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调节》教学方案
一、教学目标
1.描述神经元的结构、功能和分布;
2.描述脊髓和脑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3.概述反射和条件反射;
4.说出人类条件反射的特征;
5.通过资料分析活动,培养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科学推测的能力;
6.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搜集、分析资料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
二、重点难点
1.描述神经元的结构、功能和分布;
2.描述脊髓和脑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3.概述反射、反射的类型、特征和条件反射;
4.举例说出条件反射的建立过程。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请一位学生上讲台来和老师一起做拍手的游戏,并提醒这位学生在互相拍手时尽量躲开。然后提出问题:为什么在拍手时能够躲开?
2.新授
(1)人体的神经系统的组成
①神经元
活动:制作模型
学生预习本课内容,准备制作模型所需材料。课上小组合作,用所带材料制作模型并进行讲解。
讨论:神经元的分类
师生交流:神经元的类型很多,按照生理机能可分为三类:
感觉神经元(传入神经元),把感受器接受的信息传到中枢(脑和脊髓);
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元),把中枢产生的命令传向效应器;
中间神经元(联络神经元),把其他神经元传来的信息,传到另一神经元,起联络作用。
游戏:神经传导
请三位同学依次站好。每人左手大臂垂下,小臂伸直,五指张开;右手手臂伸直,五指并拢;然后依次做出接收信号并传导的动作。最后请同学们思考两只手臂和身体分别代表神经元的哪一部分,神经冲动是如何传导的?
师:活组织或细胞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叫做兴奋性。组织在受刺激时,由相对的静息状态转入活动状态,或由较弱的活动状态转入较强的活动状态,叫做兴奋。另一方面,活组织或细胞由显著的活动状态转化为相对的静息状态,或由较强的活动状态转入较弱的活动状态,叫做抑制。刺激要引起组织发生兴奋,必须达到一定的强度。引起组织发生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刺激阈。高于阈强度的刺激,称为阈上刺激。低于阈强度的刺激,称为阈下刺激。当阈上刺激作用于神经时,神经产生兴奋,并传导到其他部位。这种能够传导的兴奋,就叫神经冲动。
②脑和脊髓
观察:图片、模型
教师展示人的骨骼图片、脊髓模型和脊髓横切面图,使学生认识到脊髓位于脊柱的椎管内,知道灰质位于中央,呈蝴蝶形,周围是白质。某部分灰质中可以包含多个神经中枢。脊髓主要控制一些简单的、低级的生命活动。
学生观察脑模型和课本图:脑的纵剖图,认识大脑、小脑和脑干及相应位置。
反射及反射类型
①反射及反射过程
探究:膝跳反射。
同学坐在椅子上,一腿自然放松地搭在另一条腿上;一手握拳迅速轻敲上腿膝盖下方的韧带,观察上腿的反应;在有意识控制上腿的情况下,重复实验,得出结果。
讨论:敲击韧带时,小腿有什么反应 膝跳反射受大脑控制吗 参加膝跳反射的神经结构有哪些?若缺少某一个环节,反射还能完成吗?
生:讨论,交流。
师:总结出反射过程。
②反射类型
师: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吃梅的时候,口腔里会分泌许多的唾液;看到别人吃梅的时候,口腔里也会分泌唾液;说到酸梅分泌唾液)
生:交流、讨论
师:学生分析交流后,教师引导总结:吃梅的时候,口腔里会分泌许多的唾液是人和动物生来就有的反应,为非条件反射;看到别人吃梅的时候,口腔里也会分泌唾液是人和动物通过学习逐渐形成的,是以非条件反射为基础建立起来的比较复杂的反射活动。说到酸梅分泌唾液人类所特有的条件反射,即能对抽象的语言、文字等信息发生反应。
四、课堂小结
1.人体的神经系统的组成
(1)神经元
(2)脑、脊髓
2.反射及反射类型
(1)反射及反射过程
(2)反射类型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