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2.《烛之武退秦师》(共3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2.《烛之武退秦师》(共3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7-29 15:48: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6张PPT)
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它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史著作,也是一部富有文学价值的历史散文著作。《左传》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外交辞令,记事条理清楚,详略得当;写人简洁生动,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是历代散文的典范。它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并称为“春秋三传”。
《左传》简介
春 秋 时 期 形 势 图
秦 晋 围 郑 形 势 图
氾南



函 陵
氾 南
秦 军
晋 军
秦 晋 围 郑 形 势 图



函陵
氾南
秦军
烛之武
佚之狐
郑 伯
秦 伯
晋军



函陵
氾南
秦军
晋军
烛之武说服秦君的三点理由:
一、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二、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三、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亡郑
无利,有小害
对秦
舍郑
无害,有小利
对秦
亡郑
将有大害
对秦
分析利弊,层层深入
(表面)
(深入)



函陵
氾南
烛之武
佚之狐
郑 伯
秦 伯
晋 侯
子 犯
秦军
晋军



函陵
氾南
烛之武
佚之狐
郑 伯
秦 伯
晋 侯
子 犯
说退秦军
逼退晋军
晋军
秦军
结 构
秦晋围郑
临危受命
说退秦师
晋师撤离
亡郑利晋阙秦
存郑利秦
晋忘恩负义,不可共事
二、善于分析利弊。
一、善于利用矛盾。
三、善于揣摩心理。
烛之武的游说艺术
四、讲究语言艺术。
机智善辩的外交家
飞地难治
(地域政治)
得郑地而生患
亡郑陪邻
逐小利而罹大难
(利益分配)
舍郑有益
(两国邦交)
存弱国而交睦邻
过河拆桥
(历史纠葛)
视往昔而知来日
晋国扩张
(争霸现实)
无近利贪而招远祸
“不仁、不知、不武”
问:第四小节,在故事情节的发展上有什么作用?
1.照应上文。
2.使故事情节再掀波澜。
晋师撤离
事件
情节发展
郑危
佚之狐举荐
郑伯请人
烛辞
郑伯自责
夜缒
说秦
郑知亡
飞地难治
亡郑陪邻
舍郑有益
过河拆桥
晋国扩张
秦退
晋攻
晋退
1.本文记叙的主要人物和事件是什么?
2.主要人物(烛之武)是在什么情况下“出场”的?
课文题目即是。(“烛之武” “ 退秦师”)
(是在秦晋两个大国围攻一个小小的郑国,郑国面临覆灭的危险情形之下,郑大夫佚之狐向郑伯推荐他去见秦伯,以退秦师。)
3.烛之武为什么能临危受命?
一是郑伯态度诚恳,勇于自责,并晓之以理;一是烛之武深明大义,有爱国思想且腹有良谋、成竹在胸。
4.烛之武为什么能够说服秦伯退兵呢?
5.晋文公为什么不愿向秦军进攻呢?
(主要是烛之武善于利用秦晋之间的矛盾,言谈中又似乎处处都在为秦国的利益着想,从而打动了秦伯,让秦伯欣然接受了他的意见。)
(主要是晋文公并不昏庸,很有理智,能隐忍不发,随机应变。因为如果这时进攻秦军,晋军就有可能处于腹背受敌的不利境地。而由此,也就证明了烛之武说退秦师的成功。)
总结 字 词 句
词类活用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
越国以鄙远( )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
贰于楚( )
名词→动词
词类活用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驻军,驻扎)
越国以鄙远(意动,以……为边邑)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同上句)
贰于楚( 对……有贰心)
名词→动词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 )
夜缒而出( )
名词→状语
词类活用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向东边)
夜缒而出(在晚上,当晚)
名词→状语
词类活用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
动词→名词
词类活用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恩惠,好处)
动词→名词
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
形容词→名词
臣之壮也( )
越国以鄙远( )
共其乏困( )
词类活用
形容词→名词
臣之壮也(壮年)
越国以鄙远(远方,边远的地方)
共其乏困(缺少的东西)
特殊句式
( )辞曰:“臣之壮也……”
( )许君焦、瑕
夜缒( )而出
敢以( )烦执事
晋军( )函陵,秦军( )氾南
省略句
特殊句式
(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主语)
(晋惠公)许君焦、瑕(主语)
夜缒(烛之武)而出(宾语)
敢以(之)烦执事(宾语)
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介词)
省略句
以其无礼于晋(于晋无礼──介宾短语后置)
倒装句
特殊句式
以其无礼于晋(于晋无礼──介宾短语后置)
亡郑而有益于君(于君有益── 同上)
佚之狐言于郑伯(于郑伯言── 同上)
何厌之有(有何厌── 宾语前置)
倒装句
特殊句式
无能为也已( )
共其乏困( )
通假字
无能为也已(矣)
共其乏困(供)
通假字
无能为也已(矣)
共其乏困(供)
秦伯说,与郑人盟(悦)
失其所与,不知(智)
通假字
阅读训练
⒈对下列句中划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晋军函陵(军:军队) B贰于楚也(贰:从属二主)
C是寡人之过也(是:这) D亡郑以陪邻(陪:增加)
⒉下列句中划线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B既东封郑 又欲肆其西封
C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D若不阙秦 阙秦以利晋
A
D
⒊下列“其”字作第一人称代词使用的是( )
A君知其难也 B失其所与 C又欲肆其西封 D吾其还也
⒋与“许之”中“之”的用法相同的是( )
A邻之厚,君之薄也 B夫晋,何厌之有
C敢以(之)烦执事 D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⒌下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
B秦伯说,与郑人盟:秦伯很高兴,与郑国签订了盟约
C且君尝为晋君赐矣:况且您曾经接受晋国的恩惠
D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如果您能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作
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B
C
C
随堂讨论
如何用今天的眼光来看待这
则故事以及故事中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