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保护生物圈——从自身做起
教学目标
说出生物圈与人的关系。
举例说出保护生物圈的对策和方法。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关注自己的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难点】
1. 认同保护生物圈要从自身做起,如认同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等。
2. 提高设计科学探究方案的能力。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做好预习。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随着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加强,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生态平衡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而生物圈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当人类的破坏性活动超出了生物圈的自我调节能力,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现在的环境污染问题在日益加剧,保护生物圈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引出本课,展示学习目标。
二、讲授新课
(一) 关注自己的环境保护意识
【教师】自主学习:读119页第一段完成下面表格:
社会形态 人类与生物圈的关系
原始社会
农业社会
近现代社会
【学生】自学,完成表格的填写。
【老师】巡视指导。课件展示:原始社会人类捕猎场景,农业社会人类耕种,工业社会中毁林、开矿等场景。
【教师】环境污染关系到每个人的身心健康,保护环境应该从自身做起。
【学生】根据自己的真实想法、行为、习惯或愿望填写自我环境意识调查表,根据公式算出分数,评价自己的环境保护意识。
等级依据 有较强环保意识 (大于45分) 有一定的环保意识(30~45) 缺乏环保意识 (小于30分)
人数
占全班比例
小组讨论:如何关心和保护环境?
小组交流,全班展示。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例如:不浪费纸张,节约用电,不随地吐痰,不采摘花草,低碳出行等。
(二)行动起来,保护生物圈
【学生】自主学习:阅读121~123页,在书中标记以下问题:
1.垃圾分类的原因;
2.生活垃圾的分类方法有哪三种?
3.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分别指的是哪些生活垃圾?
【老师】巡视指导。
合作探究: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必要性。
探究目的:说出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必要性,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1.提出问题:垃圾分类处理有没有必要?
2.做出假设:垃圾分类处理可以保护环境,很有必要。
3.实验:
(1)制定计划:①分别将50粒颗粒饱满的小麦种子放入2个相同大小的培养皿中,标注为1号和2号培养皿;②每天分别在2个培养皿中洒上等量的清水和电池浸出液;③连续7天观察记录小麦种子的萌发情况,记录下来。
(2)实施计划:按上述计划实施,记录实验现象。
4.得出结论:垃圾分类处理有必要。
5.表达交流:交流实验过程和结论。
合作讨论:
1.关于垃圾分类我们每个人应该怎么做?
2.国家对于生活垃圾分类采取了什么措施?
小组交流,老师指导,全班展示。
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问世。
2011年,联合国环境署确定世界环境日的主题为“森林:大自然为您效劳”。
2011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
结束语:
正如恩格斯所说:“我们不要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生命是宝藏,生命是黄金,地球上有了绿树鲜花的摇曳,有了鸟的歌声。兽的吼声,才有了生机,生物圈中各种生命都是息息相关的,环境的破坏最终会伤害到人类自身。”保护生物圈就是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让我们行动起来,从自身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为保护环境添砖加瓦!
三、随堂练习
建议使用:【同步测试】第二节 保护生物圈——从自身做起.docx。
四、小结
【教师】课堂小结,多媒体课件展示。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