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7秋)科学 六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微小世界 (单元测试)(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2017秋)科学 六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微小世界 (单元测试)(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8.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07-29 21:45: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六年级科学第一单元测试题
班级 姓名 得分
一、填空(30)
1、早在   年前,人们就发明了放大镜。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 、 、 ,它具有放大 的功能。
2、   和    的发明大大扩展了我们的视野,让我们走进    ,去发现生命世界更多的奥秘。
3、人们把食盐、白糖等这样的有 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自然界中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 或由 组成。
4、在放大镜下,蝴蝶的翅膀都是由许多彩色的    组成。昆虫头上的    就是它们的“ ”,能分辨各种   。昆虫的   是由许多小眼组成的。
5、如果一个放大镜平贴在书上能看清一排有8个字,提升高度以后字被放大到最大而不模糊时只能看清2个字,说明这个放大镜的放大倍数是    倍。
6、列文虎克用自制的显微镜在河水、雨水、井水、污水中发现了    。
7、英国科学家 在显微镜下观察橡树皮的结构,发现它看上去像一间间的长方形的    ,就把它命名为    。
8、绿色植物的一些细胞能进行     ,制造养料,它们好像是一个个微小的   。通过显微镜我们能看到叶细胞中的    ,叶表皮的     。
9、       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大量研究事实说明生命体都是由    组成的。
10、微生物是   ,具有其他生物一样的共同    。微生物具有生物的特征,如:对   有一定的需求、对外界的刺激有    、能繁殖等。
二、判断(10分,对的打“√ ”错的打“×”)
1、微生物对人类都是有害的。( )
2、面包是微生物为我们提供的食物。( )
3、一个放大镜的放大倍数是无限的。 (  )
4、自制简易显微镜的两个凸透镜的放大倍数是相同的。(  )
5、鱼缸里的水变绿了,是微生物繁殖的结果。(  )
6、罗伯特胡克在雨水、河水、井水中都找到了微生物。(  )
7、细胞是非常小的,要借助放大镜才能看到。 ( )
8、头皮屑是死亡的细胞。 ( )
9、血液中的白细胞能杀死病菌。( )
10、雪花晶体的形状是六角形的。 ( )
三、选择(10分)
1、研究鱼缸里的水为什么发绿需要借助( )来观察。
A显微镜 B放大镜 C平面镜
2、观察水中的微生物需要( )。
A用小勺把水倒在载玻片上
B用滴管把水放在载玻片上
C用滴管把水放在载物台上
3、下面四幅图是制作洋葱表皮切片标本的四个基本过程,正确的顺序是( )。
①1、3、4、2 ②1、4、3、2 ③1、3、2、4
4、血液中的( )好像运输兵,负责运输吸入的氧气和产生的二氧化碳。
A红细胞 B白细胞 C血小板
5、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 )有关。
A、凸度 B、材料 C、面积
6、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越大,它的视野( )。
A、越大    B、越小    C、不变
7、最早使用的透镜就是用透明(   )琢磨而成。
A、宝石  B、玻璃  C、水晶
8、蚜虫的天敌是( )。
①蚂蚁 ②麻雀 ③草蛉
9、蟋蟀的耳朵长在( )。
①头上 ②肚子上 ③足的内侧
10、 下列物质中,(  )不是晶体。
A、玻璃 B、维生素C C、食盐
四、操作题(20分)
1、按所列器材作用连线。
镊子 盛放多余的洋葱片
培养皿   夹取实验材料
滴管 吸取少量液体
载玻片   染色
碘酒 放置切片标本
烧杯 吸取多余水分
裁纸刀 盛放液体
吸水纸 切割洋葱
2、将下列人物同他的成就连起来。
袁隆平 第一个发现和提出“细胞”这个名称
列文虎克 利用微观技术对水稻进行改良,培育出了杂交水稻
罗伯特.胡克 第一个指出微生物同人类健康的关系
巴斯德 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培 根 制成最早可以放大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
3、请将下列显微镜的使用步骤正确排序。
( )从目镜往下看,调整准焦螺旋,将镜筒慢慢地抬升到标本出现在视野里为止,调整光线使你能尽可能地看清标本。
( )调节载物台下的反光镜,从目镜往下看,能看见一个亮的光圈。
( )转动转换器,将低倍物镜转到镜筒下。
( )调节准焦螺旋,降低镜筒,使低倍物镜恰好在载玻片的上面。
( )慢慢移动载玻片,观察标本的各个部分。注意移动的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方向正好相反。
( )一手握住镜臂,另一只手托着镜座,将显微镜向光摆放在平坦的桌面上。
( )调节粗准焦螺旋,将镜筒抬起,使低倍物镜距载物台大约2—3厘米。将想观察的标本的载玻片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夹住,要使标本恰好在载物台通光孔的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