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8张PPT)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带着家园
去流浪
国产科幻电影《流浪地球》讲述的是太阳正在持续老化,不断膨胀,面对太阳带来的灭顶之灾,人类决定将整个地球推离,飞向4.2光年外的新家园。
既然太阳会带来灭顶之灾,我们为什么还要寻找新太阳?
太阳对我们人类有哪些影响?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
2
3
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目录
1、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The influence of solar radiation on the earth
主要物质:炽热的气体球
主要成分:氢、氦
表面温度:约6000K
太阳概况
Introduction to the sun
太阳辐射: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的现象
能量来源: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4H He+能量)
高温高压
仅1/22亿
太阳辐射
Solar radiation
太阳消耗(亏损)质量转化为能量
太阳辐射对地理环境及生产、生活的影响
地球上大气能量的根本来源,维持着地表温度
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太阳辐射对地理环境及生产、生活的影响
地球上水循环、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
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太阳辐射对地理环境及生产、生活的影响
自然界中的岩石风化作用与太阳辐射有关
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太阳辐射对地理环境及生产、生活的影响
动植物的生长发育离不开太阳提供的光、热资源
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太阳辐射对地理环境及生产、生活的影响
生物量与大气上界太阳辐射的分布有什么样的关系?
低纬地区太阳辐射强,生物量多;
高纬地区太阳辐射弱,生物量少。
太阳辐射对地理环境及生产、生活的影响
太阳辐射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石油、煤炭等能源
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如何理解“煤”是太阳提供的能源?
煤是地质历史时期在太阳光照下生长的植被在地质作用下形成的一种能源,所以煤是地质历史时期被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
太阳辐射对地理环境及生产、生活的影响
通过太阳能为人类提供能量,如太阳能发电
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太阳辐射对地理环境及生产、生活的影响
太阳辐射中过多的紫外线会危害地球生物
对生产、生活的不利影响
对生产生活
对地理环境
维持地表温度
物质运动主动力
影响岩石风化
万物生长靠太阳
提供能源
提供能量
过多紫外线危害健康
太阳辐射对地理环境及生产、生活的影响
影响太阳辐射
的因素
②
全球年太阳辐射空间分布图
①纬度因素:与太阳辐射呈负相关。
纬度越低,一般情况下太阳高度角越大,太阳辐射越强。
②海拔(地势)因素:与太阳辐射正相关
海拔高空气稀薄,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
③天气因素:与太阳辐射呈负相关。云层越厚,削弱作用越强,太阳辐射越弱。
(晴天比阴天太阳辐射强)
④昼长因素:与太阳辐射呈正相关。一般昼越长,太阳辐射越强。
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影响因素
纬度因素
昼长因素
地势因素
天气因素
纬度越低,正午太阳高度越大,获得的太阳辐射越多
白昼越长,日照时数越长,太阳辐射越多
地势越高,大气层越薄,透明度越好,日照时数越长,太阳辐射越强
晴天比阴天太阳辐射强
——China solar radiation
从总体上看,大致从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逐渐增强
中国年太阳辐射空间分布
——SD of China annual solar radiation
——China solar radiation
为什么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最高的地区是青藏高原,最低的是四川盆地?
四川盆地
青藏高原
①海拔高,空气稀薄,杂质少,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
②晴天多;
③日照时间长,获得太阳辐射多
①盆地地形,地势低;②水汽不容易扩散,阴雨天多,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
③日照时间短,获得太阳辐射少
热量和光照有什么区别?它们是否成正比关系?
光照用年太阳辐射总量来衡量,一般与天气状况、日照时数、地势高低等因素有关。
热量用积温来衡量,一般与纬度、海拔等因素有关。
然而光照条件好的热量条件不一定好,如青藏高原是我国太阳辐射能量最丰富的地区,西藏的佛教圣地拉萨更是享有“日光城”的美誉,但由于其海拔高,气温低,因此热量条件较差。
所以热量和光照不一定成正比关系。
“成帝河平元年三月乙未,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
——B.C.《汉书·五行志》
3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核心区域
光球层
色球层
日冕层
亮度由外向内递增
温度由内向外递增
太阳大气结构
发出的可见光最强,是用肉眼可观测到的太阳表面。
只有在日全食或特殊的望远镜才能观测到色球层。
只有在日全食或特制的日冕仪才能用肉眼观测到日冕层。
太阳风是一种连续存在,来自太阳并以200-800km/s的速度运动的高速带电粒子流。
太阳大气不断释放高速带电粒子流,这种带电粒子流被称为太阳风。
太阳风
正常情况下,地球的磁场能够阻挡太阳风,使地球免受太阳风的危害。当太阳活动增强时,向外抛射的能量加大,就出现了“太阳风暴”。
日核
光球层
色球层
日冕层
太阳大气层
黑子
耀斑、日珥
日冕物质抛射
太阳活动
太阳活动:太阳大气的变化
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
可以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太阳黑子
出现在光球层上的黑斑点。黑子之所以黑,是因为黑子的温度比光球表面其他地方温度低,所以才显得暗一些。人们发现,太阳黑子的数量有周期性变化。
太阳黑子数/个
年
份
年
份
太阳黑子数/个
a.1970-2015年的太阳黑子数
b.18世纪以来太阳黑子数
1、在a图中找出相邻的两个波谷的时间间隔。
答:1976-1986(10年)、1986-1996(10年)、1996-2008(12年)。
2、在b图中找出最左侧和最右侧波谷的年份,数出两个年份间波峰的个数,计算相邻两个波谷间的平均时间间隔。
答:最左侧,1700年;最右侧,2005年。一共28个波峰,305÷28≈11年。
活动
P13
太阳黑子数/个
年
份
年
份
太阳黑子数/个
a.1970-2015年的太阳黑子数
b.18世纪以来太阳黑子数
3、对比1、2题的计算结果,总结太阳黑子数的变化规律。
答:黑子周期约为11年。
活动
P13
太阳耀斑
太阳耀斑是色球层表面忽然出现的大而亮的斑块。长期的观测发现,大多数太阳耀斑和太阳黑子活动有关。
日 珥
日珥是在色球层上发生的一种剧烈太阳活动现象,喷射的气体呈弧状。日全食时,可用肉眼观测火红的日珥。日珥爆发时会喷射大量带电粒子。
日冕物质抛射
日冕物质抛射使大范围日冕受到扰动,破坏了太阳风的流动,是规模最大、最剧烈的太阳活动现象。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The influence of solar activity on the earth.
当太阳活动增强时,太阳风变得强劲,会扰动地球的磁场和大气层,产生磁暴、极光等现象
当这种扰动足够强烈时,还会对卫星导航、空间通信、电网、航空航天等人类活动产生灾害性的影响
… …
… …
当太阳黑子和耀斑增多时,其发射的电磁波进入地球大气层,会引起大气层扰动,使地球上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到影响,甚至出现短暂的中断
OA
干扰无线
Interference radio
… …
… …
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会扰乱地球磁场,使地球磁场突然出现“磁暴”现象,导致罗盘指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磁暴现象
magnetic storm
OB
… …
… …
如果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并与那里的稀薄大气相互碰撞,还会出现美丽的极光
极光现象
Aurora phenomenon
OC
… …
… …
近几十年的研究还表明,地球上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如地震、水旱灾害等
自然灾害
natural disaster
OD
①影响气候:黑子数增多→太阳活动强烈→地区降水量年际变化→影响气候②扰乱地球上空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耀斑爆发→电磁波进入电离层→电离层扰动→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③扰动地球的磁场(磁暴):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④产生极光:太阳活动强烈→高能带电粒子→冲进两极高空→同稀薄大气摩擦→产生极光⑤干扰电子设备,威胁太空中宇航器的安全小结: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小结: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电磁波——扰乱地球上空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
(2)高能带电粒子——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3)高能带电粒子——与两极高空大气碰撞,产生极光;
(4)许多自然灾害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如水旱灾害、地震等。
课堂小结
课堂训练
下图为“我国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读图完成(1)~(2)题。
(1)据图可知我国太阳辐射总量的分布特点是( )
A.由南向北逐渐增加
B.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增加
C.西多东少,北多南少
D.整体分布较均衡
(2)图中a区域较b区域年太阳辐射总量大的主要影响
因素是( )
A.正午太阳高度 B.地势
C.距海远近 D.纬度
C
B
课堂训练
读“太阳大气层示意图”。完成(3)~(4)题。
(3)关于太阳活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黑子发生在①层
B.黑子和耀斑都发生在①层
C.黑子发生在②层
D.黑子和耀斑分别发生在②层和③层
(4)发生在②层的太阳活动给地球带来的影响可能是( )
A.出现磁暴现象,使罗盘等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B.许多地区的有线电通信中断
C.我国上海地区上空出现极光现象
D.全球许多国家出现强烈地震
A
A
课堂训练
太阳辐射在全球的分布是有规律的,影响太阳辐射总量的因素很多。据此回答(5)~(6)题。
(5)下列关于太阳辐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太阳辐射随纬度的升高而增加
B.我国西藏地区晴天多,太阳辐射较丰富,拉萨有“日光城”之称
C.受地形因素影响,四川盆地为我国太阳辐射的最低值区
D.影响太阳辐射总量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太阳高度、海拔、天气状况等
(6)假如你是太阳能热水器的营销者,下列城市中最不适合进行营销的是( )
A.北京 B.重庆
C.兰州 D.广州
B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