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7秋) 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声音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2017秋) 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声音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2.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07-29 12:01: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声音》测试卷
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
1.尺子振动的频率和尺子伸出桌面部分的( )有关。
A.高度 B.长度 C.刻度
2.调节电视机的声音旋钮,改变的是声音的( )。
A.音量 B.音调 C.音色
3.将刚刚击打过的音叉触及水面,则( )。
A.水面没有变化 B.水面产生波纹 C.水位上升
4.用击打过的音叉轻轻接触水面,水面会产生波纹,这说明音叉( )了。
A.变小 B.变热 C.振动
5.把敲响的音叉放在水面上,会看到( )。
A.水面十分平静
B.水会向一个方向流动
C.水花四溅,水面出现-圈圈波纹
二.填空题(共5题,共20分)
1.敲击不同水量的玻璃杯,水越少声音越( ),水越多声音越( )。
2.声音的产生是由( )引起的。
3.同一把小提琴上粗细不同的两根琴弦,( )的琴弦发出的声音高,( )的琴弦发出的声音低。
4.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 )停止声音就停止了。
5.用击打后的音叉轻轻触及水面,我们看到音叉的( )引起了水的波动。这种现象说明,声音是以( )的形式传播的,当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 )。
三.判断题(共5题,共10分)
1.医生的听诊器的听诊头像鼓膜一样,能感受到心脏的跳动。( )
2.耳朵分为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 )
3.音叉能产生声音是因为它在振动。( )
4.用不同的力敲击鼓面时,鼓面振动的幅度不会发生变化。( )
5.下雨声属于人类生活发出的声音。( )
四.连线题(共1题,共6分)
1.把人耳的主要部分名称与它们所在的位置连起来。
听觉神经 耳蜗 外耳道 耳郭 鼓膜 听小骨

外耳 中耳 内耳
五.简答题(共1题,共5分)
1.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借助了什么物质?
六.综合题(共3题,共23分)
1.如图,把钢尺的一部分伸出桌面,用一只手压住钢尺的一端,另一只手分别轻轻、用力拨动钢尺另一端,听钢尺发出的声音,观察钢尺振动的幅度。
(1)填表
(2)多次重复上面的实验发现:( )。
2.如图,用一个模拟鼓膜振动的装置,探究声音远近和“鼓膜”振动的关系。具体做法是:把气球皮包在口杯的杯口处并用橡皮筋扎紧,再把碎纸屑放在气球皮上,用音叉在“鼓膜”上方制造远近不同的声音,观察比较气球皮和碎纸屑发声时的特点。
(1)填表。
(2)这是一个探究声音远近和“鼓膜”振动关系的( )实验,在实验中,( )相当于耳朵中的( )。
(3)我的发现:音叉在近处发声时,“鼓膜”振动( )(选填“幅度大”或“幅度小”) ,听到的声音( )(选填“强”或“弱”)。音叉在远处发声时,“鼓膜”振动( ),听到的声音( )。
3.如图所示,小明使悬吊的小球接触发声音叉的叉股,会发生什么现象?( )
A.没有变化 B.小球会被多次弹开 C.小球接触音叉后,音叉立即停止发声
当小明用手握住小球后,音叉( )。
A.继续发声 B.停止发声 C.声音变大
当音叉不发声后,再把悬吊的小球接触叉股,小球保持静止。这表明音叉能发出声音是因为( )。
A.音叉被小球撞击 B.音叉在振动 C.音叉的音调高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A
3.B
4.C
5.C
二.填空题
1.高;低
2.振动
3.细;粗
4.振动;振动
5.振动;波;振动
三.判断题
1.√
2.√
3.√
4.×
5.×
四.连线题
1.如下:
五.简答题
1.固体、液体、气体。
六.综合题
1.小;弱;大;强;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越弱,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越强。
2.明显;幅度大;不明显;幅度小;对比;气球皮;鼓膜;幅度大;强;幅度小;弱
3.B;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