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京剧趣谈 课件 (共4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4京剧趣谈 课件 (共4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7-30 13:27: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9张PPT)
六年级上册·7单元
京剧趣谈
01
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没错,同学们回答得非常正确,这是我国的国粹“京剧”。大家对京剧都有哪些了解?结合课前预习的内容说一说吧!
京剧发展
徽汉合流 道光年间,湖北汉调艺人也进京和徽班艺人同台演出。徽、汉两剧相互吸收融合,经过近20年的发展演变,终于形成了京剧。
徽班进京 1790年起,以“三庆”为首的徽剧戏班陆续进京演出,拉开了京剧发展史的序幕。
同光十三绝 “同光十三绝”是晚清沈蓉圃绘制的工笔写生戏画像。该画绘有同治、光绪年间(1862—1908)13位著名的京剧演员,反映出京剧在当时已经发展成熟。
1
2
3
4
徽秦合流 徽班进京之后,许多秦腔艺人都改投到徽班中搭伙唱戏,徽班因此吸收借鉴了秦腔的许多特点,为京剧的形成做出了突出贡献。
鼎盛时期 1917年以后,京剧由成熟期步入鼎盛期。这一期间,名家辈出,流派纷呈,其中最负盛名的要数“四大名旦”和“四大须生”。“四大名旦”指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和尚小云,“四大须生”最早指余叔岩、高庆奎、言菊朋和马连良,在前三位去世后,人们又将马连良、谭富英、杨宝森和奚啸伯称为“四大须生”。他们的京剧成就卓越,后来者纷纷仿效、学习,形成了许多有固定特点并传承至今的京剧流派。这些流派以他们的姓氏命名,如:梅派(梅兰芳)、程派(程砚秋)、余派(余叔岩)、马派(马连良)、杨派(杨宝森)等。
新的发展 2010年11月16日,京剧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5
6
京剧发展
京剧趣谈
*
02
读课文,品京剧
一、初读课文,解决难懂的词语
驰骋:(骑马)奔驰。
纳鞋底:缝纫鞋底。纳,缝纫方法,在鞋底、袜底等上面密密地缝,
    使它结实耐磨。
做戏:①演戏。②比喻故意做出虚假的姿态。课文中指京剧一旦在
   舞台上使用很少使用的道具“饭碗”时,演员需要表演出相
   应的动作,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戛然而止:形容声音突然中止。
难理解的词语
驰骋:(骑马)奔驰。
纳鞋底:缝纫鞋底。纳,缝纫方法,在鞋底、袜底等上面密密地缝,
    使它结实耐磨。
做戏:①演戏。②比喻故意做出虚假的姿态。课文中指京剧一旦在
   舞台上使用很少使用的道具“饭碗”时,演员需要表演出相
   应的动作,以达到真实的效果。
戛然而止:形容声音突然中止。
难理解的词语
二、学习《马鞭》
  首先,请同学们快速阅读第一篇短文《马鞭》,尝试归纳其大意。
  《马鞭》主要介绍了马鞭成为京剧舞台道具的原因及其使用的妙处,并由马鞭拓展开去,介绍了其他实在和虚拟的道具。
马鞭 成为京剧舞台道具的原因 使用的妙处
马鞭 成为京剧舞台道具的原因 使用的妙处
①古人时常要骑马,但碍于舞台太小,无法表现。 ②真马难以在舞台上控制。 ①表演方式符合中国美学。
②给演员更多的表演自由。
③自身具备一定的装饰美。
  默读第1自然段,找出这一自然段中能够表明马鞭的出现完美地解决了“真马无法出现在舞台上”的尴尬的词语,并说一说这些词语的作用。
  默读第1自然段,找出这一自然段中能够表明马鞭的出现完美地解决了“真马无法出现在舞台上”的尴尬的词语,并说一说这些词语的作用。
“彻底”“无比”“十分”“鲜明”“无穷无尽”等词语表明马鞭的出现完美地解决了“真马无法出现在舞台上”的尴尬。这些词语加强了赞叹的语气,表达了作者对这种艺术智慧的深深佩服。
  第1自然段中出现了四个“可以”,这四个“可以”有什么作用?同桌之间试着交流一下。
  第1自然段中出现了四个“可以”,这四个“可以”有什么作用?同桌之间试着交流一下。
  这四个“可以”是两处对比,形象生动地展现了马鞭赋予演员的表演自由。这种自由让演出的节奏更加流畅,艺术效果更加显著。
  请同学们快速阅读第2、3自然段,在教材中圈画出这两个自然段中除了马鞭外提到的其他道具,并尝试为这些道具分类。
实在的道具
鞋底、酒壶、酒杯、饭碗、筷子
虚拟的道具
针线、酒水、饭菜
  为什么京剧表演中会出现如此多的虚拟道具?它们是怎么使用的?
  我觉得是因为很多道具不方便带上台,比如酒和饭菜,这些东西需要花费很多的精力和财力去准备,很不划算,还有的道具可能过于庞大,所以它们才会成为京剧表演中虚拟的道具。
这些虚拟的道具往往是配合着实在的道具使用的。比如第2自然段中提到的“针线”,针线是虚拟的道具,配合着实在的道具“鞋底”使用,表演者做出用针线纳鞋底的动作即可,不需要出现真正的针和线。
  课文中为什么会说“‘无’远远胜过了‘有’”?实在的道具难道不比虚拟的道具更好吗?
  课文中为什么会说“‘无’远远胜过了‘有’”?实在的道具难道不比虚拟的道具更好吗?
  虚拟的道具能使演员在舞台上更加自由地发挥,避免了使用实在道具时的烦琐和可能出现的意外状况,更利于演员把神态和动作准确、生动地表现出来。
  下面,请同学们根据《马鞭》中对不同道具的描写,尝试归纳京剧道具的特点。
  京剧里的道具,都是以小代大、以简代繁、以虚代实,既节省了空间和人力物力,又能充分表达出要表达的意思,还给观众留下了想象的空间。京剧就是这样善于运用虚实结合的道具,辅助演员表演。
京剧道具
图中的桌椅表示高山,除此之外,京剧中的桌椅还能充当床、墙、门等。左边演员背后的旗帜叫靠旗,是京剧武将的一种重要装束。右边演员手中拿的旗帜叫车旗,表示他坐在车上。
图中的旗帜叫水旗,呈方形,上面绘有水纹图案,演员挥动水旗时就表示水波浮动。与之类似的还有风旗、火旗。
京剧中的马鞭。京剧表演中,用挥动马鞭来表示骑马。
京剧中的船桨。京剧表演中,用摇动船桨来表示乘船。
京剧中的酒壶,比日常生活中的酒壶要更加轻便。
三、学习《亮相》
请同学们快速阅读第二篇短文《亮相》,找出短文中描写的亮相方式及对应的段落。
  文中描写的这两种亮相方式中,哪些地方与我们的生活实情不相符?四人为一小组讨论一下。
  文中描写的这两种亮相方式中,哪些地方与我们的生活实情不相符?四人为一小组讨论一下。
  静态亮相:双方对打时,人物的动作会随着锣鼓声的停止而停止,仿佛被某种定身术制服。
  动态亮相:一方被打败跑下台时,另一方不急着追,反而会留在原地,抡圆胳膊把手中的兵器耍个够。
  第1自然段在描写京剧中的静态亮相时,使用了“不可开交”和“戛然而止”两个词语。想一想,这种对比描写有什么效果。
  第1自然段在描写京剧中的静态亮相时,使用了“不可开交”和“戛然而止”两个词语。想一想,这种对比描写有什么效果。
“不可开交”与“戛然而止”形成鲜明对比,这种看似略显突兀的结束,实则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力,更突显了京剧“亮相”所要表现的艺术效果。
  静态亮相是“戛然而止”,动态亮相是“抡圆”了胳膊。第3自然段中的“抡圆”一词有什么作用呢?
  静态亮相是“戛然而止”,动态亮相是“抡圆”了胳膊。第3自然段中的“抡圆”一词有什么作用呢?
“抡圆”是北方方言,形容把胳膊张开。用方言代替普通话,能够使语言表达更加生活化,使人物的形象更加鲜活。
·如果他们当中哪个先“醒”了,拿起兵器朝着对方一刺,对方不就“完”了吗?
·这,哪里还是戏剧?这,不是太像杂技了吗?
  这两种亮相方式并不是不合理,而是像文中说的那样,这是京剧艺术的高妙之处。比如,静态的亮相方式更能够直观地展示人物的神态,突出人物的特征,体现人物的心理。
  动态的亮相方式同样如此。不急着追落败者,并不是软弱的表现,而是为了更好地展现胜利者的英雄气概,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活。
  京剧里某些环节看起来好像不合理,但这恰好表现了京剧化实为虚、动静结合的特点,这正是京剧的高妙之处。
03
展开想象,
感受京剧的魅力
  学习了本篇课文,你对京剧有了哪些了解?你的感受是怎样的?和大家交流一下吧!
  原来,我对京剧的了解局限在生旦净丑和不同的脸谱这些基本常识上。学习了这篇课文,我知道了原来京剧中的很多道具都不是真实存在于舞台上的,而是虚拟的。这些虚拟的道具既节省了空间和人力物力,又能充分表达出要表达的意思,实在令人拍案叫绝!
  京剧是我国的国粹,它的表演方式非常特别。虚实结合的道具赋予了演员无穷无尽的自由,让人浮想联翩,只需一根马鞭就仿佛让人真的感觉驰骋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上,给了观众巨大的想象空间;另外,京剧的亮相方式也独具特色,有时是“此时无声胜有声”,有时又是“铁骑突出刀枪鸣”,令人眼花缭乱,啧啧称奇。
  不少同学提到了京剧虚实结合的道具和动静相宜的亮相方式给观众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大家能结合课文中的语句说一说吗?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马鞭》和《亮相》两篇小短文,了解了京剧在道具使用方面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特点,以及静态和动态两种亮相方式的高妙之处,感受到了京剧艺术的无穷奥妙和博大精深。课后,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开展脸谱欣赏与制作、京剧唱段分享等活动,继续感受京剧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