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探索生命的方法
教学目标
1.分析科学探究故事,说明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2.通过尝试探究,理解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确定变量及设计对照实验在科学探究中
的重要作用;
3.尝试探究“蚯蚓在什么样的物体表面爬得快?”的实验,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学会确定变量、设计对照实验。
【教学难点】
理解提出问题、建立假设、确定变量及设计对照实验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教【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学生】提前预习。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提供资料:《弗莱明发现青霉素》的故事,阅读后思考:
1.青霉素的发现对人类医学的影响有多大?
2.弗莱明是怎么发现问题、产生了怎样的疑问?
3.弗莱明又是怎样面对这个问题的?他是不是对这个问题视而不见?
4.针对发现的问题他提出了怎样的假设?他又是怎样验证他的假设的?
5.经过多次实验后,他得出了怎样的结论?
【学生】阅读资料,讨论并回答问题。
【教师】这就是一个科学家探索未知世界的方法,叫做“科学探究”。 每位同学在生活中都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小时候遇到问题你们可能会问爸爸和妈妈,上学了你们可能会问老师,慢慢的,你们长大了,有些问题爸爸、妈妈和老师都没办法回答你了,或者回答了你也不一定相信,怀疑可能是这样、可能是那样,也就是会产生许多种假设,假设毕竟是假设,你有没有想过找个办法来解除你的这些疑惑呢?每个问题的产生都是一个灵感的爆发,如果你们也能像弗莱明一样把这些问题探究下去你可能就会成为第二个弗莱明,成为第二个牛顿。科学家不是天生的,就是因为这些科学家比我们多一个品质,就是想办法把自己产生的问题解决了。今天我们就一起沿着科学家走过的路走一走,以后大家也慢慢养成了这样的习惯,形成了这样的品质,那你们离科学家也就不远了。
讲授新课
(一)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教师】我们从生活中最常见的一个问题入手。
探究活动一:蛆是从哪里来的?
【教师】夏天,腐烂的肉上会长出蛆,同学们会提出什么样的问题?
【学生】回答。
【教师】就“蛆是从哪里来的?”这个问题,请同学样作出你的假设。(提醒学生作出的假设要合理,不能信口开河)
【学生】提出假设。
【教师】你的假设能不能成立,需要拿出证据,以理服人才行。下面怎么办?
【学生】做实验。
【教师】对,如何设计实验来验证你的假设?请同学们开动脑筋。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设计。(提醒学生要考虑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1.小组代表展示汇报小组设计的结果。
教师将各小组的方案用表格方案呈现在黑板上:
方案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实验过程 得出结论
方案一
方案二
方案三
……
2.小组间互相进行评判:
(1)哪组代表表达清楚?哪组设计有特色?
(2)做出的假设是不是符合客观规律?
(3)有没有设计对照实验?
(4)实验结果与你的假设不符怎么办?
针对这些问题教师要有耐心,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发表见解,最后达成共识,
【教师】总结:通过同学们的讨论交流,我们应该知道在进行科学探究时,对未知的问题作出假设要合理,绝不能毫无根据地猜想,另外,设计对照实验时要控制实验变量。下去同学们可以尝试做一下这个实验,把你的实验结果与同学们一起分享。
3.师生一起归纳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实验——得出结论
4.学生阅读课本内容,巩固学习过程。
(二)蚯蚓在什么样的物体表面爬得快
【教师】下面需要我们做一个完整的探究,这项任务做好了,我们离科学家的距离就更近了。
探究活动二:蚯蚓在什么样的物体表面爬得快
出示蚯蚓图片:
1.哪位同学来描述一下蚯蚓的生活环境和它的外部特征。
2.蚯蚓依靠什么进行运动?
3.围绕“蚯蚓在什么样的物体表面爬得快?”展开讨论。
4.根据探究的一般过程尝试探究:
(1)提出你的探究问题: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及时做出评价。
(2)作出假设:假设一定要符合客观规律。
(3)设计实验:请几个同学说出自己的设计方案,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教师要耐心听取,这个过程往往会有深层次发现和意外收获)
(4)搜集实验证据:提醒学生做好实验记录,如果遇到与假设不符的情况也要如实做出分析说明。(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课后探究:以小组为单位课后完成本探究实验,无论选择什么样的实验设计,都要如实完成实验报告,下节课汇报检查。要求学生将实验后蚯蚓的处理方法也写在报告中。教师分发实验用具:放大镜和镊子,其他用具根据实验需要小组自备。
三、课堂反馈
建议使用:【同步测试】第二节 探索生命的方法.docx。
四、课堂小结
【教师】课堂小结,多媒体课件展示。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