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课件(共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课件(共2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7-29 20:12: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植树的牧羊人
让 乔诺
学习目标
1、默读课文,理清故事情节,感知环境变化。
2、圈点勾画,品析关键词句,评价牧羊人的人物形象。
3、学习植树老人的精神,激发热爱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感情。
有这样一部作品,在1987年被著名的加拿大动画大师弗烈德瑞克制作成一部动画片,并荣获第六十届(1988)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这部动画片感动了观众,仅一年时间,就使加拿大魁北克省多了150万棵树。这部作品就是《植树的男人》,选入课本改名为“植树的牧羊人”。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故事情节的叙述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它是拥有完整布局、发展及主题的文学作品。小说的三要素是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有的包括序幕、尾声。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小说按篇幅长短可以分为微型小说、短篇小说、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
小 说
让 乔诺,法国著名小说家。1895年生于法国南部马诺斯克小镇。家境贫寒。16岁辍学到当地一家小银行谋生。20—24岁时应征入伍,经历了残酷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由此坚定和平信念。作品有《人世之歌》《庞神三部曲》《屋顶上的轻骑兵》和《一个郁郁寡欢的国王》,长篇小说《屋顶上的轻骑兵》被改编为电影。
作者简介
读一读、写一写 字形
酬( )劳 tāntā( ) 流tǎng( )
水qú( ) 睡jiào ( ) jué( )悟
chóu
坍塌



记少余多:当“睡眠”之义使用时,读“jiào”;其余,读“jué”。

检查预习
干涸 hé 坍塌 tān 废墟 xū 光秃秃 tū
懒 lǎn 滚烫 呼啸
帐篷 溜达 栋 琢磨
戳 chuō 水渠 缝隙 流淌
慷慨 kānɡ kǎi 酬劳chóu 硬朗 微薄
山毛榉jǔ 薰衣草 xūn
刨根问底 沉默寡言 不毛之地
记一记词义
1.慷慨:
大方;不吝惜。
2.琢磨:
思索;考虑。
检查预习
5.坍塌:
建筑物或堆积物倒下来。
6. 造就:
①培养使有成就;②造诣;成就(多指青年人的)。
7.呼啸:
发出高而长的声音。
8.沉默寡言:
形容性情沉静,不声不响,很少说话。
3.不毛之地:
不长草木的地方。
毛,地面上的植物。
4.刨根问底:
比喻追究底细。
形容钻研的精神。 
任务一: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独自完成课后表格,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自然的风格。
圈点要求
1.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双竖线、单竖线。
2.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方框。
3.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
4.有疑问的地方,用问号标注。
初读感知
三次拜访牧羊人
时间顺序
时间 牧羊人的情况 高原的情况
初遇牧羊人 1913年 一个人住在房子里,模样同时种树;沉默寡言,充满自信,意志果断;生活一丝不苟 毫无生趣;
村落都成了废墟;
环境恶劣
再见牧羊人 6年后 身体更矫健了; 减少了羊群的数量,开始养蜂; 性格上没有变化,依然心无旁骛地种树,依然沉默不语。 乡景依旧如昔,但已萌发生机;树木已然成片,蔚然成林,干涸的河床有了淙淙的水流,各种草木开始出现。
最后一次相见 1945年6月 87岁,年事已高,住在自己凭一己之力建成的乡间。 景象完全改观了,甚至连空气也不一样了;
整个乡间发出健康与富裕的光芒;
人们搬了回来,处处呈现着幸福与安适的景貌。
本文以时间为顺序,采用第一人称,重点讲述了“我”牧羊人三次见面的情形以及高原上的变化。赞美了牧羊人做到了只有上帝做到的事。表达了“我”对牧羊人由衷的敬佩之情。“我”是植树牧羊人的见证者,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任务二:请同学们再次跳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并按以下格式发言通过“_____句子,看出他是一个______的人”的句式,说说你对牧羊人的认识。(理由批注在课本上)例如:通过“这个男人不太爱说话,独自生活的人往往这样。”在高原中独自一人生活,他处于完全的孤寂中。“我”与他的几次见面,他的话语都不多,都是在“我”的“不断地询问”下才道出。这说明他是一个沉默寡言的人。精读品析
他是一个充满自信、意志果断的人;
他是一个有非凡的毅力和坚定的信念的人;
他是一个不计名利、不图回报、毫无私心的人;
他是一个勤劳的人;
他是一个有着心灵的伟大节操的人;
......
任务三: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思考:
作者是怎样表现牧羊人这个人物形象的?(分析语言特色)
例如:1.第1段作者直接表明自己的看法:“想真正了解一个人,要长期观察他所做的事。”作者观察了牧羊人数十年,“如果他慷慨无私,不图回报,还给这世界留下了许多,那就可以肯定地说,这是一个难得的好人。”
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直接点明了题旨,概括地说明了人物形象。
记叙中议论作用分析法
叙事中的议论根据其位置不同大体有三种作用:
在文章开头做精要议论,起到提示全文中心并引起下文的作用。
在文章中间做精要议论,这种议论一般用于事情发展的转换衔接处,也称作夹叙夹议,主要起到穿针引线、承上启下的作用。
在文章结尾作精要议论,一般起到总结全文、揭示主题,或意在言外、发人深思等作用。
2.最后一段的议论具有怎样的作用
每当我想到这位老人,他靠一个人的体力与毅力,把这片荒漠变成了绿洲,我就觉得,人的力量是多么伟大啊!可是,想到要做成这样一件事,需要怎样的毅力,怎样的无私,我就从心底里,对这位没有受过什么教育的普通的农民,感到无限的敬佩。他做到了只有上帝才能做到的事。
【答案】此题可用记叙中议论作用分析法。文章结
尾处的精要的议论,起到了照应开头、总结全文、
揭示主题的作用,表达了对老人的崇敬和赞美之情。
2.通过故事的叙述,进一步丰富这一形象。
(1)有直接明确的评价:通过一系列情感倾向明确的语句,直接表达作者对牧羊人的赞美。
(2)更多的则是通过具体的细节描写来丰富人物形象。
例如:从牧羊人拣选橡子时,一颗一颗地选择,并且拒绝“我”的帮忙,独自完成的细节描写,可以看出他一丝不苟、认真仔细的生活态度。
【答案】艾力泽·布菲并不是一个真实的人物,而是作者虚构出来表达其理想的小说人物。
首先,他是一个普通人,创造了伟大的事业,以一己之力把不毛之地变成富裕的村庄,这是人类精神与肉体力量的体现。只要心存美好的愿望,运用这种力量,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就能改造恶劣的环境,为人类造福。这是作者的信念,通过艾力泽·布菲这个人物形象表现了出来。
其次,牧羊人始终默默无闻,不求名利与回报,人们享受到了他的赐予,却没有感觉到他的存在。因此,可以说他是一个具有奉献精神的人。
【探究】 牧羊人的形象具有怎样的象征意义?谈谈你对课文主旨的认识。
主旨探究
植树的牧羊人
开宗明义
提挈全篇
生活经历
场景变化
总结全文
揭示主题
议论
记叙描写
议论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第一部分
本文讲述了一个孤独的牧羊人凭一己之力和数十年的坚持,种植大片树林,把废墟变成绿洲的故事,抒发了对牧羊人这一壮举的崇敬和赞美之情,同时表达了希望人们积极行动起来,保护环境,共建绿色地球的美好愿望。
小结
一个人、一匹马、一条路和一颗温暖的心。
在绵延数百里的木里县雪域高原上,一个人牵着一匹马驮着邮包默默行走的场景,成为了当地老百姓心中最温暖的形象。
20年中,他一个人跋山涉水、风餐露宿,按班准时地把一封封信件、一本本杂志、一张张报纸准确无误地送到每个用户手中;20年,他一路奔波不喊累不叫苦,战胜孤独和寂寞,将党和政府的温暖传送到雪域高原的村村寨寨,把党和各族群众的心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身边的“种树”人
这个人,就是木里藏族自治县邮政局的一个普通的苗族乡邮员;一个20年来每年都有330天以上独自行走在马班邮路上的邮递员;一个在雪域高原跋涉了26万公里、相当于走了21趟二万五千里长征、绕地球赤道6圈的共产党员——王顺友。
他朴实得像一块石头,用一个人的长征传邮万里,他是世上最亲的邮递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