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96张PPT)
六年级上册·4单元
桥
第四单元
什么是小说?
什么是小说的三要素?
什么是小说?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什么是小说的三要素?
人物
情节
环境
小说三要素
(序幕) 开端 发展
(尾声) 结局 高潮
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
人文主题
解读:小说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虚构性”是小说的本质。“捕捉人物生活的感觉经验”,是小说要竭力挖掘的艺术内容。本单元的三篇小说都是以现实生活为题材,刻画了普通人物在面临困境时所闪现的人性光辉,通过虚构的人物、情节、环境,反映了社会生活,再现了社会生活的真实面貌。
语文要素
解读:这一要素要求同学们在通过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理解人物形象的基础上,进一步关注情节推进和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学习本单元,有助于同学们初步感受和了解小说的基本特点,感受小说的语言魅力,习得小说阅读的基本方法。
小说大多是虚构的,却又有生活的影子。
◎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
◎发挥想象,创编生活故事。
第四单元
《桥》
2课时
《在柏林》
1课时
《穷人》
2课时
第1课时
01
激发兴趣,
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先一起来观看我国1998年洪水暴发的视频,感受洪水的猛烈和人民的无助。
有同学经历过洪水或暴雨吗?你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桥
02
扫清字词障碍,
理清课文脉络,
初步感知人物形象
一、朗读课文,学习字词
流淌 淌水
tǎng
易读错的字
淌
“淌”是后鼻音,读“tǎng”,不要读成“tǎn”。
认读注意
形近字
倘(tǎng):倘若。
躺(tǎng):躺下。
呻吟
shēn
易读错的字
呻
“呻”是翘舌音,读“shēn”,不要读成“sēn”。
认读注意
形近字
伸(shēn):伸展。
绅(shēn):绅士。
抻(chēn):抻面。
咆
páo
哮
xiào
嗓
sǎng
淌
tǎng
哑
yǎ
揪
jiū
呻
shēn
废
fèi
会写字
咆哮
xiào
哮
易写错的字
“哮”左窄右宽,右下部分是“子”,不是“孑”。
书写注意
废物 废品
fèi
废
易写错的字
“废”是半包围结构,里面是“发”,不要写成“犮”。
书写注意
词语
咆哮 惊慌 嗓子 跌跌撞撞 拥戴 沙哑 党员 呻吟 废话 吞没 猛然
惊慌
侧重指因受到惊吓而表现得不沉着、不知所措,通用于口语和书面语。
例句:突如其来的洪水让人们惊慌不已。
惊惶
侧重指因受到惊吓而惶恐不安,紧张而害怕,一般用于书面语。
例句:看到弟弟惊惶的表情,我就知道他又闯祸了。
惊恐
侧重指内心十分恐惧,含有对未知事物畏惧的意味。
例句:惨烈的车祸现场令人惊恐万状。
易混词
二、理清课文脉络,初
步感知人物形象
默读课文,梳理课文情节。
老支书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初始印象?
默读课文,梳理课文情节。
默读课文,梳理课文情节。
村庄暴发山洪
村民慌乱奔向木桥
老汉临危不乱,指挥村民过桥
老汉下令
党员排在后边
老太太
祭奠亲人
情节:
老汉和小伙子被山洪吞没
老汉训斥
小伙子
老支书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初始印象?
忠于职守、舍己为人、大公无私。
老支书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初始印象?
03
关注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一、关注环境描写,
感受洪水的凶猛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抓住具体词句,说说你从描写大雨和洪水的词句中感受到了什么。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分析:“突然”说明大雨来得没有预兆。作者形容大雨“像泼”
“像倒”,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了雨的大和急,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一种紧张的气氛。
抓住具体词句,说说你从描写大雨和洪水的词句中感受到了什么。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抓住具体词句,说说你从描写大雨和洪水的词句中感受到了什么。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分析: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洪水比喻成受惊的、狂奔的野马,从中我们感受到了洪水的来势凶猛。
抓住具体词句,说说你从描写大雨和洪水的词句中感受到了什么。
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中逼近。
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抓住具体词句,说说你从描写大雨和洪水的词句中感受到了什么。
分析:这几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洪水的凶猛以及水位的不断升高,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死亡步步逼近的紧张、恐惧,以及情势的越发危急。
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中逼近。
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抓住具体词句,说说你从描写大雨和洪水的词句中感受到了什么。
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分析:写出了洪水暴发、村民撤离、老汉和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之后村庄的状态,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洪水的无情以及人们内心的凄凉。
抓住具体词句,说说你从描写大雨和洪水的词句中感受到了什么。
再次朗读描写大雨和洪水的句子,说说自己的整体感受。
环境描写的句子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点拨
作者通过短小的句式,运用夸张、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让我们感受到雨越下越大,洪水越来越猛,情况越来越危急,气氛越来越紧张。
完成洪水水位变化曲线图,并说说从曲线图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完成洪水水位变化曲线图,并说说从曲线图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一脚踩进水里
近一米高
舔着人们的腰
爬上胸膛
一片白茫茫
没腿深
点拨
根据课文描述,洪水水位的这些变化,极有可能是在不到一天,甚至半天时间内发生的,可见洪水来势之凶猛、可怕。
二、感受灾难之中村民的慌乱
读一读描写洪水发生后村民反应的语句,结合关键词句,说说自己的感受。
环境 村民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村庄惊醒了。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踩进水里。是谁惊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
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从关键词句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人们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毫无防备时的害怕与慌乱,而且越来越慌乱。最后人们“拥”向那座窄窄的木桥,说明那座曾经毫不起眼的木桥已经成了人们心中的“生命桥”“救命桥”。
读一读描写洪水发生后村民反应的语句,结合关键词句,说说自己的感受。
第2课时
01
回顾所学,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故事发
生的环境,以及在那样的环境下村民们的表现。今天,我们重点学习课文中的主人公在同样环境下的不同表现,体会主人公的人物形象。这个人是谁呢?—— 老汉。
02
紧扣情节,多角度
感受人物形象
一、自主阅读,梳理冲突
1.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所有人都乱哄哄、跌跌撞撞地向
木桥拥去,这是一座怎样的木桥?这座木桥能顺利帮助
村民顺利逃生吗?请你在文中找出描写木桥的特点的语
句,说一说。
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桥。
分析:木桥是一座窄窄的木结构的桥,承受不住很多人一起过桥,要想安全过桥,必须排队,有序地过桥。
1.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所有人都乱哄哄、跌跌撞撞地向
木桥拥去,这是一座怎样的木桥?这座木桥能顺利帮助
村民顺利逃生吗?请你在文中找出描写木桥的特点的语
句,说一说。
2.请大家找出《桥》这篇小说中的四次矛盾冲突,然后说
一说。
2.请大家找出《桥》这篇小说中的四次矛盾冲突,然后说
一说。
冲突 内容
第一次冲突 山洪暴发,村民们慌不择路“逃”向木桥,老支书如山一般“站”在桥前。
第二次冲突 老支书下令“排队过桥,党员排在后边”,从而引发其他党员认为“党员也是人”的抱怨,与老支书“一切为了群众”的党性原则产生冲突。
第三次冲突 众人排队过桥时,老支书再次因党性原则,“揪”出了抢在队伍中的党员小伙子。
第四次冲突 木桥摇摇欲毁时,老支书和小伙子为推让对方过桥而再次起冲突。
3.这四次冲突的结果是怎样的?
3.这四次冲突的结果是怎样的?
冲突 内容 结果
第一次冲突 山洪暴发,村民们慌不择路“逃”向木桥,老支书如山一般“站”在桥前。 老支书用自己的威信镇住了村民们的慌乱,为顺利逃生赢得了先机。
第二次冲突 老支书下令“排队过桥,党员排在后边”,从而引发其他党员认为“党员也是人”的抱怨,与老支书“一切为了群众”的党性原则产生冲突。 老支书果决的一句话“可以退党”立即化解矛盾,为大家排队过桥维持了秩序。
第三次冲突 众人排队过桥时,老支书再次因党性原则,“揪”出了抢在队伍中的党员小伙子。 小伙子对老汉感到不满。
第四次冲突 木桥摇摇欲毁时,老支书和小伙子为推让对方过桥而再次起冲突。 小伙子和老支书都不幸遇难。
二、聚焦细节描写,
结合相关情节,
感受人物形象
1.结合课后第2题,找出描写老汉动作、语言、神态的
句子,结合相关情节,想一想老汉是一个怎样的人。
动作 语言 神态
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 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 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 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2.聚焦细节描写,结合相关情节,体会老汉的形象。
(1)聚焦老汉的神态,体会人物形象。
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①这里用了一个比喻句,那么“老汉”和“山”之间有什么相似点呢?
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①这里用了一个比喻句,那么“老汉”和“山”之间有什么相似点呢?
分析:老汉此时沉默不语,一动不动的样子像一座山。
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②从中你感受到了老汉什么样的形象?
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②从中你感受到了老汉什么样的形象?
分析:老汉的冷静与人们的“乱哄哄”形成鲜明的对比。老汉一心为群众,说一不二,沉着稳重,深得人心,他就像一座山,一座可以让人们获得生的希望的“靠山”。此处用“山”比喻老汉,突出了老汉在群众心中德高望重的形象。
(2)聚焦老汉的语言,体会人物形象。
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有人喊了一声:“党员也是人。”
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
竟没人再喊。一百多人很快排成队,依次从老汉身边奔上木桥。
①朗读语段,借助提示语读好相应的语气。
朗读提示
抓住“沙哑地”和三个感叹号、三个短句,读出坚定、干脆、有力的感觉;抓住“冷冷地”,读出老汉的铁面无私、刚正不阿。
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有人喊了一声:“党员也是人。”
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
竟没人再喊。一百多人很快排成队,依次从老汉身边奔上木桥。
②对比老汉和村民的反应,说说老汉是一个怎样的人。
老汉是一个德高望重,深得人心,有威望的人。
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有人喊了一声:“党员也是人。”
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
竟没人再喊。一百多人很快排成队,依次从老汉身边奔上木桥。
②对比老汉和村民的反应,说说老汉是一个怎样的人。
③这是围绕木桥产生的第二次冲突。当其他党员和老汉发生语言冲突后,为什么“竟没人再喊”?这表现了老汉怎样的形象?
③这是围绕木桥产生的第二次冲突。当其他党员和老汉发生语言冲突后,为什么“竟没人再喊”?这表现了老汉怎样的形象?
老汉自己是党员,吃苦在先、享福在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他坚守的信条;“竟没人再喊”说明老汉自己率先垂范,用人格魅力感染了其他党员。
(3)聚焦老汉的动作、神态,体会人物形象。
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小伙子瞪了老汉一眼,站到了后面。
①抓住关键词句,读出主人公的情感和态度。
朗读提示
抓住描写老汉动作和神态的词句,如“冲上前”“揪”“吼”“凶得像只豹子”等,读出老汉的愤怒和不容置疑的态度。
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小伙子瞪了老汉一眼,站到了后面。
②对比老汉和小伙子的反应,抓住描写老汉动作和神态的关键词句,说说老汉是一个怎样的人。
“冲上前、揪、吼”这几个动作生动地表现了老汉的铁面无私。“凶得像只豹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老汉因无私无畏而自然生成的威严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小伙子瞪了老汉一眼,站到了后面。
②对比老汉和小伙子的反应,抓住描写老汉动作和神态的关键词句,说说老汉是一个怎样的人。
(4)聚焦老汉的语言、动作,体会人物形象。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最后,只剩下了他和小伙子。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①抓住关键字词,读出老汉的态度。
朗读提示
抓住“吼”和“推”字,读出老汉想让小伙子先过桥的焦急与不容置疑。
②阅读第24~27自然段,并联系前面老汉把小伙子“揪”出来的情节,说说两段内容是否矛盾,为什么。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不矛盾。这是第四次情节冲突。通过阅读结尾三段,我们知道了小伙子和老汉是父子关系,前面的“揪”出来写出了老汉的铁面无私,这里的“推”上木桥表现了老汉的舍己为人与爱子心切,刻画了他把最后一丝生的希望留给儿子的伟大父亲形象。所以前后并不矛盾。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03
关注环境描写,
体会它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再读一读描写大雨、洪水和桥的句子,联系老汉在洪水中的
表现,说说这些描写对表现老汉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描写大雨的句子: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描写洪水的句子: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描写桥的句子:
·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桥。
描写老汉的句子:
·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描写大雨的几个短句,给人一种急促、紧张的感觉,写出了雨的大和情况的危急;描写洪水的句子营造出了死亡步步逼近的危机感;描写桥时,“只有”说明木桥是唯一的逃生通道,“窄窄”则写出了桥的窄小脆弱,更加重了危机感。这些环境描写都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为凸显老汉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形象作了铺垫。
描写洪水的句子:
·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描写老汉的句子: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这些环境描写对表现老汉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描写洪水的句子:
·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描写老汉的句子: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老汉和小伙子是父子关系,洪水的放肆无情与情势的危急更加突出了老汉的坚守原则、铁面无私,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描写桥的句子:
·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突然,那木桥轰的一声塌了。
描写洪水的句子:
·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描写老汉的句子: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这些环境描写对表现老汉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描写桥的句子:
·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突然,那木桥轰的一声塌了。
描写洪水的句子:
·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描写老汉的句子: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木桥的痛苦呻吟、坍塌与洪水的肆虐写出了情况越来越危急。在如此危急的情况下,老汉选择把生的希望让给小伙子,将故事情节推向高潮,突出了老汉舍己为人、爱子心切的形象,深化了文章主题。
04
体会情节设计的妙处。
一、体会小说结尾的表达之妙
1.和同桌交流,小说最后才点明老汉与小伙子的父子关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读一读下面的两个句子,然后说一说与原文相比,哪种表
达方式更好。
VS
改写后:
老父亲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儿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父亲凶得像只豹子。
……
水,爬上了老父亲的胸膛。最后,只剩下了他和儿子。
儿子推了老父亲一把,说:“你先走。”
老父亲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儿子推上木桥。
原文: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最后,只剩下了他和小伙子。
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原文的表达更有悬念。出乎意料的结尾能带给读者更多的感动和震撼,烘托人物的光辉形象。
原文: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最后,只剩下了他和小伙子。
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改写后:
老父亲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儿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父亲凶得像只豹子。
……
水,爬上了老父亲的胸膛。最后,只剩下了他和儿子。
儿子推了老父亲一把,说:“你先走。”
老父亲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儿子推上木桥。
二、回扣题目,体会桥的象征意义
1.课文以“桥”为题目,这里的“桥” 仅仅指的是故事中那座窄窄的木桥吗?
这里的“桥”不仅指支撑人们跨过洪水逃生的窄窄的木桥,更是指老支书用自己的生命为群众架起的生命之桥。
1.课文以“桥”为题目,这里的“桥” 仅仅指的是故事中那座窄窄的木桥吗?
2.课文改为以“老支书”或“一位老汉”来命名好不好?为
什么?
2.课文改为以“老支书”或“一位老汉”来命名好不好?为
什么?
不好。“桥”是全文的线索,这里的“桥”不仅是指一座简单的木桥,更是指老支书用自己的生命为群众架起的生命之桥、把党员和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感情桥、危难时刻老支书为群众抢得生机的希望桥,所以改名为“老支书”或“一位老汉”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