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八年级下册 第一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 第一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7-30 16:43: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教学目标
1.理解染色体、DNA和基因三者的关系。
2.认同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染色体、DNA和基因三者的关系。
【教学难点】
染色体、DNA和基因三者的关系。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本节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建议播放视频:【情境素材】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学生】观看视频,进入新课的学习。
二、讲授新课
(一)细胞核是遗传的信息中心
【教师】讲解伞藻移接实验:
实验一:不同类型的伞藻,帽的形态也不同。科学家选取了一种帽呈伞形的伞藻(甲伞藻)和一种帽呈菊花形的伞藻(乙伞藻)进行实验:首先分别切除甲伞藻和乙伞藻的帽,然后继续培养它们,结果甲伞藻和乙伞藻的剩余部分分别长出伞形的帽和菊花形的帽,与切除前的形状几乎一样。
实验二:科学家又将甲伞藻的假根(含细胞核)切下,将乙伞藻的柄切下,然后将乙伞藻的柄移接到甲伞藻的假根上,一段时间后,他们发现这一“移接体”长出了伞形的帽。
提问:为什么伞藻的移接体长出的帽是伞形的而不是菊花形的?
【学生】阅读教材第33页,了解伞藻移接实验过程,结合以前所学,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讲解遗传的概念,同时明确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信息主要储存在细胞核中。
【学生】听讲。
(二)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
【教师】讲解不同生物细胞内的染色体数。
【学生】听讲并阅读教材第34页内容,明确不同种生物细胞核中的染色体数不同,在细胞核中染色体成对存在。
【教师】作为拓展内容,介绍人体细胞中46条染色体的发现。(建议使用知识卡片:【生物世界】人体细胞中46条染色体的发现)
【学生】阅读卡片,了解华裔科学家所做的贡献。
【教师】介绍染色体数目异常引起的遗传病。
【学生】听讲,明确生物体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恒定,数目异常将引发疾病。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 “染色体和DNA的关系示意图”,提问:染色体是由什么组成的?
【学生】观看示意图,回答问题。
【教师】你是否能总结细胞核、染色体与DNA的关系?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讲解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过程和做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建议播放视频:【生物世界】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
【学生】听讲或观看视频。
【教师】介绍DNA分子的结构特点。(建议使用知识卡片:【生物世界】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
【学生】听讲或阅读卡片,认识DNA分子的结构。
【教师】提问:细胞核内有染色体,染色体中有遗传物质DNA,那么基因是什么呢?它在哪里呢?
【学生】阅读教材,回答。
【教师】总结: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三、课堂反馈
1.下列有关人类基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B )
A.基因是遗传物质中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
B.基因都是成对存在的
C.一对基因中,可能都是隐性的
D.一对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
2.亲代的遗传物质传递给子代是通过( C )
A.体细胞 B.受精卵 C.生殖细胞 D.胚胎
3.人的体细胞中的每一对染色体( B )
A.都来自父方 B.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C.都来自母方 D.有的来自父方,有的来自母方
4.下列有关基因、DNA和染色体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B )
A.每条DNA分子上会有很多个基因 B.每条染色体上会有很多个DNA分子
C.每条染色体上会有很多个蛋白质分子 D.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四、课堂小结
【教师】和学生一起小结本节的知识,学生边讲教师边板书,或通过课件展示。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