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一节 生态系统的组成 教学设计(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一节 生态系统的组成 教学设计(2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7.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7-30 16:25:45

文档简介

第一节 生态系统的组成(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举例说出你所熟悉的生态系统及其基本成分;
2.举例说明一个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3.解释生态系统的各组成部分的作用及相互关系;
4.举例说出生物富集的过程及其影响;
5.积极参与科学探究的过程,认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
6.形成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激发珍爱生命、保护环境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举例说出周围的生态系统;
2.举例说出生态系统的基本成分;
3.举例说明一个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举例说出生物富集的过程及其影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西湖美景的图片以及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诗句,提问:西湖由哪些成分组成?各种组成成分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呢?
【学生】带着疑问进入新课的学习。
二、讲授新课
(一)生态系统的成分
【教师】留心观察身边的环境时,我们会发现,任何一个环境中都有多种多样的生物,每一种生物又都能适应和影响周围的环境,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十分密切。生物与环境共同组成的整体,我们称为什么?
【学生】根据课前预习内容,回答:生态系统。
【教师】什么是生态系统?结合课本内容,请一位同学来回答什么是生态系统。
【学生】说出生态系统的概念。
【教师】评价、总结:在一定区域内,生物与环境通过不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互相作用、互相依存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学生】听讲,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
【教师】生态系统具体是由哪些成分组成的呢?展示池塘生态系统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回答生态系统的成分。
【学生】观察图片,回答。
【教师】以池塘生态系统为例,讲解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生态系统一般由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组成。非生物成分主要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学生】听讲,认识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教师】引导学生汇报课前的观察结果:观察生态系统的成分,分析并图示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取食关系。
【学生】分享汇报各组的观察结果。
【教师】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能否独立生存?
【学生】不能,它们相互作用,相互依存。
【教师】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分别指的是哪些生物呢?它们分别有什么作用?
【学生】阅读教材,回答。
【教师】讲解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1.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它们能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同时也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这些有机物不仅为生产者自身的生长、生殖以及各种生命活动提供了营养物质和能量,也是人和动物的食物和能量来源。
2.消费者:通过直接或间接地以绿色植物为食,获得物质和能量。有些消费者直接以植物为食,称为植食性动物;有些消费者以动物为食,称为肉食性动物;有些消费者以植物和动物为食,称为杂食性动物。
3.分解者:主要是细菌和真菌,它们能够利用动植物遗体,将其中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获得所需的物质和能量。由于分解者分解产生的无机物又回归到环境中,供绿色植物循环利用,所以分解者也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
【学生】听讲,认识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之间的关系。
【教师】引导学生图示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之间的关系。
【学生】根据所学,结合自己的理解,画图。
【教师】课件展示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之间的关系。
三、课堂反馈
1.一个生态系统无论大小,都是由( C )
A.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的
B.动物和植物组成的
C.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的
D.所有生物组成的
2.我们经常把铲除的野草埋在农作物旁边当作“绿肥”使用,请问要让“绿肥”发挥作用的关键因素是生态系统中的哪种生物成分?( B )
A.生产者 B.分解者 C.消费者 D.水分
3.下列各项中,不能称为生态系统的是( B )
A.广州流溪河水库 B.深圳动物园内的一群黑猩猩
C.广州南沙湿地公园 D.肇庆鼎湖山风景区
四、课堂小结
教师与学生一起小结本节知识,学生边讲教师边板书,或通过课件展示。
1第一节 生态系统的组成(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举例说出你所熟悉的生态系统及其基本成分;
2.举例说明一个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3.解释生态系统的各组成部分的作用及相互关系;
4.举例说出生物富集的过程及其影响;
5.积极参与科学探究的过程,认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
6.形成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激发珍爱生命、保护环境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举例说出周围的生态系统;
2.举例说出生态系统的基本成分;
3.举例说明一个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举例说出生物富集的过程及其影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课件出示“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图片,画面中描述的是什么?
二、讲授新课
(一)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各食物网
【教师】指导学生使用交互动画:【知识探究】认识食物链,说出什么是食物链。
【学生】使用交互动画,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
【教师】讲解食物链的概念: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食物关系。生物之间通过食物关系而相互联系形成食物链。“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就是食物链的生动写照。
【学生】听讲,理解食物链的概念。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教材活动:讨论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
【学生】4人一组,交流有关这些生物取食特点的知识,用箭头表示这些生物之间的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图示的生态系统中存在哪几条食物链。
【学生】根据本小组画出的生物之间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回答。
【教师】我们该怎样书写食物链呢?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讲解食物链的书写方法:1.从生产者开始写起,起点是绿色植物,终点是最高一级的动物;2.箭头由生产者指向消费者,由低级消费者指向高级消费者;3.食物链中不能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因素。
【听讲】掌握食物链的书写方法。
【教师】生态系统中也存在一些特殊的食物链,例如,腐生性食物链和寄生性食物链。(建议使用知识卡片:【生物世界】生态系统中复杂的食物链)
【学生】听讲或阅读卡片,了解生态系统中复杂的食物链。
【教师】我们发现,小鸟不仅吃昆虫,也吃野果、草籽;蛇不仅捕食鼠,也捕食兔;兔也被鹰这样的肉食动物所捕食。因此,生态系统中各条食物链之间互相交错形成了复杂的网络,我们称之为食物网。
【学生】听讲,认识食物网的概念。
【教师】指导学生使用交互练习:【知识探究】认识食物链和食物网。
【学生】使用交互练习,更好地认识食物链和食物网。
(二)生物富集及其影响
【教师】结合课件内容,讲解生物富集的概念和过程:工厂排放的含重金属的水排入河流,会使河流中的鱼体内含有重金属,人吃了含有重金属的鱼之后,身体里也含有重金属,但是人体很难将这些物质分解,因此,随着所食含重金属食物的量的增多,人体内的重金属含量也在增加,这就是生物富集。
【学生】听讲,认识生物富集的概念和过程。
【教师】以DDT的富集为例,讲解生物富集的严重性:水体中的DDT通过浮游生物、小鱼、大鱼和鹰组成的食物链,其浓度不断增加,最后在鹰体内富集的浓度是水体中浓度的几百万倍。
【学生】听讲,感受生物富集的严重性。
【教师】生物体内的污染物超过一定的浓度时,生物就会出现受害症状。例如,铅浓度达到0.1mg/L,就会使人易贫血、损害神经系统;砷浓度≤100 g/L,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紊乱,并可能致癌。
【学生】听讲,认识生物富集的严重危害性,体会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教师】生物富集也有用处,例如,可以利用生物富集的作用监测环境中微量有害物质的积累;也可以利用一些生物对某些物质特有的积累能力,作为聚集稀有资源的手段。(建议使用知识卡片:【生物世界】生物富集及其影响)
三、课堂反馈
1.下列食物链写法正确的是( A )
A.水稻→蝗虫→青蛙→蛇
B.太阳→蝗虫→青蛙→蛇
C.蛇→青蛙→蝗虫→水稻
D.水稻→蝗虫→青蛙→细菌或真菌
2.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基础是( C )
A.所有的生产者 B.阳光、空气、水分
C.食物链和食物网 D.草食动物与肉食动物
3.在检测出放射性元素铯的海水中存在食物链:硅藻→浮游动物→鲱鱼→鳕鱼,则铯含量最高的生物是( D )
A.硅藻 B.浮游动物  C.鲱鱼 D.鳕鱼
四、课堂小结
教师与学生一起小结本节知识,学生边讲教师边板书,或通过课件展示。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