且已成定说。以荷入诗者,有丁鹤年的《采莲曲》,“莲开花复水,莲谢藕在泥。不学青萍叶,随波东复西。朝采并蒂莲,暮绾同心结。不学杨柳枝,含颦送离别。”此以荷花喻爱情之坚贞真挚。以荷入词者,有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此以荷花喻意境之静谧悠闲。由以上几例分析可以见出:荷花更多被作为一种情感意象来使用,表示一种圣洁、坚贞与宁静的意味。
汉代无名作家的作品合称
五言诗成熟期的代表作
被誉为“五言之冠冕”
以平浅质朴的文字展深情
南朝萧统合收于《文选》中
4
1
2
3
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的思想内容:1、失志伤时、人生无常的感慨。2、世态的炎凉与人情的冷暖。3、游子思妇们离别相思之苦。
写作背景
东汉末年,宦官外戚勾结擅权,官僚集团垄断仕路,上层士流结党吹捧,文人士子备受压抑。在这样的形势和风气下,中下层文人士子或为避祸,或为寻求出路,只得奔走交游。他们“离乡背井,辞别父母,亲戚隔绝、闺门分离”,因而也就有了思妇的闺怨和游子的羁旅乡愁。真实地从这一侧面反映出东汉后期政治混乱、败坏、没落的时代面貌。
新知讲解
涉江采芙蓉
《古诗十九首》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涉江/采芙蓉,
兰泽/多芳草。
渡过江水去采那朵莲花,兰草生长的沼泽地长满芳草。
这两句诗有哪些意象? 描述了怎样的情景? 表达了抒情主人公怎样的感情?
芙蓉”“兰泽”“芳草”等意象。描述了抒情主人公涉江采摘芙蓉的情景,营造的是轻松欢快的氛围。 “芙蓉”“兰泽”“芳草”等意象,表达出诗人情怀的高雅,感情的纯洁、美好。
涉江郊游
采摘芙蓉
兴奋
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表达感情的方式是什么?其目的是什么?
表达感情的方式是:采摘芙蓉。
目的是:“遗”远方的“同心”者。
采之欲遗谁? 所思在远道。
采了莲花要送给谁呢?想要送给那远方的爱人。
这两句用了什么手法?你从“远道”一词品出什么?
设问。“远道”为下面的情绪转折透露一些消息。把人物放在美好、欢乐的采莲背景上,抒写独自怀远的忧伤,正具有以“乐”衬“哀”的强烈效果。
人在远方
心愿难遂
失意
回头望望远处的故乡,却又长路漫漫无边无际。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这两句里有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包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旧乡”“长路”。
“旧乡”在“漫漫”长路的那头,看不到也望不着,“旧乡”的爱人此时也正凝眸相望吗?相爱却不得相见,浓浓的相思之情溢于言表。这两句将“远道”意思说尽。
回望故乡
长路漫漫
这两句里“还顾”“漫浩浩”两词运用巧妙,请简要分析,谈谈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还顾”一词动作感和画面感很强,让人仿佛看到主人公孤单、忧愁、怅惘地立在船头,徒劳地往故乡的那个方向张望,他看到了什么?是他不敢去仔细计算的迢迢的路程!“漫浩浩”一词,读起来给人以路途绵延无尽的感觉。故乡在哪儿?“所思”在哪儿?抒情主人公感情痛苦到极点。这两句并没有直接点明主人公的痛苦,这样,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的空间,具有含蓄不尽的效果。
回望故乡
长路漫漫
感叹
漂泊异乡两地相思,在思念的愁苦中忧伤以致终老。
同心而离居, 忧伤以终老。
天各一方
忧伤难遣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这两句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心情?
表达主人公黯然痛苦的心情,还能让人深切地感受到两个彼此相爱的人的真挚笃厚的感情。因爱之深才思之深,因爱之长久才有“终老”之“忧伤”。
忧伤
新知讲解
译 文
我踏过江水去采荷花,生有兰草的水泽中长满了香草。
可是我采了荷花要送给谁呢 我想要送给远方的爱人。
回头看那一起生活过的故乡,路途显得那么无边无际。
两心相爱却不能在一起。于是我们要各在一方,愁苦忧
伤以至终老异乡。
2.找诗眼,抓主旨;
⑴什么是“诗眼”?找出本诗“诗眼”并根据“诗眼”概括主旨。
诗眼:指作品中点睛传神之笔。(形式有二)
①诗词句中最精炼传神的某个字;②全篇最关键的词句,是一篇诗词的主旨所在。
本诗的“诗眼”是“忧伤”
依景情,析手法
写作手法:
1.借景抒情(以乐景衬哀情)
2.对写法(虚实结合)
3.白描
“对写法”的“悬想”方式:
对写法又谓主客移位,是我国古典诗歌中的一种特殊的表现手法。简单说就是自己思念对方,却说对方不忘自己。虚实结合
《涉江采芙蓉》里写“采芙蓉”赠给所思之人,这对全诗在营造意境上有什么作用?
芙蓉就是荷花,荷花给人清幽、高洁的感觉。屈原的作品里也视“荷”为香草,认为她具有美好的品质。因此,写采芙蓉送给所思之人,营造了清幽高洁的意境。
有人认为抒情主人公是男性,“涉江”者和“环顾”者都是男子;也有人认为抒情主人公是女性,“涉江”者是女子,“还顾”者则是“所思”的男子,你怎么看?
问题探究
1.游子思乡怀人。
2.女子思夫。
问题探究
古代一些诗评家大都认为主人公是女子,理由有三:当时男子游宦京师洛阳,远离江南;女子采莲是旧俗,“芙蓉”即“夫容”,“莲子”即“怜子”;《古》是文人独立创作的作品,可以用悬想的方式,以女子的口吻来写。因此思念的应该是双方,正如李清照《一剪梅》“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所以诗中有游子思乡思亲之缠绵,也有闺女思念情人之真挚。
“涉江”者是女子,“还顾”者则是女子“所思”的男子。
诗歌两个画面不是先后的,而是分隔、同时显现的:
一边是痛苦的妻子,正手拈芙蓉、仰望远天,身后是密密的荷叶,红丽的荷花,衬着她飘拂的衣裙,显得那样的孤独凄清;
一边是云烟缥缈的远空,隐隐约约摇晃着返身回望的丈夫的身影,那一闪而隐的面容,竟是那般愁苦!
主旨:表达远隔两地的爱人互相思念的哀伤与惆怅之情。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涉江采芙蓉》中,描绘出游子望乡的感人情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涉江采芙蓉》中,抒发了主人公担忧此生无缘相聚的忧伤,又表达出自己对爱情的忠贞的诗句是: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涉江采芙蓉》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用比兴手法写抒情主人公形象的雅洁及营造清幽、高洁的意境。

答案:(1)还顾望旧乡 长路漫浩浩
(2)同心而离居 忧伤以终老
(3)涉江采芙蓉 兰泽多芳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