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三节 神奇的微生物 教学设计(共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三节 神奇的微生物 教学设计(共2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2.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7-30 14:32:53

文档简介

第三节 神奇的微生物(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描述细菌、真菌和病毒的主要特征;
2.举例说出细菌、真菌、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从网上搜集、查询有关细菌、真菌和病毒的资料,培养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以及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4.通过探究霉菌生长的环境条件,进一步提高动手操作的实验技能;
5.关注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树立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辩证观点。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描述细菌、真菌和病毒的主要特征;
2.举例说出细菌、真菌、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学难点】
1.描述细菌、真菌和病毒的主要特征;
2.举例说出细菌、真菌、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课件展示蘑菇、腐败的食物、流感病人的图片,提问:蘑菇是植物吗?食物的腐败与哪种生物有关?引起流感的病原体是生物吗?
二、讲授新课
(一)细菌
【教师】微生物一般结构简单、形体很小,其中许多肉眼无法看见。少数的真菌要在显微镜下才可以观察到,而细菌要在高倍显微镜下才能看到,研究病毒的结构则要通过电子显微镜。在显微镜发明之前,人们对微生物并没有具体而直接的认识。根据上述老师所讲述的内容,同学们你认为微生物的主要成员有哪些呢?
【学生】细菌、真菌、病毒。
【教师】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和病毒,下面我们先来学习第一类微生物——细菌。
1.细菌的分布和形态
【教师】细菌分布在哪里呢?
【学生】阅读教材,回答。
【教师】细菌的分布十分广泛,几乎遍布地球的各个角落。在空气、水或土壤中,在生物体的体内或体表,一般都有细菌存在。
【学生】听讲,认识到细菌分布广泛。
【教师】课件展示各种细菌的图片,提问:你能尝试描述细菌的形态吗?
【学生】试着总结细菌的三种形态:杆状、球状、螺旋状。
【教师】对,细菌有杆状、球状、螺旋状三种形态。根据形态不同,我们可以将细菌分为杆菌、球菌和螺旋菌。
2.细菌的结构
【教师】不同形态的细菌在组成结构上是否一样呢?细菌的结构有什么特点?
【学生】阅读教材,回答。
【教师】讲解细菌的结构特征:细菌具有细胞的一般结构,但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核区,核质裸露,没有核膜包被。有些细菌还有鞭毛和荚膜,鞭毛有助于细菌的运动,荚膜具有保护作用。(建议播放视频:【教学实验】细菌的结构)
【学生】听讲或观看视频,认识细菌的结构。
【教师】细菌细胞与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学生】回忆所学,回答。
【教师】检测学生对细菌细胞结构的掌握情况。(建议使用交互练习:【知识探究】细菌细胞结构练习)
【学生】做练习,进一步掌握细菌细胞的结构特点。
【教师】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而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都有细胞核。像细菌这样没有细胞核,只有核区的细胞称为原核细胞。由原核细胞组成的生物称为原核生物。
【学生】听讲,认识原核细胞和原核生物的概念。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细菌细胞的结构特征,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
【学生】合作交流后回答: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营养方式是异养型。
【教师】对,同学们回答的非常好。多数细胞依靠现成的有机物生活,有些细菌直接从活的生物体上吸取营养,这种细菌的营养方式是寄生;有些细菌依靠分解植物、动物等的遗体来获取营养这种营养方式为腐生。
【学生】听讲,认识细菌的营养方式,了解腐生和寄生的概念。
3.细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1)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教师】细菌在自然界无处不在,有人谈“菌”色变,这些结构简单的微生物真的是有害无利吗?它们到底对环境有哪些影响呢?引导学生分享课前的调查结果:细菌对环境的影响。
【学生】分享调查结果,交流各组的科学幻想报告,并讨论细菌对环境的影响。
【教师】肯定学生的表现。总结细菌对环境的影响:细菌是大地的“清洁工”。地球上植物、动物的遗体主要被腐生细菌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无机盐,而二氧化碳和无机盐又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的原料。由此可见,细菌对环境有重要影响。
(2)细菌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关系密切
【教师】细菌与人类生活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阅读教材,结合日常生活经验,回答。
【教师】小结细菌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1)食品生产:人们利用乳酸菌生产酸奶,利用醋酸菌酿醋;(2)清洁能源和环境保护:人们利用甲烷菌生产清洁能源——沼气,利用细菌治理水污染;(3)疾病防治:有些细菌可以作为基因工程的受体菌,用来生产药物;(4)引起动植物患病:肺结核、肺炎分别是由结核杆菌、肺炎双球菌引起的。
(二)病毒
1.病毒的发现
【教师】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微生物中的第二位成员——病毒。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说一说科学家们最初是怎样发现病毒的。
【学生】阅读教材,回答。
【教师】结合课件内容,介绍病毒的发现过程。
2.病毒的形态和结构
【教师】我们已经知道病毒是一类非常微小的生物,它们的大小一般用纳米(nm)表示。病毒的形态是怎样的?与细菌相比,病毒的结构有什么特点?
【学生】阅读教材,回答。
【教师】病毒形态多样,有的病毒呈椭圆形、球形、杆状、线形或长方形,还有的很复杂。病毒无细胞结构,所有的病毒都有两部分构成:蛋白质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建议使用交互动画:【知识探究】流感病毒)
3.病毒的生活
【教师】我们知道,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病毒没有细胞结构,那么它们是怎样生活和繁殖的呢?
【学生】阅读教材,回答。
【教师】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只有通过水、空气、食物等途径侵入其他生物的细胞,才能进行生命活动,病毒能自我复制,在宿主细胞内能大量生成新病毒。(建议播放视频:【知识解析】病毒的结构和繁殖)
【学生】听讲或观看视频,认识病毒的结构和生殖特点。
【教师】病毒可以感染各类不同的生物,包括细菌、植物或动物。根据感染生物的不同,病毒可分为细菌病毒、植物病毒和动物病毒。
3.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师】病毒和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阅读教材,回答。
【教师】总结病毒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1)一些病毒是引起人和动物疾病的病原体,例如,流行性感冒、肝炎、麻疹以及狂犬病、艾滋病都是由相关病毒引起的;(2)医药方面,人类利用狂犬病毒研制出的狂犬疫苗,能有效防治狂犬病;(3)农业生产上,科学家利用昆虫病毒研制出生物杀虫剂,既减少了有害昆虫对农作物的危害,又减少了化学杀虫剂的使用,保护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
三、课堂反馈
1.病毒依据宿主的不同分为( D )
A.动物病毒 B.植物病毒
C.细菌病毒 D.A、B、C都是
2.腐生和寄生的不同之处在于( C )
A.腐生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来源于其他生物的体内和体表
B.腐生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来源于无机环境
C.腐生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来源于枯枝落叶、动物尸体和粪便
D.腐生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只来源于绿色植物
3.下列生物中,没有细胞结构的是( B )
A.变形虫 B.病毒 C.真菌 D.细菌和放线菌
四、课堂小结
教师与学生一起小结本节知识,学生边讲教师边板书,或通过课件展示。
1第三节 神奇的微生物(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描述细菌、真菌和病毒的主要特征;
2.举例说出细菌、真菌、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从网上搜集、查询有关细菌、真菌和病毒的资料,培养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以及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4.通过探究霉菌生长的环境条件,进一步提高动手操作的实验技能;
5.关注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树立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辩证观点。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描述细菌、真菌和病毒的主要特征;
2.举例说出细菌、真菌、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学难点】
1.描述细菌、真菌和病毒的主要特征;
2.举例说出细菌、真菌、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课件展示发霉的面包和西红柿,提问:发霉的食物上的霉菌属于哪类微生物?
【学生】真菌。
【教师】对,是真菌,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三类微生物——真菌。
二、讲授新课
1.真菌的种类和形态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初步了解真菌的种类和形态。
【学生】阅读教材,初步了解真菌的种类和形态。
【教师】真菌种类多,分布广。真菌的个体大小差异很大,有单细胞的,也有多细胞的。单细胞酵母菌呈球形;多细胞根霉呈分支状;多细胞蘑菇呈大型伞状;多细胞青霉和曲霉呈分支状。
2.真菌的结构
【教师】真菌家族中大多数都是“大个子”,只有少数在显微镜下才可以观察的到。我们以酵母菌为例,学习真菌细胞的结构。
【学生】观察教材插图,认识酵母菌细胞的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内含线粒体等细胞器)和真正的细胞核。
【教师】真菌细胞与细菌细胞和动植物细胞有什么区别呢?
【学生】分析比较真菌细胞与细菌细胞和动植物细胞的区别。
【教师】与细菌相比,真菌细胞的核质由核膜包被,属于真核细胞,所以真菌是真核生物。与动物细胞相比,真菌细胞、植物细胞除了具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之外,还具有细胞壁。与植物细胞相比,真菌细胞没有叶绿体,需依靠现成的有机物营寄生生活或腐生生活。
3.真菌生活的环境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探究活动结果,讨论得出霉菌适宜生活的环境条件。
【学生】得出结论:霉菌适宜生活在温暖、潮湿、营养丰富的环境中。
【教师】指导学生根据所得到的结论,提出防止家中食品或衣物霉变的具体措施。
【学生】提出具体措施。
【教师】播放食品:【教学实验】食品保存的方法。
【学生】观看食品,了解食品保存的方法。
4.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师】真菌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阅读教材,结合日常生活经验,回答。
【教师】总结真菌与我们生活的关系:(1)食用:木耳、林芝、猴头、花菇、草菇、银耳等大型真菌都是我们的食物。(2)制药:灵芝、虫草是我国的传统药材,某些真菌能产生抗生素。(3)环保:真菌能将动植物遗体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无机盐归还给大自然,促进了自然界的物质循环。(4)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如有些真菌引起人患手癣、脚癣;小麦叶锈病、玉米瘤黑粉病都是由相应真菌感染引起的;误食有毒真菌如鬼笔鹅膏,会严重威胁人体健康。
三、课堂反馈
1.下列不属于微生物的是( C )
A.细菌 B.蘑菇 C.草履虫 D.病毒是
2.与真菌相比,细菌的结构中没有( D )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质 D.成形的细胞核
3.梅雨季节,方衣柜里的衣物上会发霉长毛,这是( D )引起的。
A.细菌 B.酵母菌 C.病毒 D.霉菌
四、课堂小结
教师与学生一起小结本节知识,学生边讲教师边板书,或通过课件展示。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