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海区 2021 学年第二学期五年级科学期末试卷
一、填空题(每空 1分,共 9分)
1.许多植物的新生命是从 开始的。
2.蚯蚓喜欢生活在 、 的环境中。
3.漂浮在水面上的船受到的浮力 船的重力。(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4.船的 越大,船的载重量就越大。
5. 是家庭生活中最常用和最为广泛的能源。
6.水由液体变成气体散发到空气中,这种现象叫作 。
7.当温度不同的两个物体接触时,温度 的物体会向温度 的物体传递热。
二、判断题(每题 2分,共 20 分)
1.绿豆种子离开了土壤就不能发芽。……………………………………………………( )
2.我们应及时地清理掉生态瓶中动物的粪便。…………………………………………( )
3.在研究绿豆苗生长是否需要阳光的实验中,两组的绿豆苗数量应该一样多。……( )
4.保持独木舟平稳只有一个方法,那就是尽量增加货物。……………………………( )
5.技术可以改变船的载重量,推动着船的发展。………………………………………( )
6.在进行设计时,我们要独立进行设计、制作,不需要与他人合作。…………………( )
7.农业灌溉新技术可以节约用水。……………………………………………………( )
8.人们生活中会产生大量且成分种类丰富的垃圾,这些垃圾会污染环境。………… ( )
9.植被破坏不会使温室效应更加严重。………………………………………………( )
10.水在自然界中的三种形态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物态变化取决于温度。………… ( )
三、选择题(每题 2分,共 20 分)
1.粮仓里储存的种子一般不会发芽,主要原因是缺少( )。
A.土壤 B.空气 C.水分 D.阳光
2.仙人掌的叶子进化成针刺,主要是为了( )。
A.保护自己 B. 减少水分的蒸发 C.为了更加美观 D. 以上都不对
3.对制作的竹筏进行测试时,以下哪种摆放物体的方式可以使竹筏更稳定?( )。
A. B. C. D.
4.渡船的船底特别宽阔,这样设计的主要原因是( )。
A.使小船行驶得更快 B.提高船的稳定性
C.控制船的行驶方向 D.为了更加美观
5.有同学自制的小船在行驶过程中容易偏离方向,下列改进方法最合理的是( )。
A.调整小船的形状,采用流线型的船身 B.调整动力系统提供动力的方向
C.给小船装上船舵,并调试船舵的方向 D.加宽小船的船身
6.科学家在某冰川融化后发现了 28 种新的病毒,给人类带来了新威胁。大家推测冰川融化现
象的主要原因是( )。
A.雪崩 B.气候变暖 C.生物被破坏 D.北极熊没有生存空间
7.下列将要被当作垃圾丢弃的物品中,可以重复使用的是( )。
A.啤酒瓶 B.用过的餐巾纸 C.戴过的一次性口罩 D.大棒骨
8.如图所示,常温的两个烧杯分别盛有冰块和热水,上方分别盖上玻璃片 a、b,一段时间
后观察到玻璃片表面出现小水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水珠在 a 的上表面,b 的下表面
B.小水珠在 a 的下表面,b 的上表面
C.玻璃片 b温度升高,这是由于水蒸气凝结吸热形成的
D. a 烧杯中的冰块融化过程中要吸热,且温度不断升高 第 8 题
9.如图,加热试管中的水,首先热起来的是( )。
A.试管底部
B.试管中部
C.试管管口
D.无法判断 第 9 题
10.冬天,用手摸户外的铁块和木块,会感到铁块比木块冷,这是因为( )。
A.铁块比木块温度低
B.铁块比木块容易传热
C.铁块表面比木块光滑
D.人体产生的错觉
四、探究题
1.科学探究小组为了研究生物、非生物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制作了 4 个生态瓶,分别编号为
A、B、C、D。同学在瓶中分别加入适量的水、小鱼、螺蛳、小虾,并放入等量的水草。然后
摆放在阳光充足的窗台上。请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每空两分,共 14 分)
(1)在生态瓶 D 中,非生物有 ,消费者有 。
(2)生态瓶中的生物存在着食物关系,请写出一条食物链: 。
(3)有同学发现生态瓶中的鱼浮出水面呼吸的次数越来越频繁,下列操作可行的是
( )。
A.多喂一些鱼食 B.往生态瓶中多加一些水 C.把生态瓶中的水倒出去一些
(4)若要研究小虾对水草生长的影响,最好选择 和 两个生态瓶进行观
察比较。(填写字母标号)
(5)通过对四个生态瓶内生物的进一步观察,结果却发现:D 生态瓶中小虾存活的数
量不断减少,你认为这其中的原因可能是 。
2. 小明用橡皮泥做了一艘小船,并测试小船的载重量,请回答下列问题。(1-4 每空 2 分,
第 5 小题 3 分,共 11 分)
(1)测试过程中,以下哪个材料不需要?( )。
A.橡皮泥 B.烧杯 C.垫圈 D.水槽
(2)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
A.不管把橡皮泥捏成什么形状,都能浮在水面上。
B.要把船轻轻放入水中,测试橡皮泥船能否装载一定量的重物。
C.在测试载重量时,做一次就够了。
(3)橡皮泥做成( )形状的样子,浮力最大。
A.球形 B.正方体形 C.碗形
(4)在测试过程中,随着重物慢慢放入,小船的浮力(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5)在测试过程中,小科发现了橡皮泥小船总是一端先沉入水中,为什么?请帮助小
科分析原因: 。(3 分)
3. 观测数据表明,自 19 世纪以来,全球平均气温升高了 0.3—0.6℃,1990 年以来温度升高
幅度加大。全球气候变暖主要是温室效应引起的,工业革命以来,大量化石能源被开采,用
于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和居民生活,导致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上升,加剧了温室效应,打
破了原有的平衡,使地球接收来自太阳的热多余地球散放到太空中的热量,从而导致全球气
候变暖。(每空 2 分,共 16 分)
(1)如图所示,1900 年至 1970 年,二氧化碳进入大气中的量呈 趋势。
(2)资料表明,全球气候变暖,主要是 引起的。
(3)从短文信息中可得知,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主要来自 、 、
。
(4)植物的 需要二氧化碳,植物越多,吸收的二氧化碳就越多。因此,
是预防温室效应加剧的一条重要的途径。
(5)温室效应的影响很大,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预防温室效应的根本方法是
。
4.小科想制作一个保温杯来冷藏冰棍,以便在外出时享用。他观察家用保温杯的结构
(如图所示),利用身边的材料来制作保温杯。(每空 2 分,共 10 分)
(1)如图所示的家用保温杯中,传热能力最强的材料是( )。
A.空气 B.玻璃 C.金属
(2)在保温杯中倒入一杯 70℃热水,此刻的外层玻璃温度将( )。
A.高于 70℃ B.等于 70℃ C.低于 70℃
(3)在保温杯中倒入热水后,水的热量会转移到玻璃壁上,这属于热传递中的( )。
A.热对流 B.热辐射 C.热传导
(4)在保温杯中倒入热水后,在杯口盖一张橡皮膜并扎紧杯口。等水温下降后,可以观察
到橡皮膜( )。
A.向杯内凹陷 B.向杯外凸起 C.依然保持平整
(5)保温杯金属盖的里面,有一层柔软的橡胶垫。关于“金属盖里的橡胶垫的作
用”,小科提出了下列三种观点,其中最合适的是( )。
A.可以减缓热量转移 B.能够产生更多热量 C.用于防止人体触电
镇海区 2021 学年第二学期五年级下册科学期末试卷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 1分,共 9分)
1.许多植物的新生命是从 种子 开始的。
2.蚯蚓喜欢生活在 阴暗 、 潮湿 的环境中。
3.漂浮在水面上的船受到的浮力 等于 船的重力。(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4.船的 体积 越大,船的载重量就越大。
5. 电能 是家庭生活中最常用和最为广泛的能源。
6.水由液体变成气体散发到空气中,这种现象叫作 蒸发 。
7.当温度不同的两个物体接触时,温度 高 的物体会向温度 低 的物体传递热。
三、判断题(每题 2分,共 20 分)
1.绿豆种子离开了土壤就不能发芽。……………………………………………………( × )
2.我们应及时地清理掉生态瓶中动物地粪便。…………………………………………( × )
3.在研究绿豆苗生长是否需要阳光的实验中,两组的绿豆苗数量应该一样多。……( √ )
4.保持独木舟平稳只有一个方法,那就是尽量增加货物。…………………………( × )
5.技术可以改变船的载重量,推动着船的发展。……………………………………( √ )
6.在进行设计时,我们要独立进行设计、制作,不需要与他人合作。……………( × )
7.农业灌溉新技术可以节约用水。……………………………………………………( √ )
8.人们生活中会产生大量且成分种类丰富的垃圾,这些垃圾会污染环境。………( √ )
9.植被破坏不会使温室效应更加严重。………………………………………………( × )
10.水在自然界中的三种形态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物态变化取决于温度。……… ( √ )
三、选择题(每题 2分,共 20 分)
1.粮仓里储存的种子一般不会发芽,主要原因是缺少( C )。
A.土壤 B.空气 C.水分 D.阳光
2.仙人掌的叶子进化成针刺,主要是为了( B )。
A.保护自己 B. 减少水分的蒸发 C.为了更加美观 D. 以上都不对
3.对制作的竹筏进行测试时,以下哪种摆放物体的方式可以使竹筏更稳定?( A )。
A. B. C. D.
4.渡船的船底特别宽阔,这样设计的主要原因是( B )。
A.使小船行驶得更快 B.提高船的稳定性
C.控制船的行驶方向 D.为了更加美观
5.有同学自制的小船在行驶过程中容易偏离方向,下列改进方法最合理的是( C )。
A.调整小船的形状,采用流线型的船身 B.调整动力系统提供动力的方向
C.给小船装上船舵,并调试船舵的方向 D.加宽小船的船身
6.科学家在某冰川融化后发现了 28 种新的病毒,给人类带来了新威胁。大家推测冰川融化现
象的主要原因是( B )。
A.雪崩 B.气候变暖 C.生物被破坏 D.北极熊没有生存空间
7.下列将要被当作垃圾丢弃的物品中,可以重复使用的是( A )。
A.啤酒瓶 B.用过的餐巾纸 C.戴过的一次性口罩 D.大棒骨
8.如图所示,常温的两个烧杯分别盛有冰块和热水,上方分别盖上玻璃片 a、b,一段时间
后观察到玻璃片表面出现小水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小水珠在 a 的上表面,b 的下表面
B.小水珠在 a 的下表面,b 的上表面
C.玻璃片 b温度升高,这是由于水蒸气凝结吸热形成的
D. a 烧杯中的冰块融化过程中要吸热,且温度不断升高 第 8 题
9.如图,加热试管中的水,首先热起来的是( A )。
A.试管底部
B.试管中部
C.试管管口
D.无法判断 第 9 题
10.冬天,用手摸户外的铁块和木块,会感到铁块比木块冷,这是因为( B )。
A.铁块比木块温度低
B.铁块比木块容易传热
C.铁块表面比木块光滑
D.人体产生的错觉
四、探究题
1.科学探究小组为了研究生物、非生物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制作了 4 个生态瓶,分别编号为
A、B、C、D。同学在瓶中分别加入适量的水、小鱼、螺蛳、小虾,并放入等量的水草。然后
摆放在阳光充足的窗台上。请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每空两分,共 14 分)
(6)在生态瓶 D 中,非生物有 水、空气、沙 ,消费者有 小虾、小鱼、螺蛳 。
(7)生态瓶中的生物存在着食物关系,请写出一条食物链: 水草→小虾→小鱼。
(8)有同学发现生态瓶中的鱼浮出水面呼吸的次数越来越频繁,下列操作可行的是
( B )。
B.多喂一些鱼食 B.往生态瓶中多加一些水 C.把生态瓶中的水倒出去一
些
(9)若要研究小虾对水草生长的影响,最好选择 A 和 B 两个生态瓶进行
观察比较。(填写字母标号)
(10)通过对四个生态瓶内生物的进一步观察,结果却发现:D 生态瓶中小虾存活的数
量不断减少,你认为这其中的原因可能是 小虾被小鱼捕食 。
3. 小明用橡皮泥做了一艘小船,并测试小船的载重量,请回答下列问题。(1-4 每空 2 分,
第 5 小题 3 分,共 11 分)
(1)测试过程中,以下哪个材料不需要?( B )。
A.橡皮泥 B.烧杯 C.垫圈 D.水槽
(2)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B )。
A.不管把橡皮泥捏成什么形状,都能浮在水面上。
B.要把船轻轻放入水中,测试橡皮泥船能否装载一定量的重物。
C.在测试载重量时,做一次就够了。
(3)橡皮泥做成( C )形状的样子,浮力最大。
A.球形 B.正方体形 C.碗形
(4)在测试过程中,随着重物慢慢放入,小船的浮力( A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5)在测试过程中,小科发现了橡皮泥小船总是一端先沉入水中,为什么?请帮助小
科分析原因: 重物没有均匀防止,船体不稳定 。(3 分)
3. 观测数据表明,自 19 世纪以来,全球平均气温升高了 0.3—0.6℃,1990 年以来温度升高
幅度加大。全球气候变暖主要是温室效应引起的,工业革命以来,大量化石能源被开采,用
于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和居民生活,导致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上升,加剧了温室效应,打
破了原有的平衡,使地球接收来自太阳的热多余地球散放到太空中的热量,从而导致全球气
候变暖。(每空 2 分,共 16 分)
(1)如图所示,1900 年至 1970 年,二氧化碳进入大气中的量呈 上升 趋势。
(6)资料表明,全球气候变暖,主要是 温室效应 引起的。
(7)从短文信息中可得知,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主要来自 工业生产 、 交通运输 、
居民生活 。
(8)植物的 光合作用 需要二氧化碳,植物越多,吸收的二氧化碳就越多。因此,
植树造林 是预防温室效应加剧的一条重要的途径。
(9)温室效应的影响很大,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预防温室效应的根本方法是
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 。
4.小科想制作一个保温杯来冷藏冰棍,以便在外出时享用。他观察家用保温杯的结构
(如图所示),利用身边的材料来制作保温杯。(每空 2 分,共 10 分)
(1)如图所示的家用保温杯中,传热能力最强的材料是( C )。
A.空气 B.玻璃 C.金属
(2)在保温杯中倒入一杯 70℃热水,此刻的外层玻璃温度将( C )。
A.高于 70℃ B.等于 70℃ C.低于 70℃
(3)(3)在保温杯中倒入热水后,水的热量会转移到玻璃壁上,这属于热传递中的( C )。
A.热对流 B.热辐射 C.热传导
(4)在保温杯中倒入热水后,在杯口盖一张橡皮膜并扎紧杯口。等水温下降后,可以观察
到橡皮膜( A )。
A.向杯内凹陷 B.向杯外凸起 C.依然保持平整
(5)保温杯金属盖的里面,有一层柔软的橡胶垫。关于“金属盖里的橡胶垫的作
用”,小科提出了下列三种观点,其中最合适的是( A )。
A.可以减缓热量转移 B.能够产生更多热量 C.用于防止人体触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