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夜间飞行的秘密(同步练习)-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一.汉字书写(共1小题)
1.仔细观察,注意生字各部分所占的位置,再写一写。
二.填空题(共5小题)
2.照样子,加偏旁组成新字再组词。
大﹣ 达 ﹣达到 文﹣ ﹣
斗﹣ ﹣ 黄﹣ ﹣
正﹣ ﹣ 史﹣ ﹣
3.读读下列生字,分别把它们送回合适的家。
达 即 驾 研 究
横 证 科 蚊 竖
左右结构:
半包围结构:
上下结构:
4.按查字典的要求填空。
(1)“碍”的音序是 ,音节是 ,部首是 ,是 结构,组词 。
(2)“避”的音序是 ,音节是 ,部首是 ,是 结构,组词 。
5.改正错别字。
科学家摸仿蝙蝠探路的办法,给飞机壮上了雷达。雷达通过天线发出无线电波,无线电波遇到障爱物就反谢回来,出示在萤光屏上。架驶员从雷达的萤光屏上,能够看清楚前方有没有障爱物。
。
6.拼音写字我最棒。
zhàng ài
bǔ zhuō
yíng guāng
三.选择题(共7小题)
7.下列词语的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笼罩 奋奋不平 B.电据 漫天卷地
C.立既 横七竖八 D.违抗 精疲力竭
8.加点字读音、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歌颂(sòng) 骨髓(suí) 竹笋(sǔn) 掩护
B.捶胸(chuí) 液体(yè) 屋檐(yán) 著名
C.氧气(yǎng) 冻僵(jiāng) 霸占(bà) 玩强
D.稻穗(suì) 抛开(pāo) 恐怖(bù) 苍绳
9.“图穷匕见”讲的是( )刺杀秦王的故事。
A.聂政 B.高渐离 C.荆轲 D.专诸
10.“完全”这个词是由“完”和“全”两个近义字组成的。下面三组词语中,由意思相近的字组成的一组是( )。
A.察看 醒悟 磨蹭 牢固
B.均匀 高低 醒悟 思索
C.懊悔 紧密 来回 思索
D.结实 改变 奋勇 奇观
11.“学富五车”中的“五车”是指五车( )
A.菜 B.书 C.钱
1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
A.蝙蝠 扁豆 B.立即 既然
C.系铃铛 联系 D.荧屏 晶莹
13.下列与所给语句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科学家为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而感到高兴。
A.科学家因为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所以感到高兴。
B.科学家感到高兴,所以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
C.科学家之所以感到高兴,是因为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
四.语言表达(共4小题)
14.按要求写句子。
(1)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一种声音。(用加点词语写一句话)
(2)蝙蝠就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仿写句子)
像 似的, 。
(3)难道我们能做违反学校规定的事吗?(改为陈述句)
(4)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给飞机装上了雷达。(修改病句)
15.词语练习。
(1)横七竖八(含有反义词的成语):
(2)用恰当的关联词语填空。
① 一根极细的电线,它 能灵巧的避开。
②蝙蝠夜里飞行,靠的 眼睛, 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3)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是怎么做到安全飞行的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
这两句组成 句。我也会写这样的句子:
16.句子品析。
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地避开。
(1)请你用“ ”画出句中的关联词语,并用这个关联词语写一句话。
(2)我问:句中加点的词语“极细”“灵巧”说明了什么?你答: 。
A.电线特别细
B.蝙蝠夜间飞行本领高
C.蝙蝠体形瘦小
D.蝙蝠的视力好
17.修改病句
(1)听了,也咧开嘴笑了。
(2)他像其他乞丐那样伸手向过路行人乞讨,而是在身旁立了一块木板。
(3)史官的本分就是按照历史写事实。
五.问答题(共1小题)
18.蝙蝠在夜里是怎样飞行的?
六.连线题(共1小题)
19.连线题。
七.排序(共1小题)
20.按《蝙蝠和雷达》课文内容排序。
研究蝙蝠,发现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
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安装雷达。
发现蝙蝠夜间飞行,还能捕捉飞蛾和蚊子。
提出问题:飞机怎样才能在夜间安全飞行呢?
八.现代文阅读(共4小题)
21.《蝙蝠与雷达》片段,回答问题
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一种声音。这种声音叫超声波,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超声波像波浪一样向前推进,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
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雷达通过无线发出无线电波,无线电波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显示在荧光屏上。驾驶员从雷达的荧光屏上,能够看清楚前方有没有障碍物,所以飞机在夜里飞行也十分安全。
(1)“碍”的音节是 ,“荧”的部首是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的近义词
仿照
重复
阻碍
打开
(3)读过这个片断,我知道雷达的天线就像是蝙蝠的 ,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蝙蝠的 ,雷达的荧光屏就像是蝙蝠的 。
(4)蝙蝠在夜里是这样飞行的:
(5)飞机在夜里能够安全飞行完全靠雷达。雷达的工作原理是这样的:
(6)从这篇课文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22.阅读片段,试着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
新型冠状病毒传染性强,目前发现的最主要的传播途径是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各个年龄段的人都可能被感染,其中老年人和体弱多病的人似乎更容易被感染。
(1)针对片段内容提问:
(2)联系生活实际提问:
23.阅读理解。
弄巧成拙
北宋时期,有位画家,叫孙知微。擅长人物画,一次,他受成都寿宁寺的委托,画一幅《九耀星君图》。他用心将图用笔勾好,人物栩栩如生,宛如仙女,只剩下着色最后一道工序。恰好此时有朋友请去他饮酒,他放下笔,将画仔细看了好一会,觉得还算满意,便对弟子们说:“这幅画的线条我已全部画好,只剩下着色,你们须小心些,不要着错了颜色,我去朋友家有事,回来时,希望你们画好。”
孙知微走后,弟子们围住画,反复观看老师用笔的技巧和总体构图的高妙,互相交流心得。
有人说:“你看那水暖星君的神态多么逼真,长须飘洒,不怒而威。”
还有的说:“菩萨脚下的祥云环绕,真正的神姿仙态,让人肃然起敬。”
其中有一个叫童仁益的弟子,平时专门卖弄小聪明,喜欢哗众取宠,只有他一个人装模作样地一言不发。
有人问他 你为什么不说话 莫非这幅画有什么缺欠
童仁益故作高深地说 水暖星君身边的重子神态很传神 只是他手中的水晶瓶好像少了点东西
没发现少什么呀 众弟子说
童仁益说 老师每次画瓶子 总要在瓶中画一枝鲜花 可这次却没有 也许是急于出门 来不及画好 我们还是画好了再着色吧
童仁益说着,用心在瓶口画了一枝艳丽的红莲花。
孙知微从朋友家回来,发现重子手中的瓶子生出一朵莲花,又气又笑地说:“这是谁干的蠢事,若仅仅是画蛇添足倒还罢了,这简直是弄巧成拙嘛。童子手中的瓶子,是水暖星君用来降服水怪的镇妖瓶,你们给添上莲花,把宝瓶变成了普通装花的瓶,岂不成了天大笑话。”说着,把画撕个粉碎。
众弟子看着童仁益,默默低头不语。
(1)给短文的6、7、8、9小节加上标点。
(2)读完故事,你想对文中的童仁益说些什么?
(3)通过读故事,我明白了“弄巧成拙”的意思是:
24.课外阅读。
蝙 蝠
我们常常会在夏天的晚上看到一种在天空中飞翔的类似鸟的动物。它们一边飞,一边还发出吱吱的叫声。这就是蝙蝠。
蝙蝠外形丑陋(lóu),颜色褐黑,头部很像老鼠。身上有四肢,却不怎么会走路。更奇特的是,它不像鸟类那样产卵孵化成幼鸟,而是胎生。生下来的幼蝙蝠吃母乳长大。因此它是世界上唯一会飞行的哺乳动物。
蝙蝠其貌不扬,但心地善良,是人类的好朋友。
蝙蝠捕食苍蝇、蚊子和对农作物有害的昆虫的能力叫人惊叹。一只蝙蝠在一昼夜能吃3000多只害虫。由此看来,蝙蝠是对人类极有益处的动物。
蝙蝠视力很差,但是在将要碰到物体时就会改变飞行的方向,绝不与任何物体相撞。这是因为它能用超声波定位。蝙蝠的这种奇特现象使它身价百倍,成为现代仿生学研究的对象。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类似(sì shì) 哺乳(rǔ lǔ)
捕食(pǔ bǔ) 益处(yì yí)
(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美丽﹣﹣ 众多﹣﹣
(3)第3自然段在结构上属于 段,起到了 的作用。
(4)第4自然段作者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充分说明了蝙蝠有 的能力。
(5)短文第2自然段中说蝙蝠“奇特”指的是什么?第5自然段说蝙蝠“奇特”指的又是什么?请用“ ”在文中画出来。
(6)为什么说蝙蝠是人类的好朋友?
九.习作(共2小题)
25.写第一次实验时,作者先写实验的方法,然后写实验的结论。按照这样的写法,写一写你亲自做过的一次有趣的实验吧。
26.小练笔。
我们生活中有很多发明都是受到动物的启发而产生的。请你选择喜欢的一种发明写写,并谈一谈这种发明和动物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
6 夜间飞行的秘密(同步练习)-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汉字书写(共1小题)
1.【解答】故答案为:
二.填空题(共5小题)
2.【解答】故答案为:
蚊 蚊子
抖 发抖 簧 弹簧
证 证明 驶 驾驶
3.【解答】故答案为:
即 研 横 证 科 蚊
达
驾 究 竖
4.【解答】音节必须带有声调.音序就是大写字母,大写字母是这个字的音节的第一个字母的大写,再查音节,音节必须带有声调.左右结构或半包围结构,然后再组词.
故答案为:
(1)A ài 石 左右 障碍
(2)B bì 辶 半包围 躲避
5.【解答】模仿:按照现成的样子做。摸:用手抚摸。装上:安装,壮:身体结实。障碍:阻挡前进的东西。爱:爱心。反射:光遇到障碍物返回来。荧光屏:显示波形或图象的仪器。驾驶:操纵车、船等。架:架子。
故答案为:
科学家摸仿蝙蝠探路的办法,给飞机壮上了雷达。雷达通过天线发出无线电波,无线电波遇到障爱物就反谢回来,出示在萤光屏上。架驶员从雷达的萤光屏上,能够看清楚前方有没有障爱物。
模 装 碍 射 荧 驾 碍
6.【解答】故答案为:
障碍 捕捉 荧光
三.选择题(共7小题)
7.【解答】A.有误,愤愤不平:心中不服,感到气愤。故“奋奋不平”的“奋奋”错误。
B.有误,电锯:伐木和造材的机械锯,用电力驱动,故“电据”的“据”错误。
C.有误,立即:马上。故“立既”的“既”错误。
D.正确。
故选:D。
8.【解答】A.有误,“骨髓”的“髓”应读suǐ。
B.正确。
C.有误,“顽强”意思是坚强;强硬。故“玩”错误。
D.有误,“苍蝇”昆虫名。故“绳”错误。
故选:B。
9.【解答】“图穷匕见”讲的是荆轲刺杀秦王的故事。
故选:C。
10.【解答】A.相同。
B.不同,“高低”是一对相反意思的词组成的。
C.不同,“来回”是一对相反意思的词组成的。
D.不同,“奇观”中“奇”和“观”意思不相近。
故选:A。
11.【解答】学富五车:形容读书多,学问大(五车:指五车书)。
故选:B。
12.【解答】A.不相同,“蝙蝠”的“蝙”应读“biān”,“扁豆”的“扁”应读“biǎn”。
B.不相同,“立即”的“即”应读“jí”,“既然”的“既”应读“jì”。
C.不相同,系:xì关联,jì 结,扣。故“系铃铛”的“系”应读“jì”,“联系”的“系”应读“xì”。
D.相同,“荧屏”的“荧”,“晶莹”的“莹”都读“yíng”。
故选:D。
13.【解答】句子“B.科学家感到高兴,所以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的原因是“科学家感到高兴”结果是“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其他A和C两个句子的原因都是“科学家因为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结果是“感到高兴”,“A.科学家因为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所以感到高兴。”是前因后果的句子,而“C.科学家之所以感到高兴,是因为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是前果后因的句子,但它们的意思都与“科学家为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而感到高兴。”相同。
故选:B。
四.语言表达(共4小题)
14.【解答】(1)一边…一边…:表示并列关系。
(2)句子形式为:什么像什么似的,在干什么。
(3)考查了反问句变陈述句,去掉“难道”,把“能”变为“不能”,去掉“吗”,问号变句号。
(4)考查了修改病句,成分残缺,在“探路”后加“的方法”。
故答案为:
(1)妈妈一边织毛衣,一边看电视。
(2)春风 妈妈的手 抚摸在脸上真舒服。
(3)我们不能做违反学校规定的事。
(4)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
15.【解答】(1)“横七竖八”是含有反义词的成语,这样的词语有:九死一生、七上八下、古往今来。
(2)①分句间是假设关系,可以用“即使……也……”相连。
②分句间是并列关系,可以用“不是……而是……”相连。
(3)例句有问有答,是设问句,仿写时注意。
故答案为:
(1)九死一生 七上八下 古往今来;
(2)①即使 也;
②不是 而是;
(3)设问 他为什么今天没来上学?因为他生病了。
16.【解答】(1)“即使……也……”是转折关系,造句时注意。
(2)“极细的电线”蝙蝠也能“灵巧地避开”,说明蝙蝠夜间飞行本领高。
故答案为:
(1)即使……也……:即使天气不好,同学们也照常上学。
(2)B。
17.【解答】(1)成分残缺,开头加“我”;
(2)关联词残缺,添加“不是”;
(3)词序颠倒,把“历史”和“事实”颠倒;
故答案为:
(1)我听了,也咧开嘴笑了.
(2)他不是像其他乞丐那样伸手向过路行人乞讨,而是在身旁立了一块木板.
(3)史官的本分就是按照事实写历史.
五.问答题(共1小题)
18.【解答】《蝙蝠和雷达》课文主要讲科学家通过反复试验,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秘密,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的问题。蝙蝠在夜里飞行时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一种声音。这种声音叫做超声波,超声波像波浪一样向前推进,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蝙蝠靠这种超声波判断方向,在夜里飞行时,即便看不清东西,也不会碰到障碍物。
故答案为:
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一种声音。这种声音叫做超声波,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超声波像波浪一样向前推进,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
六.连线题(共1小题)
19.【解答】答案为:
七.排序(共1小题)
20.【解答】按《蝙蝠和雷达》课文内容排序。先写“提出问题”,再写“发现蝙蝠夜间飞行,还能捕捉飞蛾和蚊子。”接着“研究蝙蝠,”最后“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安装雷达。”
故答案为:
3 4 2 1
八.现代文阅读(共4小题)
21.【解答】(1)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所学生字读音与结构的掌握,根据所学生字完成。
“碍”的音节是ài,“荧”的部首是“艹”。
(2)本题考查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与辨析能力,在理解所给词语的基础上,从文中找出其近义词。
(3)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短文的理解,要结合语段中第一二小节中的内容完成。
(4)结合第一小节描与蝙蝠飞行的内容完成。
(5)结合第二小节雷达工作的内容完成。
(6)本课主要写了科学家受到蝙蝠的启发发明了雷达的事,可根据这一点写一下受到的启发。
自然界中生物的本领,常常引起人们浓厚的兴趣。比如,青蛙的眼睛非常奇怪,它们看活动的东西很敏锐,可是对静止的东西却“视而不见”,人们的指挥人员在“电子蛙眼”的帮助下,能更加准确指挥飞机的降落。因此我们平时要注意观察和研究,人从中得到启示并进行模仿,研制成功新的仪器、机械,为社会做出贡献。
故答案为:
(1)ài 艹
(2)模仿 反复 障碍 揭开
(3)嘴 超声波 耳朵
(4)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一种声音。这种声音叫超声波,人们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超声波像波浪一样向前推进,遇到障碍物就放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方向。
(5)雷达通过无线发出无线电波,无线电波遇到障碍物就放射回来,显示在荧光屏上。驾驶员从雷达的荧光屏上,能够看清楚前方有没有障碍物,所以飞机在夜里飞行也十分安全。
(6)自然界中生物的本领,常常引起人们浓厚的兴趣。比如,青蛙的眼睛非常奇怪,它们看活动的东西很敏锐,可是对静止的东西却“视而不见”,人们的指挥人员在“电子蛙眼”的帮助下,能更加准确指挥飞机的降落。因此我们平时要注意观察和研究,人从中得到启示并进行模仿,研制成功新的仪器、机械,为社会做出贡献。
22.【解答】(1)本片段主要讲新型冠状病毒的主要的传播途径,针对内容可以提问:还有哪些传播途径?
(2)联系生活实际可以问:如何预防?
故答案为:
(1)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途径还可能有哪些?
(2)生活中,我们应当如何预防被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23.【解答】(1)考查了加标点的能力,注意结合具体的语境完成。
第6小节:提示语在前,提示语后加“冒号”,引语用“引号”。问句用“问号”。
第7小节:提示语在前,提示语后加“冒号”,引语用“引号”。 一句话中间停顿用“逗号”,结束用“句号”。
第8小节:引语用“引号”,提示语在后,提示语后加“句号”。
第9小节:提示语在前,提示语后加“冒号”,引语用“引号”。 一句话中间停顿用“逗号”,结束用“句号”。感叹句用“感叹号”。
(2)考查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通过阅读可知,故事中的童仁益为了表现自己,不懂装懂,从而“弄巧成拙”。因此可对他说:做事不要不懂装懂,不然会弄出笑话。
(3)考查了对成语意思的理解。
结合故事内容可知,故事中的童仁益为了表现自己,不懂装懂,最后出了笑话。由此可知,“弄巧成拙”的意思是:本想耍弄小聪明,反而做了蠢事。
故答案为:
(1)有人问他:“你为什么不说话?莫非这幅画有什么缺欠”
童仁益故作高深地说:“水暖星君身边的重子神态很传神,只是他手中的水晶瓶好像少了点东西。”
“没发现少什么呀。”众弟子说。
童仁益说:“老师每次画瓶子,总要在瓶中画一枝鲜花。可这次却没有,也许是急于出门,来不及画好,我们还是画好了再着色吧!”
(2)做事不要不懂装懂,不然会弄出笑话。
(3)本想耍弄小聪明,反而做了蠢事。
24.【解答】(1)考查了给汉字选择正确读音的能力,结合平时的积累选择正确的读音。似:有两个音分别是shì和sì读“shì”时意思是跟某种情况相似。如似的。读“sì”时意思是1.相类,像:相(xiāng)~.类~.~是而非。2.好像,表示不确定:~乎。~应如此。3.表示比较,有超过的意思:一个高~一个。
(2)美丽:好看,漂亮。近义词是“丑陋”;众多:指的是为数很多。近义词是“唯一”。
(3)“蝙蝠其貌不扬,但心地善良,是人类的好朋友。”这句话中的“蝙蝠其貌不扬”概括总结了上一个自然段的内容,“心地善良,是人类的好朋友,”告诉我们下一个自然段要说的内容,故是过渡句。
(4)考查了说明方法。“3000多只”是一种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形象地说明了蝙蝠具有捕食苍蝇、蚊子和对农作物有害的昆虫的能力。
(5)考查了句子筛选能力,根据“更奇特的是,它不像鸟类那样产卵孵化成幼鸟,而是胎生。”回答此题。
(6)考查了句子筛选和概括总结能力,结合短文第四、五自然段的内容回答此题。
故答案为:
(1)sì rǔ bǔ yì
(2)丑陋 唯一
(3)过渡 承上启下
(4)列数字 捕食苍蝇、蚊子和对农作物有害的昆虫
(5)第2自然段的第三、四句。 第5自然段的第一、二句。
(6)因为蝙蝠捕食苍蝇、蚊子和对农作物有害的昆虫的 能力极强,还因为它能用超声波定位,成为人类现代仿生学研究的对象,所以说蝙蝠是人类的好朋友。
九.习作(共2小题)
25.【解答】【范文】
一次有趣的实验
今天,我们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白纸显字。
上课前,成老师拿着一张白纸进入教室,我既好奇又兴奋:老师拿张白纸干什么呢?这时,上课铃响了,成老师神秘地对我们说:“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今天拿一张纸干什么的吗?“不知道”我们异口同声地答道。今天我们来做一个实验,你们猜一下纸上会有什么秘密呢?顿时,教室里炸开了锅,有的说只是一张白纸,有的说纸上有字,有的说纸被牛奶写过的……同学们各有各的想法。成老师说:“那我们就用火把秘密揭开吧。”说完,成老师从口袋里拿出一个打火机,打开火在纸上烧,没过多久,纸上出现了一点痕迹,离讲台远的同学都离开座位,争先恐后地跑到讲台前,等待着谜底的出现。我心里不由地想道,纸上会有什么秘密呢?火仍然在烤着纸,渐渐地,字显现出来了,由浅到深,还闻出了一股烧焦的味道。这时,成老师把纸一亮,谜底原来是“001代号”。我有点不解:这是为什么呢?成老师对我们说:“这是因为用牛奶在这张纸上写了这几个字。”为了证实,成老师从柜子里拿出一小碟牛奶、一支毛笔和一张白纸,然后用毛笔沾了点牛奶在纸上写上了“五3班”这几个字,等它被晒干后,拿起纸用火来烧,没过多久,就跟上次实验一样,纸上“五3斑”几个字慢慢地显现了出来。
成老师跟我们说:“在纸上用牛奶写字,等它晒干后就看不出来了,但用火烘烤后又会显现出来。在过去战争时期,人们就是用这种方法传递秘信的。”
后来,我上网查了资料,明白了其中的原理:这是因为牛奶含有的蛋白质和脂肪都是有机物,有机物不耐高温,烘烤后就会被氧化,变成黑色的炭,所以就能看见上面的字了。
看来,科学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只要细心观察,就可以发现其中的秘密。
26.【解答】范文:
面具怪兽
周五,我放学回家,推开门一看,“咦?”鞋柜上怎么有三听像奶粉桶一样的罐子,我想我都已经十岁了,妈妈还给我买奶粉?是不是搞错啦!“不对!”再仔细看看,罐子上印有两个人,一个叔叔和一个小孩,他们头上都戴着一个银色的面罩,面罩前面还是鼓起的,好像猪鼻子,哈哈!他们这样多像面具怪兽呀!妈妈难道给我买了面具怪兽的道具?可是,罐子上又写着“过滤式消防自救呼吸器”。
我迫不及待地拿着罐子跑进书房,“妈妈,这个‘面具怪兽’究竟是个什么东西?”妈妈告诉我:“这个面具叫“过滤式消防自救呼吸器”,是用来阻挡烟雾的和毒气的。”
这个面具为什么设计得这样丑?带着这个问题,我去查阅了《小哥白尼军事科学》,原来这个防毒面具的设计来自于野猪,怪不得面罩上有个猪鼻子一样的凸起。世界大战时德军使用毒气毒死了盟军很多人和动物,唯独野猪没事,科学家就用野猪拱土的原理发明了防毒面具。
虽然现在没有了战争,但是生活中的火灾却时常发生,看来这个“面具怪兽”还真是必不可少呀。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