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 分子热运动
一、单选题
1.对于飘在空中的尘埃,正确的说法是( )
A.它和一个原子差不多大 B.它包含有几个分子
C.它有几个“纳米” D.它是由许多分子组成的
2.气体、液体和固体分子间的距离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A.固体、液体、气体 B.气体、液体、固体
C.气体、固体、液体 D.液体、固体、气体
3.下列常见的自然现象,能用分子热运动知识解释的是( )
A.春天,柳枝吐芽 B.夏天,山涧瀑布
C.秋天,菊香满园 D.冬天,雪花飘飘
4.一轮“超级月亮”伴随着滚滚雾霾在首都冉冉升起,“超级月亮”是指月亮距离地球近距离的状态,关于超级月亮说法正确的是( )
A.“明月松间照”,皎洁的月亮照耀松林,是因为它本身就是光源
B.一架飞机轻轻拂过月亮的面庞,留下了短暂的暗影,是因为光不能沿直线传播
C.“举头望明月,低头做试卷”,我们所看到的月亮其实是虚像
D.滚滚雾霾说明分子在做不停息的热运动
5.如图所示,向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注入一些水,用力压活塞,发现水的体积没有明显变小。这是由于水分子之间( )
A.有间隙 B.没有间隙 C.存在斥力 D.存在引力
6.关于分子热运动的一些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的流速越快,水分子的热运动就越剧烈
B.水凝固成冰后,水分子仍然在做无规则的热运动
C.水很难被压缩,说明水分子间只有斥力没有引力
D.只有气体和液体才能发生扩散现象,固体不能发生扩散现象
二、填空题
7.常见的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______、______构成的.
8.如图所示,两个相同瓶子的瓶口相对,之间用一块玻璃板隔开,上面的瓶中装有空气,下面的瓶中装有密度比空气大的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抽掉玻璃板后,可以看到, 两个瓶中的气体会混合在一起,最后颜色变得均匀,这属于_______现象,该现象表明_______。
9.夏日荷塘里荷花盛开,微风吹过,飘来阵阵花香,这是________现象,荷叶上的两滴水珠接触后合成更大的一滴,这表明分子间存在______力.
10.水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选填“引力”或“斥力”);50cm3的水和50cm3的酒精充分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cm3,说明分子间存在着_____.
11.固态、液态和______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如图是某种物质三种状态的微观模型,其中图乙表示物质的______态,该物质由图甲状态变为图乙状态时,发生的物态变化为_______。
三、实验题
12.如图所示,是我们在学习分子动理论时做过的一些实验
图a:浓硫酸铜溶液与清水开始界面十分清晰,几天之后,两种液体混合均匀了;
图b:玻璃板的下表面接触水面,发现拉力示数大于玻璃板的重力;
图c: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混合前水和酒精的总体积;
图d:将红墨水滴入水中,可以看到它在水中扩散开来;
图e:将两个底面干净、平整的铅块紧压在一起,两个铅块就会结合在一起,下面吊一个较重的物体也不会将它们拉开.
请回答;
(1)图a和图 _______ 两个实验产生实验现象的原因相同
(2)图b和图 ________ 两个实验产生实验现象的原因相同,实验表明:分子之间存在 __________ .
四、简答题
13.分别在装有冷水和热水的杯中放入茶叶,热水杯中水的颜色先变深,为什么?
14.用细线把干净的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记住测力计的示数,使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玻璃板.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有什么变化?解释产生这个现象的原因。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解析】
【详解】
一个分子的大小约为10-10m左右,人眼是看不见的.对于飘在空中的尘埃,直径约为零点几毫米,对于我们来说是很微小的物体,但相对于分子来说已是宏观物体,含有的分子数有成千上万,由于1nm=10-9m,所以尘埃有几百到几千纳米大小.只有选项D正确.
【点睛】
本题考查学生对分子大小的认识情况.纠正日常生活中的错误认识,建立科学的分子模型,是学习这部分知识的重要过程.
2.B
【解析】
【详解】
固体间的作用力很大,分子间紧密的堆在一起,固体间分子的距离最小,液体分子间作用力较大,分子较紧密堆积在一起,分子与分子的距离较大,气体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很弱,分子间的距离最大,所以固体、液体和气体分子间的距离,从大到小排列的次序一般是气体、液体、固体.
故选B.
3.C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柳枝吐芽是植物的生长现象,不是分子的运动,故A不合题意;山涧瀑布是水在重力作用下流动形成的,是机械运动,故B不合题意;菊香满园是花香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故C符合题意;雪花飘飘是物体的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分子的运动是肉眼看不到的,故D不合题意;故应选C.
【考点定位】分子的热运动
4.C
【解析】
【详解】
A. 月亮是反射的太阳光,本身不会发光,月亮本身不是光源,故A错误;
B. 一架飞机轻轻拂过月亮的面庞,留下了短暂的暗影,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而形成的,即观察者处于飞机的影子区域内,才会留下暗影,故B错误;
C. 我们所看到的月亮是光线经过空气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反向延长而形成的虚像,故C正确;
D. 滚滚雾霾与分子相比仍是宏观物体的运动,不能说明分子在做不停息的热运动,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
要理解分子是看不见的,因为分子太小了,而能看到的灰尘、烟尘、雾霾一类的物体仍属宏观的物体运动,比分子还是大得多的,不能说明分子的运动.
5.C
【解析】
【详解】
分子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当分子间的距离减小则分子间斥力大于引力,主要表现为分子间的斥力,所以向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注入一些水,用力压活塞,水的体积没有明显变小是因为分子间斥力的作用,故C正确。
故选C。
6.B
【解析】
【分析】
(1)分子热运动与宏观物体的机械运动无关;
(2)物体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分子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4)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组成物质的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扩散现象证明了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气体、液体、固体之间都能够发生扩散现象。
【详解】
A.分子的热运动是内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只与温度有关,与水流速度无关,故A错误;
B.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水结冰后,分子仍是运动的,故B正确;
C.水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而分子间也有引力,故C错误;
D.扩散现象表明了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发生扩散现象,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分子运动与机械运动的区别,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是一道综合题,难度不大。
7. 分子 原子
【解析】
【详解】
[1][2]常见的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构成的.如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金属铁、铜是由铁原子和铜原子构成的.
8. 扩散 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解析】
【详解】
[1][2]抽掉玻璃板后,将上下两瓶间的玻璃板抽掉后,空气分子向下扩散,二氧化氮分子也会向上扩散,空气和二氧化氮将同时向对方扩散,颜色逐渐变均匀,这属于扩散现象,表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9. 扩散 吸引
【解析】
【详解】
荷塘里荷花盛开,微风吹过,飘来阵阵花香,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荷叶上的两滴露珠接触后合成一滴,是由于分子间引力的作用.
10. 斥力 间隙
【解析】
【详解】
第一空.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水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
第二空.50cm3的水和50cm3的酒精充分混合后,总体积小于两种液体的体积之和100cm3,说明分子间存在着间隙.
11. 气态 液 熔化
【解析】
【详解】
[1][2]固液气三态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固态分子间作用力大,有固定形状,有固定体积,液态分子间作用力小于固体间,无固定形状,有固定体积,气态分子间作用力最小,无固定形状,无固定体积,因此图乙表示液态。
[3]从甲到乙状态,是固变液的过程,叫熔化。
12. d e 引力
【解析】
【详解】
图a:浓硫酸铜溶液与清水开始界面十分清晰,几天之后,两种液体混合均匀了,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图b:玻璃板的下表面接触水面,发现拉力大于玻璃板的重力,说明分子之间总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
图c: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混合前水和酒精的总体积,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隙;
图d:将红墨水滴入水中,可以看到它在水中扩散开来,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图e:将两个底面干净、平整的铅块紧压在一起,两个铅块就会结合在一起,下面吊一个较重的物体也不会将它们拉开,说明分子之间总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
综上所述,
(1)图a和图d都是说明分子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所以图a和图d两个实验产生实验现象的原因相同.
(2)图b和图e两个实验现象都说明分子之间总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实验表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13.因为把茶叶放入水中时,茶叶就会在水中发生扩散,而且水的温度越高,茶叶的分子运动越剧烈,扩散的越快.
【解析】
【分析】
不同的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现象;物体发生扩散时,温度越高扩散的越快.
【详解】
把茶叶放在热水杯中时水的颜色较深;因为把茶叶放入水中时,茶叶就会在水中发生扩散,而且水的温度越高,茶叶的分子运动越剧烈,扩散的越快.
14.见解析
【解析】
【详解】
因为玻璃和水接触在一起,并且玻璃分子和水分子间的距离在引力作用的范围内,故水分子和玻璃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故向上拉玻璃板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将变大。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