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一、学导目标:
1.认识我国古代重要历史人物曹操、诸葛亮,区别文学描写和历史原貌之间的关系。
2.了解“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等基本史实。知道三国的大致位置。
二、目标导航:
跨越障碍
本节课头绪繁多,历史事件错综复杂。我们在学习本课时可以将复杂的历史简单化,将个别或特殊的事物抽象出来,找出其共同点。比如用图表法归纳以少胜多的战役。
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是什么
曹操在政治上控制汉献帝,“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了有利的地位;同时曹操招贤纳士,得到了更多的人才;其次曹操在经济上实行屯田制,奖励农耕,解决了军粮缺乏的问题。200年官渡之战曹操打败了袁绍集团,基本上统一了北方。
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
曹操的军队来自北方,不习惯水战。北方的军队来到南方水土不服,使曹军中疾疫流行。孙权和刘备采取了正确的战术。再加上曹操骄傲轻敌,最终导致兵力上处于优势的曹操失去了胜利的机会。
三、学导流程:
1、 出示目标1、 2。 2、结合“跨越障碍”及“自由阅读卡”,预习课文内容。
3、完成“预习导学”部分 4、展示预习结果。 5、合作探究,完成“感悟历史”部分。
四、预习导学
选一选
1.奠定三国鼎立局面的战役是 ( )
A.官渡之战 B.赤壁之战 C.牧野之战 D.淝水之战
2.东汉末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了治上的有利地位。他控制的是 ( )
A.汉文帝 B.汉景帝 C.汉献帝 D.汉惠帝
3.东汉名士评论的“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是指 ( )
A.刘备 B.曹操 C.孙权 D.诸葛亮
4.“三顾茅庐”的故事讲的是 ( )
A.曹操和许攸 B.刘备和诸葛亮 C.孙权和周瑜 D.董卓和吕布
填一填
国名 建立者 首都
魏
蜀
吴
接一接
请你将下列俗语接下去。
(1)三个臭皮匠,顶个 (2)说曹操, 到。
(3)万事俱备,只欠 (4)周瑜打 ,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课课有话说
在学习本课中,你一定参与了一些活动,有不少的收获、感想,请你写下来。
我的精彩留言
对官渡之战后的曹操说
对赤壁之战后的曹操说
对赤壁之战后的周瑜说
对赤壁之战后的诸葛亮说
年 月 日
看图配词
请辨认图(1)、图(2)的两位人物;你更欣赏哪一位 请你为他配上简短的解说词。
图(1) 图(2)
议一议
赤壁之战以后,出现了什么样的历史局面
说一说
假设你是曹操,你会在赤壁之战中取胜吗 为什么
做一做
搜集三国时期的小故事,和同学们进行交流。
自由阅读卡
集思广益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国的军师和丞相。刘备死后,他辅佐刘禅主持蜀国政务,大小事情亲自处理,为国家操劳,鞠躬尽瘁,深得朝野上下的尊重。
当时,诸葛亮的手下有个负责办理文书事务的主簿官叫杨颙,对他的工作方法提出了意见。杨颙认为,诸葛亮作为一个国家的丞相,不应该什么事情都一一过问,应该权力下放,层层分工,让每个部门都能够各尽其责;而诸葛亮只需要负责一些军政大事就可以了。这样做,丞相就可以不必那么操劳了。诸葛亮对杨颙的建议表示认可和感谢。可是由于他重任在身,在工作上有些身不由己,许多事情摆在面前,不得不亲自处理。
后来,杨颙因病去世。诸葛亮非常悲痛。在痛哭几天之后,诸葛亮写了一篇文告《教与军师长史参军掾属》,鼓励大家像杨颐那样发表政见参与政事。文告中是这样写的:“在政府里参与政事,必须人人踊跃提意见,使工作获得更大更好的效果。(众参署者集众思,广忠益也。)如果为了怕得罪人或者为了避免争论,不肯提出与别人不同的意见,那就会使工作蒙受损失!凡事都应该经过反复商计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对国家将有极大的好处,同时也能帮助我们少犯错误。”第23课 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
主备人:任集中心校 王媛媛
学导目标
1.知道祖冲之推算圆周率的史实
2.知道《水经注》《齐民要术》是我国古代地理学、农学领域的重要著作
3.学习三位科学家的探索精神。
目标导航
1、祖冲之的科技才能是多方面的。除数学外,他还在 、 等方面有贡献。为了纪念他对世界科学文化作出的贡献,1967年,国际天文学家联合会把 上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祖冲之山”。
2、北朝的 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农学家,其代表作 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 比较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
3、郦道元是我国古代杰出的 家,他著的 至今仍有研究价值。
史海探究
一、选一选
1.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精确地推算到小数点后21世纪教育网
第七位的数学家是( )
A.祖冲之 B.张衡 C.刘徽 D.刘歆21世纪教育网
2.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书是( )
A.《齐民要术》 B.《缀术》 C.《水经注》 D.《眿经》[来源:21世纪教育网]
3.想了解我国古代江河流经地区的山川、城镇、物产、矿藏等情况,需要查阅( )
A.《九章算术》 B.《农政全书》 C.《齐民要术》 D.《水经注》
4.小明同学的理想是长大后成为一名农业专家。下列人物中能给他最大启发的( )
A.祖冲之 B.贾思勰 C.王羲之 D.郦道元
5.从哪本书中我们知道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懂得使用石油资源的国家( )
A.《九章算术》 B.《齐民要术》 C.《水经注》D.《水经》
6.南朝时期的祖冲之已把圆周率推算到小数点后的第七位。圆周率反映的关系是( )
A.圆的周长与半径 B.圆的周长与直径 C.圆的周和与面积 D.圆的半径与直径
二、填一填
科技文化史的资料浩如烟海,我们可以通过自制图表,分类归纳来找出一节课应掌握的重点知识,如本课主要内容就可以归纳制成下表: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主要科技成就简表
项目 人物 成就
数学
农学
地理学
三、列一列
请你列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
四、读图回答问题
(1)《水经注》的作者是谁
(2)他生活在我国哪一个历史时期
(3)请你说说《水经注》的价值。
五、做一做
用小刀把方木头(或用萝卜、土豆等做的材料)削成圆柱体。想一想,怎样削最圆
六、试一试
1、二十四节气:反映周年季节、气候的变化,用以掌握农时,安排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是一部完整的农事历。
2、背诵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天谷,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3、下面是有关农业生产的谚语:
①清明风若从南起,预报丰年大收获。 ②立秋无雨空堪忧,万物从来一半收。
请你记住这两条谚语,并在清明和立秋这两天观察风和雨的情况,然后注意看电视、报纸关于农业方面的新闻,看看是否灵验。
七、读一读
祖冲之生活的时代,计算手段相当原始。别说没有计算机,就连算盘也没有发明,对当时用算筹(竹棍)进行计算的祖冲之来说.将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绝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
贾思勰是如何写就《齐民要术》的呢 首先他注意吸取前人的研究成果;其次,他注重劳动人民的生产经验,经常请教有经验的老农;再次,他亲自参加生产实践,并耐心细致地观察。这样他才获得了全面而科学的知识。
郦道元少年时代就博览群书,野外旅行时,每到一地,他都要访今问古,勘察水系,阅读有关著作。为了弄清水道情况,他总是不怕艰辛,追源溯流,探求脉络。郦道元注意吸收前人成果,但也不全迷信古人,而是周密分析所引资料,并找出其错误之处,最终写成了不朽之作《水经注》。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认为祖冲之、贾思勰、郦道元的身上体现出哪些科学精神
课课有话说
在学习本课中,你一定有不少的收获和感想,请你写下来。
我的精彩留言
对祖冲之说
对贾思勰说
对郦道元说
对老师说
对自己说
跨越障碍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学技术上承秦汉,而数学、农学和地理学等方面超过了前代,这些成就为隋唐时期我国科学技术的繁荣奠定了基础,并在我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中数学、农学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在当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圆周率是什么
圆周率是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用希腊字母兀(pài)来表示。圆周率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广泛。例如数学、天文、历法等学术领域,只要涉及到圆的问题,都要运用到圆周率。在古代科学不发达,计算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圆周率的理论和计算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数学水平。
《齐民要术》是一本什么书
《齐民要术》是一本综合性的农业百科全书。英国科学家达尔文曾说过,他的人工选择思想是“从一部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中得到启发的,不少人认为这部书就是《齐民要术》。的确,《齐民要术》不仅反映了北魏时期黄河流域的农业生产水平,而且系统地总结了从西周到北魏我国农业生产的知识与经验,它在中国和世界农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水经注》是一本什么书
《水经注》不仅是研究古代水文地理的珍贵资料,而且在自然地理和地质地貌方面也有大量记载。还记载了大量农田水利建设工程,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在治水营田,改造自然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其中《水经注》对与人民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的黄河和运河记载的特别详细。《水经注》不但是地理名著,而且是文学名著,在中国文学史上也有崇高的地位,被后人誉为“山水文学之祖”,是“游记文学中的杰作”。第22课 北方的民族汇聚的学导案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的史实。
2.掌握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
二、预习导学:
1、东汉以来,中原王朝为了分化瓦解北方和西北方边疆地区少数民族的力量,并达到 和 的目的,对少数民族进行招抚,甚至强迫他们向内地迁徙。内迁的少数民族主要有 、 、 、 、 、在历史上合称“ ”。
2、鲜卑族拓跋部原居住在 一带,过着游牧生活。386年,拓跋部建立 ,定都 ,史称 。 年,统一黄河流域,结束了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年,北魏 将都城从 迁到 。
3、知识重点归纳、难点突破: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主要有哪些?我们应如何看待这些措施。
三、史海探究
选一选
1.北魏孝文帝将都城从平城迁到 ( )
A.长安 B.许 C.洛阳 D.建康
2.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结果是 ( )
A.促进了南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B.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C.使少数民族更加落后 D.统治中心移至江南
读一读
1.孝文帝想迁都,一些保守的鲜卑贵族不愿离开平城。孝文帝以南征为名,率领朝廷官员和20万大军南下。到洛阳后,因为秋雨连绵,道路泥泞,群臣不愿继续前进。孝文帝借机让大家留在洛阳,达到迁都的目的。不热心改革的皇太子,不喜欢洛阳炎热的气候想逃回平城,孝文帝发现后,废掉了他的皇太子身份。
读了上面的故事,你觉得孝文帝个人的素质与他改革的成功有关系吗 为什么
2.孝文帝改革后,南朝官员陈庆之出使北方,目睹了洛阳的风貌,感慨地说:以前以为长江以北都是落后的“异族”风气,现在才知道中原地区礼仪兴盛,人才济济,难以言传。
读了上面的一段话,说说你的感想。
说一说
展开你丰富的想像,把自己假设为一位南迁的鲜卑贵族,说一说迁都洛阳后自己生活发生的变化。
议一议
鲜卑姓氏改为汉姓的对照表
鲜卑族 汉姓 鲜卑姓 汉姓
拓跋 兀 贺赖 贺
丘穆陵 穆 独孤 刘
步六孤 陆 贺楼 楼
(1)你的同学中有姓陆、元、穆、贺、刘、楼的吗
(2)他们有可能有少数民族血统吗
(3)在你身边有少数民族居民吗
(4)少数民族居民外貌和你一样吗 平时的服饰和你有区别吗
(5)你知道哪些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惯?
(6)你认为你和少数民族居民平等吗 为什么
四、互动天地 辩论会——孝文帝改革
辩题:孝文帝改革最终导致北魏的衰落和鲜卑族的消失,所以孝文帝改革的作用是消极的;
孝文帝改革,使鲜卑族最终汇入中华民族大家庭,推动了社会的进步,所以孝文帝改革的作用是积极的。
活动建议
l.全班分三大组,其中两组各持一观点,另一组为裁判组。
2.论辩双方根据论点组织论据,收集相关资料。注意,因同学们的理解力有限,所以建议资料不以理论为主,寻求事实说明即可。
3.确定辩论会各方:
正方、反方和裁判组各6人,老师加入裁判组(7人)。其余同学自由加入论辩双方的任意一方。
4.辩论要求:
①符合规定时间;②辩论语言清晰;③论点坚持性好,论据有说服力;
④全组同学表达问题较完整,不重复论说;⑤尊重对方,辩而不躁。
五、跨越障碍
这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是:孝文帝的改革。如何正确评价孝文帝呢 评价一个历史人物,要把他放在一定的时间、空间和历史环境中,看他的活动是否有利于历史的进步。
孝文帝突出的政绩在于他的改革措施。孝文帝的汉化政策顺应了历史潮流,促进了民族融合,丰富和发展了中原文化。所以我们就可以从正面肯定他是少数民族著名的政治家,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有作为的帝王。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时代特点是什么呢
三国两晋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重要的政权分立、民族大融合时期。东汉末年,群雄并举,国家陷入分裂割据局面。少数民族大量进入中原,经过数百年的冲突和交往,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局面。民族大融合促进了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为隋唐时期的大一统打下了坚实基础。
说一说孝文帝改革的历史背景
(1)边疆少数民族大量内迁,各族人民在中原地区杂居、交往,民族融合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
(2)为了控制众多的汉族人和一天天走向汉化的少数民族,巩固对黄河流域的统治,孝文帝顺应了历史潮流,实行了促进民族融合的改革。第24课 异彩纷呈的艺术成就学导案
一、学导目标:
1、了解王羲之书法成就和艺术特点及代表作品。
2、掌握顾恺之及绘画作品和石窟艺术成就。
二、目标导航:
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代 、 、 大放光彩的时代。 与 ,造就了许多书画名家,更创造了举世闻名的石窟艺术。
2、 时, 王羲之在学习前人书法的基础上,博采众家之长,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有“ , ”的美称。他的行书代表作是 。他以杰出的书法成就,被后人称之为“ ”。
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绘画艺术有了很大发展,名家辈出。其中艺术成就最高的是 人 。他的画中珍品现存有摹本 和 。他主张画人物要“ ”。
4、石窟艺术综合了 和 的特点,体现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最高的艺术成就。它是随着 的传播而发展起来的。北魏时期北方凿窟造像之风盛行,其中最著名的有山西大同的 ,河南洛阳的 等。
三、史海探究:
选一选
1.“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是称赞( )
A.王献之的字 B.顾恺之的画 C.王羲之的字 D.吴道子的画
2.王羲之擅长①行书②楷书③隶书④草书(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3.体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最高艺术成就的是( )
A.书法 B.绘画 C.雕塑 D.石窟艺术
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石窟艺术发展的原因是( )
A.绘画艺术 B.雕塑艺术 C.佛教的传播 D.社会稳定
5.东晋时期大书法家王羲之的代表作是
A.《洛神赋图》 B.《女史箴图》 C.《兰亭序》 D.《神灭论》
6.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开凿于( )
A.西汉时期 B.东汉时期 C.三国时期 D.南北朝时期
7.下列名画中,是东晋画家顾恺之作品的是( )
①《步辇图》②《清明上河图》③《女史箴图》④《洛神赋图》
A. 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8.看到成语“画龙点睛”,你最有可能联想起“以形写神”的著名画家:
A.王羲之 B.祖冲之 C.顾恺之 D.贾思勰
9.下列属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艺术成就的是( )
①编钟 ②“画圣”王羲之 ③顾恺之的“女史箴图” ④兵马俑 ⑤石窟艺术
A.②③④⑤ B.①③④ C.③④⑤ D.③⑤
10.某电视剧摄制组布置一个三国初期时曹植的书房场景,其道具有四样,根据你所学过的历史知识判断其中搞错的是( )
①书桌上有毛笔、纸张 ②书桌上有一叠印制的书籍 ③墙上挂有临摹的《洛神赋图》④书桌上放有一盘葡萄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填一填
项目 人物 生活朝代 代表作品
书法
绘画
雕塑
议一议
王羲之为什么能称为“书圣”?你从中受到什么启示?
试一试:
学完本课,有人出了一幅上联:孙行者 请你对出下联:
课课有话说
在学习本课中,你一定有不少的收获、感想,请你写下来。
我的精彩留言
对王羲之说
对顾恺之说
对雕刻龙门石窟的工匠说
对自己说
王羲之自幼好书法,经常一边思考,一边在自己的身上一笔一划地画着,日子久了,甚至连衣服都划破了。
他每天练完字,都要到门前的池塘里清洗毛笔、砚台。据说,久而久之,池水都变成黑色了。21、南方经济的发展导学案
主备人:濉溪县任集中心校 王媛媛
一、学导目标:
1、 分析史实,知道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南方经济发展时期。
2、 知道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和表现。
3、 说出人口南迁和民族交往促进了江南开发的史实。
4、 了解人口南迁是一个艰辛困苦的过程。
5、 认识到和平安定是人民的共同追求,是经济发展的客观条件。
6、 了解劳动人民在开发江南经济中的作用,认识到社会进步是人民群众推动的。
二、目标导航:
一、人口南迁
1. 北方人口南迁的原因 2. 人口南迁的情况(方向、分布)
二、淝水之战
1. 东晋、前秦的建立 2. 交战的双方及结果
3. 相关的成语故事(草木皆兵、风声鹤唳)
三、江南经济的发展
1. 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 2. 江南经济发展的主要表现
三、学导流程:
1、出示目标1、 2。 2、完成“预习导学”的第一部分
3、展示预习结果。 4、合作探究,完成“预习导学”其他部分。
四、预习导学
填一填
1、 ,我国的经济重心在 。
2、西汉时,全国大部分人口分布在
3、列出人口南迁的两次浪潮。东汉末年 ,西晋后期 。
4、列出淝水之战发生的时间 、双方 、结果 及影响
5、南方经济的发展:
原因:
发展的表现:
(1)农业:
(2)手工业 :纺织业
制瓷业
冶铸业
(3)商业:
(4)海上贸易:
选一选
1、南方经济走出低谷是在( )
A、三国时期 B、六朝时期 C、西晋 D、东晋
2、下列哪项不属于南方农业技术的进步( )
A、犁耕的推广和改进 B、火耕水耨 C、粪肥精耕 D、稻麦两熟制
3、促使南方经济开始赶上北方的最重要的客观原因是( )
A、南方社会环境相对稳定 B、北方先进的生产经验和生产技术传入南方
C、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D、六朝统治者主要调整统治政策
4、东汉时期,南方地区的农业远远落后于中原地区最重要的原因是( )
A、南方地区开放艰难 B、劳动力短缺 C、自然条件恶劣 D、政府不关心
5、北方人口的大量迁移,产生的作用不包括( )
A、改变了南方人少地广的局面 B、改变了南方的自然地理条件
C、刺激了南方地区经济的增长 D、提供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经验
6、下列关于南方经济开发情况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江南经济得以开发的有利条件是稳定的社会环境
B、北方人口大量南迁,为南方补足了劳动力,提供了先进技术
C、南方经济开始赶上北方
D、通过江南汉族人民辛勤劳动,江南经济得到开发
想一想
1、从东汉末年起,北方人口大量南迁,你知道为什么吗 他们南迁给南方带来了什么影响?
2、你能在北方人口南迁图中指出北方人口南迁的主要路线吗?
议一议
3、 材料一:马迁在《史记》中这样描述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泽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
材料二:《宋书》这样描述江南: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材料三:西汉元始二年(公元2年)的人口统计表明,南方和北方的人口比例为1:3.2,就人才而言,两汉时代的三公九卿,儒林文苑也都集中于北方,南方几乎空白。但到南朝以后,南方人中进士的逐渐增多以至于大大超过北方,文化繁荣也远胜北方。
读后请回答:
①《汉书》和《宋书》中所记载的汉朝和南朝时江南的经济情况有什么变化?反映了怎样的问题?
②你认为这种变化同材料三中反映的情况有什么关系吗?谈谈你对当前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关系的认识?
看图配词
课课有话说
在学习本课中,你一定有不少的收获、感想,请你写下来。
我的精彩留言
对南迁的人们说
对淝水之战后的东晋统治者说
对东晋南朝时的江南地区说
对江南围湖造田的人们说
跨越障碍
1、 朝代更替:东汉(25年-220年,洛阳)-----三国(220-280年,洛阳、成都、建业)-----西晋(266-316年,长安)------东晋(317-420年,建康)-----南朝【宋(420-479年)、齐(479-502年)、梁(502-557年)、陈(557-589年),建康】
2、六朝古都:南京
六朝是指:东吴、东晋、宋、齐、梁、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