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丁香结 课件 (共1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丁香结 课件 (共12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7-30 12:50: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22张PPT)
六年级上册·1单元
丁香结
第1课时
01
欣赏图片,
了解丁香结
一、观察图片,认识丁香花
同学们,你们知道下面的这些花是什么花吗?大家猜一猜,然后说说自己的依据。
丁香因花筒细长如钉且香得名。丁香花栽培简易,在园林中被广泛栽培应用。
丁香结
二、读题质疑,初识丁香结
请同学们猜一猜,“丁香结”指的是什么?
02
初读课文,
感知大意
一、朗读课文,学习字词
斗室 漏斗
dǒu
dòu ①对打。②比高下;决胜负。③打击坏人。④使动物打斗:斗鸡、斗蟋蟀。
dǒu ①市制容量单位,1斗等于10升,10斗等于1石(dàn)。②旧时量粮食的用具,多为方形,容量为一斗。③比喻事物大或微小:斗室(小屋子)、斗胆(大胆)。④形状有些像斗的东西。⑤圆形的指纹。⑥北斗星,泛指星。
易读错的字
据义定音

单薄 薄弱

báo (常单用)①扁平物两面之间的距离小(跟“厚”相对)。②味道不浓。③感情冷淡。④土地不肥沃。
据义定音
bò 【薄荷】(bò he)草本植物。
bó ①同“薄”(báo)。②小;少:薄利。③不厚实;不结实:单薄。④不厚道;不庄重:刻薄。⑤看不起;不重视:厚此薄彼。⑥接近:薄暮。⑦(Bó)姓。
易读错的字

“缀”读“zhuì”,不要读成“chuò”。
缀满 点缀
zhuì
易读错的字

认读指导
笨拙 勤能补拙
zhuō
“拙”读一声“zhuō”,不要读成二声“zhuó”。
易读错的字

认读指导
会写字
zhuì

yōu



zhuō



àn



yuàn

huǎng

jīn

lěi

“缀”右半部分的前三个“又”字的最后一笔注意变捺为点。
缀满 点缀
zhuì
易写错的字

书写指导
幽雅 幽香 幽静
yōu
“幽”字里面是两个“幺”,不是“纟”。
幽静的树林

易写错的字
书写指导
雅致 文雅 优雅

“雅”的右半部分是“隹”,不是“住”。注意“雅”字要写得左窄右宽。

易写错的字
书写指导
单薄 薄弱

“薄”是上下结构的字,“氵”要写在“艹”下,切勿写成左右结构。

易写错的字
书写指导
衣襟 襟飘带舞
jīn
“襟”的左边是“衤”,不是“礻”。注意“襟”字要写得左窄右宽。

易写错的字
书写指导
词语
宅院 幽雅 伏案 浑浊 笨拙 眼帘 参差 单薄 文思 梦想 迷蒙 模糊 花蕾 衣襟 恍然 愁怨 顺心 平淡
朦胧
构成这个词的两个字都是月字旁,说明和月亮有关。侧重月光不明、模糊不清。如:朦胧的月光。
蒙眬
“眬”是目字旁,表示与眼睛有关。“蒙眬”指快要睡着或刚睡醒时,两眼半开半闭,看东西模糊的样子。如:睡眼蒙眬。
曚昽
构成这个词的两个字都是日字旁,表示跟太阳有关,指日光不明。如:阳光变得很曚昽。
易混词
幽雅
幽静而雅致,多用来形容环境。本课用来形容丁香花别致的香味。
优雅
优美雅致或优美高雅,多用来形容人、气质或声音等。如:舞姿优雅。
易混词
二、梳理课文内容,理清脉络
层次 内容
给课文分层,思考作者围绕丁香写了哪些内容。
层次 内容
第一部分 (第1~3自然段) 描写丁香花的特征,以及丁香花陪伴“我”的写作
第二部分 (第4~6自然段) 由丁香引发的联想
给课文分层,思考作者围绕丁香写了哪些内容。
03
聚焦“丁香花”,
了解丁香花的特征,想象优美的画面。
一、聚焦描写丁香花的语句,了解丁香花的特点
1.阅读第1~3自然段,画出描写丁香花的句子,思考作者
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丁香花。
今年的丁香花似乎开得格外茂盛,城里城外,都是一样。城里街旁,尘土纷嚣之间,忽然呈出两片雪白,顿使人眼前一亮,再仔细看,才知是两行丁香花。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城外校园里丁香更多。最好的是图书馆北面的丁香三角地,种有十数棵的白丁香和紫丁香。月光下白的潇洒,紫的朦胧。还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非桂非兰,在夜色中也能让人分辨出,这是丁香。
1.阅读第1~3自然段,画出描写丁香花的句子,思考作者
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丁香花。
颜色
气味
形态
在我断断续续住了近三十年的斗室外,有三棵白丁香。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看见檐前积雪。雪色映进窗来,香气直透毫端。人也似乎轻灵得多,不那么浑浊笨拙了。从外面回来时,最先映入眼帘的,也是那一片莹白,白下面透出参差的绿,然后才见那两扇红窗。我经历过的春光,几乎都是和这几树丁香联系在一起的。那十字小白花,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薄。许多小花形成一簇,许多簇花开满一树,遮掩着我的窗,照耀着我的文思和梦想。
作者从丁香花的形态、颜色、气味以及丁香花陪伴“我”的写作四个方面介绍了丁香花。
陪伴“我”的写作
二、从不同方面感受丁香花之美
1.感受丁香花的形态美。
(1)抓住关键词句,说说丁香花的外形特点。
·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那十字小白花,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薄。许多小花形成一簇,许多簇花开满一树,遮掩着我的窗,照耀着我的文思和梦想。
1.感受丁香花的形态美。
(1)抓住关键词句,说说丁香花的外形特点。
“星星般的”“十字小白花”“那样小”表现了丁香花小巧而色泽明亮的特点;小巧的丁香花一簇一簇地开放,因为繁多而不显得单薄,逗人喜爱。
·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那十字小白花,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薄。许多小花形成一簇,许多簇花开满一树,遮掩着我的窗,照耀着我的文思和梦想。
·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2)发挥想象,说一说通过“探”“窥”二字,你能想到什么。
丁香花探出身子,是好奇外面的世界,还是想和行人玩捉迷藏的游戏?它在墙上“窥”着行人,是想暗中观察路人的行为,还是对周围的一切感到新奇呢?
·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2)发挥想象,说一说通过“探”“窥”二字,你能想到什么。
·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3)结合“探”“窥”二字说说这句话的表达效果。
“探”“窥”本是形容人的词语,这里却用来形容丁香,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丁香的灵动、活泼,像调皮的孩子一样,体现了作者对丁香花的喜爱之情。
·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3)结合“探”“窥”二字说说这句话的表达效果。
(4)结合图片想象画面,进一步感受丁香花的小巧、色泽明亮。
参考示例:小巧美丽的丁香花开满枝头,像雪花一样晶莹,像繁星一样在枝头上跳动着,十分惹人喜爱。
(4)结合图片想象画面,进一步感受丁香花的小巧、色泽明亮。
(5)同样是写丁香花的形态小巧和繁多,作者的用词一样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那十字小白花,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薄。许多小花形成一簇,许多簇花开满一树,遮掩着我的窗,照耀着我的文思和梦想。
作者先用“星星般”,后用“十字”“小”来表现丁香花的形态小巧,先用“缀满枝头”,后用“形成一簇”“开满一树”表现丁香花的繁多,既避免了用词重复,又写出了丁香花形态小巧,开得繁茂的美丽,表现出作者对丁香花的喜爱。
(5)同样是写丁香花的形态小巧和繁多,作者的用词一样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感受丁香花的颜色美。
(1)抓住关键词,结合图片,说一说自己想象到的画面,
感受城内城外丁香花的颜色美。
·城里街旁,尘土纷嚣之间,忽然呈出两片雪白,顿使人眼前一亮,再仔细看,才知是两行丁香花。
·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说说自己想象到的画面
街道两旁的白丁香开得正盛,像落了满树的雪,在绿叶红墙的衬托下别有一番韵味,惹得路过的人纷纷驻足观赏,久久不肯离去……
2.感受丁香花的颜色美。
(1)抓住关键词,结合图片,说一说自己想象到的画面,
感受城内城外丁香花的颜色美。
(2)感受月下丁香花的颜色美。
·最好的是图书馆北面的丁香三角地,种有十数棵的白丁香和紫丁香。月光下白的潇洒,紫的朦胧。
①说说“潇洒”“朦胧”分别是什么意思。
潇洒:(神情、举止、风貌等)自然大方,有韵致,不拘束。此处是拟人用法,形容月光下的白丁香姿态优美。
朦胧:不清楚;模糊。此处指月光下的紫丁香形态模糊,相比白日,别有一番韵味。
(2)感受月下丁香花的颜色美。
·最好的是图书馆北面的丁香三角地,种有十数棵的白丁香和紫丁香。月光下白的潇洒,紫的朦胧。
①说说“潇洒”“朦胧”分别是什么意思。
(2)感受月下丁香花的颜色美。
②想象画面,感受月下丁香花的颜色美。
月光下的白丁香,白的潇洒,像……
月光下的紫丁香,紫的朦胧,像……
·最好的是图书馆北面的丁香三角地,种有十数棵的白丁香和紫丁香。月光下白的潇洒,紫的朦胧。
月光下的白丁香,白的潇洒,像一位风度翩翩的白衣少年。
月光下的紫丁香,紫的朦胧,像水面上升腾起的一团紫色的水雾。
(3)感受窗外丁香花的颜色美。
①联系上下文,说一说“积雪”指的是什么,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看见檐前积雪。雪色映进窗来,香气直透毫端。
·从外面回来时,最先映入眼帘的,也是那一片莹白,
白下面透出参差的绿,然后才见那两扇红窗。
“积雪”指白色的丁香花。从“春来”“香气直透毫端”可以看出这里的“积雪”并不是真正的雪,而是洁白如雪并散发着香气的白丁香。
(3)感受窗外丁香花的颜色美。
①联系上下文,说一说“积雪”指的是什么,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看见檐前积雪。雪色映进窗来,香气直透毫端。
·从外面回来时,最先映入眼帘的,也是那一片莹白,
白下面透出参差的绿,然后才见那两扇红窗。
②结合图片说一说积雪与白丁香花有什么共同点。
(3)感受窗外丁香花的颜色美。
·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看见檐前积雪。雪色映进窗来,香气直透毫端。
·从外面回来时,最先映入眼帘的,也是那一片莹白,
白下面透出参差的绿,然后才见那两扇红窗。
白色
干净、纯洁、纯净
颜色:
给人的感觉:
(3)感受窗外丁香花的颜色美。
③联系诗句“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体会作者用“积雪”指代白丁香的好处。
·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看见檐前积雪。雪色映进窗来,香气直透毫端。
·从外面回来时,最先映入眼帘的,也是那一片莹白,白下面透出参差的绿,然后才见那两扇红窗。
作者写白丁香与王安石写梅花有异曲同工之处。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丁香花比作“积雪”,让人闻香识花,表现了白丁香花颜色之纯净和气味之独特,引人联想。
(3)感受窗外丁香花的颜色美。
③联系诗句“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体会作者用“积雪”指代白丁香的好处。
·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看见檐前积雪。雪色映进窗来,香气直透毫端。
·从外面回来时,最先映入眼帘的,也是那一片莹白,白下面透出参差的绿,然后才见那两扇红窗。
(3)感受窗外丁香花的颜色美。
④通过“莹白”“透”“参差的绿”和“两扇红窗”,你能想象到一幅怎样的画面?作者看到这样的画面会有怎样的感受?
·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见檐前积雪。雪色映进窗来,香气直透毫端。
·从外面回来时,最先映入眼帘的,也是那一片莹白,
白下面透出参差的绿,然后才见那两扇红窗。
白丁香开得多么茂盛啊,只见眼前一片莹白,花团锦簇、挨挨挤挤,不时还有几片绿叶从这片莹白中钻出来……莹白色的丁香花在“参差的绿”和“两扇红窗”的映衬下显得更加晶莹耀眼。作者从外面回来看到这样一幅色彩鲜明的画面,心情一定十分愉悦。
④通过“莹白”“透”“参差的绿”和“两扇红窗”,你能想象到一幅怎样的画面?作者看到这样的画面会有怎样的感受?
(3)感受窗外丁香花的颜色美。
⑤这两句话分别是从什么角度来描写窗外的丁香花的?这说明了什么?
·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看见檐前积雪。雪色映进窗来,香气直透毫端。
·从外面回来时,最先映入眼帘的,也是那一片莹白,白下面透出参差的绿,然后才见那两扇红窗。
这两句话分别是从窗内和窗外两个角度来描写丁香花的。作者无论是在室内伏案创作时偶尔的抬头,还是外出归来,总能注意到窗外洁白的丁香花。这说明作者喜欢丁香花,对丁香花的观察很细致,也说明丁香花陪伴着作者的生活与创作,承载着作者的人生经历和记忆。
⑤这两句话分别是从什么角度来描写窗外的丁香花的?这说明了什么?
3.感受丁香花的气味美。
·还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非桂非兰,在夜色中也能让人分辨出,这是丁香。
·雪色映进窗来,香气直透毫端。
(1)通过“淡淡的幽雅的”,你能体会到丁香花香味的什么特点?
3.感受丁香花的气味美。
通过“淡淡的”“幽雅的”两个修饰词连用,我能体会到丁香花的香味是幽雅但不浓烈,富有层次感的。
·还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非桂非兰,在夜色中也能让人分辨出,这是丁香。
·雪色映进窗来,香气直透毫端。
(1)通过“淡淡的幽雅的”,你能体会到丁香花香味的什么特点?
3.感受丁香花的气味美。
(2)通过“非桂非兰,在夜色中也能让人分辨出,这是丁香”,你能体会到丁香花香味的什么特点?
·还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非桂非兰,在夜色中也能让人分辨出,这是丁香。
·雪色映进窗来,香气直透毫端。
3.感受丁香花的气味美。
不似桂花香,也不像兰花香,即使在夜色中看不清花的情况下,也能使人分辨出这是丁香花的香味,这体现了丁香花香气的独特。
·还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非桂非兰,在夜色中也能让人分辨出,这是丁香。
·雪色映进窗来,香气直透毫端。
(2)通过“非桂非兰,在夜色中也能让人分辨出,这是丁香”,你能体会到丁香花香味的什么特点?
3.感受丁香花的气味美。
(3)同样是描写丁香花的香味,作者用的词一样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还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非桂非兰,在夜色中也能让人分辨出,这是丁香。
·雪色映进窗来,香气直透毫端。
3.感受丁香花的气味美。
·还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非桂非兰,在夜色中也能让人分辨出,这是丁香。
·雪色映进窗来,香气直透毫端。
不一样。作者分别用“淡淡的幽雅的”和“直透毫端”来表现丁香花的香味,既避免了用词重复,又表现了丁香花特有的香味,让读者印象深刻。
(3)同样是描写丁香花的香味,作者用的词一样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感受丁香花的气味美。
(4)假如你在一个月朗星稀的夜晚,闻着这样美妙的丁香花香气,你会有怎样的感受?
·还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非桂非兰,在夜色中也能让人分辨出,这是丁香。
假如我在月朗星稀的夜晚闻到这样美妙的丁香花香气,我想我会情不自禁地朗诵起古诗,在明亮月光的照耀下,在丁香花的陪伴下尽情地抒发情感。
假如我在月朗星稀的夜晚闻到这样美妙的丁香花香气,我想我会忍不住就着月色和花香在树下起舞,与那白的潇洒或紫的朦胧的丁香花比一比美。
三、由课文内容想开去,体会丁香花
对作者的影响
1.朗读第3自然段,画出能体现丁香花对作者的影响的语句。
在我断断续续住了近三十年的斗室外,有三棵白丁香。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看见檐前积雪。雪色映进窗来,香气直透毫端。人也似乎轻灵得多,不那么浑浊笨拙了。从外面回来时,最先映入眼帘的,也是那一片莹白,白下面透出参差的绿,然后才见那两扇红窗。我经历过的春光,几乎都是和这几树丁香联系在一起的。那十字小白花,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薄。许多小花形成一簇,许多簇花开满一树,遮掩着我的窗,照耀着我的文思和梦想。
1.朗读第3自然段,画出能体现丁香花对作者的影响的语句。
在我断断续续住了近三十年的斗室外,有三棵白丁香。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看见檐前积雪。雪色映进窗来,香气直透毫端。人也似乎轻灵得多,不那么浑浊笨拙了。从外面回来时,最先映入眼帘的,也是那一片莹白,白下面透出参差的绿,然后才见那两扇红窗。我经历过的春光,几乎都是和这几树丁香联系在一起的。那十字小白花,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薄。许多小花形成一簇,许多簇花开满一树,遮掩着我的窗,照耀着我的文思和梦想。
2.结合关键词句说说丁香花对作者产生的影响,体会作者
对丁香花的情感。
·人也似乎轻灵得多,不那么浑浊笨拙了。
·许多小花形成一簇,许多簇花开满一树,遮掩着我的窗,照耀着我的文思和梦想。
2.结合关键词句说说丁香花对作者产生的影响,体会作者
对丁香花的情感。
·人也似乎轻灵得多,不那么浑浊笨拙了。
·许多小花形成一簇,许多簇花开满一树,遮掩着我的窗,照耀着我的文思和梦想。
从“轻灵”“不那么浑浊笨拙”可以看出丁香花使作者感到放松、神清气爽。从“照耀着我的文思和梦想”可以看出丁香花对作者的文学创作也有很大的帮助。可见作者给予了丁香花高度的认可,从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感受到丁香花带给作者的欢愉,感受到作者对丁香花的喜爱。
3.朗读句子,分组讨论,由课文内容想开去,用自己的话
说一说丁香花是怎样照耀作者的文思和梦想的。
·许多小花形成一簇,许多簇花开满一树,遮掩着我的窗,照耀着我的文思和梦想。
我认为是丁香花香甜的花香使作者放飞想象,使她能自由地驰骋在文学的海洋里。
我觉得是莹白的丁香花在皎洁明亮的月光下熠熠生辉,这美丽的形象照耀了作者的文思,驰骋了作者的梦想。
·许多小花形成一簇,许多簇花开满一树,遮掩着我的窗,照耀着我的文思和梦想。
3.朗读句子,分组讨论,由课文内容想开去,用自己的话
说一说丁香花是怎样照耀作者的文思和梦想的。
第2课时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前三个自然段,欣赏了丁香花的美。这节课我们继续跟随作者的脚步,着力感悟丁香结,体会丁香结带给作者的人生感悟。
欣赏雨中丁香,体会丁香意境
01
1.默读第4自然段,边读边画出体现雨中丁香特点的关键
词,整体感受雨中丁香的美。
古人诗云:“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古人诗云:“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1.默读第4自然段,边读边画出体现雨中丁香特点的关键
词,整体感受雨中丁香的美。
2.结合图片感受印象派画作的特点。
莫奈《日出·印象》 凡·高《星空》
2.结合图片感受印象派画作的特点。
莫奈《日出·印象》 凡·高《星空》
印象派画作特点:突出光和色彩,不强调清晰、细腻。
3.结合相关语句和图片,抓住关键字,体会细雨迷蒙中丁
香的美,并说说自己想象到的画面及感受。
·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
·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
迷蒙的细雨像是给景物蒙上了一层半透明的轻纱,雨中的丁香妩媚,线条模糊,就像印象派的画。通过一个“渗”字,我仿佛看到紫丁香的紫色顺着雨水向白丁香渗透,两种色彩互相交融的情形。
3.结合相关语句和图片,抓住关键字,体会细雨迷蒙中丁
香的美,并说说自己想象到的画面及感受。
4.观察图片,结合段首诗句,思考作者为什么说“丁香确
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古人诗云:“芭蕉不展丁香结”
“丁香空结雨中愁”。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4.观察图片,结合段首诗句,思考作者为什么说“丁香确
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作者说“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一方面是说雨中的丁香像一幅浑然天成的印象派的画,有一种朦胧美,给人无尽的想象;另一方面是说作者十分赞同古人将微雨和丁香联系在一起的写法,因为雨中的丁香格外妩媚动人。
理解关键语句的意思,领悟“丁香结”寓意
02
一、从丁香花苞的外形体会
“丁香结”名称的贴切
1.观察下面的两幅图片,说说它们的相似之处,体会“丁
香结”这一说法的贴切。
1.观察下面的两幅图片,说说它们的相似之处,体会“丁
香结”这一说法的贴切。
丁香的花苞与古代女子衣服上盘花扣的纽扣外形十分相似,都是一瓣一瓣合拢在一起,形成一个小球形,故而人们称其为“丁香结”。
小结
作者从丁香花苞的外形想开去,感悟到丁香花苞与绳结外形的相似之处,这大概是古人发明“丁香结”这一说法的浅层原因。
二、品读诗句,体会丁香结的象征意
【注释】
①《代赠二首》:李商隐代写的赠人之作,此诗以女子口吻写她不能与爱人相会的愁思。②玉梯横绝:华美的楼梯横断,意味着她所思念的人不会来了。③芭蕉不展:蕉心紧裹未展。
代赠二首①·(其一)
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②月如钩。
芭蕉不展③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唐〕李商隐
讲解:芭蕉的蕉心尚未展开,丁香的花蕾含苞未放,丛生
如结。此诗以女子的口吻写她不能与情人相会的相思离愁。
摊破浣溪沙
手卷真珠①上玉钩,依前②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③。
青鸟④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唐〕李璟
【注释】
①真珠:以珍珠编织之帘。②依前:依然,依旧。③悠悠:形容忧思不尽。
④青鸟:传说曾为西王母传递消息给汉武帝。这里指带信的人。
讲解:丁香花开在细雨中,仿佛结着忧愁。此诗表达了作者的绵绵春恨以及忧国之思。
2.结合“阅读链接”中的诗句,理解下面这句话,加深对
“丁香结”象征意的理解。
·丁香结,这三个字给人许多想象。再联想到那些诗句,真觉得它们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了。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李商隐《代赠》
殷勤解却丁香结,纵放繁枝散诞春。
——陆龟蒙《丁香》
霜树尽空枝,肠断丁香结。
——冯延巳《醉花间》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李璟《摊破浣溪沙》
丁香
江上悠悠人不问,十年云外醉中身。
殷勤解却丁香结,纵放繁枝散诞春。
〔唐〕陆龟蒙
讲解:如若谁能够发现并且解开丁香心中的那个结,必然放纵地释放自己的情怀,自己的才能,飘香万里。这两句诗借春风催放丁香结,成就一片春色来抒写自己渴望被发现、被赏识、施展自我才华的愁苦心志。
醉花间(选段)
独立阶前星又月①,帘栊偏皎洁。霜树②尽空枝,肠断丁香结③。
夜深寒不彻④,凝恨何曾歇。凭栏干欲折⑤。两条玉箸⑥为君垂,此宵情,谁共说?
〔南唐〕冯延巳
【注释】
①星又月:指天上既有星,又有月。
②霜树:秋天被霜打过的树。
③丁香结:丁香花开放之前,花瓣是纠结在一起的,诗词中常用来比喻人的愁肠百结。
④寒不彻:因为没到深秋,所以还不太冷。
⑤凭栏干欲折:“我”久久地靠在栏杆上,这栏杆都快被“我”靠断了。这是用夸张的语言来形容忧愁的心情。
⑥玉箸:本意是玉制的筷子,诗词中常用它来代指女子的眼泪。
醉花间
独立阶前星又月,帘栊偏皎洁。霜树尽空枝,肠断丁香结。
〔南唐〕冯延巳
讲解:秋天树上落满了霜,繁花落尽,只剩下孤零零的枝条,作者的心中充满了悲哀忧愁。诗人借“霜”和“空枝”渲染了悲凉凄清的氛围,借“丁香结”比喻自己内心难解的愁绪。
夜深寒不彻,凝恨何曾歇。凭栏干欲折。两条玉箸为君垂,此宵情,谁共说?
小结
作者联想到古人诗句中的丁香结,知道了丁香结在古人眼中是惆怅、愁怨的代表,是愁结的象征,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这大概是古人发明“丁香结”这一说法的深层原因。
03
拓展延伸,感悟哲理
一、体会由事物引发联想的表达方式
1.除了具有象征意义的丁香结,你还能想到其他具有象征
意义的植物吗?
我想到了荷花,人们常用荷花象征廉洁、朴素、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优秀品质,中国古代很多文人都很喜欢荷花。如宋代周敦颐用“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表达了自己对荷花的喜爱。
我想到了自古被人们誉为“花中君子”“花中隐士”的菊花,人们经常用它象征超凡脱俗、坚贞高洁等品质。中国古代有很多文人喜欢菊花,比如陶渊明、欧阳修等。
1.除了具有象征意义的丁香结,你还能想到其他具有象征
意义的植物吗?
2.其他具有象征意义的植物。
植物 特点 象征意义
竹 虚心有节 谦虚礼让、气节高尚
梅 迎春怒放 不畏严寒、纯洁坚贞
兰 居静而芳 高雅脱俗、友爱情深
柳 灵活强健 强健的生命力
松柏 苍劲耐寒 坚贞不渝
桃花 鲜艳明快 和平、理想、幸福;“桃李”象征学生
二、由丁香结想开去,感悟人生哲理
1.读下面的句子,理解其字面意思,用自己的话说说丁香
结与人生有什么相似之处。
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
相似之处:人生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丁香结也是一样,每年都有。
1.读下面的句子,理解其字面意思,用自己的话说说丁香
结与人生有什么相似之处。
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
4.资料补充。
作者宗璞,原名冯钟璞,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当代作家。20世纪50年代起从事创作。后来,她在“反右”斗争中遭到批判。1959年下放河北省农村,身受病痛和心理的双重折磨。1960年调入《世界文学》编辑部,主要撰写散文和小说。196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文革”中被迫中断创作,长期搁笔。1978年后重新创作。主要作品有《宗璞散文小说选》,散文集《丁香结》等。
作者虽然出身名门,但是人生中经历了许多波折,因此容易对身边的人、事和景物产生感慨,但她依然保持着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十分难能可贵。
小结
作者由古人对丁香结的态度引出自己对丁香结的态度,表达出自己不同于古人的看法。古人将丁香结视为愁怨的象征,而作者认为人生难免遇到困难,我们不妨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困难,解决困难,把困难当作人生中的调味品,丰富自己的人生,让自己活得更加有滋有味。
三、联系生活,从生活经验想开去
1.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说说丁香结引发了自己对人生怎
样的思考。
我每次考试考不好都会很失落,学了《丁香结》之后,我豁然开朗,考试失利也不失为学习中的小插曲,只有知道自己哪里不足才能更好地进步。我以后要积极面对考试失利这件事,将其作为学习进步的阶梯。
前天,我跟我的新同桌因为一些事闹别扭了,到现在我都很难过。学了《丁香结》之后,我明白了这些事虽然让人不愉快,但是这是生活中难以避免的,我要把它当作生活中的调味剂,积极乐观地看待它。
1.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说说丁香结引发了自己对人生怎
样的思考。
小结
作者由丁香结引发联想,赋予丁香结新的人生意义,告诉我们人生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人生中的问题就像年年都有的丁香结一样,是解不完的。我们不妨用乐观豁达的心态面对问题,积极解决,并把它看作人生中的调味剂,这样我们的人生会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