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 别 康 桥

文档属性

名称 再 别 康 桥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8-30 10:16: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77张PPT。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
江淹《别赋》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柳永《雨霖铃》古人云“默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所以在古人的诗文中,既有“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无奈,又有“天下谁人不识君”的豪迈,更有“相见时难别亦难”的苦涩。那么,现代人又是如何去体悟和理解离别的呢?今天我们来学习徐志摩先生的《再别康桥》,领略一下现代诗人笔下的离别之情。
再 别 康 桥 徐志摩二十世纪最出色的抒情诗作者简介徐志摩(1897—1931),浙江海宁人。笔名云中鹤。新月派代表、著名诗人。1916年秋赴京读大学,曾拜梁启超为师。1918年8月赴美国留学,获文学硕士学位。1920年追随罗素而赴英国,后进康桥大学(剑桥大学)皇家学院以特别生资格随意选课听讲。1922年回国,先后在北京、上海等大学任教。1928年《新月》月刊在上海创刊,与闻一多负责编辑。是“新月”诗派最有代表性的诗人。1931年11月19日,从南京乘飞机去北平,途中飞机失事,不幸遇难,死于泰山脚下,时年35岁
代表 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集》。 他从来没有停止过对“爱、自由、美”的追求与渴望,辛勤笔耕,著作颇丰,影响深远,被人们誉为“一手奠定中国诗坛的人”。胡适曾经说:
“志摩的人生观是一种单纯信仰,这里面只有三个大字
—— 爱,自由,美”。
与徐志摩相关的三个女子:
张幼仪1915年,由政界风云人物张君励为自己的妹妹张幼仪提亲,徐志摩把从未谋面的新娘娶进了门。张幼仪出身显赫富贵却不娇纵,相夫教子,恪尽妇道。而徐志摩对这桩“无爱的婚姻”始终心存疑虑,在英国念书时结识林徽因更促使他决心离婚。1922年3月两人在柏林离婚. 幼仪没有说过她爱志摩,即便她仍是他的妻子时,也没有机会说出一个爱字。於是她便用漫长的人生来说,因为那正是她所相信的——爱即是承担、即是责任。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幼仪对志摩的爱当是最彻底也最完整的。诚如她所言,三个女人之中她最爱志摩。 张幼仪你是我的人间四月天林徽因这时徐志摩的“烦恼结”已系在了林徽因身上。林徽因秀外慧中,是有名的才女,其父林长民也是社会名流。她与徐志摩相识时只有17岁,两人虽然相知很深,但最后林徽因还是嫁给了梁启超之子、后来的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他们的因缘也是一段佳话。从此林徽因成为徐志摩梦中可望而不可及的一个完美身影。“我将在茫茫人海中寻访我唯一之灵魂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徐志摩林徽音陆小曼如秋般静美 徐志摩完美的现实追求终落在社交名媛陆小曼身上。
陆小曼是有名的美人加才女,与徐志摩相恋时已是有夫之妇。两人的恋情成为当时最轰动的社会新闻之一。他们在经受了许多痛苦折磨后终成眷属.
婚后的徐志摩并非进了天堂,他父亲始终不承认陆小曼这个儿媳,而陆小曼整日沉浸在上海的社交场上使徐志摩痛惜她浪费才华。在种种矛盾中,徐志摩形容自己的创作陷入了“穷、窘、枯、干”的境地。
徐志摩在北平教书,而陆小曼坚持留在上海,于是徐志摩只得经常在平沪两地奔波, 1931年11月19日,从南京乘飞机去北平,途中飞机失事,不幸遇难,死于泰山脚下,时年35岁.
徐志摩的生命被热爱他的三位女性用不同的方式延续:
张幼仪自立、自强,继续侍奉公公,抚养儿子,并在上海创立时装公司、女子银行,开风气之先,业务也相当发达,直到56岁才再次结婚,得享天年。
林徽因拣拾了一块失事飞机的碎片珍藏到去世,并提议设置“志摩奖金”鼓励文学青年。
陆小曼终身素服,绝足社交场所,编辑出版《徐志摩全集》成为她唯一的心愿,而由于种种原因,这一愿望到1965年她辞世也没能实现。徐志摩的 “康桥情结” 在那里,他接受了资产阶级教育,形成以“爱、自由、美”为核心的人生观和“康桥理想”; 在那里,他结识了影响他生命、终生为之倾慕的一个重要女性——林徽音。 在那里,他遇到了当时伟大的诗人泰戈尔,他的诗作很大程度上都受到了这位大师的影响。林徽音、泰戈尔与徐志摩 在那里,他与英国伟大的哲学家罗素、文学家狄更斯结为挚友。我的眼睛是康桥教我睁开的,
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
我的自由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写作背景:1928年秋,徐志摩重到英国,本诗记下了诗人再别康桥的情感体验。康桥,即剑桥,英国著名剑桥大学所在地。徐志摩曾在1921-1922在英国留学两年,大部分时间在此度过。这是他一生最美好的时光。康桥的一切,早就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1922年徐志摩回国前夕,曾作长诗《康桥再会吧》,在诗中称康桥为“永为我精神依恋之乡”。如今又要和它告别了,自然千缕柔情、万种感触涌上心头。
河 畔( ) 荡 漾( )
青 荇( ) 榆 阴( )
揉 碎( ) 浮 藻( )
长 篙( ) 漫 溯( )
斑 斓( ) 笙 箫( )
字词读音pànyàngxìngyúróuzǎogāosùlánshēng xiāo 学习现代诗歌的要诀 反复诵读 联想和想象 灵敏和悟性 学习目标:
1、感知《再别康桥》的诗意美,音乐美, 建筑美,绘画美。 2、 学会新诗的鉴赏方法。 (A) 通过指导朗读学会欣赏诗歌的音乐美。 (B)通过分析赏析,学会从诗歌的意象及形式等方面入手赏析诗歌。 朗读时力求抑扬顿挫、身临其境、声情并茂.感受诗歌的音乐美体味诗歌的画面美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做/一条水草!那榆阴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从诗歌的形式入手赏析诗歌2.绘画美 1.音乐美3.建筑美音乐美诗歌的音节而言,朗朗上口,错落有致。
押韵--每节押韵,逐行换韵。
韵脚为:来,彩;娘,漾;摇,草;虹,梦;溯,歌;箫,桥;来,彩。 音节和谐,节奏感强。 回环复沓。首节和末节,语意相似,节奏相同,构成回环呼应的结构形式。 重章复唱手法
整首诗分几章,各章结构相似,句数相同,句式相同,各章相应位置的字有的虽有不同,但表意相近,这样的手法就叫做重章复唱。
在诗歌中的效果:
第一、反复强调,突出主题,便于加强抒情效果。
第二、回旋往复,音韵和谐 、琅琅上口、便于记忆。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一③题。(7分)
芣苢①
采采芣苢,薄言②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③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④之。采采芣苢,薄言捋⑤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⑥之。采采芣苢,薄言襭⑦之1.采采:采而又采。芣苢(fǒu yǐ 否以):植物名,即车前子,种子和全草入药。
2.薄言:发语词,无义。
3.有:取也。
4.掇(duō 多):拾取。
5.捋(luó 罗):以手掌握物而脱取。
6.袺(jié 洁):用衣襟兜东西。
7.襭(xié 协):翻转衣襟插于腰带以兜东西。译文:
采呀采呀采芣苢,采呀采呀采起来。
采呀采呀采芣苢,采呀采呀采得来。
采呀采呀采芣苢。一片一片摘下来。
采呀采呀采芣苢,一把一把捋下来。
采呀采呀采芣苢,提起衣襟兜起来。
采呀采呀采芣苢,掖起衣襟兜回来。前人读这首诗说:反复讽咏,"自然生其气象"。你读这首诗,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景象?请概括描述。妇女们在田野上边采野菜边唱歌,一派欢快的劳动景象。诗中有画构图色彩形态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做/一条水草!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绘画美
画面美,指诗的语言多选用有色彩的词语。
全诗中选用了“云彩,金柳,夕阳,波光,艳影,青荇,彩虹,青草”等词语,给读者视觉上的色彩想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康桥的一片深情。全诗共七节,每一节都是一幅画。
流动美,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等,使每一幅画都富有流动的美,给人以立体感。音乐是流动的建筑,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品位诗歌的建筑美建筑美是指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
本诗共七节,每节四句,每节单行和双行错开一格排列,每句的字数基本为六----八字,无论从排列上,还是从字数上看,也都于参差变化中见整齐,给人以建筑之美。? 建筑美——
音乐美——
绘画美——四行一节,错落排列,字数相近,回环呼应。节奏轻快,韵律柔和,抑扬顿挫,朗朗上口。云彩、金柳、青荇、清泉、星辉、夏虫。完美体现新月派诗的风格 感受诗歌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难舍难分挥手告别图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意象------寓“意”之“象”,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简单地说就是借物抒情。
“金柳”改成“柳树”或者是“杨树”,如何?
1.与“夕阳”相映,给柳树披上金似的。
2.金色是最富贵的颜色。
3.代表着整个康桥,作者对康桥的感情至美如金。
4.柳的意象:离别。
(1)折柳送别。
(2)“柳”的谐音“留”。
(3)西安灞桥,是古代的送别之地。伤心不过灞桥柳。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欢喜眷恋河畔柳影图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思考:为什么徐志摩甘愿做一条水草?
1.“软泥”写出了泥的细腻与光滑。
2.“油油的”凸显水草的可爱与亲切。
3. “招摇”拟人的手法,绿油油的水草在柔波里招摇,是虚张声势、引人注意,招惹得作者心甘情愿地做一条康河的“水草”。
小结:这是诗人对自己在康桥幸福生活的隐喻——
明净、自由自在。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更加眷恋青荇柔波图那榆阴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 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永久眷恋榆荫潭藻图暗喻。
1.概念: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连接。有时不用比喻词。
2.典型形式:甲是乙。“河畔柳影图”“青荇柔波图”中运用了暗喻手法的有哪几句?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把河畔的金柳喻成夕阳中的新娘,这样就把无生命的景物化作有生命的活物,温润可人。
那柳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高潮汹涌撑蒿寻梦图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低落静默夏虫悄夜图诗人固执地寻找着 “彩虹似的梦”,希望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但为什么又不能放歌呢?

——马上就要再次离开康桥,离别时的不舍压得诗人无法放声高歌。最后只能够“悄悄”地离去,微妙的苦闷尽在不言中。此时作者的情感有什么变化? 5、6两节在朗读时该如何处理?5节感情激扬,用升调;
6节趋向低落,用降调。
小结——思考:第二部分中,除了“金柳”,还有哪些 “意象” ? 这些 “意象” 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青荇” 、“星辉” 、“笙箫”——描写康桥景观之美,体现诗人对康桥的眷恋。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如何理解“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象征手法。
代表彩虹似的梦。它倒映在水中并不带走。不仅与母校告别,而且与康桥文化告别。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依依不舍招手惜别图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这首诗运用优美抒情的语言,以自己回到母校康桥,在河中泛舟的所见、所思、所感,表达了对母校热爱、依依惜别的深情.思考康桥:诗歌情感:1难舍难分2欢喜和眷恋3更加欢喜和眷恋4对康桥永久的眷恋5感情达到高潮6情绪低落
静思默想7悄悄作别挥手作别图河畔金柳图青荇柔波图榆荫潭藻图撑篙寻梦图夏虫悄夜图招手惜别图走出康桥—志摩的诗 沙扬娜拉
——赠日本女郎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扬娜拉!
走出康桥—志摩的诗 偶然?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然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更毋须欢喜,? 转瞬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最好是忘掉,?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没有梦的生活是苍白的,
没有诗的生活是贫乏的。
让匆匆行进的脚步迈出诗的旋律,
让沉思默想的目光注视天边的云霞——
生活就是一首隽永的诗,
一曲悠扬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