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抗日战争 复习课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抗日战争 复习课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3-08-29 20:40: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67张PPT。 抗日战争(1931-1945)1931——————→1937——————→1945两条主线、两个阶段  日本侵华的历史(20世纪30年代前)
19世纪70年代 侵略台湾
1894—1895年 发动侵华甲午战争
1897年 参与瓜分中国,将福建作为势力范围
1900年    参加八国联军侵华
1904—1905年 日俄战争,将侵略势力扩张到我国东北
一战期间   日本对德宣战,侵略山东,
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20世纪30年代日本为什么又大规模地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罄竹难书这是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 …一 侵华日军的罪行
(一)20世纪30年代日本大规模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
( 阅读以下材料,分析侵华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从中获取有关信息,概括日本侵华的原因  材料一: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 ——《田中奏折》  原因1:灭亡中国是日本的既定国策(蓄谋已久);  材料二:帝国内部现正痛切体验……生产力之不足,生产设备之不足,原料之不足及蓄积资本之不足。凡此均需开始新的战争,俾有所补充;而国内不稳势力之高涨,罢工之狂澜,亦需发动内外举国之战争,以期平靖。——摘自三十年代日本的一秘密文件
    原因2: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小日本,大阴谋”1、灭亡中国,称霸西太平洋是日本的既定国策2、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波及日本,为转移
国内人民视线,缓和阶级矛盾3、中国国内国民党围剿红军,为日本提供了机会一、侵华原因一 侵华日军的罪行
(一)20世纪30年代日本大规模发动侵华战
争的原因?

(二)侵华罪行

1、不断扩大侵华战争
1931年九一八事变1937年八一三事变1937年七七事变1935年华北事变1938年10月占领广州武汉罪行1:日军不断扩大侵华战争,战火遍及近半个中国。给中国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日军的侵华战争侵华进程:①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1932年,成立伪“满洲国”。)
(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为主要矛盾。)②1935年,制造了华北事变;
(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③1937年,发动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
全面侵华;④1937年,发动“八一三事变”,侵占上海; ⑤1937年,占领南京,制造南京大屠杀;⑥1938年,占领徐州、广州、武汉。(至此日军占领了中国华北、华中、华南大片领土。)讨论:日军能够长驱直入的原因?日本:蓄谋已久,敌强我弱。
中国: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 攘外必先安内政策一 侵华日军的罪行
(一)20世纪30年代日本大规模发动侵华战 争的原因?

(二)侵华罪行

1、不断扩大侵华战争

2、烧杀淫掠、无恶不作
押往屠场的中国人罪行二: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日军在徐州会战中将被俘的中国军人刺死。
(印有日本军方“不许可”发表字样)1943年日军大扫荡中被杀的妇女被残杀的男女村民的头颅无家可归的儿童南京大屠杀
“犯罪的不是这个日本人,或者那个日本人,而是整个的日本皇军。…它是一副正在开动的野兽机器。”南京大屠杀期间,日军目黑辎重兵联队兵站汽车第十七中队村濑守保拍摄的南京下关长江边尸体堆积的场面。下关长江边尸体堆积南京大屠杀纪念馆被砍去左臂的少年幸存下来的慰安妇日军开设的慰安所的管理规定日军在上海开设的慰安所蹂躏妇女—强迫中国妇女充当慰安妇人体细菌实验1942年日军在冀中地区用毒气弹杀死的中国儿童。上图是2003年被日本遗留在齐齐哈尔的化学武器——芥子气中毒致死的河南民工李贵珍研制细菌和化学武器,用活人进行实验在二十多个省实施细菌战和毒气战一 侵华日军的罪行
(一)20世纪30年代日本大规模发动侵华战 争的原因?

(二)侵华罪行

1、不断扩大侵华战争

2、烧杀淫掠、无恶不作

3、血腥的殖民统治政 治:汪 伪 政 权 经 济:掠 夺 军 需文 化:奴 化 教 育 抢 夺 民 财血腥的殖民统治 巩固和扩大占领区扶植傀儡政权,疯狂迫害占领区人民
大肆掠夺中国的资源、财富和劳动力
推行奴化教育和愚民政策措施路在何方? 家在哪里?抵抗暴力抗争诉说着一个民族的不屈 …二 中华民族的伟大抗战全民族的抗战--全面抗战二 中华民族的伟大抗战全民族的抗战--全面抗战(1)全民族抗战是如何实现的?(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3)主要的军事斗争(1)、全民族抗战是如何实现的?决定因素:     (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推动因素:     (运动)不断高涨的推动
主导作用:      倡议、主导和促成
转折点:_______________

实现标志: _______________中日民族矛盾抗日救亡运动中国共产党 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中共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实现了全民族抗战(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 七七事变和八一三事变
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
《自卫抗战声明书》(1937年8月14日)
改编军队 八路军——朱德、彭德怀
新四军——叶挺、项英
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承认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合法地位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3)1937---1945年全民族抗战时期的 主要军事斗争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枣宜会战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 百团大战 沉重打击日军气焰少数民族抗日武装的壮大武汉会战反扫荡斗争两个战场协同作战正面战场(国民党)敌后战场(共产党)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取得了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取得了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抗日战争进入到相持阶段张自忠将军壮烈殉国1937年8月洛川会议后1940年下半年发动指挥中枢和总后方成立陕甘宁边区各种形式的游击战蒙古抗日游击队回民支队平型关台儿庄开辟抗战时期两个战场的主要区别和相互关系国民政府 中国共产党 片面抗战路线
(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 全面抗战路线
(动员和依靠全民族一切力量) 在国统 区划分若干战区 在敌占区 开辟敌后战场 以阵地防御为主的正规战 游击战 在防御阶段是主战场 相持阶段开始后,逐渐成为主战场 两者根本区别:
是否依靠和发动民众。
形成的区别的根本原因:
两党的阶级属性不同。两个战场的相互关系:
都是全民族抗战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是互相依存的,其同仇敌忾、驱逐日寇的总目标是一致的,两个战场互相配合,共同为抗战做出了贡献。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思考:国民党的抗战起到怎样的作用?
据统计,国民政府总共歼灭日军52.7万,而伤者更达193万4820人, (日本总兵力470万)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共有126名日本将官阵亡于与国军会战中。 作用: ⑴消耗了日军大量有生力量,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迅速灭亡中国的计划;
⑵为中共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抗日根据地创造了条件.阅读材料思考:中共为什么发动百团大战?百团大战的作用?
1938年秋日本便开始政治诱降,希与国民政府议和。此时美、英两国也在面对法西斯力量压力下,希望以国民政府的退让换取德日进攻苏联的承诺。亲日派汪精卫降日,于1940年3月在南京成立 “伪国民政府” 。亲英美派蒋介石反共投降的倾向日见明显.在这种情况下,悲观、失望和投降妥协的思想弥漫在国民党统治区。中国面临着空前的新危机。
百团大战的胜利,打击了日本的侵略气焰,大大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坚定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作用:初期配合正面战场,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结合以上所学思考:从平型关大捷到百团大战,敌后战场的地位作用有何变化?长夜破晓这是一段屈辱历史的终结 …三 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一)抗战胜利的过程:(二)抗战胜利的原因(三)抗战胜利的历史地位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中国战场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战场。
1945年春,中共召开七大,为抗战胜利奠定了政治和思想基础
1945年5月 ,德国投降,欧洲战争结束。
1945年7月,中英美发表《波茨坦公告》, 促令日本投降。
1945年8月,美国在日本的广岛、长崎投放 两颗原子弹。
苏联对日宣战,出兵东北,击溃关东军
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举行反攻日本投降了1945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1945年9月2日,在东京湾“密苏里”号军舰上举行了日本向盟军投降仪式。1945年9月9日,中国战区日本投降签字仪式1945年10月25日 台湾光复(受降仪式)谁打败了日本?百余年间帝国主义压迫和反对帝国主义斗争造成的民族觉醒和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
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全民族抗战。(取得抗战胜利的基本保证)
国共两党两个战场相互配合、协同作战。(是抗日战争取得决定性胜利的根本原因)
中共七大——奠定政治和思想基础。
中国人民与世界反法西斯战线的人民相互配合、团结协作,加快了抗日战争决定性胜利的进程。中国之所以能取得这场规模空前的全民族抗战胜利,主要原因有: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时间统计简表认真观察比较,简要指出中国的抗日战争具有哪些特点? 中国军民的艰苦抗战抗日战争的特点是世界上开始最早(1931年9月18日)、结束最晚(1945年9月2日)、历时最长(近14年)的反法西斯战争,是一场从局部逐步发展成为全民族抗战的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归纳总结 抗日战争的特点
(1)民族性。抗日战争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包括了全国各阶级、各阶层、各民族的一场民族战争。
(2)双重性。从斗争性质来看,它既是反法西斯战争,又是民族解放战争,具有双重性。
(3)两个战场并存。国民政府组织的正面战场和共产党开辟的敌后战场相互配合,相互依存,贯穿始终。
(4)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5)以弱胜强。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
(6)持久性。中国的抗战坚持了八年,是反法西斯战场中开始较早、结束最晚的战场。抗战胜利的历史地位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了完全胜利。是中华民族由衰落走向重新振兴的转折点,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巧记方法比较、分析法记忆     ⑴国内:最伟大、第一次(与以往相比)
历史地位
     ⑵国际:重要部分、巨大贡献(与他国相比)警钟长鸣谁在灵魂上有病…华沙之跪小泉拜“鬼” 正确对待历史可以赢得朋友
——德国前总理施罗德理解升华 二战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为什么以“破坏和
平罪”、“战争罪”、“违反人道罪”起诉日本法西斯
战犯?
对日寇的暴行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1)从战争的性质看。中日双方的战争是日本策划并发
动的侵略战争。
(2)从战争中对非武装人员的态度看。日本对我国手无寸铁的平民和已经放下武器的武装人员进行屠杀,南京
大屠杀就是例证。
(3)从战争中使用的手段看。日本在战争中屠杀手段残忍,还使用细菌战、毒气战等违背国际公法的手段,并
大量掠夺中国人民的财产,破坏中国的城镇等。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强调牢记历史并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只有不忘过去、记取教训,才能避免历史悲剧重演。
  —— 胡锦涛 以史为鉴 面向未来在抗日战争中,中华民族进一步弘扬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并表现出许多鲜明的特点,这就是:坚持国家和民族利益至上、誓死不当亡国奴的民族自尊品格;万众一心、共赴国难的民族团结意识;不畏强暴、敢于同敌人血战到底的民族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勇于依靠自己的力量战胜侵略者的民族自强信念;开拓创新、善于在危难中开辟发展新路的民族创造精神;坚持正义、自觉为人类和平进步事业贡献力量的民族奉献精神。 胡锦涛主席在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1.(2012年江苏历史,7)民主人士章乃器曾说:“我们在不久以前,还在欢呼北伐的胜利,以为……我们这样生活在租界的人也可以不再受外国人的轻视、侮辱了。孰知大好形势突然逆转,国家又濒于危亡,悲痛的心情真是难以言语形容的。”这种“悲痛的心情”源于( )
A.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反革命政变
B.日本发动蓄谋已久的九一八事变
C.汪精卫在武汉大肆捕杀共产党人 D.国民党对红军发动第一次“围剿”【解析】本题考查材料解读能力。根据材料可知悲痛的心情源于“国家又濒于危亡”,这说明与民族危机有关。A、C、D项都反映的是国内矛盾,与国家危亡没有直接关系。B项日本发动蓄谋已久的九一八事变,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符合题意。
【答案】B2.(2012年海南卷历史,18)侯外庐在回忆录中说:“抗战年代的西南大城市,聚集着中国那个年代大多数的学者和文化人。重庆、成都、昆明、桂林,乃至一些县城和乡村,集中各种科学家和各类学者密度之高,是前所未有,今日也难再现。”这反映了抗战时期( )
A.文化教育重心的转移
B.文化统制政策的确立
C.文化教育的无序状态
D.文化教育的均衡发展【解析】题干主要反映的是抗战年代的西南大城市聚集着中国那个年代大多数的学者和文化人的现象,说明战争的特殊时期文化教育得以南移,A项正确;B、C项题干无从反映;D项说法与题干相悖。
【答案】A3.(2012年上海历史,25)卢沟桥事变后不久,日本侵略者故伎重演,在 侵略华北的同时,把战火烧到华东地区,国守军坚决予以反击,爆发了( )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 D.武汉会战【解析】1937年8月13日,日军大举进攻上海,威胁南京。中国军队与侵华日军展开淞沪会战。双方在上海地区激战三个月。A项战场在华东上海,B项战场在山西(华北),C项战场在江苏北部,D项战场在华中武汉。
【答案】A4.(2012年四川文综历史,18)1936年12月28日,美国《时代》周刊以大量篇幅报道了 西安事变,而刊面人物选择的是正在视察军队的日本裕仁天皇。这反应出《时代》周刊( )
A.意在鼓动日本,实现东亚共荣 B.希望示好日本,结成美日同盟
C.主张压制中国,渗透美国势力 D.关注中国局势,担心中日战争【解析】本题解题要从西方列强对法西斯国家的态度来分析。从题干中的时间信息入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在1936年是采取中立政策,A、B、C项说法与史实不符,D项正确。
【答案】D 5.(2013年福建高考20题)“中国为酷爱和平之民族,过去四年余之神圣抗战,原期侵略者之日本于遭受实际之惩创后,终能反省……不料残暴成性之日本,执迷不悟,且更悍然向我英美诸友邦开衅……兹特正式对日宣战”。这一告示发表的历史背景
A.九一八事变爆发 B.全面抗战开始
C.太平洋战争爆发 D.国共合作宣言公布【答案】C6.(2013年重庆高考8题)抗战时期国共两党再度合作。其间,双方虽经多次激烈斗争,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终究没有倒下,其首要因素是
A.民主人士的从中斡旋
B.共产党的努力工作
C.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D.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答案】D7.(2013年四川高考6题)图1是一幅题为《日本的泥脚》(1938年)的漫画。导致画中情形的重要因素有
①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
②美国向日本投放原子弹
③国民党正面战场的顽强抗战
④共产党敌后战场的有力牵制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答案】C8.(2013年安徽高考16题)图4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一幅漫画。符合其主题的是
(注:1941年12月日本挑起太平洋战争)
①日本企图从海上封锁中国
②抗日战争开始进入相持阶段
③中国抗战牵制了日军主要兵力
④侵略扩张使日本陷入战争泥潭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注:1941年12月日本挑起太平洋战争)【答案】D9.(2013年北京高考19题)中国共产党曾提出“赞助建立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当“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建立之时,苏维埃区域即可成为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的一个组成部分,苏区人民的代表,将参加全中国的国会,并在苏区实行与全中国一样的民主制度。”中国共产党提出这一主张有利于
A.推动国民革命不断深入
B.创立苏维埃革命根据地
C.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夺取解放战争最后胜利【答案】C10.(2013年浙江高考19题)右图是1945年7月7日颁发的纪念章。作为史料,可以用来佐证
①全面抗战爆发的时间
②新四军的发展壮大
③抗日根据地的斗争
④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