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测试卷
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
1.一个完整的农历月,如果从农历初一开始月相变化规律是( )。
A.从缺变为圆再变缺 B.从圆变为缺 C.从圆变缺再变圆
2.很久很久以前,多数人认为地球的形状是( )。
A.方形 B.圆形 C.球形
3.第一个利用自制的望远镜观察到月球表面的环形山的科学家叫做( )。
A.伽利略 B.牛顿 C.哈勃
4.月球是一颗( )。
A.卫星 B.行星 C.恒星
5.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长度变化规律是( )。
A.从短变长再变短 B.从长变短再变长 C.一直在变短
二.填空题(共5题,共22分)
1.下面各图所示的是日食的三种类型,其中①是( ),②是( ),③是( )。
2.月球围绕地球( )时针方向运动。
3.月相实际上就是人们在( )上看到的月球被( )照亮的部分,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所以看到的月相的亮面大小、方向也不同。
4.影子( )、( )和( )都可以改变。
5.地球上的水资源主要集中在( )。陆地面积和海洋面积相比,( )的面积大。
三.判断题(共5题,共10分)
1.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所以我们看到的月相亮面大小、方向也就不同。( )
2.我们既可能在夜晚看见月亮也可能在白天看到月亮。( )
3.“天圆地方”的观点有一定的科学性。( )
4.在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变化没有规律可循。( )
5.太阳和月球都能对地球产生影响。( )
四.连线题(共1题,共6分)
1.将下面的月相和对应的名称用线连起来。
满月
新月
上弦月
下弦月
娥眉月
盈凸月
五.简答题(共1题,共8分)
1.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长短一直相同吗?为什么。
六.综合题(共3题,共23分)
1.人类探索月球,观测月球方法进展的正确顺序是( )。
A.用探月飞行器观察月球
B.用望远镜观察月球
C.载人登月观察月球
D.用肉眼直接观察月球
2.小宇用模拟实验观察帆船进港、出港和航行情况,根据实验回答问题。
a.用橡皮泥做一只小帆船,插一根火柴梗作为“桅杆”。
B.用地球仪模拟地球,让小帆船在地球仪上移动模拟航行,观察小帆船进港和出港的情况。
C.让小帆船在水平桌面上模拟航行。
D.比较并解释小帆船在地球仪和水平桌面上航行时所观察到的不同现象,同时据此猜测地球的形状。
(1)观察小帆船进港,你有什么发现?
(2)再把小帆船放在水平桌面上模拟航行。两次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有什么不同?
3.实验名称:模拟制造环形山
实验材料:细沙、托盘、大小不同的球
实验步骤:
1.把( )平铺在托盘里。
2.从高30厘米的地方,用大小不同的球撞击沙盘。取出球,观察它们留下的坑。
3.从高60厘米的地方,用大小不同的球撞击沙盘。取出球,观察它们留下的坑。
实验现象:在步骤2中,( )球留下的坑比较大,且深度比较深。步骤2和步骤3相比,从高( )厘米的地方,大球留下的坑更大,深度更深。
实验结论:环形山是由天体撞击形成的。撞击月球的天体体积越( ),环形山越大,反之越小。从离月球越( )的地方撞击,环形山越大,反之越小。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A
3.A
4.A
5.B
二.填空题
1.日环食;日偏食;日全食
2.逆
3.地球;太阳
4.长短;方向;形状
5.海洋;海洋
三.判断题
1.√
2.√
3.×
4.×
5.√
四.连线题
1.如下:
五.简答题
1.不是一直相同,因为太阳高度角不同,影子的长短和方向都会发生变化。
六.综合题
1.DBAC
2.(1)通过让小帆船在地球仪上移动模拟进港和出港,我们可以发现由于小帆船沿着球体航行,小帆船进港时总是先看见“桅杆”(火柴梗),然后才是船身,出港时观察到的情况相反。
(2)把小帆船放在水平桌面上模拟航行,则一直能够同时看见“桅杆”(火柴梗)和船身。
3.细沙;大;60;大;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