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一6.1 细胞的增殖 同步训练
一、单选题
1.(2022高一下·湖北期中)下图表示小鼠十二指肠上皮细胞的一个细胞周期4个阶段及各阶段所经历的时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紫和醋酸洋红染液是染色体染色常用的碱性染料
B.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是M→G1→S→G2
C.随着着丝粒分裂染色单体分离,分裂期结束
D.小鼠体内细胞必处于细胞周期的某个阶段
【答案】A
【知识点】细胞周期;有丝分裂的过程、变化规律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A、甲紫和醋酸洋红染液是染色体染色常用的碱性染料,能将染色体染成深色,A正确;
B、细胞周期是指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是G1→S→G2→M,B错误;
C、着丝粒分裂染色单体分离,细胞分裂后期特点,还要经过细胞分裂末期,细胞分裂才结束,C错误;
D、连续分裂的细胞才有细胞周期,小鼠体内细胞某些细胞是高度分化细胞,不会进行细胞分裂,没有细胞周期,不处于细胞周期的某个阶段,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1、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
分裂间期: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中心粒完成增倍。
分裂前期:染色质螺旋化形成染色体,核仁解体,核膜消失,中心体移向两极,并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分裂中期: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便于观察。
分裂后期:着丝粒一分为二,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成为两条染色体,由星射线牵引移向细胞两极。
分裂末期:染色体解螺旋形成染色质,纺锤体消失,核膜核仁重新出现,细胞膜由中间向内凹陷,细胞缢裂。
2、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所经历的全过程,真核生物连续分裂的体细胞才具有细胞周期。
2.如图是某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上述细胞有丝分裂的顺序是图1→图4→图2→图3
B.图2与图4相比,细胞中的核DNA数目不变,但染色体数目加倍
C.若某药物可抑制纺锤体形成,则它极可能作用于图2细胞所属时期
D.开始出现染色体的时期是图4,染色体开始转变成染色质形态的时期是图3
【答案】C
【知识点】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解析】【解答】A、 据图示可知,上述细胞有丝分裂的顺序是图1分裂间期→图4分裂前期→图2分裂后期→图3分裂末期,A正确。
B、在图2时期为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的DNA数目不变,着丝粒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B正确;
C、纺锤体形成于分裂前期,即图4时期,若某药物可抑制纺锤体形成,则它极可能是作用于图4,C错误;
D、图4是有丝分裂前期,细胞中出现染色体,且染色体分布散乱,图3是有丝分裂末期,染色体开始转变成染色质形态的时期,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是某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模式图,其中图1细胞处于分裂间期;图2细胞中着丝粒分裂,应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图
3细胞的细胞质中央向内凹陷,应处于有丝分裂末期;图4细胞中出现染色体,且染色体分布散乱,应处于有丝分裂前期。
3.(2022高一下·焦作期末)细胞周期是生命不断更新的过程。下列关于细胞周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计算细胞周期的时间应从子细胞形成时开始
B.细胞种类不同,细胞周期持续的时间通常也不同
C.通常情况下,细胞分裂间期持续时间大于分裂期
D.细胞分裂后产生的子细胞均可继续分裂
【答案】D
【知识点】细胞周期
【解析】【解答】A、一个细胞周期是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结束,因此计算细胞周期的时间应从子细胞形成时开始,A正确;
B、不同细胞代谢快慢和所需合成的物质多少不同,所以其细胞周期持续的时间长短也不同,B正确;
C、一个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为分裂期进行活跃的物质准备,分裂间期持续时间大于分裂期的持续时间,C正确;
D、细胞分裂后产生的子细胞可能继续分裂,也可能不分裂,或者暂时不分裂,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1、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所经历的全过程,真核生物连续分裂的体细胞才具有细胞周期。
2、一个细胞周期=分裂间期(在前,时间长大约占90%~95%,细胞数目多)+分裂期(在后,时间短占5%~10%,细胞数目少)。
4.(2022·湖南)洋葱根尖细胞染色体数为8对,细胞周期约12小时。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拍摄照片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a为分裂后期细胞,同源染色体发生分离
B.b为分裂中期细胞,含染色体16条,核DNA分子32个
C.根据图中中期细胞数的比例,可计算出洋葱根尖细胞分裂中期时长
D.根尖培养过程中用DNA合成抑制剂处理,分裂间期细胞所占比例降低
【答案】B
【知识点】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解析】【解答】A、由图可知,细胞a为有丝分裂后期细胞,此时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染色体数目加倍,A错误;
B、由图可知,b细胞为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洋葱根尖细胞染色体数为8对(16条),此时细胞经过DNA复制,但姐妹染色单体未分离,故该细胞中染色体数为16条,DNA分子数为32个,B正确;
C、图中细胞只包含根尖分生区的一个视野,根据该视野中中期细胞数的比例,不能计算出洋葱根尖细胞分裂中期时长,C错误;
D、DNA分子复制发生在细胞分裂的间期,根尖培养过程中用DNA合成抑制剂处理,分裂间期细胞所占比例上升,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
(1)解离:剪取根尖2-3mm(最好每天的10-14点取根,因此时间是洋葱根尖有丝分裂高峰期),立即放入盛有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氢溶液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的混合液(1:1)的玻璃皿中,在室温下解离3-5min。
(2)漂洗:待根尖酥软后,用镊子取出,放入盛有清水的玻璃皿中漂洗约10min。
(3)染色:把洋葱根尖放进盛有质量浓度为0.01g/mL或0.02g/mL的甲紫溶液的培养皿中,染色3-5min。
(4)制片:取一干净载玻片,在中央滴一滴清水,将染色的根尖用镊子取出,放入载玻片的水滴中,并且用镊子尖把根尖弄碎,盖上盖玻片,在盖玻片再加一载玻片。然后,用拇指轻轻地压载玻片。取下后加上的载玻片,既制成装片。
(5)观察:①低倍镜观察把制成的洋葱根尖装片先放在低倍镜下观察,要求找到分生区的细胞,特点是: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的细胞正在分裂。②高倍镜观察找到分生区的细胞后,把低倍镜移走,直接换上高倍镜,用细准焦螺旋和反光镜把视野调整的既清晰又较亮,直到看清细胞物象为止。
5.洋葱是常用的生物实验材料,取洋葱不同组织器官进行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取紫色洋葱外表皮制作临时装片,可观察到表皮细胞中紫色的有色体
B.将洋葱根尖纵向切片后制成永久装片,可在分生区观察到分裂期细胞
C.将洋葱鳞茎的叶肉组织制成匀浆后用双缩脲试剂检测,样本呈现红黄色
D.用洋葱绿叶提取光合色素时未加入二氧化硅,纸上层析后只出现两条色素带
【答案】B
【知识点】检测蛋白质的实验;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解析】【解答】A、取紫色洋葱外表皮制作临时装片,可观察到表皮细胞中紫色的液泡,而不是有色体,A错误;
B、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有丝分裂旺盛,可以观察到分裂期细胞,B正确;
C、洋葱鳞茎的叶肉组织中含有蛋白质,将洋葱鳞茎的叶肉组织制成匀浆后用双缩脲试剂检测,样本呈现紫色,而不是红黄色,C错误;
D、二氧化硅有利于研磨的更充分,用洋葱绿叶提取光合色素时未加入二氧化硅,四种光合色素的含量都可能会减少,即四种光合色素带都会变窄,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1、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
(1)解离:剪取根尖2-3mm(最好每天的10-14点取根,因此时间是洋葱根尖有丝分裂高峰期),立即放入盛有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氢溶液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的混合液(1:1)的玻璃皿中,在室温下解离3-5min。
(2)漂洗:待根尖酥软后,用镊子取出,放入盛有清水的玻璃皿中漂洗约10min。
(3)染色:把洋葱根尖放进盛有质量浓度为0.01g/mL或0.02g/mL的甲紫溶液的培养皿中,染色3-5min。
(4)制片:取一干净载玻片,在中央滴一滴清水,将染色的根尖用镊子取出,放入载玻片的水滴中,并且用镊子尖把根尖弄碎,盖上盖玻片,在盖玻片再加一载玻片。然后,用拇指轻轻地压载玻片。取下后加上的载玻片,既制成装片。
(5)观察:①低倍镜观察把制成的洋葱根尖装片先放在低倍镜下观察,要求找到分生区的细胞,特点是: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的细胞正在分裂。②高倍镜观察找到分生区的细胞后,把低倍镜移走,直接换上高倍镜,用细准焦螺旋和反光镜把视野调整的既清晰又较亮,直到看清细胞物象为止。
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3、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提取色素时需要加入无水乙醇(溶解色素)、石英砂(使研磨更充分)和碳酸钙(防止色素被破坏)﹔分离色素时采用纸层析法,原理是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随着层析液扩散的速度不同,最后的结果是观察到四条色素带,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素b(黄绿色)。
6.(2022·台州模拟)下列关于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前期最明显的变化是细胞核中出现线状和棒状物
B.中期细胞中可观察到2个染色体组型
C.后期最可能发生着丝粒与纺锤丝的结合
D.末期囊泡在环沟处聚集成一个细胞板
【答案】A
【知识点】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解析】【解答】A、前期最明显的变化是细胞核中出现线状和棒状物,即染色体的出现,A正确;
B、中期细胞常用来制作染色体组型,但不能直接观察到染色体组型,需要显微摄影、剪切、排列染色体等才能形成,B错误;
C、后期最可能发生着丝粒的分裂,但是纺锤丝前期就与着丝粒相连,C错误;
D、植物细胞没有环沟形成,动物细胞才形成环沟,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有丝分裂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期又划分为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四个时期:(1)间期:主要进行染色体的复制(即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它包括(G1、S、G2三个时期),动物细胞此时中心粒也进行复制,一组中心粒变成两组中心粒。(2)前期:核膜逐渐解体、核仁逐渐消失,染色质缩短变粗形成染色体,每条染色体上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并散乱分布,植物细胞由两极发出纺锤丝,动物细胞两组中心粒分别移到细胞两极,由中心粒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3)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此时染色体的形态、数目最清楚,常找有丝分裂中期细胞来观察染色体的形态、数目。(4)后期:着丝粒断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在纺锤丝牵引下移到细胞两极,此时染色体数目加倍。(5)未期:核膜、核仁重现,染色体变成染色质,植物细胞中央形成细胞板,一个细胞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动物细胞膜从中间内陷,一个细胞分裂缩裂成两个子细胞。这样就完成一次细胞分裂,此时形成的子细胞,有的细胞停止分裂,然后分化,有的细胞暂停分裂;有的细胞继续分裂进入下一个细胞周期。
7.驱动蛋白KIF18A在细胞内依赖ATP在纺锤丝上运动,并通过影响纺锤体的形态,在有丝分裂中具有关键作用,有关机理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KIF18A发挥作用的过程通常与ATP的合成相联系
B.KIF18A基因在G1期表达水平较高
C.KIF18A抑制染色体运动
D.抑制KIF18A基因的表达,可抑制肿瘤细胞增殖
【答案】D
【知识点】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解析】【解答】A、由题意“驱动蛋白KIF18A在细胞内依赖ATP在纺锤丝上运动”可知,驱动蛋白KIF18A在纺锤丝上运动需要ATP供能,所以通常与ATP的分解相联系,A错误;
B、由题意可知,KIF18A蛋白主要在M期发挥作用,影响纺锤体的形态,而纺锤体的形成在M期,因此KIF18A在G2期表达较高,B错误;
C、由题意可知,驱动蛋白KIF18A通过影响纺锤体的形态,进而促进染色体运动,C错误;
D、由题意可知,抑制KIF18A基因的表达,会抑制染色体运动,进而抑制细胞的分裂,所以抑制KIF18A基因的表达,可抑制肿瘤细胞增殖,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1、蛋白质的合成等许多吸能反应与ATP水解反应相联系,由ATP水解提供能量;葡萄糖氧化分解等许多放能反应与ATP合成反应相联系,释放的能量储存在ATP中,用来为吸能反应直接供能。 合成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等;分解ATP的场所是生物体内的需能部位。
2、细胞分裂间期:
G1期:合成RNA和核糖体及复制所需酶。
S期(DNA合成期):主要是DNA的复制。
G2期:有丝分裂的准备期,主要是RNA和蛋白质(包括微管蛋白等)的大量合成。
8.(2022高一下·普宁竞赛)下图是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染色体(a)数目、核DNA分子(b)数目的柱形统计图,对此进行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时期染色体还未复制,核DNA已完成了复制
B.③时期核膜、核仁重建,细胞中部出现细胞板
C.①→②表示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但核DNA分子数目不变
D.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是②时期
【答案】C
【知识点】有丝分裂的过程、变化规律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A.①时期染色体数与DNA分子数之比为1:2,说明染色体和核DNA均完成了复制,每条染色体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A不符合题意;
B.③时期,染色体数和核DNA分子数均与体细胞相等,说明此时细胞已经完成了有丝分裂,B不符合题意;
C.①→②过程中染色体数加倍,但核DNA分子数不变,说明此过程中发生了着丝点分裂,C符合题意;
D.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是有丝分裂中期,中期着丝点还没有分裂,②时期着丝点已分裂,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和DNA分子数的变化
正常体细胞内,染色体和DNA均用2N表示(染色体数目等于着丝点数目)
核内DNA 染色体 染色单体 染色体位置 染色体形态
间期 2N4N 2N 04N 核内四周
散乱分布 染色质
前期 4N 2N 4N 染色体
中期 4N 2N 4N 赤道板集结
后期 4N 4N 0 移向两级
末期 2N 2N 0 染色质
9.(2022高一下·普宁竞赛)若有丝分裂过程中一条染色体上DNA数量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有关下图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a→b可表示DNA复制 B.b→c可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
C.c→d可表示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 D.d→e表示有丝分裂的末期
【答案】D
【知识点】有丝分裂的过程、变化规律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A.根据图示可知a→b一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增加了1倍,可表示DNA复制,A不符合题意;
B.b→c段每条染色体的DNA含量是原来的2倍,DNA复制在有丝分裂间期完成,而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在有丝分裂后期,所以b→c可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B不符合题意;
C.c→d每条染色体的DNA含量由2倍减半,说明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C不符合题意;
D.d→e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与复制前相同,可表示有丝分裂的后期和末期,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和DNA分子数的变化
正常体细胞内,染色体和DNA均用2N表示(染色体数目等于着丝点数目)
核内DNA 染色体 染色单体 染色体位置 染色体形态
间期 2N4N 2N 04N 核内四周
散乱分布 染色质
前期 4N 2N 4N 染色体
中期 4N 2N 4N 赤道板集结
后期 4N 4N 0 移向两级
末期 2N 2N 0 染色质
10.(2022高一下·新洲期中)下列关于细胞周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抑制DNA合成,细胞将停留在分裂期
B.细胞分裂间期为细胞分裂期提供物质基础
C.神经元细胞周期较长
D.成熟的生殖细胞产生后立即进入下一个细胞周期
【答案】B
【知识点】细胞周期
【解析】【解答】A、DNA分子复制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因此抑制DNA的合成,细胞将停留在分裂间期,A错误;
B、细胞分裂间期主要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为细胞分裂期提供物质准备,B正确;
C、神经元属于高度分化的细胞,无细胞周期,C错误;
D、成熟的生殖细胞产生后不再进行分裂,无细胞周期,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1、细胞周期: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次分裂完成时为止,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其中分裂间期历时长,占细胞周期的90%—95%,则选观察细胞有丝分裂的材料,选分裂期长,占细胞周期比例大的。
2、分裂间期:G1期主要进行RNA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并且为下阶段S期的DNA合成做准备;S期最主要的特征是DNA的合成;G2期主要为M期做准备,但是还有RNA和蛋白质的合成,不过合成量逐渐减少。
二、实验探究题
11.(2022高一下·新洲期中)请回答下列有关细胞分裂的问题
(1)下图①②③④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图像,请将四幅图片按有丝分裂的先后顺序排列: 。
i:在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中,从以下几种细胞器:①高尔基体 ②核糖体 ③中心体 ④液泡中选出参与该活动的重要细胞器的组合有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①③
ii:与动物细胞相比,植物细胞②在细胞分裂上的主要不同是 。
iii:洋葱表皮细胞看不到如图的变化的原因是 。
(2)下图表示细胞有丝分裂的不同时期与每条染色体中DNA含量变化的关系。图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 ,CD段形成的原因是 。
(3)科研人员发现,细胞核和细胞质相比,细胞核对细胞分裂的影响更大。请利用年轻人的体细胞(分裂能力强)和老年人的体细胞(分裂能力弱)设计实验验证这一结论,写出简要的实验思路并预期相应的实验结果。
实验思路: 。
实验结果: 。
【答案】(1)③①④②;c;在赤道板的位置出现一个细胞板,细胞板逐渐扩展,形成新的细胞壁;洋葱表皮细胞高度分化,不分裂
(2)DNA(染色体)复制;着丝粒(点)分裂
(3)将年轻人的体细胞去核后与老年人的细胞核融合;将老年人的体细胞去核后与年轻人的细胞核融合,分别在体外培养并观察细胞分裂的情况。;前者几乎不分裂,后者分裂旺盛。
【知识点】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解析】【解答】(1)有丝分裂的分裂期分为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因此四幅图片按有丝分裂的先后顺序排列为③前期、①中期、④后期、②末期。
i:高尔基体与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细胞壁的形成有关,核糖体直接参与间期蛋白质的合成,液泡与有丝分裂无关,高等植物细胞没有中心体,因此c正确,abd错误。
ii:②为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在赤道板的位置出现一个细胞板,细胞板逐渐扩展,形成新的细胞壁,将细胞分为两个子细胞,而动物细胞在有丝分裂末期,细胞膜缢裂形成两个子细胞。
iii:洋葱表皮细胞高度分化,不分裂,因此看不到如图的变化。
(2)图中AB段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分子由一个变成两个,是因为在有丝分裂间期进行DNA复制,使得DNA数目加倍,每条染色体上出现两个姐妹染色单体,即有两个DNA分子。CD段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此时每条染色体上有一个DNA分子。
(3)本实验要验证细胞核对细胞分裂的影响更大,年轻人的体细胞分裂能力强、细胞状态较好,老年人的体细胞分裂能力弱、细胞状态较差,这一点可通过核移植实验进行验证,根据对照原则,可设计以下实验:将年轻人的体细胞去核后与老年人的细胞核融合;将老年人的体细胞去核后与年轻人的细胞核融合,分别在体外培养并观察细胞分裂的情况。如果细胞核对细胞分裂的影响更大,那么带有年轻人体细胞细胞核的细胞分裂会更旺盛,所以实验结果为前者几乎不分裂,后者分裂旺盛。
【分析】1、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
(1)解离:剪取根尖2-3mm(最好每天的10-14点取根,因此时间是洋葱根尖有丝分裂高峰期),立即放入盛有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氢溶液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的混合液(1:1)的玻璃皿中,在室温下解离3-5min。
(2)漂洗:待根尖酥软后,用镊子取出,放入盛有清水的玻璃皿中漂洗约10min。
(3)染色:把洋葱根尖放进盛有质量浓度为0.01g/mL或0.02g/mL的甲紫溶液的培养皿中,染色3-5min。
(4)制片:取一干净载玻片,在中央滴一滴清水,将染色的根尖用镊子取出,放入载玻片的水滴中,并且用镊子尖把根尖弄碎,盖上盖玻片,在盖玻片再加一载玻片。然后,用拇指轻轻地压载玻片。取下后加上的载玻片,既制成装片。
(5)观察:①低倍镜观察把制成的洋葱根尖装片先放在低倍镜下观察,要求找到分生区的细胞,特点是: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的细胞正在分裂。②高倍镜观察找到分生区的细胞后,把低倍镜移走,直接换上高倍镜,用细准焦螺旋和反光镜把视野调整的既清晰又较亮,直到看清细胞物象为止。
2、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12.(2022高一下·江门期中)下图表示某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某时期的图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A表示细胞分裂的 期,判断的依据是 。
(2)图D中C~D产生的原因是 。
(3)图B的下一个时期最显著的特点是 ,与此结构的形成直接有关的细胞器是 。
(4)与图A时期具有相同比例的时期是 ,请把该时期的简易图在图C中画出来 。
(5)图B所示细胞中有 条染色体,可对应图E中的 时期。图E中的 时期是不存在的。
【答案】(1)前;核膜、核仁消失,染色体、纺锤体形成且染色体散乱分布
(2)着丝粒分裂
(3)出现细胞板;高尔基体
(4)中期;
(5)12;a;d
【知识点】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解析】【解答】(1)图A细胞有染色单体,染色体散乱分布,有纺锤体,核膜核仁消失,为有丝分裂前期。
(2)图D中C点一条染色体上有2个DNA,D点一条染色体上只有一个DNA,为着丝粒分裂染色单体分开所致。
(3)图B为有丝分裂后期,下一时期为有丝分裂末期,植物细胞最显著的特点应该是出现细胞板,形成细胞壁;与细胞壁形成有关的是高尔基体,高尔基体形成囊泡,囊泡聚集形成细胞板。
(4)图A为前期,每条染色体上有2个DNA,染色体与DNA的比值为1/2,与此相同的还有有丝分裂中期;有丝分裂中期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细胞中央的一个平面上,图示如下。
。
(5)图B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两倍,有12条染色体;染色体数目与核DNA的数目相等,可对应于图E中的a;DNA数目不可能比染色体数目少,因此图E中d是不存在的。
【分析】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有丝分裂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期又划分为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四个时期:(1)间期:主要进行染色体的复制(即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它包括(G1、S、G2三个时期),动物细胞此时中心粒也进行复制,一组中心粒变成两组中心粒。(2)前期:核膜逐渐解体、核仁逐渐消失,染色质缩短变粗形成染色体,每条染色体上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并散乱分布,植物细胞由两极发出纺锤丝,动物细胞两组中心粒分别移到细胞两极,由中心粒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3)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此时染色体的形态、数目最清楚,常找有丝分裂中期细胞来观察染色体的形态、数目。(4)后期:着丝粒断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在纺锤丝牵引下移到细胞两极,此时染色体数目加倍。(5)未期:核膜、核仁重现,染色体变成染色质,植物细胞中央形成细胞板,一个细胞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动物细胞膜从中间内陷,一个细胞分裂缩裂成两个子细胞。这样就完成一次细胞分裂,此时形成的子细胞,有的细胞停止分裂,然后分化,有的细胞暂停分裂;有的细胞继续分裂进入下一个细胞周期。
13.(2022高一下·湖州期中)下图1是某高等生物的细胞部分结构示意图,图2是人体细胞合成和分泌相关蛋白的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除染色质外能在细胞周期中周期性消失和出现的结构是 (填图中序号)。在图1的①中进行的生理活动,需要氧参与的阶段是在其 进行的。图1①的膜上 (填“有”或“没有”)转运葡萄糖的载体。
(2)图2中在分泌蛋白的合成过程中,③中的蛋白质到达⑥需要借助 进行运输。细胞通过 方式将蛋白分泌到细胞外。
(3)感知特定分子主要靠细胞膜的 (成分),该过程体现了细胞膜 的功能。
【答案】(1)⑥⑦;内膜上;没有
(2)囊泡;胞吐
(3)蛋白质(糖蛋白);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
【知识点】细胞膜的功能;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
【解析】【解答】(1)细胞周期中⑥核仁与⑦核膜会在前期和末期周期性消失和出现,故图1中能在细胞周期中周期性消失和出现的结构是⑥⑦。图1中,结构①是线粒体,线粒体中进行的生理活动是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需要氧参与的阶段是第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线粒体不能直接利用葡萄糖,所以①的膜上没有转运葡萄糖的载体。
(2)图2中在分泌蛋白的合成过程中,③(内质网)中的蛋白质到达⑥(高尔基体)需要借助囊泡进行运输。细胞通过胞吐方式将蛋白分泌到细胞外。
(3)感知特定分子主要靠细胞膜的蛋白质(糖蛋白)作为受体,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的功能。
【分析】(1)核仁和核膜在有丝分裂中周期性消失和重建在分裂前期核仁解体,核膜消失,分裂末期核膜、核仁重新出现。
(2)染色质和染色体
①特性:染色质(体)是细胞核内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
②成分: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形态结构不同,组成成分主要是DNA和蛋白质 。
③关系:染色质(细丝状)和染色体(杆状)是同种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
④分布:染色质(体)只存在于 真核 (真核/原核)细胞中。
(3)分泌蛋白的形成过程:
(4)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
①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 (如激素、递质)进入血液,随血液 到达全身各处,与靶细胞的细胞膜表面的受体结合,从而将信息传递给靶细胞,引起靶细胞的生理反应。
②通过细胞膜直接接触传递信息:相邻两个细胞的细胞膜直接接触,信息从一个细胞传递给另一个细胞,引起靶细胞的生理反应。
③通过细胞通道传递信息:相邻两个细胞之间形成通道,使细胞质相互沟通,携带信息的物质通过通道进入另一个细胞。如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也有信息交流的作用。
14.(2022高一下·辽宁开学考)甲图表示高等植物细胞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图像,乙图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每条染色体中DNA含量变化的关系。据图回答问题:
(1)作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图甲中还缺少处于 (时期)的细胞,该时期需要进行的物质准备是 。
(2)甲图的A细胞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核DNA 数分别是 。
(3)处于图乙中b→c段的是图甲中的 细胞;
(4)图乙中c→d段变化的原因是 。
(5)动物和高等植物有丝分裂的主要区别发生在图甲中的 (填字母)时期。
【答案】(1)分裂间期;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2)8、0、8
(3)B和C
(4)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
(5)B和D
【知识点】有丝分裂的过程、变化规律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1)根据分析,A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B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前期,C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D细胞处于有丝分裂末期。若按分裂时期的先后顺序排列,应为B→C→A→D。图中只有有丝分裂的前期、中期、后期、末期,还少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此时细胞中主要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2)甲图的A细胞中,着丝粒已分裂,染色单体分开形成子染色体,所以染色体数是8,染色单体数是0,核DNA数是8。
(3)图乙中b→c段一条染色体上含有两个DNA分子,含有姐妹染色单体,图甲中染色体上含有姐妹染色单体的是图B和C。
(4)图乙中c→d段,一条染色体上含有两个DNA分子变成一条染色体上含有一个DNA分子,是由于发生了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
(5)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主要区别发生在B图前期(纺锤体的形成方式不同:动物细胞从中心粒周围发出星射线构成纺锤体,植物细胞从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构成纺锤体)和D图末期(细胞质的分裂方式不同:动物细胞的细胞膜向内凹陷,把细胞缢裂为两部分,植物细胞在赤道板的位置出现细胞板,细胞板向四周扩展形成细胞壁,细胞一分为二)。
【分析】1、植物细胞分裂过程:
(1)分裂间期: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染色体、染色单体、核DNA分子三者的数量比是1∶2∶2 。
(2)分裂前期:染色质螺旋化形成染色体,核仁解体,核膜消失,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 染色体、染色单体、核DNA分子三者的数量比是1∶2∶2 。
(3)分裂中期: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便于观察。 染色体、染色单体、核DNA分子三者的数量比是1∶2∶2。
(4)分裂后期:着丝粒一分为二,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成为两条染色体,由纺锤丝牵引移向细胞两极。 染色体、染色单体、核DNA分子三者的数量比是1∶0∶1 。
(5)分裂末期:染色体解螺旋形成染色质,纺锤体消失,核膜核仁重新出现,细胞板扩展形成细胞壁。 染色体、染色单体、核DNA分子三者的数量比是1∶0∶1 。
2、分析图乙:ab段是分裂间期,bc是分裂前期、分裂中期,cd是分裂后期,de是分裂末期。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一6.1 细胞的增殖 同步训练
一、单选题
1.(2022高一下·湖北期中)下图表示小鼠十二指肠上皮细胞的一个细胞周期4个阶段及各阶段所经历的时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紫和醋酸洋红染液是染色体染色常用的碱性染料
B.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是M→G1→S→G2
C.随着着丝粒分裂染色单体分离,分裂期结束
D.小鼠体内细胞必处于细胞周期的某个阶段
2.如图是某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上述细胞有丝分裂的顺序是图1→图4→图2→图3
B.图2与图4相比,细胞中的核DNA数目不变,但染色体数目加倍
C.若某药物可抑制纺锤体形成,则它极可能作用于图2细胞所属时期
D.开始出现染色体的时期是图4,染色体开始转变成染色质形态的时期是图3
3.(2022高一下·焦作期末)细胞周期是生命不断更新的过程。下列关于细胞周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计算细胞周期的时间应从子细胞形成时开始
B.细胞种类不同,细胞周期持续的时间通常也不同
C.通常情况下,细胞分裂间期持续时间大于分裂期
D.细胞分裂后产生的子细胞均可继续分裂
4.(2022·湖南)洋葱根尖细胞染色体数为8对,细胞周期约12小时。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拍摄照片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a为分裂后期细胞,同源染色体发生分离
B.b为分裂中期细胞,含染色体16条,核DNA分子32个
C.根据图中中期细胞数的比例,可计算出洋葱根尖细胞分裂中期时长
D.根尖培养过程中用DNA合成抑制剂处理,分裂间期细胞所占比例降低
5.洋葱是常用的生物实验材料,取洋葱不同组织器官进行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取紫色洋葱外表皮制作临时装片,可观察到表皮细胞中紫色的有色体
B.将洋葱根尖纵向切片后制成永久装片,可在分生区观察到分裂期细胞
C.将洋葱鳞茎的叶肉组织制成匀浆后用双缩脲试剂检测,样本呈现红黄色
D.用洋葱绿叶提取光合色素时未加入二氧化硅,纸上层析后只出现两条色素带
6.(2022·台州模拟)下列关于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前期最明显的变化是细胞核中出现线状和棒状物
B.中期细胞中可观察到2个染色体组型
C.后期最可能发生着丝粒与纺锤丝的结合
D.末期囊泡在环沟处聚集成一个细胞板
7.驱动蛋白KIF18A在细胞内依赖ATP在纺锤丝上运动,并通过影响纺锤体的形态,在有丝分裂中具有关键作用,有关机理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KIF18A发挥作用的过程通常与ATP的合成相联系
B.KIF18A基因在G1期表达水平较高
C.KIF18A抑制染色体运动
D.抑制KIF18A基因的表达,可抑制肿瘤细胞增殖
8.(2022高一下·普宁竞赛)下图是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染色体(a)数目、核DNA分子(b)数目的柱形统计图,对此进行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时期染色体还未复制,核DNA已完成了复制
B.③时期核膜、核仁重建,细胞中部出现细胞板
C.①→②表示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但核DNA分子数目不变
D.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是②时期
9.(2022高一下·普宁竞赛)若有丝分裂过程中一条染色体上DNA数量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有关下图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a→b可表示DNA复制 B.b→c可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
C.c→d可表示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 D.d→e表示有丝分裂的末期
10.(2022高一下·新洲期中)下列关于细胞周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抑制DNA合成,细胞将停留在分裂期
B.细胞分裂间期为细胞分裂期提供物质基础
C.神经元细胞周期较长
D.成熟的生殖细胞产生后立即进入下一个细胞周期
二、实验探究题
11.(2022高一下·新洲期中)请回答下列有关细胞分裂的问题
(1)下图①②③④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图像,请将四幅图片按有丝分裂的先后顺序排列: 。
i:在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中,从以下几种细胞器:①高尔基体 ②核糖体 ③中心体 ④液泡中选出参与该活动的重要细胞器的组合有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①③
ii:与动物细胞相比,植物细胞②在细胞分裂上的主要不同是 。
iii:洋葱表皮细胞看不到如图的变化的原因是 。
(2)下图表示细胞有丝分裂的不同时期与每条染色体中DNA含量变化的关系。图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 ,CD段形成的原因是 。
(3)科研人员发现,细胞核和细胞质相比,细胞核对细胞分裂的影响更大。请利用年轻人的体细胞(分裂能力强)和老年人的体细胞(分裂能力弱)设计实验验证这一结论,写出简要的实验思路并预期相应的实验结果。
实验思路: 。
实验结果: 。
12.(2022高一下·江门期中)下图表示某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某时期的图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A表示细胞分裂的 期,判断的依据是 。
(2)图D中C~D产生的原因是 。
(3)图B的下一个时期最显著的特点是 ,与此结构的形成直接有关的细胞器是 。
(4)与图A时期具有相同比例的时期是 ,请把该时期的简易图在图C中画出来 。
(5)图B所示细胞中有 条染色体,可对应图E中的 时期。图E中的 时期是不存在的。
13.(2022高一下·湖州期中)下图1是某高等生物的细胞部分结构示意图,图2是人体细胞合成和分泌相关蛋白的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除染色质外能在细胞周期中周期性消失和出现的结构是 (填图中序号)。在图1的①中进行的生理活动,需要氧参与的阶段是在其 进行的。图1①的膜上 (填“有”或“没有”)转运葡萄糖的载体。
(2)图2中在分泌蛋白的合成过程中,③中的蛋白质到达⑥需要借助 进行运输。细胞通过 方式将蛋白分泌到细胞外。
(3)感知特定分子主要靠细胞膜的 (成分),该过程体现了细胞膜 的功能。
14.(2022高一下·辽宁开学考)甲图表示高等植物细胞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图像,乙图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每条染色体中DNA含量变化的关系。据图回答问题:
(1)作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图甲中还缺少处于 (时期)的细胞,该时期需要进行的物质准备是 。
(2)甲图的A细胞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核DNA 数分别是 。
(3)处于图乙中b→c段的是图甲中的 细胞;
(4)图乙中c→d段变化的原因是 。
(5)动物和高等植物有丝分裂的主要区别发生在图甲中的 (填字母)时期。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细胞周期;有丝分裂的过程、变化规律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A、甲紫和醋酸洋红染液是染色体染色常用的碱性染料,能将染色体染成深色,A正确;
B、细胞周期是指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是G1→S→G2→M,B错误;
C、着丝粒分裂染色单体分离,细胞分裂后期特点,还要经过细胞分裂末期,细胞分裂才结束,C错误;
D、连续分裂的细胞才有细胞周期,小鼠体内细胞某些细胞是高度分化细胞,不会进行细胞分裂,没有细胞周期,不处于细胞周期的某个阶段,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1、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
分裂间期: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中心粒完成增倍。
分裂前期:染色质螺旋化形成染色体,核仁解体,核膜消失,中心体移向两极,并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分裂中期: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便于观察。
分裂后期:着丝粒一分为二,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成为两条染色体,由星射线牵引移向细胞两极。
分裂末期:染色体解螺旋形成染色质,纺锤体消失,核膜核仁重新出现,细胞膜由中间向内凹陷,细胞缢裂。
2、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所经历的全过程,真核生物连续分裂的体细胞才具有细胞周期。
2.【答案】C
【知识点】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解析】【解答】A、 据图示可知,上述细胞有丝分裂的顺序是图1分裂间期→图4分裂前期→图2分裂后期→图3分裂末期,A正确。
B、在图2时期为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的DNA数目不变,着丝粒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B正确;
C、纺锤体形成于分裂前期,即图4时期,若某药物可抑制纺锤体形成,则它极可能是作用于图4,C错误;
D、图4是有丝分裂前期,细胞中出现染色体,且染色体分布散乱,图3是有丝分裂末期,染色体开始转变成染色质形态的时期,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是某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模式图,其中图1细胞处于分裂间期;图2细胞中着丝粒分裂,应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图
3细胞的细胞质中央向内凹陷,应处于有丝分裂末期;图4细胞中出现染色体,且染色体分布散乱,应处于有丝分裂前期。
3.【答案】D
【知识点】细胞周期
【解析】【解答】A、一个细胞周期是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结束,因此计算细胞周期的时间应从子细胞形成时开始,A正确;
B、不同细胞代谢快慢和所需合成的物质多少不同,所以其细胞周期持续的时间长短也不同,B正确;
C、一个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为分裂期进行活跃的物质准备,分裂间期持续时间大于分裂期的持续时间,C正确;
D、细胞分裂后产生的子细胞可能继续分裂,也可能不分裂,或者暂时不分裂,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1、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所经历的全过程,真核生物连续分裂的体细胞才具有细胞周期。
2、一个细胞周期=分裂间期(在前,时间长大约占90%~95%,细胞数目多)+分裂期(在后,时间短占5%~10%,细胞数目少)。
4.【答案】B
【知识点】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解析】【解答】A、由图可知,细胞a为有丝分裂后期细胞,此时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染色体数目加倍,A错误;
B、由图可知,b细胞为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洋葱根尖细胞染色体数为8对(16条),此时细胞经过DNA复制,但姐妹染色单体未分离,故该细胞中染色体数为16条,DNA分子数为32个,B正确;
C、图中细胞只包含根尖分生区的一个视野,根据该视野中中期细胞数的比例,不能计算出洋葱根尖细胞分裂中期时长,C错误;
D、DNA分子复制发生在细胞分裂的间期,根尖培养过程中用DNA合成抑制剂处理,分裂间期细胞所占比例上升,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
(1)解离:剪取根尖2-3mm(最好每天的10-14点取根,因此时间是洋葱根尖有丝分裂高峰期),立即放入盛有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氢溶液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的混合液(1:1)的玻璃皿中,在室温下解离3-5min。
(2)漂洗:待根尖酥软后,用镊子取出,放入盛有清水的玻璃皿中漂洗约10min。
(3)染色:把洋葱根尖放进盛有质量浓度为0.01g/mL或0.02g/mL的甲紫溶液的培养皿中,染色3-5min。
(4)制片:取一干净载玻片,在中央滴一滴清水,将染色的根尖用镊子取出,放入载玻片的水滴中,并且用镊子尖把根尖弄碎,盖上盖玻片,在盖玻片再加一载玻片。然后,用拇指轻轻地压载玻片。取下后加上的载玻片,既制成装片。
(5)观察:①低倍镜观察把制成的洋葱根尖装片先放在低倍镜下观察,要求找到分生区的细胞,特点是: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的细胞正在分裂。②高倍镜观察找到分生区的细胞后,把低倍镜移走,直接换上高倍镜,用细准焦螺旋和反光镜把视野调整的既清晰又较亮,直到看清细胞物象为止。
5.【答案】B
【知识点】检测蛋白质的实验;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解析】【解答】A、取紫色洋葱外表皮制作临时装片,可观察到表皮细胞中紫色的液泡,而不是有色体,A错误;
B、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有丝分裂旺盛,可以观察到分裂期细胞,B正确;
C、洋葱鳞茎的叶肉组织中含有蛋白质,将洋葱鳞茎的叶肉组织制成匀浆后用双缩脲试剂检测,样本呈现紫色,而不是红黄色,C错误;
D、二氧化硅有利于研磨的更充分,用洋葱绿叶提取光合色素时未加入二氧化硅,四种光合色素的含量都可能会减少,即四种光合色素带都会变窄,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1、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
(1)解离:剪取根尖2-3mm(最好每天的10-14点取根,因此时间是洋葱根尖有丝分裂高峰期),立即放入盛有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氢溶液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的混合液(1:1)的玻璃皿中,在室温下解离3-5min。
(2)漂洗:待根尖酥软后,用镊子取出,放入盛有清水的玻璃皿中漂洗约10min。
(3)染色:把洋葱根尖放进盛有质量浓度为0.01g/mL或0.02g/mL的甲紫溶液的培养皿中,染色3-5min。
(4)制片:取一干净载玻片,在中央滴一滴清水,将染色的根尖用镊子取出,放入载玻片的水滴中,并且用镊子尖把根尖弄碎,盖上盖玻片,在盖玻片再加一载玻片。然后,用拇指轻轻地压载玻片。取下后加上的载玻片,既制成装片。
(5)观察:①低倍镜观察把制成的洋葱根尖装片先放在低倍镜下观察,要求找到分生区的细胞,特点是: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的细胞正在分裂。②高倍镜观察找到分生区的细胞后,把低倍镜移走,直接换上高倍镜,用细准焦螺旋和反光镜把视野调整的既清晰又较亮,直到看清细胞物象为止。
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3、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提取色素时需要加入无水乙醇(溶解色素)、石英砂(使研磨更充分)和碳酸钙(防止色素被破坏)﹔分离色素时采用纸层析法,原理是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随着层析液扩散的速度不同,最后的结果是观察到四条色素带,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素b(黄绿色)。
6.【答案】A
【知识点】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解析】【解答】A、前期最明显的变化是细胞核中出现线状和棒状物,即染色体的出现,A正确;
B、中期细胞常用来制作染色体组型,但不能直接观察到染色体组型,需要显微摄影、剪切、排列染色体等才能形成,B错误;
C、后期最可能发生着丝粒的分裂,但是纺锤丝前期就与着丝粒相连,C错误;
D、植物细胞没有环沟形成,动物细胞才形成环沟,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有丝分裂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期又划分为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四个时期:(1)间期:主要进行染色体的复制(即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它包括(G1、S、G2三个时期),动物细胞此时中心粒也进行复制,一组中心粒变成两组中心粒。(2)前期:核膜逐渐解体、核仁逐渐消失,染色质缩短变粗形成染色体,每条染色体上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并散乱分布,植物细胞由两极发出纺锤丝,动物细胞两组中心粒分别移到细胞两极,由中心粒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3)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此时染色体的形态、数目最清楚,常找有丝分裂中期细胞来观察染色体的形态、数目。(4)后期:着丝粒断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在纺锤丝牵引下移到细胞两极,此时染色体数目加倍。(5)未期:核膜、核仁重现,染色体变成染色质,植物细胞中央形成细胞板,一个细胞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动物细胞膜从中间内陷,一个细胞分裂缩裂成两个子细胞。这样就完成一次细胞分裂,此时形成的子细胞,有的细胞停止分裂,然后分化,有的细胞暂停分裂;有的细胞继续分裂进入下一个细胞周期。
7.【答案】D
【知识点】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解析】【解答】A、由题意“驱动蛋白KIF18A在细胞内依赖ATP在纺锤丝上运动”可知,驱动蛋白KIF18A在纺锤丝上运动需要ATP供能,所以通常与ATP的分解相联系,A错误;
B、由题意可知,KIF18A蛋白主要在M期发挥作用,影响纺锤体的形态,而纺锤体的形成在M期,因此KIF18A在G2期表达较高,B错误;
C、由题意可知,驱动蛋白KIF18A通过影响纺锤体的形态,进而促进染色体运动,C错误;
D、由题意可知,抑制KIF18A基因的表达,会抑制染色体运动,进而抑制细胞的分裂,所以抑制KIF18A基因的表达,可抑制肿瘤细胞增殖,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1、蛋白质的合成等许多吸能反应与ATP水解反应相联系,由ATP水解提供能量;葡萄糖氧化分解等许多放能反应与ATP合成反应相联系,释放的能量储存在ATP中,用来为吸能反应直接供能。 合成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等;分解ATP的场所是生物体内的需能部位。
2、细胞分裂间期:
G1期:合成RNA和核糖体及复制所需酶。
S期(DNA合成期):主要是DNA的复制。
G2期:有丝分裂的准备期,主要是RNA和蛋白质(包括微管蛋白等)的大量合成。
8.【答案】C
【知识点】有丝分裂的过程、变化规律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A.①时期染色体数与DNA分子数之比为1:2,说明染色体和核DNA均完成了复制,每条染色体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A不符合题意;
B.③时期,染色体数和核DNA分子数均与体细胞相等,说明此时细胞已经完成了有丝分裂,B不符合题意;
C.①→②过程中染色体数加倍,但核DNA分子数不变,说明此过程中发生了着丝点分裂,C符合题意;
D.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是有丝分裂中期,中期着丝点还没有分裂,②时期着丝点已分裂,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和DNA分子数的变化
正常体细胞内,染色体和DNA均用2N表示(染色体数目等于着丝点数目)
核内DNA 染色体 染色单体 染色体位置 染色体形态
间期 2N4N 2N 04N 核内四周
散乱分布 染色质
前期 4N 2N 4N 染色体
中期 4N 2N 4N 赤道板集结
后期 4N 4N 0 移向两级
末期 2N 2N 0 染色质
9.【答案】D
【知识点】有丝分裂的过程、变化规律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A.根据图示可知a→b一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增加了1倍,可表示DNA复制,A不符合题意;
B.b→c段每条染色体的DNA含量是原来的2倍,DNA复制在有丝分裂间期完成,而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在有丝分裂后期,所以b→c可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B不符合题意;
C.c→d每条染色体的DNA含量由2倍减半,说明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C不符合题意;
D.d→e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与复制前相同,可表示有丝分裂的后期和末期,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和DNA分子数的变化
正常体细胞内,染色体和DNA均用2N表示(染色体数目等于着丝点数目)
核内DNA 染色体 染色单体 染色体位置 染色体形态
间期 2N4N 2N 04N 核内四周
散乱分布 染色质
前期 4N 2N 4N 染色体
中期 4N 2N 4N 赤道板集结
后期 4N 4N 0 移向两级
末期 2N 2N 0 染色质
10.【答案】B
【知识点】细胞周期
【解析】【解答】A、DNA分子复制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因此抑制DNA的合成,细胞将停留在分裂间期,A错误;
B、细胞分裂间期主要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为细胞分裂期提供物质准备,B正确;
C、神经元属于高度分化的细胞,无细胞周期,C错误;
D、成熟的生殖细胞产生后不再进行分裂,无细胞周期,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1、细胞周期: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次分裂完成时为止,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其中分裂间期历时长,占细胞周期的90%—95%,则选观察细胞有丝分裂的材料,选分裂期长,占细胞周期比例大的。
2、分裂间期:G1期主要进行RNA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并且为下阶段S期的DNA合成做准备;S期最主要的特征是DNA的合成;G2期主要为M期做准备,但是还有RNA和蛋白质的合成,不过合成量逐渐减少。
11.【答案】(1)③①④②;c;在赤道板的位置出现一个细胞板,细胞板逐渐扩展,形成新的细胞壁;洋葱表皮细胞高度分化,不分裂
(2)DNA(染色体)复制;着丝粒(点)分裂
(3)将年轻人的体细胞去核后与老年人的细胞核融合;将老年人的体细胞去核后与年轻人的细胞核融合,分别在体外培养并观察细胞分裂的情况。;前者几乎不分裂,后者分裂旺盛。
【知识点】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解析】【解答】(1)有丝分裂的分裂期分为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因此四幅图片按有丝分裂的先后顺序排列为③前期、①中期、④后期、②末期。
i:高尔基体与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细胞壁的形成有关,核糖体直接参与间期蛋白质的合成,液泡与有丝分裂无关,高等植物细胞没有中心体,因此c正确,abd错误。
ii:②为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在赤道板的位置出现一个细胞板,细胞板逐渐扩展,形成新的细胞壁,将细胞分为两个子细胞,而动物细胞在有丝分裂末期,细胞膜缢裂形成两个子细胞。
iii:洋葱表皮细胞高度分化,不分裂,因此看不到如图的变化。
(2)图中AB段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分子由一个变成两个,是因为在有丝分裂间期进行DNA复制,使得DNA数目加倍,每条染色体上出现两个姐妹染色单体,即有两个DNA分子。CD段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此时每条染色体上有一个DNA分子。
(3)本实验要验证细胞核对细胞分裂的影响更大,年轻人的体细胞分裂能力强、细胞状态较好,老年人的体细胞分裂能力弱、细胞状态较差,这一点可通过核移植实验进行验证,根据对照原则,可设计以下实验:将年轻人的体细胞去核后与老年人的细胞核融合;将老年人的体细胞去核后与年轻人的细胞核融合,分别在体外培养并观察细胞分裂的情况。如果细胞核对细胞分裂的影响更大,那么带有年轻人体细胞细胞核的细胞分裂会更旺盛,所以实验结果为前者几乎不分裂,后者分裂旺盛。
【分析】1、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
(1)解离:剪取根尖2-3mm(最好每天的10-14点取根,因此时间是洋葱根尖有丝分裂高峰期),立即放入盛有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氢溶液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的混合液(1:1)的玻璃皿中,在室温下解离3-5min。
(2)漂洗:待根尖酥软后,用镊子取出,放入盛有清水的玻璃皿中漂洗约10min。
(3)染色:把洋葱根尖放进盛有质量浓度为0.01g/mL或0.02g/mL的甲紫溶液的培养皿中,染色3-5min。
(4)制片:取一干净载玻片,在中央滴一滴清水,将染色的根尖用镊子取出,放入载玻片的水滴中,并且用镊子尖把根尖弄碎,盖上盖玻片,在盖玻片再加一载玻片。然后,用拇指轻轻地压载玻片。取下后加上的载玻片,既制成装片。
(5)观察:①低倍镜观察把制成的洋葱根尖装片先放在低倍镜下观察,要求找到分生区的细胞,特点是: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的细胞正在分裂。②高倍镜观察找到分生区的细胞后,把低倍镜移走,直接换上高倍镜,用细准焦螺旋和反光镜把视野调整的既清晰又较亮,直到看清细胞物象为止。
2、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12.【答案】(1)前;核膜、核仁消失,染色体、纺锤体形成且染色体散乱分布
(2)着丝粒分裂
(3)出现细胞板;高尔基体
(4)中期;
(5)12;a;d
【知识点】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解析】【解答】(1)图A细胞有染色单体,染色体散乱分布,有纺锤体,核膜核仁消失,为有丝分裂前期。
(2)图D中C点一条染色体上有2个DNA,D点一条染色体上只有一个DNA,为着丝粒分裂染色单体分开所致。
(3)图B为有丝分裂后期,下一时期为有丝分裂末期,植物细胞最显著的特点应该是出现细胞板,形成细胞壁;与细胞壁形成有关的是高尔基体,高尔基体形成囊泡,囊泡聚集形成细胞板。
(4)图A为前期,每条染色体上有2个DNA,染色体与DNA的比值为1/2,与此相同的还有有丝分裂中期;有丝分裂中期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细胞中央的一个平面上,图示如下。
。
(5)图B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两倍,有12条染色体;染色体数目与核DNA的数目相等,可对应于图E中的a;DNA数目不可能比染色体数目少,因此图E中d是不存在的。
【分析】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有丝分裂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期又划分为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四个时期:(1)间期:主要进行染色体的复制(即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它包括(G1、S、G2三个时期),动物细胞此时中心粒也进行复制,一组中心粒变成两组中心粒。(2)前期:核膜逐渐解体、核仁逐渐消失,染色质缩短变粗形成染色体,每条染色体上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并散乱分布,植物细胞由两极发出纺锤丝,动物细胞两组中心粒分别移到细胞两极,由中心粒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3)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此时染色体的形态、数目最清楚,常找有丝分裂中期细胞来观察染色体的形态、数目。(4)后期:着丝粒断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在纺锤丝牵引下移到细胞两极,此时染色体数目加倍。(5)未期:核膜、核仁重现,染色体变成染色质,植物细胞中央形成细胞板,一个细胞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动物细胞膜从中间内陷,一个细胞分裂缩裂成两个子细胞。这样就完成一次细胞分裂,此时形成的子细胞,有的细胞停止分裂,然后分化,有的细胞暂停分裂;有的细胞继续分裂进入下一个细胞周期。
13.【答案】(1)⑥⑦;内膜上;没有
(2)囊泡;胞吐
(3)蛋白质(糖蛋白);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
【知识点】细胞膜的功能;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
【解析】【解答】(1)细胞周期中⑥核仁与⑦核膜会在前期和末期周期性消失和出现,故图1中能在细胞周期中周期性消失和出现的结构是⑥⑦。图1中,结构①是线粒体,线粒体中进行的生理活动是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需要氧参与的阶段是第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线粒体不能直接利用葡萄糖,所以①的膜上没有转运葡萄糖的载体。
(2)图2中在分泌蛋白的合成过程中,③(内质网)中的蛋白质到达⑥(高尔基体)需要借助囊泡进行运输。细胞通过胞吐方式将蛋白分泌到细胞外。
(3)感知特定分子主要靠细胞膜的蛋白质(糖蛋白)作为受体,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的功能。
【分析】(1)核仁和核膜在有丝分裂中周期性消失和重建在分裂前期核仁解体,核膜消失,分裂末期核膜、核仁重新出现。
(2)染色质和染色体
①特性:染色质(体)是细胞核内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
②成分: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形态结构不同,组成成分主要是DNA和蛋白质 。
③关系:染色质(细丝状)和染色体(杆状)是同种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
④分布:染色质(体)只存在于 真核 (真核/原核)细胞中。
(3)分泌蛋白的形成过程:
(4)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
①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 (如激素、递质)进入血液,随血液 到达全身各处,与靶细胞的细胞膜表面的受体结合,从而将信息传递给靶细胞,引起靶细胞的生理反应。
②通过细胞膜直接接触传递信息:相邻两个细胞的细胞膜直接接触,信息从一个细胞传递给另一个细胞,引起靶细胞的生理反应。
③通过细胞通道传递信息:相邻两个细胞之间形成通道,使细胞质相互沟通,携带信息的物质通过通道进入另一个细胞。如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也有信息交流的作用。
14.【答案】(1)分裂间期;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2)8、0、8
(3)B和C
(4)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
(5)B和D
【知识点】有丝分裂的过程、变化规律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1)根据分析,A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B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前期,C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D细胞处于有丝分裂末期。若按分裂时期的先后顺序排列,应为B→C→A→D。图中只有有丝分裂的前期、中期、后期、末期,还少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此时细胞中主要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2)甲图的A细胞中,着丝粒已分裂,染色单体分开形成子染色体,所以染色体数是8,染色单体数是0,核DNA数是8。
(3)图乙中b→c段一条染色体上含有两个DNA分子,含有姐妹染色单体,图甲中染色体上含有姐妹染色单体的是图B和C。
(4)图乙中c→d段,一条染色体上含有两个DNA分子变成一条染色体上含有一个DNA分子,是由于发生了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
(5)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主要区别发生在B图前期(纺锤体的形成方式不同:动物细胞从中心粒周围发出星射线构成纺锤体,植物细胞从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构成纺锤体)和D图末期(细胞质的分裂方式不同:动物细胞的细胞膜向内凹陷,把细胞缢裂为两部分,植物细胞在赤道板的位置出现细胞板,细胞板向四周扩展形成细胞壁,细胞一分为二)。
【分析】1、植物细胞分裂过程:
(1)分裂间期: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染色体、染色单体、核DNA分子三者的数量比是1∶2∶2 。
(2)分裂前期:染色质螺旋化形成染色体,核仁解体,核膜消失,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 染色体、染色单体、核DNA分子三者的数量比是1∶2∶2 。
(3)分裂中期: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便于观察。 染色体、染色单体、核DNA分子三者的数量比是1∶2∶2。
(4)分裂后期:着丝粒一分为二,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成为两条染色体,由纺锤丝牵引移向细胞两极。 染色体、染色单体、核DNA分子三者的数量比是1∶0∶1 。
(5)分裂末期:染色体解螺旋形成染色质,纺锤体消失,核膜核仁重新出现,细胞板扩展形成细胞壁。 染色体、染色单体、核DNA分子三者的数量比是1∶0∶1 。
2、分析图乙:ab段是分裂间期,bc是分裂前期、分裂中期,cd是分裂后期,de是分裂末期。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