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34张PPT)
六年级上册·3单元
竹节人
第三单元
阅读策略单元
从三年级开始,我们就接触阅读策略单元了,你还记得我们已经学习过的阅读策略吗?
语文要素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策略单元语文要素进阶梳理
·一边读一边预测,顺着故事情节去猜想。
·学习预测的一些基本方法。
·阅读时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
·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
·根据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
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
——杨绛
第三单元
根据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
写生活体验,试着表达自己的看法。
本单元阅读策略
——根据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
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
——杨绛
第三单元
根据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
写生活体验,试着表达自己的看法。
人文主题
解读:读书是带着不同的目的、去不同的“人”家里“串门儿”。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阅读量会大大增加,要想在浩如烟海的书籍中获取对自己有用的信息,提高阅读效率,解决问题,就要用上“有目的地阅读”这一阅读策略。
语文要素
解读:小学阶段,我们已经学习过很多阅读方法了,“根据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要求我们根据不同的阅读需求,灵活选用阅读方法,并能适时调整自己的阅读策略。
根据阅读目的,
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
《竹节人》
2课时
《宇宙生命之谜》
2课时
《故宫博物院》
1课时
竹节人
第1课时
01
聚焦传统玩具,
引入课文
不论什么年代的孩子,对于玩具总是满怀欣喜的。看,竹节人就是一种传统玩具。
斗竹节人
威风凛凛的竹节人
虽然传统玩具不如现代玩具看起来多彩、炫酷,但同样给很多人留下了不少有趣的回忆。
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感受一下传统玩具给我们带来的乐趣吧!
02
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一、初读课文,梳理课文主要内容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同时想一想:课文围绕“竹节人”写了哪些内容?
第8~16自然段:主要写了斗竹节人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有趣的情景(详)
第17~19自然段:突出“我们”对斗竹节人的入迷程度,反映斗竹节人游戏的乐趣(略)
概述竹节人风靡全班
第一部分
第1、2自然段
主要描述竹节人的制作过程
第二部分
第3~7自然段
主要写斗竹节人的乐趣,体现“我们”对此深深着迷
第三部分
第8~19自然段
写“我们”玩竹节人太入迷,竹节人被老师没收,发现老师也喜欢玩竹节人
第四部分
第20~29自然段
课文主要内容
二、明确阅读任务
同一篇文章,阅读的目的不同,关注的内容、采用的阅读方法也会有所不同。如果给你以下阅读任务,你会怎样读《竹节人》这篇文章?
阅读任务:
◇写玩具制作指南,并教别人玩这种玩具。
◇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
下面,让我们一起学习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阅读课文。
03
阅读文章,
完成第一个阅读任务
一、带着第一个阅读任务阅读
第一个阅读任务:
◇写玩具制作指南,并教别人玩这种玩具。
·课文内容信息量大,为了完成阅读任务一,怎样阅读这篇课文更有效率?
快速阅读文章,找到与阅读任务一相关的内容进行精读。
通读课文的时候,要一边读一边想读到的内容与阅读任务一是否有关系。如果没有,则不用过多关注;如果有,下一步则要仔细阅读。
·课文内容信息量大,为了完成阅读任务一,怎样阅读这篇课文更有效率?
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并找到与第一个阅读任务相关的段落。
·为了完成“写玩具制作指南,并教别人玩这种玩具”的任务,需要重点阅读哪个段落呢?
第3自然段。
请同学们精读课文第3自然段。
把毛笔杆锯成寸把长的一截,这就是竹节人的脑袋连同身躯了,在上面钻一对小眼,供装手臂用。再锯八截短的,分别当四肢。用一根纳鞋底的线把它们穿在一起,就成了。锯的时候要小心,弄不好一个个崩裂,前功尽弃。
3
二、交流阅读方法
·为了完成“写玩具制作指南”这个阅读任务,同学们是怎么精读第3自然段的呢?
边精读边圈画关键词句。
把毛笔杆锯成寸把长的一截,这就是竹节人的脑袋连同身躯了,在上面钻一对小眼,供装手臂用。再锯八截短的,分别当四肢。用一根纳鞋底的线把它们穿在一起,就成了。锯的时候要小心,弄不好一个个崩裂,前功尽弃。
3
注意提取关键信息,尤其是找出制作竹节人需要的材料和具体做法。
现在,我们已经找到了制作竹节人的关键信息,那我们就一起来说说制作竹节人需要的材料和步骤吧。
竹节人的制作
材料
毛笔杆
纳鞋底的线
把毛笔杆锯成寸把长的一截,充当竹节人的脑袋连同身躯。
1
在毛笔杆上面钻一对小眼,供装手臂用。再锯八截短的毛笔杆,分别当四肢。
2
3
用一根纳鞋底的线把锯好的毛笔杆穿在一起。
步骤
针对给定的阅读目的,先快速阅读文章,寻找重点段落。确定重点段落之后,细读段落,提取关键信息。
·思考:是不是提取出这些关键信息,我们就完成了阅读任务呢?你还运用了什么阅读方法?
方法一:
课本插图也可以帮助了解竹节人该怎么组装。
插图上竹节人的躯干用的是一长截毛笔杆,而四肢是八截短的毛笔杆制作而成的;一对小眼要钻在长竹节的上边一些,两个小眼要对称分布,这样才能装好手臂;锯好的毛笔杆是用纳鞋底的线连接在一起的。
方法二:
我通过第3自然段的内容明白了每部分材料对应竹节人的哪些部位。
“寸把长的一截”毛笔杆对应的是竹节人的脑袋和躯干,而“八截短的”毛笔杆做成了四肢,即两截短毛笔杆为一肢。
方法三:
我不仅读了第3自然段,还阅读了如何玩竹节人的段落,因为知道了玩法,能让我更好地了解如何制作竹节人。
第8自然段中“把穿着九个竹节的鞋线嵌入课桌裂缝里,在下面一拉紧”,说明制作竹节人用的材料是竹节和鞋线。
小结
在阅读的时候,不仅要使用提取关键信息的方法,还要运用结合图片、关联其他阅读内容等方法完成阅读任务。这就是根据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策略。
提取关键信息的时候,要注意信息的准确性。一是要关注课文中的表示长短、数量的词语,如“寸把长的一截”“八截短的”“一对”等;二是要结合文字和图片弄清楚竹节人的各个部位的安装位置。
三、写玩具制作指南
·思考:我们通过精读课文相关的内容,已经了解了竹节人的制作方法,接下来怎么写玩具制作指南呢?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思考:我们通过精读课文相关的内容,已经了解了竹节人的制作方法,接下来怎么写玩具制作指南呢?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A.需要准备什么制作材料、工具。
B.制作分几个步骤,每个步骤怎么操作,语言要简洁、有条理。
C.对于竹节人各部分材料的长短、数量以及安装位置等描述要准确。
D. 说清楚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小结
我们在阅读的时候要对文中的内容进行归纳、概括,可以将归纳概括出的内容批注在课文旁边的空白处。
根据梳理的信息与同学交流,并完善“竹节人”的制作指南。
“竹节人”制作指南
材料:
步骤:
(1)把毛笔杆锯成寸把长的一截,充当脑袋和身躯;
(2)在上面钻一对小眼,供装手臂用;
(3)锯八截一样长度的短毛笔杆,当四肢;
(4)用一根纳鞋底的线把竹节穿起来;
毛笔杆、纳鞋底的线、锯和钻毛笔杆的工具
(5)画上脸、做兵器。
注意事项:
锯的时候要小心,弄不好会裂开!
成品:
1
2
3
4
5
大约1寸
②
③
打结
①
一对小眼
8节
四、教别人玩竹节人
·若是要向别人介绍竹节人的玩法,在准备时你会细读课文的哪些自然段?怎样细读?
细读第8、9自然段,细读玩的过程和方法。
运用之前提到的阅读方法,细读第8、9自然段,完成阅读任务。
·若是要向别人介绍竹节人的玩法,在准备时你会细读课文的哪些自然段?怎样细读?
根据第8、9自然段的内容,提炼出竹节人的玩法,并尝试向其他人介绍它的玩法。
把穿着九个竹节的鞋线嵌入课桌裂缝里,在下面一拉紧,那立在裂缝上的竹节们就站成一个壮士模样,叉腿张胳膊,威风凛凛,跟现今健美比赛中那脖子老粗、浑身疙瘩肉的小伙子差不多。
8
将鞋线一松一紧,那竹节人就手舞之、身摆之地动起来。两个竹节人放在一起,那就是搏斗了,没头没脑地对打着,不知疲倦,也永不会倒下。
9
阅读方法1:
介绍怎么玩,要特别关注段落中表示连续动作的词语,抓住玩的动作,可以提取文中表示动作的关键词句,抓住“嵌入、一拉紧、一松一紧”几个表示玩的动词,给大家介绍竹节人的玩法。
示例1:
先把串联竹节人的线嵌入桌缝里,从下面拉紧这根线,竹节人就可以稳稳地站立起来;然后手稍稍松开线,竹节人就会放松一些,身体摆动起来;再拉紧线,竹节人就又会挺立起来。这样一松一紧地控制线,竹节人就会一直摆动,我和另一个伙伴都这样操纵,两个竹节人就对打起来了。
阅读方法2:
除了提取文中的关键词句,我们还可以用模仿表演的方法,把读懂的内容表演出来,让同学们看到玩的过程。
总结
转化
画面
文字
提取关键词句,抓住关键动词
五、课堂总结阅读方法
总结:为了完成第一个阅读任务,我们采用了哪些阅读方法?
快读全文,确定相关内容
1
提取关键信息(书中标画)
2
结合图片
3
归纳、概括(批注关键词)
4
理清条理(制作指南)
5
完善指南
6
教别人玩
7
总结:为了完成第一个阅读任务,我们采用了哪些阅读方法?
通过完成这个阅读任务,你是否初步了解了什么是“有目的地阅读”?下节课,我们将继续运用这节课学到的方法,试着完成其他阅读任务。
04
识记生字,
理解词语
pā
趴
lǐn
凛
gē
疙
gùn
棍
xiàng
橡
chóu
筹
cái
裁
da
瘩
duò
跺
diāo
雕
jǔ
沮
tuí
颓
sàng
丧
tì
屉
会写字
疙
疙瘩 疙疙瘩瘩
gē
肌肉疙瘩
易错点
“疒”部包围的是“乞”,不是“气”。
易错字形点拨
裁剪 别出心裁
cái
易错字形点拨
量体裁衣
形近字
载(zài):装载;
(zǎi):登载。
栽(zāi):栽树。
书写指导
左下角的“衣”要写得小一点儿,最后一笔变为点。
裁
跺脚
duò
形近字
垛(duǒ):城垛;
(duò):草垛。
躲(duǒ):躲开。
书写指导
足字旁的最后一提和“朵”的横画、撇画,要互相穿插,字才显得紧凑。
跺
易错字形点拨
颓然 颓废 颓败
tuí
形近字
顽(wán):顽皮。
易错点
“颓”字左下部分是“ ”,不是“几”。
颓
易错字形点拨
凛
威风凛凛 凛冽
lǐn
大义凛然
例句
面对凶狠的敌人,小英雄大义凛然,毫无惧色。
会写字
瘩
疙瘩
da
会写字
多音字
dá
【瘩背】(dá bèi)中医指生在背部的毒疮。
棍
冰棍 木棍
gùn
会写字
形近字
馄(hún):馄饨。
混(hún):混蛋;
(hùn):混乱。
技高一筹 运筹帷幄
chóu
会写字
一筹莫展
例句
面对这样进退两难的局面,她一筹莫展。
筹
橡树 橡皮筋
xiàng
会写字
形近字
像(xiàng):石像。
豫(yù):犹豫。
橡
雕刻 雕花 石雕
diāo
会写字
释义
腐烂的木头无法雕刻,用来形容一个人始终无法改造或品质败坏到极点,无药可救或指事物和局面败势已定,无可挽回。
雕
沮丧 沮遏
jǔ
会写字
多音字
jù 潮湿:沮洳(rú)。
形近字
组(zǔ):组长。
咀(jǔ):咀嚼。
沮
丧失 垂头丧气
sàng
会写字
多音字
sāng 失去,引申为死亡。
易错点
注意“丧”字上部分是“十”加两点。
丧
趴下 趴着 趴窝
pā
会写字
形近字
扒(bā):扒开。
易错点
“趴”字是一声pā,不要读作二声pá。
趴
抽屉 笼屉 蒸屉
tì
会写字
形近字
届(jiè):应届生。
层(céng):层次。
居(jū):居然。
屉
威风凛凛 疙瘩 疲倦 呆头呆脑 冰棍 别出心裁 技高一筹 橡皮 跺脚 大步流星 颓然 暴露无遗 沮丧 抽屉 念念有词 忘乎所以 心满意足
词语
难理解的词语
威风凛凛:
别出心裁:
技高一筹:
大步流星:
沮丧:
念念有词:
威风凛凛:形容声势或气派使人敬畏。
别出心裁:指想出的办法与众不同。
技高一筹:稍强一些,技术高人一筹。
大步流星:形容步子迈得大,走得快。
沮丧:灰心失望。
念念有词:指人不停地自言自语。
难理解的词语
第2课时
01
回顾阅读任务一,
复习学过的阅读策略
上节课我们完成了阅读任务一,运用了一些阅读方法,初步了解了“有目的地阅读”。我们一起回顾一下完成阅读任务一的过程。
快读全文,确定相关内容
1
提取关键信息(书中标画)
2
结合图片
3
归纳、概括(批注关键词)
4
理清条理(制作指南)
5
完善指南
6
教别人玩
7
小提示
阅读目的不同,选择的阅读方法也不同。
为了达到阅读目的,不能只使用一种阅读方法,而是要多种阅读方法综合运用。
02
完成第二个阅读任务,
梳理思考过程
一、确定相关阅读内容
第二个阅读任务:
◇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1.说一说:看到阅读任务二以后,回想完成阅读任务一的过程,我们先要做什么?
2.思考:要完成阅读任务二,我们需要重点关注哪些段落?
1.说一说:看到阅读任务二以后,回想完成阅读任务一的过程,我们先要做什么?
答案示例:
速读课文,确定与之相关的阅读内容。
2.思考:要完成阅读任务二,我们需要重点关注哪些段落?
第8~23自然段。
二、根据阅读任务,展开细读
细读第8~23自然段,边读边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并思考你是怎样体会到的。
·思考:文中哪些内容让你体会到了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具体运用了哪些阅读方法?
·思考:文中哪些内容让你体会到了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具体运用了哪些阅读方法?
抓住描写竹节人的语句体会乐趣
有时其中一个的线卡住了,那“斗士”便显出一副呆头呆脑的傻样子,挺着肚子净挨揍。
10
联系第一单元的语文要素,“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结合文字和图片,可以想象到竹节人挨揍时的可笑模样。
示例一
有时其中一个的线卡住了,那“斗士”便显出一副呆头呆脑的傻样子,挺着肚子净挨揍。
10
结合“呆头呆脑、挺着肚子”等词句体会竹节人可笑的模样。
示例二
联系第一单元的语文要素,“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根据文字描述想象竹节人丢盔弃甲、头断刀飞的可笑模样。
示例三
谁知弄巧成拙,中看不中用,没打几个回合,那粘上的脑袋连盔甲被它自己手里的大刀磕飞了,于是对方大呼胜利。
15
联系第一单元的语文要素,“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想象获胜的同学喜悦的神态、动作、语言等。
示例四
谁知弄巧成拙,中看不中用,没打几个回合,那粘上的脑袋连盔甲被它自己手里的大刀磕飞了,于是对方大呼胜利。
15
小结
注意细读对竹节人的描写,联系第一单元的语文要素,“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抓住关键词句边读边想象画面。
竹节人在“我们”的手中真是形态多变,这些意想不到的动作常常让人捧腹大笑,真有意思。
抓住描写竹节人的语句体会乐趣
抓住同学们装扮竹节人和给竹节人起名号的语句体会乐趣
·思考:文中哪些内容让你体会到了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具体运用了哪些阅读方法?
竹节人手上系上一根冰棍棒,就成了手握金箍棒的孙悟空,号称“齐天小圣”,四个字歪歪斜斜刻在竹节人背上,神气!
找到两根针织机上废弃的钩针,装在竹节人手上,就成了窦尔敦的虎头双钩。把“金钩大王”刻在竹节人的胸口,神气!
联想生活中自己装扮玩具和给玩具起名号的经历,体会传统玩具的乐趣。
方法一
思路示例:从“齐天小圣”和“金钩大王”,我想到了我曾经也制作过一个很有趣的玩具,当时,我用的材料是……
联想生活中自己装扮玩具和给玩具起名号的经历,体会传统玩具的乐趣。
方法一
抓住文中对比的词语感受竹节人在“我们”心中的地位,体会乐趣。
方法二
找到两根针织机上废弃的钩针,装在竹节人手上,就成了窦尔敦的虎头双钩。把“金钩大王”刻在竹节人的胸口,神气!
破课桌,俨然一个叱咤风云的古战场。
竹节人手上系上一根冰棍棒,就成了手握金箍棒的孙悟空,号称“齐天小圣”,四个字歪歪斜斜刻在竹节人背上,神气!
本来的样子 在“我们”心中的样子
歪歪斜斜 神气
废弃的钩针 虎头双钩、金钩大王
破课桌 古战场
抓住文中对比的词语感受竹节人在“我们”心中的地位,体会乐趣。
方法二
示例:虽然制作竹节人的材料和玩竹节人的场地比较简陋,但“我们”却感受到了无穷的乐趣,这些乐趣让竹节人在“我们”的眼中变得不一样……
抓住文中对比的词语感受竹节人在“我们”心中的地位,体会乐趣。
方法二
还有同学别出心裁,想技高一筹,给竹节人粘上一个橡皮雕成的脑袋,做一套纸盔甲。
抓住“我们”别出心裁地给竹节人进行装扮,渴望自己技高一筹,体会“我们”渴望胜利的乐趣。
方法三
小结
看似普通的竹节人,经过“我们”一番别出心裁的装扮,竟摇身一变,变成了各种人物形象,真是活灵活现,充满趣味。大家通过联想生活中的相似经历,边读边思考竹节人给“我们”带来的乐趣。
·思考:文中哪些内容让你体会到了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抓住描写竹节人的语句体会乐趣
抓住同学们装扮竹节人和给竹节人起名号的语句体会乐趣
抓住“我们”玩竹节人入迷的描写,体会乐趣
先找到这样的语句,再细细品读,感受文中对竹节人入迷的乐趣是从哪些方面进行描写的。
下课时,教室里摆开场子,吸引了一圈黑脑袋,攒着观战,还跺脚拍手,咋咋呼呼,好不热闹。
……
偏偏后面的同学不知趣,看得入了迷,伸长脖子,恨不能从我们肩膀上探过来,被那虎视眈眈的老师看出了破绽。
抓住课文中相关的人物描写,感受大家玩竹节人的热情,体会乐趣。
方法一
示例:“攒着观战,还跺脚拍手,咋咋呼呼,伸长脖子,恨不能从我们肩膀上探过来”等人物描写,让大家专注、入迷地玩竹节人的场景跃然纸上……
抓住课文中相关的人物描写,感受大家玩竹节人的热情,体会乐趣。
方法一
黑虎掏心!泰山压顶!双龙抢珠!
咚锵咚锵咚咚锵!咚咚锵!
17
18
抓住玩竹节人热闹的场景,体会玩竹节人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方法二
示例:简单几句“竹节人招式”的描述就将整个打斗场景生动地描绘出来,在“咚锵”的配乐下,整个打斗场景更显得热闹非凡。
抓住玩竹节人热闹的场景,体会玩竹节人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方法二
联想自己在班中玩弹笔的经历,体会乐趣。
方法三
想想你在玩弹笔游戏的过程中会说些什么,感受传统玩具带来的快乐。
小结
通过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相信你已经体会到了玩竹节人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抓住第20~23自然段,体会玩竹节人对孩子的吸引力。
从侧面描写延伸:这几个自然段虽然没有直接描写玩竹节人的乐趣,但从侧面描写了竹节人对孩子的吸引力:一是上课也依然意兴不减;二是竹节人被没收后“我”沮丧透顶,希望找回竹节人……
方法四
小结
看来不光是竹节人多变的形象让文中的同学们着迷,竹节人百变的玩法更是给大家带来了很多的乐趣。
文中的哪部分内容让自己深深体会到了竹节人给人们带来的乐趣?请大声朗读,读出体会到的乐趣。
三、梳理完成阅读任务的思考过程
前两个阅读任务的对比
第一个阅读任务
第二个阅读任务
阅读量
阅读量
与第一个阅读任务相比,第二个阅读任务的阅读量大幅增加。要完成这个阅读任务,我们要有阅读步骤。
快速阅读,确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乐趣这部分内容主要集中在哪些段落
1
总结:为了完成第二个阅读任务,我们要采取的阅读步骤:
注意:在阅读过程中,我们根据阅读目的,运用、调整这些阅读方法,形成了相应的阅读策略。
细读该部分内容,思考哪些内容让你体会到了这样的乐趣
2
接下来,请大家大胆尝试,按照梳理出的阅读步骤和阅读策略,小组合作完成第三个阅读任务。
03
完成第三个阅读任务,自主梳理阅读角度
一、出示小组学习任务
请根据提示,运用恰当的阅读策略,试着完成阅读任务三: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小组内互相交流自己的故事,并说一说你是如何完成这个阅读任务的。
完成阅读任务三时,可从以下方面进行思考:
参考的方向
思考哪部分内容要讲具体,为什么这样安排
边阅读边梳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边读边想象老师的心理、动作、神态等,为把故事讲生动作准备
二、汇报交流,总结归纳
请一位同学讲一讲关于老师的故事,其他同学进行点评和补充。
提示
讲关于老师的故事时,表现老师人物形象的情节要具体讲述。就像《竹节人》一文中,课文对老师对待竹节人令人意想不到的态度进行了具体的描述,在对比中,老师的人物形象就突显出来了。
故事
事情
起因
结果
经过
关注哪些内容可以体现人物形象,这部分内容要结合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讲具体、生动
关注故事的前因后果和人物形象。
故事
故事情节是否清晰
是否体现了老师的形象
尝试从以下方面完善自己的故事,修改之后,再次汇报。
小结
读书时要先明确阅读目的,接着确定阅读内容,然后运用不同的阅读方法获取有效信息。
带着阅读目的阅读更有效率,同时也锻炼了我们的思维,这在以后的阅读中对我们有很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