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现代诗二首(同步练习)-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一.填空题(共5小题)
1.加偏旁组新字再组词。
果+ → 民+ →
韦+ → 留+ →
2.查字典,填空。
“霸”字是 结构,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首 ,再查 画;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 ,再查音节 。“霸”字有以下几种意思:①依靠权势横行无忌,迫害人民的人;②古代诸侯联盟的首领;③强占。
给下面词语中的“霸”字选择恰当的解释,将序号填在横线里。
恶霸
春秋五霸
各霸一方
3.看拼音,写词语。
guī cháo jǐn guǎn xié yáng
lú wěi hóng yán
4.读句子,写词语。
“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与“一瞬”意思相近的词语有 、 。
5.解释句中词语
花牛在草地里眠,
白云霸占了半个天。
霸占:
二.选择题(共10小题)
6.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项是( )
A.鸟巢(cháo) 芦苇(wěi)
B.冬眠(mián) 剪秋罗(luó)
C.霸占(zhàn) 尽管(jìn)
7.“胸有成竹”说的是画家( )的故事。
A.文与可 B.董其昌 C.石涛
8.加粗的字读音正确的一组是( )
A.鸟巢(cáo) 睡眠(mián)
B.芦苇(wěi) 学霸(bà)
C.罗列(ló) 压扁(biǎn)
D.占领(zàn) 斜阳(xié)
9.下面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
A.归巢(cháo) 芦苇(wěi) 萝(luō)卜
B.冬眠(mián) 霸占(bà zhàn) 田埂(gěng)
10.下列词语中不能用来表示傍晚的太阳的一项是( )
A.朝阳 B.夕阳 C.斜阳 D.残阳
11.归巢的鸟儿,尽管是倦了,还驮着( )回去。
A.夕阳 B.斜阳 C.太阳
12.花牛在草地里眠,白云( )了半边天。
A.霸占 B.抢占 C.占领
13.下列句子中使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 )
A.归巢的鸟儿,尽管是倦了,还驮着斜阳回去。
B.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
C.花牛在草地里做梦,太阳偷渡了西山的青峰。
D.花牛在草地里眠,白云霸占了半个天。
14.下列对《花牛歌》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花牛歌》的作者是徐志摩。
B.诗歌写了花牛在草地里的四件趣事。
C.花牛在草地里做的趣事有压剪秋萝、霸占白云、甩小尾巴和做梦。
D.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花牛的同情和厌恶之情。
15.对《秋晚的江上》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本诗的作者是刘大白。
B.诗中写诗人在一个秋天的黄昏时所看到的情景。
C.本诗的题材是现代诗,采用了当时流行的小诗体。
D.“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通过“妆”和“红颜”给全诗平添了情趣和生气。
三.语言表达(共3小题)
16.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花牛在草地里坐,压扁了一穗剪秋罗。(改为“把”字句)
(2)太阳偷渡了西山的青峰。(仿写句子)
17.用关联词语合并句子。
归巢的鸟儿倦了。归巢的鸟儿驮着斜阳回去。
18.花牛在草地里做梦,太阳偷渡了西山的青峰。(仿写一个拟人句)
四.连线题(共1小题)
19.读一读,连一连。
guī cháo 芦苇
lú wěi 休眠
xiū mián 霸占
bà zhàn 归巢
五.古诗词赏析(共1小题)
20.《花牛歌》﹣﹣花牛生活图。
①花牛在草地里坐,压扁了一穗剪秋罗。
②花牛在草地里眠,白云霸占了半个天。
③花牛在草地里走,小尾巴甩得滴溜溜。
④花牛在草地里做梦,太阳偷渡了西山的青峰。
(1)第 句是动态描写,第 句是静态描写。
(2)这首诗描绘了花牛在草地里的哪四个场景?用“ ”画出来。
(3)这四个场景将花牛 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表达了作者对花牛的 之情。
(4)我也会仿写。
花牛在草地里 , 。
六.现代文阅读(共4小题)
21.
归巢的鸟儿,
尽管是倦了,
还(驮 驼) 着斜阳回去。
双翅一(翻 番) ,
把斜阳(掉 调) 在江上;
头白的芦苇,
也(装 妆) 成一瞬的红颜了。
(1)用“╲”画去括号里使用不当的字。
(2)用简洁的语言给诗中的两句话(两幅画面)各取一个小标题,字数不过5个字。
第①句: 第②句:
(3)这首诗的画面色彩分明,请你也发挥想象,把你读出的画面用自己的语描绘下来:
22.阅读《秋晚的江上》﹣﹣倦鸟归巢图
归巢的鸟儿,
尽管是倦了,
还驮着斜阳回去。
双翅一翻,
把斜阳掉在江上;
头白的芦苇,
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
(1)归巢的鸟儿,尽管是倦了,还驮着斜阳回去。关于这句话下面说法正确的打“√”。
①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②“驮”字突出了鸟的力量大。
③这句话想象奇丽:夕阳下,鸟儿归巢,看上去就好像是鸟儿在驮着太阳。
(2)双翅一翻,把斜阳掉在江上;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
①“双翅一翻,把斜阳掉在江上”这句话体现了鸟儿摆脱 ,追求 的精神。
②想象一下“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3)全诗描绘了 、 、 、 等景物,构成了一幅奇异瑰丽的 图。
23.阅读《花牛歌》,完成练习。
花牛在草地里坐,
压扁了一穗剪秋罗。
花牛在草地里眠,
白云霸占了半个天。
花牛在草地里走,
小尾巴甩得滴溜溜。
花牛在草地里做梦,
太阳偷渡了西山的青峰。
(1)诗歌描写的景物有 、 、 、 、 、 。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花牛在草地里眠”中的“眠”可以换成“睡”,因为两个字的意思一样。
B.“小尾巴甩得滴溜溜”中“滴溜溜”一词写出了花牛的开心与惬意。
C.诗句很讲究押韵,比如“坐”与“罗”、“梦”与“峰”等。
24.课外阅读。
黄 鹂
徐志摩
一掠颜色飞上了树。
“看,一只黄鹂!”有人说。
翘着尾尖,它不作声,
艳异照亮了浓密﹣﹣
像是春光,火焰,像是热情。
等候它唱,我们静着望,
怕惊了它。但它一展翅,
冲破浓密,化一朵彩云;
它飞了,不见了,没了﹣﹣
像是春光,火焰,像是热情。
(1)根据前面提示的背景,说说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渴求。
(2)第一节的五行描写黄鹂飞来,只两句是实写。一句是 ,写出了黄鹂的色彩和动感;一句是 ,以瞬间之形写其瞬间之静。一动一静,生动地刻画出黄鹂 而来 于树的神采。
(3)第一节中第 句鲜活地点染出黄鹂飞来时所激起的 之情。而第 、 两句,渐渐由实而虚,倾诉着由眼前黄鹂所激荡起的 。
(4)诗人眼前所见的是一只匆匆飞来又匆匆飞走的黄鹂,而胸中所藏的却是一种 与 交织的情怀。这是一种感情的反差和逆转。两节的最后一句重复,词语相同而情怀各异,前一句写充实感,后一句却写 感。
(5)下列对这首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诗人表露出了在牢笼般的时代欢乐仅仅是可望而不可即的,更为持久的还是痛苦的情怀。
B.诗中的反复不是一般的感情升华,而是感情的逆转。这是本诗的独到之处。
C.诗中动与静的结合、形与神的交融、实与虚的转化都鲜活地点染出瞬间的情景变化。
D.诗人以黄鹂自比,不但“冲破浓密”,而且能“照亮浓密”,这既是一种渴求,也是一种自信。
3*现代诗二首(同步练习)-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填空题(共5小题)
1.【解答】故答案为:
木 棵 一棵 目 眠 睡眠
亻伟 伟大 木 榴 石榴
2.【解答】霸”字是上下结构,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首“雨”,再查13画;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B”,再查音节“ba”。
恶霸:倚靠势力称霸一方坏人。“霸”依靠权势横行无忌,迫害人民的人。故选①。
春秋五霸:春秋时期的五个诸侯国。“霸”古代诸侯联盟的首领。故选②。
各霸一方:各自霸占一处地方。“霸”强占的意思。故选①。
故答案为:
上下 雨 13 B ba
①②③
3.【解答】答案为:
归巢 尽管 斜阳 芦苇 红岩
4.【解答】一瞬:转眼之间。形容时间极短。结合语境,与其意思相近的词语时“刹那、顷刻”。
故答案为:
刹那 顷刻
5.【解答】出自诗歌《花牛歌》。
故答案为:
凭借权势强行占有。
二.选择题(共10小题)
6.【解答】A、B正确。
C.有误,“尽管”中“尽”此处读“jǐn”。
尽:[jìn]所有的:~数。[jǐn]表示姑且承认某种事实,下文往往有“但是、然而、还是”等表示转折的连词跟它呼应。
故选:C。
7.【解答】胸有成竹:意思是原指画竹子要在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后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意。说的是画家文与可的故事。
故选:A。
8.【解答】A.有误,“鸟巢”的“巢”读音为cháo。
B.正确。
C.有误,“罗列”的“罗”读音为luó。
D.有误,占:[zhàn]占据。[zhān]占卜。故“占领”的“占”读音为zhàn。
故选:B。
9.【解答】A.有误,“萝卜”的“萝”读音为luó。
B.正确。
故选:B。
10.【解答】A.朝阳:早晨的太阳。B、C、D指傍晚的太阳。
故选:A。
11.【解答】夕阳:傍晚的太阳。斜阳:黄昏前要落山的太阳。太阳:地球等行星围绕它公转的恒星。“归巢的鸟儿,尽管是倦了,还驮着斜阳回去”。根据语义应选“斜阳”。
故选:B。
12.【解答】霸占:仗势占为己有。抢占:抢先据有。占领:用武装力量取得某个地方。根据语义应选“霸占”。
故选:A。
13.【解答】A、C、D.都是拟人句,把“鸟儿”“花牛”赋予人的特点。
B.这是比喻句,把“山溪”比喻成“玉带”。
故选:B。
14.【解答】《花牛歌》这首诗通过描写草地上的花牛行动的各个情景,表现了花牛的自由自在,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崇。
通过阅读可知,ABC正确,D.有误,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花牛的赞美之情。
故选:D。
15.【解答】《秋晚的江上》是近代诗人刘大白1923年的作品,这首诗从整体框架上采用了当时流行的小诗体,小幅的描写,简洁的勾勒,散文的句式,即兴的抒发,描绘出了一个江边秋天黄昏时的景象。
通过阅读与查阅资料可知,ABC正确,D.有误,“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通过“妆”和“红颜”给全诗平添了情趣和生气。
故选:D。
三.语言表达(共3小题)
16.【解答】(1)改为把字句,把“一穗剪秋罗”放在“压扁了”的前面,用“把”相连。
(2)仿写句子,原句是拟人句,仿写时注意。
故答案为:
(1)花牛在草地里坐,把一穗剪秋罗压扁了。
(2)路边的花草向我招手。
17.【解答】“归巢的鸟儿倦了”与“归巢的鸟儿驮着斜阳回去”之间是转折关系,故用关联词“尽管……还是……”连接,把句号改为逗号,第二句的“归巢的鸟儿”去掉。
故答案为:
归巢的鸟儿尽管倦了,还是驮着斜阳回去。
18.【解答】“做梦”“偷渡”看出具有人物的特点,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句子的形式是谁怎么样,可以此分析仿写。
故答案为:
鸟儿在树梢鸣叫,太阳睁开了朦胧的眼睛。
四.连线题(共1小题)
19.【解答】故答案为:
guī cháo﹣﹣归巢
lú wěi﹣﹣芦苇
xiū mián﹣﹣休眠
bà zhàn﹣﹣霸占
五.古诗词赏析(共1小题)
20.【解答】(1)考查了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的辨析。动态描写指对运动着的景物的描写。静态描写指平面的、静止的对人物或景物进行描写。故①③句是动态描写,②④句是静态描写。
(2)考查了文段内容的理解。结合句子可知,这首诗描绘了花牛在草地里的坐、眠、走、做梦四个场景。
(3)考查了考查了文段内容的理解。熟读诗歌可知,这四个场景将花牛活泼可爱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表达了作者对花牛的喜爱之情。
(4)考查了句子仿写。根据题干例子“花牛在草地里坐,压扁了一穗剪秋罗”可仿写为:花牛在草地里唱歌,小草陶醉在动听的歌声里。
故答案为:
(1)①③②④;
(2)坐 眠 走 做梦;
(3)活泼可爱 喜爱;
(4)唱歌 小草陶醉在动听的歌声里。
六.现代文阅读(共4小题)
21.【解答】(1)考查了选字填空。驮:用背部承载人或物体。驼:骆驼。结合语境应划去“驼”。翻:上下或内外交换位置;歪倒;反转。番:回;次;遍。结合语境应划去“番”。掉:落下。调:乐曲;乐谱。结合语境应划去“调”。装:修饰;打扮;化装。妆:对容貌进行修饰;打扮。结合语境应划去“装”。
(2)考查了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概括。结合诗歌内容,抓住关键词句写出,合理即可,如:第①句中的景物有:归鸟、斜阳,可取名为“倦鸟归巢”。第②句中的景物有:芦苇、归鸟、斜阳,可取名为“芦苇的红妆”。
(3)考查了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及想象写话。结合诗歌内容及自己的理解作答,合理即可。示例:疲倦的鸟儿伴着斜阳回家,双翅翻转把斜阳掉在了江上,已经白了头发的芦苇,在斜阳的映照下,一瞬间装扮上了美丽的红妆。
故答案为:
(1)驼 番 调 装;
(2)倦鸟归巢 芦苇的红妆;
(3)疲倦的鸟儿伴着斜阳回家,双翅翻转把斜阳掉在了江上,已经白了头发的芦苇,在斜阳的映照下,一瞬间装扮上了美丽的红妆。
22.【解答】(1)考查学生诗句的理解。①阅读句子“归巢的鸟儿,尽管是倦了,还驮着斜阳回去”可知,这句话把“鸟儿”拟人化,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故①表述正确。②夕阳下,鸟儿归巢,看上去就好像是鸟儿在驮着太阳,并不是表达鸟儿的力量大。故②表述错误。③这句话想象奇丽:夕阳下,鸟儿归巢,看上去就好像是鸟儿在驮着太阳。故③表述正确。
(2)考查学生诗句的理解。①阅读句子“双翅一翻,把斜阳掉在江上;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可知,“双翅一翻,把斜阳掉在江上”这句话体现了鸟儿摆脱重负,追求自由的精神。②“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这句话呈现出来的画面是:夕阳把白花花的芦苇染成了红色。
(3)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①阅读诗歌可知,全诗描绘了归鸟、斜阳、江水、芦苇等景物,构成了一幅奇异瑰丽的倦鸟归巢图。
故答案为:
(1)①√②×③√;
(2)重负 自由 夕阳把白花花的芦苇染成了红色。
(3)归鸟 斜阳 江水 芦苇 倦鸟归巢。
23.【解答】(1)考查了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完成本题之需要边读诗歌边找到体现景物名称的关键词填空即可,景物描写的词语有:花牛、草地、剪秋罗、白云、太阳、青峰。
(2)考查了学生对重点字词的理解。A有误,“眠”不可以换成“睡”,“因为花牛在草地里眠,白云霸占了半个天”中“眠”字是休息的意思而“睡”的意思是睡觉,不能表达出原诗想表达的意思。而且“眠”在这一节的韵脚押的是“ian”韵,换成“睡”就不押韵了。所以不能将“眠”换成“睡”。
故答案为:
(1)花牛 草地 剪秋罗 白云 太阳 青峰;
(2)A。
24.【解答】(1)考查了对作者思想感情的感悟。熟读诗歌内容可知,这首诗写的是黄鹂,是匆匆飞来又匆匆飞走的黄鹂。匆匆飞来又匆匆飞走的黄鹂是诗人眼前所见,而希望和失望交织的情怀却是诗人胸中所藏之情。此诗表现了诗人对自由轻快的生活的渴求。
(2)考查了诗歌内容的理解。熟读诗歌内容可知,诗的第一节前五句画黄鹂飞来,实写仅两句,“一掠颜色飞上了树”,“翘着尾尖,它不作声”,这与其说是在画形,勿宁说更重在画神。前一句极妙,以“一掠颜色”指代疾飞而来的黄鹂,画出了色彩,更画出了动感。后一句也极妙,只画黄鹂翘着尾尖,它不作声,这又是以瞬间之形画其瞬间之静。一动静,仅此二句,就生动地画出了黄鹂疾飞而来默立于树的神采。
(3)考查了诗歌内容的理解。熟读诗歌内容可知,“有人说”一句,只用“看,一只黄鹂”,即鲜活地点染出黄鹂飞来时所徼起的惊喜雀跃之情。 四、五两句“艳异照亮了浓密﹣﹣像是春光,火焰,像是热情。”,渐由实而虚,倾诉着由眼前黄鹂所激荡起的欢欣愉悦和满怀的希冀。
(4)考查了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从“一掠颜色飞上了树,翘着尾尖,它不作声”“怕惊了它。但它一展翅,冲破浓密,化一朵彩云”可知,这首诗写的是黄鹂,是匆匆飞来又匆匆飞走的黄鹂。诗人眼前所见的是一只匆匆飞来又匆匆飞走的黄鹂,而胸中所藏的却是一种希望和失望交织的情怀。而两节的最后一句“像是春光,火焰,像是热情”词语相同而情怀各异,前一句写充实感,后一句却写失落感。
(5)考查了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熟读是诗歌内容可知,A B C正确。D.错误。这首诗写的是黄鹂,匆匆飞来又匆匆飞走的黄鹂是诗人眼前所见,而希望和失望交织的情怀却是诗人胸中所藏之情。此诗所表现的就是那么一种冲破牢笼、高飞远走,去度自由轻快生涯的渴求。
故答案为:
(1)表现了诗人对自由轻快的生活的渴求。
(2)一掠颜色飞上了树 翘着尾尖,它不作声 疾飞 默立
(3)二 惊喜、雀跃 四、五 欢欣愉悦和满怀的希冀
(4)希望 失望 失落
(5)D。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