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霍山文峰学校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4单元》单元检测题

文档属性

名称 安徽省霍山文峰学校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4单元》单元检测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3-08-29 20:24: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霍山文峰学校2011-2012高二历史(1-4单元)检测试题
(请在答题卡上答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假如你是汉武帝时的一名学生,你要进入全国最高学府接受教育,你必须去那里?21世纪教育网
A.长安、太学 B.洛阳、书院 C.南京、国子监 D.曲阜、孔庙
2、.宋代,儒学家们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世间的伦理纲常。这个新角度是
A. 从矛盾对立转换出发 B.从天人感应出发
C. 从万事万物本源出发 D.从人的本性出发
3、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曾说“在一部古代中国的百科全书中有关于选择原理的明确记载”,此书是:
A.《农政全书》 B.《齐民要术》 C.《农桑辑要》 D.《氾胜之书》
4.“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这一主张属于
A.儒家“仁爱”思想 B.墨家“兼爱”思想
C.儒家“礼治”思想 D.墨家“非攻”思想
5.表2中的日文写法主要仿自中国某种书法字体。唐代擅长这一书体的书法家是
A.王羲之 B.颜真卿 C.柳公权 D.怀素
6.郑燮的《墨竹图》,修竹数竿,顾盼有情,疏爽飞动,浓淡相映,虚实相照,傲气风骨,让人感慨。这种借物抒情、表现自我、追求神韵意趣的绘画特点,属于( )
A.原始岩画 B.中国文人画 C.汉代帛画 D.民间绘画
7.“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是郭沫若称颂哪位诗人而写一副对联?( )
A.屈原      B.辛弃疾     C.杜甫      D.李白
8.宋人称“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郎按执红牙拍,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与“学士词”词风一致的代表人物是
A.李煜 B.李清照 C.陆游 D.辛弃疾
9.“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这首诗反映了
A. 孟子的“仁政” B董仲舒的“独尊儒术”
C. 王阳明的“心学” 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
10.欧阳修上疏说:“京城近有雕印文集二十卷,名为《宋文》者,多是当今议论时政之言……详其语言,不可流布,而雕印之人,不知事体,窃恐流布渐广,传之虏中,大于朝廷不便……(请)今后如有不经官司详令,妄行雕印文集,并不得货卖。”这反映了
A宋代活字印刷开始普及 B书籍出版业受到政府的有效管理
C北宋与契丹关系紧张 D文化传播方式影响政府管理
11.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讲政治时大多站在民众一边,替天下百姓打算;唯有一家与其他各家不同,为君主作参谋,专替君主打算。这一家是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12.“圣人不责人之必能,是以人人皆可以为圣。”这句话最符合下列哪位思想家的主张?
A.朱熹 B.李贽 C.陆九渊 D.黄宗羲
13、史书记载:宋朝对外贸易额远远超过以往任何时候。导致这一历史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指南针的广泛应用 B.国家疆域的扩大 C.儒学的发展 D.社会秩序的稳定
14、秦始皇泰山封禅时留下了《泰山刻石》,相传其稿本为秦丞相李斯所书,唐人称颂其“画如铁石,字若飞动”,“骨气丰匀,方圆绝妙”。据推断,该刻石使用的一定是
A.篆书 B.草书 C.楷书 D.隶书
15、右图是中国月球探测工程形象标识,它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对其解读正确的有
①是中国书法艺术
②体现了中国汉字象形特征
③反映了中国汉字由繁到简的演变趋势
④展示了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的结合
A.①②④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6、大型电视政论片《大国崛起》中有这样一段解说词:“在启蒙运动声势最盛的这个国度,思想最终演变成行动”“这个国度”是指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美国
17、雕塑家罗丹参观博物馆时,面对一些人物塑像,曾有感而发地说:“瞧!伏尔泰对面的卢梭,目光中含有无限精微的气息,那是18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罗丹所谓的“18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是指
A.以理性思考社会,反对专制,提倡民主与法制
B.反对教会的封建束缚,主张“信仰得救”
C.批判君权神授,提出天赋人权,建立民主共和国
D.批判宗教神学,提倡人性,主张三权分立
18、普朗克曾这样评论爱因斯坦的科学成就:“这个原理在物理世界观上所引起的革命,只有哥白尼世界体系的引入才能与之相提并论。”文中的”这个原理“是
A.日心说 B.相对论 C.量子假说 D.万有引力定律
19、“……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其自身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被别人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要有勇气运用自己的理智!”以上省略的内容应是
A. 宗教改革 B.文艺复兴 C.启蒙 D.空想社会主义
20、从交通运输的角度看,代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是
A. 蒸汽机车 B. 内燃机车 C.电力机车 D.汽车
21、近代西方某著作阐述:“……变异通过自然选择的作用,使得一些物种适应现存环境的特征得到发展,这些适合生存的物种发展起来,而另一些不适合生存的物种就自然灭亡.随着这些特征越来越突出,由此就产生了更高级的物种。”这种理论的主要意义是
A.有力地冲击了神创世学说 B.开辟了微观物质世界研究的新途径
C.为启蒙运动提供了思想武器 D.开创了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
22、18.20世纪大众传媒的飞速发展,极大地丰富了现代社会生活。推动互联网产生的主要条件是
A.信息高速公路计划的实施 B.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发展
C.报纸、广播传媒的普及 D.电视机的成功发明
23.对人类社会史前史的研究,始于19世纪中后期。下列著作中系统探讨人类社会史前史的是
A.《物种起源》 B.《国家与革命》
C.《人在自然界中的位置》 D.《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24.20世纪初,提出光量子假说,解决经典物理学无法解释的光电效应问题的科学家是
A.普朗克 B.麦克斯韦 C.玻尔 D.爱因斯坦
25.“把能量的变化看成是跳跃式的进行,成功地解释了经典理论无法解释的某些现象,打破了经典物理学中一切过程都是连续变化的观念。”这一理论的诞生主要是由下列哪一问题引起的?
A.研究热辐射 B.揭示时空本质属性
C.解释光电效应 D.预测未知行星方位
第二卷 
二、材料题(共4题,共50分)
26.(18分)思想的演进和技术的进步,深刻影响了人类文明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哈姆雷特》中主人公哈姆雷特的—段独白
材料二 人生下来就是自由的,人可以说是自由的动物。那么,人民的自由虽可以用法律加以保障,但它原是天所赐予的,为任何人所必不可少。如果有人不取这天所赐予的自由,那就是对天犯了大罪,对自己又是莫大的耻辱。
──卢梭
材料三 在法国为行将到来的革命启发过人们的头脑的那些伟大人物,本身都是非常革命的。
材料四 当法国革命和拿破仑战争在欧洲大陆上造成血腥和暴力的悲剧时,在英国发生了一个变化,这个变化,使得围攻巴士底狱和滑铁卢战役在相形之下似乎无足轻重了。……全部近代历史上没有别的事件曾更惊人地影响了普通人的生活。
──(美)海斯《世界史》21世纪教育网
回答问题:
(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欧洲历史上哪两次思想解放运动?(2分)
(2)材料一所反映的人文主义精神的核心内容是什么?材料二中对“人”的认识有何新的发展?(4分)
(3)材料三中所说的伟大人物有哪些?(3分)这些人物提出的一系列思想原则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这些原则有哪些?(4分)材料中所说的“法国行将到来的革命”是指什么?(1分)
(4)材料四中所说的“这个变化”是指什么?(1分)写出这次变化中“惊人地影响了普通人的生活”的三件事例。(3分)
27、(11分)
材料一 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民贫则难治。
—— 管子.牧民
材料二 有社稷者而不能爱民,不能利民,而求民之亲爱已,不可得也。民不亲不爱,而求其为已用,为已死,不可得也。民不为已用,不为已死,而求兵之劲,城之固,不可得也。
—— 荀子.君道
材料三 食者,民之本也;民者,国之本也;国者,君之本也。
—— 淮南子.主术训
试比较一下,明清之际的君主专制批判思想与以上古代民本思想有什么异同 (5分)为什么会有这些异同 (6分)
28(10分)
材料一 这种氛围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十八世纪占支配地位的观念:科学方法是研究社会活动和自然现象的惟一可行的方法。由于具有自然属性的世界正在被人认识,因此启蒙思想家认为具有社会属性的世界很快也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这已成为一种共识。 ——[美]罗伯特 E 勒纳《西方文明史》
材料二 正像卢梭说的,他是“凭假设和条件的推理”来构成他的学说的。其实,所有启蒙思想家无不如此。但在争取人的权利和尊严的问题上,对广大人民来说,首先是在争取生存的问题上,这种学说和原则却具有一种完全新颖的、扣人心弦的含义,起到了使人们为之奋斗的作用。18世纪还不可能出现经济和社会关系的动态的观点。对社会、政治问题的思考,还只能停留在社会关系的静态的幻象上面。 ——王养冲《18世纪法国的启蒙运动》
请回答:(1)据材料一,分析启蒙运动的起因。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时期“理性”思想的变化。(3分)
(2)据材料二,指出“静态的幻象”的启蒙学说有哪些局限性 说明19世纪初西方文学对启蒙思想家“理性王国”的反应。(3分)
(2)指出材料二关于启蒙运动作用的看法。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思想两方面加以说明。从研究性学习中史料与结论的关系看,研究历史最重要的原则是什么 (4分)
29 (11分)据英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中国──发明和发现的国度》一书统计,现代世界赖以建立的基本的发明创造,几乎有一半以上源于中国,如下表:

年代 科技发明(件)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 中国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 世界其他国家
件 百分比 件 百分比
公元l-400年 45 28 62% 17 38%
公元40l-1000年 45 32 71% 13 29%
公元100l-1500年 67 38 57% 29 43%
公元150l-1840年 472 19 4% 453 96%

材料二 英国著名科技史学家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写道:“在公元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中国曾保持令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技术水平,那时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这一点可以毫不费力地加以证明。……但16世纪以后,欧洲诞生了近代科学,中国的文明却没有能够产生与欧洲相似的近代科学。”科学史上把这个问题称为“李约瑟难题”。
材料三 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中说:“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一、二说明中国古代科技在世界科技史上地位变化情况。(4分)

(2)依据材料三,分析三大发明对欧洲历史发展的贡献。(4分)

(3)你认为3至13世纪“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的主要原因有哪些?(3分)明清时期中国为什么不能产生与欧洲相似的近代科学?(3分)
一、选择题答题卡(请将选择题答案填入相应的空格内,每小题2分共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姓名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_______
2、非选择题
26.(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欧洲历史上哪两次思想解放运动?(2分)
(2)材料一所反映的人文主义精神的核心内容是什么?材料二中对“人”的认识有何新的发展?(4分)
(2)材料三中所说的伟大人物有哪些?(3分)这些人物提出的一系列思想原则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这些原则有哪些?(4分)材料中所说的“法国行将到来的革命”是指什么?(1分)
(4)材料四中所说的“这个变化”是指什么?(1分)写出这次变化中“惊人地影响了普通人的生活”的三件事例。(3分)
27、 试比较一下,明清之际的君主专制批判思想与以上古代民本思想有什么异同 (5分)为什么会有这些异同 (6分)
ACBBD BCDCD BBAAA BABCA ABDDA
26.(1)文艺复兴(1分),启蒙运动(1分)
(2)肯定人,突出人的价值和地位(2分)。人是自由的,自由是天赋人权,并由法律保障(2分)。
(3)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3分)。天赋人权、自由平等、三权分立、社会契约、人民主权、民主与法制。(任意四点,4分)法国大革命(1分)
(4)工业革命(1分)。改良蒸汽机、汽船、蒸汽机车的发明和应用等(3分)。
27、(1)同;他们都认为人民是统治者治理国家的基础,是建设和保卫国家的基本力量,所以提倡当政者要重民、爱民、以人为本。
异;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通过总结历代兴亡的教训,对皇帝集权和君主专制提出了猛烈的的批评,主张限制君权,赋予民众言论自由和一定的政治权力,以履行行政监督和参与政治的权力。这是一种新兴的民主思想,是前代思想家所滑有认识到的。
(2)主要原因:前代思想家和明清时期的思想家所在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
明清之际,我国以小农经济和国家同构为主的生产关系和政治体制还处于刚刚确立阶段,生产力的发展必然要求重视民众在社会生产中的作用,而当时新兴的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对社会的发展、政治的进步也会起推动作用。因此,这一时期的思想家们主张以民为本而又不反对君主专制,是十分自然的现象。
明清时期,以皇帝集权为特点的中国政治形态经过将近2000年的发展,不仅已经度过了这种体制的黄金时期,而且这种君主集权的体制的政治弊端也日益暴露。最明显的是与这种集权体制相适应的儒学所倡导的忠君思想,以及宋明理学所倡导的三纲五常和“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严重地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和个性,使整个民族失去了思想的活力和造力。因此,在明末清初,新的生产方式和关系的萌芽出现以后,自然会出现批判君主专制、要求民主的思想潮流 。
28.答案要点:(10分)(1)起因:科学与知识进步促成启蒙运动。变化:从肯定人性、尊重人的价值发展到提倡科学与自由平等。(从崇拜人性发展到崇拜理性)(2)局限性:仅凭假设与推理来构想学说;看不到经济与社会的辩证联系。 反应:文学家转而关注个人的感情,产生浪漫主义。(浪漫主义反对崇拜理性,对社会现状不满,强调个人感情)(3)看法:开启民智。推动法、美等国资产阶级革命;丰富资产阶级思想学说和人文主义内涵。原则:论从史出。
29.(1)明清(或16世纪)以前,中国的科技成就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明清以后走向衰落。(4分)
(2)三大发明的外传,在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起了促进作用(1分)。火药摧毁了欧洲封建统治的军事基础;(1分)指南针为西欧人新航路的开辟和海外殖民征服创造了条件,加强各地的联系,从而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1分)印刷术促进欧洲文化的发展和传播,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1分)
(3)发达原因:农耕经济的高度繁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中央集权国家政权的支持和组织;民族融合,多民族的共同努力;吸收外来先进科技成果;科技成果的继承与发展等等(答出3个方面即给3分,其他观点,只要符合史实,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不能产生近代科技的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实行文化专制;实行闭关锁国;重人伦、轻自然的文化传统;科举制度的束缚等等。(答出3个方面即给3分,其他观点,只要符合史实,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