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八下第六单元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中考真题凝聚全国各地历史精英智慧,准确把握大纲要求,紧跟时代步伐,展示各地中考文化。本专辑按照单元精选2022年全国各地中考真题,助力同步教学,欢迎下载。
【单元概述】
面对中国“一穷二白”的艰难局面,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重视科技工作,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先后取得了以“两弹一星”、载人飞船、杂交水稻和青蒿素为代表的一系列科学技术成就。以邓稼先、袁隆平为代表的老一辈科学家为此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为新中国的科技事业留下了无尽的精神财富。随着新中国诞生,文学艺术蓬勃发展,改革开放后,文化事业进一步发展,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
【知识要点】
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一、 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1.“两弹一星” (1)成就 ①原子弹: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②导弹:1966年,我国第一次成功进行了发射导弹核武器的实验。
③氢弹: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④人造地球卫星:早在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就发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号召。1970年,我国用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2)意义:“两弹一星”的成功,是在党和国家领导下,以钱学森、邓稼先为代表的一大批中国科学家自力更生,克服重重困难取得的伟大成就,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它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3)代表科学家 P91
①邓稼先 邓稼先领导完成了中国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的爆轰模拟试验。原子弹试验成功后,邓稼先立即组织力量,探索氢弹设计原理,选定技术途径。他被誉为中国的“两弹元勋”。
②钱学森 钱学森参与组织领导了中国运载火箭、导弹、卫星的研制和试验工作,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 。
(4)“两弹一星”精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
2.漫步太空 (1)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实施载人航天工程。
(2)成就:①神舟一号:1991年11月,神舟一号无人飞船成功完成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 ②神舟五号:2003年10月,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③神舟七号:2008年9月,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航天员翟志刚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
二、 杂交水稻与青蒿素
1.杂交水稻 (1)培育时间:20世纪70年代。
(2)培育者: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3)意义:袁隆平和他的杂交水稻,为解决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我国将首届最高科学技术奖授予了袁隆平。同时,他也是我国第一个特等发明奖的获得者。
(4)推广:20世纪90年代,联合国粮农组织将推广杂交水稻列为解决发展中国家粮食短缺问题的战略措施。中国的杂交水稻被推广到印度、越南、菲律宾等许多国家和地区。袁隆平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2.青蒿素
(1)研制背景:20世纪60年代。为寻找治疗疟疾的新型有效药物,许多国家组织科研力量展开研究。
(2)研制成功:中国药学家屠呦呦领导科研团队,从中医药古典文献中获得灵感,在20世纪70年代初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
(3)意义:青蒿素类药物对疟疾的治愈率很高,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和大力推广,使全球数亿人受益。由于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三、 文化事业的发展
1.“双百”方针:毛泽东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即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2.文学艺术成就:长篇小说《红岩》《青春之歌》、话剧《茶馆》、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电影《英雄儿女》《林则徐》等。
3.文化事业进一步发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各领域作品形式多样,题材广泛,佳作迭出,反映了改革开放的时代风貌。
4.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2012年,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
一、 日常生活的变化
1.背景:新中国成立前,物价飞涨,民生凋敝。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做主,经济恢复,物价稳定,人民生活发生了根本变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明显改善。
2.表现 (1)衣 ①改革开放前:买衣服要凭布票,不仅数量有限,色彩和样式也很单调。 ②改革开放后:衣着变得丰富多彩起来,服饰成为显示风度、展示个性的方式。
(2)食 ①改革开放前:饮食结构比较单一,有的农村甚至没有解决最基本的温饱问题。 ②改革开放后:不但能“吃饱”还要“吃好”,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的概念也日益深入人心。
(3)住 ①改革开放前:住房比较拥挤,室内设施也很简单。 ②改革开放后:人均住房面积扩大,室内装修和居住环境明显改善。
(4)生活方式: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休闲娱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人们开始注重和享受文化、旅游、健身等多种休闲生活,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
二、 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
1.交通(1)背景:新中国成立前,我国交通条件很落后。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投入巨额资金改善交通条件,并取得巨大成就。
(2)成就 ①铁路:截至2010年底,中国的铁路营运里程已居世界第二位;1997年以来全国铁路实现了几次大提速,大大提高了运营效率。 ②公路:公路运输也获得较快发展。全国建立起比较密集的公路网,在黄河、长江等急流阻隔的江河上架设了一座座公路大桥,许多偏远闭塞的山区也通了汽车;我国高速公路里程已居世界前列。 ③航空:现在全国各大城市和一些中等城市,旅游胜地都有航线,并与世界许多国家的大城市设有直通航线,中国已成为世界民航大国。 ④城市交通:城市道路建设也发展迅速,很多城市大力发展轨道交通,改善城市交通状况。 ⑤交通运输网:铁路、公路、民用航空、水运和地下轨道交通建设飞速发展,已形成综合交通运输网。
(2)意义:人们的出行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除了自行车、公交车、出租车,还有方便快捷的地铁,私家汽车也早已进入寻常百姓家。长途旅行时,人们还可以选择火车、汽车、飞机、轮船等多种交通工具。
2.通信(1)背景: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不断增加对电信事业的投资,逐渐形成全国电信网络。
(2)成就 ①电信:改革开放后,电信产业快速发展。如今,我国的电信网络规模和用户数均居全球第一,发展速度也位居世界前列。在全国大多数地区,固定电话早已进入千家万户,移动电话的使用十分普遍。 ②互联网:中国的互联网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中国网民规模不断扩大,互联网普及率越来越高。
(3)意义:通信事业的发展和通信方式的变迁,使信息的传递变得快捷和简便,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
【真题演练】
一.选择题
1.(2022成都中考14.) 20世纪70年代,体现出中国科研人员传承创新、团结协作、艰苦奋斗、勇攀高峰的精神风貌,为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是( )
A. 钱学森组织研制人造卫星 B. 袁隆平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C. 焦裕禄治理河南省兰考县 D. 屠呦呦领导团队发现青蒿素
2.(2022重庆中考B卷9.)如果要为下面一组历史事件提炼一个主题,下列选项中恰当的是( )
1999年神舟一号无人飞船飞行试验成功
2003年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州五号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
2008年神州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航天员翟志刚实现了太空行走
2022年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在空间站组合体工作生活183天后成功返回地面
A. 大国工匠 B. 飞天之梦 C. 能源安全 D. 网络强国
3.(2022天津中考18.)杨振宁在写给邓稼先夫人的信中说道:“稼先无私的精神与巨大的贡献是你的也是我的永恒的骄傲。”邓稼先的巨大贡献有( )
A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 “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C. 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D. 神舟五号飞船成功返回
4.(2022自贡中考11.)小李同学正在搜集新中国国防建设的板报素材,下列书籍可供参阅的是()
A.《焦裕禄:把我埋在沙丘上》 B.《袁隆平:东方“稻神”》
C.《邓稼先:腾空而起的蘑菇云》 D.《雷锋:大海里的一滴水》
5.(2022桂林中考9.)我国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使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发挥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这说明我国( )
A.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B. 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C.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D. 思想文化建设取得进展
6.(2022南充中考8.)今年5月22日是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和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院士逝世一周年纪念日,对他的评价正确的是( )
A. 改变兰考面貌的“党的好干部” B. 率领钻井队参加石油大会战的“铁人”
C. 研发杂交水稻技术的农业科学家 D. 公而忘私、助人为乐的解放军好战士
7.(2022眉山中考7.)1949年我国粮食产量有2263.7亿斤。1978年粮食产量提高到6095亿斤。2014年粮食产量是12142亿斤。但由于土地减少、农村劳动力转移、大量耕地撂荒、种子问题和国际形势风云变幻等原因,我国粮食安全还面临严峻挑战。对此解读准确的是( )
A. 粮食已能够满足全国人民需要 B. 粮食增产得益于党的农村政策
C. 当前农村应发展经济作物生产 D. 粮食增产但仍存粮食安全问题
8.(2022广安中考8.) 2000年以来,世界卫生组织把青蒿素类药物作为首选抗疟药物,青蒿素在全世界已挽救数百万人生命,每年治疗患者数亿人。“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从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对青蒿截疟的记载中获得灵感的科学家是( )
A 屠呦呦 B. 钱学森 C. 袁隆平 D. 邓稼先
9.(2022营口中考13.) 以劳动筑基,以奋斗开路,习近平总书记说:“劳动模范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是共和国的功臣。”下列人物中,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的劳动模范是( )
A. 屠呦呦 B. 袁隆平 C. 邓稼先 D. 钱学森
10.(2022盘锦中考13.)致力于杂交水稻的推广应用,为我国粮食安全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是( )
A. 邓稼先 B. 屠呦呦 C. 袁隆平 D. 钱学森
11.(2022邵阳中考16.)2003年10月,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的航天员是( )
A. 翟志刚 B. 杨利伟 C. 叶光富 D. 王亚平
12.(2022衡阳中考10.)2022年6月5日,我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并与空间站顺利对接,中华民族的问天长歌又奏响了新的乐章。下列选项与上述成就属于同一领域的是( )
A.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 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C. 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D. “辽宁舰”交接入列
13.(2022十堰中考5.)食为政首,谷为民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粮食安全不能有丝毫松懈。”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作出伟大贡献的科学家是( )
A. 袁隆平 B. 钱学森 C. 邓稼先 D. 屠呦呦
14.(2022绥化中考19.) 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
A. 东方红一号 B. 神舟一号 C. 神舟五号 D. 神舟七号
15.(2022齐齐哈尔中考21.)2008年9月,神舟七号裁人飞船开入太空。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的航天员是( )
A. 翟志刚 B. 杨利伟 C. 王亚平 D. 叶光富
16.(2022大庆中考24.)2022年6月5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这标志着我国的载人航天工程再上新台阶,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是:( )
A. 东方红一号 B. 神舟一号 C. 神舟五号 D. 神舟十三号
17.(2022福建中考 17.)他们在戈壁荒滩、深山峡谷建立基地,风餐露宿,艰苦创业,默默无闻地为新中国的国防尖端科技事业做贡献。下列属于“他们”中的杰出代表是( )
A. 王进喜 B. 雷锋 C. 邓稼先 D. 袁隆平
18.(2022扬州中考9.)他们走进戈壁荒滩、深山峡谷,风餐露宿、艰苦创业,隐姓埋名、默默无闻,为祖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们”中包括( )
A. 王进喜 B. 焦裕禄 C. 邓稼先 D. 屠呦呦
19.(2022重庆中考A卷11.)以下示意图根据上海一个普通家庭的帐水制作。从一个视角反映了当代中国百姓生活的变迁。促使这一变迁的主要原因是( )
A.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B.生活方式的变化
C.消费结构不断优化 D.城市化进程加速
20.(2022达州中考7.) 新中国成立后很长一段时期,中国人多因公务出国。到20世纪80年代,中国出境旅游兴起,旅游目的地逐步由周边国家扩大到世界各地。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 )
A. 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 B. 中日关系的稳定发展
C.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D.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
21.(2022陕西中考7.)下列两组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 国防力量的壮大 B. 教育事业的繁荣
C. 社会生活的变迁 D. 民族关系的和睦
22.(2022赤峰中考13.) 观察下面图片,分析城乡变化原因( )
A.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B. 中国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挥了计划经济体制的优势
C.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D. 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
23.(2022河南中考14.)近年来,“直播带货”“线上拼单”等热词频出,这表明我国商业领域( )
A. 销售渠道单一 B. 物资供应充沛 C. 信息技术发展 D. 市场监管规范
24.(2022海南中考10.)读下图,可知改革开放以来( )
A. 城市缺房问题彻底解决 B. 农村居住环境明显好转
C. 城乡居住条件得到改善 D. 室内设备设施大为改观
25.(2022贺州中考14 .) 目前,贺州市一些县区农民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纷纷通过网络直播带货销售自己本地的特色农产品,推动农业生产发展。这反映了计算机网络( )
A. 极大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 B. 安全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C. 尚未影响农村生产生活方式 D. 使网络销售完全取代市场销售
26.(2022广东中考 21.)如图。伴随高速铁路开通,“半小时”“一小时”城市圈形成。这一成就( )
A. 形成全国电信网络 B. 实现军备更新换代
C. 加速区域协调发展 D. 促进了西部大开发
27.(2022宁波中考8.)如图是我国2017年和2020年发展教育等民生事业的财政支出柱状图。它反映了我国( )
①教育等民生保障逐步提高 ②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③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已得到解决 ④改革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人民群众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1.(2022北京中考23.)人类通过探索,不断扩大活动空间。
材料一 欧洲人探索世界的重要目的是追逐利益,一些人希望能直接找到黄金,另一些更精明的人则希望找到获得东方商品的新渠道。文艺复兴把好奇心视为美德,鼓励人们尽可能知道更多的事情,包括欧洲以外的世界。指南针和观象仪能帮助船员绘制更为精准的地图和海围。15世纪,葡萄牙人学习阿拉伯造船技术,造出了航速更快、操作更简便的超级大帆船。
——摘编自弗兰克·萨克雷等《世界大历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的背景。举出开辟新航路过程中一位航海家的事迹。
材料二 儒勒·凡尔纳的小说《八十天环游地球》依据真实社会状况创作。一位同学阅读后,绘制了主人公的旅行路线示意围,并摘录书中时沿途社会状况的描述。
(2)依据材料二判断,这一旅行应该发生在______。(写序号)分别从交通工具和社会状况角度说明判断理由。
①14、15世纪,资本主义工商业兴起时期
②19世纪中期,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材料三 中国航天事业发展资料卡
(3)依据材料三,谈谈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作用。
2.(2022桂林中考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天工开物》)全书分为乃粒(粮食作物栽培)、粹精(谷物加工)、作咸(制盐)、甘嗜(制糖)、膏液(榨油)、乃服(养蚕与纺织)……佳兵(兵器)、蘖(酒母、酒)及珠玉18卷。该书图文并茂,附有120多幅工艺流程图,形象生动地记录了生产的过程。
——《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二:(公私合营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上海制药工业有了很大的发展。绝大部分的西药原料,我们都能自己生产了。……现在各种磺胺类的原料药,不但上海自己能够制造,供应国内有余,还大量出口远销国外。 ——陈铭珊:《回忆企业公私合营前后》
材料三:(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四研究院四十一所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固体大推力发动机研制团队)为了让中国的“飞天战车”拥有澎湃动力,他们主动挑战国内科研空白,使我国固体运载动力事业从无到有、由弱到强,实现我国大型固体动力研制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所有人的努力,只为了心中的中国梦,能融入头顶的灿烂星河。”
——罗旭:《我们的目标,是宇宙更深处》(《光明日报》2022年5月29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归纳上海制药工业发展的表现,并分析其实现发展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这个团队的奋斗目标。综合上述材料,说说该团队弘扬了怎样的工匠精神?
3.(2022营口中考2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共产党始终立于时代潮头,成为领航亿万人民奋勇前进的坚强领导核心。
材料一 历史总是在一些特殊年份给人们以汲取智慧、继续前行的力量。2021年,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百年风华,中国共产党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构筑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摘自中共中央宣传部《时事报告》2021年第2期
(1)请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标志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会议。中国共产党人在非凡的奋斗历程中构筑起了精神谱系,请根据材料一概括伟大的建党精神。
材料二 中国人民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实现了中国向人民民主制度的伟大跨越,实现了中国高度统一和各民族空前团结,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外国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中国人民从此把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中华民族发展进步从此开启了新纪元!
——摘自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2)请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的标志事件。材样二中的“新记元”新在哪里?
材料三 经济特区要成为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经济特区是我国最早对外开放的地区,是对外经济交流最活跃的地区,也是最能代表改革开放形象的地区。经济特区要继续发挥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作用,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同各国扩大双向贸易和投资往来,共建开放性世界经济。
——摘自中央文献出版社《论中国共产党历史》
(3)请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哪次会议做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概括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主义现代化建中的重要作用。
材料四 新中国军事、科技成就
军事 科技
陆军 装甲兵、防化兵 ② 打破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
海军 潜艇部队、辽宁舰 导弹、氢弹
空军 歼击机、轰炸机 东方红一号 掌握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技术。
① 东风系列弹道导弹 ③ 完成载人航天工程第一次飞行试验
——摘编自统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4)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材料四表格中①②③处相关内容的填写。
(5)回顾党的百年光辉历程,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坚持党的领导的认识。
4.(2022江西中考2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兴趣小组开展以“中外历史人物”为主题的探究活动,以下是他们收集的人物图片所组成的人物图谱:
(1)请从图中任选两位历史人物,分别简述其突出贡献或主要事迹。
(2)请在上面人物图谱中增加两位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只写人名),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弹一星”精神。
5.(2022龙东中考26.)科技立则民族立,科技强则国家强,科技创新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要战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美国的一位电气时代最伟大的发明家,一生拥有1000多项发明专利权。他发明了耐用的白炽电灯泡、碱性蓄电池等……
——选自统编历史教科书九年级下册
材料三:早在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就发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号召。我国航天技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起来。
——选自统编历史教科书八年级下册
(1)图一是我国北宋时期的匠人,他的哪项发明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2)图二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发明的交通工具,请写出它的名称。
(3)图三是乘坐神州十三号飞船升入太空的三位航天员,其中有一位黑龙江人是我国“太空漫步”的第一人。请写出他的名字。
(4)材料二中的这位发明家是谁?
(5)结合材料三,写出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名称。
(6)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科技的认识。
6.(2022河南中考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电力能源结构变化表
---摘编自高世宪《电力改革开放40年成就辉煌》
材料二 2007年,中共十七大强调建设生态文明,第一次把它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明确提出来:2012年,中共十八大提出关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部署:2017年,中共十九大强调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
---摘编自张士义等《从一大到十九大一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史》
(1)据材料一,概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电力能源的发展变化。
(2)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07年以来我国电力能源发展变化的原因。
(3)黄河是“美丽中国”丝带。请你为“生态黄河”拟一条宣传标语。
7.(2022河北中考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5年8月6日,美国B-29型轰炸机在日本广岛上空1万米处投下了一枚原子弹,使爆炸中心区域及附近区域立即被摄氏7000度的高温吞没,造成约14万人死亡。翌日,日本当局敦促科学家去广岛实地调查,及至获知真相,深深为之战栗。8月9日,美国又向日本长崎投下了一枚原子弹,造成约7万人死亡。
原子弹轰炸后的广岛一片瓦砾
——摘编白《日本通史》
材料二 苏联为了打破美国的核垄断、在苏联原子弹之父库尔恰托夫领导下建成了原子反应堆……1949年8月29日成功地试爆了第一颗原子弹。美国为了重新占有核优势,加紧研究核聚变技术,1952年11月1日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氢弹,其威力比在广岛投掷的原子弹大800多倍,美国氢爆炸9个月后,1953年8月12日苏联氢弹爆炸成功。英国在1952年和1956年、法国在1960年和1968年分别实验成功了原子弹和氢弹。
——摘编自《世界史·现代史编》
(1)据材料一,指出美国使用了哪一新式武器。其杀伤力如何?
(2)据材料二,归纳这类新式武器发展呈现出哪些特点。
(3)综合材科、问题和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为保卫国家安全在这类新式武器研制上取得的成果。
8.(2022黔东南州中考 17.) 中央党史文献研究院研究梳理了中国共产党人在不同时期、地区和领域形成的革命精神,总共有91种。各种精神之间有相通相融的共性,有基础性的思想内核,有一以贯之的理念内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红军长征精神]
材料一: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
(1)材料一中红军长征的原因是什么?红军长征途中在贵州召开的具有生死攸关意义的重要会议是?
[抗美援朝精神]
材料二:他在已经受伤、手榴弹用尽的情况下,奋不顾身地冲了上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为战友开辟了前进道路,自己英勇牺牲。
——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2)材料二中的“他”是谁?他所在的军队名称是?
[载人航天精神]
材料三:“北京时间 2022年6月5日10时44分发射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飞行乘组由航天员陈冬、刘洋和蔡旭哲组成,陈冬担任指令长。其中,陈冬参加过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刘洋参加过神舟九号载人飞行任务,蔡旭哲是首次飞行。
——央视网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回答,在我国的航天事业发展过程中, .哪位航天员第一个进入太空?他乘坐的是神舟几号载人飞船?
(4)请你在红军长征精神、抗美援朝精神、载人航天精神中选出一个阐述其具体内容。
9.(2022百色中考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今天,金属和塑料补充了石头和木头,铁路、汽车和飞机取代了牛、马和驴,蒸汽机、柴油机和原子动力代替风力和人力……电已成为只需按一下开关便可做许多事的动力之源。
——摘编自《全球通史》
材料二 1854年,英国又爆发了第三次霍乱,伦敦在10天中就有500人死亡。1866年,霍乱第四次爆发。
如果说霍乱爆发是水污染的原因,那么,各种烟气、热气和毒气也直接带来了多种呼吸道疾病的流行。在英国,
肺结核、支气管炎、肺炎、上呼吸道感染已经成为常见病和导致死亡的最大原因。
——摘自李宏图《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环境污染和治理》
材料三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在我国发展新的历史起点上,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重要位置,吹响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目标是,到2020年时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到2030年时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到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使我国成为世界科技强国。
——摘自习近平《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重要位置建设科技强国》
(1)根据材料一,列举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各举两例)
(2)概括材料二所反映的问题,并指出其根源。
(3)材料三反映了我国什么战略 综合上述三则材料,你从中得到怎样的启示
10.(2022吉林省中考18 .)中国共产党的初心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以下探究。
(1)[民族独立]哪次会议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标志中国人民赢得民族独立,真正成为国家主人的事件是什么?
(2)[工业奠基]写出一项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在东北地区取得的工业成就。
(3)[科技强国]写出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名称。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科学家是谁?
(4)[改革创新]哪次会议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什么?(5)[幸福生活]在党的领导下,近年来,你的家乡发生了哪些变化?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八下第六单元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中考真题凝聚全国各地历史精英智慧,准确把握大纲要求,紧跟时代步伐,展示各地中考文化。本专辑按照单元精选2022年全国各地中考真题,助力同步教学,欢迎下载。
【单元概述】
面对中国“一穷二白”的艰难局面,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重视科技工作,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先后取得了以“两弹一星”、载人飞船、杂交水稻和青蒿素为代表的一系列科学技术成就。以邓稼先、袁隆平为代表的老一辈科学家为此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为新中国的科技事业留下了无尽的精神财富。随着新中国诞生,文学艺术蓬勃发展,改革开放后,文化事业进一步发展,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
【知识要点】
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一、 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1.“两弹一星” (1)成就 ①原子弹: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②导弹:1966年,我国第一次成功进行了发射导弹核武器的实验。
③氢弹: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④人造地球卫星:早在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就发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号召。1970年,我国用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2)意义:“两弹一星”的成功,是在党和国家领导下,以钱学森、邓稼先为代表的一大批中国科学家自力更生,克服重重困难取得的伟大成就,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它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3)代表科学家 P91
①邓稼先 邓稼先领导完成了中国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的爆轰模拟试验。原子弹试验成功后,邓稼先立即组织力量,探索氢弹设计原理,选定技术途径。他被誉为中国的“两弹元勋”。
②钱学森 钱学森参与组织领导了中国运载火箭、导弹、卫星的研制和试验工作,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 。
(4)“两弹一星”精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
2.漫步太空 (1)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实施载人航天工程。
(2)成就:①神舟一号:1991年11月,神舟一号无人飞船成功完成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 ②神舟五号:2003年10月,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③神舟七号:2008年9月,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航天员翟志刚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
二、 杂交水稻与青蒿素
1.杂交水稻 (1)培育时间:20世纪70年代。
(2)培育者: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3)意义:袁隆平和他的杂交水稻,为解决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我国将首届最高科学技术奖授予了袁隆平。同时,他也是我国第一个特等发明奖的获得者。
(4)推广:20世纪90年代,联合国粮农组织将推广杂交水稻列为解决发展中国家粮食短缺问题的战略措施。中国的杂交水稻被推广到印度、越南、菲律宾等许多国家和地区。袁隆平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2.青蒿素
(1)研制背景:20世纪60年代。为寻找治疗疟疾的新型有效药物,许多国家组织科研力量展开研究。
(2)研制成功:中国药学家屠呦呦领导科研团队,从中医药古典文献中获得灵感,在20世纪70年代初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
(3)意义:青蒿素类药物对疟疾的治愈率很高,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和大力推广,使全球数亿人受益。由于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三、 文化事业的发展
1.“双百”方针:毛泽东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即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2.文学艺术成就:长篇小说《红岩》《青春之歌》、话剧《茶馆》、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电影《英雄儿女》《林则徐》等。
3.文化事业进一步发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各领域作品形式多样,题材广泛,佳作迭出,反映了改革开放的时代风貌。
4.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2012年,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
一、 日常生活的变化
1.背景:新中国成立前,物价飞涨,民生凋敝。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做主,经济恢复,物价稳定,人民生活发生了根本变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明显改善。
2.表现 (1)衣 ①改革开放前:买衣服要凭布票,不仅数量有限,色彩和样式也很单调。 ②改革开放后:衣着变得丰富多彩起来,服饰成为显示风度、展示个性的方式。
(2)食 ①改革开放前:饮食结构比较单一,有的农村甚至没有解决最基本的温饱问题。 ②改革开放后:不但能“吃饱”还要“吃好”,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的概念也日益深入人心。
(3)住 ①改革开放前:住房比较拥挤,室内设施也很简单。 ②改革开放后:人均住房面积扩大,室内装修和居住环境明显改善。
(4)生活方式: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休闲娱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人们开始注重和享受文化、旅游、健身等多种休闲生活,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
二、 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
1.交通(1)背景:新中国成立前,我国交通条件很落后。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投入巨额资金改善交通条件,并取得巨大成就。
(2)成就 ①铁路:截至2010年底,中国的铁路营运里程已居世界第二位;1997年以来全国铁路实现了几次大提速,大大提高了运营效率。 ②公路:公路运输也获得较快发展。全国建立起比较密集的公路网,在黄河、长江等急流阻隔的江河上架设了一座座公路大桥,许多偏远闭塞的山区也通了汽车;我国高速公路里程已居世界前列。 ③航空:现在全国各大城市和一些中等城市,旅游胜地都有航线,并与世界许多国家的大城市设有直通航线,中国已成为世界民航大国。 ④城市交通:城市道路建设也发展迅速,很多城市大力发展轨道交通,改善城市交通状况。 ⑤交通运输网:铁路、公路、民用航空、水运和地下轨道交通建设飞速发展,已形成综合交通运输网。
(2)意义:人们的出行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除了自行车、公交车、出租车,还有方便快捷的地铁,私家汽车也早已进入寻常百姓家。长途旅行时,人们还可以选择火车、汽车、飞机、轮船等多种交通工具。
2.通信(1)背景: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不断增加对电信事业的投资,逐渐形成全国电信网络。
(2)成就 ①电信:改革开放后,电信产业快速发展。如今,我国的电信网络规模和用户数均居全球第一,发展速度也位居世界前列。在全国大多数地区,固定电话早已进入千家万户,移动电话的使用十分普遍。 ②互联网:中国的互联网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中国网民规模不断扩大,互联网普及率越来越高。
(3)意义:通信事业的发展和通信方式的变迁,使信息的传递变得快捷和简便,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
【真题演练】
一.选择题
1.(2022成都中考14.) 20世纪70年代,体现出中国科研人员传承创新、团结协作、艰苦奋斗、勇攀高峰的精神风貌,为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是( D )
A. 钱学森组织研制人造卫星 B. 袁隆平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C. 焦裕禄治理河南省兰考县 D. 屠呦呦领导团队发现青蒿素
2.(2022重庆中考B卷9.)如果要为下面一组历史事件提炼一个主题,下列选项中恰当的是( B )
1999年神舟一号无人飞船飞行试验成功
2003年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州五号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
2008年神州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航天员翟志刚实现了太空行走
2022年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在空间站组合体工作生活183天后成功返回地面
A. 大国工匠 B. 飞天之梦 C. 能源安全 D. 网络强国
3.(2022天津中考18.)杨振宁在写给邓稼先夫人的信中说道:“稼先无私的精神与巨大的贡献是你的也是我的永恒的骄傲。”邓稼先的巨大贡献有( A )
A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 “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C. 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D. 神舟五号飞船成功返回
4.(2022自贡中考11.)小李同学正在搜集新中国国防建设的板报素材,下列书籍可供参阅的是( C )
A.《焦裕禄:把我埋在沙丘上》 B.《袁隆平:东方“稻神”》
C.《邓稼先:腾空而起的蘑菇云》 D.《雷锋:大海里的一滴水》
5.(2022桂林中考9.)我国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使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发挥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这说明我国( D )
A.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B. 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C.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D. 思想文化建设取得进展
6.(2022南充中考8.)今年5月22日是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和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院士逝世一周年纪念日,对他的评价正确的是( C )
A. 改变兰考面貌的“党的好干部” B. 率领钻井队参加石油大会战的“铁人”
C. 研发杂交水稻技术的农业科学家 D. 公而忘私、助人为乐的解放军好战士
7.(2022眉山中考7.)1949年我国粮食产量有2263.7亿斤。1978年粮食产量提高到6095亿斤。2014年粮食产量是12142亿斤。但由于土地减少、农村劳动力转移、大量耕地撂荒、种子问题和国际形势风云变幻等原因,我国粮食安全还面临严峻挑战。对此解读准确的是( D )
A. 粮食已能够满足全国人民需要 B. 粮食增产得益于党的农村政策
C. 当前农村应发展经济作物生产 D. 粮食增产但仍存粮食安全问题
8.(2022广安中考8.) 2000年以来,世界卫生组织把青蒿素类药物作为首选抗疟药物,青蒿素在全世界已挽救数百万人生命,每年治疗患者数亿人。“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从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对青蒿截疟的记载中获得灵感的科学家是( A )
A 屠呦呦 B. 钱学森 C. 袁隆平 D. 邓稼先
9.(2022营口中考13.) 以劳动筑基,以奋斗开路,习近平总书记说:“劳动模范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是共和国的功臣。”下列人物中,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的劳动模范是( B )
A. 屠呦呦 B. 袁隆平 C. 邓稼先 D. 钱学森
10.(2022盘锦中考13.)致力于杂交水稻的推广应用,为我国粮食安全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是( C )
A. 邓稼先 B. 屠呦呦 C. 袁隆平 D. 钱学森
11.(2022邵阳中考16.)2003年10月,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的航天员是( B )
A. 翟志刚 B. 杨利伟 C. 叶光富 D. 王亚平
12.(2022衡阳中考10.)2022年6月5日,我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并与空间站顺利对接,中华民族的问天长歌又奏响了新的乐章。下列选项与上述成就属于同一领域的是( C )
A.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 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C. 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D. “辽宁舰”交接入列
13.(2022十堰中考5.)食为政首,谷为民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粮食安全不能有丝毫松懈。”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作出伟大贡献的科学家是( A )
A. 袁隆平 B. 钱学森 C. 邓稼先 D. 屠呦呦
14.(2022绥化中考19.) 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A )
A. 东方红一号 B. 神舟一号 C. 神舟五号 D. 神舟七号
15.(2022齐齐哈尔中考21.)2008年9月,神舟七号裁人飞船开入太空。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的航天员是(A )
A. 翟志刚 B. 杨利伟 C. 王亚平 D. 叶光富
16.(2022大庆中考24.)2022年6月5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这标志着我国的载人航天工程再上新台阶,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是:(C )
A. 东方红一号 B. 神舟一号 C. 神舟五号 D. 神舟十三号
17.(2022福建中考 17.)他们在戈壁荒滩、深山峡谷建立基地,风餐露宿,艰苦创业,默默无闻地为新中国的国防尖端科技事业做贡献。下列属于“他们”中的杰出代表是( C )
A. 王进喜 B. 雷锋 C. 邓稼先 D. 袁隆平
18.(2022扬州中考9.)他们走进戈壁荒滩、深山峡谷,风餐露宿、艰苦创业,隐姓埋名、默默无闻,为祖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们”中包括( C )
A. 王进喜 B. 焦裕禄 C. 邓稼先 D. 屠呦呦
19.(2022重庆中考A卷11.)以下示意图根据上海一个普通家庭的帐水制作。从一个视角反映了当代中国百姓生活的变迁。促使这一变迁的主要原因是( A )
A.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B.生活方式的变化
C.消费结构不断优化 D.城市化进程加速
20.(2022达州中考7.) 新中国成立后很长一段时期,中国人多因公务出国。到20世纪80年代,中国出境旅游兴起,旅游目的地逐步由周边国家扩大到世界各地。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 A )
A. 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 B. 中日关系的稳定发展
C.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D.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
21.(2022陕西中考7.)下列两组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C )
A. 国防力量的壮大 B. 教育事业的繁荣
C. 社会生活的变迁 D. 民族关系的和睦
22.(2022赤峰中考13.) 观察下面图片,分析城乡变化原因( C )
A.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B. 中国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挥了计划经济体制的优势
C.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D. 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
23.(2022河南中考14.)近年来,“直播带货”“线上拼单”等热词频出,这表明我国商业领域( C )
A. 销售渠道单一 B. 物资供应充沛 C. 信息技术发展 D. 市场监管规范
24.(2022海南中考10.)读下图,可知改革开放以来( C )
A. 城市缺房问题彻底解决 B. 农村居住环境明显好转
C. 城乡居住条件得到改善 D. 室内设备设施大为改观
25.(2022贺州中考14 .) 目前,贺州市一些县区农民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纷纷通过网络直播带货销售自己本地的特色农产品,推动农业生产发展。这反映了计算机网络( A )
A. 极大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 B. 安全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C. 尚未影响农村生产生活方式 D. 使网络销售完全取代市场销售
26.(2022广东中考 21.)如图。伴随高速铁路的开通,“半小时”“一小时”城市圈形成。这一成就( C )
A. 形成全国电信网络 B. 实现军备更新换代
C. 加速区域协调发展 D. 促进了西部大开发
27.(2022宁波中考8.)如图是我国2017年和2020年发展教育等民生事业的财政支出柱状图。它反映了我国( B )
①教育等民生保障逐步提高 ②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③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已得到解决 ④改革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人民群众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1.(2022北京中考23.)人类通过探索,不断扩大活动空间。
材料一 欧洲人探索世界的重要目的是追逐利益,一些人希望能直接找到黄金,另一些更精明的人则希望找到获得东方商品的新渠道。文艺复兴把好奇心视为美德,鼓励人们尽可能知道更多的事情,包括欧洲以外的世界。指南针和观象仪能帮助船员绘制更为精准的地图和海围。15世纪,葡萄牙人学习阿拉伯造船技术,造出了航速更快、操作更简便的超级大帆船。
——摘编自弗兰克·萨克雷等《世界大历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的背景。举出开辟新航路过程中一位航海家的事迹。
材料二 儒勒·凡尔纳的小说《八十天环游地球》依据真实社会状况创作。一位同学阅读后,绘制了主人公的旅行路线示意围,并摘录书中时沿途社会状况的描述。
(2)依据材料二判断,这一旅行应该发生在______。(写序号)分别从交通工具和社会状况角度说明判断理由。
①14、15世纪,资本主义工商业兴起时期
②19世纪中期,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材料三 中国航天事业发展资料卡
(3)依据材料三,谈谈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作用。
【答案】(1)背景: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的发展,欧洲市场需求逐渐扩大,商品经济日趋发达,新生资产阶级渴求开拓新的贸易市场;来自东方的商品在欧洲市场极受欢迎,《马可·波罗行纪》使欧洲社会出现关注东方的热潮;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了东西方贸易的所有重要商道,迫使欧洲人寻求通往东方的新航路;文艺复兴倡导人要实现自己的价值;指南针运用于航海;造船技术的进步。航海家事迹:麦哲伦环球航线、哥伦布“发现”美洲等。
(2)②;理由:交通工具:第一次工业革命从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中期,1825年,由斯蒂芬森设计的蒸汽机车正式试车,标志着铁路时代的开始,1807年富尔顿发明汽船。社会状况:1842年《南京条约》英国割占香港岛,1858年,根据《天津条约》中的有关原则规定,英法美三国胁迫清政府分别签订《通商章程善后条约》,规定了鸦片贸易合法化,美国内战是1861-1865年,由此可知是这一旅行应该发生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3)作用: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国防实力;有利于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2.(2022桂林中考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天工开物》)全书分为乃粒(粮食作物栽培)、粹精(谷物加工)、作咸(制盐)、甘嗜(制糖)、膏液(榨油)、乃服(养蚕与纺织)……佳兵(兵器)、蘖(酒母、酒)及珠玉18卷。该书图文并茂,附有120多幅工艺流程图,形象生动地记录了生产的过程。
——《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二:(公私合营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上海制药工业有了很大的发展。绝大部分的西药原料,我们都能自己生产了。……现在各种磺胺类的原料药,不但上海自己能够制造,供应国内有余,还大量出口远销国外。 ——陈铭珊:《回忆企业公私合营前后》
材料三:(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四研究院四十一所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固体大推力发动机研制团队)为了让中国的“飞天战车”拥有澎湃动力,他们主动挑战国内科研空白,使我国固体运载动力事业从无到有、由弱到强,实现我国大型固体动力研制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所有人的努力,只为了心中的中国梦,能融入头顶的灿烂星河。”
——罗旭:《我们的目标,是宇宙更深处》(《光明日报》2022年5月29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归纳上海制药工业发展的表现,并分析其实现发展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这个团队的奋斗目标。综合上述材料,说说该团队弘扬了怎样的工匠精神?
【答案】(1)原因:整理生产技术和经验;内容翔实;记述科学;分类细致;注重实用;图文并茂。
(2)表现:药品的国产化程度提高;药品质量好;药品供应充足;药品原料实现出口。
原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公私合营的完成;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确立;一五计划的实施。
(3)目标:发展中国运载火箭动力技术;填补国内技术空白;实现中国梦;推动中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
精神:善于总结前人经验;关注现实需求;胸怀祖国;主动担当;敢为人先;精益求精;勇攀高峰。
3.(2022营口中考2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共产党始终立于时代潮头,成为领航亿万人民奋勇前进的坚强领导核心。
材料一 历史总是在一些特殊年份给人们以汲取智慧、继续前行的力量。2021年,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百年风华,中国共产党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构筑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摘自中共中央宣传部《时事报告》2021年第2期
(1)请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标志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会议。中国共产党人在非凡的奋斗历程中构筑起了精神谱系,请根据材料一概括伟大的建党精神。
材料二 中国人民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实现了中国向人民民主制度的伟大跨越,实现了中国高度统一和各民族空前团结,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外国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中国人民从此把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中华民族发展进步从此开启了新纪元!
——摘自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2)请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的标志事件。材样二中的“新记元”新在哪里?
材料三 经济特区要成为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经济特区是我国最早对外开放的地区,是对外经济交流最活跃的地区,也是最能代表改革开放形象的地区。经济特区要继续发挥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作用,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同各国扩大双向贸易和投资往来,共建开放性世界经济。
——摘自中央文献出版社《论中国共产党历史》
(3)请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哪次会议做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概括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主义现代化建中的重要作用。
材料四 新中国军事、科技成就
军事 科技
陆军 装甲兵、防化兵 ② 打破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
海军 潜艇部队、辽宁舰 导弹、氢弹
空军 歼击机、轰炸机 东方红一号 掌握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技术。
① 东风系列弹道导弹 ③ 完成载人航天工程第一次飞行试验
——摘编自统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4)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材料四表格中①②③处相关内容的填写。
(5)回顾党的百年光辉历程,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坚持党的领导的认识。
【答案】(1)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共一大);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坚持真理、坚定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实现了中国向人民民主制度的伟大跨越;实现了中国高度统一和各民族空前团结;中国人民从此把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来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答出一点即可得分,全文抄写不得分)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一届三中全会);经济特区成为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是最能代表改革开放形象的地区;有利于引进来和走出去;有利于扩大双向贸易和投资往来;有利于形成开放性世界经济;有利于经济特区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对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4)导弹部队(第二炮兵部队;火箭军);原子弹;神舟一号无人飞船(神舟一号)
(5)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我们要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我国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中国共产党是真正代表中国人民利益的政党;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中国共产党是一个经受得住各种考验、不断成熟、自信的党;中国共产党能够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改革开放,是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必由之路等。
4.(2022江西中考2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兴趣小组开展以“中外历史人物”为主题的探究活动,以下是他们收集的人物图片所组成的人物图谱:
(1)请从图中任选两位历史人物,分别简述其突出贡献或主要事迹。
(2)请在上面人物图谱中增加两位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只写人名),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弹一星”精神。
【答案】(1)示例:雷锋:干一行爱一行,在每个岗位上都兢兢业业地工作,甘当革命的螺丝钉。被称为解放军的好战士。但丁:代表作《神曲》。是文艺复兴的先驱。
(2)邓稼先、钱学森。“两弹一星”精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动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
5.(2022龙东中考26.)科技立则民族立,科技强则国家强,科技创新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要战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美国的一位电气时代最伟大的发明家,一生拥有1000多项发明专利权。他发明了耐用的白炽电灯泡、碱性蓄电池等……
——选自统编历史教科书九年级下册
材料三:早在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就发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号召。我国航天技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起来。
——选自统编历史教科书八年级下册
(1)图一是我国北宋时期的匠人,他的哪项发明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2)图二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发明的交通工具,请写出它的名称。
(3)图三是乘坐神州十三号飞船升入太空的三位航天员,其中有一位黑龙江人是我国“太空漫步”的第一人。请写出他的名字。
(4)材料二中的这位发明家是谁?
(5)结合材料三,写出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名称。
(6)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科技的认识。
【答案】(1)毕昇 (2)汽车
(3)翟志刚 (4)爱迪生
(5)东方红一号 (6)科技促进社会进步,推动社会发展等
6.(2022河南中考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电力能源结构变化表
---摘编自高世宪《电力改革开放40年成就辉煌》
材料二 2007年,中共十七大强调建设生态文明,第一次把它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明确提出来:2012年,中共十八大提出关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部署:2017年,中共十九大强调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
---摘编自张士义等《从一大到十九大一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史》
(1)据材料一,概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电力能源的发展变化。
(2)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07年以来我国电力能源发展变化的原因。
(3)黄河是“美丽中国”丝带。请你为“生态黄河”拟一条宣传标语。
【答案】(1)传统能源火电、水电逐渐减少,可再生能源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逐渐增多。
(2)国家重视;科技工作者的创新精神;工人阶级的奋斗精神、实干精神等。
(3)保护水资源,生命真永远;.奔涌洪涛我心,取之有道总含情;参与保护母亲河行动,构建首府绿色屏障;.参与生态环境建设,接受生态道德教育等。
7.(2022河北中考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5年8月6日,美国B-29型轰炸机在日本广岛上空1万米处投下了一枚原子弹,使爆炸中心区域及附近区域立即被摄氏7000度的高温吞没,造成约14万人死亡。翌日,日本当局敦促科学家去广岛实地调查,及至获知真相,深深为之战栗。8月9日,美国又向日本长崎投下了一枚原子弹,造成约7万人死亡。
原子弹轰炸后的广岛一片瓦砾
——摘编白《日本通史》
材料二 苏联为了打破美国的核垄断、在苏联原子弹之父库尔恰托夫领导下建成了原子反应堆……1949年8月29日成功地试爆了第一颗原子弹。美国为了重新占有核优势,加紧研究核聚变技术,1952年11月1日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氢弹,其威力比在广岛投掷的原子弹大800多倍,美国氢爆炸9个月后,1953年8月12日苏联氢弹爆炸成功。英国在1952年和1956年、法国在1960年和1968年分别实验成功了原子弹和氢弹。
——摘编自《世界史·现代史编》
(1)据材料一,指出美国使用了哪一新式武器。其杀伤力如何?
(2)据材料二,归纳这类新式武器发展呈现出哪些特点。
(3)综合材科、问题和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为保卫国家安全在这类新式武器研制上取得的成果。
【答案】(1)原子弹;可造成大面积杀伤和核污染。
(2)威力和杀伤力越来越大。
(3)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8.(2022黔东南州中考 17.) 中央党史文献研究院研究梳理了中国共产党人在不同时期、地区和领域形成的革命精神,总共有91种。各种精神之间有相通相融的共性,有基础性的思想内核,有一以贯之的理念内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红军长征精神]
材料一: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
(1)材料一中红军长征的原因是什么?红军长征途中在贵州召开的具有生死攸关意义的重要会议是?
[抗美援朝精神]
材料二:他在已经受伤、手榴弹用尽的情况下,奋不顾身地冲了上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为战友开辟了前进道路,自己英勇牺牲。
——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2)材料二中的“他”是谁?他所在的军队名称是?
[载人航天精神]
材料三:“北京时间 2022年6月5日10时44分发射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飞行乘组由航天员陈冬、刘洋和蔡旭哲组成,陈冬担任指令长。其中,陈冬参加过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刘洋参加过神舟九号载人飞行任务,蔡旭哲是首次飞行。
——央视网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回答,在我国的航天事业发展过程中, .哪位航天员第一个进入太空?他乘坐的是神舟几号载人飞船?
(4)请你在红军长征精神、抗美援朝精神、载人航天精神中选出一个阐述其具体内容。
【答案】(1)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遵义会议。
(2)黄继光。中国人民志愿军
(3)杨利伟神舟五号飞船。
(4)红军长征精神:坚定革命理想和信念;不怕艰难险阻的精神;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紧紧依靠群众、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抗美援朝精神: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革命乐观主义、革命忠诚及国际主义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
9.(2022百色中考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今天,金属和塑料补充了石头和木头,铁路、汽车和飞机取代了牛、马和驴,蒸汽机、柴油机和原子动力代替风力和人力……电已成为只需按一下开关便可做许多事的动力之源。
——摘编自《全球通史》
材料二 1854年,英国又爆发了第三次霍乱,伦敦在10天中就有500人死亡。1866年,霍乱第四次爆发。
如果说霍乱爆发是水污染的原因,那么,各种烟气、热气和毒气也直接带来了多种呼吸道疾病的流行。在英国,
肺结核、支气管炎、肺炎、上呼吸道感染已经成为常见病和导致死亡的最大原因。
——摘自李宏图《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环境污染和治理》
材料三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在我国发展新的历史起点上,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重要位置,吹响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目标是,到2020年时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到2030年时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到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使我国成为世界科技强国。
——摘自习近平《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重要位置建设科技强国》
(1)根据材料一,列举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各举两例)
(2)概括材料二所反映的问题,并指出其根源。
(3)材料三反映了我国什么战略 综合上述三则材料,你从中得到怎样的启示
【答案】(1)工业革命:蒸汽机、铁路。
第二次工业革命:汽车、飞机、柴油机、电、塑料
(2)问题:环境污染;疾病流行。
根源:工业革命。 (3)战略:科技强国或科教兴国战略。
启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推动社会进步;我们要学习科学家勇于创新,努力探索科学奥秘的精神品质,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科技创新,是国家强盛的必由之路;我国应坚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发展生产力,发展经济;科技是一把双刃剑,要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等。
10.(2022吉林省中考18 .)中国共产党的初心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以下探究。
(1)[民族独立]哪次会议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标志中国人民赢得民族独立,真正成为国家主人的事件是什么?
(2)[工业奠基]写出一项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在东北地区取得的工业成就。
(3)[科技强国]写出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名称。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科学家是谁?
(4)[改革创新]哪次会议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什么?(5)[幸福生活]在党的领导下,近年来,你的家乡发生了哪些变化?
【答案】(1)中共七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鞍山钢铁公司和沈阳飞机制造厂等;
(3)东方红一号;袁隆平;
(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5)言之有理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