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题破山寺后禅院
题壁诗
破山寺:即今江苏常熟虞山北麓兴福寺。
后禅院,禅院即寺院,寺院一般分前后院,前院讲经、供佛,后院即“后禅院”,为僧人居住区。
新课导入
题壁诗
题壁诗有多种类型。就载体而言,题壁诗虽然都是题在墙壁上,但墙壁又有寺壁、石壁、邮亭壁、殿壁、楼壁之分。就内容而言,题壁诗皆有感而作,是有所寄托的。大致可分如下类型:第一,政治抱负。这类诗大多对现实不满,不平则鸣。第二,生活困难,乞求得到社会赞助,题诗于壁,广而告之。有的甚至带有商品性质,题诗者据以牟利。第三,志趣爱好。有些诗颇富哲理,堪称警句。
常建(708-765),生卒年、字号不详,唐代诗人,可能是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开元十五年(727)进士。天宝中年为盱眙尉。后隐居西山。一生沉沦失意,耿介自守,交游无显贵。其诗意境清迥,语言洗炼自然,艺术上有独特造诣。现存诗57首,题材较窄,绝大部分是描写田园风光、山林逸趣的。他的诗歌往往以山林寺观为描写对象,善于用光和影构成幽静的境界。名作如《题破山寺后禅院》、《吊王将军墓》和一些优秀的边塞诗。今存《常建诗集》三卷和《常建集》两卷。
作者介绍
本文选自《全唐诗》,由于诗人的仕途失意,所以寄情山水,游览名山古刹,云游四海,寻幽探胜。此诗是诗人游览破山寺后禅院时所作,诗中着力描写后禅院景物的幽静,表现了作者淡泊的襟怀和隐逸的情怀。
题,写上,题写。破山寺,即今江苏常熟虞山北麓兴福寺。禅院,寺院。题咏破山寺后禅院:题咏破山寺及它后面的禅院。这是一首题壁诗,写了诗人游破山寺的所见所感。
创作背景
朗读节奏
题/破山寺/后禅院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韵 脚
▲
▲
▲
▲
qū
qìng
结合课下注释,翻译全诗
清晨入古寺,
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
禅房花木深。
清晨:早晨。入:进入。古寺:指破山寺。
初日:早上的太阳。照:照耀。
高林:树林。佛家称僧徒聚集地为“丛林”,此有称颂禅院之意。
幽:幽静。
禅房:僧人住的房舍。
清晨我漫步走进古寺,初升的太阳照耀着高耸的树林。弯弯曲曲的小径通向幽静之处,禅房就在花木丛林深处。
山光悦鸟性,
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
但余钟磬音。
悦:使动用法,使……高兴。
潭影:清澈潭水中的倒影。空:使动用法,使……空。
万籁:各种声响。
此:在此。即在后禅院。
但余:只留下。
钟磬:寺院诵经,敲钟开始,敲磬停歇。
山中景色使鸟怡然自得,潭中影像使人心中俗念消失。各种声响在此时全部消散,只剩下回荡在山林中的钟磬音。
曲通通幽:曲,弯曲。径,小路。幽,指深远僻静之处。弯曲的小路,通到幽深僻静的地方。
万籁俱寂:万籁,指各种声响。俱:全、都。寂,静。形容周围环境非常安静,一点声响都没有。
成语积累
1.这首诗描了哪些意象?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表现了怎样的意境?
2.“深”字历来为人所称道,说说你对这个字的理解。
3.颈联“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悦”“空”字用的好,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
4.“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此句是从什么角度来写的?运用了什么手法?
问题思考
1.首联描写了哪些景物?有什么作用?
“清晨”“古寺”两词点明出游的时间和地点。诗人一大早就“入古寺”,可见他对这块佛教圣地的向往之切。 “高林”突出了破山寺的幽雅和宁静。“古寺”“高林”“清晨”“初日”这四个意象时空并驭,共同营造了清幽的禅境:旭日初升,光照古木,古寺掩映,心旷神怡。动词“入”“照”透露出诗人欣喜昂扬的情绪。
2.颔联“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中“深”字历来为人所称道,说说你对这个字的理解。
“深”即“幽深”,生动形象写出了禅院中花木繁盛、幽深安静的环境。
3.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从炼字的角度赏“悦”“空”的妙处。
悦”即“使……愉悦”,“空”即“使……空”,这句话的意思是,山中景色使鸟怡然自得,潭中影像使人心中俗念消失。 “悦” “空”两字,表现了环境的幽静,写出了诗人的心情与山光水色相应,表达了作者欢悦、宁静、空灵的心境。
4.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此句是从什么角度来写的?运用了什么手法?
(1)从听觉感受方面来表现后禅院的幽静。
(2)运用以动衬静/衬托的手法,以“钟磬”的清音袅袅来反衬山寺后禅房的幽静,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佛门清静生活的向往,抒发了作者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流露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淡淡忧伤和对世俗生活的厌倦。
悟诗情?
本诗是一首题壁诗,描写了清晨破山寺寺后禅院的清幽脱俗的美好景致,抒发了作者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表达了诗人游览名胜时的喜悦和对高远境界的强烈追求。
诗歌主旨
——
——
——
——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寄情山水的隐逸之情
思路导图
题破山寺后禅院
1、诗中交待出游的时间和地点的诗句是: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2、描写通向后禅院曲折幽深的小路和后禅院景色的幽静迷人的诗句是: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3、诗中被后世广为传诵的名句是: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4、全诗的主旨句是: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5、诗中将自然之趣与人心愉悦融为一体,奏出了一曲和谐而完美的交响乐的诗句是: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6、成语“万籁俱寂”出于本诗的哪一句:
万籁此俱寂,惟余钟磬音。
当堂小测
1、下列对《题破山寺后禅院》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诗歌描写了清晨古寺后禅院清幽脱俗的景致,流露出诗人对仕途生活的向往。
B.由诗题可知,“后禅院”才是诗的重心所在,所以只在起首两句后提过破山寺,就立刻转入对后禅院的描述。
C.“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是历来被人称道的名句。“曲径通幽处”引发人丰富的联想与思绪,暗示的意义多于写实的意义。“曲”“幽”“深”等字眼表现了禅院花木扶疏、幽深清静的环境。
D.“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两句更多的是抒写诗人的主观感受。一个“悦”字表现了诗人从中感受到的欢欣。一个“空”字表现了诗人此时此刻心中尘世杂念全消的精神状态。
2、下面对《题破山寺后禅院》中诗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起首两句写诗人在清晨入破山寺兴福寺时,旭日初升,光照树林。
B、三、四两句描绘了禅院美妙的环境,“曲”“幽”“深”等字眼很有表现力。
C、五、六两句书写诗人主观感受,一个“悦”字表现作者从中感受到的欢悦,“潭影空人心”,表现诗人精神上完全消除俗念,获得愉悦的内心感受。
D、这首诗题为“题破山寺后禅院”,可见“破山寺”是全诗重点所在,所以在第一、二句景致刻画后,立即转入对“破山寺”的描述。
3、对“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两句点评不当的一项是:( )
A。这两句是本诗最大的亮点,是全诗的最高境界,有此两句境界全出。
B。山光水色,曲径花木使鸟儿怡然自得,使人们心中的杂念消除净尽,灵魂得到净化与升华。
C.互文互义、相得益彰。
D.“悦鸟性”与“空人心”形成对比,鸟性之悦为人心之空作了铺垫。
4、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 )
这首诗借题咏佛寺禅院,抒发了作者仕途失意后的愤懑抑郁之情。
B. 首联点明出游的时间和地点。诗人在“清晨”和“初日”之时“入古寺”,可见他对这块佛教圣地的向往之切。
C.“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抓住寺中独特的景物,形象地描绘了山寺清寂的景色。
D.“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描写了诗人在后禅院的所见所感,借写鸟儿欢悦的情形和空灵的潭影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幽意和淡泊情怀。
5、对《题破山寺后禅院》理解正确的一个选项是( )
A、诗人在领联中运用了对偶的手法,抒发对竹径、花丛、树木等美景的赞叹。
B、颈联写出诗人身处自然环抱的佛门,心中尘世杂念受到洗涤的空灵心境。
C、尾联笔锋一转,点明悠扬的乐器声给如此寂静的禅院带来了灵动的生机。
D、这首诗咏的是佛寺禅院,抒发了诗人一心参禅朝圣的愿望。
1.A【解析】A “流露出诗人对仕途生活的向往”错误,应为“流露出诗人颇为浓厚的隐逸情怀”。
2. D 【解析】D、“破山寺”不是全诗重点所在。全诗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与陶醉之情。
3. D 【解析】D诗人抬头仰望寺后的青山在阳光照射下,越发生机勃勃,鸟儿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歌唱。走到水潭边,只见潭水清澈,倒映着周围景物和自己的身影,看着水中空明的倒影,心中的一切凡尘杂念顿时消失殆尽。“悦”和“空”都是诗人内心情感的直接表达。
4. A 【解析】A 没有愤懑抑郁。
核对答案红笔更正
5. B
【解析】A、“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不是对偶。
C、“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尾联的意思是,万物一片沉寂,只听到钟磬的回声。在景物描写中无处不突显诗人淡泊处事的内在情怀。
D、这首诗咏的虽是佛寺禅院,抒发的却是诗人寄情山水以及隐逸之情。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