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0* 再塑生命的人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会从文中准确概括关键句、中心句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2.朗读课文,准确把握全文结构和人物性格。
3.体味文章语言清新朴实的特点,感悟莎莉文老师深沉的爱和独特的教育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学习海伦好学敏思、坚韧不拔、热爱生活的精神。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准确把握事件和人物性格。
【教学难点】
学会从文中准确概括关键句、中心句的能力,体会含义。
【课时计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 激发兴趣
海伦说:“我要把别人眼睛所看见的光明当作我的光明,别人耳朵听见的音乐当成我的交响乐,别人嘴角的微笑当作我的幸福。”多么乐观自信的话语呀!你们能够想到这是一个聋哑人说得话吗?今天,我们就去结识这位创造奇迹的女子。
二.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1.作者简介
海伦·凯勒(Helen Keller)(1880-1968),19世纪美国盲聋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她以自强不息的顽强毅力,在安妮·莎莉文老师的帮助下,掌握了英、法、德等五国语言,完成了她的一系列著作,并致力于为残疾人造福,建立慈善机构,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美国十大英雄偶像,荣获“总统自由勋章”等奖项。马克·吐温也给了她极高的评价:“19世纪出了两个杰出人物:一个是拿破仑,一个是海伦。”她的主要著作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生活》《我的老师》等。
2.相关链接
海伦·凯勒一岁半不幸染上疾病,致使双目失明、双耳失聪,随之又丧失了说话的能力。从此,她坠入了一个黑暗而沉寂的世界,陷入了痛苦的深渊……17岁,海伦·凯勒考进哈佛大学,还掌握了英、法、德、拉丁和希腊五种语言。大学期间,她开始写作。毕业后,她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并在繁忙的工作中先后完成了14部具有世界影响的著作,最著名的是其自传《假如给三天光明》。海伦·凯勒无比敬爱和感激自己的老师,她说:“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首先要长久地凝视我的老师——安妮·莎莉文!”
3.字词积累
1.生难字词
(1)字音字形
廊(láng) 恍(huǎng) 徙(xǐ) 怦(pēng)
簇(cù) 衍(yǎn) 捻(niǎn) 绽(zhàn)
(2)字词释义
企盼:盼望。
繁衍:逐渐增多或增广。
迁徙:迁移。
油然而生:形容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
花团锦簇:形容五彩缤纷、十分华丽的形象。
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看不过来)。
不可名状:不能够用语言形容。名,说出。
期期艾艾:形容口吃。西汉周昌口吃,往往连声“期期”。三国魏邓艾口吃,往往连声“艾艾”。
4.按照事情发展理清思路。
第一部分(第1—4段):“我”与莎莉文老师相识前,“我”的内心惶恐、绝望。
第二部分(第5—13段):“我”在莎莉文老师的教导下学会了很多词,认识一些具体事物。
5.概括内容主题。
【点拨】本文叙述了莎莉文老师教海伦识字,认识事物的过程,赞扬了莎莉文老师高超的教育技术,同时也表现了作者求知的热情及艰辛而愉快的生活经历,表达了对莎莉文老师的感激之情。
第二课时
三.研读课文,深入探究
1.莎莉文老师到来后,发生了哪些事情?海伦她的感受又是如何?按照语段提示填下表。
段落 事件 海伦的感受
第5段 第一次亲密接触 陌生
第6、第8段 给我洋娃娃,教“我”拼写 自豪、高兴
第7段 教“我”学会简单的字 领悟
第9—12段 教“我”学会区分“杯”和“水” 不耐烦—恍然大悟求知欲油然而生
第13段 教“我”比较复杂的字 喜悦、幸福
2.莎莉文老师为什么从学习识字开始教海伦?
【点拨】文字是人类沟通的桥梁,是走出黑暗的希望。莎莉文老师在识字的过程中教给了海伦一种认识世界的方式:用自己的爱去感受世界最美好的一面,去善待每一样事物,洋娃娃是有感情的,水是有生命的,这个世界是花团锦簇、美不胜收的。莎莉文小姐不仅教给海伦知识,也用爱和温暖改变了海伦的人生。
3.读了本文,你认为莎莉文老师是怎样的一个老师?海伦是怎样的一个学生?
【点拨】莎莉文老师是一个热爱自己的学生、讲究教育方法、循循善诱、善良和蔼充满智慧和耐心的出色的老师。
海伦是一个聪明、好学、坚毅而又感情丰富、热爱生活的女孩。
4.本文突破了“以写老师为主”的惯例,既写老师,也写自己,而且写自己的篇幅比写老师的还多。你认为作者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点拨】作者用大量的笔墨写自己对生活的态度,写自己的种种感受,写自己的思想感情的变化等等。都是为了从侧面写老师对自己的巨大影响,写老师的可敬可爱。
5.如何理解标题“再塑生命的人”的含义?
【点拨】“再塑生命”是“重新塑造、获得生命”的意思,文中是指“爱的光明照到了我的身上”。在莎莉文老师的教育下,海伦的灵魂被唤醒,再次拥有了“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莎莉文让海伦又回到自然,理解自然,并懂得什么是“爱”。从这个意义上说,莎莉文老师正是“再塑生命的人”,表达了海伦对莎莉文老师无比的敬爱和感激之情。
6.海伦是个高度残疾的儿童,在莎莉文老师的引领下却创造出了生命的奇迹,从他们身上,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点拨】海伦成为一个不平凡的人,与莎莉文老师的教育密不可分,但也是她主观努力的结果。我们要从老师身上学习她的爱心,从海伦身上学习她好学自强、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以及对生命的热爱,对生活的执著。
四.品读课文,理解句义
①在受教育之前,我正像大雾中的航船,既没有指南针也没有探测仪,无从知道海港已经临近。
【点拨】这句话用比喻的手法从反面说明了受教育的重要性,接受了教育的人,生活航船才能冲破阻碍旅途的大雾,找到准确的航向,从而靠近理想的人生港湾。
②这些字使整个世界在我面前变得花团锦簇,美不胜收。
【点拨】这句话表面看来是说文字的神奇,实则暗示的是知识的力量。是知识使“我”这个盲聋哑人看到了光明,看到了快乐,看到了幸福,因而,“我”觉得世界充满了花香,洋溢着美丽。
③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点拨】聪明的海伦不仅对“水”有了新的认识,而且她对世界万物都有了新的认识。“水”让海伦获得了生命的意识和感情,也拥有了求知的无比美好的感受。
五.赏读课文,归纳写法
1.第一人称,行文流畅。
巧妙地运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使文章结构流转自如,疏密有致,浓淡相间。“我”的活动贯穿全文,以“我”的感受来刻画人物,展开描写,挥洒自如,行文自然流畅。
2.语言优美,感情真挚。
作者在回忆莎莉文老师高超的教育艺术时运用了诗一样美丽的语言,让读者情不自禁地产生朗读的欲望。充满着诗情画意的语言带给读者美的享受,同时字里行间还流露出作者对老师的敬爱和感激之情。
六.拓展延伸,巩固提升
1.生活中并非只有一位“海伦·凯勒”,列举和海伦凯勒有相同经历的事例。
【点拨】双目失明的民间艺人阿炳的《二泉映月》给我们描画了一个凄凉哀怨的世界,也让我们感到了命运的残酷和抗争的力量。
史铁生身残志坚,直面人生,写有《我与地坛》等作品,成为著名作家。
奥斯特洛夫斯基全身瘫痪,双目失明,但他以惊人的毅力,克服重重困难,在病榻上完成了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鼓舞了几代热血青年。
几乎全聋的贝多芬扼着命运的咽喉,奏出了与命运抗争的最强音——《命运交响曲》。
2.收集关于“微笑面对逆境”的名人名言。
【点拨】经巨大的困难,不会有伟大的事业。——伏尔泰
患难 ( http: / / www. / s q=%E6%82%A3%E9%9A%BE&ie=utf-8&src=internal_wenda_recommend_textn" \t "https: / / wenda. / q / _blank )困苦,是磨炼人格 ( http: / / www. / s q=%E4%BA%BA%E6%A0%BC&ie=utf-8&src=internal_wenda_recommend_textn" \t "https: / / wenda. / q / _blank )之最高学校。——梁启超
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马克思
通向荣誉的路上,并不铺满鲜花。——但丁
板书设计(共24张PPT)
10* 再塑生命的人
部编版 七年级上
新知讲解
新知导入
我要把别人眼睛所看见的光明当作我的光明,别人耳朵听见的音乐当成我的交响乐,别人嘴角的微笑当作我的幸福。
——海伦.凯勒
合作探究
新知讲解
作
者
简
介
海伦·凯勒(Helen Keller)(1880-1968),
19世纪美国盲聋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
社会活动家。她以自强不息的顽强毅力,在
安妮·莎莉文老师的帮助下,掌握了英、法
、德等五国语言,完成了她的一系列著作,
并致力于为残疾人造福,建立慈善机构,被
美国《时代周刊》评为美国十大英雄偶像,
荣获“总统自由勋章”等奖项。马克·吐温也给了她极高的评价:“19世纪出了两个杰出人物:一个是拿破仑,一个是海伦。”她的主要著作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生活》《我的老师》等。
新知讲解
相
关
链
接
海伦·凯勒一岁半不幸染上疾病,致使双目失明、双耳失聪,随之又丧失了说话的能力。从此,她坠入了一个黑暗而沉寂的世界,陷入了痛苦的深渊……17岁,海伦·凯勒考进哈佛大学,还掌握了英、法、德、拉丁和希腊五种语言。大学期间,她开始写作。毕业后,她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并在繁忙的工作中先后完成了14部具有世界影响的著作,最著名的是其自传《假如给三天光明》。海伦·凯勒无比敬爱和感激自己的老师,她说:“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首先要长久地凝视我的老师——安妮·莎莉文!”
朗
诵
诗
歌
新知讲解
搓捻( ) 企( )盼 繁衍( )
迁徙( ) 遐( )想 觅( )食 绽( )放 花团锦簇( )
疲倦不堪( ) 截( )然
cuō niǎn
qǐ
yǎn
xǐ
xiá
mì
zhàn
kān
jié
cù
新知讲解
企盼:盼望。
繁衍:逐渐增多或增广。
迁徙:迁移。
油然而生:形容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
花团锦簇:形容五彩缤纷、十分华丽的形象。
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看不过来)。
不可名状:不能够用语言形容。名,说出。
期期艾艾:形容口吃。西汉周昌口吃,往往连声“期期”。三国魏邓艾口吃,往往连声“艾艾”。
合作探究
新知讲解
层
次
划
分
第一部分(第1—4段):“我”与莎莉文老师相识前,“我”的内心惶恐、绝望。
第二部分(第5—13段):“我”在莎莉文老师的教导下学会了很多词,认识一些具体事物。
合作探究
新知讲解
内
容
主
旨
本文叙述了莎莉文老师教海伦识字,认识事物的过程,赞扬了莎莉文老师高超的教育技术,同时也表现了作者求知的热情及艰辛而愉快的生活经历,表达了对莎莉文老师的感激之情。
新知导入
合作探究
研
读
探
究
1.莎莉文老师到来后,发生了哪些事情?海伦她的感受又是如何?按照语段提示填下表。
段落 事件 海伦的感受
第5段
第6、第8段
第7段
第9—12段
第13段
第一次亲密接触
陌生
给我洋娃娃,教“我”拼写
自豪、高兴
教“我”学会简单的字
领悟
教“我”学会区分“杯”和“水”
不耐烦—恍然大悟求知欲油然而生
教“我”比较复杂的字
喜悦、幸福
新知导入
合作探究
2.莎莉文老师为什么从学习识字开始教海伦?
文字是人类沟通的桥梁,是走出黑暗的希望。莎莉文老师在识字的过程中教给了海伦一种认识世界的方式:用自己的爱去感受世界最美好的一面,去善待每一样事物,洋娃娃是有感情的,水是有生命的,这个世界是花团锦簇、美不胜收的。莎莉文小姐不仅教给海伦知识,也用爱和温暖改变了海伦的人生。
新知导入
合作探究
3.读了本文,你认为莎莉文老师是怎样的一个老师?海伦是怎样的一个学生?
莎莉文老师是一个热爱自己的学生、讲究教育方法、循循善诱、善良和蔼充满智慧和耐心的出色的老师。
海伦是一个聪明、好学、坚毅而又感情丰富、热爱生活的女孩。
新知导入
合作探究
4.本文突破了“以写老师为主”的惯例,既写老师,也写自己,而且写自己的篇幅比写老师的还多。你认为作者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作者用大量的笔墨写自己对生活的态度,写自己的种种感受,写自己的思想感情的变化等等。都是为了从侧面写老师对自己的巨大影响,写老师的可敬可爱。
新知导入
合作探究
5.如何理解标题“再塑生命的人”的含义?
“再塑生命”是“重新塑造、获得生命”的意思,文中是指“爱的光明照到了我的身上”。在莎莉文老师的教育下,海伦的灵魂被唤醒,再次拥有了“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莎莉文让海伦又回到自然,理解自然,并懂得什么是“爱”。从这个意义上说,莎莉文老师正是“再塑生命的人”,表达了海伦对莎莉文老师无比的敬爱和感激之情。
新知导入
合作探究
6.海伦是个高度残疾的儿童,在莎莉文老师的引领下却创造出了生命的奇迹,从他们身上,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海伦成为一个不平凡的人,与莎莉文老师的教育密不可分,但也是她主观努力的结果。我们要从老师身上学习她的爱心,从海伦身上学习她好学自强、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以及对生命的热爱,对生活的执著。
新知导入
合作探究
品
读
探
究
①在受教育之前,我正像大雾中的航船,既没有指南针也没有探测仪,无从知道海港已经临近。
这句话用比喻的手法从反面说明了受教育的重要性,接受了教育的人,生活航船才能冲破阻碍旅途的大雾,找到准确的航向,从而靠近理想的人生港湾。
新知导入
合作探究
②这些字使整个世界在我面前变得花团锦簇,美不胜收。
这句话表面看来是说文字的神奇,实则暗示的是知识的力量。是知识使
“我”这个盲聋哑人看到了
光明,看到了快乐,看到了
幸福,因而,“我”觉得世
界充满了花香,洋溢着美丽。
新知导入
合作探究
③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聪明的海伦不仅对“水”有了新的认识,而且她对世界万物都有了新的认识。“水”让海伦获得了生命的意识和感情,也拥有了求知的无比美好的感受。
新知导入
合作探究
写
作
特
色
1.第一人称,行文流畅。
巧妙地运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使文章结构流转自如,疏密有致,浓淡相间。“我”的活动贯穿全文,以“我”的感受来刻画人物,展开描写,挥洒自如,行文自然流畅。
新知导入
合作探究
2.语言优美,感情真挚。
作者在回忆莎莉文老师高超的教育艺术时运用了诗一样美丽的语言,让读者情不自禁地产生朗读的欲望。充满着诗情画意的语言带给读者美的享受,同时字里行间还流露出作者对老师的敬爱和感激之情。
结
构
梳
理
再塑生命的人
相识前:
相识
“我”的内心惶恐、绝望。(1-5)
莎莉文老师教“我”拼写词(6-7)
莎莉文老师教“我”区别具体事物(8-9)
井房散步,从自然中认识“水”(10-13)
新知导入
课堂练习
1.生活中并非只有一位“海伦·凯勒”,列举和海伦凯勒有相同经历的事例。
双目失明的民间艺人阿炳的《二泉映月》给我们描画了一个凄凉哀怨的世界,也让我们感到了命运的残酷和抗争的力量。
史铁生身残志坚,直面人生,写有《我与地坛》等作品,成为著名作家。
奥斯特洛夫斯基全身瘫痪,双目失明,但他以惊人的毅力,克服重重困难,在病榻上完成了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鼓舞了几代热血青年。
几乎全聋的贝多芬扼着命运的咽喉,奏出了与命运抗争的最强音——《命运交响曲》。
新知导入
课堂练习
2.收集关于“微笑面对逆境”的名人名言,并且引用名言谈谈对逆境的看法。
经巨大的困难,不会有伟大的事业。——伏尔泰
患难困苦,是磨炼人格之最高学校。——梁启超
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马克思
通向荣誉的路上,并不铺满鲜花。——但丁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