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4《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共4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4《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共4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7-29 22:03: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9张PPT)
语文(部编版)
选择性必修上册
第一单元
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
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报道具有典型意义的新闻事件的通讯。
思维发展与提升:学习运用综合叙述的方式,概述大量的人和事,使文章兼具宏阔和深刻之美的写法,
审美鉴赏与创造:鉴赏通过大量富有诗意、饱含深情的语句表达观点和情感的写法,体会荡气回肠、打动人心的力量。
文化传承与理解:学习抗疫精神,凝聚磅礴力量,助引精神成长。
事件通讯是报道具有典型意义的新闻事件的通讯。
它具体完整地记叙事件发生发展的情况和过程、原因和结果、意义和影响。事件通讯的题材非常广泛,既可以报道重大事件,又可以叙写“凡人小事”;既可以赞颂先进事物,又可以批评错误倾向。
【文体知识】
社论是新闻评论的一种,是代表媒体乃至政党、政治团体等直接发言的喉舌与舆论功能。因此美国著名报人普利策喻为“报纸的心脏”。
社论不同于一般的评论文章,因为它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带有权威性的坚守党性原则的评论文章,是不允许任意发挥个人意见的。
发表日期 文章标题
2022年5月8日 《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
2021年12月31日 《逐梦新征程,奋斗创未来——2022年新年献词》
2021年11月6日 《彪炳史册的伟大成就,坚如磐石的中流砥柱》
2021年9月2日 《青春无悔,强国有我》
2021年7月18日 《伟大的精神之源,奋进的磅礴力量——论伟大建党精神》
2021年6月27日 《百年风华:读懂你的样子——献给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2021年2月19日 《风雨苍黄百年路,高歌奋进新征程——从党史学习教育中汲取智慧力量》
2020年12月31日 《新征程,我们再出发——2021年新年献词》
2020年5月10日 《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2020中国抗疫记》
2019年9月28日 《让爱国主义旗帜永远高扬——礼赞70年新中国》
学一学社论的标题
了解钟华论
“钟华论”出手,必是大事。“钟华论”聚焦重要思想、重大事件、重要节点发声定调,彰显了新华社评论的权威性和影响力。受众点赞“既有政治高度,又有思想深度,还有人性温度”“写出了人民心声”。
思考:中国为什么能经受住艰苦卓绝的历史大考?惊心动魄的抗疫大战带给我们哪些永恒的财富?
这篇《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对这些问题做了初步的回答。
李大钊说:“铁肩担道义,妙笔著文章。”在中国,有个手执如椽巨笔的“铁三角”——钟华论,任仲平,钟声。
钟华论,是由新华社领导直接指挥、集中全社评论骨干力量打造的重要政论栏目,于2019年创办。“钟华论”聚焦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打造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的重磅评论,实现文字、视频、图片、金句海报的全媒呈现,彰显新华社评论的权威性、传播力和影响力。
任仲平,是“人民日报重要评论”的谐音缩写。“任仲平”他是一群人的新闻理想,是一张报纸的社会责任。
钟 声,是《人民日报》以此为笔名的国际评论,是“中国之声”的简称,把“中”字改成“钟”,取“警世钟声”的寓意。作为中国的权威媒体,人民日报有义务对一些重要的国际问题和涉华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同时针对一些国际社会的不实指责进行反驳。
钟华论
新冠肺炎疫情是百年来全球发生的最严重的传染病大流行,是1949年以来我国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疫情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作出重要指示:湖北武汉市等地近期陆续发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全力做好防控工作。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方舱医院
火神山医院
党的领导、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是抗疫成功的根本保证(原因);
四面八方的支援与人民的不屈精神、医护人员的生命至上的价值取向以及科学防治效果显著,都是党的正确领导的具体体现,也是抗疫取得成功的直接原因。
合作抗疫虽是外因,但在战胜疫情中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2020中国抗疫记》新华社北京时间5月10日发表的一篇电讯报道。由主副标题构成。主标题“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是一个介词短语,指出抗击疫情在民族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副标题“2020中国抗疫记”则交代了文章所写的具体内容。
作者安排课文主体部分的顺序的依据是什么?各部分的关系是怎样的?
 (1)依据是由宏观到具体,由内因到外因,突出了我们国家抗疫成功的主要因素。
(2)党的领导是抗疫成功的根本保证;四面八方的支援与人民的不屈精神、医护人员的奉献精神以及科学防治效果显著,都是党的正确领导的具体体现。抗疫的成功说明了我们国家的治理模式是成功的。合作抗疫虽是外因,但在战胜疫情中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八个部分的内在逻辑层次
24
2020,中国战疫
取得了重大成果
01
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是主心骨
0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比有优越性
03
战疫中展现出的中国精神
生动诠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04
战疫理念与价值取向生命至上 人民至上
05
经历战疫大考
得出四点反思
06
中国对世界的责任与担当
人类命运共同体
07
回顾历史 展望未来
08
活动引领: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这篇通讯中采用了大量富有诗意、饱含深情的语句表达观点和情感,具有一种荡气回肠、打动人心的力量。
文中哪些金句打动了你?请你把这些语句诵读出来,并谈谈你从中读出了哪些感情。
研读金句,体悟感情
寒冬再漫长,也阻挡不了春天的脚步
雪莱曾经说过:冬天来,春天还会远吗?是的,冬天固然寒冷,且寒冬慢慢让人难过,但是不难知道冬天之后就是温暖明媚的春天,是充满生机和希望的春天。
这句话化用雪莱的诗,又兼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让人顿时感到眼前的苦难都绝非毫无意义的挨日子,而是定会遇到温暖,重现光明。我们要有勇气和决定坚定脚步和信念,迎接春光明媚。
4月7日
开启了灯光照明的武汉黄鹤楼
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
此话出自韩愈的《进学解》原意指的是防堵泛滥的百川,使它们向东流淌,挽回已经倾倒的狂澜。疫情的肆虐有如洪水猛兽,在最严峻的时刻,党中央沉着冷静,发动一切可以发动的力量,统筹规划,运筹帷幄。能让中国在最短的时间维护社会和谐安定。这有中华五千年的智慧,也有党中央心系民众的赤诚之心。
灾难,是关照一个民族灵魂的镜子。
运用比喻的手法,将灾难比作镜子。镜子是用来审视自己,反省自己用的。很多时候,我们看不见自己脸上的斑点,需要有参照。灾难来临,我们自立自省。灾难过去,我们又是一番天地。
岁月静好,只因有人负重前行;稳若泰山,源于根基坚实如铁。
大难无情人有情。
我们能在家中享受物资充足供应、水电网络正常运转的生活的时候,
可曾想过这是无数工作人员在自己的岗位上冒着生命危险操作着一切。
没有生而英勇,只因选择无畏。
“武汉,从来不是一座‘孤岛’;湖北,从来不是孤军作战。”(27)
对称句式,“从来不是”加强语气,突显了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特点,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这句话,生动形象的解读了抗议期间大家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感人场面。九省通衢武汉,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居然面临封城。但是武汉不是孤岛,无数热血儿女奔赴那里和武汉人民一起战斗。中华民族任何时候都不会放弃每个老百姓。
“为了进行斗争,我们必须把我们的一切力量拧成一股绳,并使这些量集中在同一个攻击点上。”(29)
引用恩格斯的话强调团结的力量和作用,高度赞扬中国人民集中量办大事的作风,肯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名言的使用使得文章的观点有说服力。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青山一道,同担风雨”(74)
引用诗句,增强文章的典雅厚重之感,更表现了全世界人民互帮互助,携手前行带来温暖与力量。
从白衣战士冲锋在前的身影里,人们看到了“苟利国家生死以”的英勇无畏;从无数普通人坚守岗位的执着中,人们看到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从八方驰援的物资洪流中,人们看到了“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的血脉深情;从方舱医院里“读书哥”的淡定中,人们看到了“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的乐观豁达……(36)
采用大量诗句诠释抗疫期间中国人民时代精神的丰富内涵,诗句的使用丰富、充实了文章内容,使得文章更具内涵;一连串的排比增强了语言气势,给人一种荡气回肠、打动人心的力量。
同学们,读了这篇文章你感受到了什么?
学习抗疫精神,凝聚磅礴力量,助引精神成长
疫情之后话成长
2020年的全民战疫,是我们人生中永远难忘的记忆。学习抗疫精神,凝聚磅礴力量,疫情之后话成长。请简要谈一谈伟大的抗疫精神,在精神上对你有哪些教育与引领作用?
新闻(综合报道)·长文短讲
写法借鉴·素材运用
46
这篇通讯主要运用综合叙述的方式,沿着内在的思路,概述大量的人和事,并发掘其中的意义与价值,这就使得文章兼具宏阔和深刻之美。
①多角度、分层次
全文主体共八个部分,围绕抗疫主题,每部分选取一个方面(国家力量、制度优势、中国精神、价值取向、抗疫方法、经验教训、大国担当、展望未来),将从个人到国家,从地方到中央,从湖北武汉到全国各地,从卫生防疫到各行各业,从疫情爆发到抗疫艰难直至取得胜利等方方面面的情况全面、客观地展现出来,层次分明,角度丰富。
②点面结合
为了抢救生命,医务人员冒着被感染的风险采集病毒样本,身患渐冻症的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累得迈不开脚,28岁药师宋英杰因过度劳累再也没有醒来……没有生而英勇,只因选择无畏。那一封封按着鲜红手印的请战书,那一道道口罩勒出的深痕,那一个个彻夜照顾患者的身影,正是对医者仁心的最好诠释。既展现了医护人员群体的英勇无畏、辛劳坚守,也关注到典型人物张定宇、宋英杰的无私奉献、舍生忘死,这都是对医者仁心的最好诠释。
③、议论抒情相结合
从白衣战士冲锋在前的身影里,人们看到了“苟利国家生死以”的英勇无畏;从无数普通人坚守岗位的执着中,人们看到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从八方驰援的物资洪流中,人们看到了“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的血脉深情;从方舱医院里“读书哥”的淡定中,人们看到了“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的乐观豁达……
④运用排比、引用的修辞手法,重现了一幕幕感人的情景,全面展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厚重底色,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现了新时代中国人民的精神品格。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